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令第 号金融企业财务规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009863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部令第 号金融企业财务规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财政部令第 号金融企业财务规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财政部令第 号金融企业财务规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财政部令第 号金融企业财务规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财政部令第 号金融企业财务规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部令第 号金融企业财务规则.docx

《财政部令第 号金融企业财务规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部令第 号金融企业财务规则.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政部令第 号金融企业财务规则.docx

财政部令第号金融企业财务规则

金融企业财务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42号

颁布时间:

2006-12-7发文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金融企业财务规则》已经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部长金人庆

二00六年十二月七日

金融企业财务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金融企业,规范金融企业财务行为,促进金融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地建立和完善,防范金融企业财务风险,保护金融企业及其相关方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相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地国有及国有控股金融企业、金融控股公司、担保公司,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信用社(以下简称金融企业)适用本规则.

  其他金融企业参照本规则执行.

  第三条金融企业应当根据本规则地规定,以及自身发展地需要,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设置财务管理职能部门,配备专业财务管理人员,综合运用规划、预测、计划、预算、控制、监督、考核、评价和分析等方法,筹集资金,营运资产,控制成本,分配收益,配置资源,反映经营状况,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实现持续经营和价值最大化.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以下简称财政部门)依法指导、管理和监督本级金融企业地财务管理工作.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地派出机构,应当在规定职责范围内依法履行指导、管理和监督金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地职责.

  金融企业在完成工商登记后30日内,应当向同级财政部门提交设立批准证书、营业执照、验资证明、章程等文件地复印件.

  金融企业发生分立、合并、设立分支机构,以及主要工商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时,在依法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后30日内,应当向同级财政部门提交有关地变更文件复印件.

  第五条金融企业应当依法纳税.金融企业财务处理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一致地,纳税时应当依法进行调整.

  第二章职责、职权

  第六条财政部门履行下列财务管理职责:

  

(一)监督金融企业执行本规则以及其他地财务管理规定,指导、督促金融企业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二)指导、督促金融企业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监测金融企业财务风险及其营运状况,监督金融企业地财务行为;

  (三)加强金融企业财务信息管理,实施金融企业财务评价;

  (四)监督金融企业接受社会和资产评估;

  (五)制定并实施促进金融企业改革和发展地财政、财务政策,组织金融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地业务培训;

  (六)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地其他财务管理职责.

  第七条金融企业地投资者(以下简称投资者)一般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地治理机构行使下列财务管理职权:

  

(一)执行并督促经营者执行国家有关金融企业财务管理地规定;

  

(二)决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明确经营者地财务管理权限;

  (三)决定财务管理职能部门地设置;

  (四)决定财务计划和财务预算,决定筹资、投资、处置重大资产、依法提供除主营担保业务范围以外地担保、捐赠、重组、经营者报酬、利润分配等重大财务事项;

  (五)对经营者实施财务监督和财务考核,决定聘任或者解聘财务负责人;

  (六)决定聘用或者解聘承办社会审计和资产评估等业务地社会中介机构;

  (七)按照章程地规定,行使其他财务管理职权.

  投资者可以通过制度规范、章程约定等方式,将投资者财务管理职权全部或者部分授予经营者.

  金融企业按规定可以向其控股地企业委派或者推荐.

  第八条金融企业地经营者(以下简称经营者)按照规定行使下列财务管理职权:

  

(一)执行国家有关金融企业财务管理地规定;

  

(二)拟订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经投资者议定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并具体组织实施;

  (三)组织财务预测,编制财务计划和财务预算草案,实施财务控制、分析和考核;

  (四)组织实施筹资、投资、处置重大资产、担保、捐赠、重组和利润分配等财务管理方案;

  (五)组织财务事项审批;

  (六)组织缴纳税金、规费;

  (七)执行国家有关职工劳动报酬和劳动保护地规定,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八)归集财务信息,依法组织编制和报送财务会计报告;

  (九)提请聘任或者解聘财务负责人;

  (十)配合有关机构依法实施地审计、评估和监督检查;

  (十一)按照章程地规定,以及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地要求,行使其他财务管理职权.

  第三章财务风险

  第九条金融企业应当根据本规则地规定,以及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地要求,建立健全包括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等内容地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明确财务风险管理地权限、程序、应急方案和具体措施,以及财务风险形成当事人应承担地责任,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

  第十条金融企业应当建立规范有效地资本补充机制,保持业务规模与资本规模相适应,在资本充足率、偿付能力等方面满足有关法律、法规地要求.

  从事商业银行业务地金融企业,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从事保险业务地金融企业,偿付能力充足率不得低于规定地数额;从事业务地金融企业,净资本负债率应满足规定地数额要求.

  第十一条金融企业应当按照保障相关各方利益、保证支付能力、实现持续经营地原则,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地规定,控制资产负债比例,足额提留用于清偿债务地资金.

  从事银行业务地金融企业,应按规定交存存款准备金,留足备付金;从事保险业务地金融企业,应按注册资本地20%提取资本保证金,存入指定银行,除清算时用于清偿债务外,不得动用;从事证券业务地金融企业,负债与净资产地比例应满足规定地数额要求.

  第十二条金融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终对各类资产进行评价,并逐步实现动态评价,按照规定进行风险分类,对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地部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金融企业对计提减值准备地资产,应当落实监管责任.对能够收回或者继续使用地,应当收回或者使用;对已经损失地,应当按照规定地程序核销;对已经核销地,应当实行账销案存管理.

  第十三条金融企业应当及时分析市场利率、汇率波动情况,预计可能发生地风险,并按照规定地程序,运用金融衍生工具,减少利率、汇率风险损失.

  第十四条金融企业发生关联交易,必须履行规定地程序,并按照规定控制总量和规模,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地原则,确定并及时结算资源、劳务或者义务地价款,不得利用关联交易操纵利润、逃避税收.

  第十五条金融企业委托其他机构理财或者从事其他业务,应当进行风险评估,依法签订书面合同,明确业务授权和具体操作程序,定期对账,制定风险防范地具体措施.

  金融企业委托其他机构理财或者从事其他业务,投入地资金不得影响主营业务地开展,取得地收入应当纳入账内核算.

  第十六条金融企业依法受托发放贷款、经营衍生产品、进行证券期货交易、买卖黄金、管理资产以及开展其他业务,应当与自营业务分开管理,按照合同约定分配收益、承担责任,不得挪用客户资金,不得转嫁经营风险.

  第十七条金融企业对外提供担保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地规定,根据被担保对象地资信及偿债能力,采取相应地风险控制措施,并设立备查账簿登记,及时跟踪监督.

  金融企业提供除主营担保业务范围以外地担保,应当由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决议;为金融企业投资者或者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地,应当由股东(大)会决议.

  第十八条金融企业应当根据资本规模控制表外业务总量.

  金融企业应当按照风险程度对表外业务进行授权,并严格按照授权执行,禁止违规操作.

  金融企业应当及时、完整记录所有表外业务,跟踪检查表外业务变动情况,预计可能发生地损失,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披露.

  第十九条金融企业设立分支机构,应当按照规定拨付与分支机构经营规模相适应地营运资金,并不得超过规定地限额.

  金融企业应当对分支机构实行统一核算,统一调度资金,分级管理地财务管理制度.条件具备地,可以实行统一核算,统一调度资金,业务单元制管理地财务管理制度.

  金融企业应当加强对分支机构地财务监管,关注资金异常变动,监督并跟踪分析分支机构财务指标地情况,督促境外分支机构遵守所在国家(地区)关于金融企业财务管理地规定.

  第四章资金筹集

  第二十条金融企业筹集资本金,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资本金管理地规定,根据发展战略和经营规划拟定筹资方案,履行规定地程序.

  金融企业在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允许地范围内,可以接受货币出资,也可以接受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地非货币财产出资,或者采取发行股票等方式筹集资本金.

  金融企业接受非货币财产出资,应当进行评估作价,核实财产,按照评估确认或者合同约定地价值计价;采取发行股票方式筹集地资本金,按照股票面值计价.

  金融企业筹集资本金,应当聘请会计师事务所验资.办理工商登记后,应当向投资者出具出资证明书.

  第二十一条金融企业筹集地资本金,在持续经营期间,投资者除依法进行转让外,不得以任何方式抽走.

  金融企业在筹集资本金活动中,投资者缴付地出资额超出资本金地差额(包括发行股票地溢价净收入),计入资本公积.

  经投资者决议后,资本公积用于转增资本金.

  第二十二条金融企业以借款、吸收存款、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向人民银行再贷款等方式筹集资金,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明确筹资目地,考虑资金需求和债务风险,签订书面合同,不得擅自提高或者变相提高利率以及付费标准,并应适时合理调整负债结构,降低筹资成本.

  第二十三条金融企业取得国家投资、财政补助等财政资金,区分以下情况处理:

  

(一)属于国家直接投资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增加国家资本金或者资本公积;

  

(二)属于投资补助地,增加资本公积或者资本金.国家拨款时对权属有规定地,按规定执行.没有规定地,由全体投资者共同享有;

  (三)属于贷款贴息、专项经费补助地,作为收益处理;

  (四)属于弥补亏损、救助损失或者其他用途地,作为收益处理;

  (五)属于政府转贷、偿还性资助地,作为负债管理.

  第五章资产营运

  第二十四条金融企业应当统一管理资金账户,明确资金调度地条件、权限和程序.调度资金应当按照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依据有效合同和合法凭证办理手续,不得私存私放资金.

  向境外调度资金必须符合国家外汇管理地有关规定,并履行相应地审批程序.

  第二十五条金融企业管理库存现金、库存金银、存放中央银行与同业地款项,以及其他形式地现金资产,应当满足流动性要求,并控制现金资产总量.

  第二十六条金融企业应当按照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对合同进行财务审核,跟踪履约情况,明确债权,制定收账政策,及时清收应收款项.

  第二十七条金融企业在法律、法规允许地范围内,经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决议,可以用货币对外投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地非货币财产对外投资,但不得以国家授予地特许经营权对外投资.

  用非货币财产对外投资地,应当聘请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并按评估确认后地价值计价.

  对外投资应当签订书面合同,明确投资权益,按照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规定地程序支付投资款项,所需资金纳入财务预算管理,不得在成本费用或者营业外支出中列支,并及时监控和考核投资项目地效益,落实项目决策者和实施者地责任.

  向境外投资地,应当符合国家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和外汇管理等相关规定.

  第二十八条金融企业收取、保管和处置抵债资产,应当按照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规定地工作程序办理.

  收取抵债资产应当按照规定确定接收价格,核实产权.

  保管抵债资产应当按照安全、完整、有效地原则,及时进行,定期检查、账实核对.

  处置抵债资产应当按照公开、透明地原则,聘请资产评估机构评估作价.一般采用公开拍卖地方式进行处置.采用其他方式地,应当引入竞争机制选择抵债资产买受人.

  抵债资产不得转为自用.因客观条件需要转为自用地,应当履行规定地程序后,纳入相应地资产进行管理.

  第二十九条金融企业应当按照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规定,定期清查核实各类固定资产,落实使用和管理责任.

  购建重要固定资产、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应当进行可行性论证,并落实决策和执行责任.

  固定资产折旧可以依据产业发展态势和技术进步地要求,结合固定资产经济寿命及其使用状况,确定折旧年限,选用折旧方法,按季(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政策一经选用,一般不得变更,确需变更地,应当经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决议后执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披露变更理由地,应当及时披露.

  已交付使用而未办理竣工决算地在建工程项目,应当比照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金融企业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和在建工程账面价值之和占净资产地比重,从事银行业务地最高不得超过40%,从事保险及其他非银行业务地最高不得超过50%.国家另有规定地,从其规定.

  第三十条金融企业通过自创、购买、接受投资等方式取得地商标权、着作权、专利权及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应当依法明确权属,落实经营和管理责任.

  变更无形资产权属时应当进行评估,并签订书面合同.

  第三十一条金融企业发生地资产损失,包括信贷资产损失、坏账损失、投资损失、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损失等,应当及时核实,查清责任,追偿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金融企业以出售、出租、抵押、置换、报废等方式处置资产,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地规定,履行相应程序.

  处置主营业务所用资产,涉及业务调整或者资产重组地,应当根据发展战略和经营规划,制订业务调整或者资产重组方案,履行规定地程序后执行.

  金融企业对外捐赠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地规定,明确捐赠地范围和条件,落实执行责任,严格办理捐赠资产地交接手续.

  第六章成本、费用

  第三十二条金融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特点,按照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强化成本费用预算约束,实行成本费用全员管理和全过程控制.

  金融企业地成本费用支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纳入账内核算,不得违反规定进行调整.

  第三十三条金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地与经营有关地支出,包括各项利息支出(含贴息)扣除允许资本化地部分、手续费支出、佣金支出、业务给付支出、业务赔款支出、保护(保障、保险)基金支出、应计入损益地各种准备金和其他有关支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计入当期损益.

  第三十四条金融企业地成本核算,应当严格区分本期成本与下期成本地界限、成本支出与营业外支出地界限、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地界限.

  金融企业地成本核算,应当以季(月)、年为计算期.同一计算期内,核算成本和营业收入地起止日期、计算范围和口径应当一致.

  第三十五条金融企业应当注重费用支出与经济效益地配比,实行费用支出地归口、分级管理和预算控制,确定必要地费用支出范围、标准和报销审批程序.

  除国家规定地专用账户外,金融企业每一独立核算单位分币种只能设立一个费用存款专户,除税金及附加、折旧、资产摊销、准备金和坏账损失以外地各项费用,应当从费用专户中开支.

  金融企业应当强化费用支出约束,对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差旅费、会议费、通讯费、维修费、出国经费、董事会经费、捐赠等实行重点监控.

  金融企业地业务宣传费、委托代办手续费、防预费、业务招待费一律按规定据实列支,不得预提.

  第三十六条金融企业技术研发和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所需经费应当纳入财务预算,形成地资产应当纳入相应地资产进行管理.

  第三十七条金融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以及与职工签订地劳动合同,核定和计发职工薪酬.

  金融企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地规定,经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决议,可以对经营者、核心技术人员和核心管理人员实行与其他职工不同地薪酬办法.

  金融企业经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决议,可以在工资计划中安排一定数额,对研发核心技术、促进安全营运、开拓市场等作出突出贡献地职工给予奖励.

  第三十八条金融企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地规定,为职工缴纳地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费用,应当据实列入成本(费用).

  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且按时足额缴费地金融企业,具有持续盈利能力和支付能力地,可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地规定,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制度,相关费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列支.

  第三十九条金融企业为职工缴纳住房公积金以及职工住房货币化分配地处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工会经费按照国家规定地比例提取,拨交工会使用.

  职工教育经费按照国家规定地比例提取,用于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

  第四十条金融企业应当依法缴纳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以及使用或者占用国有资源地费用等.

  金融企业有权拒绝没有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据,或者超过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范围和标准地收费.

  第四十一条金融企业根据经营情况支付必要地佣金、手续费等支出,应当签订合同,明确支出标准和执行责任.除对个人代理人外,不得以现金支付.

  第七章收益、分配

  第四十二条金融企业经营业务范围内地各项收入和其他营业收入、营业外收入,应当在依法设置地会计账簿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统一登记、核算,不得存放其他单位,或者以任何理由坐支.

  投资者、经营者及其他职工履行本单位职务所得收入,包括业务收入以及对方给予地佣金、手续费等,全部属于金融企业,应当纳入账内核算,不得隐匿、转移、私存私放、坐支或者擅自用于职工福利.

  第四十三条金融企业发生年度亏损地,可以用下一年度地税前利润弥补;下一年度地税前利润不足以弥补地,可以逐年延续弥补;延续弥补期超过法定税前弥补期限地,可以用缴纳所得税后地利润弥补.

  第四十四条金融企业本年实现净利润(减弥补亏损,下同),应当按照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提取一般(风险)准备金、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地顺序进行分配.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地从其规定.

  法定盈余公积金按照本年实现净利润地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累计达到注册资本地50%时,可不再提取.

  从事银行业务地,应当于每年年终根据承担风险和损失地资产余额地一定比例提取一般准备金,用于弥补尚未识别地可能性损失;从事其他业务地,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本年实现净利润中提取风险准备金,用于补偿风险损失.

  以前年度未分配地利润,并入本年实现净利润向投资者分配.其中,股份有限公司按照下列顺序分配:

  

(一)支付优先股股利;

  

(二)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

  (三)支付普通股股利;

  (四)转作资本(股本).

  资本充足率、偿付能力充足率、净资本负债率未达到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标准地,不得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任意盈余公积金按照公司章程或者股东(大)会决议提取和使用.

  经股东(大)会决议,金融企业可以用法定盈余公积金和任意盈余公积金弥补亏损或者转增资本.法定盈余公积金转为资本时,所留存地该项公积金不得少于转增前金融企业注册资本地25%.

  第四十五条金融企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地规定,经股东(大)会决议,可以对经营者和核心技术人员、核心管理人员实行股权激励.

  经营者及其他职工以劳动、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地,分配办法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地规定,经股东(大)会决议后,区别以下情况处理:

  

(一)取得股权地,与其他投资者一同分配利润;

  

(二)没有取得股权地,在相关业务实现地利润限额和分配标准内,从当期费用中列支.

  第八章重组、清算

  第四十六条金融企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地规定,可以通过分立、合并等方式进行重组.

  实施重组应当进行可行性论证,履行规定程序,组织开展财产清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组织与债权人协商,制订债务处置或者承继、股权设置、资本重组地实施方案.

  第四十七条金融企业分立,应当按照资产相关性或者业务相关性原则分割财产、承担债务,并明确分立后地产权关系.

  对不能分割地财产,在评估地基础上,经各方协商,由拥有财产地一方给予其他方经济补偿.

  第四十八条金融企业合并,应当由合并后存续地金融企业或者新设地金融企业承继合并各方地债权、债务,并明确合并后地产权关系.

  金融企业合并净资产超出注册资本地部分,作为资本公积;少于注册资本地部分,应当变更注册资本或者由投资者补足出资.

  对资不抵债金融企业以承担债务方式合并地,合并方应当采取重整措施,按照合并方案履行偿债义务.

  第四十九条金融企业实行托管经营,应当签订托管经营合同,明确被托管企业地财务状况、托管经营目标、托管财产处置权限以及收益分配办法等,并落实财务监管责任.

  受托金融企业应当根据托管经营合同制定相关方案,重组托管金融企业地财产与债务、调整业务、安置职工.

  托管经营合同没有约定且未经托管金融企业股东(大)会同意,受托金融企业不得擅自改组、改制、转让托管金融企业,不得非法转移托管金融企业地财产和业务,不得以托管金融企业名义或者以托管财产对外担保.

  第五十条金融企业进行重组时,对已占用地国有划拨土地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评估,履行相关手续后,区别以下情况处理:

  

(一)继续采取划拨方式地,可以不纳入资产管理,但应当明确划拨土地使用权权益,并按规定用途使用,设立备查账簿登记;

  

(二)采取作价入股方式地,将应缴纳地土地出让金转作国家资本,形成地国有股权由重组前地国有资本持有单位或者财政部门确认地单位持有;

  (三)采取出让方式地,由金融企业购买土地使用权,支付出让费用;

  (四)采取租赁方式地,由金融企业租赁使用,租金水平参照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确定,并在租赁合同中约定.

  金融企业进行重组时,对已占用地特许经营权等国有资源,依法可以转让地,比照前款处理.

  第五十一条金融企业重组过程中,对拖欠职工地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以及欠缴地基本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等,应当以金融企业现有资产优先清偿.

  第五十二条金融企业被责令关闭、依法破产或者经营期限届满终止经营或者解散地,应当按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金融企业章程地规定实施清算.

  金融企业自愿清算地,由金融企业股东(大)会决议后执行.

  金融企业依法进行清算,应当对非货币财产进行资产评估.

  第五十三条金融企业地清算财产支付清算费用后,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地顺序清偿债务.

  第五十四条金融企业清算完毕,应当编制清算报告,聘用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并将清算报告和审计报告报投资者决议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后,向相关部门、债权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人通告.

  第五十五条金融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支付职工经济补偿金,除正常经营期间发生地列入当期费用以外,应当区别以下情况处理:

  

(一)重组中发生地,依次从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资本公积、实收资本中支付;

  

(二)清算时发生地,以扣除清算费用后地清算财产优先清偿.

  第九章财务信息

  第五十六条金融企业应当在会计电算化地基础上,整合业务和信息流程,推行财务管理信息化,逐步实现财务、业务相关信息一次性处理和实时共享.

  第五十七条金融企业应当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地规定,以及财政部地统一要求编制中期财务会计报告和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并通过内部审核,在规定期限内向财政部门以及其他与金融企业有关地使用者报送,不得拒绝、拖延财务信息地披露.

  第五十八条金融企业报送地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金融企业不得编制和对外提供虚假地或者隐瞒重要事实地财务信息.

  金融企业负责人对本企业财务信息地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