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一本通.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951893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公务员考试一本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一本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一本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一本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一本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公务员考试一本通.docx

《国家公务员考试一本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公务员考试一本通.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公务员考试一本通.docx

国家公务员考试一本通

国家公务员考试一本通

 

定义判断与国考

    定义判断是在2002年开始引入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之后就作为逻辑判断中的一类固定题型稳定下来。

在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这一部分中,定义判断

的题型最为简单常规,题目数量和出题形式都鲜有变化,这在屡次推陈出新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可以说是比较特殊的一种现象,因此如果能把握“定义判断”的

题型规律无疑对我们做好定义判断是非常有帮助的。

  定义判断的出题模式非常固定,即每道题先给出关于某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分别列出四种情况,要求你依据对定义的理解从中选出最为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

义的选项。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假设这个概念的定义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也就是要求考生要从给出的定义本身入手进行分析和判断,而不能凭自己已有

的定义、概念去衡量,尤其是当试题的定义与自己头脑中的定义之间存在差异时,更应当以题目中的定义为准,而不能“想当然”地来进行答题。

  从这里大家可以发现,定义判断相比起逻辑判断、片段阅读、资料分析等题型来说,阅读量是很小的,相应地,信息量也比较小,我们所能依据的只有一个

定义,而正确解答对我们的能力要求是一种从一般推到特殊的演绎能力,也要求我们抓住、抓好定义这个“纲”,因此把握定义可以说是做好定义判断的重中之

重。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定义判断中出现的定义都有哪些特点。

一、定义一般都较为专业,所属学科五花八门

  定义判断中出现的定义都是比较专业的概念,一些尽管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见到,但具体的定义却很少有人能准确概括,比如09年国考中出现过的“隐性广

告”、“政府采购”,08年国考中的“价格垄断”等;还有一些定义比较生僻,比如09年考查过的“缺陷补偿”、“春化作用”等,这些定义对于很多非本专业

的考生来说很可能是第一次听说,这就使得考生可以完全根据定义来进行解答,最大程度地降低了考生原有知识给解题带来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增加了题目的

难度。

  就定义所属的学科来说,其涉及的知识可以说上从天文,下到地理,无所不包。

这一方面体现了公务员考试的公平性,因为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来自于不同专

业,如果过多出现某个专业的知识就会有失公平;另一方面也符合公务员考试对考生综合素质考查的要求。

但通过笔者对2003年到2009年的国考真题的细心统计

研究,发现公务员考试的定义也并不是完全地“天马行空”,而是主要集中在几个大的学科类别,例如法学、管理学、经济学、科普知识等,具体比例可见下

表:

  定义所属学科类别

定义所属学科类别      法律      管理      经济      心理      科普      其他(例如文学、哲学等)

        比例(%)      36.7      15.6      21.1      10        11.1      5.5

  :

    上表中的比例是根据03~07年11套国家公务员(其中03~05年均为两套题,其中有部分试题重复)真题统计得出的。

 

   通过上表中的数字我们很容易发现,关于法律常识的定义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可以说是“一支独秀”,因此看到这里可能会“几家欢喜几家愁”,但是笔者

要提醒考生注意的是,学法律的同学千万不要因此就欢欣鼓舞,学其它专业的同学也根本没有必要灰心丧气。

一是因为关于法律知识的定义判断的数量近几年来

呈直线下降的趋势,据笔者统计,03年中法律概念所占比例为70%,而到07年已经下降到了10%,整个08、09两年甚至都没有出现关于法律知识的定义判断,尽

管这和08、09年常识部分对法律常识的大量考查不无关系,我们也可以推测今后的公务员考试中定义判断部分很可能还会涉及法律知识的考查,但比重绝不会很

大,二是定义判断中考查的一般都是比较简单的法律概念,并不需要非常专业的法律知识,不会因此给考生带来解答困难。

二、对不同定义需要合理处理原有知识的影响

  尽管定义判断我们是严格依据题中定义来进行分析的,但是我们做题不可能不受到自己原有知识的干扰。

这个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方面在题目定义和自己所

了解的没有太大出入时,那么这种“知识迁移”可以帮助自己快速地找出正确答案;另一方面可能因为有些定义过于抽象和专业,或者出题人可能有意对其进行

了简化,因此可能和考生在脑海中的固有印象不一致,这时要严格依据题中定义,因为定义判断的前提就“定义是不容置疑的”。

因此,专业类别对定义判断的

帮助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

三、对定义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定义的陈述,一般都是相当严密的。

事件发生的前提条件、事件成立的必要条件以及陈述的最终落脚点即中心语都会在定义中给出明确的界定。

定义的方法

一般可以归纳成“属+种差”的方法,就是通过解释概念最邻近的“属”的概念和“种差”来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那么在题中属和种差都可以作为出题点对

考生进行考查,考生要判断选项中的四种情况是否符合定义,就要注意辨别所给的情况是否与定义中的属或者种差相同或者不同。

而对于属和种差来说,又可以

分为定义的主体、客体、修饰词等许多部分,需要考生一一鉴别。

因为“种差”是某个概念区别于其他的关键,也是一个定义的核心内容,所以一般考查点都会

出现在这一部分,需要考生注意甄别这些中心语和选项中的几种情况有哪些异同处,从而得出答案。

  例一(2009年国考第72题):

  隐性广告是指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他代表性的视觉符号甚至服务性内容策略性的融入电影、电视剧或其他电视节目及其他传播内容中(隐藏于载体并于载体融

为一体),使观众在接受传播内容的同时,不自觉地接受商品或品牌信息,继而达到广告主所期望的传播目的。

  【解析】在上面这个定义中,概念的“属”没有明确的字眼,整体上指的是一种行为,而这种行为区别于其它而被称为“隐性广告”主要分为三层,首先是

“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他代表性的视觉符号甚至服务性内容策略性的融入电影、电视剧或其他电视节目及其他传播内容中(隐藏于载体并于载体融为一体)”,其

次是“使观众在接受传播内容的同时,不自觉地接受商品或品牌信息”,最后是“达到广告主所期望的传播目的”,这些也就是这个定义的“种差”。

那么对选

项进行分析时就要注意选项是否符合这个定义的“属”和“种差”,如果有一方面不符,就可以排除了。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隐性广告的是:

  A.电视台的转播世界杯足球赛中场休息时播放的某知名饮品的广告

  B.某电子产品生产商赞助拍摄电影,电影播放前播放该产品广告

  C.某知名运动品牌赞助奥运会某国体育代表团运动员的领奖服

  D.某电视台知名女主播穿着某品牌提供的服装参加亲戚的婚礼

  【解析】A项中是在“中场休息时播放”,因此很明显不符合定义中“融入电影、电视剧或其他电视节目及其他传播内容中”,B项同理,分析C项发现符合

定义,而D项中是“参加亲戚的婚礼”显然没有“观众”,也不能“达到广告主所期望的传播目的”,因此与定义不符,所以应选择C项。

  例二(2009年国考第80题):

  政府采购就是指国家各级政府为从事日常的政务活动或为了满足公共服务的目的,利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和政府借款购买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政府采购

不仅是指具体的采购过程,而且是采购政策、采购程序、采购过程及采购管理的总称,是一种对公共采购进行管理的制度。

  【解析】这个定义中属是“行为”,表明政府采购是“行为”的一种,种差为“国家各级政府为从事日常的政务活动或为了满足公共服务的目的,利用国家

财政性资金和政府借款购买货物、工程和服务”,表明政府采购不同于其它行为的本质特征。

二者结合便揭示了“政府采购”的内涵,即给出了“政府采购”的

定义。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定义后面还对政府采购进行了解释,这个可以看作是对这个定义的补充,因为很多时候对定义本身可能在理解上会有困难,因此

为了帮助我们理解会作一些更为详细的解释,类似于法规出台后的细则与解释,也为我们解题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要引起注意。

这里解释主要是在强调政府采购

实际上是一种广义的“采购”,而不单纯是购买这种具体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政府采购的是:

  A.某市政府规定,单笔超过一定金额的办公用品必须报有关部门集中采购

  B.某市政府为方便市民出行,租用电信公司的短信平台给市民发送免费短信

  C.某县政府为改善当地教育条件、拨专项资金给某小学翻修校舍,并规定必须严格按照投标程序进行

  D.某市政府通过公开竞标方式选择一家酒店作为指定接待酒店

  【解析】通过分析可以很容易找到C项中没有“政府购买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因此很快得出C项为正确答案。

 

一、定义判断复习的误区

    定义判断主要考查考生运用给定标准定义进行判断的能力。

每道题,先给出一个概念,然后再对该概念进行定义,要求应试者根据给出的定义,从备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典型事件或行为。

题干中给出的定义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这种题不是很难,考的不是平时知识积累,考的是一种领悟能力,是一种严格理解和规范理解的能力,要答好这种题目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并进行小量的训练。

    这种题一般是10道,用时一定要控制在8分钟以内,即每道题48秒左右,是标准时间题。

    定义判断是每年公考判断推理部分的必考题型,难度很小,如果考生在平时稍加练习,掌握做题规律,考场上认真审题,完全属于拿分题型。

但很多考生却花了大量时间用在这种题型的复习上,效果并不一定很好。

误区一:

定义判断和知识面成正比

      很多人认为知识面越宽,定义判断答对的成功率越高,事实不是这样的。

实际上,定义判断和知识面没有关系,如果以专业的眼光来做定义判断的话,反而不利于快速作出正确判断。

误区二:

定义判断需要专门辅导

      很多机构花大量的时间用在定义判断的辅导上,这是有违考试规律的,同时也浪费了广大考生的宝贵时间,这是不可取的,万源泉老师建议考生朋友不要花大量时间用在定义判断的复习上,只需要十分钟就可以搞定,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

二、先用两分钟时间了解题型特点

    经过研究,发现最近几年来公务员考试中定义判断试题有如下特点:

    1.定义本身不容置疑。

依据这个定义所确定的正确选项可能与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规范表述有不一致的地方,考生不要因此产生障碍,这就要求应试者在解题时,要理解被定义项的内涵,不要放大或缩小,否则就会对定义产生误解,犯类似“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错误。

    2.题材比较集中,法律概念占据主体题材。

前两年的题目几乎全部是法律概念,但2004年以后法律概念的比例有所下降,这也将是以后考试命题选材的趋势;

    3.定义、概念本身比较专业,但都是一些比较基础的概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会有所接触,一般不会很陌生;

    4.题目一般比较容易。

是一种不需平时知识积累,一点即通,不点易错的题型。

    5.提问形式有肯定性的判断和否定性的判断两种类型。

前者是指选出一个最符合定义的选项;后者是指选出一个最不符合定义的选项。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定义判断并不是判断定义本身的正误,而是根据给出的定义(定义核心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全面的理解、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最终选择最符合题意的备选项.

三、再用三分钟的时间了解定义判断的规律基础

    1.定义的要素

    定义是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个部分组成的。

被定义项就是通过定义来揭示其内涵的概念;定义项就是用来揭示被定义项内涵的概念;联接被定义项和定义项,组成定义项的概念是定义联项。

例如:

“意外事件是指因当事人故意或过失以外的偶然因素而发生的事故”,其中“意外事件”就是被定义项,“因当事人故意或过失以外的偶然因素而发生的事故”就是定义项,“是指”就是定义联项。

    2.定义的特征

    概念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即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就是指这个概念的含义,即该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所具有的本质属性。

如“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其中“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的内涵。

概念的外延就是指这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的范围,即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务或事物。

例如商品的外延就是古今中外的一切商品。

    3.定义判断的逻辑方法

    在对定义判断进行解析之前,首先介绍一下定义的逻辑方法:

    

(1)“属”加“种差”的定义方法

就是通过揭示概念最邻近的“属”概念和“种差”来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一般可用公式表示:

被定义项=种差+邻近属概念。

具体解释如下:

第一,被定义项的邻近属概念,即比被定义概念范围更大、外延更广的概念,以确定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属于哪一类事物。

第二,被定义项的种差,即指被定义项的这个种概念与同属于其他同级种概念在内涵上的差别,这种差别也就是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同其他对象的本质区别。

第三,把被定义项同属加种差构成的定义项用定义联项联结起来,构成完整的定义。

    例如:

人是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动物。

    解析:

这是给“人”下的定义。

其中,“人”的属概念是“动物”,确定人是动物这类事物中的一种;“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是种差,是将人与其他动物相比较而得出的本质差别;“是”是定义联项,它把被定义项与定义项(属+种差)联结起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定义。

    

(2)四要素分析法

    定义中通常包含四项要素,即主体、对象、主观要素和客观要素。

这四项要素可能全部出现在题干的定义当中,也有可能只出现其中的一项。

但是,从这几年的命题情况看,一般出题人不会把这四个要素同时作为考查点,只是会选择其中的一项、两项或三项。

    1.主体,就是行为或事件的发动者、当事方,如果选项不能满足定义中对主体条件的要求,即可排除。

    2.对象,是指行为或事件的承受者,被指向者即某些定义必须针对某些特定的对象,如某些单位和个人。

    3.主观要素,即行为者或事件的当事人主观上具有什么样动机、意图、追求一种什么样的目的。

    4.客观要素,指客观上实施了什么行为,采取了怎样的行为方式,达到了一种什么程度,造成了一种怎样的结果。

    (3)定语中心词分析法

    在题干中没有明显的主体、对象、主观要素或客观要素的情况下,而且题干中有一连串的定语的情况下,我们采用定语中心词分析法。

中心词表示的是行为或事件的一个大类,也就是逻辑上的“属”,定语是对中心词的的限制或修饰,使这个大类进一步缩小、精确化,在逻辑学上我们称之为“种差”。

题目既有可能同时将定语和中心词作为考查点,也有可能中心词并无特殊之处,题目的考核点重在对定语中所设定的条件。

  以上方法可以分开使用,也可以结合起来使用,其实质是相同的,仅仅是一种参考和借鉴。

四、再用二分钟时间进行突破

      在解答定义判断题时,运用“属+种差”的方法进行分析最为快捷实用。

在仔细判断定义“属”与“种差”的前提下,与选项进行对照,从而筛选出正确答案。

      1.从定义项的“属”和“种差”入手,看选项是否属于该定义项中“属”和“种差”的范畴,不符合的立即排除。

    例如:

投机是指为了以后再销售(或暂时售出)商品而购买,以期从其价格变化中获利。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投机范畴的是(  )

    A.10年前老张承包了村里无人要的15亩果园,如今依靠果树发家致富

    B.小刘最近买了一双皮鞋,因不喜欢样式又转卖给朋友

    C.老杨以10.03元的价格买入2000股股票,以11.00元的价格卖出

    D.王老师买了住房自住,后来房价上涨,王老师卖出房屋,从中获利

    解析:

首先判断定义中的“属”和“种差”各为什么,本题中,“属”为省略了的“行动”,“种差”为“为了以后再销售(或暂时售出)商品而购买,以期从其价格变化中获利”,问题要求找出“属于投机范畴的选项”。

分别分析:

A老张承包果园并非为了以后再销售,因而不属于投机行为。

B小刘买皮鞋显然不是为以后再销售,不符合“种差”,因而不属投机。

C老杨买股票目的为了再销售,从而从差价中获利,毫无疑问属于投机。

D王老师买房子目的是自住,后因其他原因才卖,最初目的也并不是为了获利,因而也不属投机行为。

      2.寻找定义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

  

    上例中,考生应该注意的关键词分别为“为了以后再销售(或暂时售出)商品而购买”,“期从其价格变化中获利”。

牢牢抓住这两点,很容易得出答案,A、B、D三个选项都不是为了以后以获利为目的的购买。

根据我的经验,定义中常见关键词通常有以下几类:

主体、内容、时间、地点、对象等等。

    3.做此类题目时,考生要格外注意,看完题干后不要急于做答,要仔细看清问题是肯定性的还是否定性的,即有问“属于”定义范畴的,还是问“不属于”定义范畴的,避免因急于争取时间而导致本来拿分题目却得分不高。

    掌握了以上几点答题技巧,再通过考前多做练习,相信每位考生都可以在这部分拿到自己理想的分数。

    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定义判断名为定义判断,实质是考察应试者的一种领悟能力,是一种严格理解和规范理解的逻辑推理能力。

五、最后利用三分种时间进行考前训练

      定义判断一定不要大量做题,做多了也没有用,最多做十道题熟悉题型和强化要点就行了。

最好选近两年考的试题,以前考的题没有太大的训练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