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写作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053333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謇写作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张謇写作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张謇写作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张謇写作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张謇写作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张謇写作文.docx

《张謇写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謇写作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张謇写作文.docx

张謇写作文

张謇写作文

说到南通,大家都会想起毕生从事实业和文化教育事业、清代状元张謇,他的“父实业、母教育”的主张和实践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而张謇故居,则是我们了解张謇爷爷的第一步。

张謇故居坐落在城区南濠河畔的“濠南别业”,新建成于2021年11月,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

这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中式楼房,红瓦、灰墙、明窗,十分美丽。

大楼的北门面街,对着清河。

大门两边分别栽着广玉兰、黄檞树,另外还有罗汉松等。

大楼的西边院内栽有枇杷、碧桃、月季等各种花木。

楼的南面院内,有草坪、花圃。

大楼朝南也有门,门前为一平台,阶梯从两边上修缮时所种植。

只有门前平台两边各有一根紫藤,据说已有百年历史,为当年所移植。

每到春天,藤纠缠,花烂漫,一红一白,交相辉映,十分壮观。

张謇爷爷曾有诗赞叹:

“花时朝霞晚霞舒,百年靺鞨垂流苏。

”如今老干苍苍,粗如巨臂,枝枝游龙,一直长到三楼阳台顶棚上,惹人惊赞呢。

理所当然,和很多古老的房子一样,底楼的光线比较暗。

踩着楼梯,“噔、噔、噔”一声声清脆的回响,仿佛带我们回到了当年。

上了二楼,正对大门的房间是厅堂,当年主人的用具一如既往地陈设在那里。

和厅堂相连的还有一个中西合璧的游廊,经过游廊的各内室分别是介绍张謇先生兴办实业的所有事迹展示厅。

看了二楼,三楼是什么样子的呢?

三楼最最显眼的是大厅中间的一块张謇当年所书之家训碑,那是张謇当年翻遍典籍,罗列名家之家训经典名句组织而成。

三楼还有张謇生平的图片展览,几百幅旧照片,几乎成了近代南通的全部景观,好像一碗浓缩的汤汁,味道醇厚。

据说,张謇爷爷之所以选择这片坐落在旧城外的僻地造屋,除了东边靠近濠南别业,西边临近五公园,环境幽静之外,还颇有怀念的寓意呢。

早年张謇有位叔叔就在这里购屋谋生。

幼年张謇来能常在这一带游戏。

他爬过叔叔门前高大粗壮的柳树,在河边钓鱼;跑到西邻的药王庙里,看皂夹树挂果,在神龛背后涂写……这里留有张謇童年的美好记忆。

现在,有关部门将濠南别业修葺整理一新,供人们参观、学习,确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领略慈善的真谛

早年求学1853年7月1日(清咸丰三年五月二十五日),张謇出生于江苏通州(今南通)海门常乐镇。

张张謇謇兄弟五人,他排行第四,后被称“四先生”。

张家世代务农,直到张謇的父亲张彭年时,才在务农之余兼营一个制糖的作坊。

张謇4岁时启蒙,5岁入塾,清咸丰六年(1856年)张謇4岁时,由父开始教识《千字文》。

5岁时因背诵《千字文》无讹,父令随伯、仲、叔三兄入邻塾,从海门邱大璋先生读书。

聪慧过人,但是张家祖上三代没有人获得过功名,也就是所谓“冷籍”。

当时科举规定,“冷籍不得入试”。

12岁时,謇父自辟家塾,延请老家西亭宋效祁先生授读其三子。

14岁时,因效祁先生病故,父命謇负笈往西亭,从效祁先生的从子宋琳先生读书,膳宿其家。

为了取得应试资格,张謇15岁时由他的一位老师宋琛安排,结识了如皋县的张家。

张家同意张謇冒充自家的子嗣报名获得学籍。

同治七年(1868年)16岁时,由于祖上是三代没有功名的冷籍,为了走上科举正道,经宋琛安排,謇冒用如皋县人张铨儿子张育才的名义报名注籍,经县、州、院三试胜出,得隶名如皋县学为生员。

同治八年(1869年)张謇考中秀才。

但是从此如皋县张家开始用冒名一事来要挟张謇,连续索要钱物,最后索性将张謇告上了公堂。

这场诉讼延续数年,令张謇十分狼狈,家道也因此困顿。

从16岁中秀才到27岁之间,张謇每两年就去江宁参加一次乡试,先后5次都未得中。

1882年,朝鲜发生了“壬午兵变”,张謇随吴长庆到了汉城,他所撰写的政见和议论很快传回北京,主张对外持强硬政策,引起了高层官员的注意,并受到了光绪的帝师、时任户部尚书的翁同龢的赏识。

翁同龢在政治上与慈禧不和,拥护光绪掌权,正需有人充实阵营,从此不遗余力地提携张謇。

北洋大臣李鸿章和两广总督张之洞都给争相礼聘,邀其入幕,但张謇一概婉拒,“南不拜张北不投李”,回到通州故里,继续攻读应试。

这大约是一个旧时读书人内心的自尊——希望靠自己考取功名,名正言顺地踏入仕途。

1885年,张謇终于在乡试中考中了第二名举人。

此后张謇开始参加礼部会试,向科举的最高阶段进发。

1894年,也就是甲午年,因为慈禧六十寿辰特设了恩科会试。

心灰意冷的张謇因父命难违,第五次进京应试,中了一等第十一名,翁同龢将他改为第十名。

4月殿试时翁同龢的提携之心已经迫不及待。

他命收卷官坐着等张謇交卷,然后直接送到自己手里,匆匆评阅之后,便劝说其他阅卷大臣把张謇的卷子定为第一,并特地向光绪帝介绍说:

“张謇,江南名士,且孝子也。

”于是张謇在41岁的时候,终于得中一甲第一名状元,授以六品的翰林院修撰官职。

自1868年中秀才以来,张謇已经在入仕的道路上跌跌撞撞地走了26个年头,进出科场20多次,直接耗费在考场上的时间合计就有120天,其中的痛苦与荒诞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中状元的这一天,他的心情非常复杂,当天的日记中几乎没有兴奋之情。

喜讯传到家乡不久,他父亲就撒手人寰,按清朝规矩,他得在家守制3年,这似乎预示着他终将与仕途无缘。

张謇曾言:

“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

1898年他到北京销假,正值“百日维新”,恩师翁同龢被罢官,心知官场险恶难测的张謇,决心远离官场,走上实业之路,“三十年科举之幻梦,于此了结。

”随军幕僚同治十三年(1874),张謇前往南京投奔孙云锦。

光绪二年(1876年)夏,应淮军“庆字营”统领吴长庆邀请,前往浦口入其庆军幕任文书,后袁世凯也投奔而来,两人构成吴长庆的文武两大幕僚,参与了庆军机要、重要决策和军事行动。

光绪六年(1880)春,吴长庆升授浙江提督,奉命入京陛见,张謇随同前往。

同年冬,吴长庆奉命帮办山东防务,张謇随庆军移驻登州黄县。

光绪八年(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日本乘机派遣军舰进抵仁川,吴长庆奉命督师支援朝鲜平定叛乱,以阻止日本借机发动侵略战争。

张謇随庆军从海上奔赴汉城,为吴长庆起草《条陈朝鲜事宜疏》,并撰写《壬午事略》、《善后六策》等政论文章,主张反抗侵略,对外持强硬政策,由此受到南派“清流”首领潘祖荫、翁同龢等的赏识。

光绪十年(1884年)吴长庆奉调回国,驻防金州,袁世凯则留朝鲜接统“庆字营”。

不久吴长庆病故,张謇离开庆军回归故里,继续攻读应试。

蟾宫折桂张謇从16岁录取生员起,中经18岁、21岁、23岁、24岁、27岁前后5次赴江宁府应江南乡试(俗称南闱)均未中试。

直至光绪十一年(1885年)33岁,因孙云锦官江宁府尹,子弟依例回避,转赴顺天府乡试(俗称北闱),才取中第二名举人,俗称“南元”(南人列北榜名次最先者),声名渐著,成为“清流”着重延揽的对象,但此后张謇四次参加会试均遭失败。

从1885年起,翁同龢、潘祖荫等对张謇就有了提携之意,特别是“期许甚至”、“荐而不中”,几次误把他人卷子认作张謇而取中会元,更说明了提携心情之迫切,因而才有甲午恩科试时翁同龢的志在必得。

(张謇34岁应礼部会试不中;37岁赴会试,试卷为无锡孙叔和所冒,孙中而张落;38岁应会试,场中误以陶世凤卷为张謇卷,。

这个星期天,爸爸带我去了南通的啬园,当我走到张謇墓时,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他的生平。

俗话说的好:

有知识的人头发少,张謇便是,他脑门上的头发已掉光,脑门光光秃秃的。

小荷作文网

看了介绍,我知道张謇小时假侯非常好学,5岁就可以熟练背诵《千字文》。

他12岁进入私塾上学,后来由于家里实在缴不起学费,准备让张謇辍学。

张謇得知消息后,苦苦哀求父亲,他说:

“爹,您就让我上学吧,我可以上午半天去私塾,下午来干零活补贴家用。

”可生活的穷苦还是让张謇辍学了。

张謇辍学后,常常问邻居家的朋友借书学习。

他在放牛的时侯把绳子系在树上,让牛吃草,自己就用这么长的时间看书学习。

小荷作文网

功夫不负有心人。

张謇在一次考试上得了第一名,做了大官。

他为官清正,从不贪图享乐,反而更加尊师敬友,对朋友肝胆相照。

有一次,他去异地微服私访,发现许多地方的县令在搜刮老百姓的钱财。

百姓们穷得连鞋子都买不起。

张謇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他想:

如今的贪官越来越多,百姓也越来越苦,我一定要治理一下呀!

他说到做到,立即动身去了一位县令的家。

他说:

“现在的官都这么有钱,你家也是,你应该给大清百姓捐助点。

”县令犹如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张謇看到百姓种田收入少,而且苦。

他就开办了许多工厂,让农民得到一份可靠、稳定的收入。

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也是清末最伟大的人之一。

张謇让南通地区的百姓过上了好日子,得到了可靠的收入,还开办学校,培养教师让孩子们可以受到教育……

说到南通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335326134,大家都会想起毕生从事实业和文化教育事业、清代状元张謇,他的“父实业、母教育”的主张和实践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而张謇故居,则是我们了解张謇爷爷的第一步。

张謇故居坐落在城区南濠河畔的“濠南别业”,新建成于2021年11月,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

这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中式楼房,红瓦、灰墙、明窗,十分美丽。

大楼的北门面街,对着清河。

大门两边分别栽着广玉兰、黄檞树,另外还有罗汉松等。

大楼的西边院内栽有枇杷、碧桃、月季等各种花木。

楼的南面院内,有草坪、花圃。

大楼朝南也有门,门前为一平台,阶梯从两边上修缮时所种植。

只有门前平台两边各有一根紫藤,据说已有百年历史,为当年所移植。

每到春天,藤纠缠,花烂漫,一红一白,交相辉映,十分壮观。

张謇爷爷曾有诗赞叹:

“花时朝霞晚霞舒,百年靺鞨垂流苏。

如今老干苍苍,粗如巨臂,枝枝游龙,一直长到三楼阳台顶棚上,惹人惊赞呢。

理所当然,和很多古老的房子一样,底楼的光线比较暗。

踩着楼梯,“噔、噔、噔”一声声清脆的回响,仿佛带我们回到了当年。

上了二楼,正对大门的房间是厅堂,当年主人的用具一如既往地陈设在那里。

和厅堂相连的还有一个中西合璧的游廊,经过游廊的各内室分别是介绍张謇先生兴办实业的所有事迹展示厅。

看了二楼,三楼是什么样子的呢?

三楼最最显眼的是大厅中间的一块张謇当年所书之家训碑,那是张謇当年翻遍典籍,罗列名家之家训经典名句组织而成。

三楼还有张謇生平的图片展览,几百幅旧照片,几乎成了近代南通的全部景观,好像一碗浓缩的汤汁,味道醇厚。

据说,张謇爷爷之所以选择这片坐落在旧城外的僻地造屋,除了东边靠近濠南别业,西边临近五公园,环境幽静之外,还颇有怀念的寓意呢。

早年张謇有位叔叔就在这里购屋谋生。

幼年张謇来能常在这一带游戏。

他爬过叔叔门前高大粗壮的柳树,在河边钓鱼;跑到西邻的药王庙里,看皂夹树挂果,在神龛背后涂写……这里留有张謇童年的美好记忆。

现在,有关部门将濠南别业修葺整理一新,供人们参观、学习,确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领略慈善的真谛。

丝绸之路张骞的故事大探险家、大外交家张骞在汉武帝初年做郎中时,匈奴中有人投降了汉朝,他们说敦煌(在今甘肃敦煌西)和天山当中有个月氏(rùzhī)国,恨匈奴,想报仇。

汉武帝想跟月氏联合起来切断匈奴跟西域各国的联系。

他下诏征求精明强干的人去联络月氏,张骞应征了。

有个投降过来的匈奴人叫堂邑父,还有一百多个勇士都愿意跟着张骞一块儿去找月氏国。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为使者,带着一百多人从陇西(治所在今甘肃临洮南)出发。

陇西外面就是匈奴地界。

张骞他们走了几天,终于给匈奴兵围住,做了俘虏,只好住在那边,一住就是十多年。

别人都分散了,只有堂邑父跟张骞在一起。

日子久了,他们说话、做事,跟匈奴人没有什么不同,匈奴人对他们的看管也放松了。

有一天,张骞和堂邑父带着干粮,趁着别人不留心时,骑上两匹快马逃了。

他们要到月氏去,又不知道月氏在哪儿,只往西走。

他们跑了几十天,逃出了匈奴地界,闯进了一个叫大宛(在今中亚细亚)的国家。

大宛在月氏北边,是出产快马、葡萄和苜蓿(mùsù)的地方。

大宛是匈奴的邻国,懂得匈奴话,张骞和堂邑父都能说匈奴话。

大宛人向国王报告,大宛王早就听到过在很远的东方有个中国,地方很富庶,吃的、穿的、住的讲究得没法说,金银财宝、绸缎布帛多得用也用不完,这会儿听到汉朝的使者到了,连忙欢迎。

张骞见了大宛王,要求国王派人送他们去月氏。

大宛王就派人送张骞他们到了月氏。

张骞见了月氏王,说汉朝愿意跟月氏联合起来共同去打匈奴。

可是,月氏王不想这样。

原来月氏老王被匈奴杀了以后,月氏人立他的儿子为王。

新王率领着全部人马和牲畜往西逃,一直到了大夏(今阿富汗北部)。

月氏人打败了大夏,就建立了一个大月氏国,月氏王不想再去跟匈奴作战,只是很有礼貌地招待汉朝使者。

张骞和堂邑父在月氏住了一年多,没法叫月氏王去打匈奴,只好离开了月氏回国,经过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和大宛,到了匈奴地界,又给匈奴逮住了。

他们只好又在那边过了一年多。

匈奴的太子和单于争夺王位,国内大乱。

张骞同堂邑父就逃回来了。

汉武帝见了十三年未见的张骞,拜他为太中大夫,封堂邑父为奉使君。

张骞还想再到西域去。

他向汉武帝说:

“我在大夏看见邛(qióng)山(在今四川)出产的竹杖和蜀地(今四川成都)出产的细布。

大夏人说是买卖人从身毒(juāndǔ)——天竺(今印度)买来的。

大夏在长安西边一万二千里。

大夏人从身毒买到蜀地的东西,可见身毒离蜀地不远。

我们要是从蜀地出发,走西南那条道儿,经过身毒到大夏,就不必经过匈奴了。

汉武帝听了,打算用礼物和道义去跟这些国家联合起来对付匈奴。

他再一次派张骞为使者,从蜀地出发,带着礼物去结交身毒。

这次,张骞把人马分成四队,从四个地点出发,走了两千里地,有的给当地的部族打回来,有的给杀害了。

往南走的一队人马绕过昆明,到了滇国(今云南南部)。

滇国的国王原来是楚国人,很客气地招待使者,愿意帮助使者找道儿去身毒,但昆明人不让过,张骞只好回到长安。

汉武帝认为这次在南方结交了一个从没听到过的国家,也很满意。

后来西域一带有许多国家看到匈奴被汉朝打败,就不愿意再向匈奴进贡、纳税。

汉武帝趁这个机会,再派张骞去通西域。

张骞说:

“匈奴西边有个乌孙国(在今新疆)。

皇上不妨先结交乌孙王,跟他和亲。

乌孙以西的国家,像大宛、康居、大夏、月氏,就容易结交了。

”汉武帝派张骞为使者,拿着汉朝的使节,带着三百个勇士,每人两匹马,还有牛、羊一万多头,黄金、钱币、绸缎、布帛等价值几千万的礼物动身了。

到了乌孙,乌孙王出来迎接。

张骞把一份很厚的礼物送给他,对他说:

“要是大王能够搬到东边来,皇上愿意把那边的土地封给大王,还把公主嫁给大王做夫人,两国结为亲戚,共同对付匈奴。

这对咱们两国都有好处。

”乌孙王请张骞暂时休息几天,自己召集大臣们商议商议。

乌孙王和大臣们都害怕匈奴,商议了好几天,决定不下来。

张骞就打发他的副手们拿着使节,带着礼物,分别去联络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古代波斯)、身毒、于阗(tián)(今新疆和田一带)等国家。

乌孙王还派了几个翻译帮助他们。

许多使者去了好些日子还没回来,乌孙王就打发张骞先回去,他借着送张骞回去,派了几十个人到长安去探看一下。

张骞带着乌孙的使者来见汉武帝。

汉武帝见了他们已经很高兴了,又瞧见乌孙王送给他的几十匹高头大马,喜欢得了不得,格外优待乌孙的使者。

过了一年,张骞害病死了。

又过了几年,张骞派出去的那些副手们都带着各国的使者陆续回来了。

汉武帝非常高兴,他知道了西域有三十六国,他们害怕匈奴,只好把自己的奴隶和财富交给匈奴。

这会儿汉朝跟这些国家交好,他们不必纳税,都很乐意地跟汉朝结交。

乌孙王不愿意搬到东边来,汉武帝就在那边设立了两个郡,一个叫酒泉郡(今甘肃酒泉),一个叫武威郡(治所在今甘肃民勤东北)一年到头有官员和兵士守卫着,不让匈奴南侵。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西域三十六国都知道张骞心眼好,够朋友。

仲秋重阳时节,老师带我们去啬园秋游。

啬园位于南通的东南方,这儿安葬着著名实业家张謇先生——啬公,因而取名啬园。

下了汽车,我们跑着、跳着,有说有笑,像出笼的小鸟一样飞进了啬园。

园内树木葱绿,枝繁叶茂,走在其间感觉好像走在原始森林里一样,小道两旁菊花儿张开了笑脸,随风翩翩起舞,好像在热烈欢迎着我们呢。

继续往深里行进,远处肃穆庄严的张謇墓出现在我们眼前,我满怀深情地望着那巍然矗立的铜像,内心设想着这位传奇般的老人将给我的来年带来好运。

接着我们踏过如茵的草坪,来到了“鸟语林”。

这里鸟儿的种类很多:

有爱管闲事的八哥,歌声婉转的黄莺,美丽多姿的孔雀……最有意思的是几只“珍珠锦鸡”,它们的头很小,下巴上却有两个肉瘤,粗壮的身上穿着一件灰色的外衣,身上还有几颗斑点,就像几粒珍珠,怪不得人们叫它“珍珠锦鸡”呢!

珍珠锦鸡在笼子里煞有介事地走来走去,好像在说:

“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啬园游玩。

穿过林间小道,我们来到了波光粼粼的鱼池边。

鱼池里的鲤鱼五彩缤纷,有红的、有黄的、有黑的……瞧,这儿还有一条我从未见过的紫色鲤鱼,它摆动着强劲有力的身子游向一小块面包,突然它小嘴大开,一口把小面包吞了进去,引得我们发出一阵惊呼!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集合的时间到了。

我们排着队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啬园。

啬园是美丽的,啬园是生机勃勃的,啬园是充满快乐的。

这是一个夏天的夜晚,一个美丽而又宁静的夜晚,一个承载着少年梦想的夜晚……夕阳下山了,夜也渐渐深了,月亮高挂在天空,繁星点点。

晚风习习的吹来,女孩站在窗边,凝望着窗外漫天的繁星,不禁轻轻哼唱起幼时那首熟悉的歌谣: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突然,又叹了一口气,似乎在喃喃自语:

“我能做到吗?

”她再一次地仰起头,星星更加明亮了。

这时,她那漆黑的眸子里透出了些许坚定的目光。

第二天,女孩上学时,踏着欢快的步伐将一封装满了梦的信投进了一个墨绿色的邮筒。

没过几天,女孩收到了回信,她的文章发表了!

这个女孩便是我。

还记得诗人顾城说过:

“万物,生命,人,都有自己的梦想。

”是啊,谁都会有自己的梦,若是一个人连梦都没有,那他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看啊,天上的星星多么明亮、多么美丽,又是多么可望而不可即啊!

星星多么像我们的理想,看似很近但却难以触摸。

但如果你真心想做某事,整个宇宙都会联起手来帮你的忙。

难道不是吗?

只要你怀揣着一颗梦的种子,用心灵的汗水去浇灌它,那么,我坚信,总有那么一天,它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巴尔扎克曾说过:

生活的花朵只有付出努力才会绽放。

那么理想的花朵是不是也应该流下汗水才会盛开呢?

追梦的路途很遥远也很坎坷,没有谁会知道自己的梦想最终是否会实现,可我们都不会轻易放弃。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不论我将来是否成功,我都将坚信,我会在文学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人生追梦,乐在其中;追梦人生,五彩斑斓。

张骞,汉族,字子文,汉中郡成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西元前2世纪,中国汉代旅行家,外交家,与卓越的探险家,对丝路的开拓有重大的贡献。

西汉成固人(今陕西城固县)。

开拓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并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等。

西汉时期外交家。

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

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为郎。

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三年-前138出陇西,经匈奴,被俘。

在匈奴10年余,娶妻生子,但始终秉持汉节。

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

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

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

张骞在大夏时,得知由蜀(今四川盆地)西南取道身毒(今印度)可通大夏,因劝武帝开西南夷道,但为昆明夷所阻,未能通。

元朔六年,张骞随卫青征匈奴,有功,封博望侯。

元狩二年(前121),与李广出右北平(今河北东北部)击匈奴;张骞因迟误军期,当斩,用侯爵赎罪,得免为庶人。

后张骞复劝武帝联合乌孙(在今伊犁河流域),武帝乃拜骞为中郎将,公元前119年率300人,牛羊金帛以万数,出使乌孙。

张骞到乌孙,分遣副使往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旁国,此行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乌孙遣使送张骞归汉,并献马报谢。

元鼎二年(前115),张骞还。

翌年卒。

他所遣副使后相继引西域诸国使者来汉;乌孙后来终于与汉通婚,共击破匈奴。

汉能通西域,由张骞创立首功。

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

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

西域诸国当时无史籍记载,张骞所报道,备载于《史记》、《汉书》中,是研究中亚史所根据的原始资料,具有重要价值。

张骞已经完成了探索中亚的史诗般的功业。

他两次启程前往边远的西域,第一次在公元前139年,第二次在公元前115年。

①在进行这些冒险行动时期,他在匈奴度过了几年囚犯生活;他观察了印度北部的生活状况;他注意到在大夏有中国货;他派代表远至粟特,甚至安息。

由于一次历史的意外,在大夏消除了希腊的主要影响后,张骞访问了那些地区;我们完全可以推测,如果他早几十年来到那里,并亲眼目睹希腊世界的活生生的文明,中国的文化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这些并不是推测:

张骞及时地报道了与西北诸国往来的可能性;他暗示了与那些地区通商的潜在价值。

他还指出了与象中国那样反匈奴的其他民族结盟的好处。

由于张骞的建议,汉朝扩张的主要矛头首先指向西北。

秦帝国原来的防线向西延伸,最后以敦煌附近的玉门为终点。

建造新城墙(大部分为土质工事)的目的有三。

它保卫中国领土,防止突然袭击;它阻止那些希望逃避法办或税役义务的人逃走;它形成了一条有保护的路线,使货物在有一定安全措施的条件下得到护送。

土质工事本身的证据以及戍军留在废物坑中的文字记录证实了汉朝军队保持的专业水平,以及他们定期视察、常规信号和例行巡逻、一切行动坚持严守时刻的情况。

在n多年前,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

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

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

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

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

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

但是,张骞坚贞不屈。

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作文网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

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

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

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

这样,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

高鼻子、蓝眼睛的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一个富饶的大国,很想建立联系。

但苦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愿。

因此,当听说汉朝使者来到时,喜出望外,在国都热情地接见了张骞。

他请张骞参观了大宛国的汗血马。

在大宛王的帮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

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

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作文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终于历尽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