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终极突破.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030040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3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之终极突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诗歌鉴赏之终极突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诗歌鉴赏之终极突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诗歌鉴赏之终极突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诗歌鉴赏之终极突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之终极突破.docx

《诗歌鉴赏之终极突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之终极突破.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歌鉴赏之终极突破.docx

诗歌鉴赏之终极突破

高考考点:

诗歌鉴赏之终极突破

马鞍中学汤云编写

知识体系:

一、能注意

二、诗歌鉴赏三步:

(一)能读懂(懂内容)——定内容(见资料)

(二)会鉴赏(明考点)——定考点(见资料)

(三)精表达(知模式)——定方法(见资料)

三、集特例

四、会练归

具体解读:

一、能注意

A:

理解注意:

诗歌类型;标题;作者;注释;意象;情感词;题型;设问方法;答题角度;答题模式

B.突破注意:

1.从诗歌类型出发,联系相应模式、手法、情感等;

2.从注释中挖掘写作背景;

3.若是熟悉的诗/词人,联系其生平际遇;

4.把握意象的色调,洞悉情感;

5.读懂问题,明确考点;

6.不可“贴标签”,忌空洞,要结合全诗分析;

7.熟悉常见术语;

8.掌握答题模式;

9.从多个角度出发力求全面

二、诗歌鉴赏三步

(一)、能读懂(懂内容、特点、手法、情感等)

A、从内容看

(1)看题目——题目定内容

1、表达作者写作缘由

2、表达作者写作目的。

3、表达作者的情感。

(二)看作者——作者定诗风

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

北朝战乱尚武精神南朝安定男女情思盛唐建功立业的豪歌

晚唐王朝衰败的挽歌北宋的哲理思考入诗南宋的爱国情怀入诗

2了解作者的气质、风格。

陶渊明——归园之乐李白——愤世嫉俗、清新飘逸

杜甫——沉郁顿挫王维——含蓄生动,雄浑奇拔(边塞诗)

白居易——雅俗共赏李贺——奇诡变幻

李商隐——含蓄绰约杜牧——清丽俊逸

李清照——闲适与愁苦。

3了解作者的际遇。

(三)看诗后注解

两个作用:

1、暗示背景,介绍作者这时的处境,诗歌的写作背景。

2、解说重点字词、典故,消除阅读障碍。

注意:

强调关注什么

(四)看意象(知情感、形象、题材)

(五)抓住关键词句

1、抓住关键句,知主旨

2、抓住情感、色调词,知情感、色调

3、抓住关键词,知手法

B、从题材看(懂写作特点、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等)

(六)各类诗歌鉴赏要点:

(1)咏物诗

一、概念阐释:

咏物诗是指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

二、咏物诗的特点:

1、从描写对象上看,咏物诗中往往只有一个主体对象,并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

2、从表达手法上来说,常常采用象征或以物喻人的方式。

三、咏物诗常见的类别及相关的主题

(一)咏物抒怀类:

这类诗歌所吟咏的物象往往是诗人自己的化身或是与世人有某种相似。

1、借助赞美诗歌中物象的高尚品格,表达诗人自己的人生态度、追求。

2、以诗歌所咏之物自喻,反映自己不幸的遭遇,表达自己的感慨、愤懑或理想愿望。

(二)托物言志类:

即诗歌所描绘的物象只是作者抒情的载体,作者借以表达人生态度,生活的理想,或者批判丑恶的现象,或表达作者的观点。

四、理解咏物诗的一般方法

1、首先要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因为这是诗人议论、抒情的出发点。

2、把物象的特点与人的品格联系在一起,把物象的环境与社会现实联系在一起,把物象的遭遇或发生的变化与诗人的经历联系在一起。

总之,咏物诗中的物常常象征人或暗喻人,明写物实写人,要把物当成人来理解。

五、咏物诗常见的主题

1、表达诗人清高孤傲的人格,坚持理想绝不趋势媚俗不向恶势力屈服的坚定意志。

2、抒发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表达愤慨之情或渴望得到赏识重用的愿望。

3、表达诗人的人生理想或愿望:

或远离尘世(污浊的官场),追求闲适的田园生活;或积极入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4、讽刺社会上丑恶的人性或现象。

(2)羁旅行役诗

一、特点

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

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二、羁旅行役诗的特点

1.字词方面

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

有时特殊的节日,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2.情感方面

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手法方面

常用手法:

(1)景物描写:

正衬(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反衬(乐景哀情)

白描、动与静、多角度相结合……

(2)虚实结合:

(3)抒情方式

借景抒情、寓情于事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①乐景衬哀情。

②侧面落笔。

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

四、常见意象

秋风、秋霜、衰草:

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梧桐:

杜鹃:

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常与哀怨、思归有关

猿啼:

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

沙鸥:

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

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鸿雁[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

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其他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等。

(3)思乡怀人诗

一、概念阐释:

思乡怀人诗是指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的诗歌。

二、思乡(亲)缘由:

1、战乱频仍,久戍不归(边塞诗);社会动荡,亲人离散。

2、官场失意,仕途坎坷。

3、朋友遭遇不幸(孤寂落寞)

4、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孤灯,渴望团圆。

5、滞留旅途,孤单寂寞。

6、景似故乡,触景生情。

三、常见主题

(一)悲情类

这一类型最常见。

主要表达

1写自己旅途中孤单寂寞的愁苦,内心的凄凉,和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渴望与亲人团聚。

2对朋友的思念和关心。

3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豪情类:

诗歌虽写思乡思亲之情,但并不十分的伤感,而是显得乐观旷达,甚至表现豪迈的情怀。

(这类诗歌常与诗人乐观的性格或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有关系)

四、思乡怀人诗常见的表达技巧

1细节描写;

2虚实结合:

诗人常常从自身写起,写眼前凄凉的景象,写自己内心的孤单寂寞,又通过想象或联想,写家人或朋友的情景。

3使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将思乡怀人之情化作具体的物象,生动而感人。

4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4)边塞战争诗

一、边塞诗中的自然意象

1、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

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风沙;

2、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

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3、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

(胡羌羯夷指少数民族)碛西轮台龟兹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

4、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

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二、把握作品的时代特征

1、盛唐:

边塞诗多抒写为国征战者死而无悔的壮志豪情。

基调壮丽,明快、昂扬向上,但不回避战争的艰苦。

2、中晚唐诗:

国势开始衰微,昂扬向上中多了几分悲壮、悲凉、感伤。

3、宋朝:

外侮不断,国难当头,诗中多了报国无门的愤懑、悲凉、和惆怅。

三、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分类

1、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民风民俗。

2、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艰辛。

3、可以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情;

4、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5、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草菅人命、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

6、体会边塞征战诗中的种种矛盾:

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

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但主旋律是:

爱国主义。

7、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

8描绘美满幸福生活、向往和平的

9.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深切同情的;

10抒发平生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

11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罪恶及对战争的厌倦

12战争的惨烈

四、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表达效果:

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

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反衬:

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

2.对比:

表达效果:

突出和强调。

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

3.虚实结合:

表达效果:

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比。

4.用典故:

表达效果:

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3.艺术风格和技巧。

  豪迈旷达,雄奇壮美,豪壮悲慨,委婉清丽等。

  善于运用比喻、夸张、对比、烘托、用典等手法来丰富内容,强化情感。

五、边塞诗的风格

或奇丽峻峭,雄浑挺拔;或清新幽雅,缠绵悱恻;或慷慨高歌,响遏云天,或低徊浅唱,感慨万端;或令人热血沸腾,欲跃马横戈,或使人愁肠寸断,想折戟断刀……

六、边塞诗鉴赏技巧

1.关注诗歌的作者,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关注诗歌的意象,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

3.抓住直接抒情议论的句子。

 鉴赏流程:

提出观点——内容分析(景物特点)——诗人情感(诗歌主题)——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5)闺怨、宫怨诗

一、主要类别

1、闺怨诗。

青年士子为了博取所谓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而远离妻室,使得妻子在无尽的等待与无边的愁闷中生出怨恨之情。

2、宫怨诗。

最为常见的写宫女“恩已断”或“未承恩”或“君恩无常、见异思迁”之怨恨的诗作。

3、征妇怨诗。

一边是对久戍边疆的丈夫朝思夜想,一边对边关的那些无能将领颇有怨恨之情。

4、商妇怨诗。

5、少女闺怨诗。

封建时代婚姻大事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约,由不得青年男女尤其是女性做主,她们的内心痛苦。

二、常见意象

1、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等言愁意象;

2、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行为类意象;

3、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帏、镜等室内用具类意象;

4,高楼、宫殿、玉阶、窗等庭院建筑类意象。

三、风格特色

(一)浓重的感伤色调。

(二)细腻的心理描写。

(三)恰切的比兴衬托。

(四)在上述特点的基础上,又构成了两类诗“浅而能深”的艺术风格。

“浅”是指它们的语言都朴素自然、浅显易懂;“深”是说它们的意境却往往能深婉悠长、含蓄无尽。

4、情感

 归纳闺怨宫怨诗表现的思想感情

⒈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孤独、冷清;

⒉表现对游子(丈夫)的苦苦相思、团聚的渴望;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

⒊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⒋表达宫女在幽禁生活中白白消磨青春的哀怨之情;昔日承恩,今日冷落,美人迟暮伤情而生幽怨悲愤。

⒌抒发王朝盛衰之感(通过宫女的变化来反映),抒发宫女寂寞无聊情怀。

⒍诗人每以失意的宫女自况,感叹个人身世

(6)哲理诗

一、表达哲理的形式

1、借

景说理2、即事说理3、托物说理

二、理趣赏析

在解读哲理诗中的哲理时,首先要品味诗句,抓住形象(景、物、事)特点,进而联系社会现象、生活实际,由此及彼地联想,悟出其中蕴含的哲理。

(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

1、欣赏哲理诗的步骤

第一步:

解释诗句的字面意思。

(抓住形象(景、物、事)特点)

第二步:

解读其中蕴含的哲理。

(由艺术形象进而联想到其中蕴含的理趣,由原意及新意及艺术手法)

例:

泾溪

唐•杜荀鹤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

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请结合全诗赏析其中蕴含的哲理。

[字面解释]船到险处,船家生怕出了差池,便会小心翼翼,谨慎防范

,故能平安渡险。

相反,到了“平流无石处”,难免思想麻痹,放松警惕,因而常常发生船翻人亡的事故。

[哲理解读]借景说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不管何时何地人要居安思危,时时有一种危机感。

(7)山水田园诗

一、表达的情感内容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A、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

B、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 的心情。

C、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D、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

E、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

三、画面的共同特征 

1.视觉角度:

开阔、优美 

2.听觉角度:

宁静 

3.整体感觉:

恬淡、闲适、富有生机或农村气息  

四、常见的写景技巧 

1.听觉角度:

①动静结合 ②以动衬静  

2.视觉角度:

 ① 绘形、绘声、绘色  ②色彩映衬 

3.运用各种修辞:

比喻、拟人、借代、化动为静、虚实结合等 

4.运用炼字技巧: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5.运用描写技巧:

①工笔  ②白描 

1.题材特点:

自然风光、农村景物、田园生活、隐居生活

2.表现手法:

(1)写景:

衬托(动静 明暗 虚实 点面 正侧 )远近高低 绘声绘色 白描 拟人

(2)抒情: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乐景写哀 哀景写乐) 

3.思想内容:

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厌恶官场 憎恶黑暗 渴望 归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4.语言特点:

描写见长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5、意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

主要诗人:

谢灵运、陶渊明、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

五、鉴赏山水田园诗方法

解题思路:

什么景 —— 意境—— 情感

答案构成:

描摹图景,意境特点,手法或表达效果

具体:

1.知作者。

2.析物象 

3.看表达

①描写景物的角度:

高低、远近、明暗、俯仰、绘形、绘声、绘色。

② 描写景物的技巧 :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化静为动)

点面结合   虚实相生 (化虚为实)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拟人  

4.抒情方式 :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或物) 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

5.明主旨:

热爱自然 热爱生活 渴望归隐 向往田园 厌恶官场 憎恶黑暗 远离尘俗 闲适

(8)讽喻诗

1、特点

讽喻诗是用讽刺来说明道理、达到借古讽今或借事讽人的目的一类诗。

这类诗往往先写所看到的景物,再表达讽喻之情。

笔调或辛辣或沉重或哀婉,感情浓重。

讽喻诗的产生与发展可以追溯到《诗经》,如《齐风)中的《南山》是讽刺齐襄公淫乱无耻的诗;《秦风》中的《黄鸟》则是控诉秦国暴君对善良人杀戮的罪恶。

到唐代讽喻诗已渐成熟,许多诗篇对贵妃、权臣、贵族、官吏的腐败罪恶,进行了大胆的揭露与谴责,甚至把矛头直接指向皇帝,诗的思想内容达到了新的高度。

1.借古讽喻今。

古已有之,今人又去做,是不知有古人也。

所以借古之有来讽今人,使今人吸取教训。

比如写隋官隋炀帝之事,写大运河,写吴官勾践之事,例如李益《汴河曲》。

 2.借物讽喻事。

本意要说某事,不明说,而先言某事物,进而引起所说之事,委婉,含蓄。

比如《玉树后庭花》引出亡国之恨,写柳树引起对楚王的讽刺,例如贾岛《题兴化寺园亭)。

 3.直接讽喻,表达情感。

 4.比兴手法来讽喻.

(9)送别诗

一、【情感特点】

1表达恋恋不舍,依依惜别的感情或相思之情。

2诗作内容以叮咛、祝愿、称颂、劝慰勉励友人为主,兼抒别情。

3借送别言志诗。

这一类送别诗,以送别为题,但实际目的是借送别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怀抱。

多含身世之感。

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的。

平的际遇。

4借送别表达思古之情。

5以送别为名,实为写景或抒发其他情感。

6、对其前途艰险的担忧

7、坦诚心志的告别

8、综合型的,既含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或兼劝慰警示之意。

在离别之意中渗透着作者的身世际遇和人生感慨。

9、想象友人别后的怅惘、孤寂、落寞。

二、【常用表现手法】

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或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3、【鉴赏方法】

1、掌握送别诗的作法(结构):

第一联叙题写意;第二联写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写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

第二、三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有次第。

末句要有理警,意味隽永为佳。

2、把握送别诗中常见意象

(1)杨柳

(2)长亭、短亭、劳劳亭(3)南浦(4)寒蝉、船(舟)、阳关、古道、夕阳、西风、灞桥、美酒等也都是与离别有关的意象。

10、咏史怀古诗

一、概念

咏史诗就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

怀古诗则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

 

二、 类别:

1. 咏古迹2.怀古人3.忆古事

三、 归纳思想内容

1.感慨盛衰无常(今非昔比,昔盛今衰)2.感慨壮志难酬

3.感慨国运衰微4.抒发爱国情怀

5.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6、发光阴易逝,生命短暂之悲

7、或效先贤之隐逸、之逍遥自在。

8、对古人的缅怀之情,希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

9、对民间疾苦的关心和同情

四、归纳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1) 结构:

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意象:

历史人物、乌衣巷、吴钩、淮水、六朝 

(3) 内容:

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古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 

(4)表现手法:

对比、触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拟人、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用典  、象征等

(5)语言:

含蓄 

(6) 风格:

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五、艺术特色

1、比兴(使诗含蓄)2. 借古讽今3.对比4.用典5.化用6. 寓情于景

六、鉴赏步骤 

解读要求:

(1)基础:

明了诗人所咏的人和事

(2)关键:

把握诗人在吟咏古人时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感情。

(二)、会鉴赏

明白四个考点及考点题型

一、形象(特点、题型)

a.考点:

1.主人公形象2.诗人形象3.景物形象4意象5 意境

b.掌握常见形象术语

c.结合全文具体分析

d.形象所折射出的意义

e.形象刻画的技巧

f.意象类要注意“情”与“景”的关系

【常见意境特征:

幽静、宁谧、苍莽、热烈高昂、壮阔、苍凉、幽美、朦胧、淳朴、开朗、荒芜、孤寂、冷寂、悲凉、空旷辽远、苍凉悲壮、雄浑苍劲、萧条荒凉】

g.遵循“点特征+分析+情感”的模式、

常见的人物形象:

豪放洒脱、忧国忧民、钟情山水、爱惜人才、儿女情长、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友人送别、思乡怀人、献身边塞、反对征伐、抨击黑暗、同情人民、建功立业、闺中愁怨、积极乐观、笑傲人生、不慕权贵、傲岸不羁

二、语言(特点、题型)

考点:

1.品味词语

(1)精炼传神的词抓炼字。

①传神显旨的词。

②以动衬静的词。

  

③化静为动的词。

④以动写静的词。

   ⑤以实显虚的词。

⑥以乐衬哀的词  

(2)叠音妙用的词

(3)颜色渲染的词

(4)拟声形象的词

2.把握句法

(1)重要句子的鉴赏

(2)倒装句。

有时是为了强调,更好的表情达意。

3.明了风格

常见语言风格术语:

明快悲壮浪漫平易朴实清雅简练沉郁凄婉雄浑刚健凝练含蓄清新隽永空灵飘逸色彩鲜明等

a题型:

炼字型、炼词型、语言风格类、诗句赏析\对比型等

b.注意动词、形容词、数词、叠词、虚词

c常见术语

d、煉字词时不能忽视对表现手法的分析

E、字词作用从结构(线索)、内容、情感、意境等角度分析

f、赏析语言风格,从语言色调、色彩、意境、情味等角度分析

g、对比性侧重对不同表达效果

三、表达技巧(特点、题型)

1、明确表达技巧分类:

  

(1)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方式。

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二)抒情可分为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3)表现手法:

联想、想象、类比、象征、渲染、烘托、悬念、对比、反衬、托物言志、赋比兴、虚实结合、动静相衬、景情理合一等。

(4)行文结构:

承上启下、起承转合、衔接、铺垫、照应等。

(5)材料取舍:

主次、详略、繁简等。

材料是构成文章的血肉,材料的详略取舍往往体现了作者的用意。

(6)修辞手法:

比喻、排比、对比、反复、拟人、夸张、反问、设问、对偶、用典、互文等。

(七)描写手法:

白描细节描写工笔角度转换衬托(动静 明暗 虚实 点面 正侧 )远近高低 绘声绘色 

四、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特点、题材、题型)

1、明确诗体类型,知其情感

归纳区:

(1)咏物诗

主题

1、表达诗人清高孤傲的人格,坚持理想绝不趋势媚俗不向恶势力屈服的坚定意志。

2、抒发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表达愤慨之情或渴望得到赏识重用的愿望。

3、表达诗人的人生理想或愿望:

或远离尘世(污浊的官场),追求闲适的田园生活;或积极入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4、讽刺社会上丑恶的人性或现象。

(2)羁旅行役诗

情感: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思乡怀人诗

主题

(三)悲情类

4写自己旅途中孤单寂寞的愁苦,内心的凄凉,和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渴望与亲人团聚。

5对朋友的思念和关心。

6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四)豪情类:

诗歌虽写思乡思亲之情,但并不十分的伤感,而是显得乐观旷达,甚至表现豪迈的情怀。

(这类诗歌常与诗人乐观的性格或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有关系)

(4)边塞战争诗

思想感情:

1、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民风民俗。

2、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艰辛。

3、可以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情;

4、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5、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草菅人命、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

6、体会边塞征战诗中的种种矛盾:

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

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但主旋律是:

爱国主义。

7、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

8、描绘美满幸福生活、向往和平的

9、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深切同情的;

10、抒发平生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

11、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罪恶及对战争的厌倦

12、战争的惨烈

(5)闺怨、宫怨诗

情感

 ⒈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孤独、冷清;

⒉表现对游子(丈夫)的苦苦相思、团聚的渴望;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

⒊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⒋表达宫女在幽禁生活中白白消磨青春的哀怨之情;昔日承恩,今日冷落,美人迟暮伤情而生幽怨悲愤。

⒌抒发王朝盛衰之感(通过宫女的变化来反映),抒发宫女寂寞无聊情怀。

⒍诗人每以失意的宫女自况,感叹个人身世

(6)哲理诗

抓住形象(景、物、事)特点,进而联系社会现象、生活实际,由此及彼地联想,悟出其中蕴含的哲理。

(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

(7)山水田园诗

情感内容 :

1.表达对大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