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3课汉代思想的大一统》导学案及课时训练附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61259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3课汉代思想的大一统》导学案及课时训练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第3课汉代思想的大一统》导学案及课时训练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第3课汉代思想的大一统》导学案及课时训练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第3课汉代思想的大一统》导学案及课时训练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第3课汉代思想的大一统》导学案及课时训练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3课汉代思想的大一统》导学案及课时训练附答案.docx

《高中历史《第3课汉代思想的大一统》导学案及课时训练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3课汉代思想的大一统》导学案及课时训练附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第3课汉代思想的大一统》导学案及课时训练附答案.docx

高中历史《第3课汉代思想的大一统》导学案及课时训练附答案

第3课汉代思想的大一统

【课程标准】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课标解读】

汉代思想的大一统:

应掌握西汉初年的黄老之学、董仲舒的新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考试大纲】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知识梳理】

一、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西汉初政治上的指导思想)

1.兴起的原因

①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②汉初的统治者吸取     的教训;

③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适应了汉初         政策的需要。

2.盛行的时间和地位

(1)盛行的时间从      到      即位约70年的时间;

(2)是政治上的          ,在社会思想界居于支配地位。

3.具体内容(修身与治国)

①含义:

黄老之说指   学说中的两派,即   和    的学说,包括   (养生)和   两个方面;

②主要思想:

强调“            ”,既尊重       ,反对         ,又主张发挥人的       ,倡导“待时而动”、“因时而动”,是一种“        ”的哲学观。

4.特点:

兼采众家、积极无为

5.对西汉社会的影响

(1)作用:

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巩固了新生的西汉政权,为汉武帝时期国家的强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弊端:

地方势力的发展,严重地威胁了西汉的中央集权。

6.地位衰落:

黄老之学由盛转衰,到汉武帝时被       所取代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1.背景:

①经济恢复,国力强盛,需要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

②黄老思想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的发展需要;

③新儒学的天人感应、大一统的思想适应了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④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

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

(1)来源:

先秦儒学并不是新儒学的唯一来源,新儒学是汉朝董仲舒以《     》(宣扬大一统思想)为基础,融合   家、黄老之学、   思想而形成的新有思想体系。

(2)基础、主要内容:

(①“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②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实行仁政)

①君权神授论:

人君受命于天,对人间进行统治,所以应当“          ,屈君而伸天”。

——这种君权神授的思想迎合了当时汉武帝专制集权政治需要。

②天谴论:

人君无道,天就会降灾祸(如地震、冰雹等)进行警告。

所以,人君必须遵循

   ,实行    ,统治才能长久。

3.影响: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大事:

①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②从思想史上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地位。

【知识拓展】

1.比较汉代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

①从思想内涵来看,汉儒将阴阳家、黄老之学、法家的思想纳入自己的理论体系,发展与

改造了先秦儒学。

   ②从与当政者的关系而言,先秦儒学批判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会政治秩序;汉儒则退而求其次,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

   有人认为,汉儒背离了先秦儒学的民本思想,转而向专制统治妥协。

也有学者认为,汉儒的这种变化是必要的。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当政者的承认,当它在取得思想上的统治地位后,仍致力于继承先秦儒学的批判精神,置天意于天子之上,给封建帝王的专制实施一些约束。

2.儒家思想经历:

春秋时期,应运而生→

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秦朝时候,遭到打击→

西汉初年,逐渐复苏→

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

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

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

3. 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认识

(1)武帝的这一政策与秦代有很大不同,官学独尊后其他思想学派并未被禁止。

所提倡的儒学本身也广泛吸收了法家、阴阳家等各家学说,统一的思想带有一定的综合倾向,因而获得了成功。

(2)尊儒兴学,把教育、考试与选官结合起来,是武帝的创造,在客观上促成了重视知识重视教育的社会风尚,儒家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各方面,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范式。

(3)封建政治与儒学密切结合起来,初步形成了儒家政治的历史传统。

(4)但从本质上看,这仍是一种封建专制主义文化政策。

汉武帝运用皇权干预思想学术,抑制了民族思想的自由发展,禁锢了思想界的探索精神,违背了思想统一于真理的规律,有明显的消极作用。

【走进高考】

例.(2004上海4)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引自《汉书•董仲舒传》)董的对策

   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             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

   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           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 

解析 董仲舒的解答实质上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而此时的儒学经过董仲舒的发展,提出了“大一统”和“天人感应”的思想,恰好迎合了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理论根据的需要。

 答案D

(09年安徽卷)13、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一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解析:

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的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的过程,选取了儒家思想演变历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的言论作为选项,知识点较多。

A项,是孔子的话,强调为政以德。

B项是荀子的话,说的是:

大凡兼并别国的君主有三种方法。

C项是董仲舒向汉武帝的建议:

我的愚见认为那些只要不在六艺之列的(《所谓“六艺”,就是过去读书人必备的六种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和孔子那一套儒家思想的学说,都不许其发展下去,不允许和儒家思想一起存在。

D项是黄宗羲的话,强调要为万民服务。

【课时训练】

一、单选题:

1.西汉初年,大臣陆贾在评论秦的统治时说:

“事愈烦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淫愈炽,兵马益而敌愈多。

”这段话最根本的含义是

A.严刑酷法不能保证统治的安定    B.减少政事清静无为才是长治久安之道

C.秦朝养兵太多反而招致灭亡      D.秦朝法网严密却不能阻止民间的反抗

2.黄老思想作为一种统治思想,其突出的特点是强调

A.以德治国     B.依法治国     C.以柔道治天下     D.礼法并用治理天下

3.儒家学说到了汉代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即

A.人定胜天          B.无为而治        C.“天人感应”   D.实行仁政

4.汉代儒学和先秦儒学的关系是

A.完全更新      B.因循守旧     C.继承和发展     D.外在形式的变化

5.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文化  C.完善法律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6.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时,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

C.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D.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7.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反映的是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儒家思想是惟一有利于国家统一的思想

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8.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建政治开始与儒学密切结合    B.思想上的统一巩固了政治上的统一

C.促进了民族思想文化的自由发展D.儒家思想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9.黄老思想成为西汉初年指导思想的客观原因是

A.西汉初年经济残破                    B.黄老思想适应了休养生息的需要

C.黄老思想有利于巩固大一统的局面      D.黄老思想是—种消极无为的思想

10.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11.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着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             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C.完善法律机制             D.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12.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学说①有利于加强君权②包含了儒家的“仁政”思想③使儒学带有神学迷信色彩④完全继承了先秦“民贵君轻”的思想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3.西汉时,“大一统”概念的核心含义是

A.到汉武帝时期实现国家疆域的大统一   B.董仲舒对儒家学说加以发展而形成的

C.适应当时统治者需要的一种思想主张   D.皇权神授代表上天统治天下所有臣民

1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最深远影响是:

                   

A.促进西汉实现“大一统”            B.开创思想专制的先河

C.推动古代教育发展                   D.儒学取得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15.(09年海南卷)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

A.《春秋》        B.《论语》      C.《孟子》     D.《易经》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对曰:

“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也。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论语·为政》

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据材料1、2,概括孔子和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及其原因。

(8分)

 

 

 

 

 

 

(3)你认为董仲舒的主张对我国后世有什么影响?

(6分)

 

 

 

 

17.(12分)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解读《论语》心得,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这突出反映了当前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也。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引自《论语》

材料二 没有人因为知道了善而不向善的。

唯有理智最为可贵。

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

无知即罪恶。

德性即知识。

                                       ——苏格拉底

材料三 这个康有为冀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而自己则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

戊戌年春出版的《孔子改制考》、《春秋董氏学》和再版的《新学伪经考》(1891年初版)就是这一活动的代表作。

——袁伟时《慈禧、康有为的两面性及其启示》

材料四 “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

自20世纪的开始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到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

跟着这事而出现的便是帝制。

然而那一道门终于没有敲开,袁氏在门外死掉了。

”                                 ——《鲁迅全集》

材料五 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100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

“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各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

”全世界孔子学院正以每4天诞生1所的速度增加。

问题:

(1)孔子被后世称为“圣人”,与他稍晚些的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被马克思称为“哲学之父”。

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主张的不同之处。

(2分)

 

 

 

 

   

(2)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应如何理解材料三中康有为“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

德”?

(3分)

 

 

 

 

(3)根据材料四,你如何理解孔子死后,“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

(2分)自20世纪的开始以来,为什么“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

(2分)

 

 

 

 

(4)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学院在全球广泛开设会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3分)

 

 

 

 

 

 

 

第3课 汉代思想的大一统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C 4.C 5.D 6.D 7.D 8.C 9.A 10.D 11.B 12.C 13.D 14.D15.A

二、非选择题

16.①孔子主张“以德治民”;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

②孔子的主张在当时不被重视,未产生实践效果。

因为在当时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情况下无法实施。

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国家统一,使儒家思想获得“独尊”的地位。

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

③正面影响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正统思想,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成为中华文明的主流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的形成和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影响极其深远。

但是,它的负面作用在封建社会后期日益明显,固步自封,因循守旧,阻滞了学术思想的发展,阻碍了科技文明的进步,导致中国近代的落后。

17.

(1)孔子强调人的德、仁;苏格拉底强调人的理智、智慧、知识。

(2)理解:

维新运动作为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康有为希望通过创立孔教,把儒家思想由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改造为资产阶级变法的思想基础。

(或:

改造儒家思想为资产阶级变法服务。

(3)孔子死后,经过秦始皇打击和汉武帝“独尊”,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2分)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思想进行了猛烈抨击。

(4)积极影响:

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高,有利于中国文化在全球的广泛传播,有利于当前和谐世界的构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