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的机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66173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化系统的机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消化系统的机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消化系统的机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消化系统的机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消化系统的机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消化系统的机能.docx

《消化系统的机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化系统的机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消化系统的机能.docx

消化系统的机能

消化系统的机能:

摄取食物、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和排出粪便。

消化系统包括:

消化管和消化腺

消化腺是分泌消化液的腺体,包括唾液腺、肝、胰、胃腺和肠腺。

胃腺和肠腺称为内腺唾液腺、肝、胰称为外腺

牛齿的年龄鉴别要点:

1岁半开始换牙,长出1对牙是2岁,长出2对牙,3对牙分别是3岁和4岁,再向后是5岁新齐口,6岁老齐口,7动、8不动,9岁列了缝。

唾液腺是指能分泌唾液的腺体,除一些小的腺体(唇腺、頬腺舌腺)外,还有腮腺,下颌腺和舌下腺,3对大的唾液腺。

马猪的胃均属于单胃室

牛羊的胃均属于多胃室多胃室分为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

最小百叶胃真胃

肝脏是体内最大的腺体(属于壁外腺),具有分解、核查、储存营养物质以解毒和分泌胆汁作用,在胎儿时期也是造血器官。

胰由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两部分组成。

外分泌部占腺体的大部分,属于消化腺,分泌胰液,对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有重要作用,分泌胰岛素以降低血糖,分泌胰岛高血糖以升高血糖。

外呼吸:

指肺泡中的氧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又称肺呼吸。

内呼吸:

指血液和组织细胞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又称组织呼吸

呼吸系统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器官组成。

鼻既是气体出入肺的通道,又是嗅觉器官、包括鼻腔和鼻旁窦。

左肺的心切迹大,右肺心心切迹小。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四部分组成。

卵巢为母畜生殖系统的重要器官。

输卵管可分为漏斗部、壶腹部和峡部

多数禽类都有9个气囊,可分为前、后两群、前群有5个气囊:

1对颈气囊1个锁骨间气囊和1对胸前气囊。

后群有4个气囊:

1对胸后气囊和1对腹气囊

生物亲代繁殖与其相似的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

后代与亲本之间出现差异的现象叫做变异。

遗传、变异与选择是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遗传学研究的目的意义:

阐明生物遗传、变异的现象规律及本质指生物的育种实践。

真核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真核生物的细胞中都有细胞核,它由核膜、核质和核仁组成

细胞核内的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每一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都是恒定的。

高等动植物体的细胞的染色体数一般都是二倍体,而性细胞(配子)只有一组染色体叫单倍体。

细胞分裂方式分为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是主要的细胞分裂方式

遗传因子假说及基因分离规律对遗传和生物进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形成了颗粒遗传的正确观念。

2、指出了区分基因型与表现型的重要性。

3、解释了生物变异产生的部分原因,即生物的变异可能产生于等位基因的分离,杂合子的分离可能会在亲子之间产生明显的差异。

4、建立了遗传研究的基本方法。

5、对生物遗传改良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杂交育种、良种繁育与遗传材料繁殖保存、杂种优势利用、单倍体育种中,都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性。

性别的发育要经过两个步骤:

一是性别决定。

二是性别分化

性别决定是指细胞内遗传物质对性别的作用而言的,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是决定性别的物质基础,它在受精的那一瞬间就确定了。

性别分化:

是在性别决定的基础上,经过与一定的内外环境条件的相互作用才发育为一定性别的表现。

核酸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细胞核中DNA的含量和质量的恒定性。

紫外线诱变作用与DNA的关系等现象为这一结论提供了有力证据。

核酸是一种线性高分子化合物,其基本结构单元为核苷酸

基因是唯一染色体上的一个DNA片段,作为遗传的功能单位,含有合成功能的蛋白质多肽链或RNA所必须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DNA分子结构发生的化学变化成为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内部结构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也称点突变。

按照原因可分为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两大类。

基因突变具有可塑性、重演性、多方向性、平行性、有害性和有力性等

微效多基因假说的主要论点:

1、数量性状由许多效应微小的基因控制;2、这些微效基因的效应相等且相加,故称累加基因,遗传符合三大规律;3、基因间一般没有显隐性区别;4、对环境影响敏感所有畜禽品种,无论是原始品种还是地方品种或培育品种,都是经过纯繁或杂交育成的。

广义的品系是指在品种内,凡是具有共同的优良特性,并稳定遗传的种用群体。

品系应具有的条件:

1、有突出的优点;2、性状遗传稳定;3、血统来源相同;4、具有一定数量。

品系大体可分为五类1、地方品系2、单系3、近交系4、群系5、专门化品系

培育新品系的意义:

1、加快种群的遗传进展:

培育一个品系要比培育一个品种快得多,提纯比较容易。

2、加速现有品种改良:

在本品种选育和种群杂交改良种,可以通过分化建系和品系综合,使种群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提高,搞好品系繁育可以解决群体中优秀个体质量而数量少的矛盾,解决选育过程中选择性状数目与选择反应成反比的矛盾,解决品种的一致性与品种结构,即异质性的矛盾和种群基因纯合与浸胶衰退的矛盾。

这都将有助于加快品种的改良速度。

3、促进新品种的育成:

在培育新品种是为了巩固遗传性往往用近交,而近交又容易引起生活力的衰退,若采用品系繁育,则由于各系内的基因大部分是纯合的,而系间一般又没有亲缘关系,从而在品系综合时既可以品系特性活动较稳定的遗传性,又可防止近交衰退的危险4、充分利用杂种优势:

由于品系经过闭锁群体下的若干代同质选配和近交繁育,许多位点的基因纯度高,遗传性稳定,系间遗传结构差异较大,具有较高的种用价值,当品系间杂交时也会产生明显的杂种优势。

品系培育的方法:

1、系祖建系:

先在品种内选育出系祖。

2、近交建系:

通过近交,使尽可能多的基因位点迅速达到纯合,通过选择和淘汰建立品系

3、群体选育法:

从选择基础开始,然后闭锁繁育根据品系繁育的育种目标进行选种选配代代重复,直至育成符合品系标准,遗传性稳定的群体

专门化品系的培育方法在不同的配套系中各有不同,主要有三种:

系祖建系法、群体继代选育法和正反交反复选择法。

杂种优势是指不同品种、品系间杂交产生的杂种,在生活力、生长势和生产性能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优于两个亲本纯繁体的现象。

导入杂交:

当品种已有较高的生产性能,但还存在某些用本品种选育不能很快得到改进的缺点时,可以采取用导入杂交(又叫引进外血)导入品种应具有本品种所要求改进性状的优势,同时又不至使本品种原有优点丧失。

级进杂交:

当需要改变原有品种主要生产力方向时,可用级进杂交。

级进的代数主要应根据当地自然和饲养条件以及杂种的表现而定。

育成杂交: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品种进行杂交,在后代选优固定,育成新品种的杂交方法叫育成杂交,也称杂交育种。

远缘杂交:

不同物种间的杂交属于远缘杂交。

经济杂交:

在动物生产中,为了获得高产,优质的商品代而使用的杂交方法称经济杂交。

二元杂交:

两个种群杂交一次的杂种无论是公是母,都不作为种用继续繁殖,而是全部用作商品,这种杂交方式简单,但是不能充分利用母本群繁殖性能方面的杂种优势。

三元杂交:

先用两个品种或品系杂交,所得到的杂种母畜再与第三个品种或品系杂交,产生商品代。

四元杂交:

用四个品种或品系,先进行两种二元杂交,两种杂种间再进行杂交,产生四元杂中商品代。

轮回杂交:

用两个以上品种按固定的顺序依次杂交,纯种依次与母种杂交。

顶交:

是用近交系的公畜与无无亲缘关系的非近交母畜的交配。

动物需要及饲料中存在的营养素分为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CP)粗脂肪或醚浸出物(EE)粗纤维(CF)和无氮浸出物六大成分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

1、物理性消化2、化学消化3、微生物消化

消化后营养物质的吸收:

1、胞饮吸收2、被动吸收3、主动吸收

蛋白质是饲料中所有含氮物质的总称,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1、是动物机体的结构物质2、是更新体组织的必需物质3、是动物机体内的功能物质4、还可为动物提供能量5、任何动物产品的主要组成(肉、蛋、奶、皮、毛等畜产品的主要组成)就是蛋白质

动物的氨基酸营养

1、必需氨基酸(EAA)和非必需氨基酸(NEAA):

根据组成蛋白质氨基酸在体内的营养特性,可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必需。

氨基酸是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的数量不能满足动物的维持和生产需有,必须由饲料提供的氨基酸。

非必须氨基酸并不是动物营养上不需有它们,而是在动物体内可以通过转氨基等作用合成或转化,因此这类氨基酸饲料中不一定存在。

2、限制性氨基酸:

日粮中某个或某些必需氨基酸的不足,会限制其他氨基酸的利用。

尽管其他氨基酸的数量满足了动物的需要,但却因受到限制而得不到正常利用。

由于缺乏而限制其他氨基酸利用的必须氨基酸叫做限制性氨基酸。

3、氨基酸平衡:

所谓氨基酸平衡——即日粮中的各种必需氨基酸是数量和相互间的比例正好与动物的维持和生产需要量相符合。

只有在日粮中的氨基酸处于平衡时,才能保证氨基酸最有效的利用,发挥最大的潜力。

4、理想蛋白质:

所谓理想蛋白质是指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组成和比例上与动物所需要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比例一致。

只有当饲料蛋白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主要是必需氨基酸)的配比与动物所需的氨基酸配比恰好一致时,日粮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最好,利用率最高。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作用:

1、氧化供能2、作为机体构成物质3、作为营养贮备4、合成乳脂、乳糖和非必需氨基酸

相同重量的脂肪是碳水化合物产热量的两倍多

必需脂肪酸对动物有以下生理意义:

1、维持毛细血管的正常功能,当必需脂肪酸缺乏时,毛细血管脆性加强,其中以皮肤毛细血管最重要,导致皮肤病、水肿等。

2、保证正常生殖机能,缺乏必需脂肪酸可降低繁殖机能。

3、参与类脂运输和代谢4、油酸是合成前列腺素的原料。

水在体内的分布水是动物最重要的营养物质,水易得。

水的营养生理作用:

1、水是机体的主要组成成分,体内大部分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胶体,使组织细胞具有一定的形态、硬度和弹性,2、水是一种理想的溶剂,因水的电解常数很高,很多化合物容易在水中电解,体内各种养分的吸收、转运和代谢废物的排出都必须溶于水后才能进行。

3、水参与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如水解、水合、氧化还原、有机物质的合成和细胞的呼吸过程等。

4、调节体温,由于水的比热大,导热性好,蒸发热高,所以水能贮蓄热能,迅速传递热能和蒸发散失热能,有利于动物体温的调节。

5、具有润滑作用,动物体关节囊内,体腔内和各器官间的组织间的组织液中的水,可以减少关节和器官间的摩擦力,起到润滑作用。

钙在动物体内最重要的生理功能:

1、参与支持结构物质的组成,起支持保护作用;2、通过钙控制神经传递物质释放,调节神经兴奋性。

3、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改变细胞膜通透性;4、使Ca2+进入细胞内触发肌肉收缩5、激活多种酶的活性6、促进胰岛素、儿茶酚胺、肾上腺皮质固醇甚至唾液等分泌7、钙还具有自身营养调节功能。

动物钙缺乏易出现佝偻病、骨软化症、骨松症和产乳热疾病蛋鸡蛋壳质量下降。

磷:

1、参与骨、齿的形成2、参与体内能量代谢,是ATP、磷酸肌酸等最有效供能、贮能形式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底物磷酸化的重要参与者3、在脂类吸收转运过程中,磷是构成磷酸酯脂的重要物质4、在细胞膜结构中,磷脂是膜不可缺少的成分5、磷也是重要生命遗传物质DNA、RNA和一些酶的结构成分6、蛋白质合成过程和动物产品生产也缺少不了磷

动物磷缺乏易出现佝偻病、骨软化症、骨松症、异食癖等症状。

镁:

动物体约含0.05%的镁。

其中60%-70%存在于骨骼中,占骨灰分的0.5%-0.7%,软骨组织中镁占总体镁的30%-40%

镁的生物学功能:

1、参与骨骼牙齿组成2、作为酶的活化因子或直接参与酶组成3、参与遗传物质DNA、RNA和蛋白质组成4、调节神经肌肉兴奋剂,保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

动物缺镁:

生长受阻,过度兴奋、痉挛、厌食、肌肉抽搐,甚至昏迷死亡。

实际生产条件的典型病症为产奶母牛镁缺乏出现的“草痉挛”。

镁过量也可使动物中毒。

钠、钾、氯高等哺乳动物体内钠、钾、氯含量按无脂干物质计算分别含0.15%、0.30%、0.1%-0.5%三种元素主要存在于液体和软组织中。

硫:

动物体内约含0.15的硫,大部分以有机硫形式存在于肌肉组织和骨齿中。

少量以硫酸盐形式存在于血中。

微量元素:

铁、锌、铜、锰、碘、硒

维生素:

是一类维持动物的说明活动和生产活动不可缺少的有机化合物,这类物质一般是天然饲料中广泛存在的。

维生素既不能作为动物机体代谢的能源物质,也不能作为机体器官的结构物质,机体内仅需要很微量就能满足动物的需要。

维生素是维持动物生命和生产所必需的微量营养成分。

每一种维生素都起着气体物质所不能替代的特殊营养生理作用。

缺乏可引起机体代谢紊乱,影响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

维生素A的功能:

1、与视蛋的结合生产视紫红质,保证视觉正常2、维持上皮组织的正常3、家畜正常繁育与骨的生长中起作用。

维生素A缺乏多出现夜盲症,上皮组织细胞鳞状角质化,可发生胎儿吸收、畸形、死胎、产蛋率下降、睾丸退化以及使骨发生变形现象。

维生素D的功能是增强钙和磷的吸收,提高血液钙和磷的水平,促进骨的钙化。

维生素D是骨正常钙化所必需的,佝偻病的产生除了钙、磷飞障碍和涉及某些矿物质元素的影响外,维生素D也重要的因素

维生素B12是一个结构最复杂的,惟一含有金属元素(钴)的维生素。

饲料营养特性分为青饲料、粗饲料、青贮饲料、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添加剂等八大类。

青贮饲料:

是用新鲜的植物性饲料青贮而来,是一种气味酸甜、柔软多汁、营养丰富的饲料。

在厌氧条件下,是乳酸菌大量繁殖,产生乳酸,从而抑制其他腐败菌的生长,可较好地保持青饲料的营养特性。

青贮饲料的特点:

1、青贮饲料可以有效保持青绿多汁的营养特性2、青贮饲料能保持原青绿时的鲜嫩汁液,消化性强,适口性好3、青贮可以扩大饲料资源4、青贮饲料可以经济而安全地长期保存5、青贮可以消灭害虫

能量饲料:

指的是在绝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低于18%,粗蛋白质含量低于20%,天然含水量小于15%的谷实类,糠麸类等。

能量饲料的特点:

淀粉含量丰富,粗纤维含量少(一般在5%左右),易消化,能值高。

蛋白质含量在10%左右,其中赖氨酸和蛋氨酸较少,矿物质中磷多钙缺,维生素中缺乏胡萝卜素。

 

氨基酸

维生素

营养性添加剂

微量元素

非蛋白质化合物抑菌生长促进剂

饲料添加剂酶制剂

促生长剂

生菌剂

非营养性添加剂

抗氧化剂和防腐剂

调味剂、增香和诱食剂

饲料改良剂

酸化剂和缓冲剂

分散剂和粘合剂

配(混)合饲料:

又叫基础日粮或初级配合饲料,是由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按一定比例组成基本上能满足动物营养需要,但营养不够全面。

只适合农村搭配一定量的青饲料进行饲喂。

蛋白质补充饲料又叫蛋白质浓缩饲料

饲料配方的概念:

是参照动物的饲养标准,利用各种饲料而制定的满足不同生理状态下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并达到预期的某种生产能力的配料比。

饲料的合理搭配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各种饲料间的配比量,二是各种原料的营养物质之间的互补作用和制约作用。

设计饲料配方的原则有营养生理性、经济性和安全性原则

日粮配合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视差法、正方形法、代数法及及设计法等

疾病的概念:

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机体发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过程,在此过程中机体发生一系列的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变化,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协调统一和内环境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机体表现一系列的病变,换畜生产能力下降经济价值降低

疾病的经过和转归: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专归期(1、康复2、死亡3、临床死亡生物)

脱水:

是指动物因水分摄取不足或丧失过多引起液体减少的一种临床症状。

脱水不但是水的丧失,而且伴有电解质的丢失,其主要的是钠离子的丢失。

由于脱水的具体情况不同,水和盐丧失的比例不一样,因而血浆渗透压也会发生不同变化。

通常根据脱水是血浆渗透压的改变,将脱水分为缺水性(高渗性)、缺盐性(低渗性)和混合性(等渗性)3种类型

缺氧:

组织(细胞)供氧不足或由于氧化过程障碍而不能利用氧称为缺氧

酸碱平衡:

体液是机体的内环境,必须保持恒定的酸碱度,才能保证细胞正常代谢和机能活动。

体液酸碱度通常以PH值来表示,动物正常体液的PH是7.35-7.45虽然动物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不断产生碳酸乳钙、磷酸等物质,但通过血液缓冲体系,肺脏排出CO2肾脏排酸保碱和细胞内外氢离子交换作用调控体液PH稳定在正常范围内,这种酸碱度的相对恒定称为酸碱平衡。

碱储:

由于碳酸氢钠(NaHCO3)缓冲体系在血液中含量较大,代表了体液中75%缓冲能力,因此NaHCO3含量代表看体液中75%缓冲能力,因此NaHCO3的含量代表了体内碱的初步,称为碱储

呼吸性中毒:

由于呼吸功能障碍、肺通气和换气不足,二氧化碳排出困难,使血浆中碳酸增多,称为呼吸性酸中毒

发热的临床表现:

1、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

2、热象发热机体的外在表现

解热措施:

1、对因治疗、抗生素、糖皮质素(抑制炎症反应、免疫反应)

2、干扰阻止EP合成释放——糖皮质素

3、阻断中枢介质合成——水杨酸类

4、注意补液,补充B族维生素、维生素C、纠正酸中毒等

眼观充血的组织器官表现体积稍为肿大,颜色鲜红,温度升高,动脉有搏动感,黏膜腺体的分泌物增多,淤血时,眼观局部组织器官呈现暗红色或紫色。

淤血器官体积稍为肿大,质地较实,切面流溢多量暗红色血液。

变性是指机体物质代谢障碍引起的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某种物质聚积,或正常物质过多。

坏死是指活体内局部细胞或组织的死亡。

坏死:

1、凝固性坏死

(1)干酪样坏死

(2)蜡样坏死

2、液化性坏死

3、坏疽

(1)干性坏疽

(2)湿性坏疽(3)气性坏疽

机体组织损伤或坏死后,周围健在的细胞进行分裂增殖、修复组织的过程为组织的再生。

组织或器官由于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体积增大,称为增生,它是细胞分裂增殖的结果。

组织或器官由于实质细胞增生或(和)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分化成熟的组织在环境或理化因子刺激下,在形态上和机能上完全变为另一种成熟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

化生有直接化生和间接化生两种。

急性炎症临床的局部典型表征是红、肿、热、痛、和机能障碍

任何类型炎症局部组织均均有变质、渗出和增生的基本病理变化

变质性炎常见于毒物中毒、重症感染或过敏反应等引起的急性炎症。

病变特点以实质细胞变性和坏死为主,而渗出和增生性变化轻微。

多发于心、肝、肾等实质器官,故又称为实质性炎。

渗出性炎是以血浆和白细胞渗出占优势兼有组织细胞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而增生轻微的一种炎症。

根据渗出物和病变特点,将渗出性炎分为浆液性炎、卡他性炎、化脓性炎、纤维性炎。

增生性炎、慢性炎症可分为普通生性炎和特异增生性炎两种

肿瘤的种类、性质和发生部位不同,表现为多样化的形状。

其大小差异很大,巨大恶性肿瘤不多见。

良性肿瘤生长慢,但有时体积相当大。

肿瘤的颜色取决于肿瘤的种类和其组织结构,癌瘤多灰白色,肉瘤常呈灰红色,黑色素瘤呈灰黑色或黑色,纤维瘤呈灰白色,脂肪瘤呈淡黄色或白色,平滑肌瘤呈灰红色,淋巴肉瘤呈灰白色,血管瘤呈红色或淡红色

肿瘤由实质和间质组成

肿瘤组织增生迅速,代谢旺盛

肿瘤生长的一般情况下比正常组织快,尤其恶性肿瘤比良性肿瘤更快

肿瘤扩散是恶性肿瘤的特点两种扩散方式1、直接蔓延2、转移(淋巴性转移、血液性转移、种植性转移)

心脏病常见病理:

心包炎、心内膜炎、心肌炎

心包炎

(1)传染性心包炎主要呈将性、纤维性和将性-纤维性心包炎

(2)创伤性心包炎见于牛偶见于羊

胃肠炎:

(1)急性卡他性胃肠炎

(2)慢性卡他性胃肠炎(3)胃肠溃疡(4)出血性胃肠炎(5)纤维素性肠炎

药物是指用于治疗、预防或诊断疾病的物质。

此外,兽药还包括能促进动物生长繁殖和提高生产性能的物质。

药物的剂型及特征:

(1)液体剂型

(2)半固体剂型(3)固体剂型(4)气雾剂型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原理,称为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

药物作用的基本方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改变机体器官、组织的生理、生化功能发挥药效作用;二是作用于病原体,可以杀灭、控制或驱除入侵的微生物或寄生虫,使机体免受损害的药理作用

药物的治疗作用

(1)对因治疗:

消除疾病的原发致病因子(治本),

(2)对症治疗:

改善疾病的症状(治表)

药物的治疗不良反应:

(1)副作用:

是在常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治疗无关的作用或危害不大的不良反应

(2)毒性反应:

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机体危害反应。

(3)过敏反应:

药物本身,或其体内代谢产物,或药物制剂中杂质作为致敏原而引起的对机体有害的免疫反应(4)继发性反应,药物治疗后引起的不良后果(5)后遗效应停药后血液浓度降至值以下时的残存药理效应。

配伍禁忌:

两种以上药物混合使用或药物做成制剂时,可能发生体外的相互作用,出现使药物中和水解、破坏失效等理化反应,这时可能发生浑浊、沉淀、产生气体及变色等外观异常的现象,称为配伍禁忌

抗生素:

是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能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

每一种抗生素均有一定的抗菌谱

抗菌谱:

是指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窄谱抗菌药:

凡仅作用于单一菌种或某属细菌的药物如青、链霉素。

广谱抗菌药:

凡能抑制或杀灭多种不同种类的细菌、抗菌作用范围广泛的药物。

如四环素、氯霉素等

耐药性:

是指病原菌在多次接触化疗药后,产生了结构、生理及生化功能的改变,而形成具有抗药性的变异菌株,它们对药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

耐药性产生的机理:

(1)产生酶使药失效

(2)改变膜的通透性(3)作用靶位结构的改变,药物作用的结构或位置发生变化(4)改变代谢途径,耐药性通过耐药质粒在细菌间转移

化学合成抗菌药:

(1)磺胺类及其增效剂

(2)喹诺酮类(3)喹啉类

消毒防腐药是具有杀灭病原微生物或抑制其生长繁殖的一类药物

消毒药:

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药物

防腐药是指能抑制病原微生物繁殖的药物。

主要用于抑制局部皮肤、黏膜和创伤等生物体表的微生物感染,也可用于食品及生物制品的防腐。

发展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

农业政策在发展中的作用:

指导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调控作用、约束作用

农业法规是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在农业经济活动领域的行为规则的总称,农业法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农业法规只指由国家立法机构制定的有关农业的法规。

广义的农业法规及包括由国家立法机构制定的农业法规又包括其他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有关农业法规规范。

农业法规的特征:

具有国家意志、强制性、普遍约束性、非逆性、明确规定性盒相对稳定性等特征。

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政策内容:

(1)促进种粮农民收入增长正词法

(2)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政策(3)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政策(4)促进外出务工农民收入增长政策

从污染的途径和因素考虑,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大体上可以分为物理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和本底性污染四种类型无公害农产品是产地环境。

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加工或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保障人们对食品安全最基本的要求。

是最起码的市场准入条件。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1)进一步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深入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2)要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的检验检测,安全检测及质量认证体系,推行农产品原产地标记制度,开展农业投入品强性产品认证试点,扩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

(3)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实施重点区域动物疫病应急防治工程,鼓励乡村建立畜禽养殖小区,要启动兽医管理体制改革试点(4)加快实现法定检验和商业检验分开的制度,对法定检验要减少项目并给予财政补贴,对商业检验要控制收费标准并加强监管。

1991年4月,联合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