通信技术毕业设计改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103423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2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技术毕业设计改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通信技术毕业设计改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通信技术毕业设计改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通信技术毕业设计改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通信技术毕业设计改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信技术毕业设计改2.docx

《通信技术毕业设计改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技术毕业设计改2.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信技术毕业设计改2.docx

通信技术毕业设计改2

 

永城职业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

  数字电视发展趋势        

系别

 电子信息工程系    

专业

 通信技术    

班级

    091班     

姓名

    孟珊珊    

学号

2009251026     

指导教师

   张嘉       

日期

          

 

摘要

摘要ﻩ1

1. 2数字电视的种类ﻩ3

1.3数字电视的优点ﻩ3

1.4数字电视系统组成4

第二章 数字电视系统的关键技术简介ﻩ5

2.1数字电视的信源编/编码5

2.3信道编/解码及调制解调5

2.4软件平台—中间件5

2.5条件接收ﻩ5

第三章数字电视的原理6

3. 1数字电视信号的产生ﻩ7

3.1.1抽样ﻩ7

3.1.2量化ﻩ8

3.1.3编码ﻩ9

3.2数字电视信号的压缩与编码技术ﻩ11

3.3数字电视的复用和解复用技术ﻩ13

3.4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技术ﻩ15

第四章数字电视的发展现状以及前景展望17

4.1 数字电视在全球的发展17

4.2我国数字电视的发展17

4.3我国数字电视发展的现状ﻩ17

4. 4 数字电视的前景展望ﻩ18

致  谢19

参考文献ﻩ20

摘 要

随着信息和知识时代的到来以及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应用,电视技术的发展也经历了由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的革命性转变。

又自然而然的由模拟电视转换到数字电视。

近几年来,数字电视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智能化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领域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其中数字电视的推广是信息领域最大的一次革命,这场革命不仅改变了信息的传递方式,而且也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作为高新技术应用部门的广播电视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逐步进入数字化时代。

“数字电视”的含义并不是指我们一般人家中的电视机,而是指电视信号的处理、传输、发射和接收过程中使用数字信号的电视系统或电视设备。

其具体传输过程是:

由电视台送出的图像及声音信号,经数字压缩和数字调制后,形成数字电视信号,经过卫星、地面无线广播或有线电缆等方式传送,由数字电视接收后,通过数字解调和数字视音频解码处理还原出原来的图像及伴音。

因为全过程均采用数字技术处理,因此,信号损失小,接收效果好。

关键字:

数字化时代、数字压缩、数字调制

 

前言

数字电视是相对于模拟电视而言的,数字电视是数字电视化和化后的产物。

数字电视是一个系统,是指从电视节目采集、制作、编辑、播出、传输、用户端接受、显示等过程的数字化。

数字电视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视,而是能提供包括图像、数据、语音等全方位的服务,是3G融合的一个典范。

数字电视的迅速发展,使得数字电视的技术优势必然会取代模拟电视,数字技术的会使电视技术开辟一个新天地。

在这篇文章中介绍的有,首先第一章是数字电视的定义、优点及系统组成。

第二章说的是数字电视的关键技术包括数字电视的信源码/解码、数字电视的传送复用、信道编/解码及调制解调、软件平台---中间件、条件接收。

第三章主要介绍首先数字电视信号的产生、数字电视信号的压缩和编码技术、数字电视信号的服用和解复用技术等。

最后是关于数字电视的发展状况以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第一章数字电视概述

1.1数字电视

所谓数字电视,就是将图像画面的每一个像素、伴音的每一个音节,都用二进制数编成多位数码,并以高比特率进行数码流发射、传输、接收的系统工程。

数字电视是继黑白电视、彩色电视之后的第三代电视。

1.2数字电视的种类

数字电视按传输媒介可分为卫星传输系统、地面(开路)传输系统和有线电视传输系统和无线电视传输系统;按使用对象可分为消费类、专业类和演播室类;按图像清晰度的高低或传输视频比特率的大小可粗略划分为3个等级:

普及型数字电视(PDTV)或称低清晰度数字电视(LDTV);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SDTV);高清晰度数字电视(HDTV)。

1.3 数字电视的优点

 数字电视和传统的模拟电视相比,数字电视有下列显著优点:

(这段文字的开头不要用abc等,用数字

(1)、

(2)表示,减少下,内容有点繁琐了,有的可以归成一项)

(1)采用数字传输技术,可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不会产生噪声累积,信号抗干扰能力大大增强,收视质量高。

(2)彩色逼真,无串色,不会产生信号的非线性和相位失真的累积。

(3)可实现不同分辨率等级的接收,适合大屏幕及各种显示器。

(4)增加节目频道,减少传输成本。

(5)数字电视广播改变了观众收看电视节目的形式,从被动地收看到主动地准交互(本地交互)、交互地收看。

(6)数字技术的灵活性,使数字电视广播除了能够广播电视节目外,还可以提供其他形式的多种信息服务,如数据广播、电子节目指南等......

1.4 数字电视系统组成

详细的数字电视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一个完整的数字电视系统主要由信源编解码、节目流与传输流多路复用/解多路复用、信道传输(包括有线传输、卫星传输、地面传输三种方式)、信道编解码、信号调制与解调等设备组成。

其中信源编码包括视频编码、音频编码和数据编码,信道编码主要采用RS编码、数据交织、TCM联合编码调制等技术,调制方案则针对不同的传输信道可以采用QPSK、QAM、VSB、COFDM等调制技术。

在接收端,可采用数字电视接收显示一体机(集数字机顶盒与电视接收机的功能于一体),它应具备解调、解码、显示等重要功能,能将经MPEG-2或H.264压缩编码后的码流解码还原为数字视频、音频传号,并利用显示设备进行电光转换,从而重现数字演播室传送来的图像与伴音节目;也可采用数字电视接收机十数字机顶盒(SIB)的方式来实现节目接收,其中数字机顶盒(STB)应具有解调、解码等功能,最后由数字电视接收机还原出原始图像与伴音节目。

图1数字电视结构系统框图

 

第二章 数字电视系统的关键技术简介

2.1  数字电视的信源编/解码

信源编/解码技术包括视频压缩编/解码技术及音频压缩编/解码技术。

无论是HDTV,还是标准清晰度电视,未压缩的数字电视信号都具有很高的数据率,为了能在有限的频带内传送电视节目,必须对电视信号进行压缩处理。

2.2数字电视的传送复用

从发送端信息的流向来看,复用器把音频、视频、辅助数据的码流通过一个大包(数据分组),然后再复合成单路串行的传输比特流,送给信道编码器及调制器;接收端与此过程正好相反。

2.3 信道编/解码及调制解调

经过信源编码和系统复接后生成的节目传送码流,通常需要通过某种传输媒介才能到达用户接收机。

传输媒介统称为传输信道。

通常情况下,编码码流是不能或不适合直接通过传输信道进行传输的,必须经过某种处理,使之变成适合在规定信道中传输的形式。

这种处理便是信道编码与调制。

任何信号经过任何媒质传输都会产生失真,这些失真导致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误码。

数字电视信道编解码及调制解调的目的是通过纠错编码、网格编码、均衡等技术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通过调制把传输信号放在载波上,为发射做好准备。

2.4 软件平台----中间件

中间件是一种将应用程序与底层的实时操作系统、硬件实现的技术细节隔离开来的软件环境,支持跨硬件平台和跨操作系统的软件运行,使应用不依赖于特定的硬件平台和实时操作系统。

中间件的作用是使机顶盒基本的和通用的功能以应用程序接口API的形式提供给机顶盒生产厂家,以实现数字电视交互功能的标准化,同时使业务项目(以应用程序的形式通过传输信道)下载到用用户机顶盒的数据量减小到最低限度。

2.5 条件接收

条件接收CA是一种技术手段,它只允许已付费的授权用户使用某一业务,XX的用户不能使用这一业务。

条件接收系统是数字电视广播实行收费所必需的技术保障。

第三章数字电视的原理

数字电视系统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模拟电视信号的数字化及其处理,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与交换,数字电视信号的接收与记录。

本文着重介绍电视信号的数字化和数据压缩问题。

3.1数字电视信号的产生

将模拟电视信号变成数字电视信号需要三个步骤,即抽样、量化和编码。

抽样是指用每隔一定时间的样值序列来代替原来在时间上连续变化的信号,也就是在时间上将模拟信号离散化;量化是指用有限个幅度值(数字量)近似原来的连续变化的幅度值,把模拟信号的连续幅度变为有限数量的有一定间隔的离散值;编码则是按一定规律把量化后的值用二进制数字表示,并转换成二值或多值的数字流信号。

3.1.1 抽样

根据抽样定理,对于带宽为FHz的信号,当抽样频率fs不低于2F时,利用截止频率为FHz的矩形低通滤波器,就可以从抽样信号中完全恢复原信号。

图2为对一个周期正弦波的抽样过程。

图2正弦波抽样过程

图3显示出了信号原有频谱宽度与抽样频率不同时抽样之后频谱的三种情况:

图3 抽样频率与频谱宽度的关系

当fs远大于原信号频谱最高频率F的2倍时,即fs>2F,由于抽样后的信号频谱不重叠,经低通滤波器取出的信号频谱与原信号频谱完全相同,即恢复后的原信号不产生失真;当fs<2F时,由于频谱发生重叠,经低通滤波器取出的信号频谱中混入了相邻周期中的频谱,取出的频谱形状与原频谱不同,相当于在时间域内附加了干扰信号,称之为混叠干扰;当fs=2F时,抽样后各频谱周期恰好邻接,采用理想的矩形低通滤波器能刚好取出与原信号相同的频谱。

因此fs=2F是不产生混叠干扰所必须的最低抽样频率。

在实际应用中,抽样频率fs要稍大于2F,例如电视信号的最高频率为6MHz,国际标准规定的抽样频率fs=13.5MHz。

20Hz—20KHz的高质量声音,国际标准规定的fs=44KHz。

在具体应用时,还应当用截止频率为抽样频率一半的滤波器对原信号进行一次滤波,滤波可能产生频谱混叠的高频成分。

3.1.2 量化

抽样的作用是把模拟信号变成了时间上离散的脉冲信号,但脉冲的幅度仍然是模拟的,还必需用数字来表示,即要对脉冲的幅度进行舍零取整(或称四舍五入)的处理,这一过程称为量化。

量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取整时只舍不入,即0—1伏间的所有输入电压都输出0伏,1—2伏间所有输入电压都输出1伏等等,这种量化方式因输入电压总是大于输出电压,因此产生量化误差总是正的,最大量化误差等于两个相邻量化级的间隔Δ;另一种是取整时有舍有入,即0—0.5伏间的输入电压都输出0伏,0.5—1.5伏间的输入电压都输出1伏,这种量化方式误差有正由负。

量化误差的绝对值最大为Δ/2,因此误差较小。

实际信号可以看成量化输出信号与量化误差之和,最小量化间隔越小,失真就越小,而最小量化间隔越小,所需要的量化级数就越多,其量化处理和传输就越复杂。

因此量化过程既要尽量减少量化级数,又要减小量化失真。

量化一般都用一个二进制来表示一量化级数。

图4 8级3比特量化与编码脉冲

图4由0—1的电压变化,把信号电压分为8级(0—7级),这是用3个脉冲分为8个量化级来代表一个信号,称为3比特量化,在这里每一个脉冲称为1比特。

3个脉冲只能代表8个电平,对于电视图像信号,需要有256个电平,因此称为8比特量化。

国际标准规定图像信号数字化至少要用8个脉冲即8比特表示,才能保证在复原时人眼感觉不出失真来。

3.1.3编码

抽样、量化后的信号还不是数字信号,需要把它按一定规律进行运算,转换成数字编码脉冲,这一过程称为编码。

具体说,就是用n比特二进制数码来表示已经量化了的样值,每个二进制数都对应一个量化值,并把它们排列成由二进制脉冲组成的数字流信号。

图5是对一个周期的正弦波编码的全过程。

图5一个周期正弦波的编码

用这种方式组成的脉冲串的频率与其量化比特数的乘积,称为所传数字信号的数码率,显然,抽样频率越高,量化比特数越大,数码率就越高,所需要的存储器容量就越大,传输信道的带宽就越宽。

表1列出了三种形式的二进制码。

这三种码各有优缺点,自然二进制码与二进制一一对应,每一位都有确定的值,换算简单易行,可以直接由数/模转换器变换成模拟信号。

格雷码的每一位码没有确定的大小,不能直接进行大小比较和算术运算,也不能直接转换成模拟信号,需经过一次码变换,变成自然二进制码。

折叠二进制码沿中心电平处上下对称,适合于表示正负对称的双极性信号,它的最高位用来区分信号幅度的正负,折叠吗具有很强的抗误码能力。

 

表1 三种二进制码

3.2 数字电视信号的压缩与编码技术

模拟电视信号经A/D变换后成为数字电视信号,在中长距离的电视信号传输中各比特必须采用串行方式,这使得数字电视信号的数码率大大提高,也就是说每路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带宽将大大增加。

显然,这将导致有限的电视频率资源利用率大为下降。

那么数字电视信号的数码率究竟需要多大才能既保证信号质量,又尽可能提高频带利用率,这就是数字电视信号的压缩所提出的问题。

通常数字电视信号的总数码率,复合编码方式为142Mb/s,分量编码方式为217Mb/s。

如此高的数码率不但不可能在公共通信网中传输,就是存储与记录也是相当困难的,因此,数字电视信号码率的压缩就十分必要。

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码率取决于抽样频率和编码的比特数。

从原理上讲,只要设备的复杂性允许就可以任意地提高抽样频率,减少量化噪声。

而减少量化噪声就要增加量化等级,增加编码的比特数。

实际上设备的复杂性与经济性、维护使用性、设备可靠性有关,也就是说设备复杂性是受限的,此外,任意小量化噪声也不是一个实际的要求,人的听觉、视觉在某些条件下往往可以容忍一些失真。

因此,片面地提高抽样频率和减少量化噪声是不恰当的。

换句话说,在声像质量许可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少量化等级以喊少编码的比特数。

减少数字电视信号编码比特数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减少电视信号中的冗余信息电视信号本身有很强的相关性,即相邻像素、相邻行、相邻帧之间的样值相同的可能性很大,这就是由前一个样值可以提供后一个样值的某些信息。

因此,在每幅画面上,画面与画面之间以及不可见信息中都存在有多余的、人类视觉系统非常不敏感的冗余信息。

在普通电视中所有的像素都是被全部传出去的,并未考虑冗余信息的问题。

这样虽然浪费了大量频谱,但却使硬件结构简单、造价低廉。

在数字电视中将这些冗余信息用压缩的方法去除,就可以减少数码率提高信源的效率,也就是说以增加硬件结构复杂性为代价并保证传输能力不变的情况下,将冗余信息减至最少。

这就是数字视频压缩技术DVC(DigitalVideoCompression)。

 

DVC技术的目的就是以较少的存储空闻,在有限的通道内得到较多的信息和较高的效率。

电视会议系统就是DVC技术的代表产品。

目前DVC技术有这样几种方式:

离散余弦变换(DCT),矢量量化(VQ),分形变换(Fractals),小波变换(Wavelets)。

以前两种方式应用最为广泛。

DVC技术不仅应用于数字电视系统,目前流行的VCD小影碟同样受益于DVC技术。

与其它的压缩技术相比DVC是具有比较好的图像效果的一种压缩方式,其再现画面上的传输噪声、重影、反射载频差等均不明显。

DVC的技术标准MPEG一1是由活动图像专家组(MovingPicturesExpertsGroup),于1990年l2月提出1992年完成出版的,作为国际性的标准是由国际标准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共同制定的,它的标准号是ISO/IEc11172—1,11172—2,11172—3,其中11172—1为整体系统标准,11172—2为图像压缩标准,11172—3为声音压缩标准。

除了MPEG一1之外还有MPEG~2,MPEG~3,但有待于数字高清晰度电视(HDT)出现后才能体现其使用价值。

关于视频压缩编码的具体方法有变换编码、熵编码、运动估计和运动补偿以及混合编码,现在重点介绍一种编码方法---熵编码。

熵编码(entropycoding)是一类无损编码,因编码后的平均码长接近信源而得名。

熵编码多用可变字长编码VLC(variablelengthcoding)实现。

其基本原理是对信源中出现概率大的符号赋予短码,对于出现概率小的符号赋予长码,从而在统计上获得较短的平均码长。

通常有霍夫曼 (Huffman)编码、算术编码、游程编码。

其中游程编码RLC(run lengthcoding)是一种十分简单的压缩方法,它的压缩效率不高,但编码、解码速度块,仍被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在变换编码之后使用游程编码,有很好的效果。

可变长编码,首先要将量化后定长的交流系数变换为可变长度码字,即量化器输出的直流系数后对紧跟其后的交流系数进行Z型扫描(如图6箭头线所示)。

Z型扫描将二维的量化系数转换为一维的时间序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游程编码。

游程编码就是将上述的一维时间序列变成一个二维事件,每个事件包括两部分,前一部分称为游程,表示在非零系数之间0的系数的个数,后一部分为系数之值。

如上面的例子,经Z扫描后,直流系数后的交流系数得到的一维时间序列为0、- 2、-1、 -1、-1、0、0、-1、0、…对这个序列做游程编码后得到以下几个二维事件(1,-2)、(0,-1)、(0, -1)、(0, -1),(2,-1),这几个二维事件就已经完全表示了量化后系数矩阵的所有信息。

要对以上产生二维数据还要进行一种变长编码技术比定长编码进一步节约数据。

这种变长编码,是对出现概率大的事件用较短的码字来表示,而对出现概率小的事件用较长的码字来表示,从而使编码后的平均码长比采用定长结构要短,提高了编码的效率。

图6量化后的DCT系数

3.3数字电视的复用和解复用技术

 复用、解复用设备是数字电视系统的关键部分,从发送端的信息流向来看,复用设备将视频、音频、辅助数据等信源编码器送来的数据比特流,经处理复合成单路的串行比特流,送给信道编码系统及调制系统,接收端与此正好相反。

模拟电视系统中不需要复用器。

数字电视系统数据流复用的基本流程如图7所示,信源编码之后产生视频ES(基本码流)、音频ES与数据ES,之后要分别打包成视频PES(打包基本码流)、音频PES与数据PES。

MPEG-2在系统传输层定义了两类数据流,即节目流(PS)与传输流(TS),H.264采用与MPEG-2相同的系统传输层。

随后这些PES在PS复用器中被组合成节目流(PS),或在TS复用器中被组合成传输流(TS),其中PS分组长度可变、且相对较长,一般用于传输、存储或本地播放等误码相对较低的环境,TS分组长度固定为188字节,通常用于网络传输等误码较多的环境。

图7数字电视系统数据流复用基本流程

数字电视系统中对多媒体数据进行打包处理,为系统具备可扩展性、可分级性与互操作性奠定了基础。

在付费电视中,就是利用复用器对打包后的节目信息进行加扰处理,使其随机化,用户只有缴费获得授权密钥之后才能对加扰后的节目信息进行解扰处理,还原为正常的电视节目。

数字电视复用系统的结构如图8所示。

图8数字电视复用系统的结构

 在数字电视复用传输标准方面,美国、欧洲、日本均采用MPEG-2标准,其中规定HDTV数据分组长度为188字节,这正好是ATM信元的整数倍,因此可以用4个ATM信元来传送一个完整的HDTV数据包,从而可实现HDTV与ATM(异步转换模式)的便利接口,这为今后实现电信网、电视网、计算机网三网融合,构建基于ATM宽带交换以及大容量光纤传输的多媒体通信网具有重要意义。

3.4  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技术

有线数字电视造成多径效应的主要原因有电缆的物理损伤、接头的氧化进水、干线空闲端口没接假负载、分配器空口没有接假负载等。

无线数字电视多径效应主要来源建筑物的反射,对于移动接收系统由于多普勒效应,接收机顶盒收到的信号不但有相位噪声,而且信号的载波频率将发生微小改变,直接影响系统

接收。

因此数字电视地面传输系统是最复杂的系统。

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主要有以下几种技术:

(1)DVB-S技术原理:

一个卫星转发器可以满足多套数字电视压缩信号,通常有两种方式将多套电视节目送上卫星:

SCPC(单路多载波方式)、MCPC(多路单载波方式)。

SCPC方式适用于一套电视节目用一个卫星电视上行站,多套电视节目共用一个转发器,为减少共用一个卫星转发器各个SCPC之间的相互干扰,它采用偏置QPSK调制,转发器工作在线性区。

HICPC方式适用十多套电视节目共用一个卫星电视上行站,在地面将多套电视节目送至上行编码系统进行复用,共用一个载波进行QPSK调制,卫星转发器工作在饱和区,这种方式能使卫星转发器的功率得到最大的发挥。

(2)QPSK调制原理:

QPSK调制又叫四相移相键控调制,它是一种调相技术,在一个数字时钟内将2位数码4种信息调制在4个频率、幅度相同,相位互成90°的模拟载波上,由于时钟周期内传输2位的信息,因此速率提高一倍。

因热噪声本质是不规则的幅度噪声,而采用QPSK调相技术,所以降低系统对信噪比的要求,C/N>12db即可正常工作。

(3)DVB-C技术原理:

数字有线电视系统在前端将多套电视节目送至编码系统进行复用后用QAM调制方式调制在一个有线电视频道上,多路数字电视节目共用一个模拟电视频道,同时多个QAM调制器输出载波频率不同,可将各个调制器输出信号经混合器混合后在一根同轴电缆上传输,这样一根同轴电缆可以传

输上百套数字电视节目。

当然还可采用WDM技术可以将电视信号同其它信息成在一根光纤上传输,开发多功能业务。

(4)QAM调制是QPSK调制的原理的延伸和发展,QPSK调制将信号传输速率提高一倍,如果一个时钟周期调制的信号不是2位数码而是4, 5,6,7,8位数码信息,这样就出现16,32,64,128,256QAM调制技术,速率可提高多倍。

QAM是幅度调制和相位调制的给合,它的原理框图同QPSK调制器基本相同,不同的是QPSK在一个时钟送到环形调制器是1位数码信息,而QAM将一个时钟周期内传送数字信号经串/并变换器后平均分两路多位数码信号送至环形调制器直接调制,不但调相而且调幅,它的己调制信号矢量图平均分布在正交载波信号的平面内。

虽然QAM调制的传输速率较高,但它降低系统的信噪比余量,牺牲了系统的可靠性。

根据香农噪声理论可以知道:

对于C/N己知的信道,它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是有限的,不能无限的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反之则降低系统可靠性,

甚至整个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因系统前端信道编码和接收机解调器中具有RS等纠错码功能,实际误码率在10E4数字信号经RS等纠正后可以达到10E12准无误码率的水平。

对于QAM64调制C/N>24db就可达到4级图像质量,而模拟信号则要求C/N>43db。

 

第四章数字电视的发展现状以及前景展望

4.1 数字电视在全球的发展

美国电子和媒体研究机构战略分析公司2002年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

截至2001年底,全球已有数字电视家庭3440万户,到2002年底预计将增加到5600万户。

全球数字电视的发展最早起步于美国。

自1994年6月底美国DirectTV和USSB两个卫星开播数字电视业务起,到2001年9月,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已达到1370万。

根据全国广播机构协会(NAB)的统计,到2002年2月,在美国84个地面电视广播城市和地区中已有244个数字电视台,数字电视覆盖率已达75%。

在欧洲,数字电视是以1996年4月法国开始第一个欧洲商业数字电视广播为标志的。

1998年10月第一个地面数字电视---BBC的OnDigital在英国开播;同年11月,英国的卫星数字电视开播。

在亚洲,日本在1996年6月,PerfectTV用CS卫星开始卫星数字电视广播。

而2005年,韩国在全国范围开播地面数字电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