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考点跟踪复习训练3考题演练跟踪检测有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807817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考点跟踪复习训练3考题演练跟踪检测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届高考历史考点跟踪复习训练3考题演练跟踪检测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届高考历史考点跟踪复习训练3考题演练跟踪检测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届高考历史考点跟踪复习训练3考题演练跟踪检测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届高考历史考点跟踪复习训练3考题演练跟踪检测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考点跟踪复习训练3考题演练跟踪检测有答案.docx

《届高考历史考点跟踪复习训练3考题演练跟踪检测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考点跟踪复习训练3考题演练跟踪检测有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考点跟踪复习训练3考题演练跟踪检测有答案.docx

届高考历史考点跟踪复习训练3考题演练跟踪检测有答案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题演练·跟踪检测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正当独裁者们兴风作浪之际,西方民主国家正在严重的和平主义支配下摇来摆去,没有定见。

所谓和平主义,大体可以说是不顾后果而硬要坚持和平。

英美两国许多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对德国(的制裁)过于苛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约140万法国人死亡;在法国人看来,再重复这样的人类灾难实在是不可思议。

……在大不列颠和美国,情形也差不多。

人们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流血与损失念念不忘,既悲伤又恼怒。

  张伯伦与达拉第接受了希特勒的条件,然后对捷克政府施加极大压力,要它屈服,即签署它自己的死亡证书。

在英国的纵容下,法国宣告放弃所承担的保护捷克斯洛伐克的条约义务……张伯伦和达拉第各自回到国内,受到人们的欢呼。

张伯伦对国人报告说,他带来“我们时代的和平”。

——以上摘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英法推行什么政策有关?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其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

指出这一政策导致的最终后果。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能得出哪些历史启示?

【解析】第

(1)题,“慕尼黑阴谋”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峰;英法之所以推行绥靖政策,一方面是受国内和平主义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认为“对德国(的制裁)过于苛刻了”,希望维持现状,更重要的是牺牲小国利益,“祸水东引”,将矛头引向意识形态对立的苏联;这一政策导致世界局势日益恶化,最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2)题,综上所述,遏制法西斯势力,维护和平,需要全世界的共同努力,绥靖政策等姑息纵容的做法只会适得其反。

答案:

(1)政策:

绥靖政策。

原因:

英法等国流行和平主义思潮;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对德国的制裁过于苛刻;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以自保,并将德国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后果:

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2)启示:

对侵略和扩张行为不能姑息纵容,也不能牺牲他国利益来保护自己;和平需要世界各国共同维护,要警惕历史重演。

【拓展延伸】苏联避战自保与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的异同

(1)区别:

目的不同。

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希望祸水东引,把战争引向苏联;而苏联是为了避免首先受到德国攻击,赢得备战时间而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2)相同:

作用相同,都加速了战争的进程,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过程相似,都以损害他国利益为基础。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对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日本的史学家中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

  日本右翼文人中村粲在《大东亚战争的起因》中认为,20世纪30年代的侵华,是因为“苏联有苏联的区域,美国也建立了自己的区域,设置很高的关税壁垒。

世界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展开贸易,形成排斥他国的地区经济。

向白人世界的移民受到排斥,日本为了解决每年增加的100万人口,基于当时的情况,日本自然要利用满蒙这一新天地。

  曾经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史学家藤原彰在其著的《日本近现代史》中指出“这次中日战争全面化的原因必须举出的是,日本垄断资本主义要求侵略中国。

……是日本资本主义摆脱经济危机的途径,不顾中国的抵抗而占据华北,然后建设日、满、华经济圈。

日本统治阶层对中国的民族国家统一的实际情况缺乏认识,对中国人民缺乏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极端的蔑视……他们的经验是,谋求统治阶层内部的统一和消除国民的不满,战争是唯一的途径。

(1)根据材料,概括中村粲和藤原彰对战争爆发原因分析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驳斥中村粲的观点。

【解析】第

(1)题,中村粲和藤原彰都认为是为了摆脱经济困境,开拓市场,转移国内矛盾。

(2)题,中村粲认为日本发动战争,是因为受美国、苏联等国的排斥,为了生存需要和解决人口矛盾而发动战争,中村粲观点的实质是在为侵略战争辩护,模糊了战争的侵略性。

答案:

(1)都认为是为了摆脱经济困境,开拓市场,转移国内矛盾。

(2)中村粲认为日本发动战争,是因为受美国、苏联等国的排斥,为了生存需要和解决人口矛盾而发动战争。

而真实原因是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转移国内矛盾,法西斯极力推行对外扩张政策,日本无视中国的主权和民族意识;中村粲以贸易和人口问题为借口,模糊了战争的侵略性,是在为侵略战争辩护。

3.(2016·湖北八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3年1月美英召开卡萨布兰卡会议,会上双方达成以下内容:

  地中海方面:

【1】攻占西西里岛,目的是——

(1)使地中海的交通线更为安全。

(2)减轻德军对俄国前线的压力。

(3)加强对意大利的压力。

……

  卡萨布兰卡会议期间,罗斯福总统单独会见了艾森豪威尔将军,艾森豪威尔将军回忆说“……他(罗斯福)还机智地指出,既然法国人想迫切取得大量的军事装备,那我们就可以此为条件,采取要他们服从美国在欧洲方面的战略观点,使用他们的基地,并逐步撤换反对美国政府的法国官员,这是完全适当的。

如果他们在这些重要问题上不支持我们,那武装他们显然是无用的。

——朱贵生、王振德、张春年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卡萨布兰卡会议召开的背景,并指出会后盟军进行的重大军事行动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目的。

【解析】第

(1)题第一问背景,结合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展进程即可回答;第二问影响,首先要归纳出西西里岛的登陆这一军事行动,其次要回答其意义。

(2)题目的,结合所学可以判断是打败法西斯,“……采取要他们服从美国在欧洲方面的战略观点……如果他们在这些重要问题上不支持我们,那武装他们显然是无用的”说明还有一个目的是建立世界霸权。

答案:

(1)背景: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发生重大转变,北非战场转入反攻。

影响:

盟军西西里岛登陆加速意大利的投降,标志着法西斯轴心的解体和反法西斯联盟的重大胜利。

(2)目的:

打垮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夺取部分殖民地和战略要地,建立美国的世界霸权。

4.(2016·沧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非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意与英国争夺的一个重要目标,阿拉曼战役是北非战事中的重大战役。

从1940年9月意大利在利比亚的昔兰尼加东部发起进攻,次年3月德国参战,到1943年5月以德意法西斯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历时近三年的北非战事无不与欧亚的战事紧密联系着,受整个战争形势的制约。

就北非战事的评价,斯大林曾说:

“由于非洲的军事行动,表示主动权转到我们盟国手中,欧洲的军事政治状况从根本上变得有利于英美同盟。

它破坏轴心国体系的领导力量希特勒德国的威信,从精神上瓦解希特勒在欧洲的盟国……为打垮意大利和孤立希特勒德国创造条件。

最后,它为在更靠近德国的要害地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创造前提,而这对战胜希特勒暴政将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据《试论德意法西斯在

北非战场的失败》等整理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意大利入侵北非时欧洲战争形势。

北非战事与欧亚战事紧密联系说明了什么?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北非战事胜利结束的重大意义。

【解析】第

(1)题第一问形势,结合当时欧洲战场的形势回答即可;第二问说明,北非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2)题根据材料中“破坏轴心国体系的领导力量希特勒……为打垮意大利和孤立希特勒德国创造条件”得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意义;根据材料中“欧洲的军事政治状况从根本上变得有利于英美同盟”得出为美英盟军反攻欧洲大陆创造了有利形势。

答案:

(1)形势:

1940年6月,法国投降;德意法西斯在欧洲大陆的军事冒险获得巨大成功;1940年7月,德国对英国发动猛烈的空袭战;英国暂时无力兼顾其海外殖民地。

说明:

北非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2)意义:

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的转变;声援了欧洲战场反德意法西斯的斗争;加速了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瓦解;为美英盟军反攻欧洲大陆创造了有利形势。

5.(2015·全国卷Ⅱ·T47)

材料 早在1910年,俄国科学家就发现了放射性现象。

1941年4月,苏联驻纽约的情报机构向国内报告,西方最著名的物理学家正在讨论铀具有的巨大军事意义。

其后苏联著名物理学家库尔恰托夫被任命为发展核计划的学术负责人。

1943年4月,来自全苏的著名专家开始了研制工作。

  1945年8月,苏联国防委员会通过决议,着手研制原子武器,以打破美国的垄断。

斯大林对库尔恰托夫说:

“请说出您需要的一切帮助,您不会遭到拒绝的。

”苏联部长会议成立了直属部长会议的管理总局负责研制工作。

  参加这项工作的人员达数十万之多,一位参与者写到:

“我们能够团结一致,首先是给我们提供了相当优越的科学工作条件。

其次,是内心的感觉,即击败法西斯德国后,我们同最强大敌人的对抗仍没有结束。

”1949年8月,苏联第一枚原子弹试爆成功。

——摘编自[俄]亚·维·菲利波夫《俄罗斯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制定和实施原子武器研制计划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原子武器研制成功的条件和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积极作用。

【解析】第

(1)题,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世界局势概括苏联制定和实施原子武器计划的背景。

(2)题,提取材料中的信息“苏联著名物理学家库尔恰托夫被任命为发展核计划的学术负责人”、“苏联国防委员会通过决议,着手研制原子武器”、“参加这项工作的人员达数十万之多”,对苏联原子武器研制成功的条件进行说明。

结合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局势分析其积极作用。

答案:

(1)西方制定并实施发展原子武器计划;战争后期盟国内部矛盾显现;美国垄断原子弹;冷战氛围逐渐加强,危机意识强烈。

(2)条件:

具有相关科学研究机构;政府高度重视,设有专门领导和研究机构;举全国之力研制。

积极作用:

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核战争的发生;巩固了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地位,有利于世界格局的稳定。

【拓展延伸】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对抗以冷战为主要形式及其冷战的性质

(1)主要形式: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饱尝战争之苦的各国人民反对战争。

②直接诉诸战争并不符合美苏双方的根本利益。

③美苏双方实力均衡,特别是双方都拥有核武器,直接交战,谁都没把握取胜。

(2)性质:

①冷战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是两种社会制度尖锐对立的表现。

②冷战并不单纯是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因为即使没有上述原因,对峙也不能避免。

从国家安全角度看,苏联希望自己的西邻是同它友好合作的国家,而西方也绝对不会放弃同它的争夺。

【备选习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何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无疑是我国外交所面临的最巨大的任务。

它应该是我们的政治参谋班子在目前这个时刻进行工作的出发点。

要以像解决战时重大战略问题一样的彻底精神和慎重态度,必要时,还要在计划工作方面做出同样大的努力,来处理这个问题。

我不能在这里试图提出全部答案。

但我愿意表白我的信念:

这个问题是我们有能力解决的,而且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

——美国驻苏大使乔治·凯南致国务院电报

第511号(1946年)

材料二 “冷战”在欧洲和东亚展开的过程就是以政治军事对抗为基础的美苏关系形成新的稳定状态的过程,也是双方逐渐在战略上达成均衡的过程。

因为在对抗中维持稳定和均衡是双方的共同愿望,因为它们都认识到打破均衡意味着双方都不能承受的战争,是核条件下的“互相确保摧毁”……它们都把在经济上最终超过对方,建立更美好的社会,推广自己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制度模式,争取到更多的追随者作为最终战胜对方的深层决定性因素。

——牛可《1870年以后的世界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乔治·凯南电报的要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电报出现的背景。

(2)结合材料二和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