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币铜钱版别通常术语图片文字并茂.docx
《古钱币铜钱版别通常术语图片文字并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钱币铜钱版别通常术语图片文字并茂.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钱币铜钱版别通常术语图片文字并茂
古钱币版别术语解析
————斜月单星转自{corcol 发表于《古泉园地宋-辽-金-西夏钱讨论欣赏区》}
古钱币的版别划分(尤其宋钱),主要是根据钱体文字差异或铸造特征区分的,故版别名称本身就是其特征的所在。
宋版相对来说研究得已相当深入,从日本人编纂的以《古泉大全》《符合泉志》和《新订符合泉志》为代表的版别分类泉谱,到国人自己总结出版的以《北宋铜钱谱》为代表的版别分类谱,其版名的划分大多都沿袭了下来,有一些仍采用日本泉届的叫法,正所谓泉无国界。
一、正样
要了解宋版中其他术语的含义,首先要知道正样。
什么是正样,其实也很难说清楚。
不同的版的正样也常常各有各的特点。
粗浅的理解,可以把它看成是四个文字的位置端正,穿孔大小适中,穿郭和外缘均适中。
例如,我们把下面这个样子的叫正样:
二、进
所谓“进”,就是指某个文字比正样的文字位置更偏左,一般用于上、下的两个文字,左右的两个文字很少会用到。
在日本的泉谱中也叫“右”。
例如,可以把下面的这个叫“进元”
三、退
所谓“退”,就是指某个文字比正样的文字位置更偏右,同样地,一般用于上、下的两个文字,左右的两个文字很少会用到。
在日本的泉谱中也叫“左”,例如《符合泉志》里嘉祐的“左元”,就是《铜钱谱》中的“退元”。
例如,可以把下面的这
个叫“退元”
四、仰
所谓“仰”,顾名思义,就是指某个文字相对正样的文字位置左侧抬高,或者说左高右低,可用于上、下、左、右的四个文字。
例如,可以把下面的这个叫“仰元”
五、俯
所谓“俯”,顾名思义,就是指某个文字相对正样的文字位置右侧抬高,或者说左低右高,可用于上、下、左、右的四个文字。
例如,可以把下面的这个叫“俯元”
六、昂
所谓“昂”,顾名思义,就是指某个文字相对正样的文字位置整体升高,或者说与其他文字的相对位置升高了,可用于上、下、左、右的四个文字。
例如,可以把下面的这个叫“昂通”
七、降
所谓“降”,顾名思义,就是指某个文字相对正样的文字位置整体降低,或者说与其他文字的相对位置降低了,可用于上、下、左、右的四个文字。
例如,可以把下面的这个叫“降通”
八、广穿
所谓“广穿”,就是指穿口宽大,通孔的大小比正样的明显大,注意不同版的广穿其穿口特征并不能套用,有些版里的广穿可能对其他版来说一点儿都不“广”。
例如,可以把下面的这个叫“广穿”
九、狭穿
所谓“狭穿”,跟“广穿”相反,就是指穿口窄小,通孔或穿郭的大小比正样的明显小,注意不同版的狭穿其穿口特征也不能套用,有些版里的狭穿可能对其他版来说一点儿都不“狭”。
例如,可以把下面的这个叫“狭穿”
十、寄郭
“寄郭”这个名词,不只是宋版里用,开元版等中也很常见。
不同的是宋版中分得更细一些,“寄郭”、“接郭”和“隔轮”严格上来说是不一样的,在本贴中为了不弄得太复杂,“寄郭”和“接郭”不再区分,而只是将“寄郭”和“隔轮”分开介绍。
所谓“寄郭”,通俗上讲就是指四个文字均紧贴内郭,尤其是最靠近内郭的笔画与郭线相连。
例如,可以把下面这种叫“寄郭”。
(注:
如果不是四个字都寄郭,而是某个字或者某两个字寄郭,这时就叫“某寄郭”或“某某寄郭”,如“宝寄郭”、“元宝寄郭”,如果有三个字寄郭,而另外一个字不寄郭,这时可叫“三寄郭”,如政和中的“狭通三寄郭”)
十一、隔轮
所谓“隔轮”,是指四个字均离开外缘(轮),但并不一定寄郭,其特征对不熟悉的泉友来说可能跟“寄郭”很像。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由于拓片和实物会一些不同,在泉谱上看着很明显的隔轮,但实物可能并不那么明显,其实做出拓片来就清楚了。
例如下面的这个,可以叫做隔轮:
十二、连轮
所谓“连轮”,是跟“隔轮”相对,指四个字均与内郭分离,而与外缘(轮)相连,如果单独某个字连轮,那就叫“某连轮”。
十三、阔缘
这个名词大家应该都熟悉,所谓“阔缘”就是指外缘宽大,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阔缘同样要看版别特征,有些版本身外缘都较细,那么如果发现一个文字特征类似,但外缘明显比一般的宽的,同样可以叫阔缘,而此时的阔缘跟其他版相比,可能并不算阔。
例如,相对于前面的正样,这个可以叫阔缘:
(注:
蜀地较为盛行)
十四、细缘
这个名词大家也都熟悉,与"阔缘"相对,所谓“细缘”就是指外缘窄小,这里同样需要说明的是,细缘同样要看版别特征,有些版本身外缘都较宽,而如果发现一个文字特征类似,但外缘明显略细的,同样可以叫细缘,而此时的细缘跟其他版相比,可能并不一定细。
例如,相对于前面的正样,这个可以叫细缘:
(注:
有一种细缘其实并不是铸造本身形成的,而是后来对正样的钱币进行剪边或磨轮造成的,这种应该叫剪边、磨郭、趣味,大家注意区分。
)
十五、广郭
所谓“广郭”,是指内郭的郭线较粗,且一般内郭尺寸较大。
具体到每一个版同样可能存在像阔缘、细缘那样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里不再赘述。
还有一种叫“肥郭”,这是比较通俗的叫法。
例如相对于前面的正样,这个可以叫广郭:
十六、细郭
所谓“细郭”,跟广郭相对,是指内郭的郭线较细,且一般内郭尺寸较大。
还有一种叫“瘦郭”,这是比较通俗的叫法。
例如相对于前面的正样,这个可以叫细郭:
十七、决纹和四出
这个名词在宋包括宋以前的钱币中常见,最典型的就是五铢钱。
但严格上说,五铢中的四出才是真正的四出,即从四个郭角延伸出四条线到外缘,而宋版中并没有如此样式的。
宋版中也有叫“四出”的,其实我个人觉得并不恰当,但因为从日谱中已经沿用了很久,所以大家也就叫习惯了。
不过,宋版中的四出和决纹其实还是有点区别的,不然就不必要弄出两个词了,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大可认为是一样的,就是四个郭角向外延伸了一点。
正面带决纹的就叫决纹,背面带决纹的就叫”背决文“。
例如,下面的可以叫决纹:
十八、隐郭(阴郭)
过去有习惯叫”阴郭“的,铜钱谱统一叫”隐郭“了,是指内郭低于四周文字,且郭线很细,甚至几乎分辨不出来的现象。
在这里顺便提一句”隐起”,隐起这种叫法我感觉还是引用自日本泉谱,宋版中有,其他朝代的钱也有这种,如著名的太平天国的隐起文,还是战国半两,那也是常见的隐起。
所谓“隐起文”可以简单理解就是文字有的笔画高,有的笔画低,甚至较模糊。
书回正传,例如下面的这种可以叫隐郭(为了表示郭线比文字低,我用浅色表示)
十九、反郭
这个名词很多初涉宋版的人很陌生,甚至我本人刚开始接触宋版的时候也不明所以,后来在前辈的指点下才基本明白什么意思。
所谓反郭,通俗地理解就是四条郭线略向内凹。
我的专业是光学,在光学中有一种现象与这个很贴切,就是成像中的“枕形畸变”,挺有意思。
画得夸张一些,反郭就是这个样子:
二十、含圆郭
这个名词有些泉友就更陌生了。
宋版中一共也没有几种叫这个名字的,典型的就是元丰含圆郭和圣宋含圆郭。
其实铜钱谱的648号,皇宋面四决降宝,在铜钱谱出来之前我们也叫它含圆郭,这个版反而更形象,大家不妨看看。
所谓“含圆郭”,通俗理解可以认为跟反郭相对,郭线稍稍向外凸,四个郭角圆,导致郭线整体有圆弧的感觉,这样说应该很通俗了。
从我的专业上讲,有点像“桶形畸变”呢,呵呵。
夸张一点,下面这个可以叫含圆郭:
二十一、以文字整体或单个文字特征来命名的
这一类我不想单独一个一个来说了,这一类有很多,例如大字、小字、阔字、阔通、狭通、宽宁、小祐等等,总的来说,这一类皆以文字整体特征或以某个文字的字形特征来命名,大多一目了然。
例如,以下图为例,宝字明显比其他四个字字体大,因此就可以叫他“大宝”
二十二、背阔缘和背细缘
同样的道理,背缘也是比较而来的。
以下图为例,如果一个版的正样是中间那种,那么左右两边的就都可以叫背阔缘;而如果一个版的正样是右边那种,那么中间的就可以叫背细缘,而左边的就可以叫背阔缘。
这里举一个实际的例子,大家可以看一下铜钱谱的3300和3302号,3302号叫背阔缘,就是相对于3300号来说它是背阔缘,而那种背缘放到其他版里面,可能就不是背阔缘了,反而没准叫背细缘了。
因此我反复强调,名称只是一个大概,要比较才能清楚其真正意思。
二十三、遒劲和容弱
“遒劲”和“容弱”在开元中是基本的两个大类,在宋版中也有不少以此命名。
这两个名词是日本泉届最先给予的称呼,应是从书法特点而来。
新华词典对于“遒劲”的解释为“刚劲有力”,这样大家就可以体会了,所谓遒劲版就是文字书写刚劲有力。
而“容弱”在新华词典中查不到,可能是日本语的一种词汇,或者也可能是中国古语中有这个词?
但从字面其实也可以体会到那种感觉,因此这个版名也被中国泉届沿用了。
所谓“容弱”,可以理解为文字圆润、笔画轻柔。
大家见过女生写的字吧,大概就是那种感觉。
不过这么举例可能不太恰当,谁也不知道容弱这类版的文字到底是谁写的,除了著名的几种版别,绝大部分版别的文字书从何人已经难以考证了。
比较著名的遒劲是皇宋遒劲和遒劲长宝,以及崇宁通宝里的遒劲和遒劲长尾通(注意《铜钱谱》已改称“阔通”和“阔通昂宁”了,而《铜钱谱》中的遒劲是以前大家俗称的“三角通”)。
而容弱比较著名的是崇宁通宝的容弱等。
说到这里还有个有趣的故事。
由于《符合泉志》中的明道遒劲等几个遒劲版别在《新订符合泉志》中去掉了,已经是公认的非宋铸,所以我曾经也以为皇宋遒劲也属于外国铸币,不过后来从出土情况来看,皇宋遒劲应是宋铸无疑。
例:
1为遒劲、2为容弱
二十四、异书
宋版中有好几个年号都有“异书”这个版,例如天圣、明道、元丰、崇宁通(崇宁通宝异书类以前也叫边炉类)等。
所谓“异书”,就是指其书法特点与其他钱文的常见书法风格明显不同,所以可以理解为“异乎寻常的书法”或者“风格迥异的书法”。
这类版文字我想大多数人看着都觉得挺难看,甚至歪歪扭扭。
但是从级别来看,这类版往往铸量还挺多,所以其钱文为何人所写,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研究问题。
个人观点为异书钱币(崇宁边炉)为地域性钱币,多为边陲疆镇、少数民族自治、异国商贸仿造铸造,宋朝钱监授权,并提供样钱及钱质配比,无奈工匠技艺不精,不能体现徽宗钱币之神韵,只能效仿其形。
分版一定要从文字特征(缩水淳化、叠篆皇宋、行书大观等),不能简单的从某一个铸造特征来区别,首先看文字,然后再看其他区别!
文字特征类似的,才去划分“仰、俯、进、退、离”等。
“书法”是中国汉字所特有的文字书写艺术表达方式,非汉字以外的文字书写艺术表达方式,只能叫“文字艺术”,不能叫“书法”。
我认为能够能够体现出“书法”二字的“灵动”。
非宋钱莫属,笔势(起、运笔)、字势(字的重心位置变化)和局势(四字与内外郭的整体布局)三者之精要,都能在宋钱入门后的观察中慢慢感受出来。
就书法艺术角度,宋钱最能代言汉文化元素。
宋钱,玩的最引人入胜之处就是版别。
宋钱若不玩版,无论是形体(不若大咸丰)、书法(不若北周三品)、铸造(不若莽钱)、珍贵(不若金元)、奇特(不若先秦)、精致(不若机制)等,犹如舍本逐末。
宋版的玩法与版名,的确是日本钱家呕心沥血创造的。
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才起步,落后人家近二百年。
虽然提起“日本”,但是,科学无国界,泉林本同根,(引自:
东京钱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