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Word版含解斩.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951741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9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Word版含解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河南省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Word版含解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河南省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Word版含解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河南省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Word版含解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河南省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Word版含解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Word版含解斩.docx

《河南省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Word版含解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Word版含解斩.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Word版含解斩.docx

河南省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

考试时间90分钟,全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句谚语反映的是()

A.自给自足的市场经济B.耕织结合的商品经济

C.铁犁牛耕为主的耕作方式D.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不难发现,老婆、孩子就是典型的家庭,所以“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句谚语反映的只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故D正确。

A项中“市场经济”说法错误,古代小农经济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与市场经济对立;B项中“商品经济”说法错误,古代小农经济主要是自给自足;C项中“铁犁”在题干中无从体现。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农业的特点。

2.(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以下各说法中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

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小农经济这种生产结构虽然脆弱,经不起风吹雨打(经济兼并,政治动乱,水旱灾荒),但破坏了极容易复活和再生,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故B正确。

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容易受天灾人祸的影响,A排除;“小农经济非常脆弱”与题干的主旨“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不符,B排除;D表述过于绝对化。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农业的特点。

3.在我国古代,祈盼“五谷丰登”和“六畜兴旺”是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哪个重要特点是()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采用“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五谷丰登”表现的是农业,“六畜兴旺”表现的是家畜饲养业,因此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是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故B正确;A只涉及题干的部分意思;C项中“用牛力耕田”在题干中无从体现;D项中“男耕女织”在题干中无从体现。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农业的特点。

4.《礼记》有“天下为籍千亩”、“天下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记》有仲春“后率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

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籍田礼”和“亲蚕礼”,这表明统治者()

A.重视农业生产B.关心百姓疾苦

C.常能与民同乐D.热爱劳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表明,无论天子、诸侯还是王后都亲自从事耕作,这说明统治者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业关系到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和统治者的根本统治利益,故A正确;BCD项是对题干的曲解,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

5.官营手工业在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以下不属于它的主要特点的是

A.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规模的作坊生产

B.主要生产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和武器

C.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D.主要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官营手工业由官府垄断生产,进行集中的作坊生产,生产规模大,排除A;官营手工业产品主要是武器等军需品和奢侈品,仅供贵族和官府使用,排除B;官营手工业生产不计成本,产品精美,工艺技术水平最高,排除C;官营手工业不是为市场生产商品,主要是为宫廷、官府和贵族生活服务,故D正确。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

6.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

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A.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B.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

C.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D.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中“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

这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说明当时手工业生产专业化和精细化,故C正确;官营手工业不是为市场生产商品,主要是为宫廷、官府和贵族生活服务,排除A;B项中“效率低下”在题干中无从体现;官营手工业生产不计成本,排除D。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

7.据《苏州府风俗考》记载,明朝苏州“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此材料不能反映出()     

A.实行计时工资     B.工匠技术水平很高

C.存在失业现象    D.出现劳务市场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史料"匠有常主,计日受值"可见反映了机工计日向机户领取工资,排除A;“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说明存在失业现象,排除C;“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说明由劳动者靠被人雇佣、出卖劳动力为生,排除D;题干反映了早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的关系式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但是没有反映出工匠技术水平很高,故B正确。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

8.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

A.由官府控制B.不受官府干预

C.不依靠农业D.以私营为主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教材知识考点对题干材料关键字眼“食官”进行理解和应用能力,“食官”即“食于官”,就是工商业者由官府供养,体现了当时工商业主要为统治者服务,因此反映了官营手工业,故A正确;BD与题干相反;C说法错误,农工商业相互促进。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

9.唐朝最高年铸币量为唐玄宗时期的32万7千贯。

宋朝最高年铸币量是唐玄宗时期的20倍。

这说明()

A.唐代商业发展十分落后B.宋代商业发展高于唐代

C.宋代冶炼水平大大提高D.宋代完全放弃重农抑商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货币用于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铸币量是商业发展的晴雨表,铸币量多商业发展水平当然就高,所以“唐朝最高年铸币量为唐玄宗时期的32万7千贯。

宋朝最高年铸币量是唐玄宗时期的20倍”这说明“宋代商业发展高于唐代”,故B正确;题干无从体现“唐代商业发展十分落后”“宋代冶炼水平大大提高”,排除AC;宋代商业政策有所宽松,但不能说“完全放弃重农抑商”,排除D。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10.史书记载:

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

”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

A.长安城商业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   

B.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  

D.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崇仁坊”不在传统的东市与西市内,说明已突破两市的范围,排除A;“昼夜喧哗,灯火不绝”说明商业活动也突破时间的限制,排除B;“京中诸坊,莫之与比”说明崇仁坊已经是长安城内最为繁华的住宅区 ,排除C;题干无从体现“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故D正确。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11.宋代的商业活动范围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专著,其最为合适的书名应该是()

A.《长安城的落日》  B.《汴河两岸》

C.《坊墙倒塌以后》 D.《盛世的辉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注意题干“宋代的商业活动范围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联系所学,唐代商业限制在特定的区域——坊,商业区有严格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但到了宋代,这种严格的时空限制被打破,所以最合适的书名是《坊墙倒塌以后》,故C正确;ABD三项都没能明确指向宋代的商业活动,排除。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12.徐峰在《试论近代江南市镇的城市化》中认为:

“湖州府所辖的乌青镇,明朝时除了四条主干大街外,另有街巷58条。

镇中工商业(蚕丝、冶炼、编织、磨坊、染坊、造船、杂货等产业)发达。

清末,乌青镇街巷规模有了明显扩大,新增加了8条主干大道,街巷增加了47条。

”促进这一时期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重心的南移B.市民阶层的壮大

C.自然经济的瓦解D.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注意题干“近代江南市镇的城市化”,而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在南宋时期已经完成,排除A;市民阶层的壮大是城市化发展的表现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自然经济的瓦解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之一,排除C;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是促进这一时期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故D正确。

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江南市镇的城市化。

13.宋初在都城东京实行坊市分离、四周设围的坊里制。

但随着商品经济及贸易之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多,坊墙因阻碍商品交换而被拆除,但宋廷要求在三更以前结束买卖。

到徽宗时,夜市迅猛发展起来,甚至在繁华商业区政府完全取消了时间限制,出现了“如去闹处,通晓不绝”的现象。

这表明()

A.封建制度严重制约商品经济的发展

B.统治者定都必须考虑到经济因素

C.经济发展影响到国家的经济政策

D.都城是统治者坚强的“政治堡垒”

【答案】C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14.明中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远超整个欧洲地区,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向中国,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

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A.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依据所学可知,依据材料的内容可知,中国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虽然成为“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但却没有“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即推动中国向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是工商业的发展受到“重农抑商”和“闭关海禁”政策的影响。

分析选项,故C正确;A项中白银的大量外流与题干中“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向中国”相矛盾,排除A;

B表述过于绝对化;D明显属于外在的原因。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15.在我国封建社会,处于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是()

A.君主土地所有制B.地主土地所有制

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D.贵族土地所有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按土地占有形态分类,一般认为封建社会有三种土地所有制:

①国有土地:

如均田制,即是封建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给农民使用。

②地主土地私有制:

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并利用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

③小农土地私有制:

广大农民占有很少土地。

其中以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体,国家政权控制部分土地,小农土地私有制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故B正确。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

16.韩非认为商人乃“邦之蠧也”(蠧,蛀虫),以下史料反映的思想与之不同的是()

A.“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B.“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

C.“重租税以困辱之”D.“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韩非的思想实际上反映了“抑商”思想,“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反映了从社会生活方面抑制商人的政策,排除A;“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反映了从政治地位方面抑制商人的政策,排除B;“重租税以困辱之”反映了从赋税等方面抑制商人的政策,排除C;“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反映了农工商并重的思想,与韩非的思想不同,故D正确。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

17.明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后果是()

A.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妨碍了海外市场开拓

B.限制外商来华贸易,阻碍了中外经济交流

C.避免受到外界影响,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D.长期与世隔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B只是从经济方面分析明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给中国带来的后果,C只是从政治方面分析明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给中国带来的后果,显然都没有全面、深刻反映最严重后果,排除ABC;明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阻碍了生产力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故D正确。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海禁政策。

18.西方史学界将“始于康熙平三藩的1681年,止于乾隆退位的1795年之间的历史”称为“HighQing”。

下列可为这一观点提供的依据是()

A.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大一统国家进一步巩固

B.中小市镇向边疆拓展,资本主义发展较迅速

C.对外交往空前频繁,中外文化交流渐入佳境

D.学术文化全面繁荣,科技成就领先西方国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HighQing”体现了清朝前期经济、政治的高度发展,与之相一致的是农耕经济的繁荣和大一统国家的巩固,故A正确;清朝前期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故B错误;清初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中外交往,故C错误;清朝前期科技成就逐渐落后西方国家,仍然停留在传统科技阶段,故D错误。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农业·明清经济的发展。

19.一位中国古代农民穿着棉袄,吃着玉米棒子,在露天剧场欣赏戏剧《窦娥冤》,他生活的朝代最早可能是在()

A.明朝B.元朝C.唐朝D.北宋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农民穿着棉袄说明棉花的种植相当普遍了,棉花的普遍种植是在明朝,“吃着烤熟的甘薯”也说明他生活在明朝,因为甘薯是明代从外国引进的,《窦娥冤》是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的作品。

故A正确。

BCD都与题干信息不符。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农业·明清经济的发展。

20.以下关于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的解释,最完整的是()

A.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货币要求增加

B.自然经济瓦解—商品经济发展—追求黄金美梦

C.商业危机—东西商道断绝—商品价格猛涨

D.黄金梦—航海技术进步—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这意味着商品经济已经发展到相当程度,从而导致了货币需求的增加,较好地解释了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故A正确;B项未能指出商品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资本主义萌芽),且从逻辑上讲应该是商品经济发展导致自然经济瓦解,故B错误;获得东方奢侈品渠道阻断,并不足以推动新航路开辟,且并不会导致一般性商品价格猛涨,故C错误;黄金梦、航海技术进步并不是导致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故D错误。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的背景。

21.“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进行远航探险时才开始。

”这是因为()

A.此前未出现大规模的远洋航行和探险活动

B.远航探险打破了人类长期以来相对隔绝的状态

C.远航探险建立了从欧亚大陆与非洲大陆、美洲大陆的联系

D.远航探险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项显然缺乏史实依据,例如明朝前期出现过郑和下西洋的大规模的远洋航行,排除A;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开辟新航路,打破了人类长期以来相对隔绝的状态,使世界连接成一个整体,符合“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故B正确;开辟新航路的远航探险加强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排除C;D项是新航路开辟对欧洲的影响,但不具有全球意义,排除D。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2.马克思说: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

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在马克思笔下的这一时代()

①欧洲与亚非之间开启商贸联系②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③殖民活动具有暴力血腥的特点④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①“开启商贸联系”的说法错误,在新航路开辟之前,丝绸之路就开启了欧洲与亚非之间的商贸联系,排除①;在马克思笔下的这一时代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时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已经是19世纪中期,时间不符,排除②;根据“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说明殖民活动具有暴力血腥的特点,故③正确;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时期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故④正确,因此选D。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早期殖民扩张的特征和影响。

23.这一时期,除了赤贫阶层以外的几乎(欧洲)所有人都可以买上好几套衣服,其衣橱也慢慢变得多姿多彩起来。

欧洲的消费者可购买更多的家具、储物柜、瓷器以及其他装饰品来填满他们的房子,他们拥有的物品甚至超过其最为富有的祖先。

这一情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新航路的开辟B.世界市场的形成

C.商业革命的完成D.工业革命的开展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除了赤贫阶层以外的几乎(欧洲)所有人都可以买上好几套衣服,其衣橱也慢慢变得多姿多彩起来。

欧洲的消费者可购买更多的家具、储物柜、瓷器以及其他装饰品来填满他们的房子,他们拥有的物品甚至超过其最为富有的祖先”说明欧洲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主要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生产力发展,故D正确;ABC项都不足以说明主要原因。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

24.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一种新的科学的生产管理方式——泰罗制。

20世纪初,泰罗制被广泛推广,企业生产效率提高,美国经济迅速发展,职业经理人开始出现。

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经营者革命”的出现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企业规模的扩大催生了科学管理体系

C.泰罗制的推广促使美国经济进入“大企业”时代

D.科学管理成为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企业规模的扩大,必然要求企业建立有效的科学管理体系,B项符合题意;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A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垄断组织,企业规模扩大,“大企业”出现,为了适应“大企业”的需要,出现了泰罗制这样的管理方式,C项错误; 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应该是生产力的发展(工业革命),D项错误。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25.“管理的集中,以保证少数上层领导人大权独揽来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消除竞争,以杜绝外国竞争的保护关税来保证在市场上的稳固地位;以较少数企业、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

”这种生产组织方式()

A.促进工厂制度的全面建立B.推动大企业时代的到来

C.促进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推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题干“管理的集中,以保证少数上层领导人大权独揽来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以较少数企业、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可知这种生产组织方式是垄断组织,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从而出现垄断组织,推动大企业时代的到来,故选B。

ACD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26.英国棉织品的产量从1785年的4000万码增至1850年的20亿码;生铁产量从1740年的1700多吨增到1850年的225万吨。

这些变化主要说明了()

A.资本主义消除了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B.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C.垄断组织的出现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D.工人劳动积极性大大提高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注意题干中时间“1785年至1850年”,此时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产量的增加说明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因此选B;A错在“消除了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说法,资本主义制度也存在弊端,如经济危机的发生;C错在“垄断组织”说法,因为垄断组织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开展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时间不符;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主要是通过技术革命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工人的处境并没有根本改善,排除D。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

27.某学者认为:

“如果说西方的兴起或崛起靠的是从美洲掠夺过来的白银,……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的发展,也没有领会到古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那些发展给了西欧以超前的制度资本和实力。

”这一观点认为西方的崛起(   )

A.主要靠其内在发展B.主要靠外在动力

C.主要靠古罗马法制D.与对外掠夺有关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的发展,也没有领会到古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可见作者强调西方的崛起主要靠其内在发展即文艺复兴时期的发展和古罗马文明等,因此选A;BD与作者的主旨相矛盾;C过于片面,从属于A。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28.图示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

其中,代表美国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图表、解决问题的能力。

1870年是个重要的判断点,1870年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美国工业产量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因此是①,故选A.;②是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前为世界头号工业大国;③是荷兰,17世纪时期是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④是西班牙,资本主义发展较弱。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29.19世纪初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

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

民主人士拍手称快:

“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