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治安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方案详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51594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格化治安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方案详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网格化治安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方案详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网格化治安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方案详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网格化治安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方案详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网格化治安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方案详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网格化治安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方案详细.docx

《网格化治安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方案详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格化治安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方案详细.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网格化治安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方案详细.docx

网格化治安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方案详细

 

网格化治安管理服务平台

建设方案

 

目录2

1概述4

1.1建设背景4

1.2建设目的4

1.3建设目标6

2建设容7

3平台运行模式8

3.1多级巡控工作机制8

3.2问题处理机制9

3.3网格划分以及示意图11

3.3.1属地网格11

3.3.2属权网格11

3.3.3属地+属权综合网格12

3.3.4安全管理机制12

3.3.4.1https加密传输协议13

3.3.4.2HTTPS主要特点13

3.3.4.3HTTPS加密传输协议广泛应用14

3.3.4.4短信验证登陆14

3.3.4.5账号锁定14

3.3.4.6防火墙15

3.3.4.7应用部署安全16

3.3.4.8第三方安全服务16

4应用系统设计16

4.1平台技术架构16

4.2平台功能设计18

4.2.1模块配置功能列表18

4.2.2网格通APP18

4.2.3网格化管理及展示子系统19

4.2.3.1网格管理19

4.2.3.2专题网格展现管理20

4.2.3.3二维展现22

4.2.3.4街景三维展示效果22

4.2.4事件处理子系统22

4.2.5业务短信子系统23

4.2.6统计考评子系统23

4.2.7定位监控子系统25

4.2.1人员调度子系统25

4.2.2基础信息采集管理子系统26

4.2.2.1实有人口信息数据建设32

4.2.2.2地理编码33

4.2.2.3法人组织数据33

4.2.2.4数据更新共享机制34

4.2.3应用维护管理子系统34

4.2.4数据交换与对接子系统35

4.2.5平台相关页面示意图35

4.3平台硬件及系统支持软件38

4.3.1设备选型与技术指标38

4.3.2应用服务器选型分析38

4.3.3数据库服务器选型39

4.3.4服务器容量分析39

4.3.5硬件配置清单41

5费用匡算41

1概述

1.1建设背景

十八大以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成为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

社会管理不仅是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也是关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为了进一步推动xx地区“高水平规划、高品质建设、高效能管理”,全力打造“服务型、保障型、发展型”的现代化新型城镇,xx提出建设网格化治安管理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推行城市与社会全模式网格化管理方式。

xx政府通过科学系统地划分三级网格管理体系,层层落实管理责任,以信息化手段,逐步整合人、财、物的资源,将社区管理、社区服务、行政审批与行政执法等政府职能全部纳入系统化、网格化管理,实现上下联动、快报快处,同时将网格的数据采集、问题处理、数据分析、定期回访服务、风险防、统计评价等工作通过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化系统进行管理。

1.2建设目的

平台主要以网格化管理为载体,营造稳定、有序、和谐的发展环境和群众生活环境。

通过长效管理机制的运行,建立完善“职责明确、管理精细、信息共享、渠道畅通、服务有效”的网格化管理体系,有效解决、规提升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建设、安全生产、信访稳定和基层组织建设等问题,实现行政管理更加高效,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公共服务更加便捷,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党群关系更加密切,社会发展更加和谐的工作目的,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通过开发平台软件、购置相关的硬件配套设施、完善通讯网络三个方面工作,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文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达到以下建设目的:

●网格化管理应用

实现政府(或业务直属管理单位)--自然村--单元网格垂直链条式的网格化管理。

网格化管理就是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等原则,将管辖地域划分成若干网格状的单元,并对每一网格实施动态、全方位管理,它是一种数字化管理模式。

这一创新的模式是依托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的一套精细、准确、规的综合管理服务系统,政府通过这一系统整合政务资源,为辖区的居民提供主动、高效、有针对性的服务,从而提高公共管理、综合服务的效率。

坦洲镇在基于属地网格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坦洲镇网格化管理应支持行政职能管理网格(属权网格)与行政区域管理网格(属地网格)两套网格并行管理的模式。

政府(或业务直属管理单位)可将多个社区居委会进一步划分为若干单元网格,一个网格配备若干网格专员,形成若干个管理小组,并任命小组长。

该网格发生的任何与行政管理、公安消防、施工建设、执法安监、交通运输、水利电力、突发事件、社会矛盾等事务均由网格员统一上报。

通过网格数据与各类事件、人员监控、人口、房屋以及其他各类城市基础数据相结合,在一数字地图进行充分展现,直观展现社会管理、城市管理的各类问题、重难点问题以及人员工作轨迹监控,为社会和谐发展提供风险预警体系保障。

●移动智能终端应用及闭环管理

网格员应使用运营商的统一提供的专有终端或者通讯流量进行汇总上报,并通过4G移动通讯技术以及云协同方式,使各职能部门、网格员实时互动沟通,网格员通过智能终端进行问题上报、任务处理反馈、巡查复核等多项工作,而平台的管理人员及时进行事务分发,对口部门进行及时处理;整合现有社区工作站、服务站的资源,实现人、财、物统一调配管理,建立高效工作平台,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开支。

●全模式业务管理:

建立“一会两站”(一个居委会,一个社区工作站,一个服务站)的管理方式,根据社区实际情况以及有效管理半径,设立管理幅度合理的单元网格,并配备一定数量的网格员,实现“一格多员,一员多能”。

通过业务流程重造,整合各委办局、社区村居、单元网格的职能,将各类问题通过统一编码拓展、统一处理流程,尽可能将全部行政职能联网并实现一体化。

全模式业务管理可包括行政管理类工作,如:

综治维稳、城市管理、食品卫生、安全生产、治安联防、消防安全、矛盾排解、计划生育等等,可以根据建设情况率先选择治安类工作进行。

而服务类工作则包括外来工子女、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员关爱、流动人口、社区服务等方面。

●数据对接:

可接入政府、其他业务部门的现有系统,如OA系统,通过系统数据对接,继续保留公文、通知的发布功能,并实现该平台与OA办公系统的互联互通。

1.3建设目标

建设xx网格化综治平台是为进一步打造和谐社区而服务,它是以加强社区管理、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维护稳定为基础的自治型、服务型、生态型、学习型和平安型“五位一体”的新型社区。

它的建设目标是:

●加强城镇“网格化”巡控工作

实现“中心城区2分钟到达巡区任何位置、重点区域1分钟到达位置”目标

●创新社会治理工作需要

事权下放,属地化管理,一把手责任制

●被动应对向主动服务转变

数据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条块融合、责任明晰、无缝对接、多网合一

2建设容

结合xx社会管理情况与容,梳理社会管理资源目录,xx可充分依托社区,建立社会管理工作站、服务站,以信息平台为技术支撑,做好社会管理服务的“顶层设计”。

基于镇、社区(村)、单元网格(包括住宅小区、服务业园区、工业园区、重点楼宇等)划分三级管理网格,涵盖“人、地、物、事、组织”五位一体的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数据库,完善“人、房”数据信息,建立人口、房屋、事件和地点数据关联关系,实现“人房关联、以房管人”。

通过“网格员”的日常不断采集,逐渐构建、完善各种社会服务管理信息数据,并建立起长效更新机制,摸索“一门服务、综合整治、垂直监管、三级联动”的社会管理模式,高效开展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工作,提高社会管理服务水平。

该项目的建设容具体包含:

平台软件系统(含终端应用软件app)、硬件设施及系统支撑软件、移动智能终端及网络传输、视频监控等容。

建设容分解如下图:

3平台运行模式

3.1多级巡控工作机制

设立xx监督指挥中心、社区级警务服务站两级治安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各部门梳理行政职能清单,并定义各类别的等级(简单问题/一般问题/突出问题/疑难问题),网格进行网格员、网格管理事项的配置后。

网格员在日常巡查过程中,选择问题归属部门以及问题等级进行问题上报。

两级指挥中心可针对不通过流程进行处理。

部门、指挥中心、服务站分中心、网格员进行明确职能分工,建立完善的系统运行机制。

3.2问题处理机制

平台采用PC与移动App端相结合的手段,对问题的处理形成快速处理的运行机制,通过“网格员-警务服务站-指挥中心”的闭环处理的模式进行问题的上报,派遣、处理,办结,回访的闭环流程操作。

同时,xx监督指挥中心主要针对上级派遣、问政平台、公众投诉、领导交办、来电、来访、来信等多种渠道的问题,进行登记立案,并进行任务派遣,镇指挥中心可将问题向社区分中心、职能部门进行派遣解决,也可组织联席会议集中讨论解决。

最后,镇指挥中心对登记立案的案件进行任务审核、办结归档。

社区分中心主要针对网格员主动上报、处理的问题进行任务派遣、任务审核、办结归档。

当网格员上报的问题为突出问题时,该问题将自动发送到职能部门的管理后台,并同时抄送至社区分中心,社区分中心可对该案件进行督办、催办,以及转上一级部门处理的操作。

3.3网格划分以及示意图

xx在基于属地网格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拓展出专题网格。

xx网格化管理支持行政职能管理网格(属权网格)与行政区域管理网格(属地网格)两套网格并行管理的模式。

属地网格也是基础网格,一般为行政区域网格,但是专题网格,是由各职能单位根据管理所需要,在同一片区域重新进行网格的划分,如将重点部位,人群密集场所的需要进行专题网格的划分,再配置网格员。

3.3.1属地网格

基本按照行政区域来进行无缝划分。

3.3.2属权网格

具体根据职能单位管理所需,支持飞地划分,满足实际管理所需。

(以下橙色为治安专题网格,每个网格有专职网格员。

3.3.3属地+属权综合网格

支持在GIS上进行双网格的图层叠加展现。

3.3.4安全管理机制

平台涉及部门众多,人员甚广,也涉及众多相关经济、人口、房屋等基础数据,因此必须保证系统应在硬件、软件以及系统的数据收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为此,加强系统安全管理机制十分必要。

3.3.4.1https加密传输协议

HTTPS(全称:

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overSecureSocketLayer),是以安全为目标的HTTP通道,即HTTP下加入SSL层,HTTPS的安全基础是SSL。

https:

URL表明它使用了HTTP,但HTTPS存在不同于HTTP的默认端口及一个加密/身份验证层(在HTTP与TCP之间),提供了身份验证与加密通讯方法。

现在它被广泛用于万维网上安全敏感的通讯,例如交易支付方面。

普通使用的HTTP协议以明文方式发送容,不提供任何方式的数据加密,因此HTTP协议不适合传输一些敏感信息。

而使用安全套接字层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S,在HTTP的基础上加入了SSL协议,SSL依靠证书来验证服务器的身份,并为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加密。

3.3.4.2HTTPS主要特点

https协议需要到CA申请证书,一般免费证书很少,需要交费。

采用https的服务器必须从CA(CertificateAuthority)申请一个用于证明服务器用途类型的证书。

该证书只有用于对应的服务器的时候,客户端才信任此主机。

所以所有的银行系统,关键部分应用都是https的。

客户通过信任该证书,从而信任了该主机。

客户端证书是类似表示个人信息的时候,除了用户名/密码,还有一个CA认证过的身份。

因为个人证书一般来说是别人无法模拟的,所有这样能够更深的确认自己的身份。

HTTPS协议是由SSL+HTTP协议构建的可进行加密传输、身份认证的网络协议,比http协议安全。

服务端和客户端之间的所有通讯,都是加密的,通过HTTPS,客户端产生一个对称的密钥,通过服务器的证书来交换密钥,即一般意义上的握手过程。

接下来,服务器与客户端所有的信息往来就都是加密的。

因为密匙,第三方即使截获,也没有任何意义,更加不会产生篡改。

3.3.4.3HTTPS加密传输协议广泛应用

网上银行以及第三方电子支付交易平台。

如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支付宝、国家开发银行、中国移动、电信翼支付等机构。

安全要求比较高的电子政务类系统,如市科技业务管理系统、某省网上办事大厅、国家电网、省高中选课系统、学籍管理系统、研究生报考系统等等。

国外大型,如XX、微软、中国移动支付、google、facebook等。

3.3.4.4短信验证登陆

通过手机短信验证码登录。

用户在登陆时,必须通过平台通过第三方短信平台随机发送的手机短信验证码,方可登陆。

3.3.4.5账号锁定

5次登陆失败,系统后台将对账号进行锁定禁用。

用户只有通过沟通方可激活账号重新登陆。

3.3.4.6防火墙

增加防火墙,增强网络安全。

防火墙可以是一种硬件、固件或者软件,例如专用防火墙设备就是硬件形式的防火墙,包过滤路由器是嵌有防火墙固件的路由器,而代理服务器等软件就是软件形式的防火墙。

其按类型分,可分为网络层防火墙、应用层防火墙、数据库防火墙。

1)网络层防火墙

网络层防火墙可视为一种IP封包过滤器,运作在底层的TCP/IP协议堆栈上。

我们可以以枚举的方式,只允许符合特定规则的封包通过,其余的一概禁止穿越防火墙(病毒除外,防火墙不能防止病毒侵入)。

较新的防火墙能利用封包的多样属性来进行过滤,例如:

来源IP地址、来源端口号、目的IP地址或端口号、服务类型(如HTTP或是FTP)。

也能经由通信协议、TTL值、来源的网域名称或网段...等属性来进行过滤。

2)应用层防火墙

应用层防火墙是在TCP/IP堆栈的“应用层”上运作,用户使用浏览器时所产生的数据流或是使用FTP时的数据流都是属于这一层。

应用层防火墙可以拦截进出某应用程序的所有封包,并且封锁其他的封包(通常是直接将封包丢弃)。

理论上,这一类的防火墙可以完全阻绝外部的数据流进到受保护的机器里。

XML防火墙是一种新型态的应用层防火墙。

根据侧重不同,可分为:

包过滤型防火墙、应用层网关型防火墙、服务器型防火墙。

3)数据库防火墙

数据库防火墙是一款基于数据库协议分析与控制技术的数据库安全防护系统。

基于主动防御机制,实现数据库的访问行为控制、危险操作阻断、可疑行为审计。

数据库防火墙通过SQL协议分析,根据预定义的禁止和许可策略让合法的SQL操作通过,阻断非法违规操作,形成数据库的外围防御圈,实现SQL危险操作的主动预防、实时审计。

数据库防火墙面对来自于外部的入侵行为,提供SQL注入禁止和数据库虚拟补丁包功能。

3.3.4.7应用部署安全

手机端APP通过APN专网通道,政府职能部门通过党政网,而社区则通过互联网进行系统访问。

通过分别在专网、公网、网分别部署2套应用,从而在网络上实现隔离。

此种安全机制基于网络部署情况而定。

3.3.4.8第三方安全服务

可通过第三方安全服务公司进行安全评估与加固服务,包括对现网系统进行安全检查评估,完成在网络安全划分、服务配置、通信协议、系统架构、访问控制、安全防护措施等方面的全面安全评估;提高系统安全能力,包括运维规及自动化、代码审计、安全基线制度、远程检查方案、安全开发规。

4应用系统设计

4.1平台技术架构

本项目系统技术架构如下图所示:

该系统在建设过程中,涉及服务器、数据库等硬件采购与管理,其存储、安全、性能以及网络环境等需要进行持续维护。

平台的功能架构图如下所示:

4.2平台功能设计

4.2.1模块配置功能列表

4.2.2网格通APP

网格通是平台的基础信息采集以及问题上报、处理反馈的重要方式,它主要用于实现社区网格巡查员在自己的工作区域将发现的问题向信息平台进行上报以及处理上级部门派遣分配的任务并进行反馈。

该系统依托移动设备智能终端,完成社区综合管理的各类问题,通过一文本、图像、声音和位置等信息实时传递至管理后台。

同时,该设备也可以用于各类基础数据的采集更新(包括流动人口、出租屋、城市部件),以保证数据鲜活性。

“网格通”APP通过4G/3G网络与平台信息采集数据库相连的智能手机数据采集系统,用于网格管理员日常巡查和核查时对社区人员、房屋等的信息录入,并上传至社区信息采集数据库。

核心功能包括:

登录、退出系统、问题登记上报、数据采集、民情日志、任务处置(巡查任务)、数据查询、拍照与录音、视频、地图浏览、系统设置、密码修改、个人中心、数据同步、软件更新等功能。

通过业务事项分类编码以及权限控制,可灵活实现“资源整合,一员多能”的管理目的。

网格员在问题上报时可通过业务类型分类以及问题的严重程度进行分层分级上报并自动分发到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4.2.3网格化管理及展示子系统

该子系统主要功能包括网格定义、配置、二维、三维地理信息应用展示以及常用的地图功能。

4.2.3.1网格管理

基于数字化地图,将地理空间信息进行网格划分,并将网格员、网格事务、网格基础数据等信息进行合理配置管理。

网格配置管理系统是网格化社会管理平台建设的基础。

数据分类依据各委办局所管理的数据信息容进行划分。

基础地理数据库可直接对社会管理相关的各部门提供准确实时的基础地理信息,保证了网格化社会管理平台对基础地理信息的需求。

采用网格技术,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方便管理、管理对象等原则,以一定的围为基本单位,以社区为专题网格,将行政区域划分成若干个网格状的单元。

采用地理编码技术对城市部件进行分类分项管理,最终实现社会管理由盲目到精确,由人工管理到信息管理的转变。

通过地理编码实现地址空间的相对定位,可以使城市中的各种数据资源通过地址信息反映到空间位置上来,提高空间信息的可读性,在各种空间围行政区达到信息的整合。

该功能模块包括网格定义、网格人员配置、业务网格定义、热点网格定义、数据上图等功能。

通过地理编码,将城市现有的地址进行空间化、数字化和规化,在地址名称与地址实际空间位置之间建立起对应关系,并结合人口信息、房屋信息、企业组织信息等实现地址空间的相对定位,可以使城市中的各种数据资源通过地址信息反映到空间位置上来,提高空间信息的可读性,在各种空间围行政区达到信息的整合。

通过地理编码技术对城市部件进行分类分项管理,最终实现社会管理由盲目到精确,由人工管理到信息管理的转变。

4.2.3.2专题网格展现管理

基于二维、街景地图结合各项数据进行数据展现,包括:

网格配置展现、专题网格数据展现、社会网格数据展现、统计图表等。

专题网格数据展现:

包括房屋展示、人口展示、城市部件展示、企业商户展示、并可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其他管理对象的扩展展示。

Ø房屋展示:

提供在涵盖古镇面积的网格化地图展示,实现各责任人的区域划分,查找重点区域负责人等功能。

提供全镇在册房屋及规划房屋的信息数据,和人口信息相关联,实现以人找房功能,在地图上实现搜索重点人员定位功能。

Ø人口展示:

针对重点人群根据社区汇总的住址在地图上标示,实现地图坐标和数据库人员信息绑定,根据人员类别不同关注级别不同划分不同颜色对标示点进行区别,管理人员可通过人口展示查询各类人口数据信息。

Ø事件展示:

通过当事人、事由、事件类型、问题等基本信息查询,实现基于GIS地图的事件精确定位。

Ø街景展示:

以真实的路面街景为亮点。

具有三维浏览功能,用户可以实现任意角度的浏览、缩放、漫游。

同时,系统还提供了量测工具,如:

距离测量、面积测量等。

街景可以真实再现城市自然地形和人造地貌,包括起伏的山形、城市建筑物、道路、河流等,并按照统一的坐标系统,构建和展示无缝的街景数字社区模型。

4.2.3.3二维展现

4.2.3.4街景三维展示效果

4.2.4事件处理子系统

通过设立区一级、社区级两级中心,分别对不同类型的事件进行不同的处置流程,实现分层分级管理。

区一级监督指挥管理中心可以进行立案登记、任务派遣、任务复核、办结归档的工作,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可对各社区管理中心派遣出来的事件进行详细浏览,包括业务类型、大类、小类、事件描述、事件等级、处理等级、社区管理网格、网格负责人、联系、上报时间、现场多媒体信息等,并可以通过地图定位,准备了解事发位置,处理完毕后,需填写处理意见,并最终对问题的处理结果进行办结督办处置。

社区网格员通过网格通进行问题上报后,社区或职能部门可依据上传的文字、图片信息进行问题确认,并决定是否可进行下一步任务派遣。

后台管理人员可进行签收、回退、发送、打印、导出、督办、附件上传、意见填写、详情查看、转上级部门处理等功能。

依据问题的处理等级(简单问题、一般问题、突出问题、重大问题),系统将问题分类发送至相应的处理部门,后台管理人员则可实时对问题的处理反馈情况进行跟踪、确认,直至结案。

4.2.5业务短信子系统

该平台覆盖广,部门多样结合,事件大到应急处置、小到矛盾调节,通过业务短信子系统可以有效实现调度、通知、事件信息描述等,增加系统部沟通的效率性。

业务短信子系统也可以采用xx地区目前已有的informaster短信平台,通过开放接口的形式进行接入。

4.2.6统计考评子系统

“综合评价考核系统”基于平台综合业务受理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运用基层综合治理综合评价模型,实时或定期统计技术,将信息化技术、监督评价的工作模式应用到网格化基层综合治理中,建设网格化基层综合治理综合评价系统。

通过基于平台的信息存储和信息查询,实现对历史数据按期或实时的统计,并通过基层综合治理评价体系数学建模运算品评等级,将其以图形化或表格化的方式显示出来。

通过系统建设,推进基层综合治理监督达到主动、精确、快速、直观和统一的目标,从而实现完善的基层综合治理评价体系,可以形成良好的城市管理监督机制。

(1)基本功能

报表可以将事件按事件来源、事件分类、预警级别、处理状态以及事件发生地点区域等进行分类统计,并提供饼状图、柱状图、趋势图、分布图等图形展示。

考核主要针对各级机构、相关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坚持绩效目标量化、科学客观、公平公正、实事和奖惩结合的原则。

具体的考核办法由各区自行制定实施。

A.统计分析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各类报表的输出。

包括查询、统计和打印等功能。

B.绩效考核

对事件处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工作情况的考核。

包括查询、统计和打印等功能。

C.统计报表导出

将统计查询结果以Excel格式进行导出。

(2)常用字段类型

整数类型,双精度浮点,文本类型,日期,时间。

(3)相关计算方式

依据实际需求进行定制开发。

(4)说明

1)统计报表展现形式:

报表,折线图,柱状图,饼状图,锥状图,分布图。

2)报表输出格式:

打印,导出Excel。

3)多维度查询:

按照时间查询(年,月,日,日期段,季度)。

4)区域查询(区,县,社区(乡区),社区(村组),网格编号。

5)事件查询:

治安事件,矛盾纠纷等社管事件。

6)状态查询:

待办,办理中,办结,销案等事件状态查询。

4.2.7定位监控子系统

监管指挥子系统具备案卷信息和地图信息一体化管理功能,并满足大屏幕管理显示要求;能够定位基层综合治理问题的地理位置,能够分类显示基层综合治理问题的当前状态信息;能够实时显示网格监督员在岗情况及位置信息,并且可以对历史轨迹进行回放;具有查询基层综合治理问题的图片、办理过程等详细信息功能;实现地图与属性信息的互动查询;实现图文一体化的综合评价结果大屏幕展示功能。

具体包括行政区划、部件展现、事件展现、轨迹监督四个功能。

4.2.8人员调度子系统

该子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