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星火教育高三一轮历史汇总辛亥革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951184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5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佛山星火教育高三一轮历史汇总辛亥革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佛山星火教育高三一轮历史汇总辛亥革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佛山星火教育高三一轮历史汇总辛亥革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佛山星火教育高三一轮历史汇总辛亥革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佛山星火教育高三一轮历史汇总辛亥革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佛山星火教育高三一轮历史汇总辛亥革命.docx

《佛山星火教育高三一轮历史汇总辛亥革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佛山星火教育高三一轮历史汇总辛亥革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佛山星火教育高三一轮历史汇总辛亥革命.docx

佛山星火教育高三一轮历史汇总辛亥革命

佛山星火教育:

辛亥革命

 

1.革命背景

(1)义和团运动后,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

(2)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来挽救其统治危机。

2.酝酿准备

(1)组织方面:

①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成立兴中会等革命团体。

②1905年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

(2)思想方面:

革命派与改良派展开思想论战,宣传了革命思想。

(3)军事方面:

革命党人发动了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

3.武昌起义

(1)概况:

①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并胜利。

②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

③定国号为中华民国,政体为“五族共和”。

(2)影响:

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使其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4.革命高潮

(1)民国的建立:

①成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以五色旗为国旗。

②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2)帝制终结:

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清王朝260多年的统治宣告结束。

5.革命失败: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

6.历史意义

(1)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它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史料论证

考向1 辛亥革命的功绩及失败原因

史料一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 人民得享有下列各项之自由权……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二十九条 临时大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总揽行政事务。

第四十八条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任命之法官组织之,行使司法权。

第十九条 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辅佐临时大总统。

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以上皆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思考:

上述史料分别体现了哪些基本原则?

据此分析约法的性质。

它颁布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

(1)原则:

人民主权、自由平等、分权制衡、责任内阁。

(2)性质:

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3)目的:

防止袁世凯专制,巩固民主共和制度。

史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

……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

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思考:

根据史料,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提示:

史料表明辛亥革命失败的不是政体,而是资产阶级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救国道路。

考向2 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史料一 

新生的中华民国顺应世界潮流,仿照美国的政治制度……成功地将三权分立、言论自由以及共和精神一一引进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

民国初的议会政治虽然屡遭挫折……但它开创的民主政治迄今为止仍是中国人民努力追求的目标。

——林炯如《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民国建立后……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人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这些社会生活的表征,实际反映的是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思考:

以上史料说明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

(1)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2)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3)促进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的变迁。

史料二 

民国初年,全国报社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

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

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

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

“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思考:

根据以上史料,你认为应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提示:

(1)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大大提高了国民参政议政的意识。

(2)辛亥革命传播民主思想的范围十分有限,没有改变当时的中国,尤其是农村的现状。

(3)从横向看,辛亥革命对城市和乡村的影响是不平衡的;从纵向看,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一个过程,辛亥革命只是开端。

归纳提升

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

(1)政治上: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和自由。

(2)经济上:

提高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颁布了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法令措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3)思想上:

辛亥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社会生活:

废除了一些陈规陋习,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礼仪习俗的变革。

对点演练

1.胡适在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

(它)变换了全国的空气,解除了一个不能为善而可以为恶的最上层高压势力,然后才能有各种革命的新种子在那个解放的空气里生根发芽。

该事件应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解析:

从“(它)变换了全国的空气,解除了一个不能为善而可以为恶的最上层高压势力”分析,说明其在全国范围内推翻了旧政权,故D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建立了政权,但没有推翻清政府,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是要维护清朝的统治,故B项错误;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故C项错误。

答案:

D

2.1851年和1911年都是旧历辛亥年,这两年在中国大地上各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革命运动,关于这两次革命运动,说法有误的是(  )

A.革命任务上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B.二者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C.革命前途上具有共同性

D.后者更适应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趋势

解析:

1851年是太平天国运动,1911年是辛亥革命,一是农民战争,一是资产阶级革命,这说明它们的革命前途不一致,故选C项。

答案: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