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去拥抱语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051802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生命去拥抱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用生命去拥抱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用生命去拥抱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用生命去拥抱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用生命去拥抱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用生命去拥抱语文.docx

《用生命去拥抱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生命去拥抱语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用生命去拥抱语文.docx

用生命去拥抱语文

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员结业论文

 

用生命去拥抱语文

——谈怎样备好一堂语文课

 

学员姓名祁书强

培训类型2011年农村骨干教师市级培训

学员单位汝阳县城关一中

培训院校洛阳师范学院

培训学科初中语文

指导教师周显峰

结业时间2012.7.17

 

用生命去拥抱语文

——谈怎样备好一堂语文课

祁书强

摘要:

创新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而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因此,我们教师应创造性的备好一堂课,让每一堂课都能注入属于自己创新的火花。

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新课改背景下,怎样备好一堂课?

一、学习课标;二、分析教材;三、分析学生情况;四、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

关键词:

新课标;多元解读;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活动

俗话说: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众所周知,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和前提。

我们的备课不仅要备教师怎么教,更要备学生怎么学。

关键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

这样的备课才是有效的。

下面,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新课改背景下,怎样备好一堂语文课:

一、学习课标。

语文课标就是教学的标准,教学的依据,标准不清楚就不可能吃透教材的精神,就不可能把握住教材的训练要点。

教学就有可能出现盲目性,吃透课标,才能抓住教学目标,抓住教材的训练点,抓准情感目标的渗透点,对教材进行处理、加工、设计才能把语文课教的有效。

二、分析教材。

教学过程的具体体现是教材。

因此,在准备每一堂课之前,必须钻研教材,透彻理解各知识点的地位和作用,准确地把握课程内容、性质、特点,这样才能恰到好处地对课程的传授进行合理设计,并与学生一起参与教学活动。

钻研教材,应该力求达到懂、透、化的程度。

所谓懂,就是教师对教材的文字语言、基本思想、主要内容、思考题目和图表设计等,都要真正做到弄懂弄通。

所谓透,就是教师在吃透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从知识体系上把握和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教学目的,找出该学科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所谓化,就是教师要把教材中的知识化为己有,融会贯通,力求运用自如地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

那么,教师在备课时,怎样才能深入课文,找到感觉呢?

读懂一篇课文,需要分三步来完成:

第一、作为一般的读者的阅读。

教师作为一般的读者阅读课文获得最真实的感受与体验。

第二、作为语文教师的阅读,找到文本的核心特征。

我们语文老师阅读课文要高于一般读者的阅读。

第三、眼中有学生的语文教师的阅读。

好的语文教师分析课文,要针对自己学生的实际去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

分析教材要全面,既要关注多元解读,也要注意学生理解上的难点。

例如,我在教《散步》这一课时,我初读课文,作者说:

“一霎时,我感到责任的重大。

”还有文章结尾处,“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刚开始我觉得这些大词小用的词语很好笑,不就是一次散步,至于把自己弄得象国家领导人似的吗?

但是在我读第二遍时就觉得他这样写是大有深意的,他不仅写出了一家三代四口人之间的浓浓亲情,还有对生命的解读。

而当我带领学生第三次读这篇课文时,我感觉它的主题不仅是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还有中年人的使命感在里面。

这就是对一个文本的多元解读吧。

在解读完它的主题后,我接着问学生,你们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

学生有说喜欢父亲的、有喜欢奶奶的,还有喜欢孙子的。

唯独没人说喜欢妻子的,这就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所在了,因为整篇文章,妻子的话不多,她始终以自己的行动在默默地支持着自己的丈夫。

课文中不是有一句,作者说:

“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听我这么一点拨,学生才恍然大悟,哦,原来妻子也蛮可爱的嘛!

多元解读不能只抓住课文的某个细节,要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这一课,有同学在读完课文后提出,作者的父亲爬过月台,爬上爬下为作者买橘子违反了交通规则。

在课堂上遇到这样的问题,好多老师都会有措手不及之感,甚至会认为学生是在捣乱。

记得我当时是这样引导学生的,我说:

“请同学们想一想,作者的父亲为什么要爬过月台,冒着生命危险去买橘子?

”,就这么简单的一问,就把学生引到父子情深这个课文主题上来了。

这堂课后,我就想学生为什么会得出违反交通规则这个结论呢?

通过认真的反思,我才明白,这是学生的原始理解,学生最初的理解是从他个人的、孩子的眼光获得的,因为他们从小就受到“红灯停,绿灯行”这样的交通法规教育,可能孩子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比我们大人还要强一些。

这个学生只抓住某个细节来理解课文,就会得出比较片面的结论。

当学生出现荒谬理解时,我们老师要适时地加以引导。

学生的解读丰富了教师的解读,教师的解读启迪了学生的理解。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准确透彻地理解课文呢?

1、教师要反复深入地阅读课文。

2、教师要转化作品的语言。

3、教师要玩味作品的关键语句。

三、分析学生情况。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要想教会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备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具体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也就是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那么,应该怎样去分析学生呢?

我在教学中经常通过以下方法了解学情。

(一)通过学前调查了解学情。

语文教学要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世界,帮助学生实现人类文化世界与学生精神世界之间的创造性沟通与趣味性转换。

其中,学生关于语文学习的求知欲、意志力、主动性、自信心以及读写能力等是至关重要的,而通过学前调查了解学情是有效施教的“前提”。

我在教学前常通过学生的“预习本”来了解学情。

如泰戈尔的《金色花》。

教学这篇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深深体会母亲的安详慈善、孩子的天真调皮、家庭的和谐温暖、亲情的温馨甜蜜及人的天性之美等等。

但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大多数没有见过金色花,也不知道金色花是印度圣树,更不知道印度是世界上受宗教影响最深的国家之一,宗教的影响深入到它的社会与文化的每一部分。

所以仅仅通过文字让学生感悟金色花的象征意义有一定的难度。

虽然他们有一定的自主阅读感悟能力,但有些学生感悟层次尚浅,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点拨。

因此,在教学前,我进行了学前调查,让学生在预习本上填写了以下内容:

1.今天我预习了一篇新课,题目是《金色花》,作者是,课文生字词中,我自己会读、会写、能理解的有:

2.我知道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读后我的感受是:

3.我围绕课文收集的资料是:

4.我不明白的问题有:

然后,我认真分析学生反映的情况,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对于本课内容的兴趣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还会产生哪些问题等。

通过以上学情分析,我再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案。

(二)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情。

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情况,不但会以语言行动表现出来,还会以各种表情展现出来。

若对学习内容感兴趣,他们就会笑逐颜开,积极回答问题;若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或没有听懂,他们就会眉头紧皱,默不作声或情绪低落。

我在教学中经常运用观察法,即听其言、观其行、察其色来了解学情。

如在教学《羚羊木雕》一文时,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兴趣高昂地参与课堂讨论,遇到异议时还激昂陈词地展开辩论;可在教学《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时,有很多学生却眉头紧皱,沉默不语。

我感觉自己事先设计的教法不太适应学生需要,于是,及时调整了教学思路,把让学生读课文改为我的范读,范读时我努力融入自己的感情,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兴趣,不少同学的情绪真的被调动起来了,看到他们跃跃欲试的样子,我临时组织了小组朗读比赛,于是他们激情四起地大声读起来;激情朗读后,我又用激昂的语调向学生介绍了中国最艰难时一些爱国志士的雄壮精神以及有关故事,学生们很感兴趣也受到了强烈感染。

于是,我及时让学生围绕文中两个关键词“艰难”“雄壮”讨论课文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等等。

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课堂气氛也由消极状态变为积极状态,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通过课后反馈了解学情。

有一位名师说:

“把学生真正研究透了,我们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了。

”定期开展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课后信息反馈是了解学情的有效途径。

教学中,我常提前设计好几个问题,然后邀请几个不同层次的学生代表进行座谈,让他们围绕我提出问题,结合个人情况如实反馈自己的思想,学习情况及对老师的希望和建议等。

如我在一次座谈时设计了以下问题:

1.你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的困难是什么?

2.你对老师课堂教学方式是否满意,有何要求?

3.你在学习过程中还存在哪些疑问?

4.你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什么?

通过以上有针对性的座谈,我及时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及对自己教学的建议等,并根据这些反馈及时调整我的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包含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

那么,应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呢?

我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如下几点:

一是一定要依据课标和学情,既要依据课标,又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立足于学生实际;二是教学目标一定要细化,具体可行,不提那些笼统的一堂课无法达到的要求;三是要整合心理、道理、法律、国情的内容,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四是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一定要放在全课、单元、全书,甚至总体教学目标中思考,教学目标要有整体性、层次性、延续性、针对性。

(二)依据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

在确立教学目标后,首先要思考的是具体的教学内容。

一方面,要用好教材,做好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明确重点难点;另一方面,要结合校情学情,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增加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具有地区特色的,反映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

(三)依据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环节。

进行教学设计的一个特色之举就是环节备课,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将一堂课教学过程分解为几个具体的教学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

从整体上设计教学环节,环节之间应强调逻辑性,递进性,做到环环相扣;一堂课的教学环节不应太多,一般三到五个为宜,多了不利于每个教学环节的深入进行,容易流于形式;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在进行环节预设时,要留有一定的空间,给学生生成的机会。

(四)为每个教学环节设计恰当的教学情境和探讨活动。

只有创设出恰当的活动和情境才能让学生有所体验,进而在交流及老师的指导中有所感悟,达成教学目标,因而这一环节是备课过程中最细化的一个环节,也是使课堂教学生动丰富、独具个性的一个关键环节。

总之,素质教育是我国新世纪教育发展的方向,我们每一位教师应站在时代的高度,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不断充实、提高、完善自己,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素质教育中去。

在自己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将自己的生命体验融入对课文的理解中,用生命去拥抱语文,这样我们的备课就会变成一段审美的旅程。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技术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王德俊.新课程教学设计•语文,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骨干教师论文答辩记录

答辩人:

祁书强指导教师:

周显峰答辩时间:

2012.7.15

答辩中提出的主要问题及回答情况:

1.谈谈在新课改背景下,怎样备好一堂语文课?

答:

(1)学习新课标。

(2)分析教材。

(3)分析学生情况。

(4)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

2.我们应该怎样去分析学生呢?

答:

(1)通过学前调查了解学情。

(2)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情。

(3)通过课后反馈了解学情。

3.应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呢?

答:

(1)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确定教学目标。

(2)依据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

(3)依据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环节。

(4)为每个教学环节设计恰当的教学情境和探讨活动。

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员结业论文成绩评定表

结业论文题目

用生命去拥抱语文

——谈怎样备好一堂语文课

学员姓名

祁书强

学段学科

初中语文

培训院系

文学与传媒学院

结业时间

2012.7.17

姓名

职称

李正学

副教授

马春华

副教授

周显峰

讲师

指导教师评语:

本文论点鲜明,题目就给人一种号召力。

论据充分,用大量的来自教学一线的生动例子,说服力强。

论证合理,全文层次井然娓娓道来,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另外,本文语言朴实,语句流畅,是一篇优秀的教学论文。

指导教师签名:

2012年7月14日

 

根据学员论文和答辩情况,答辩小组建议评定等级为:

(不要填写。

交表时删除括号内文字)

答辩小组组长签名:

2012年7月15日

培训院系意见:

同意答辩小组意见

院系盖章

2012年7月16日

备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