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验光师培训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007173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9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验光师培训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初级验光师培训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初级验光师培训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初级验光师培训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初级验光师培训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级验光师培训资料.docx

《初级验光师培训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验光师培训资料.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级验光师培训资料.docx

初级验光师培训资料

目录

第一章视光学简介

第二章基础检查

第三章验光介绍

第四章客观眼光

第五章主观验光

第六章屈光不正

第七章处方原则

第八章双眼视的一般检查

第九章双眼视异常的诊断与处理

第十章视光学英语

 

第一章视光学简介

视光学主要涉及

⏹眼镜光学

⏹临床视光学

⏹隐形眼镜

⏹低视力

⏹视觉训练(VT)

相同点

⏹以人眼为研究对象

⏹以提高视觉质量为目的

⏹许多眼部检查的仪器及方法相同

⏹视光学涵盖了眼科屈光学的大部分内容

不同点

⏹眼科学视光学

研究手段医学生物学几何,物理光学

研究对象眼球、附属器视觉光学系统

解决方法生物医学物理学为主

⏹1275-1285年在欧洲出现了眼镜

⏹1276年Bacon首先用凸透镜来矫正老视眼

⏹1625年Christopher首先描述了近视眼的视觉功能状态而被公认为“视光学之父”

⏹1611年Kepler第一个用光学仪器来解释眼成像系统,他认为任何物体均可通过眼的屈光系统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像,他的理论被后来(1619年)德国Scheiner的实验所证实.(针孔实验:

动态屈光研究的开始)

⏹19世纪初,英国ThomasYoung发现了散光,并计算出非常精确的眼光学常数.颜色视觉理论由他提出

⏹1828年配出了世界上第一副用于矫正散光的眼镜

⏹荷兰科学家Donder因其1864年代表作“眼的调节与屈光不正”的发表而被确立为眼屈光不正的奠基人

⏹Jackson1856-1942:

检影镜原理和应用

⏹Charles致力于争取视光学的法律地位而被誉为美国的“视光学之父”

⏹1901年美国明尼苏达洲首先颁布了有关视光学的法律,1919年成立美国视光学学会,迄今在欧美国家,视光学已发展成为被法律承认的一门有关眼健康护理的专门科学,视光医师可以用眼药来诊断和治疗眼病

⏹Helmholtz“生理光学”的发表(1856),使物理光学与生理光学密切联系起来,推动了现代眼科学及视光学的发展

⏹Gullstrand(1862-1930)进一步完善眼生理光学理论,把透镜衍射应用于眼(迄今唯一眼科方面诺贝尔奖获得者)

我国视光学的发展

⏹我国眼镜的使用可以追溯13世纪初或更早

⏹1982年成立的中华眼科学会屈光学组

⏹国内的视光学教育(CORD/GIFO/SILMO/ISEE/IACCLE/)

⏹2004年国家教委/卫生部关于视光学教育的文件---医学相关专业

第二章基础检查

一些初步的基础检查对于视光学医生来讲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这些检查可以快速掌握患者很多信息。

基础检查的目的:

对被检者进行全面的眼部初步检查,包括单眼视觉功能检查(视力、眼屈光检查、色觉、调节、对比敏感度);双眼视觉功能检查:

运动性双眼视功能(眼位、眼球运动、调节、聚散),感知性双眼视功能(融像、立体视);常规的眼部结构性器质性检查(裂隙灯、眼底镜、眼压)。

通过这些基础检查我们可以对被检者的眼部症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诊断,然后根据分析和诊断进行相应的处理,如:

屈光矫正、视功能训练、药物、手术、转科、适当的用眼建议和复查计划等。

一、问诊

问诊的目的是要收集患者的病史,对于一名视光医师,问诊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技能,问诊的内容:

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病史。

一般资料:

姓名、性别、年龄和职业等

病史:

主诉:

要明确这次过来检查的原因(视力下降、视物疲劳、发现眼斜/复视、常规检查、定期检查、其他:

眼红、眼痛、异物感、分泌物、黑影、闪光感、视野缩窄、夜盲等)。

主诉示范:

双眼视远不清2个月、发现右眼戴镜视远不清2个月、戴镜视近疲劳2个月、眼镜丢失要求重新配眼镜、常规检查。

现病史:

关于主诉何时开始、何时发现、如何发现,在有无特定情况下发生,症状是否明显、加重、改善,有无进行过诊治或处理,有何效果,有无其他伴随症状。

如果主诉是定期复查,或眼睛丢失之类,并无任何眼部不适或视力下降的症状,现病史可不写,直接记录戴镜史。

如果有眼部症状,要在现病史中详细记录。

如果病人无特殊主诉,或以其他主诉来检查,而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眼镜过矫、眼位异常、双眼视功能异常或调节功能异常等情况,要追加询问有无相关的眼部症状。

戴镜史:

有无戴过,从什么时候开始戴,大概多久更换一副眼镜,最近一副什么时候配,最近一副眼镜的清晰度和舒适度,有无经常戴镜。

眼病史:

目前有无眼病正在做治疗,如有,记录目前正在使用的眼部药物名称,曾经有何眼病,以前有无因为眼部原因来医院进行诊治,如有,记录治疗情况如何,记录曾做过的手术。

全身病史:

询问有无与眼病相关的全身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甲亢等,如有,目前治疗、控制情况如何。

家族史:

询问与遗传相关的眼部、全身病如高度近视、青光眼、夜盲、色盲、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过敏史:

如有对食物或药物过敏,用红笔记录。

用眼需求:

平时看近(看书、看电脑)的时间多不多,如比较多,询问每天看近大约多长时间,觉得现在看近的清晰度是否足够;平时看远(看黑板、幻灯、电视、户外工作、开车)的时间多不多,如果比较多,询问每天看远大约多少时间,觉得现在看远的清晰度是否足够;有无特殊的用眼需求。

所戴镜情况:

眼镜类型(单光、双光、渐进)、眼镜度数、光心距、镜片、镜框有无磨花、膜脱落、损坏等。

问诊结束我们要总结两个问题,就是患者来诊的主要原因和最想解决的问题。

二、视力检查

先右眼后左眼最后双眼,查裸眼远视力,有戴镜要测戴镜远视力,40岁一下,没有视近症状,不查近视力,可先不查针孔视力。

房间照明,远视力暗,近视力亮。

远视力用整版视标,不要单个或单行。

近视力保持检查距离不变。

检查视力要求使用挡板,不用试镜架。

视力记录:

VAcc:

OD1.0,OS0.8@D,VAsc:

OD1.0,OS0.8@D,指数(FC)@D,手动(HM)@D,光定位:

在50cm处检查,记录9个方位的定位,光感(LP),无光感(NLP),cc表示戴镜矫正视力,sc表示裸眼视力,D代表远距离。

三、集合近点(NPC)

测量在维持融像下的最大集合力,被检者戴惯用眼镜,打开头灯照亮注视视标,检查者在40cm的位置手持注视视标,注视视标可以是调节视标或者非调节视标(手电筒,主要用于普查),询问被检者见到几个视标,尽量保持视标是清晰的、单一的,慢慢移近视标,如果发现视标由一个变成两个,或观察到被检者一眼离开注视视标,立即报告--破裂点!

测量检查终点量度到眼球转动中心,接着你慢慢移远视标,一旦发现视标恢复为一个时,或眼睛回到注视视标,立即报告--恢复点!

测量检查终点量度到眼球转动中心。

记录结果,记录所用视标(调节/非调节视标),有无抑制发生等。

正常值:

(用调节视标)破裂点:

3cm±4cm,恢复点:

5cm±5cm,如果检查者将视标移到被检者的鼻梁时被检者都仍保持双眼注视,则记录“TTN”。

四、调节近点(NPA)

调节近点病人在使用调节力的情况下能够保持视标清晰的最近距离,通过找出被检眼近点(NPA)的方法来获得被检眼的调节幅度。

在单眼情况下测量调节幅度的主观方法。

NPA测量的是“距离”,从病人的眼镜平面到最近的清晰视点。

结果可以转化成屈光度单位(Diopters)。

Like:

NPA=10cm,(AMP)调节幅度=10Diopter。

被检者注视最佳近视力的上一至二行的视标,尽量保持视标清晰,慢慢将近视力表向被检者移近,一旦发现视标稍有模糊时--立即报告!

再鼓励被检者尽量使视标变清晰,直至被检者报告视标变模糊后不能恢复清晰为止。

测量从近视力表到被检者眼镜平面的垂直距离,即为调节近点(NPA)。

线性距离的倒数即为屈光度。

调节幅度(AA)最低值,Hofstetter’s公式:

最小值:

15-(0.25xage)。

记录:

调节幅度(AMP)(移近法)OD:

7DOS:

7D,双眼的调节幅度差异应在1个屈光度以内。

五、Worth-4-dot检查

检查目的是为了了解被检者远近的平面融合(flatfusion)能力,Worth4Dot电筒用于近距离的检查,一般从40cm的距离开始检查,也用来检测黄斑中心抑制,红色镜片放在右眼前,绿色镜片放左眼前。

Worth4Dot摆放的位置为白点在下,红点在上。

 

记下检测的距离。

若被检者见到4个点,记录为“fusion”。

若被检者见到2个点,记录为“左眼抑制”。

若被检者见到3个点,记录为“右眼抑制”。

若被检者见到5个点,记录为“复视”

六、立体视检查

通过测量被检者融合立体视标的能力,来测量其精细深度觉。

给被检者配戴矫正眼镜,并在此基础上加偏光镜。

被检者手持立体检查簿,并将其固定在眼前40cm的位置。

确定病人右眼通过右边的镜片只能看见R和竖线,左眼通过左边的镜片只能看见L和横线。

以被检者最后一个正确反应(两个连续错误反应之前的记录)的立体视标所对应的立体视弧秒数表示立体视的量。

如果被检者不能正确指出任何一个立体视标,记录“无立体视”。

记录如,StereoatNsc:

40sec,Randot,StereoatNsc:

20sec,Titmus。

正常成人视锐度60’’

七、Hirchberg检查

Hirschberg试验的目的是发现和估计显性偏斜的幅度。

检查者观看患者角膜上的反光位置。

一般,反光是对称的(同在瞳孔中央,或同时轻度偏鼻侧,或同时轻度偏颞侧)。

对于发现10D(5°)以下的偏斜不可靠,熟练者在5D以下,所以它的主要应用是在检测儿童或其它不能做复杂检查的患者。

但是,它简单快速,对于在任何年龄中筛选大角度的偏斜很有用。

检查要求室内照明中等,如果患者有明显的屈光不正,应当在矫正和未矫正情况下同时检查。

检查者持一笔式电筒,与被检者相距50厘米。

检查者位于被检者正前方,闭上一眼(防止平行误差),电筒恰好置于睁开的眼睛之下。

指导患者观看电筒,观察患者角膜反光点的位置。

正常角膜反光点是对称的,同在瞳孔中央,或同时轻度偏鼻侧,或同时轻度偏颞侧。

记录:

偏斜幅度,方向,眼别和偏斜的频度。

例如:

双眼正位,右眼外斜视10度。

八、遮盖试验

包括交替遮盖和遮盖-去遮盖检查,交替遮盖检查,确定是否有斜视,但不能区分是显斜视,隐斜视。

遮盖-去遮盖检查,区分是显斜还是隐斜,确定是交替性的还是单侧性的。

交替遮盖

要求患者注视要求距离的物体,至少遮盖一眼2~3秒来保证遮盖眼达到分离。

然后从一眼到另一眼交替移动遮盖器。

必须快速转换,使在试验中没有双眼视,也就是说,始终保持分离状态。

举例:

右眼外斜(思考),先遮左眼,往内转(往患者的左),遮盖移到右眼暴露左眼:

左眼往内转(往右)注视,现在右眼往外转。

遮盖移到左眼:

右眼往内转(往左)恢复注视。

眼睛由外向内转---外斜或外隐斜,由内向外转---内斜或内隐斜,由上向下转---上斜或上隐斜,由下向上转---下斜或下隐斜。

遮盖去遮盖检查

确定是显性还是隐性斜视,在显性斜视,一眼注视目标而另一眼朝另一方向。

如果非偏斜眼被遮盖,偏斜眼被迫注视,产生移动。

在隐斜,只有在双眼视打破时发生眼的偏斜。

未遮盖眼无需移动。

遮盖的眼将在遮盖器后移向偏斜的位置,在双眼视恢复时回复到正确的位置。

进行遮盖试验时,室内照明要充足。

作视远遮盖试验时使用高对比的、比被检者最佳远视力大一至两行的视标。

作视近遮盖试验,将高对比视力表置于距离眼镜平面40厘米处。

为控制调节,视标大小应为6/12或更小(N6/J4)。

在遮盖试验中有三种观察情况:

一眼遮盖时,观察另一眼;去遮盖时,观察未遮盖眼;去遮盖时,观察遮盖眼。

遮盖试验应当在患者视力矫正到最佳的情况下进行。

远试验时,近视必须矫正;作视近遮盖试验时,应配戴其习惯远用矫正处方(有些近视者看近不用眼镜)。

同样的,远视者在试验时可以矫正或不矫正(假设他们能获得良好的裸眼视力)。

九、眼球运动检查(EOM)

大H字检查是用来评估眼外肌的功能。

在该检查中,患者保持头部正位不动。

指示其双眼注视和跟随检查者手持的目标。

检查者将目标按“H形”路径(如图)运动,从距患者眼睛前方50cm的中央开始。

运动应当扩展至眼球运动的极限(约各方向45°),检查者观察哪一眼在达到某些位置时是否有困难。

如果,举例,患者的右眼不能有效地向上和右,提示右上直肌有问题。

检查者面对被检者而坐,能够看清楚被检者的眼睛。

室内照明充足,并有一位置可调整的灯,以避免在被检者脸部形成阴影。

被检者就坐,注视一与眼睛相距50厘米的位于眼睛正前方的注视视标(笔或类似物品)。

有时,检查者也可以用手指作为注视视标。

检查时,如被检者因屈光原因不能充分注视,则需矫正。

检查可双眼或单眼进行。

但是,单眼的注视位置检查不向双眼的那样有价值,但是检查者可以比较双眼的行为。

在检查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观察:

移动的平滑性、跟随电筒光的准确性、移动的幅度。

无报告复视或者不适,记录为“SAFE”或者“FESA”。

每个字母代表的意思为:

S(Smooth):

平滑地A(Accurate):

准确的F(Full):

完整的E(Extensive):

广阔的。

举例,EOM:

SAFE;EOM:

右上注视时出现复视,右眼滞后;EOM:

FESA,左注视时右眼痛。

十、瞳距检查

戴镜者视轴和镜片光学中心之间的偏差将会导致棱镜效应,多余的棱镜效应会导致视觉不适、眼睛疲劳和头痛等症状。

准确、充分地了解瞳距的涵义对于临床测量、验配工作非常重要。

戴镜者视轴和镜片光学中心之间的偏差将会导致棱镜效应,多余的棱镜效应会导致视觉不适、眼睛疲劳和头痛等症状。

移心引起的棱镜效应可以根据Prentice公式计算:

D=子午线屈光力(D)X偏移距离(cm),复合的移心需要两次计算:

一次计算水平分量,另一次计算垂直分量。

(理论上,可以用矢量法根据子午线屈光力和单方向移心量计算总棱镜效应。

但是临床上水平和垂直分量仍然比较常用。

被检者端坐,头位正,一般无矫正除非不能充分注视40厘米外的检查者的眼睛。

检查者与被检者正面相对,相距40厘米。

室内照明充足,可调节灯,以消除投射在被检者脸上的阴影。

将一小刻度直尺置于被检者的鼻梁上,与前额相平这样直尺就基本位于眼镜平面。

首先检查者闭上右眼,让被检者注视他睁开的左眼(或者置于左眼下方的笔式电筒),直尺的零点对准被检者右眼颞侧角巩缘(如用电筒法则为角膜反光点)。

然后仍用左眼注视被检者左眼,读出左眼鼻侧角巩缘位置(如用电筒法则为角膜反光点)的读数。

所得读数即为被检者的近用瞳距,因为双眼辐辏于40厘米处(为了注视检查者的左眼)。

测量远用瞳距时,第二步时检查者则要睁开右眼闭上左眼,让被检者注视检查者现在睁开的右眼,需要注意此时尺子和检查者的头都不能移动。

将被检者左眼鼻侧角巩缘在尺子上定位,则获得远用瞳距。

宜重复测量远用瞳距或近用瞳距,直至各次结果比较接近。

远用和近用瞳距之间的差距在2~4毫米左右,视被检者两眼间距和工作距离而定。

最常用的瞳距测量方法是角膜反光点法,以此为设计原理的仪器比较普遍,测量结果比较准确可靠。

如果没有专用瞳距测量仪器,用笔式电筒和瞳距尺也足够了。

使用这些瞳距测量方法(电筒照明或注视法)时有一些要求:

瞳距尺位于(或非常接近)眼镜平面;检查者的瞳距与被检者的瞳距无明显差异;检查者和被检者之间的距离要足够远,以避免两人的瞳距差异影响结果准确性;检查者位于被检者正前方,高度相同;在测量时两人的头不能移动;测量时尺子不能晃动。

如果被检者为单眼或有斜视,应以鼻梁中央为参考点测量单眼瞳距。

应从美容或者其它实用角度如平衡镜片外观或重量出发考虑废眼或斜视眼的镜片中心甚至处方。

瞳距单位为毫米,记录时远用瞳距在前,近用瞳距在后,如67/64。

女性的远用瞳距一般在55~65毫米之间,男性则在59~70毫米之间。

儿童瞳距较小,可小到45毫米。

由于看近时双眼辐辏,近用瞳距比远用瞳距通常要小。

十一、简略视野检查(正面相对检查法)

对周边的注意,发现威胁安全和正常工作的因素,或在社交中注意到从一角来的某一人,都需要正常的视野。

最初视野的显着缩小可能不容易被注意到,最初的症状可能是患者发现他们走路会踏空或跌倒,尤其是在不熟悉的环境中。

视野的异常往往是一些严重的眼部或全身疾病的征兆。

正常的视野大约是颞侧900、上方600、鼻侧600、下方700。

和检测周边视野一样,也需要检测较中央的视野的盲区。

盲点是正常的盲区,对应视网膜上视神经纤维离开眼睛的区域。

盲点的扩大是一些疾病的征兆。

(如青光眼)

视力无矫正的被检者端坐,头正位,检查者和被检者正面相对。

检查时室内照明均匀、明亮。

让被检者用左手掌完全遮盖左眼,但不要压迫眼睛。

然后让被检者注视检查者睁开的右眼(有时比较有用的方法是检查者遮盖自己的左眼来演示正确的步骤),用一白色直尺(如房间墙壁和地板为浅色则用黑色尺子,或如图示用两根手指)作为注视视标,从被检者头后(即从未见到的区域)分别进入四个象限(左上、右上、左下和右下)。

在检查过程中,让被检者保持笔直注视检查者睁开的眼睛,当一看到尺子的边缘或者手指尖时,立即报告。

遮盖另一眼,同法检查左眼。

用这种方法检查时总是从看不见的区域进入到看得见的区域。

如果将程序颠倒,即注视视标消失,则结果往往偏大。

检查者估计被检者的视野各象限是否至少如前述一样大小,同时应考虑可能限制视野的一些面部特征,如:

眉弓、脸颊突出或鼻子较大。

结果记录为正常或视野缩小,如为后者,则还需注明眼别和受累象限。

正面相对检查法也可用于检查各眼“盲点”的位置,此时要用较小的醒目的视标,如笔尖或笔帽对比鲜明的笔或者带白色橡皮擦的黑色铅笔。

被检者和检查者相对而坐,各自遮盖相对的眼睛,如被检者的左眼和检查者的右眼,将注视视标从两人相对两眼中间移入。

检查者以自己的“盲点”作为参照(设为“正常”),让被检者告知视标的出现和消失。

这项检查需要被检者足够的理解和配合,而且对于较小的盲点扩大并不敏感。

一般来说,正面相对法检查视野只能检查大的异常。

如果发现有异常,则需全面视野检查、评价眼部健康。

十二、主利眼检查

手指法:

嘱患者选5m远处的一个竖线为目标,双眼注视该竖线,伸出右手食指,使手指遮挡竖线,这时任意闭上一只眼睛,当某只眼睛睁开时手指没有偏离竖线时该只眼即为主导眼;卡洞法:

患者端坐平视选5m远处一物体作为聚焦点,双眼同时注视该物体,双手平举卡片使双眼能同时从洞中将视线集中在聚焦点上,手持卡片慢慢往眼前移动并始终保持双眼能从卡洞中注视到聚焦点上,当卡片触及脸部时卡洞所对之眼即为主导眼;Worth四点仪法:

患者端坐在综合验光仪前,每位患者的屈光不正都在综合验光仪上得到充分矫正,将Worth四点视标投射在投影仪上,患者通过综合验光仪看Worth四点视标,下方白色视标如显示偏红色说明右眼为主导眼,显示偏绿色说明左眼为主导眼。

 

第三章验光介绍

屈光检查(验光)是眼科学和视光学临床实践中主要的检查手段之一,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主要和标准验光设备仍是综合验光仪。

验光这部分我们主要是通过光学方法校正病人的屈光不正造成的视力不良。

即让位于无穷远的物体通过被检眼眼前的校正镜片后恰在视网膜上产生共轭像。

通俗的说法就是给病人配用眼镜使其看清楚想看的东西。

验光最终的目标是:

清晰视觉、眼睛舒适和持久用眼。

由于我们的研究对象是人,而不是眼球,所以到达到以上的目标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即使你们通过这个学习,可以了解完整规范的验眼方法,到临床上也会需要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才能慢慢体会到达到此目的的不容易。

常规远距验光流程图

 

病史、外部检查

开角膜曲率(双眼)

始↓

部静态视网膜检影(双眼)

份↓

镜片测度仪

 

单眼远距主观验光(右眼)

第一次MPMVA

第一次双色法检查

精↓

确停顿、思考

部↓JCC核查

分用JCC进行柱镜精确散光表

轴的核查

度的核查

再一次单眼MPMVA

单眼远距主观验光(左眼)

 

双眼平衡

准备与平衡主利眼检查

终棱镜分离的双色法检查

结双眼MPMVA

部试镜架测试

份停顿、思考

回顾起始部分的预测、回顾处理原则

验光是结合心理技巧与临床解决能力的多步骤过程,目标是要在近20万个可能的处方中得到适合个体的唯一处方。

验光不仅是一种技巧,而且还解决问题的实践。

验光的目的不是完成检查的步骤与过程,而是确定什么样的镜片能为病人提供最佳视觉。

验光分类:

客观验光:

检影验光

电脑验光、角膜曲率检查

主观验光:

综合验光仪验光

插片验光

在做验光前,如果是以往有戴镜的患者,我们要先用焦度计测量患者原镜的度数。

这样做的目的是:

了解病人戴旧镜的度数非常重要,了解其旧镜的散光度数、轴位,了解其旧镜配适是否合适,了解其老视的近附加度数。

 

第四章客观验光

客观验光主要有电脑验光、角膜曲率计和检影验光。

电脑验光是通过电脑验光仪测量被检眼屈光度数,是一种快捷的验光方法。

角膜曲率计是用来测量角膜前表面的弧度(曲率半径mm)、角膜屈光力-屈光度(D)和角膜散光情况的仪器。

视网膜检影法(Retinoscopy)最早是法国眼科医师Cuignet于1873年倡导。

检影法是目前最准确,最重要的客观验光方法。

检影验光是利用检影镜将眼球内部照亮,光线从视网膜反射回来,这些反射光线经过眼球的屈光成分后发生了改变,通过检影光线反射的影动判断眼球的屈光状态,在被检眼前放置各种镜片,改变影动速度,达到中和。

根据中和状态下被检眼前镜片度数得到被检眼的屈光度数。

检影验光的主要工具:

检影镜、试镜架和镜片箱。

检影验光按照在检影过程中和影动的顺序,可以分为球球法和球柱法。

球球法是分别用球镜中和两子午线的影动,然后根据工作距离计算记录结果。

球柱法则是用球镜中和一条子午线上的影动后,再在此基础上加上柱镜中和另一子午线上的影动。

按照笔者的工作体会推荐使用球柱法,在综合验光仪上检影,一般采用负柱镜形式。

采用负柱镜形式是因为:

高正镜度数球镜+负柱镜,反映在验光过程中有利于减少病人的调节,是目前主流的书写形式。

但书写形式和检影方法没有对错之分,按照个人习惯可以有不同的选择。

用球柱法检影,如果有顺动,先中和各子午线的顺动,如果一开始各子午线都是逆动,则先中和低度数子午线上的逆动(即最先达到中和的逆动),如果有散光,再用负柱镜中和另一子午线方向的逆动,先寻找确定散光轴向,再确定度数,最后复核两子午线的应动情况,根据工作距离计算记录结果。

.

对于青少年初次验光,应该先散瞳再做检影验光。

散瞳的主要方式有:

1%阿托品眼膏:

一日三次,滴三天。

三周瞳孔恢复。

0.5%托吡卡胺滴眼液:

5分钟一次,共5次,休息半小时。

6~10小时瞳孔恢复。

必需要用1%阿托品眼膏扩瞳验光者:

小于6岁儿童、≥+3.00DS远视、共同性内斜。

瞳孔恢复后进行主观验光。

散瞳状态检影,排除了调节因素对验光结果的影响,可以排除假性近视。

对于某些情况(小儿、眼睛器质性病变、低视力),客观检影是最可靠的验光方法。

为主观验光提供一个有价值的起始参考度数。

为什么我们做完检影验光还要做主观验光呢?

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有:

客观验光精确吗?

客观检影完全客观吗?

谁来戴这副眼镜?

其实检影验光受客观因素影响,WD,病人调节,等;不同人验光结果可能不同,所以受到个人技能的影响。

验的度数是否就是处方?

不是,我们要考虑到受用眼需求,戴镜史、个人爱好、习惯等影响。

我们的对象是人,不是眼球!

所以需要了解病人的主观感受,记住我们验光的目标:

清晰,舒适,持久。

所以规范的验光顺序是先做客观验光,再做主观验光。

 

第五章主观验光

调整座位和坐姿,调整照明,调整瞳距,调整仪器位置。

雾视法

•雾视后,调节只会令视标更加模糊

•被检眼为了使物像看得更清晰些,被迫放松调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