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训练在学习潜能开发中的应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058041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团体心理训练在学习潜能开发中的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团体心理训练在学习潜能开发中的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团体心理训练在学习潜能开发中的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团体心理训练在学习潜能开发中的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团体心理训练在学习潜能开发中的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团体心理训练在学习潜能开发中的应用.docx

《团体心理训练在学习潜能开发中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团体心理训练在学习潜能开发中的应用.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团体心理训练在学习潜能开发中的应用.docx

团体心理训练在学习潜能开发中的应用

团体心理训练在学习潜能开发中的应用

许海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小组

【内容摘要】结合初中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理论为依据,用实验形式,探索了团体心理训练对开发学习潜能的作用。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们通过以团体心理辅导、训练为主的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特别是团体心理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被试是2004年入学的初一级全体学生,共456人。

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被试进行了前后两次问卷测试。

通过T检验探讨了前后两次测试的自我效能感差异。

结果表明:

(1)第二次测试的自我效能感水平显著高于第一次测试;

(2)05——06学年度参加各类兴趣班的人数和获奖人数均多于04——05学年度。

【关键词】团体心理训练自我效能感

 

1.问题的提出

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更需要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来调控自我、发展自我。

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学生面对严峻的升学压力和教师、家长的“惟成绩论”思想的严重影响,多次的失败经验、错误归因、消极情绪等使学生经常遭受挫折,出现自卑、对现实不满等心理问题,最终造成自信心下降,即自我效能感低下。

每当面临新的任务时,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而产生回避失败的动机;在心身健康方面,由于处于巨大的心理压力之下而郁郁寡欢,使学生难以体验到人性潜能发挥所带来的“高峰体验”。

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自我效能感具有:

①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②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③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④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自主学习理论学者齐默尔曼研究认为,自我效能感是影响自主学习与学业成绩的一个关键变量。

马尔顿等对38个有关自我效能的研究进行元分析后发现,自我效能感能解释大约14%的学习差异。

自我效能与学生学习策略的运用和自我监控密切相关,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与低自我效能感的学生相比,展示出更高水平的学习策略,更多地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监控;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显著正相关,这种相关在低成就学生身上的表现尤为强烈。

因此,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十分重要的。

团体心理辅导可以让学生在尊重、关心和安全的心理环境中,通过团体传感,互相观察、对比、学习、感染、体验、感悟,重新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悦纳自我,通过训练调整学生的认知、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提高学生的承受挫折能力,使学生懂得“天生我才必有用”,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完成学业,健康愉快发展。

团体心理训练是指在团体中采用一定的心理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

国外学者认为,儿童时期培养的团体活动兴趣,将左右其终生对团队的认识,所以提出了肯定每一个个体的差异,强调调动学生的自发性。

团体心理训练由于实效性高,在国外,特别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广泛应用。

近十几年来,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了较大发展。

在心理专家、学者的努力下团体心理辅导、训练被引进我国,并根据我国教育的实际加以运用。

目前,各地高校、上海、广州等一些大中城市和发达地区的中小学,团体心理辅导、训练正在被逐渐开发与运用,以预防学生心理疾病的产生和激发学生各种心理潜能为主要目标,取得了较好效果和经验。

如复旦大学心理系孙时进教授的“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与实践研究”、华中师大刘华山、江光荣教授、上海市教科所吴增强、广州教科所的梁东标等人研究的“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等。

研究显示,团体心理训练,从方案的制订、内容操作及学习评价均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出发,以“暖身活动”、“角色扮演”、“心理剧”、“行为训练”等学习活动营造一种舒适、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活动过程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力。

学生在这种学习情景中更容易强化个人的自我概念,树立适应能力和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

在较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学开展团体心理辅导、训练探索的学校还不多,因此,我们学校决定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自我效能感普遍低下,结合我校的实际,我们选择研究学习潜能的重要方面——自我效能感。

通过积极探寻团体心理训练在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中的应用的途径和方法,积累切合实际的、有自己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为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为丰富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辐射周边的学校作出一些贡献。

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学校提出“以学生为本,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的教育目标,着重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重建学生对自己能有效从事某些学习的自信心,提升自我肯定和自我价值感。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课题选取南海大沥许海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初一8个班学生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其中男生230人,女生226人,共456名。

2.2实验时间

本课题于2004年9月完成第一次测试,于2006年12月完成第二次测试。

2.3研究工具

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R)该量表包括努力、进取心、坚持性三个分量表。

量表共12个项目,采用Likert5点量表形式,1表示非常不符合,5表示非常符合,得分越高,表明被试的自我效能感越高。

三个分量表的Ch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55,0.74,0.72,表明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

各因子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为0.70~0.82,明显高于各因子之间的相关0.43~0.44,表明该量表有较好的内部结构效度。

2.4施测过程

由研究者担任主试,采用集体施测的方式,要求被试仔细阅读指导语,强调问卷不记名,答案没有对错、好坏之分,请学生按真实情况填写,不要遗漏任何一项。

学生们对问卷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提出。

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整个问卷。

2.5数据处理

将问卷的数据输入电脑后,运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3.0)对其进行了统计分析。

2.6无关变量的控制

实验过程历经两年,学生身心发展、成熟的影响、教师专业知识、技能水平的影响、学生家庭变化影响等都是实验的无关变量,我们主要采取加强教师对心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在实验取样和实验设计方面,通过抽取大样本、平衡设计等来减低由于学生个体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作用等方法进行控制。

3.实验主要策略和措施

(1)成立机构,建立制度。

我们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及心理健康辅导小组,明确分工并颁发了聘书,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心育发展规划,坚持每学期都把心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每周行政会议、班主任工作会议和非班主任培训等都有讨论心育问题,全面贯彻“每个教师都是心理辅导员”的思想。

(2)建立心理活动场室。

我校现有心理场室6个,分别是办公室兼资料室,个别咨询室,心理阅览室,团体活动室,网络直播心理课室,大型团体辅导训练场,共计面积达1000平方米。

(3)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策略,提高教师的心育能力。

学校多次派相关教师参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现已全员参加过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培训C证班,还有A证2人、B证14人。

邀请心理专家到校做讲座十几次,派出老师参加第一、二、四共三届海峡两岸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派遣老师到上海参加21世纪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坛等。

通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团体心理辅导模式和团训工作坊、参加心理学术交流等,拓宽眼界,学习了全国最前沿的心育理论与经验,让教师心育水平得到较大较快的提高。

学校还定期组织老师参与户外拓展训练。

户外拓展训练让教师感受团队力量的震撼,激发了教师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教师写出深刻的感悟,提高了心理素质和育人境界。

(4)开展有许中特色的团体心理训练。

三年来,我校围绕《团体心理训练在学习潜能开发中的应用》的国家级子课题,共组织了二十期成功之路素质大型团体训练,如《熔炼团队,挖掘潜能》、《自信心训练》、《团结、沟通、互助》、《亲子训练》、《做坚强的中国人,做坚强的许中人》、《在磨练中成长》、《为自己负责》等。

在训练中,我们注重群体正面引导和对学生消极心理、不良行为的矫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开设了两次较为大型的分配比例式户外心理辅导实验课,让学生在特定的音乐、光线、活动环境和模拟情景中,克服野外跋涉、攀登、跨越等障碍的艰难之旅中,感悟关怀、友爱、团结,在自我探索过程中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培养奋发向上的意识、团队精神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针对教师、家长、学生之间沟通的问题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亲子辅导活动。

我们还特别重视初三学生的心理调整,除了考试焦虑调节等讲座外,每学年都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拓展训练,让学生在训练中激发潜能,挑战自我、相信自我。

(5)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较专业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挖掘学习潜能。

实验班每周一节心理课,如“挺起自信的胸膛”“做情绪的主人”“胡萝卜、鸡蛋和咖啡豆——如何面对挫折”“塑造成功的自我”“让初中生活充满阳光”“我也是一片风景”等,让学生在互动、开放的氛围中学会直面挫折、调节情绪、挖掘自己的闪光点、正确归因,提高学生的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6)运用主题班会进行班级团体心理辅导。

班主任每学期都开设两堂心育主题班会,有些还通过学校电视网络向全校进行同步直播。

如“我的未来不是梦”、“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未来彼岸”、“我长大了”、“实话实说-自主学习”、“天生我才必有用——谈自信心的建立”、“我也追星”、“早恋行为之我见”、“诚信-人生道路上的朋友”、“感恩的果实”、“在挫折中奋起”、“名牌-我这样看你”。

这些心育班会内容丰富,形式生动。

学生能骄傲地说“我能行”、抒发自尊自爱的感悟、理性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未来,感情真挚,情深意切。

(7)重视个别辅导,做好个案跟踪。

心理辅导老师在遵守心理咨询守则的前提下,给在校学生的学习、生活适应性、情感困惑、人际沟通、自我效能感等问题对有心理困扰或问题的学生给予直接咨询或电话、书信等间接的指导和帮助。

通过心理咨询,使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上有所变化,解决其在学习、工作、生活、交往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身心健康,提高自我效能感。

4.结果

4.1在课题实验的三年时间里,我们对实验对象进行了前测后测。

测试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R),于2004年9月完成第一次测试,于2006年12月完成第二次测试。

两次测试结果统计见表1:

表1课题实验班前测后测的自我效能感差异分析(n=456)

自我效能感

进取心

努力

坚持性

总分

M

SD

M

SD

M

SD

M

SD

第一次测试

11.14

2.47

17.41

3.85

13.39

3.62

41.94

7.08

第二次测试

12.82

2.14

19.00

2.95

15.73

2.61

47.55

5.66

注:

**.=p<.01;*.=p<.05;

表1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在第一次测试和第二次测试上均有显著性差异。

在进取心上,第二次测试显著高于第一次测试(t=4.23p<.01);在努力维度上,第二次测试显著高于第一次测试(t=2.88p<.01);在坚持性维度上,第二次测试显著高于第一次测试(t=4.64p<.01)。

 

4.2课题实验班前后两年各科成绩对照

表2课题实验班前后两年各科成绩对照表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04—05学年上学期

74.5

73.4

76.6

70.2

04—05学年下学期

79

78.6

80.1

75.3

表2结果表明,04——05学年下学期各科成绩均高于04——05上学期各科成绩。

4.3课题实验班前后两年各项比赛成绩对照

04——05学年度

05——06学年度

参加各类兴趣班人数

80%

100%

获区(镇)级奖励(人次)

26

196

获市级奖励(人次)

7

15

获省级奖励(人次)

5

69

获国家奖励(人次)

45

61

备注

表3课题实验班前后两年各项比赛成绩对照表

 

表3结果表明,05——06学年度参加各类兴趣班的人数和获奖人数均多于04——05学年度。

 

5.结果讨论

5.1课题实验班两次测试自我效能感差异

本实验结果显示,第二次测试的自我效能感水平显著高于第一次测试。

这与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团体心理训练是分不开的。

(1)团体心理训练让学生发挥自身优势,体验成功。

研究发现,学习者行为的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是最大的,多次失败的经验会降低人的自我效能感。

本课题实验在实践中通过学生“自找优势——发挥优势——自我实现”的干预措施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在团体训练中,我们首先通过“优点轰炸”“其实我也很不错”“寻找我的成功经历”等活动,让学生在讨论、展示、相互欣赏中,自找优势,修正自我形象。

他们有的发现自己擅长逻辑推理,思维跳跃大;有的发现自己想象力丰富,语言文字表达确切;有的发现自己对时事政治知识有着很强的分辨能力,有的发现自己手工制作非常好等等,使其正确认识自身内在的潜能,感悟“天生我才必有用”,在反思自我中找到、增强了自信心,提升了自我评价与自我效能感。

(2)团体心理训练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帮助学生肯定自我,实现自我愿望。

我们通过辩论会、故事分享、角色扮演等手段,让他们学会用合理的想法代替不合理观念,调整情绪状态,建立积极乐观的情绪,自我体验的肯定性需要得到满足,大大激发了他们强烈的自我效能感。

(3)团体心理训练为学生建立积极的替代性经验。

替代性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当一个人看到与自己的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了成功,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看到与自己的能力不相上下的示范者遭遇了失败,就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在团体心理训练中,我们注重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创造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活动中即使是微小的进步我们都会当场大力表扬,这使得学生相互间看到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都能把任务完成得这么好,还受到了表扬,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从而奋发进取。

同时,团体训练还不断强化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强化班组成绩的取得归属每一成员,使参与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既发展了自我效能感,又为他们全面发展良好的价值认知打下基础。

(4)在小团体训练中,我们凭借说服性的建议、劝告、解释和自我引导来改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我们经常给学生积极关注,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关注他们的成长,以此增强言语说服的力度,达到说服、引导的目的。

此外,我们还及时表扬,真心赞赏学生的每一次进步。

特别是那些经受较多挫折、自我效能感一向较低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在其他定向性估计受否定的情况下,出其不意地赞赏他的哪怕一点点进步和闪光之处,会使其产生强烈的自我积极情绪体验,间接形成或提升学生对自己的自我评价与自我效能。

5.2课题实验班实验前后各项比赛成绩对照

本结果显示,04——05学年下学期各科成绩均高于04——05上学期各科成绩;05——06学年度参加各类兴趣班的人数和获奖人数均多于04——05学年度。

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学生找到自己的优势,强化了自己的自信心,提高了自我效能感。

我们因势引导,由点向面扩展,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信心。

这样,不少学生赢得了某一方面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同时,对学科学习也表现出较好的学习心理与努力学习的态度,成绩均有很大进步。

6.研究结论

(1)课题研究只有与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融教育教学与科研为一体,才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量的积累,然后达到质的飞跃。

因此,光靠几次轰轰烈烈的团体辅导活动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以团体心理辅导为龙头,引起学生体验、震撼,再着重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寻找训练的契机,相机渗透,有意识地加大训练力度,从“微处”着眼,从小事抓起,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寓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于教育教学活动中。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课题研究更具实效性。

(2)注重与思想政治科的结合及各学科的渗透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心理活动课与现有的思想品德课一样,都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因此,加强这两科的有机结合,切实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每一学科,不但可以取长补短,而且能够达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提高实效的作用。

例如政治课在讲到《直面挫折》、《自尊自信》课程的时候,老师可以有意识通过名人故事、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提高应付困难的信心。

其他学科可以注重挖掘教材的有关训练点进行渗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出其不意地赞赏他的哪怕一点点进步,让学生加强对该科学习的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

(3)“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管理”的班级建设新模式为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开拓了新天地。

每年8月底,我校都会开展班干部培训,如邀请专家讲座、往届学生干部介绍班级管理方法、班干部间的经验体会交流等,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完善能力,在班级中起示范作用,使全班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同时,充实提高自己,形成良好心理品质,提高自主管理的信心。

(4)加强学生的行为训练,让学生在团体训练活动中培养健康的心理,提高自我效能感。

实践表明,活动是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有效载体,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团体,熏陶教育。

我校连续举办了二十多期别具一格的成功之路的团体心理素质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的感恩报恩意识得到升华,责任意识、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和承受挫折能力得到强化,挑战自我,提高自我效能感。

同时,各班主题班会活动蓬勃开展。

如102班的«我的未来不是梦»、208班的«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未来彼岸»、106班«我长大了»、210班的«实话实说-自主学习»、«身边人身边事»、103班的«我也追星»、105班的«早恋行为之我见»、«诚信-人生道路上的朋友»、«学英雄,做英雄»、106班的《雕刻人生的理想》、308班的«在挫折中奋起»、204班的«名牌-我这样看你»等。

这些心育班会内容丰富,形式生动,各有特色,或直陈自信,骄傲地说“我能行”、或抒发自尊自爱的感悟、或理性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未来,感情真挚,情深意切。

通过主题班会活动给学生提供表演和锻炼的舞台,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提高了学生的口才、演讲、写作能力,使全体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受到启发,提高自信心。

(5)建立家庭、学校心理教育沟通渠道

   建立家庭和学校沟通的渠道,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效能感培养效果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我们通过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改善家庭环境,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和谐的气氛去影响和教育子女,这样有利于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和心理素质以及自我效能感的提高。

  

6.反思与建议

(1)课题研究要多方配合,家校合力。

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配合,社会、学校、家庭乃至学生本人应互相配合。

这实质上是要求加强学校与家庭及社会三方教育之间的联系,社会、学校、教师、家长等各方必须调整认识,关心、尊重学生,充分肯定,积极创造条件,为他们营造平等、民主、积极、进取的氛围,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需要长时间的努力,不可能立竿见影,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

(2)教师的科研水平和专业技能亟待提高。

我们课题组老师的心理学理论知识、班级团体心理训练的技能、如何撰写科研论文、如何撰写辅导个案等能力尚待提高。

希望今后老师们能得到更多的培训机会,通过自学、研讨、专家指导等,切实提高老师们的科研水平和专业技能,让老师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研究,使研究取得更大成效。

 

7.结论

(1)第二次测试的自我效能感水平显著高于第一次测试。

(2)05—06学年度参加各类兴趣班的人数和获奖人数均多于04—05学年度。

参考文献:

[1]高申春.自我效能理论评述.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

(1):

60-63

[2]杨心德.学生的自我有效感与学习动机.教育研究.1991(3):

67-71

[3]郑雪.中小学心理健康实验专题指导.

[4]刘道溶.中小学教师团体心理训练的研究与运用.教育探索.2006

(2):

92-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