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鲁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47909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鲁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鲁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鲁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鲁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鲁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鲁教版.docx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鲁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鲁教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鲁教版.docx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鲁教版

第三单元学情调研试题

一、积累运用(10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2分)

蹂躏____________齑________粉罡_________风

2.闻一多,本名________,著名________、________和民主战士。

(2分)

3.诗歌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在诗歌中,当诗人描绘什么景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么样,而在于:

写景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咏物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5.对诗人臧克家在1932年写的《老马》一诗的主旨理解正确的是()(2分)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来望望前面。

A.反映旧中国生产力低下,长途运输还得靠老马拉车。

B.同情老马受到的折磨以及被任意蹂躏的命运。

C.显示旧中国人民在死亡线上挣扎,命运十分悲惨。

D.揭示旧中国人民正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深重的苦难。

二、阅读理解(5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8分)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舍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6.诗中的“鸟”指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只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2分)

7.“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表达了诗人一种什么境界?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时隔多年,我们在读这首诗时,感受怎样?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对艾青《煤的对话》(1937年)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

/2,L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

/死?

不,不,我还活着,/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A.诗中的“我”经历了自然界的灾难,失去了昔日的荣华,被埋到地层深处,“我”满怀怨愤,痛恨以往不公平的历史。

B.诗中的“我”历经沧桑,长久地沉默过、怨愤过,但是更有希望和祈求,“我”渴望火的到来,要使自己在烈火中再生。

C.诗中的“我”是中华儿女的写照,有着炽烈的情感,昂扬的斗志,不甘沉沦,自强不息,“我”要摧毁黑暗,迎来光明。

D.诗中的“我”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热量,憧憬着光明灿烂的前景的到来。

10.对艾青《盼望》一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

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

A.诗人抓住轮船起锚出发和到港抛锚的两个瞬时场景,将现实生活中看得见的图景融入了对盼望的哲理思索,构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B.两位海员不同的情趣,反映出他们不同的追求,暗示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

C.两位海员不同的心态,表达了同一种愿望,即对航海事业的无限热爱,暗示生活中不同的人们可以有共同的追求目标。

D.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航程,这首诗正是人生不懈追求的艺术写照。

11.读郭沫若《炉中煤——眷恋祖国的情绪》(片断,作于1920年),对诗中意象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鲁莽?

要我这黑奴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A.“炉中煤”是诗人自喻,活埋地下多年,今朝重见天光,决心燃烧自身,报效国家。

B.“年青的女郎”既实指作者心中的恋人,也虚指晨光熹微的祖国

C.“黑奴的胸中”、“火一样的心肠”,强烈抒发了诗人眷恋祖国、献身祖国的深情。

D.“你的殷勤”表达了作者对“五四”以后的祖国的一种期待心情,这是诗人抒情的出发点。

12.阅读艾青的《镜子》,对其风格评价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仅只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

它最为真实,决不隐瞒缺点

它忠于寻找它的主人

谁都从中发现自己

或是醉后酡颜

或是鬓如霜雪

有人喜欢它,因为自己美

有人躲避它,因为它直率

甚至有的人,恨不得把它打碎

A.诗人以小见大,在对人人见之不觉奇的镜子的咏叹中揭示了人人思之倍觉的人生哲理。

B.诗人抓住特征,十分准确地抒发了自己在坎坷曲折人生道路上对人间奥秘深刻独到的发现。

C.全诗苍劲深沉,语言含蓄隽永,诗人思考生活的深度和表达诗情的高度艺术功力,达到和谐统一。

D.“喜欢”、“躲避”、“打碎”,诗歌语言直率,风格明快,直抒胸臆,对生活中种种丑恶现象作了无情的讽刺。

13.下面对冰心的《纸船——寄母亲》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我从不轻妄弃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归去。

1923年8月27日

A.开篇入题,诗人从自己充满天真童心的行为——折纸船写起,为抒发对母亲的深情作铺垫。

B.第二节四句,诗人直接点明了纸船应去的方向,表达了诗人强烈诚挚的心愿。

C.结尾“卒章显志”,点明了她祈求想像中进入母亲梦中的纸船能载着她对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流动母亲的身边。

D.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使得感情的抒发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

14.对下列短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坚壁

田间

狗强盗,来,我告诉你:

      你要问我么:

“枪,弹药,埋在哪儿?

   “枪,弹药,统统埋在我的心里!

1943.6

注:

“坚壁清野”是抗战时期,我军民对付日军“三光”政策的方法之一。

指把粮食、枪弹等埋藏起来,不让敌人得到。

A.开头直呼“狗强盗”,三个字把“我”烈火般的愤怒和仇恨倾泄无遗。

B.“你要问我么:

/枪,弹药,/埋在哪儿”这个设问表示“我”已把敌人看透了,突出了“我”的自信,敌人的气急败坏。

C.“来,我告诉你”几句,是“我”面对敌人搜查时的嘲弄斥责之间,也是全民抗战的真实写照。

D.全诗采用虚拟手法塑造了“我”的形象,而对敌人却有意冷落,不费笔墨,表现了诗人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极端蔑视和仇恨。

15.对沙鸥诗《新月》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新月弯弯,

像一条小船。

我乘船归去,

越过万水千山。

花香,夜晚。

故乡正是春天。

你睡着了么?

我在你梦中靠岸。

A.入手擒题,一开始就把银沟似的一弯新月比作“一条小船”,使之成为诗人情感的闸门。

B.“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

”两句写诗人以虚当实,凭借想像踏上返回故乡之路。

C.“花香,夜晚”,一句四字,从视觉、嗅觉和触觉等方面向读者正面立体地展现了故乡春夜的迷人美景。

D.结句情深意美,诗人借新月之船,将绵绵不尽的游子之情,洒落在故乡的土地上,洒落在故乡的梦里。

16.读刘大白引日梦之群》(三十六),对诗句含义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少年是艺术的,

 一件一件地创作;

壮年是工程的,

 一座一座地建筑;

老年是历史的,

 一页一页地翻阅。

A.少年时早立大志,自我设计,一次次草绘人生蓝图。

B.壮年时坚实施工,实现自我,一座座构筑理想大厦。

C.老年时回眸一生,心绪宁静,一页页检阅人生履历。

D.少年、壮年、老年,这是人生必由之路。

回首往事,既有淡淡的喜悦,也有理不尽的哀怨。

17.阅读白桦《轻!

重》,对诗中对比手法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隐入绿色的边境森林,

谁能比边防军士兵更轻?

      萤火虫飞过去也要闪亮一星星火光,

      蝴蝶翩翩起舞也要扬起霏细的花粉;

  我们活跃在深深的林海里,

   就像是一群无声无息的黑影。

迎着黑色的骤雨狂风,

  谁能比边防军士兵更重要?

      千年不化的冰川也会在雷电中崩裂,

      万年凝固的雪山也会在暴风里震动;

  我们站在神圣的国境线上,

     每一个哨岗都是一座不移的山峰!

A.诗中的“轻”旨在刻画边防军士兵身手矫健、动作快捷的机警形象。

B.诗中的“重”旨在凸现边防军士兵坚强无畏的精神和不可战胜的钢铁意志。

C.“黑色”、“绿色”形成了对比关系,突出了“骤雨”、“狂风”的恶劣,士兵生活的艰苦。

D.萤火虫、蝴蝶与冰川、雪山对比,作用在于形成强烈的轻重反差,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18.陆俏梅《南方唱给北方的情歌》空缺的词句和原作一致的是()(3分)

喜欢你把我看成操着吴腔越语的女子

总是缠绵绵在三月的经纬上相思、流泪

把三月的雨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三月的花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一点船篙高绾裤腿躲进杨柳岸这边

我双眼皮的湖泊

波动着一页一页如岁月摇动的桨声

一阕一阕婉婉约约地折叠起来

折叠起一部重感情的地方志

第一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页是琵琶女浔阳江头的琵琶韵

第三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诗段:

a.当作芬芳美酒b.插得满身都是c.梳成好看的发式挂在背后

第二诗段:

d.王昭君独留青冢的千载泪

e.西施们楚楚动人的捣衣声

f.白娘子多愁善感的儿化韵

A.

(1)a

(2)b(3)d(4)f

B.

(1)a

(2)b(3)e(4)f

C.

(1)c

(2)b(3)e(4)f

D.

(1)c

(2)b(3)f(4)d

19.“第二页是琵琶女浔阳江头的琵琶韵”,此句自唐代诗人_______的_______。

(2分)

20.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10分)

幽谷睡者

[法)兰波

这是一个绿色的山穴,

欢唱的小河把银色的褴褛挂在草间,

阳光在傲岸的山头闪烁,

这是一个泛着青苔的空谷。

一个年青的士兵,张着嘴,光着头,

脖颈沐浴在蓝色芥草的新绿之中,

他躺在草丛中披着赤裸的长天,

在阳光垂泪的绿色大床上,面色苍白地睡去。

他双脚伸进菖兰花中,睡去了。

微笑地像一个患病的娇童,他感到了寒冷,

于是大自然用温暖的怀抱摇着他。

芬香不能再使他的鼻孔抖动,

他安详地睡在阳光下,用手捂着心窝,

右肋上有两个红色的弹洞。

①第一节诗人重点勾勒了一幅幽谷图,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②第二节主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手法描写了一个士兵。

(2分)

③全诗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修辞方法,请在文中用“__________”标出来。

(2分)

④你认为全诗中哪一节最令人震动?

为什么?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实践(40分)

21.读了刘大白《旧梦之群》后,你有什么感想?

请以“怎样度过有意义的人生为话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

提示:

这是一篇读后感,需要在深刻理解原诗主题的基础上,找出感点。

从少年到老年,对人生来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这就是感点。

□□□□□□□□□□□□□□□□□□□□□□□□□□□□□□□□□□□□□□□□□□□□□□□□□□□□□□□□□□□□□□□□□□□□□□□□□□□□□□□□□□□□□□□□□□□□□□□□□□□□□□□□□□□□□□□□□□□□□□□□□□□□□□□□□□□□□□□□□□□□□□□□□□□□□□□□□□□□□□□□□□□□□□□□□□□□□□□□□□□□□□□□□□□□□□□□□□□□□□□□□□□□□□□□□□□□□□□□□□□□□□□□□□□□□□□□□□□□□□□□□□□□□□□□□□□□□□□□□□□□□□□□□□□□□□□

参考答案

一、1.róulìnjīgāng2.家骅诗人学者3.鲜明的形象性、丰富的想像、凝练的语言韵律美4.借景抒情借物咏志5.D(本诗以马为描绘对象,但作者决不会是在说现实中的马如何,作者显然是在以马喻人。

A、B两项都是错误在不懂得这种技法。

C项的主旨理解错了,描绘的形象是在忍受而非挣扎,它是灾难深重的旧中国人民悲惨形象的真实写照,因此答案应为D)

二、6.诗人嘶哑7.视死如归的精神,对祖国彻底无私的热爱。

8.感受到诗人的那颗灼热的心,感受到一种凝重,一种无言的振奋。

9.A(这是一首含义深刻的咏物诗,全诗采用对话形式。

对抒情主体“我”的种种理解不能脱离诗歌语境。

“失去了昔日的荣华”、“痛恨以往不公平的历史”等语,是一种不合理的想像)10.B(所谓意境,指诗人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一体形成的艺术境界,它需要读者去体味和感受。

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抒情诗。

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道路,有人特别关注人生的起点,有人特别关注人生的终点。

心态不一,并不妨碍他们对事业的热爱和理想的追求,“不同的追求”这一说法是对诗歌意境的错误理解)11.B(“年青的姑娘”不是指作者心中的恋人”;从诗歌副标题即可识别)12.D(这是一首哲理诗,深刻的哲理借助镜子含蓄说出,语言直率,风格明快,直抒胸臆”这一说法,是不切合诗歌语境的)13.B(“直接点明”之说有误,作者在此并未明白说出,而是设置了悬念)14.D(末句分析有误,一是这里的敌人指日本侵略者,而不是国民党反动派;二是作者这样剪裁的目的,主要是给读者留下想像的广阔天地,强化诗作的表现力)15.C(正面的角度应指嗅觉和触觉,没有视角)16.D(这首精警洗练的小诗道尽人生真话。

老年回首往事,抒情主人公的心境是淡泊宁静的。

“一叶叶翻阅历史”应当为少年的壮志、中年的拼搏而欣喜,涌起的是一种人生无悔的情感。

所谓“理不尽的哀怨”是一种脱离语境的分析)17.C(对比映衬是诗歌常用手法“绿色”、“黑色”完全不能构成对比关系。

“绿色的森林”写实,作者未赋予感情色彩。

“黑色的暴风骤雨”,显然,“风雨”不可能是“黑色”的,作者使用此词,已融入强烈的感情。

因此,“黑色”不独指自然界恶劣的环境,也暗指边境敌对势力的蠢蠢欲动。

仅仅着眼于色彩的不同,是一种浮云表层的理解)18.C(这首诗把南方比作一位多情女子,语言别有动人的韵致。

把“三月的雨丝当作芬芳美酒”,语言苍白无诗味,排除a;“第一页是王昭君独留青冢的千载泪”,王昭君在北方居留,且“千载泪”和全诗情绪不吻合,排除d;“雨丝”与“插”联系紧密想像合理,考虑历史典故的时代性和文化内涵,两个诗段空白处只能分别选用c、b、e、f)19.白居易《琵琶行》20.①为下文作铺垫②白描③拟人如“欢唱的小河”“阳光垂泪”“大自然用温暖的怀抱摇着他”。

④最后一节。

开始以幽谷为铺垫,再让那年轻可爱的士兵一路行来,最后出其不意地给人一击,令人感动。

三、21.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