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老师陆波谈教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066673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1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级老师陆波谈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特级老师陆波谈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特级老师陆波谈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特级老师陆波谈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特级老师陆波谈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特级老师陆波谈教育.docx

《特级老师陆波谈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级老师陆波谈教育.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特级老师陆波谈教育.docx

特级老师陆波谈教育

教育的革命

        ——百年名校长  陆波

 

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到了100%否定,100%抛弃的时候了。

他们不敢,我们自己的学校要敢,不敢就没出路。

100%意味着的是一切的教育经验都要毫无保留地抛掉。

不要说这是偏激,而是基于我这些年对教育的认识和研究。

去年推“1:

N”课堂不是也有人质疑吗,如今很多实验学校不都学着这样“拖”了吗。

如果他们不反对,才奇怪呢,中国有些教育人就是靠“传统”这碗饭活着呢,你打破传统就是在要他的老命。

不管别人怎样,我们认准了就要大胆干,不能患得患失,自以为想得周到,其实是革命性不强,对教育的发展不负责任!

但我也得给咱们自己的老师做点分析,试着让大家都明白为什么要如此地决绝!

中国的教育有两个方向,一条指向专制,一条指向人本。

专制的教育表现出的恰是传统形式,我们把它叫应试教育,它的教学目的和手段就是一切为了知识,最终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单一的“考试机器”,它的存在就是服务于这个低级的、自私的、害人的最终目的的。

另外一条就是通往人本,它的出发点是“首先把学生当人”,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我们把它叫做素质教育,它的目标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完整的、有个性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培养“全面的人”这个说法有问题,学生有差异,各有长短,教育不是把短板补长,而是让长处更长)。

两个方向决定了完全不同的两个结果,所以很容易解释为什么中国没有尖端科技,如果不改革,我们的教育是培养不出尖端人才的。

因为我们一直致力于培养爱党爱国,从来就没想过要培养一个爱因斯坦!

如果有了爱因斯坦的好苗子,我们也要把他扼杀在摇篮里-----改革没有别的路可以选择,就是和“传统”刺刀见红,你死我活,除此而外,作别的理解都是迂腐的。

革命不是谈情说爱,要吸取知识分子闹革命温情有余的教训,毛泽东早就批评过的。

革命性决定了创造性。

很多人创造力不足,是因为你革命性不够!

用行动书写“我们的教育学”,实现教育真正意义上的建构。

给我们学校的定位就是“办真正的教育”,希望每一来此的人都能在这里“发现教育”,否则,我们不会办这所学校,除此而外,则没有意义。

老师们,天降大任,你们就是承担着这个使命的先驱者,如果我们不干,你还在等待谁呢。

就要像崔其升那样敢吃螃蟹,天上地下唯我独尊,我以我血荐轩辕,我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能在这样的教育里,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相信10年后的中国,会记住我们这帮人的,我们做投资,要没有十足的把握,我不会要求大家这样做的。

其实,人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知识学习最多占不到五分之一的分量。

除了学习,我们应该让孩子关注更多的东西,要让他珍爱生命,富有担当,敢于创新,还要让他懂得捍卫那个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爱与尊重!

我们今天的孩子,为什么你无微不至地爱他,他却感觉不到爱,是他们冷漠到不懂得爱吗?

如果真是这样,那他为什么却喜欢一只鸟、一只狗,却不爱自己的母亲?

我们必须追问为什么,是他们不需要爱还是不需要我们这样的爱?

如果孩子们真的是缺少生命的感知,那他是不会有健康成长的。

因此,教育必须要引导学生关注生命!

如何引导?

我建议学校要把后面的那块地交付学生,让每个班有一块种植园、养殖园,放手让他们捣饬,让他们真正走近生命,在彼此的对话和对视中见证彼此的成长,他才能认识、理解、尊重生命,这才是真正的“生命教育”。

当我说大多数学校没有教育时,其实是在发泄我对当下学校教育的不满,我最近去了两个地方,我觉得人家做的才是真正贴近教育的。

一个是一所特殊学校,特殊学校的老师都懂得接纳学生,然后是包容学生,再然后是帮助学生,我说她们真的让人感动,体现出来了教师人性的伟大、师德的高尚。

特教教师都有一个强烈的愿望:

把所谓的“残”孩子弄好,但有些教师却不是这样,她们一天到晚做的却是把好孩子弄“残”!

今天的中国教育是不是在把好孩子弄“残”?

如果我们自己的学校也像众多学校那样,那我说我们做教师还有什么意义?

这难道不是罪孽吗?

另一个地方是北京的一所幼儿园,我现在最愿意去的地方是幼儿园,我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是那么的可爱、了不起,可教育正在努力地让他们一点点变得“不可爱”、“不了不起”了,因此我心里着急。

北京这所幼儿园,大门写着这样一句话: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她们包了一座山,开发了个“山林课程”,孩子们喜欢极了。

我发现孩子们喜欢去的地方有三个:

树林、水边、草丛。

为什么,因为那里有生命!

而我们很多教室里没有孩子们喜欢的东西,学校里也没有,因此教育里也没有。

既然我们要做“教育”,那么就对我们学校的教师们提出了一个挑战。

你得突破对传统的教学、学校、角色、学生的认识。

如果你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应试上,你不可能理解我提出的要求。

我一直在讲“新教师”这个概念,教师决定着教育的品质,校长决定着教育的走向,学生决定着教育的结果。

“新教师”其实意味着的是对“传统教师”的否定!

有人说,咱能不能“中庸”一些?

我说,所谓“中庸”就是老百姓的“和稀泥”,道分阴阳,人分男女,事分是非,径分曲直,所谓第三“地带”,那是政治家玩手腕,教育是一种真理,不是政治!

就算是“偏激”,我也要“偏激”成真理!

因而,我要求我们学校的教师每天不再一味地去研究课本、研究知识、研究考试,别人研究的我们都不研究。

我说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按照应试教育的反方向走就是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要求教师做到的一切,我们都不做,应试教育看重的教学的一切,我们都不要,必须丢弃传统教育里的所有瓶瓶罐罐,那不是宝贝,是垃圾!

不是我逼你丢,是你羞于这些东西,就像罪犯丢弃凶器一样地丢!

我说一句狠话:

做不到,你就不是一个真正懂得教育的人,你就不是一名合格的新教师,你的层次还不够!

比研究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研究学生,你放着活的不研究,却偏偏研究死的,我昨天就说,这才是我们学校的立校之本,要马上要开设一门课程——学生学。

不是收集孩子们对学校的赞美,而要聆听他们的困惑与期待。

学生才是教育最最最、最重要的课程,必须关注每一个个体,他是谁,她有什么特点,他的家庭教育背景……关注每一个个体的需求。

做基于儿童的教育,必须变关注知识为关注生命、关注成长方式、关注他当下的变化、关注她未来的一切。

不准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要为每个学生建立“生命档案”,学期结束时,把这本用心写就的“生命书”交付家长,这样的学校家长会不感动、不认同、不敬重我们?

新教师为什么要研究学生?

我一直在讲教师的定位和作用。

我说教师不是二传手,而是“发动学习”的人,也就是“变二传”为“一传”。

我还说教师80%的作用是“点燃”学生,20%是掌握基于“学”而构建的那些技术。

现在,让你“拖”,不让讲,甚至不让过多研究知识,那更要能真正“点燃”学生,不研究学生,找不到他的“兴趣中心”,打不开他的“心门”,激发不起他们的“责任”,培植不了他的“进取心”,那只能死路一条!

就像那些跟着我们搞课改的学校,教师不讲不行,为什么?

这个问题我们早就解决了,可现在我们面对的是新问题,是从未发生过的问题,你破解不了,自然要出大事!

如果教师的80%是点燃,做到了,这样的课堂不就已经是学生的课堂了吗?

等到什么时候,不需要点燃时,其实,教师也就真的彻底解放了,没事干了,不就解放了吗。

 

我对我们学校的办学思想,是做了很多思考的,我想要办一所与众不同的学校,那么,几个关键词应该是:

未来的——一所面向未来的学校。

紧扣未来,把每个人的目光拉长,要让每个人描绘未来,找到自己的未来,并从今天开始,做好向着未来出发的准备。

我们学校应该建立一条未来大道或者未来长廊,借此改造我们的校园文化,须知文化必须是有生命力的,而且是动态的、鲜活的、生成的。

文化一定是学生的,而不是你和我的,是自主、自立、自强的文化。

思想的—一所有思想、有理想的学校。

围绕“人本”做广泛的教育思想遴选,选择一面墙搞出来,让每一个人都沐浴在伟大的思想光芒里,慢慢地变成自己的思想,进而确定和形成每个人的人生理想。

让每个人都被某一个意义激赏着,成为“理想的动物”,用理想来点燃生命、引领人生,我要的是伟大的人生理想。

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培养“新人类”,让教师成为“新教师”,什么理想是一本、二本、清华北大,我不愿意在这里听到一句和升学有关的词语,把升学列入“禁语”,一个只盯着草籽的人,是一只鸡,他成不了苍鹰!

把学校做成一所培养领袖的学校,这是我的梦想。

这是学校的第二条大道或者长廊。

自然的——一所自然、质朴、生态的学校。

教育就是相互的关注,因此我们还可以说教育即关系。

要建构人与人之间自然、质朴、透明的关系,让生命激赏生命,用理想辉映理想,让人性感动人性。

关系决定了我们的教育生态。

我们学校每个人都要变成相互的观察者、记录者和激励者。

要把应试教育的全部都踢出去,还原自然、朴素、原生态的教育。

要敢于将一切的权力交给学生,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不揠苗助长,让每一个生命按照他的愿望去成长。

这是学校的第三条大道或者长廊。

责任的——一所人人尽责的学校。

我们要追求自然的教育,而不是管束的教育。

管理也有两个指向,一是管制和规范,二是责任和义务。

规范和规则的区别在于,规则是孩子们会去捍卫的、终身坚守的,而不是基于管制的规范与纪律。

不要纪律行不行?

不要管制行不行?

如何能保证健康的发展?

这时候,就需要激活思想深处那个内在的“我”,也就是唤醒责任。

这个责任很重要,比如我们讲把一切还给学生,你不敢,为什么,因为你知道学生内在的责任、自我约束、自我修复等都没有完善。

一个有责任的人,才是值得完成嘱托的人。

围绕责任,无限放大,让每个班、每个对子、每个教师、每个学生都认识自己的责任。

我们学校要用孩子的变化说明一切。

一定要不断地请学生家长,参与学生的一切事务。

要善待家长,将其视如恩人,视如贵宾。

班主任一定要在自己的班级尝试父子、母子组合,让家长担任班主任,孩子就担任副班主任。

学校必须把家庭教育打通,把家长资源引进来,哪怕她是个卖菜的妇女,也许她情真意切的一句话胜似我们一箩筐的说教。

这是学校第四条大道或者长廊。

有灵魂的——一所有灵魂的学校。

学校的魂是什么、在哪里?

如果你硬找几个词,刻在墙上、镌在石头上,也最多成为一个景观。

魂其实在每个人身上,不一定找得到,但一定能感觉得到它在。

如何给学校塑魂、立魂?

前提是要给每一间教室筑魂、教室的魂又取决于它的成员以及团队之间是否有魂。

不要简单理解成肤浅的班级文化,当然魂需要载体、细节,比如班规、班歌、班呼、班徽、班旗,但魂更多指向于一种精神凝聚和信仰归宗,是一种让人一生非凡活着精、气、神。

这是学校的第五条大道或者长廊。

创新的——一所“无疆域自学”的学校。

我更多的希望是课堂上的创新,一开始就要把课堂定位在“第三代”上,否则,你比不过昌乐二中,你更比不上杜郎口,你也比不过前景,你凭什么领跑中国?

创新就是“去主导化”,或者说叫“无疆域自学”。

我一直主张凡是有学习发生的地方都叫课堂,那么除了构建第一课堂,我们还要构建第二课堂、第三课堂乃至于异型课堂等。

学习是学生的事,那么就要把选择权交付学生,上不上课他有选择的自由,他可以在数学课上看小说,或者干脆去自修室去学物理,你要知道孩子之间的差异很大,我们的确就有学生语文课无需学,当然也有怎么学也学不好的。

怎么办?

既然每个人都有责任意识,交给他自己处理。

我的预见是,未来的教室将以自习室、阅览室的形式而取代传统的教室。

我们要设置这样的“教室”。

这就是创新。

创新还应体现在其他方面,比如:

建议成立一个剧团,演出话剧《雷雨》,学生人人都参与到话剧的演出中来。

最后要搞全县人民的话剧节,请全县都来看。

除了剧社,我们学校还能带给学生哪些终生难忘的记忆?

真正影响了孩子们的生命!

搞个基金会,让孩子们坚持去帮助一些特殊同伴?

总之,让孩子们去做一件能让他们终生难忘的事情。

要坚持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坚持几年,不得了。

当然,你也可以做我们的第六条创新大道或者长廊。

行动的——一所崇尚行动的学校。

我们学校要有巨大的担当和使命,要敢于走极端,极端到从来不讲知识;要敢于偏激,偏激到让人乐在其中。

如果我们能带给别人这样的“议论”,我们的特色不就出来了吗?

我不多说了,我现在就是在等,就像等待临产一样的心情。

我们学校一定要成为全国高中的学习样板,但现在还不行,或者说如果不能按照我刚才提到的思路去做,就可能等不来这一天了,就“泯然众人”了,我们学校对于中国的“教育学”有什么意义其实就取决于你敢不敢于承担这个使命。

胆魄、思想、行动是今天我对你们的三大考验,也可以做成一条行动大道或者长廊。

基于前面的这些铺垫,我再说一下对教学的要求。

从现在开始,不要一味把精力放到导学案上,简单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出示后,就可以让学生自主去发挥,把“利用学生”用到极致,就不要担心,也无需担心。

有人说学生学不透怎么办?

我说这又是杞人忧天!

学习最主要的就是完成自己的知识建构,形成思维力、学习力、创造力,千万不可用传统教学的那样东西五十步笑百步了。

学校在一拖二的基础上继续尝试“去主导化”,我的想法是:

每一位老师,应该试着什么课都要上,语文老师上数学、数学老师上历史,不要怕上不好,不会教,思想不就放在利用学生上了吗,这就对了,任何会都是学会的,大胆去尝试,尝试的目的是发现问题,我不是要求变成教学常态,这就叫走极端。

此外,“极端尝试”的同时还要“极端保守”,比如让老师们去做高考卷子,不是考他们,而是为了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

课堂教学的大调整,一切都是基于直击、推翻“知识教育”的目的,对知识教育进行猛烈的颠覆,刻意淡化一切教学环节和流程,敢于将每一间教室变成“知识的超市”,要按学科配备“学习超市”,无限放大自学,自学无疆域。

即便如考试,也要交付学生,可以学生自己出卷子,对子对考,组内对考,班级对考。

像美国那样推行开放式考试,提前一天下发试卷,在规定时间用蓝笔作,超出了规定时间的用红笔作,让学生相互批改试卷。

如果对于本次考试成绩不满意,可以不断申请考试,直到自己对成绩满意为止,考试就是检测,也是一种“特殊的自学”,可以把考试列为一种“特殊教学手段”,当然上级统考除外,咱想这样,人家不答应呀。

我再强调一点,要把教师当成学生看待,人格、权益上平等对待。

凡是要求学生做的教师也必须去做,比如要考试,每位任课教师同时参加考试,成绩和学生一起评比,一起张榜公布,我说教师和学生唯一的区别是领工资,要对这句话有所理解。

一定要实现走班制,班级只是作为一个建制存在,应该让学生自己去选择。

当一切交给孩子之后,仍然在考验教师能不能激活孩子,让学生有勇气、能力去承担角色和责任,做好“角色”的关键一点还是在——责任。

这不仅是一种革命,而是一种信仰。

接下来我继续谈教育管理问题。

前面说了这么多的关键词,其实所有关键词的核心是:

我们,还能为孩子做些什么?

教师每天都要反思和警醒自己,始终作为教师教育最重要的警示语。

我建议学校要把这句话写在最醒目的位置!

管理最重要的是教师文化的构建,教师团队文化的构建尤为关键。

必须要牢记:

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

让每一位教师去解读、去深刻认识,这个概念必须明确,要让教师去认同,去想,去说,去行动。

学校要构建“池塘”概念。

要让每一天、每一周、每一个月、三年充满了活动。

我建议每月设计一个主题。

每个主题都是“关注人”,关注不同的角色者,旨在让不同的人把自己的“角色”参悟透。

如女教师节、青春节、女生节、领袖节等。

教师行为养成,我建议每天早晨必须有宣誓活动。

还有现在每天做反思,我建议不要做单纯的课堂反思,做成长反思,全部关注人本身。

我们需要的是教师的成长。

教师如何成长?

我曾经建议做到“7个一工程”,至于如何“7”,不重要,这都是术,如果不知道如何做,交付教师,让他们每个人有自己的“7”。

最后,我要强调:

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尽可能减少对学生的干预。

教师的高度取决于留给学生空间的大小和机会的多少,这也决定了我们学校的高度。

教师们,我们学校的高度就代表着中国教育的高度。

怎样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1.幽默是一种魅力。

一个教师能娴熟地运用幽默的语言,可以使叙事更加具体、生动;说理更加深刻、透明;抒情更加真切、动人。

可以随机应变地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既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又达到寓教于乐的境界。

2.微笑真的很重要。

我们对学生微笑,生活就会对学生微笑,学生也会微笑着面对生活。

对于教师来说,微笑就是一种欣赏、一种简单、一种坦荡、一种宽容、一种幸福的体验、一种诗意的享受……微笑就是一种激励、鼓励和关爱。

微笑真的很重要,它能使我们教师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3.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你的“最爱”。

师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如果没有爱,教师的工作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

当然,教育之爱未必非得那样轰烈。

如果教师善于在日常教育中去播种这份爱,你就会发现,最伟大的爱其实往往产生在最平凡之处,最深的感动其实就在每一个平淡而平凡的教育细节中。

4.做一名“阳光”教师。

教师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以豁达开朗、积极乐观的健康心态对待教学工作,对待学生。

只要教师的言行、底蕴、心灵都像阳光一样纯洁、公正、热情了,我们的学生就会时时处处感受温暖。

5.教师要有一种奉献精神。

我常常告诫自己:

我是一位教师,我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

作为教师,就应该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的精力、热情、才能和知识,使学生更好地受到教育,在知识上、精神上和品德上取得做好的结果。

6.教师应该成为一名演说家。

如果一位教师具备优秀的讲演能力,他必定是一位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他会用他的激情去感染学生,用他的热情去追求教育,用他的思想去实践探索。

7.要有自己的精神空间。

我边教边学,因为我感到,一个勤学者是最好的教师。

我希望我的学生认识到,一个时代的文学创作,与同时代发生的历史、文化事件有着紧密的联系。

8.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只要他走上了专业研究的道路,他就会自觉地关注自己的课堂、自己的学生,他就会对自己和教育教学工作有更深刻的认识。

他体验到工作的乐趣,不会把教学看成一种单调的、乏味的、没有创造力的机械劳动。

9.教师,请注意你的仪表美。

为人之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一个好的老师,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还应该有正确的审美观,注意自己的仪表美,学生除了向老师学习知识外,教师的仪表也时刻影响着学生的审美观的形成。

10.切记,教师要信守承诺。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影响,重在身教。

因此,我们教师必须言行一致。

信守承诺、言而有信是一种品格,承诺一旦做出就必须兑现。

11.管理好你的时间。

能否科学地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有效地利用时间是衡量每个管理者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志之一。

时间管理对于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具有非凡意义。

12.请记住学生的名字。

如果我力图显示出自己对学生真正的爱,我就必须以最完美的形式去显示它。

而这“最完美的形式”不一定要指多没激动人心的方式,更多的恰恰体现在一些似乎不经意的细节中,其中就包括新学年第一天,就能够叫出学生的名字。

13.别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

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特点、个性,教育的真正的意义就是要发展人的个性。

因此,教师需要尊重学生、发展其个性,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其巨大的潜能,让每个学生都闪烁着个性的光芒。

14.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

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师生友好相处的快乐。

教师学会了倾听,就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更好地帮助学生。

15.教师要懂得尊重学生。

教师不光是在教学生阅读和算术,教师还能给予学生知识以外的更多的东西。

如果我们怀揣着一种爱走近每一个学生,去关心、了解学生的并不遗余力地尊重他们,懂得维护他们的自尊,相信他们一定会成为一个自信而有用的人!

16.学会真诚地赞美。

赞美永远都不是多余的,尤其是对于那些从未有人赞美过的学生来说,一次真诚的赞美,可以胜过一万次严厉的责备。

有时,老师的鼓励与赞美虽然只是短短几个字,正是那几个字却能够给学生带来足够的信心和勇气。

17.与学生一起阅读。

阅读对教育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官方的阅读课程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熟练程度和速度,他们给学生提供的读物缺乏趣味性和挑战性,学生并不喜欢。

而我的目标是让学生们从阅读中获得一种快乐和激情。

18.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好奇是学生与生俱来的天性,它往往是发明创造的萌芽,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是教师的职责。

只要我们用宽容之心去呵护学生的好奇心,给他们指出努力的方向,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进步的快乐,那么,他们就会接受和理解,并且获得健康的身心。

19.尽量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

无论在哪些方面,教师都要尽量去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并给以肯定。

“优点单”记录着每一位学生的优点,使每个学生看到了老师与身边同学的评价,自己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还有这么多本事没有发挥出来,我一定能行。

20.循循善诱,教育的至高境界。

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个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旋律,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这种对事件无能为力的心理倾向,会让人自设樊篱、放弃努力

  “习得性无助”学业失败的元凶

  ■孩子最需要培养的品质是自信心、兴趣和习惯,没有浓厚的兴趣,就没有成长的动力;没有良好的习惯,就没有成长的保障;而兴趣与习惯都离不开自信心这个基础。

  ■父母和教师积极的解释风格可能导致孩子乐观,消极的解释风格可能导致孩子悲观。

  ■父母帮助孩子的方法之一就是自己先获得拒绝悲观的技能,引导孩子走出“习得性无助”的误区,给予孩子积极的解释,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孩子是否有自信心,是教育成败的根本标志。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儿童时代是最容易自卑的时代,因为孩子是那么弱小,对自己充满了怀疑,对大人充满了敬畏。

比如小学里绝大多数暂时落后的学生都是男生,他们却往往不知道这与自己比女生发育晚有关,可悲地认定自己永远没有希望了。

更可悲的是,许多父母和教师也如此认为。

  无助还是乐观,都是父母教出来的

  美国宾州大学心理学教授、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被誉为积极心理学之父的马丁·塞利格曼,提出了从“习得性无助”到“习得性乐观”的教育方向和方法,他的《教出乐观的孩子》是儿童心理与教育领域罕见的开创性佳作,值得成为父母与教师的必读书。

  1964年,塞利格曼开始在美国宾州大学攻读实验心理学博士学位,在动物实验室里,研究生们试图从狗的实验中找出恐惧是如何促进适应性行为的。

他们先让狗学会巴甫洛夫的各种反射,随后将狗放进一个实验箱中,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狗施加电击,而如果狗跑到箱子的另一边,他们就关掉电击。

  让研究生们十分发愁的是,这些狗并不通过跑到箱子的另一边来逃避电击,它们只是消极地坐在通电的地板上,动也不动,等待蜂音器响起,在难以忍受的电击中哀嚎或惊叫。

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狗就趴在地上呻吟和颤抖,即使把笼门打开,它本来可以主动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

  这个实验最终只好停止,因为没有出现实验者预期的逃避电击的行为。

  面对这个似乎失败的实验,塞利格曼发现,反复对动物施以无可逃避的强烈电击,会造成无助和绝望情绪。

接下来的5年中,他与同事们继续研究无助感形成的原因、治疗和预防。

他们发现,狗的症状并非由于电击引起,而是对事件无能为力所致,就像人类面对许多无法控制的事件时,也经常试都不试就放弃了。

这就是引起国际心理学界关注的“习得性无助”现象。

  近半个世纪以来,塞利格曼始终专心致志地研究积极心理学,探索“心理免疫”的奥秘,引导人们从“习得性无助”转向“习得性乐观”,追求真实的持续的幸福。

  在一年多前中国积极心理学协会(筹)揭牌仪式上,我见到了塞利格曼,这位年逾七旬的美国学者个子不高,目光敏锐。

会议结束合影时,塞利格曼过来和我握手,说我致辞时列举说明中国孩子在应试教育压力下特别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心理倾向的研究数据和案例,以及中国青少年的教育问题与积极心理学的关系,“令我印象深刻”。

  我40余年从事青少年教育和研究的过程中,深度接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