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津澧津市澧县一体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7278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津澧津市澧县一体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试论津澧津市澧县一体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试论津澧津市澧县一体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试论津澧津市澧县一体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试论津澧津市澧县一体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论津澧津市澧县一体化.docx

《试论津澧津市澧县一体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津澧津市澧县一体化.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试论津澧津市澧县一体化.docx

试论津澧津市澧县一体化

试论津澧(津市澧县)一体化

摘要:

澧州是湘西北澧水流域最重要的商埠,解放后由于津市、澧县行政分治,其区域经济位置已现劣势。

面对经济全球化、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要求,为了振兴区域经济、保护流域环境,津市、澧县唯有充分利用“中部崛起”机遇,进行优势互补,实现津澧一体化,才能促进湘西北澧水流域形成区域性综合中心城市,带动区域社会、环境全面科学协调发展。

关键词:

津市;澧县;一体化

前言“自古津澧是一家”,津澧比邻,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的澧水下游,历史上同属于湘西北大门------澧州。

两地文化渊源深厚,经济生活同质,民风民俗同源。

两地地缘关系紧密,津市东、西、北三面被澧县包围,两个主城区仅相距8km。

人员流动、市场要素流动频繁。

目前由于津澧分治,导致其区域分工不明确,产业结构趋同,两地独立发展已难适应形势发展。

实现津澧一体化,进行优势互补,不仅能加强其对澧水流域、湘西北地区、湘鄂边界的辐射带动作用,并且可以促进环洞庭湖经济圈与长江经济带的有效对接,直接推动津澧地区城镇化、工业化、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便于资源综合利用、流域综合治理,是津澧地区朝着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方向良性发展。

1津澧一体化的社会环境

1.1经济全球化

2002年我国加入WTO,进入经济全球化环境,面临更大区域的竞争与更大程度的风险。

一个两地分治、城市规模小、集聚程度低、辐射能力弱、产业结构欠合理的津、澧是没有竞争力的,只有实现津澧一体化,进行全区域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与整合,合理分工、合理布局,培育有特色、有规模、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环保型的盐化、机电、食品等支柱产业,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不败。

1.2“中部崛起”战略

2003年中央提出“中部崛起”战略,强调发挥中部地区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加强重要商品粮基地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

承东启西,优势互补,形成东、中、西互动。

津澧地区从大而言,东接“泛长三角”、“泛珠三角”,西连“成渝地区”,是中部湖南长株潭“3+5”城市群和湖北武汉“1+8”城市群的交点。

目前津市、澧县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在此基础上要趁机实现有机融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地区大交通、大流通的格局,形成新的中心城市。

依托“长三角”和“珠三角”承接沿海开放地区要素的转移,推动当地粮、棉、油、猪、鱼、及盐化、机电、食品、建材等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逐渐聚合机电、食品、盐化等新型产业集群和商品粮、棉等专业化的生产基地,形成新的增长极。

1.3“城乡统筹”战略

由于长期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就业、收入等方面严重失衡,导致大面积的社会不公平。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想。

就津澧而言,就是要充分融合。

首先是做大做强城市,然后由城市反哺农村,用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乡镇和村镇,促进津澧地区的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最后消除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

由于各自为政、地方保护和恶性竞争,目前津市、澧县在矿产、土地、水等资源的利用方面秩序较为混乱,对原本有限的资源破坏较大。

同样,由于缺乏统一协调,对澧水流域水体、土地、空气等污染的治理乏力。

只有津澧充分融合,通过资源整合,结构布局的调整,才能确保津澧地区的资源合理利用;只有津澧充分融合,实行流域统一管理协调,并通过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等手段,走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才能确保澧水流域的减灾防灾和环境保护、治理的有效开展。

2津澧一体化的现实基础

2.1津澧一体化的区位条件

津澧位于湘西北澧水下游,地处湘鄂边界,是G207、S205、S302、S304、二广高速(常荆段)、澧水航道等水陆交通的交汇点。

既是澧水--西洞庭湖流域开发治理的龙头地区、又位于环洞庭湖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带的结合部位,还是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湖南长株潭“3+5”城市群和湖北武汉“1+8”城市群的切点地区,是区间经济的纽带和区域经济的辐射源。

2.2津澧一体化的经济基础

首先,澧阳平原是常德市境内面积最大的平原,水热条件好,有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发育,为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澧县由此形成了以粮、棉、油、果、蔬、猪、鱼为主的产业结构。

先后被定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优质棉基地县和产棉大县,而以此对应的津市是常德市纺织工业和食品加工工业的重点区域。

其次,津澧地区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为津澧整合发展盐化产业与建材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澧县的主要矿产有石膏、水泥灰岩、膨润土、芒硝、盐矿等,其中芒硝是目前长江以南储量最大、品位最高的矿区。

津市有盐矿、芒硝、陶土等矿产资源。

第三,生物资源多样,农产品、土特产非常丰富,是津澧联合开发特色食品工业的基础。

津市以茭果、水产、畜产、桑蚕等为特产,澧县则因蔬菜、葡萄、蜂蜜、茶叶等有特色。

澧县的“澧州、国人”啤酒,津市的米粉、木子腐乳等风味小食品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

总之,良好的自然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特色鲜明的地方物产、原料地与加工地的上下游关系,为津澧一体化提供了经济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两地联合可以促进盐化工、轻纺、机电、食品加工、生物制药、汽车配件、建材等产业协作、提升规模与档次,形成规模效益,增强竞争力。

2.3津、澧分治的主要问题

2.3.1区域分工不明显,产业结构趋同

津市、澧县历史上曾依据各自自然条件、资源赋存和工业基础,形成较明显的产业分工。

澧县农业基础好,矿产资源丰富,以提供工业原料的种植业和采掘业为主;津市工业和商贸基础好,以轻纺、盐化、机电、食品等加工工业为主。

但近期由于行政区间利益的条块分割和地方保护因素,津澧在农业、加工工业和第三产业方面结构趋同或相近,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突出,产业规模小,骨干龙头企业少,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与拳头产品。

同时,市场机制不健全,难以满足地区生产、生活及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3.2城市规模过小,龙头作用不强

无大型龙头企业,农业科技推广滞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产品深加工不足,务工人口老龄化,工业竞争能力不强,经济效益低迷,工业既是国民经济的主要财源,又是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

近几年来,澧县工业的基础有所加强,竞争能力有所提高,但横向比较仍有一定的差距。

当前澧县工业仍以资源类、农产品初加工和建材类产品为主,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容易受到冲击和淘汰。

重点税源企业创税难度加大,财政收支压力前所未有; 服务业发展后劲不足,服务业水平有待提高

 3.湖南省津市-澧县一体化战略规划

澧县代表中部地区的农业大县的发展,津市代表中部地区早期工业城市的转型。

既是津市和澧县(简称津澧)两个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又是津市、澧县两个城区的协调发展问题。

3.1 津市、澧县联合的背景

 津市、澧县同属湖南省常德市,地处湘西北的湘、鄂交界处,在空间上紧密相连,主城区之间相距8kM。

历史上同属澧州,文化渊源深厚,行政区划和级别的数度变更对津市、澧县经济发展能力的影响有正有负。

20世纪90年代初,津市、澧县两地提出将津市和澧县合并,以增加湘、资、沅、澧中澧水流域一个中心城市的设想。

随后,湖南省政府组织联合调查组,就津澧地区如何加快经济发展进行调查,提出了“实现津澧合并,组建湖南第二个北大门”的构想。

由于多种原因,一直是停留在研究阶段,没有得到实施。

  近年来由于行政分割、市县发展利益等原因,津市、澧县在发展中产生了较多的矛盾,防洪等基础设施建设各自为政、争夺项目和资源过于激烈、生态环境缺乏调控。

津澧城市发展再次受到省、市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2004年常德市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津澧发展战略规划研究,以解决津澧城市联合发展的问题。

3.2 津市、澧县联合与协调发展的必然性

  津市、澧县联合发展的必然性主要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

区位因素;区域差异与分工;区域竞争要求。

  就区位因素而言,津市、澧县同处湖南省北部的湘鄂交界处,在地域空间上相邻,津市地域本是澧县的一部分,澧县城区、津市城区在空间上只有8km的距离,人员流动、市场要素流动等较为频繁,但是行政上的分割成为两个地区协调发展的障碍。

区位特征决定津市、澧县的联合协调发展的地理基础,并产生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

 就区域差异与分工而言,津市、澧县在资源、基础设施、产业基础、人力资源、城区发展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津市与澧县的分工主要体现在一个工业城市和农业、商贸县的分工。

津市产业以工业为主,澧县以第三产业和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

其中部分津市工业发展依赖澧县的芒硝等矿产资源和劳动力资源。

  联合与协调发展是面对区域竞争需要,湖南省的西北部缺乏区域性的中心城市,难以同湖北南部的荆州等竞争。

津市、澧县独立发展都难以成气候,津市、澧县必然要走向联合,利用各自的优势互补,产生“1+1>2”的协同效应,以有效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

3.3 津市一澧县协调发展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

3.3.1 总体思路

  避免就区域论区域、就城市论城市,不仅研究津市、澧县两个区域与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而且从更为宏观的区域出发研究协调发展战略。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五个统筹的发展观,尤其是以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指导津市—澧县协调发展战略规划。

3.3.2发展阶段判断

  

(1)经济发展阶段。

2003年津澧人均GDP为6465元。

其中津市人均GDP为6830元,澧县为6335元。

按照产业发展理论来判断,津澧应该处于工业化的初中期阶段。

  

(2)产业发展阶段。

从产业发展阶段看津市和澧县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津市的产业结构处在“二之一”的阶段,澧县处在“三一二”的阶段。

(3)空间发展阶段。

判断城市空间发展阶段主是依据点轴渐进扩散理论。

从津市、澧县空间发展的过程与特征看,澧县与津市均处在点状集中发展为主的阶段,同时出现沿交通线轴向发展的特征。

尤其是津市、澧县城区的规模都不大,按照规模收益递增的规律,两个城区的向心集中尚需一个较长的过程。

由于津市市区、澧县县城在空间上的距离只有8km,随着各自发展壮大,两城区交通联系将不断加强,轴向发展成为必然。

如果能够解决体制上的障碍,两城区的发展必然逐步融合。

因此,从空间发展阶段看,津澧城市尚处在向心集中发展为主的阶段,同时呈现出轴线发展趋势。

3.3.3 发展定位

  发展定位建立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从中部地区、两湖经济协作区、湖南省、常德市等区域层次进行定位,将津市—澧县共同定位为:

湘鄂边界地区历史文化与商贸特色突出的重要中心城市,湖南省西北部重要的经济增长中心,常德市以盐化工;食品工业、汽车工业及粮、棉、油商品为主的重要生产基地。

尤其是从区域竞争的角度来看,湖南省的北部需要培育中心城市与湖北的荆州等城市竞争,津市、澧县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够壮大力量,尽快形成区域性的中心城市。

 并且根据分工与竞争的理论等提出津市、澧县各自的近期定位,津市强化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城市,澧县强化商贸、文化旅游等城市服务功能。

 

  根据功能定位等提出的津澧总体发展战略,即区域协调,津澧联合建设组合型的带状城市,稳步发展商贸物流、大力推动资源型工业与环保型工业的发展,形成湘鄂边境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城镇与广大农村的发展,树立我国中部地区城市协调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典型。

3.3.4产业协调发展

  津澧产业定位为国家现代农业基地、湘北第三工业增长极、湘鄂边界服务网络中心节点。

并且对津市、澧县的产业进行分工的同时推行一体化的发展战略,降低交易成本,产生协同效应。

  根据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理论,津市和澧县在产业发展上应该统筹发展、合理分工,津市侧重于发展汽车制造业、食品工业、盐化工业、房地产业、物流业和旅游业,澧县侧重于发展食品工业、建材工业、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