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及注释docx.docx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及注释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及注释docx.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及注释docx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及注释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词句注释
①牧童:
指放牛的孩子。
②振:
振荡;回荡。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③林樾(yuè):
指道旁成阴的树。
④欲:
想要。
⑤捕:
捉。
⑥鸣:
叫。
⑦立:
站立。
白话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
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
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诗词赏析
首描写了生活中的一个小小,大声歌唱表的是童心的自由自在,随后的口不言也是由于童心所致。
寥寥数,不描了儿童瞬的神化,刻画出一个活可的象,而且使整首充情趣,很有韵味。
山行
(唐)杜牧
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有人家。
停坐林晚,霜叶于二月花。
字注
山行:
在山中行走。
上:
登上的。
寒山:
深秋季的山。
石径:
石子的小路。
斜:
斜的意思。
深:
另有版本作“生”。
(“深”可理解在云的的深;“生”可理解在形成白云的地方):
子。
坐:
因。
霜叶:
的叶子深秋寒霜之后成了色。
林晚:
傍晚的林。
于:
比⋯⋯更,本文指霜叶于二月花。
白话译文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名句赏析——“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头。
“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
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石彻成的石屋石墙。
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
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
前两句所写的景物质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
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说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
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有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菊绿时。
词语注释
⑴刘景文:
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⑵荷尽:
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
举,向上托。
雨盖:
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⑶菊残:
菊花凋谢。
犹:
仍然。
傲霜:
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⑷君:
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
一定要记住。
⑸正是:
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
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作品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词句注释
①萧萧:
风声。
②客情:
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
用细长的东西拨动。
④促织:
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⑤篱落:
篱笆。
白话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词句注释
天门山:
位于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南长江两岸,东为东梁山(又称博望山),西为西梁山(又称梁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江南通志》记云:
“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
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
中断:
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楚江:
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当涂在战国时期属楚国,故流经此地的长江称楚江。
开:
劈开,断开。
至此:
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一作“直北”,一作“至北”。
回:
回漩,回转。
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两岸青山:
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
突出,出现。
日边来:
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白话译文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饮湖楼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词句注释
饮湖上:
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潋滟:
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
正显得美。
空濛:
细雨迷蒙的样子。
濛,一作“蒙”。
亦:
也。
奇:
奇妙。
欲:
可以;如果。
西子:
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总相宜:
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白话译文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名句赏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苏轼在杭州做官,陶醉于江南山水,写了大量的山
水诗。
这是其中最为人所传颂称绝的一首。
作者先写实,
西湖晴天,日照湖水,水映日光,碧波荡漾,一片浩然
天边、开阔艳丽的水乡景象,令人心旷神怡。
西湖雨天,
烟雨缭绕,山色如蒙薄纱,风姿绰约,更有令人意想不
到的奇景。
在这两种不同的景观中,作者分别突出写水与山,把西湖山水的独特之美展现在我们眼前。
最后,诗人笔锋一转,把西湖与美女西施联系在一起,将西湖在不同的天气所呈现出的奇美与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神韵相提并论,出人意料,而又极其贴切生动。
全诗语浅意明,给人以朴实平易之感。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词句注释
洞庭:
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
湖面的波光。
两:
指湖光和秋月。
和:
和谐。
指水色与月光交相辉映。
潭面:
指湖面。
镜未磨:
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此句意思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
一作“山水色”。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
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白银,一作“白云”。
青螺:
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话译文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名句赏析——“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
这是一首山水小诗,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寥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
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
第三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面集中到君山一点,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
此时山更翠,山更清。
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
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足见诗人的浪漫色彩。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词句注释
发:
启程。
白帝城:
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
杨齐贤注:
“白帝城,公孙述所筑。
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
”王琦注:
“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
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朝:
早晨。
辞:
告别。
彩云间:
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白帝:
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位于长江上游。
江陵:
今湖北省荆州市。
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
郦道元《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哀啭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一日还:
一天就可以到达;还:
归;返回。
猿:
猿猴。
啼:
鸣、叫。
住:
停息。
一作“尽”。
轻舟已过:
一作“须臾过却”。
万重山:
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白话译文
清晨告别白云之间的白帝城,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能到达。
江两岸的猿在不停地啼叫着,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名句赏析——“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公元759年,李白被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经过十五个月的长途跋涉到达白帝城时。
突然传来大赦的消息,李白满怀对生活的憧憬乘船顺流而还,写下这首诗,抒发了重获自由的欢愉和喜悦之情。
起句写得热情奔放,“彩云间”三字不仅写白帝城地势高峻,也赋予全诗一种爽朗明丽的色彩,而一个“辞”字更写得传神,表达了诗人一旦获得自由后的惊喜情态。
第二句实写顺流东下的情景,后两句为补叙之笔,描写行程的经过,特别通过经常使人感到哀婉悲凉的猿鸣反
衬出自己遇赦后的愉快心情,“轻舟”的“轻”字,用得巧妙,是写实,又体现了诗人的主观感受,真正做到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词句注释
⑴采莲曲:
古曲名。
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劳动生活情态。
⑷罗裙:
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
一色裁:
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
⑸芙蓉:
指荷花。
⑹看不见:
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白话译文
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
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