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第二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022395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58.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 第二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 第二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 第二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 第二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 第二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 第二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docx

《2 第二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 第二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 第二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docx

2第二讲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第二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内容标准

核心考点

核心素养

规律趋向

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及保护措施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1.结合区域图,分析该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的影响。

2.以区域图文材料、统计图表为载体,运用综合思维,分析森林、草地、湿地等的生态效益及其开发利用容易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

湿地的形成与保护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1.森林的生态效应

读下图,回忆下列知识。

(1)森林的生态效益

①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②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

(2)森林破坏之后带来的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3)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2.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读亚马孙热带雨林破坏示意图,回忆下列知识。

(1)雨林的生态优势

(2)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土壤贫瘠。

②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地上植被最容易遭到破坏。

③雨林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丧失,雨林生态系统很难恢复。

3.亚马孙雨林被毁的原因、开发计划、影响与保护

读下图,回忆下列知识。

(1)雨林被毁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

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

②具体原因

a.开辟大型农牧场:

以转让土地、出口肉牛和热带经济作物获取经济收益。

b.商业性伐木:

木材出口换取外汇,以偿还债务。

c.过度的迁移农业:

以获得更多的粮食。

d.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为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移民提供土地和就业机会。

(2)开发计划与影响

(3)雨林的保护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1.不同区域森林生态功能的差异

地区

主要作用

丘陵、山地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干旱、半干旱地区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沿海地区

阻挡海风,保护农田

城市

美化环境,减弱噪声,调节气候

交通线两侧

美化环境,减弱噪声,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2.热带雨林破坏的原因、表现、危害及保护措施

(2018·高考江苏卷改编)“十二五”期间,江苏省累计造林31.5万公顷。

江苏省人工造林主要有以用材为主的杨树林,以防护和绿化功能为主的杂阔林,以果品生产为主的经济林。

下表为“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类型结构表。

据此回答1~2题。

类型

面积比重(%)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杨树林

25.0

18.7

18.5

15.6

13.7

杂阔林

44.7

48.4

52.6

53.6

55.8

经济林

20.6

21.5

21.9

22.7

23.4

其他

9.7

11.4

7.0

8.1

7.1

1.“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林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是(  )

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②提高造林存活率

③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④提高林地生产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③④

2.“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结构的变化可能导致(  )

①生物多样性增加

②森林覆盖率降低

③果品供应能力下降

④木材供需缺口加大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④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1.B 2.C

(2019·深圳模拟)温带雨林是地球上由针叶树或阔叶树组成的森林植被类型。

与热带雨林相比,温带雨林也有高大的乔木、茂盛的灌木和众多的附生植物,但生物种类少。

下图示意世界上温带雨林的分布地区。

据此回答1~3题。

1.温带雨林一般分布在(  )

A.受西风影响的中纬度大陆西岸

B.多地形雨的高山地带

C.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降水丰沛区

D.暖流经过的沿海地区

2.与热带雨林相比,温带雨林生物种类少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环境单调,自然条件恶劣

B.冬季气温偏低,水热组合欠佳

C.多云雾降水天气,光照热量不足

D.有机质来源少,土壤发育程度低

3.南、北美洲温带雨林呈狭长状分布,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洋流流向      B.地形格局

C.大气环流D.海陆分布

解析:

第1题,图示温带雨林多位于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的沿海地区,属于西风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但欧洲该位置并没有分布,故A错误、C正确。

地形雨分布较广泛,不是只有高山地带,故B错误;南美洲的温带雨林分布区沿岸为寒流流经,故D错误。

第2题,物种多少主要受气候制约。

与热带雨林相比,温带雨林的热量条件较差,特别是冬季气温偏低,则生物种类较少。

注意雨林自然环境多样性强,有机质来源多,是两者的共性。

第3题,受高大山地的阻挡,降水较多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山脉西侧,所以南、北美洲的温带雨林呈南北条带状分布,故B正确。

答案:

1.C 2.B 3.B

 湿地及其保护

1.沼泽湿地形成原因的分析方法

沼泽湿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

举例如下:

(1)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形成的主要原因:

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不易下渗。

(2)青藏高原湿地的成因:

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地下冻土层厚,不易下渗。

(3)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的成因:

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

2.湿地资源问题及产生原因

(1)问题:

天然湿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生态功能和效益下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

(2)产生原因:

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入手。

①自然原因:

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如沉积物的长期积累会自然充满湖泊,失去湿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

②人为原因:

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湖沼消亡的过程。

湿地消亡的人为因素见下表:

人为因素类型

结果

土壤侵蚀

导致入湖泥沙量大增

围湖(海)造陆

使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乃至消失

环境污染

造成入湖营养物增加,使湖沼内藻类与水草丛生,也就是人为加速了富营养化过程

大量引水灌溉

使水量减少,有些湖沼在几十年内就明显缩小、变浅,直至完全干涸

河流的截流改向

3.湿地的保护措施

(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

(2)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

(3)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4)完善有利于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

(5)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

4.不同类型湖泊萎缩的原因及危害

湖泊作为一项重要的湿地资源,所处区域特征不同,外流湖与内流湖面积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也各不相同,具体分析如下:

(1)外流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洞庭湖为例)

(2)内陆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咸海为例)

(2018·高考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

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

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如图)。

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

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

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1)地势平坦、开阔。

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

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

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

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的畜牧业区,有冻土分布。

20世纪中后期,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群进入自然保护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殖。

下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1.巴音布鲁克湿地主要补给水源是(  )

A.湖泊水和地下水

B.冰川融水和山地降水

C.地下水和山地降水

D.积雪融水和湖泊水

2.冻土对巴音布鲁克湿地形成的主要作用是(  )

A.减少水分蒸发

B.减少下渗水量

C.阻挡水量外泄

D.导致湿地萎缩

3.下列关于保护巴音布鲁克湿地内野生天鹅的措施,合理的是(  )

A.跨区域调水,稳定湿地面积

B.加大人工孵化力度,扩大人工天鹅种群数量

C.划定核心保护区,禁止畜群进入

D.调整农业结构,适当扩大种植业面积

解析:

第1题,巴音布鲁克湿地四周多山脉,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和山地降水。

第2题,冻土可减少下渗水量,是巴音布鲁克湿地的成因之一。

第3题,据材料可知,过度放牧,大量的畜群进入自然保护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衍,因此最合理的措施是划定核心保护区,禁止畜群进入。

答案:

1.B 2.B 3.C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类

1.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类题目答题模板

问题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水土流失

自然原因

土质疏松;多暴雨冲刷;地表植被覆盖较差;地面起伏大,冲刷力强

人为原因

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坡地开垦

荒漠化

自然原因

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地表多沙质沉积物;全球气候变暖,蒸发旺盛

人为原因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不注意环保

湿地萎缩

自然原因

气候变干,蒸发加强;沉积物长期积累

湿地萎缩

人为原因

土壤侵蚀;围湖造田;大量引水灌溉;环境污染;河流的截流改向

森林破坏

自然原因

气候异常;生物演化

人为原因

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商业性伐木;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

生物多样性减少

自然原因

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

人为原因

乱砍滥伐,生物生存环境遭破坏;过度捕猎

2.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类题目答题模板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工程措施

①农业上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平整土地、修筑梯田、引水灌溉、兴建水利设施(打坝淤地,建水库、电站和水渠)等;②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建立分洪区、蓄清排浑、加固堤坝等

生物措施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秸秆还田,封山育林、育草,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繁殖珍稀野生动物,移植珍稀野生植物等

技术措施

①交通技术措施主要是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②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有深耕改土、科学施肥、科学育种、轮作套种、地膜覆盖、温室栽培、喷灌和滴灌;等等

生活措施

建沼气池、普及省柴灶、以天然气作燃料等

经济措施

主要有调整产业结构,如开展多种农业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使工业由资源消耗型向高科技、节约型转变;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等

政策措施

主要有开发性移民,加大资金、劳动力投入,城市规划或发展旅游等

环保措施

主要有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和环保产业;控制、治理环境污染,立法进行环境监督、管理、保护;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等等

(2016·高考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

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

下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

(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

【套用模板】

模板答题要点

要点获取依据

(1)题

范围大小变化、范围变化方向、分布连续性

从图中可知,1976年分布范围连片;1987年分布范围退缩,成碎片化;2000年分布范围有所增加,并且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

(2)题

人为原因:

植被破坏、工程建设

森工企业砍伐森林和修路破坏植被;停止采伐和修隧道,植被覆盖率提高

第(3)题

协调道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途径

合理规划道路建设;修建野生动物生态廊道;减少对植被的破坏;修复被破坏的植被

【尝试解答】 

(1)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

(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

(3)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修复因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

(2019·江淮十校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艾比湖位于天山北坡,曾经是一个淡水湖,现在是新疆第一大咸水湖。

20世纪50年代流入艾比湖的大小河流有23条;但随着大规模农垦及修建水库,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今,入湖的河流只有博尔塔拉河和精河,导致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大片湖区干涸。

下图为艾比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1)分析艾比湖湖水由淡变咸的原因。

(2)推测艾比湖湖面最大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3)分析艾比湖大片湖区干涸带来的影响。

(4)请你就艾比湖的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

解析:

(1)可从盐分增加、水分减少角度分析,注意结合材料信息回答。

(2)湖泊面积大小取决于水量多少,可从湖泊补给水源角度分析。

注意材料中提及位于天山北坡,有多条河流注入,则水源来自冰川融水和大气降水;冰川融水量取决于气温,故夏季水量最大、湖泊面积最大。

(3)可从气候、水质、生物、土壤以及生态环境等角度回答。

(4)该地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是水资源的短缺,可从节水角度采取措施。

答案:

(1)艾比湖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少雨,蒸发旺盛,导致湖水盐分不断累积;气候变化使该地区气候趋向暖干化,蒸发量加大;大规模农垦及修建水库等人类活动使入湖水量大大减少,导致对湖水的稀释作用减弱等。

(2)夏季。

 艾比湖主要补给方式是大气降水和冰川融水,其汛期出现在夏季。

(3)湖水自净能力减弱,水质变坏;蒸发量减少,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渔业资源减少,鸟类栖息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湖底裸露面积不断增加,盐渍化和沙化加重,影响北疆地区的生态环境。

(4)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发展循环经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一、选择题

(2019·青岛模拟)森林巨大的水文生态作用,早已为国外的大量观测与研究所证实。

森林郁闭度是指林地内树冠的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森林对降雪的截留作用主要受郁闭度和林分因子(树高、胸径、林龄、密度等)的影响。

积雪融化速度主要与气温、降水和风速有关,不同林型内有较大差异。

下图示意小兴安岭林区条件相近的某区域不同森林类型积雪—融雪过程。

据此回答1~3题。

1.与林外空地相比较,3月15日前林内积雪薄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林外风速较小     B.林外降雪较多

C.林内气温较高D.林内郁闭度大

2.与云冷杉常绿原始林相比,落叶松人工林内的融雪速度及原因是(  )

A.慢,风速较小

B.先快后慢,气温先高后低

C.快,太阳辐射较强

D.先慢后快,降水量增多

3.云冷杉常绿原始林的水文生态效益更高,主要是由于(  )

A.春季融雪量增加B.融雪速度降低

C.融雪时长缩短D.河流汛期提前

解析:

第1题,林区森林郁闭度明显大于林外空地,森林对降雪的截留作用明显,故林内积雪薄。

森林能降低风速,则林内风速一般要小于林外。

第2题,图示落叶松人工林内的融雪速度比云冷杉常绿原始林快。

根据“积雪融化速度主要与气温、降水和风速有关”,再结合此时落叶林郁闭度较小而太阳辐射较强,可知落叶松区气温较高;同时落叶松区风速要大于常绿林区,也使融雪速度加快;故C正确。

第3题,图示云冷杉常绿原始林春季融雪速度较慢,所以融雪时间长,而利于水的下渗与保持水土,生态效益较高,故B正确,C错误;融雪时间长而河流汛期滞后,则D错误;图示云冷杉常绿原始林积雪厚度较小,则春季融雪量较小,故A错误。

答案:

1.D 2.C 3.B

(2018·高考江苏卷改编)长江荆江段河道曲折易变,天鹅洲故道群是长江裁弯取直后废弃的古河道。

下图为天鹅洲故道群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

4.荆江段河道裁弯取直可以(  )

①加速洪水下泄②增加河床淤积

③减少上游来水量④缩短航运里程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④

5.曾经位于长江南岸的是(  )

①麋鹿保护区所在地②六合垸所在地

③张智垸所在地④永合垸所在地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

第4题,裁弯取直使得河道顺畅,水流速度加快,可以加速洪水下泄,故①正确;水流速度加快可减少河床淤积,故②错误;上游来水量多少与该地河道顺畅与否无关,故③错误;裁弯取直可使河流的航运里程缩短,故④正确。

第5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顺裁弯取直前的河道,即将古河道连通,让河水沿古河道流。

裁弯取直水利工程通常是沿着河道最窄处取直,古河道应该是老河故道东侧与天鹅洲故道西侧在麋鹿保护区以南相连,天鹅洲故道流入现在的长江河道,而天鹅洲故道并没有与黑瓦屋故道相连,黑瓦屋故道流入长江,由此可见,张智垸所在地一直位于长江河道以北,麋鹿保护区所在地位于原长江河道以北,六合垸所在地和永合垸所在地位于原长江河道以南,故②④正确。

答案:

4.C 5.D

(2019·德阳一诊)在低碳要求下,林业碳汇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比于耕地与草地,林地具有更强的碳吸收能力。

林地面积和生物量是影响其固碳价值的主要因素。

下表是2013年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北方(华北)、西南(横断山区和喜马拉雅山东段南坡)和南方(东南丘陵)四大林区森林固碳价值和林业经济产值统计表(单位:

108元)。

据此回答6~8题。

林区

森林固碳价值

林业经济产值

甲林区

1598.57

93.81

乙林区

1287.84

399.19

丙林区

568.36

126.90

丁林区

2163.77

89.42

6.与耕地和草地相比,林地具有更强碳吸收能力的原因是单位土地面积上(  )

A.水土流失量少B.枯枝落叶层厚

C.叶片总面积大D.生物种类多样

7.表中代表南方林区的是(  )

A.甲林区B.乙林区

C.丙林区D.丁林区

8.提高丙林区森林固碳价值的主要途径是(  )

A.更换绿化树种B.采林、育林结合

C.禁止采伐森林D.营造护田林网

解析:

第6题,森林的固碳是绿色植物利用叶绿素,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因此叶片总面积大,光合作用强,对碳的吸收能力强,故C正确。

光合作用强弱与其他三项无关,故A、B、D错误。

第7题,南方(东南丘陵)林区主要为人工林区,范围小于我国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但产值最高。

第8题,丙林区为我国北方(华北)林区,为我国主要农耕区,风沙危害严重,林地主要为防护林。

由材料可知,提高丙林区森林固碳价值应该提高林地面积和生物量,所以针对北方林区应营造护田林网。

答案:

6.C 7.B 8.D

(2019·玉溪模拟)白尼罗河流经尼罗河上游盆地时形成的苏德沼泽,面积季节变化巨大,最小时约3万平方千米,最大时可超过13万平方千米。

沼泽航道较浅,水深变化大,水面布满漂浮植物,给航运造成了巨大的障碍。

为改善航运条件,20世纪80年代修建了琼莱运河(下图)。

据此回答9~11题。

9.苏德沼泽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蒸发较弱B.地下水位高

C.地势低平D.降水丰富

10.苏德沼泽面积最小的时段是(  )

A.2-4月B.5-7月

C.8-10月D.11月-次年1月

11.琼莱运河建成后(  )

A.尼罗河上游盆地可耕地增加

B.埃及水资源减少

C.尼罗河输沙量减小

D.苏德沼泽水质改善

解析:

第9题,盆地内部,地势低平,水流不畅,有利于沼泽的形成。

盆地地势低,纬度低,气温高,蒸发较强;地下水位高有利于沼泽的形成,但这不是主要原因;图示区域降水丰富,各地的降水没有显著差异,其他区域并没有形成沼泽,可见降水丰富也不是沼泽形成的主要原因。

第10题,苏德沼泽面积最小的时段应为降水少的干季。

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北移,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北,受其影响,苏德沼泽所在区域降水较多,为湿季,故5-10月该沼泽的面积大。

11月-次年4月都为干季,但2-4月为干季后期,此时沼泽面积最小。

第11题,琼莱运河避开了苏德沼泽,沼泽拦截泥沙及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弱,泥沙及径流将更多地进入尼罗河。

苏德沼泽的水循环减弱,水质会下降。

逐渐变干的沼泽将有利于耕作,故盆地内部的可耕地将增加。

答案:

9.C 10.A 11.A

二、非选择题

12.读美国佛罗里达州大沼泽分布图与迈阿密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

佛罗里达州大部分地区属于大西洋和墨西哥湾沿岸平原,平均海拔低于35m。

境内有河流17116条,湖泊3万多个,其南部分布着大片沼泽,保持着原生的自然状态。

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大沼泽地区面临着由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下图为美国佛罗里达州大沼泽分布图与迈阿密气候资料图。

(1)描述图示大沼泽形成的有利条件。

(2)大沼泽沿海部分的水位变化较大,试分析原因。

(3)试推测大沼泽因人为活动可能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对沼泽的保护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

(1)沼泽的形成一般与充足的水源(多在湿润地区)、一定的土壤条件(下渗困难)、低平的地势(排水不畅)等密切相关。

图示大沼泽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南部地区,属于湿润气候,降水丰富,河网密布,水源充足;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水在流入大海时受海水顶托作用,其挟带的泥沙沉积,形成广阔的湿地。

(2)大部分地区位于大西洋和墨西哥湾沿岸平原,平均海拔低。

随着潮汐的涨落,大沼泽沿海部分水位也会涨落;该地区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旱季沼泽水位下降,雨季水位上升;飓风过境时,会带来大量降水或在沿海形成风暴潮,水位大幅上涨。

(3)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消耗大量水资源,势必导致大沼泽地区湿地面积缩小、水资源短缺,加上工农业、生活污水排放,导致水污染和生物栖息地遭到破坏。

针对这些问题,应注意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当地的水土资源,防治水污染,保护当地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答案:

(1)降水丰富,河湖密布,水源充足;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海水顶托。

(2)大沼泽海拔低,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