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福建省莆田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000669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福建省莆田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地理福建省莆田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地理福建省莆田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地理福建省莆田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地理福建省莆田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福建省莆田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地理福建省莆田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福建省莆田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福建省莆田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地理福建省莆田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田四中2015—2016学年下学期高一年段第一次月考科试卷

一、选择题。

(共60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读下列两张图所反映的两种地貌,回答1-2题。

1.左图所示地貌名称为()

A.三角洲B.沙丘C.冲积扇D.沙丘

2.右图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流水侵蚀B.风力沉积C.风力侵蚀D.流水沉积

地球表面四个圈层联系紧密,存在物质、能量交换,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

环境读图回答3-4题。

 

3.①圈层的主要特点是()

A.连续但不规则

B.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C.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

D.由坚硬岩石组成

4、④圈层的“矿物质”进入①圈层的主要过程是()

A.搬运、沉积过程

B.侵蚀、搬运过程

C.风化、侵蚀过程

D.变质、沉积过程

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

右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

据此完成5~6题。

 

5.图示的板块边界是(  )

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

B.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C.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

D.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6.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相关的是(  )

A.东非大裂谷B.日本列岛C.阿尔卑斯山脉D.落基山脉

读下图回答7-8两题

 

7.下图中的地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  )

A.a、c、d

B.b、c、d

C.c、d、e

D.a、e、f

8、浙江省普陀山是我国著名旅游景区,其山峰“金刚宝石”主体岩石为花岗岩。

请问“金刚宝石”属于右图的哪一类岩石()

A.甲B、乙

C.丙D.戊

读下面的地质剖面图,回答9-10题。

 

9.图中①处河谷的成因是 (  )

A.向斜构造向下弯曲形成B.背斜顶部遭侵蚀形成

C.陡坡地带流水侵蚀力较强形成D.断层地带岩层破碎易遭侵蚀形成

10.图示地段发生过的地质作用不能确定的是 (  )

A.水平拉伸作用B.岩浆活动

C.变质作用D.堆积作用

台湾岛多火山、地震。

岛上的河流虽短,但水流湍急,水能蕴藏量大。

读下图完成11-12题。

 

11.台湾岛多火山、地震,其最主要的成因是()

A.内力作用B.外力作用

C.内外力作用D.无法判断

12.台湾岛上的河流水流湍急,被侵蚀得更严重的河岸是()

A.左岸B.右岸

C.北岸D.南岸

读图,回答13-14题。

 

13.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

A.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B.向斜形成的褶皱山

C.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D.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

14.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图中所示不同的是()

A.庐山B.喜马拉雅山

C.华山D.泰山

读右图,完成15-16题

 

15.M处地貌是由下列哪种外力作用形成的()

A.风力堆积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D.海浪侵蚀

16.①②③三岩层按由老到新的顺序排列应是()

A.①②③B.①③②

C.②③①D.③②①

右是某国南方某河流的一段,分析回答17-18题

 

17.该河若流出山口,常常形成的地貌是()

A.三角洲B.冲积平原

C.沙洲D.山麓冲积扇

18.河中有砂金,淘金处可能在()

A.①B.④C.③D.②

生物既是自然环境的产物,又是自然环境的创造者。

下图为生物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示意图。

读图,回答19-21题。

19.该图直接体现的自然地理要素有(  )

A.大气、水、生物、土壤B.大气、水、生物、土壤、地形

C.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D.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

20.绿色植物对地球上各类循环运动影响最小的是(  )

A.水循环B.大气循环C.生物循环D.岩石圈物质循环

21.图中各过程所需能量最终来源主要是(  )

A.太阳辐射能B.地球内能C.生物能D.水能

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如右图)。

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

读图完成22-23题。

 

22、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形式为()

A.张裂B.碰撞C.挤压D.消亡

23、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

A.四川芦山地震的发生

B.喜马拉雅山不断升高

C.红海不断扩张

D.太平洋不断缩小

图·卷一8—7是武夷山景观图,读图完成24~25题

 

24.形成图示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侵蚀B.流水侵蚀

C.冰川搬运D.海浪堆积

25.在武夷山地区发现曾发生过强烈的火山喷发活动的痕迹,该地区曾发生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是()

A.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碰撞

B.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碰撞

C.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相碰撞

D.处于板块间的张裂地带

读右图,回答26~27题。

 

26.图示褶曲中,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

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

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

D.自中心向两侧由新到老

27.图示山岭是()

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读右图,回答28-29:

 

28.形成该地貌的主要作用是()

A.流水侵蚀作用B.流水搬运作用

c.流水堆积作用D.海浪堆积作用

29.关于该地貌的发育,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貌是河漫滩平原

B.多见于河流人海的口外海滨地区

C.若该河位于北半球,该地貌可能将与南岸连在一起

D.若该河位于南半球,该地貌可能将与北岸连在一起

读“某地地理环境要素及其关系示意图”,完成30-31题。

 

30.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特征

B.差异性特征

C.平衡功能

D.生产功能

31.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

A.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河流有夏汛

B.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

C.夏季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D.山区坡陡,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

穿衣指数是根据自然环境对人体感觉温度起主要作用的天气状况、气温、湿度及风等气象条件,对人们适宜穿着的服装进行分级,以提醒人们根据天气变化适当着装。

读我国某日穿衣指数分级图,回答以下两题:

 

32、衣着变化体现了(  )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33、衣着变化的原因是()

A.水热B.热量C.水分D.地形

下图是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34-35题。

 

34.与华山成因相吻合的地质构造是()

A.

B.

C.

D.

35.利于储存石油、天然气的地质构造是()

A.

B.

C.

D.

右图示意某山地植被分布情况。

读图,完成36-38题。

 

36.该山地位于(  )

A.北半球低纬度地区 B.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C.南半球低纬度地区 D.南半球中纬度地区

37.甲地的植被应为(  )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3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南坡是迎风坡,北坡是阳坡 B.南坡是迎风坡,北坡是阴坡

C.南坡是背风坡,北坡是阳坡 D.南坡是背风坡,北坡是阴坡

图1—5—1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据此完成39~40题。

 

39.植物合成糖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源是()

A.太阳辐射B.地热

C.地面辐射D.大气逆辐射

40.图示反映()

①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②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③改变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④把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41.图示内容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调节功能B.平衡功能C.整体功能D.生产功能

读右图,回答42~43题。

 

42.方框中工、Ⅱ、Ⅲ、Ⅳ相应内.容排序正确的是()

①水土流失②粮食产量下降

③土壤盐渍化④洪涝灾害增多

A.①③②④B.①④②③

C.①④③②D.②④①③

43.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区域性B.整体性C.差异性D.持续性

44.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

A.气候干旱,沙漠广布B.植被稀少,土壤贫瘠

C.绿洲农业多分布于盆地中部D.风蚀、风积地貌广泛分布

读图5“部分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示意图”,回答45-46题。

 

45、自然带abcd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46、自然带b的名称可能是()

A.亚寒带针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读下图,完成47-48题。

 

47.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表  B.地壳上部石C. 地壳下部 D.地幔

48.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读“某地地质地形图”,回答49~50题。

 

49.该地地形成因是()

A.向斜成山

B.向斜成谷

C.背斜成山

D.背斜成谷

50.下列叙述不可能存在的是()

A.该地区曾发生过变质作用

B.该地区曾是广阔的热带浅海

C.A处修水利要注意塌方渗漏

D.B处埋藏有丰富的煤矿资源

下图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

读图回答51~53题。

 

 

51.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山脉走向     

D.山

体坡度

52.该山可能位于 ( )

A.赤道附近     

B.40°S附近   

C.40°N附近     

D.极圈附近

53.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完成54-56题。

 

54.按由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B.乙—丙—甲

C.丙—甲—乙D.甲—丙—乙

55.图中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B.水分C.坡向D.地形

56.丙图中苔原带缺失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B.海拔高度低

C.处于阴坡D.处于背风坡

读下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回答第57~58题。

57.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①——aB.

——cC.③——b

D.

——b

58.与河流a,b,c相对应的侵蚀作用和堆积地貌分别是

A.a——溯源侵蚀,

三角洲B.b——侧蚀,冲积平原

C.c——侧蚀,冲积扇D.b——下蚀,三角洲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图1)”和“河谷形成示意图(图2)”,据此回答59~60题。

59.图示河流谷地形成的过程及主要内力作用是(  )

A.①②③ 地壳下沉B.①②③ 河流溯源侵蚀

C.②①③ 地壳抬升D.②①③ 河流下切侵蚀

60.该地区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运动B.流水作用

C.外力作用D.内外力共同作用

二、综合题。

(3题,共40分。

6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5分)。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地理环境的________性。

(2)①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自然景观①→②→③→④→⑤的变化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⑤⑥⑦的变化体现了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以________变化为基础。

(4)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所表示风带的风向是__________。

(5)C地气候类型对应的④地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D地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6)“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③和⑦都属于____________(填自然带名称),但是成因不同,③成因是__,⑦成因是___________

(7)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A:

①→②→③→④,B:

⑤→⑥→⑦)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

62.下图为我国某地南北方向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完

成下列各题(12分)

 

(1)从图中岩层形态看,甲地的地质构造为,丁地为;

甲处地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4分)

(2)丙处地貌的名称是,形成该地貌的外力作用是(2分)。

(3)乙处的河流上,是否适合建大型水库?

,试说明理由(3分)。

(4)如果该地打算修建一条东西走向地铁,则地铁遂道的工程地址应写在甲丁两处中

的处,理由是(3分)。

63、读河流平面、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