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遗传的分子基础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040083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6.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遗传的分子基础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遗传的分子基础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遗传的分子基础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遗传的分子基础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遗传的分子基础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遗传的分子基础解析版.docx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遗传的分子基础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遗传的分子基础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遗传的分子基础解析版.docx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遗传的分子基础解析版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遗传的分子基础

1.格里菲思在进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时只有在小鼠体内才能转化成功,他用灭活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物在培养基中体外培养时,总是无法得到转化现象,而艾弗里在培养基中加了一定量的抗R型菌株的抗体就在体外成功重复了转化现象。

关于以上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小鼠体内的某种物质控制着肺炎双球菌荚膜的生成,该物质是“转化因子”

B.抗R型菌株的抗体控制着肺炎双球菌荚膜的生成,该抗体是“转化因子”

C.S型细菌对小鼠免疫力的抵抗力更强,转化生成的S型在与R型的竞争中占优势

D.未加抗R抗体的混合物培养基中S型的DNA不会进入R型细菌,无法发生转化

答案 C

解析 格里菲思在进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时只有在小鼠体内才能转化成功,而艾弗里在培养基中加了一定量的抗R型菌株的抗体就在体外成功重复了转化现象,说明S型细菌对小鼠免疫力的抵抗力更强,转化生成的S型在与R型的竞争中占优势,而在体外条件下,R型菌在竞争中处于优势,C正确。

2.(2019·山东师大附中高三模拟)下列与遗传物质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B.只有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C.病毒的RNA都能直接复制,因此可作为病毒的遗传物质

D.若DNA中腺嘌呤的比例为X,则腺嘌呤在每一条链中的比例也为X

答案 B

解析 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所以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不一定都是脱氧核苷酸,A错误;孟德尔遗传定律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细胞核基因的遗传,所以只有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B正确;病毒的RNA不一定都能直接复制,例如HIV属于逆转录病毒,其遗传物质RNA不能直接复制,C错误;若DNA中腺嘌呤的比例为X,则理论上腺嘌呤在每一条链中的比例为0~2X,D错误。

3.M13丝状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单链闭合的DNA,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M13的DNA分子中嘌呤数等于嘧啶数

B.M13的DNA复制过程涉及碱基互补配对

C.可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M13以标记蛋白质

D.M13的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外壳的场所

答案 B

解析 M13的DNA分子是单链,碱基没有发生互补配对,所以嘌呤数不一定等于嘧啶数,A错误;单链DNA复制过程涉及碱基互补配对,B正确;噬菌体属于病毒,营寄生生活,因此需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含35S的细菌培养噬菌体,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C错误;噬菌体无细胞结构,不含细胞器,D错误。

3.(2019·山东济南第一中学高三期中)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DNA可以控制生物性状

B.转化而来的S型肺炎双球菌的后代中有R型活菌和S型活菌

C.噬菌体侵染实验中大肠杆菌是否裂解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D.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2P

答案 A

解析 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可证明S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可以控制S型细菌性状的出现,A正确;转化而来的S型肺炎双球菌的后代中只有S型活菌,B错误;培养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或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都会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含量升高,故大肠杆菌是否裂解对实验结果会有影响,C错误;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得到的噬菌体只有少量带有32P,D错误。

4.如图表示细胞内某些重要物质的合成过程,该过程发生在(  )

A.真核细胞内,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

B.原核细胞内,转录促使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以便合成肽链

C.原核细胞内,转录还未结束便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

D.真核细胞内,转录的同时核糖体进入细胞核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

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即该过程为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过程,在翻译过程中,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而不是mRNA在移动,A、B、D错误,C正确。

5.(2019·江苏扬州中学高三质检)赫尔希与蔡斯用32P标记T2噬菌体与无标记的细菌培养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经过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

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32P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也不排除有少量放射性

B.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降低

C.本实验的目的是单独研究DNA在遗传中的作用

D.本实验说明了DNA在亲子代之间传递具有连续性

答案 B

解析 用32P标记T2噬菌体的DNA,与无标记的细菌培养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经过搅拌、离心,32P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也可能有少量噬菌体未侵入到细菌中,导致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A正确;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大肠杆菌裂解,子代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升高,B错误;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噬菌体只将自身的DNA注入到细菌内,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所以该实验可以研究DNA在遗传中的作用,C正确;噬菌体DNA注入到细菌内,会产生许多同样的子代噬菌体,说明DNA在亲子代之间传递具有连续性,D正确。

6.(2019·江淮十校高三联考)某细胞中有关物质合成如图所示,①~⑤表示生理过程,Ⅰ、Ⅱ表示结构或物质。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用某药物抑制②过程,该细胞的有氧呼吸可能将受影响

B.物质Ⅱ上也具有基因,此处基因的传递遵循孟德尔定律

C.①④为同一生理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

D.③⑤为同一生理过程,所用密码子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答案 A

解析 图中①为DNA分子复制过程,②④为转录过程,③⑤为翻译过程,Ⅰ为核膜,Ⅱ为线粒体DNA,C错误;用某药物抑制②过程,则会导致前体蛋白不能合成,影响线粒体中基因的表达,进而可能会影响该细胞的有氧呼吸过程,A正确;物质Ⅱ为线粒体DNA,其上也具有基因,但此处基因的传递不遵循孟德尔定律,B错误;③⑤都是翻译过程,二者的mRNA不同,所用密码子的种类和数量不一定相同,D错误。

7.(2019山东泰安一模)某研究小组发现染色体上抑癌基因邻近的基因能指导合成反义RNA,反义RNA可以与抑癌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形成杂交分子,从而阻断抑癌基因的表达,使细胞易于癌变。

据图分析不正确的叙述是(  )

A.过程Ⅰ形成的mRNA中(A+U)的比例与抑癌基因对应区段中(A+T)的比例相等

B.细胞中若出现了杂交分子,则抑癌基因沉默,此时过程Ⅱ被抑制

C.反义RNA阻断抑癌基因表达的过程需要以tRNA作为转运工具

D.阻断杂交分子的形成可以降低癌症的发病率

答案C 

解析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过程Ⅰ形成的mRNA中(A+U)的比例与抑癌基因对应区段中(A+T)的比例相等,A项正确;如果细胞中出现了杂交分子,则会阻断抑癌基因的表达,使抑癌基因沉默,此时过程Ⅱ被抑制,B项正确;翻译过程需要tRNA转运氨基酸,而反义RNA阻断抑癌基因表达过程中的翻译过程,因此反义RNA阻断抑癌基因表达的过程不需要以tRNA作为转运工具,C项错误;杂交分子的形成可以阻断抑癌基因的表达,使细胞易于癌变,因此阻断杂交分子的形成可以降低癌症的发病率,D项正确。

8.(2019天津南开一模)图1为细胞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个细胞周期中RNA相对含量的变化。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1中的X是细胞中所有大分子物质进出和信息交流的通道

B.图1中A、b基因转录时,模板链都与DNA聚合酶发生结合

C.图2曲线出现两个高峰主要是因为转运氨基酸的rRNA增多

D.图2中分裂期RNA含量低的原因之一是染色体高度螺旋化

答案D 

解析图1中的X是核孔,是蛋白质、RNA等大分子出入细胞核的通道,但其具有选择性,比如DNA分子不能通过,A项错误;基因转录的产物是RNA,转录需要的酶是RNA聚合酶,不是DNA聚合酶,B项错误;由图2可知,在一个细胞周期中,RNA的两个高峰主要是由转录产生的mRNA含量明显增多所致,转运氨基酸的是tRNA,不是rRNA,C项错误;图2中,处在有丝分裂分裂期的细胞染色体高度螺旋化,不发生转录过程,且已转录的mRNA不断发生降解,导致RNA相对含量低,D项正确。

9.(2019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二模)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两端的一段非编码DNA重复序列。

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端粒就会缩短一定长度,最终会导致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而端粒长度的维持与端粒酶的活性有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端粒中“TTAGGG”重复序列有利于保护正常基因序列

B.端粒酶可以连接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C.端粒酶以DNA序列为模板不断延长端粒DNA序列

D.恶性肿瘤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较强

答案C 

解析端粒中“TTAGGG”重复序列位于染色体末端,如果丢掉一部分端粒酶可以再合成,故端粒中“TTAGGG”重复序列有利于保护正常基因序列,A项正确;由图可知端粒酶含有RNA,应该是以RNA为模板来合成DNA,从而不断延长DNA序列,B项正确,C项错误;恶性肿瘤细胞是不受机体控制的无限增殖的细胞,据题意可知恶性肿瘤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较强,D项正确。

10.(2019福建泉州联考)利用DNA指纹技术进行亲子鉴定具有极高的准确率,下列不能作为该项技术的科学依据的是(  )

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不同DNA分子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C.同一个体不同体细胞中的核DNA是相同的

D.子代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答案A 

解析无论是否有亲子关系,真核生物的核基因在染色体上都呈线性排列,不能作为亲子鉴定的依据,A项符合题意;不同DNA分子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故DNA具有特异性,可以作为亲子鉴定的依据,B项不符合题意;同一个体不同体细胞是有丝分裂而来,故核DNA是相同的,可以作为亲子鉴定的依据,C项不符合题意;子代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即核DNA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携带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故可以作为亲子鉴定的依据,D项不符合题意。

11.(2019四川南充适应性考试)下列有关DNA、基因、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DNA分子只含一个基因

B.生物的性状完全是由基因控制的

C.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都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D.基因的复制、转录都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翻译则以mRNA为模板

答案C 

解析基因是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一个DNA上含有多个基因,A项错误;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的,B项错误;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都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性状是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及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共同作用的结果,C项正确;基因的复制即DNA的复制,是以DNA分子的两条链分别为模板进行复制的,D项错误。

12.(2019·东北三省四市第二次考试)在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中,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最为经典,下列有关两个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两实验的成功完成,都离不开细菌培养技术的支持

B.两实验设计思路都是设法将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研究它们各自不同的遗传功能

C.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转化因子”的存在

D.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

答案 C

解析 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过程都需要对细菌进行培养,故都离不开细菌培养技术的支持,A正确;两实验设计的总体思路都是设法将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研究它们各自不同的遗传功能,B正确;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的推论是存在“转化因子”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艾弗里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转化因子”是DNA,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D正确。

13.(2019四川绵阳三诊)下面关于细胞中DNA复制、基因转录和翻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发生在个体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

B.间期DNA复制时所需的酶主要有解旋酶、DNA聚合酶

C.转录时游离的核糖核苷酸在RNA酶的作用下连接成RNA

D.无论DNA复制还是转录和翻译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答案C 

解析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可以发生在个体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A项正确;细胞分裂间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其中DNA的复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的催化,B项正确;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RNA的过程,C项错误;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项正确。

14.(2019·山东青岛高三调研)下列有关双链DNA及其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中的每个脱氧核糖都与两个磷酸相连

B.DNA的双螺旋结构使DNA分子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C.某一段若含有60个腺嘌呤,就一定会同时含有60个胞嘧啶

D.DNA分子复制合成的两条子链中碱基序列相同

答案 B

解析 DNA中的大多数脱氧核糖都与两个磷酸相连,只有两个脱氧核糖才与一个磷酸相连,分别位于链的两端,A错误;DNA分子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的原因有:

双螺旋结构、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形成的基本骨架、碱基之间互补配对形成氢键等,B正确;双链DNA分子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配对,某一段若含有60个腺嘌呤,就一定会同时含有60个胸腺嘧啶,而胞嘧啶的数量无法判断,C错误;DNA分子复制合成的两条子链中碱基序列互补,D错误。

15.(2019·永州市高三下学期模拟)赫尔希和蔡斯于1952年所做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著名实验进一步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

下列与该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中需要做标记和未做标记的大肠杆菌

B.实验过程中用35S、32P同时标记噬菌体,可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不是蛋白质

C.T2噬菌体也可以在人体细胞中复制和增殖

D.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

答案 A

解析 该实验需要先用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对T2噬菌体进行标记,再用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A正确;实验过程中用35S、32P分别标记噬菌体,可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但是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B错误;T2噬菌体只能在大肠杆菌体内复制和增殖,C错误;T2噬菌体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在大肠杆菌细胞内合成mRNA和蛋白质,D错误。

16.(2019·北京市顺义区高三期末)下列关于DNA分子的复制、转录、翻译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都只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

C.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都能发生

D.都需要模板、原料、特定的酶和能量

答案 B

解析 三者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遗传信息的准确传递,A正确;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而转录和翻译在细胞任何时期都能发生,B错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DNA、RNA与核糖体,都能发生DNA分子的复制、转录、翻译,C正确;从条件上看,都需要模板、原料、酶和能量,确保生理过程的正常进行,D正确。

17.(2019·山东淄博高三联考)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tRNA、rRNA和mRNA都从DNA转录而来

B.同一细胞中两种RNA的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

C.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

D.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

答案 C

解析 根据中心法则,RNA都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而来,A正确;根据转录过程中的碱基配对原则,不同RNA形成过程中所用的模板DNA是不同的,或不同的RNA由不同的基因转录而来,所以两种RNA的合成可以同时进行,互不干扰,B正确;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为半自主性细胞器,其中也会发生RNA的合成,C错误;转录产生RNA的过程是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因此产生的RNA链与相应的模板链互补,D正确。

18.(2019·辽宁五校协作体高三模拟)如图表示遗传信息在生物大分子间的传递规律,①、②、③、④、⑤、⑥分别表示结构或物质。

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图2所示的生理过程完全相同

B.图1表示细菌细胞内基因的表达过程,图2表示酵母菌细胞内核基因的表达过程

C.图2信息反映多个核糖体完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有利于提高蛋白质的合成速率

D.图1所示过程的方向是从右向左,②、③、④、⑤表示正在合成的多肽链

答案 D

解析 图1表示翻译过程,图2表示边转录边翻译过程,两图所示的生理过程不完全相同,A错误;图1中的①表示mRNA,且图1表示翻译过程,在细菌体内转录与翻译是同时进行的,故该过程不可以发生在细菌细胞内,而图2中的①是DNA,②为RNA,整个过程表示边转录边翻译的过程,可表示原核生物(细菌)细胞内基因的表达过程,不能表示真核生物酵母菌细胞核内基因的表达过程,B错误;图2信息反映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多肽链的合成,有利于提高蛋白质的合成速率,C错误;图1中②、③、④、⑤表示正在合成的多肽链,从肽链的长短可知翻译的方向是从右向左,D正确。

19.(2019福建厦门质检)环境中较高浓度的葡萄糖会抑制细菌的代谢与生长。

某些细菌可通过SgrSRNA进行调控,减少葡萄糖的摄入从而解除该抑制作用。

其机制如下图所示。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理过程①发生的场所是          ,此过程需要以            作为原料,并在        酶催化下完成。

 

(2)生理过程②中,tRNA能够识别并转运         ,还能精确地与mRNA上的       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3)简述细菌通过SgrSRNA的调控减少对葡萄糖摄入的机制。

(写出两点即可)     

答案

(1)细胞质基质 (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RNA聚合 

(2)(一种)氨基酸 密码子(遗传密码) (3)细胞内积累的磷酸化葡萄糖会激活SgrS基因转录出SgrSRNA。

一方面,SgrSRNA可促进葡萄糖载体蛋白GmRNA的降解,导致葡萄糖运载体蛋白G合成减少,使葡萄糖的摄入减少;另一方面,SgrSRNA翻译产生的SgrS蛋白可与葡萄糖运载体蛋白G结合,使其失去转运功能,使葡萄糖的摄入减少

解析

(1)据图可知,图中过程①以基因为模板合成了RNA,表示转录过程;过程②以RNA为模板合成了蛋白质,表示的是翻译过程。

图中显示葡萄糖进入细菌后被磷酸化,激活了SgrS基因转录形成SgrSRNA的过程,进而促进了G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的降解,使得其不能翻译形成载体蛋白G,最终使得葡萄糖不能运进细菌;同时SgrSRNA翻译形成的SgrS蛋白能够与载体蛋白G结合,阻止葡萄糖的运输。

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过程①表示转录,发生在细菌的细胞质基质中,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以4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2)过程②表示翻译,该过程中识别并转运输氨基酸的工具是tRNA,tRNA上的反密码子能够精确地与mRNA上的密码子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3)根据图示分析可知,细菌细胞内积累的磷酸化葡萄糖会激活SgrS基因转录出SgrSRNA。

一方面,SgrSRNA可促进葡萄糖载体蛋白GmRNA的降解,导致葡萄糖运载体蛋白G合成减少,使葡萄糖的摄入减少;另一方面,SgrSRNA翻译产生的SgrS蛋白可与葡萄糖运载体蛋白G结合,使其失去转运功能,使葡萄糖的摄入减少。

20.(2019安徽江淮十校联考)图甲、乙表示植物细胞内两种物质的合成过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能进行甲过程的场所是                  。

乙过程表示的是    ,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可起始   次。

 

(2)甲、乙过程打开DNA两条链的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发生甲、乙过程时间上的特点。

     。

 

答案

(1)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转录

多 

(2)甲的为解旋酶,乙的是RNA聚合酶 (3)乙过程(转录)可以发生在细胞生命历程的各个时期(基因表达时),细胞核内甲过程(或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线粒体、叶绿体DNA复制发生在其数量增加时)

解析

(1)甲中DNA两条链同时作为模板,进行反方向的物质合成,各生成一条子链,符合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乙只有一条链作为模板,生成一条单链,符合转录的过程特点。

对于植物细胞来说,有DNA的场所是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所以复制场所是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乙过程表示的是转录过程,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如果某基因要表达时,可能转录多次合成更多相同的mRNA。

(2)DNA复制时解开两条链的是解旋酶,但转录时解开两条链的是RNA聚合酶。

(3)一般来说DNA在复制时不能进行转录,因此两者不能同时进行;乙过程(转录)可以发生在细胞生命历程的各个时期(基因表达时),细胞核内甲过程(或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线粒体、叶绿体DNA复制发生在其数量增加时)。

21.(2019·宁夏石嘴山市调研)回答下列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有关的问题:

Ⅰ.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新技术,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面是实验的部分步骤:

(1)实验的第一步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第二步把35S标记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

如上图所示,第四步离心后的实验结果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大量制备用35S标记的噬菌体,需先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________,再用噬菌体去侵染________________。

Ⅱ.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最终结果显示:

在离心后的上清液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沉淀物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

(1)在理论上,上清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

a.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b.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将________(填“是”或“不是”)误差的来源,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中,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的DNA,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Ⅰ.

(1)侵染时,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体内

(2)大肠杆菌 含35S的大肠杆菌

Ⅱ.

(1)被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理论上应将噬菌体的DNA全部注入大肠杆菌体内,离心后分布于沉淀

(2)a.部分含32P的噬菌体被大肠杆菌裂解释放

b.是 部分含32P的噬菌体没有侵染大肠杆菌,会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3)DNA是遗传物质

(4)不能 N元素在DNA和蛋白质中都含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