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专业5个病种的临床路径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0539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6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分泌专业5个病种的临床路径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内分泌专业5个病种的临床路径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内分泌专业5个病种的临床路径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内分泌专业5个病种的临床路径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内分泌专业5个病种的临床路径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分泌专业5个病种的临床路径_精品文档.doc

《内分泌专业5个病种的临床路径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分泌专业5个病种的临床路径_精品文档.doc(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分泌专业5个病种的临床路径_精品文档.doc

垂体催乳素瘤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垂体催乳素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垂体催乳素瘤(ICD–10:

D35.2M8271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协和内分泌代谢学》(史轶蘩主编,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Williamstextbookofendocrinology》(WilsonJD主编,HarcourtPublishersLimited,1998年,第九版)和《临床诊疗指南–内分泌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性腺功能减退和泌乳:

女性表现为月经紊乱或闭经,男性表现为性功能低减。

部分患者可合并泌乳或触发泌乳。

2.垂体腺瘤压迫周围组织的临床表现:

如头疼、视野缺损;部分患者合并其他垂体功能减低的临床表现。

3.血清学测定催乳素水平显著升高。

4.鞍区MRI提示垂体有占位性病变。

5.除外其他垂体疾病以及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生理性、药理性催乳素水平的升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协和内分泌代谢学》(史轶蘩主编,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Williamstextbookofendocrinology》(WilsonJD主编,HarcourtPublishersLimited,1998年,第九版)和《临床诊疗指南–内分泌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药物治疗:

溴隐亭为首选药物。

溴隐亭治疗适用于:

对溴隐亭敏感、无不可耐受及不良反应的患者。

对溴隐亭不耐受或治疗效果不佳者可选用其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不适用药物治疗情况:

肝肾功能异常、对药物治疗不敏感或不能耐受其副作用。

2.手术治疗:

大腺瘤及出现肿瘤压迫症状、各种原因不能坚持药物治疗以及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

3.放疗或伽马刀治疗:

不作为一线治疗。

适用于不能耐受药物及手术治疗或手术后辅助治疗患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D35.2M82710/0垂体催乳素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和电解质;

(3)X线胸片、心电图、腹部超声、乳腺及妇科超声(女性);

(4)视力、视野检测;

(5)鞍区MRI:

平扫+增强(对于微腺瘤应该做动态增强);

(6)PRL(休息状态下)至少两次。

若PRL水平明显升高,做溴隐亭敏感试验,以选择确定药物治疗的有效性;

(7)垂体前叶功能检查:

GH、IGF-1、甲状腺功能、性腺功能、肾上腺皮质功能等,必要时行相关的兴奋或抑制试验。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有多饮和多尿的症状时行垂体后叶功能检查;

(2)女性患者监测基础体温。

(七)药物选择。

1.多巴胺激动剂:

溴隐亭等。

2.垂体前叶功能低减者补充相应激素。

3.垂体后叶素:

根据是否存在中枢性尿崩症合理用药,如醋酸去氨加压素或鞣酸加压素等。

(八)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

2.采用药物治疗者可服药后门诊治疗。

3.采用手术治疗转相关科室手术。

4.采用放疗或伽玛刀辅助治疗的患者转放疗科。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垂体生长激素/催乳素混合瘤、多发内分泌腺瘤病(MEN)和McCune–Albright综合征患者不适用该路径。

二、垂体催乳素瘤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垂体催乳素腺瘤(ICD–10:

D35.2M82710/0)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月日出院日期:

年月日标准住院日:

10–14天

日期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天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完成病历书写

□完善辅助检查

□医师查房,初步确定治疗方案

□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病情及诊治方案,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完成首次病程记录等病历书写

□必要时上级医师查房,明确诊断,指导治疗

□完成医师查房记录

□必要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情变化及相关检查结果

□上级医师查房

□完善入院检查项目

□进行必要的相关科室会诊

□住院医师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病历书写

长期医嘱:

□内分泌病护理常规

□一/二/三级护理

□饮食

□用药依据病情下达

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

□垂体前叶及后叶功能检查

□X线胸片、心电图、超声、垂体MRI(平扫+增强)

□视力视野检查

长期医嘱:

□一/二/三级护理

□饮食

□用药依据病情下达

临时医嘱:

□补充必要检查

□其他医嘱

主要护理

工作

□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

□入院护理评估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宣教(内分泌病知识)

□观察病情变化

□按时评估病情,相应护理到位

病情变异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日期

住院第3-7天

住院第8-12天

住院第13-14天

(出院日)

□三级医师查房

□根据检查结果制定治疗方案

□三级医师查房,注意病情变化

□住院医师完成病历书写

□观察服用药物后副反应及催乳素变化

□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患者转脑外科或放疗科

□上级医师查房,确定有无并发症情况,明确是否出院

□完成出院记录、病案首页、出院证明书等

□向患者交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如:

返院复诊的时间、地点,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处理等

长期医嘱:

□一/二/三级护理

□饮食

□用药依据病情下达

临时医嘱:

□复查异常化验

□依据病情需要下达

长期医嘱:

□一/二/三级护理

□饮食

□用药依据病情下达

临时医嘱:

□复查异常化验

□依据病情需要下达

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定期门诊随访

□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催乳素、垂体激素监测

主要

护理

工作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心理与生活护理

□观察患者情况

□心理与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生活护理

□出院带药服用指导

□特殊护理指导

□交待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嘱其定期门诊复诊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ICD–10:

M80–M81)。

(二)诊断依据。

根据《协和内分泌代谢学》(史轶蘩主编,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原发性骨质疏松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临床诊疗指南–内分泌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

骨痛和/或脆性骨折史。

2.骨密度(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和髋部):

降低超过2.5个标准差为骨质疏松(T值≤-2.5)。

3.影像学提示有骨质疏松。

4.应除外继发性骨质疏松或其他骨骼疾病。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协和内分泌代谢学》(史轶蘩主编,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原发性骨质疏松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临床诊疗指南–内分泌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基础措施。

(1)调整生活方式。

(2)基本骨营养补充剂(钙剂、维生素D类)。

2.药物治疗。

(1)抑制骨吸收药物。

(2)促进骨形成药物。

(3)具有抑制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双重作用的药物。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M80-M8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钙、磷、碱性磷酸酶、血沉、24小时尿钙、磷、血气分析;

(3)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

(4)胸、腰椎、骨盆及可疑骨折骨骼X线检查;

(5)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和髋部骨密度。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血甲状旁腺激素(PTH)、25(OH)D3、1,25(OH)2D3、骨钙素、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等骨生化指标;

(2)性腺激素;

(3)疑有继发性骨质疏松或其他骨骼疾病者可选择:

骨扫描、血免疫固定电泳、尿免疫固定电泳、骨髓形态学检查、甲状腺功能、血总皮质醇、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测定等。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基础措施。

(1)调整生活方式。

(2)基本骨营养补充剂。

A.钙剂:

平均每日钙补充量为800–1000mg。

B.维生素D:

推荐剂量为40O–800IU(10–20μg)/d,老年人或肝肾功能障碍者推荐活性维生素D(阿法骨化醇、骨化三醇)。

2.药物选择。

(1)抑制骨吸收药物。

A.双膦酸盐类(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等)。

B.降钙素类(鲑鱼降钙素、鳗鱼降钙素)。

C.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雷洛昔芬)。

D.雌激素类。

(2)促进骨形成药物(人PTH1–34等)。

(3)具有抑制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双重作用的药物(雷奈酸锶)。

(八)出院标准。

明确诊断,治疗无严重不良反应。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经检查发现继发性骨质疏松的病因或其他骨骼疾病,则退出该路径。

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ICD–10:

M80–M81)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月日出院日期:

年月日标准住院日:

10–14天

日期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天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完成病历书写

□完善辅助检查

□医师查房,初步确定诊断

□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病情及诊治方案,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完成首次病程记录等病历书写

□必要时上级医师查房,明确诊断,指导治疗

□完成医师查房记录

□必要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情变化及相关检查结果

□对症治疗

□上级医师查房

□完善入院检查项目

□继续对症治疗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病历书写

□进行必要的相关科室会诊

长期医嘱:

□内分泌病护理常规

□一/二/三级护理

□饮食

□视病情通知病重

□其他医嘱

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钙、磷、碱性磷酸酶、血沉、24小时尿钙、磷、血气分析等检查项目

□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

□胸、腰椎、骨盆及可疑骨折骨骼X线检查

□骨密度(双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