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全真模拟卷一.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019155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6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全真模拟卷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全真模拟卷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全真模拟卷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全真模拟卷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全真模拟卷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全真模拟卷一.docx

《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全真模拟卷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全真模拟卷一.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全真模拟卷一.docx

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全真模拟卷一

2017年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全真模拟卷一

D

C.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43.【答案】C。

44.王某在距离学校不足百米处,开了一家营业性电子游戏厅,允许该学校学生出入,王某的做法()。

A.合法,王某具有自主经营的权利

B.合法,王某并未强迫学生玩游戏

C.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44.【答案】D。

45.李老师就校务公开问题向学校提建议,李老师的做法是()。

A.行使教师权利

B.履行教师义务

C.影响学校的秩序

D.给学校出难题

45.【答案】A。

46.人的身心发展速度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这体现的是人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

46.【答案】C。

解析: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的表现有两个方面。

第一,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

第二,不同方面所达到的某种发展水平或成熟的时期是不同的。

47.针对当时农民存在的愚、穷、弱、私四大问题,提出文艺、生机、卫生、公民四种教育,采取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大方式的教育家是()。

A.雷沛鸿B.晏阳初C.陶行知D.梁漱溟

47.【答案】B。

解析:

晏阳初认为中国的大患是民众的贫、愚、弱、私“四大病”,主张通过办平民学校对民众首先是农民,先教识字,再实施生计、文艺、卫生和公民“四大教育”, 推行“四大教育”,必须采用“三大方式”,即学校式、家庭式和社会式。

48.下列古代学校,属于隋唐时期的是()

A.书院B.国子监C.弘文馆D.鸿都门学

48.【答案】C。

解析:

大唐官学,号称"六学二馆",六学是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隶属国子监,二馆指的是弘文馆.崇文馆。

书院诞生于唐朝,兴盛于宋朝。

49.提出“察类明故”的思维和论辩法的思想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

【答案】D

50.主张“学问之法,不唯无才,难于距师,核道实义,证定是非也。

”的人物是

A.孟子B.荀子C.董仲舒D.王充

【答案】D

51.“孩子是由一百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方式.游戏方式及说话方式。

”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A.复杂性B.示范性C.持续性D.长期性

51.【答案】A。

解析:

题干言论说明每一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其中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千差万别的人。

52.“在教育的目的决定方面,个人不具有任何价值,个人不过是教育的原料,个人不可能成为教育的目的。

”这表达的教育的价值取向是()。

A.社会本位B.个人本位C.团体本位D.虚无主义

52.【答案】A。

解析:

笃尔普认为在教育目的的决定方面,个人不具有任何价值,个人不过是教育的原料,个人不可能成为教育的目的。

而诺笃尔普是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所以答案为A。

53.经济.政治.文化共同构成了制约教育制度的因素,下列选项中难以反映经济对教育制度制约功能的是()

A.古代学校教育内容大多是伦理.宗教内容,而非生产知识与技能

B.一些发达国家普及义务教育的年限达到12年

C.近代以来出现了一些专门性质的工业.农业.商业

D.同样是资本主义国家,法国在教育行政上实施集权制,而美国则实施分权制

53.【答案】D。

解析:

选项D反映了文化对教育制度的制约作用。

54.关于“什么是课程”,学者们很难达成一致意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学术界出现对课程概念的多种诠释很正常

B.一般认为广义的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开设的全部学科

C.学术界难以对课程概念达成共识是因为缺乏课程领域的权威专家

D.一般认为狭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

54.【答案】A。

解析:

广义的课程:

指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涉及教学过程中老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

它包括各门学科和课外活动。

狭义的课程:

指某一门学科。

如:

语文.英语.数学。

55.下列充分凸显出新课改设计理念的是()

A.课程设置要体现教育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原则

B.课程设置要体现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奠定基础

C.课程设置要体现各学科领域的发展全貌

D.课程设置要体现以学生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5.【答案】D。

解析:

《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五条: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适龄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的状况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制度、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改革考试制度,并改进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办法,推进实施素质教育。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

教育“以人为本”,即: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56.我国古代既有“指引者,师之功也”的箴言,又有“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的教谕,体现了教学过程具有的规律()

A.学生认识的简约性B.教学与发展相互促进

C.知识学习与品德形成相统一D.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辩证统一

56.【答案】D。

57.反对“教育是为了人们完满的生活做准备”的著作是()

A.《大教学论》B.《教育论》

C.《民主主义与教育》D.《论教育学》

5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杜威批判了斯宾塞的教育准备生活说,提出教育不是为了人们完满的生活作准备,教育就是生活的观点。

因此题目考查的是杜威的著作,故正确答案是C。

58.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58.【答案】C。

59.关于实验教育学,不正确的是()

A.代表人物是梅伊曼和拉伊

B.与赫然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一脉相承

C.用自然科学实验方法和技术研究教育问题

D.运用定量研究

5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实验教育学是反对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学,反对传统教育思辨式和经验形式的研究方法,运用自然科学的范式研究教育现象,运用自然科学实验方法和技术研究教育问题,重视数理统计和心理测试等定量研究方法。

故正确答案是B。

60.如果一个数学测验试题的文字难度太大,超过学生自身的水平,那么这个测验就是()。

A.低效度的B.低信度的C.低难度的D.低区分度的

60.【答案】A。

解析:

效度是测量的有效性程度,简单地说是指一个测验的准确性、有用性。

测验试题的文字难度太大,超过学生水平,不能体现出测验的有效性,也就是测验的低效度性。

6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一个促进者的作用,教师通过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以促进学生成长,强调教学过程是以解决学生情感问题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是()

A.程序教学模式B.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C.发现教学模式D.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61.【答案】B。

解析: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把心理咨询的方法移植到教学领域,着重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

62.德育工作的艺术性突出体现在()

A.“十年磨一剑”B.“更上一层楼”

C.“润物细无声”D.“一览众山小”

62.【答案】C。

解析:

德育工作的艺术性表现在:

教育者对于自己所要输出的教育内容,尽可能以自然的方式,融于学校的生活当中,融于学生的学习、劳动、娱乐等一切活动当中,在看似自然的表象下面实则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内涵,减少刻意的人为的痕迹,注重创设情境和氛围,唤起受教育者内在的需要和情感上的共鸣。

63.王老师组织学生到郊区的牛奶厂,请工人师傅为学生讲解牛奶的生产加工流程。

王老师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复式教学B.小组教学C.个别辅导D.现场教学

63.【答案】D。

解析:

现场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社会生活现场和其他场所,通过观察.调查或实际操作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64.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说: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这句话反映出古人早就注意到的关系()。

A.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B.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

C.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D.道德认知与道德意志

64.【答案】D。

解析: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意指凭借聪明才智得到它,但没有仁德保持它,即使得到,也一定会丧失。

说明道德意志对道德认识的作用,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在德育过程中,道德意志是一种精神力量。

65.古代思想家王守仁曾指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他主要强调的是()

A.学习需要独立思考B.知行合一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C.教育应循序渐进D.教育不应抹杀儿童天性

65.【答案】A。

解析:

材料中文字是说不要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孔子所言未必正确,普通人言论也有可取之处,判断是非的标准应该以自己内心的判断为准绳

66.教育者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道德实践活动,这符合中学德育()的原则。

A.言行一致B.正面说服教育、积极引导

C.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D.通过集体进行教育

66.【答案】A。

67.“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知然也。

”这句话反应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67.【答案】C。

解析:

原文出自于《荀子·劝学》。

原文的大意为干国、越国、夷族和貉族的孩子,生下来时而他们的哭声是一样的,他们长大后却习俗不同,这是因为后天的教化使他们这样的。

68.关于教育的功能,正确的是()

A.在古代社会,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是经济功能

B.在任何社会、任何时期,教育的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都存在

C.教育的个体功能来自教育的社会功能

D.教育的隐性功能是非预期的结果,因此都是没有价值的

6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功能。

教育在不同社会表现出的社会功能重点不同,在古代社会,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是政治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是通过培养人而实现的,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因此教育的个体来自教育的社会功能。

虽然,教育的隐性功能是非预期的结果,但这种非预期的结果既有好的,也有不好的。

故正确答案是B。

69.高中毕业会考是一种达标考试,属于()。

A.定量评价B.相对评价C.形成性评价D.绝对评价

69.【答案】D。

解析:

绝对性评价可以衡量学生的实际水平,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它关心的是学生掌握了什么、能做什么或没掌握什么、不能做什么,宜用于毕业考试和合格考试。

70.学生通过书本上的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教学过程中的()特点。

A.引导性B.间接性C.直接性D.交往性

70.【答案】B。

解析: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学生认识过程的特殊性之一表现为认识的间接性。

即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

故本题选择B。

71.小张在放学回家路上将摔倒昏迷的老人送进医院,及时挽救了老人生命。

为此,班主任在班上公开表扬小张的行为,号召大家向他学习。

这是运用了教育方法中的()。

A.说理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

71.【答案】B。

解析:

榜样示范法是教育者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学生,促使其形成优良品德的方法。

题干中的小张是作为优秀学生的榜样。

72.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B.读书法C.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

72.【答案】D。

解析:

题干所述为行动研究法的定义。

73.不属于信息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的是()。

A.学校教育网络化B.学校类型进一步多样化

C.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D.教育目的是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

73.【答案】C。

解析:

只有在古代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才会与生产劳动分离,在其他社会形态下,学校教育都会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

74.学生李某在课堂上说话,扰乱课堂秩序,教师让其下课后到办公室,李某来到办公室后,教师先给他一颗糖,说:

“这颗糖奖励你能遵守我们的约定,按时到来”李某听后羞愧万分,主动向教师道歉并保证再不扰乱课堂秩序,上述案例中的教师表现出出色的()

A.教学技能B.知识结构C.教育机智D.教研能力

74.【答案】C。

解析:

教育机智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机智相应的对策:

转移话题,转移看问题的视角,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冷处理,让学生歪打正着,对学生的异常言论或动作进行化解,把尴尬事化作善意的笑谈,在发现疏忽或失误后脑筋急转弯等。

75.孙老师在任教的两个平行班开展教育研究,检验“阅读名著是否能够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一班学生每周进行3小时名著阅读,二班学生不阅读,一学期结束后,通过写作测试两班学生作文水平,孙老师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A.实验研究法B.调查研究法C.文献研究法D.历史研究法

75.【答案】A。

解析:

实验研究法,是指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条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76.妈妈带小明去了“儿童活动中心”,小明就能画出“儿童活动中心”的线路布局图了,这说明小明的认知发展达到了()。

A.形式运算阶段B.感知运动阶段C.后运算阶段D.具体运算阶段

76.【答案】D。

解析:

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在进行思维时需要借助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小明去过“儿童活动中心”,获得了表象,画出布局图是在此基础上完成的,故处于具体运算阶段。

77.“个人之间的天赋才能的差异实际上远没有我们所设想的那么大;这些十分不同的、看来是使从事各种职业的成年人彼此有所区别的才赋,与其说是分工的原因,不如说是分工的结果。

”这句话表明()

A.遗传素质是人从事各种不同职业的根本原因

B.遗传素质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是分工造成了人们之间才能的不同

C.遗传素质具有差异性

D.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不起作用

7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

本题这句话是亚当斯密的著名论断,说明了人的先天素质差别并不大,是后天从事不同的工作即分工造成人们的才能的差别。

故正确答案是B。

78.某教师十分重视基本概念、原理及学习方法的教学。

这位教师所遵循的学习理论是()。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认知结构学习论

C.认知同化学习论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78.【答案】B。

解析: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主张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

79.得出学习即强化的观点的实验是()。

A.经典条件反射实验B.操作条件反射实验

C.榜样学习实验D.问题表征

79.【答案】B。

80.小明按时完成作业,妈妈就不再罚他洗碗,使他养成做作业的习惯,这运用了行为原理的()

A.呈现性惩罚B.取消性惩罚C.正强化D.负强化

80.【答案】D。

解析:

负强化指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

小明的妈妈撤销了洗碗的厌恶刺激,增加了小明完成作业的行为。

81.教师的表扬与鼓励,可以增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士气。

这种现象体现了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A.练习律B.效果律C.准备率D.发展率

81.【答案】B。

解析:

效果律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

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

教师的表扬与反馈属于效果律。

82.“意大利地图的形状像皮靴”是精加工策略中的()。

A.谐音法

B.音符法

C.经验联系

D.形象联想

82.【答案】D。

解析:

属于精加工策略中的联想记忆法。

83.从小说粤语的人很难在短期内讲好普通话,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是受了()影响。

A.正迁移B.原型C.负迁移D.心向

83.【答案】C。

84.中学生小孙近期心里很矛盾,觉得未来的自己应该是一名科学家,但又觉得能力有限,遥不可及。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当前他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A.获得勤奋感B.克服内疚感

C.避免孤独感D.建立同一性

84.【答案】D。

解析: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学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时期。

本阶段的任务就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85.小青常在课堂上玩手机,小娜提醒小青学校规定课堂上不能玩手机,可小青不听,因此小娜认为小青不是好学生。

根据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小娜的道德发展处于哪一阶段?

()

A.惩罚和服从B.相对功利C.遵守法规D.道德伦理

86.【答案】C。

解析:

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处于遵守法规阶段的儿童其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

认为准则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应当遵循权威和有关规范去行动。

题干中小娜对学校校规处于绝对服从地位,并以此做出小青不是好学生的判断,因此,属于习俗水平中的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故本题选C。

86.老师问:

“一张桌子四个角,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张冬不假思索地回答:

“三个角。

”老师又问:

“还有其它答案吗?

”张冬想了想,没有回答出来。

这表明张冬在解决问题时受到哪种因素的影响?

()

A.功能固着B.原型启发C.心理定势D.垂直迁移

86.【答案】C。

解析:

心理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功能固着是指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事物的倾向。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经验的影响。

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

题干中张冬受到算数减法的影响,得出答案是三个角,是典型的心理定势行为。

故选C。

87.学生能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同时将这些观点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说明其品德发展达到()

A.服从阶段B.依从阶段C.认同阶段D.内化阶段

87.【答案】D。

解析:

品德的形成要经历依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

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

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88.刘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网络谣言”的危害,形成了“拒绝网络谣言”的共识,共同提出相应的具体要求并被全班同学所认可。

这种品德培养方法属于()。

A.有效说服B.树立榜样C.群体约定D.价值辨析

88.【答案】C。

解析:

群体约定是指经过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量,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

由形成了“拒绝网络谣言”的共识,共同提出相应的具体要求并被全班同学所认可可知,这种品德培养方法属于群体约定。

89.某班学生以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为行为取向,以“如何才能让同学喜欢或接纳”为行为准则,该班处于课堂纪律发展的哪个阶段?

()

A.自我服务行为B.人际纪律C.自我约束D.反抗行为

89.【答案】B。

解析:

课堂纪律的发展一般经历四个阶段:

反抗行为阶段;自我服务行为阶段;人际纪律阶段;自我约束阶段。

处于第一阶段的学生经常拒绝服从管教,处于第二阶段的学生以自私自利为表现,处于第三阶段的学生以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为行为取向,处于第四阶段的学生以自我管理为表现。

故本题选B。

90.一名中学生在学习植物生长时,以时间为轴,将植物由种子到成熟这一过程全部展现出来,制作一幅植物生长一览图。

这属于学习认知策略中的()。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监控策略

90.【答案】C。

解析:

“制作一幅植物生长一览图”,属于组织策略。

91.学生努力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级中的排名,此成就动机属于()。

A.自我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D.交往内驱力

91.【答案】C。

解析: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为了在工作或者学习中赢得地位与自尊心。

92.在下列各种学习动机中属于内在动机的是()。

A.还原事实真相B.获得高奖励

C.得到老师表扬D.获得好名次

92.【答案】A。

解析:

内在动机往往由内在需要所引起,与学习本身的兴趣相联系。

外在动机往往由外部诱因引起,与外部奖励相联系。

93.小欣在课堂上没有回答出教师的问题,觉得同学们都在笑话她笨,为此,特别自卑和沮丧。

小欣的这一心理属于()。

A强迫观念B.恐惧心理

C.抑郁心理D.不合理信念

93.【答案】D。

解析:

心理学家艾里斯曾提出理性情绪辅导方法。

他认为人的情绪是由人的思想决定的,合理的观念导致健康的情绪,不合理的观念导致负向的、不稳定的情绪,即人的行为的ABC理论。

94.王军总喜欢给同学起各种外号,同学们都不予理睬,他的这种行为便逐渐减少了,这种行为矫正法是()。

A.强化B.消退C.惩罚D.维持

94.【答案】B。

解析:

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

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

因此,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95.学生在了解了长方形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公式及面积的可加性原则后,生成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按照加涅的学习分类标准,这种学习属于()。

A.辨别学习B.概念学习

C.规则学习D.高级规则学习

95.【答案】D。

解析:

加涅根据学习复杂程度的不同,把学习分为八大类,依次是:

①信号学习。

指学习对某种信号刺激做出一般性和弥散性的反应。

这类学习属于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②刺激—反应学习。

指学习使一定的情境或刺激与一定的反应相联结,并得到强化,同时学会以某种反应去获得某种结果。

这类学习属于桑代克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③连锁学习。

指学习联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反应动作,以形成一系列刺激—反应动作联结。

通常各种动作技能的形成都离不开这类学习。

④言语联结学习。

指形成一系列语言单位的联结,也就是言语连锁化。

⑤辨别学习。

指学习一系列类似的刺激,并对每种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

⑥概念学习。

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做出反应。

⑦规则或原理学习。

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

⑧解决问题学习。

指学会在不同条件下,运用规则或原理解决问题,以达到最终的目的。

学生在了解长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及面积的可加性原则后,解决了梯形面积的问题,属于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故本题正确答案是D。

96.学生把自己考试成绩差的原因归为试题太难太偏,这种归因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的B.外部、稳定、不可控的

C.内部、稳定、可控的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

96.【答案】B。

解析:

归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