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期末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941536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科手术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外科手术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外科手术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外科手术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外科手术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科手术期末复习资料.docx

《外科手术期末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手术期末复习资料.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科手术期末复习资料.docx

外科手术期末复习资料

外科手术复习资料

无菌术:

是指在外科范围内防止创口发生感染的综合预防性技术。

它包括灭菌法、消毒法和一定的操作管理规程等。

灭菌法:

是指用物理的方法,彻底杀灭附在手术所用物品上的一切活的微生物。

消毒法:

又称抗菌法,是指用化学药品消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不要求清除和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孢)。

局部麻醉:

是利用某些药物选择性地暂时阻断神经末梢、神经纤维及神经干的冲动传导,从而使其分布或支配的相应局部组织暂时丧失痛觉。

麻醉方法:

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传导麻醉,硬膜外麻醉。

麻醉药有:

盐酸普鲁卡因、盐酸利多卡因、盐酸丁卡因。

全身麻醉:

是利用某些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广泛的抑制作用,从而暂时地使机体的意识、感觉、反射和肌肉张力部分或全部丧失。

常采用复合麻醉法。

实质出血:

见于实质器官、骨松质及海绵组织的损伤,为混合性出血,即血液自小动脉与小静脉内流出,血液颜色和静脉相似。

由于实质器官中含有丰富的血窦,而血管的断端又不能自行缩入组织内,因此不易形成断端的血栓,而易产生大失血威胁家畜的生命。

包扎法:

用敷料。

卷轴绷带。

复绷带、夹板、支架绷带及石膏绷带等材料包扎止血,保护创面,防止自我损伤,吸收创液,限制活动,使创伤保持安静,促进受伤组织的愈合。

缝合是将已切开、切断或因外伤而分离的组织、器官进行对合或重建其通道,保证良好愈合的基本操作技术。

按照出血的次数和时间分分为初次出血、二次出血、重复出血和延期出血:

组织分离:

指利用器械把正常组织分开,以显露位于深层和体腔内的病变组织和器官。

2.高压蒸气灭菌法

特点:

压力高,温度增高。

通常用蒸气压大约为0.1~0.137MPa左右,1.05~1.40kgf/cm2温度可达121.6~126.6℃,维持30min左右,能杀灭所有的细菌、芽胞。

高压蒸汽灭菌法的使用方法简述如下:

(以立式高压蒸汽灭菌器为例)将水加至指定刻度后,将需灭菌的物品放入灭菌桶内,紧闭器盖,接通电源。

当蒸汽压达到5lbf/in2时,打开放气阀门,去除灭菌桶内残留的冷空气,确保彻底灭菌。

关闭放气阀门,继续加热,待蒸汽压达到15lbf/in2,即安全放气阀第一次自动放气时开始计算灭菌的时间。

灭菌终了,关闭电源,打开放气阀门,直至气压降至0时,旋开气盖,及时取出灭菌物品。

高压灭菌器使用注意事项如下:

(1)高压灭菌器的压力表必须准确,以保证使用的安全。

要定期进行检验。

(2)高压灭菌器内所加的水不宜过多,尤其手提式高压灭菌器,以免沸腾后水向内溢流,使消毒物品被水浸泡。

又不宜过少,否则既不能形成一定的蒸汽压力,影响灭菌效果,又可能损坏电炉丝。

(3)放气阀门下连的金属软管必须保留,不得折损,否则放气不充分,冷空气滞留在桶内会影响温度的上升,有碍灭菌质量。

(4)灭菌后应立即间断放气,待气压表指针指至0处,旋开盖子及时取出内容物,不可待其自然冷却降压,否则干燥的物品会变湿,妨碍正常使用。

(5)应该经常测定高压灭菌器的灭菌效果,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化学指示剂法。

四、手术人员的准备与消毒

手臂消毒时,只能采用手臂能够经受得起的消毒方法(化学消毒药剂浸泡),而不能采用比较彻底的高压蒸气灭菌。

这些方法,一般只能减少皮肤微生物的数量,不可能做到绝对的无菌。

因此,手臂的消毒是无菌术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我们对手臂消毒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严格按操作规程去做,否则,将前功尽弃。

对手臂上有创口,尤其是化脓感染创者,不能参加手术。

对手上有小的新鲜伤口而又必须参加手术时,应先用5%碘酊消毒伤口,并用胶布封闭,然后再进行手臂的消毒。

手术时最好戴上手套。

1.更衣

手术人员术前应穿着清洁的衣裤和鞋,衣裤应是浅蓝色,上衣最好是短袖衫,以便充分裸露手臂。

如果没有清洁鞋,应穿上一次性的套鞋。

手术帽和口罩一般在手臂消毒完毕后再穿戴。

若是一次性的手术帽和口罩,也可在手臂消毒前穿戴好。

(1)手臂的刷洗

①修剪指甲:

将指甲剪短、磨光,并剔除甲缘下的污垢。

②洗刷手臂(手臂的清洁):

用指刷沾上肥皂,按一定顺序(从指甲缝、指端→手指→指间→手掌→手背→腕部→前臂部→肘部)仔细刷洗3遍,每遍3分钟。

然后用流动的水冲去肥皂沫,冲洗时手指向上,使水自指端流向肘部,彻底将肥皂沫冲洗干净。

然后再用无菌巾(灭菌纱布)按上述顺序擦干。

如果不具备流水条件,应最少在2-3个盆内逐盆清洗干净。

(2)手、臂的消毒

70%酒精:

浸泡或拭洗5min。

或1:

1000的新洁尔灭溶液:

浸泡和拭洗5min。

消毒过的手臂弯曲,将两手放在胸前。

3.穿手术衣选择空旷的地方

4.戴手套未戴手套的手不能接触手套的外面,已戴手套的手不可接触未戴手套的手

戴手套注意事项

戴湿手套时,先戴手套后穿衣;戴干手套则先穿手术衣后戴手套。

戴手套应注意未戴手套的手不可接触手套或手术衣的外面,已戴好手套的手不要接触另一只手套的内面。

手术衣和手套穿戴完毕后,应将翻边的手套口翻转过来压住袖口,不可将腕部裸露。

(3)手、臂的消毒

如果在紧急情况下,来不及做15分钟的常规手臂消毒,此时,可用肥皂和水初步清洗手臂,擦干后,再用3%-5%碘酊充分涂擦手臂,待干后,用大量的酒精脱碘,然后即可进行手术。

或者在充分洗手后,戴上灭菌的手套进行手术。

五、动物术部的准备与消毒

首先应对病畜进行全面的检查。

在确定实施手术之后,再做进一步的准备。

手术前应对畜体进行清洁或洗刷。

注意术前应停止给食。

不可在术前进行灌肠。

术部准备:

(一)术部除毛

术部剪毛、剃毛:

范围要超出切口周围20~25cm,小动物可在10~15cm的范围。

脱毛剂:

配方为:

硫化钠6.0~8.0,蒸馏水100.0,制成溶液。

(二)术部消毒

1.术部皮肤消毒:

常用的药物:

5%碘酊、70%酒精等。

先用碘酊涂擦2次,必须稍待片刻,等其完全干后,再用70%酒精将碘酊擦去。

(二)术部消毒—涂擦方法

如系无菌手术,应由手术区的中心部向四周涂擦,如是已感染的创口,则应由较清洁处涂向患处。

(二)术部消毒

两次涂碘法消毒彻底,对皮肤深部的细菌也有作用。

注意:

①碘酊应涂在干燥的皮肤上,若涂在湿润的皮肤上,不仅杀菌力降低,且易引起发泡和皮炎。

②若动物(牛)对碘酊敏感,会发生皮炎,此时可改用7.5%聚乙烯酮碘、0.1%新洁尔灭、0.1%消毒净醇、0.5%洗必泰等涂擦2~3次即可。

(二)术部消毒

2.术部粘膜(口腔、鼻腔、阴道和肛门)消毒:

先用清水洗去黏液和污物,再用0.1%新洁尔灭、高锰酸钾、利凡诺等溶液洗涤消毒。

不能用碘酊,以免烧灼。

3.眼结膜消毒:

多用2%~4%硼酸溶液冲洗结膜囊。

4.蹄部消毒:

常用2%煤酚皂(来苏儿)温溶液进行脚浴。

(三)术部隔离

采用大块有孔手术巾覆盖于术区。

常用的非吸人麻醉药物

1.属于非巴比妥类的常用药

(1)水合氯醛

(2)隆朋(3)静松灵(4)保定宁(5)氯胺酮(6)噻胺酮注射液

(7)安泰酮

2.巴比妥类常用麻醉药

(1)硫贲妥钠

(2)戊巴比妥钠

常用的基本手术器械有:

手术刀、手术剪、手术镊、止血钳、持针钳、缝针、创巾钳、肠钳、牵开器、有沟探针等。

二、组织分离

㈠按分离器械的不同分:

组织分离的操作方法分为两种:

1,锐性分离:

用手术刀或手术剪进行细致的割剪。

特点:

对组织损伤小,术后反应少,愈合快。

适用:

皮肤、筋膜和腹膜的分离。

2,钝性分离:

用刀柄、止血钳或手指等进行分离。

方法:

是将这些器械插入组织间隙内,用适当的力量,分离周围组织。

特点:

组织损伤较重,组织反应较重,愈合较慢。

适用:

正常肌肉、筋膜等的分离。

二、组织分离

㈡根据组织性质不同分:

软组织(皮肤、筋膜、肌肉、腱)分离(切开)硬组织(软骨、骨、角质)分离

下面分别介绍不同组织的切开或分离方法

1、皮肤切开法

⑴紧张切开皮肤的活动性比较大,切皮时易造成皮肤和皮下组织切口不一致,为此,在切开时应由术者和助手在预定切线的两旁或上下将皮肤撑紧并固定,刀刃与皮肤垂直,用力均匀地一刀切开所需深度和长度的皮肤。

⑵皱襞切开在切口的下面有大神经、大血管、腺体输出管或重要器官,且皮下组织甚为疏松,为使皮肤切口位置正确且不误伤其下部组织,术者和助手应在预定切线的两侧,用手指或镊子提拉皮肤呈垂直皱襞,然后进行垂直切开。

⑶皮肤切口形式及运刀方法开法

2、皮下组织及其他组织的分离

切开皮肤后组织的分割宜用逐层切开的方法,以便识别组织,避免或减少对大血管、大神经的损伤,只有当切开浅层脓肿时,才采用一次切开的方法。

⑴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的分离

钝性分离:

皮下结缔组织内分布有许多小血管,故多用钝性分离。

先将组织刺破,再用手术刀柄、止血钳或手指进行剥离。

⑵筋膜和腱膜的分离

–用刀在其中央作一小切口,然后用弯止血钳在此切口上、下将筋膜下组织与筋膜分开,沿分开线剪开筋膜。

若筋膜下有神经、血管,其分离方法同腹膜切开法。

⑶肌肉的分离

一般是沿肌纤维方向作钝性分离(也可锐性切开)。

方法:

沿肌纤维方向切开小口后用刀柄、止血钳或手指钝性拉开,并扩大到所需要的长度。

⑷腹膜的分离

腹膜切开时,用组织钳或止血钳提起腹膜作一小切口,利用食指和中指或有沟探针引导,再用手术刀或剪分割。

当在切口内遇到不可避开的血管或神经时,应谨慎切断;血管应在切断处两端钳夹或结扎后再切断。

⑹肠管的切开

肠管侧壁切开时,一般在肠系膜对侧(小肠)或肠管纵带(结肠)上纵行切开。

一、出血的种类

㈠按受伤的血管不同分为:

1.动脉出血:

血液鲜红,呈喷射状流出。

2.静脉出血:

以较缓慢的速度流出,颜色为暗红或紫红。

3.毛细血管出血:

其色泽介于动、静脉血液之间,多呈渗出性点状出血。

4.实质出血:

为混合性出血。

因有丰富的血窦,不易形成血栓,易造成大失血。

如肝、脾、肾及海面体出血。

㈡按血液流至的部位不同,又分为:

1.内出血∶流出血管的血液积聚在组织内或胸、腹、关节腔内。

2.外出血∶受损组织的血液经创伤或天然孔流出体外。

㈢按出血的次数和时间,可分为:

1.初次出血:

直接发生在组织受到创伤之后。

2.二次出血:

经止住的出血再次发生。

多出在动脉,主要原因是结扎不牢、血栓脱落、更换敷料等。

特别注意避免。

3.重复出血:

多次重复出血,多见于破溃的肿瘤。

4.延期出血:

受伤后过一段时间才出血;主要见于药物止血后、骨折后、血管挫伤及感染后;注意避免。

填塞止血:

当创伤深部有大血管出血时,一时找不到血管断端,钳夹或结扎止血很困难,此时,可用灭菌纱布紧塞于创腔或解剖腔内,压迫血管断端进行止血,填塞的敷料在12-48h后取出。

在填塞纱布时,先填入一个大纱布,然后在大纱布内填入小的纱布,方便取出,防止遗漏。

创腔必须填满,以便有足够的压力压迫血管断端。

(一)全身预防性止血法1,输血2,注射增高血液凝固性以及血管收缩的药物

(二)局部预防性止血∶

1、止血带(橡皮管或绳索、绷带)止血:

用于四肢、尾部、阴茎等处止血;用足够的压力(以止血带远侧端脉搏消失为度),在术部上1/3处缠绕数周并固定。

注意保留时间不宜过长(≤2-3h,冬季<40-60min。

此时间内手术未完成时,可临时松开10~30S,然后重新固定。

)。

严禁一次松开。

2、肾上腺素止血:

本药可收缩局部(内脏、皮肤粘膜)血管。

多与普鲁卡因等局部麻醉药合用(1000ml加入0.1%肾上腺素2ml),炎灶内无效。

缺点:

若血栓形成不牢,药效消失后易发生二次出血。

㈢手术过程中止血法

1.手术中机械止血法

(1)压迫止血:

用纱布压迫出血的部位。

禁止在局部擦拭。

(3)钳夹扭转止血:

用止血钳夹住血管断端,扭转止血钳1~2周,轻轻去钳,则断端闭合止血。

(4)钳夹结扎止血:

优点是结扎线不易脱落,适用于大血管或重要部分的止血。

其方法有两种:

单纯结扎止血:

用丝线绕过止血钳所夹住的血管及少量组织而结扎止血。

贯穿结扎止血:

将结扎线用缝针穿过所钳夹组织进行结扎。

⑸创内留钳止血:

用止血钳夹住创伤深部的血管断端,并将止血钳留在创内24-48h。

多用于大家畜去势后继发精索内大动脉出血。

为防止止血钳移动,可用绷带将其固定在畜体上。

⑹填塞止血:

当创伤深部有大血管出血时,一时找不到血管断端,钳夹或结扎止血很困难,此时,可用灭菌纱布紧塞于创腔或解剖腔内,压迫血管断端进行止血,填塞的敷料在12-48h后取出。

在填塞纱布时,先填入一个大纱布,然后在大纱布内填入小的纱布,方便取出,防止遗漏。

创腔必须填满,以便有足够的压力压迫血管断端。

2.电凝及烧烙止血法

⑴、电凝止血∶利用高频电流凝固组织的作用达到止血目的。

方法是将电凝器与夹住血管断端的止血钳相接触,待局部冒烟即可。

用于浅表的小出血点或不易结扎的渗血,如立耳术等。

⑵、烧烙止血∶利用电烙铁或烙铁的烧烙作用,使血管断端收缩封闭而止血。

使用时将电阻丝或烙铁烧得微红,在出血处稍加按压后即迅速移开即可。

多用于浅表弥漫性出血,如羔羊断尾术等;

3.局部化学及生物学止血法

⑴、化学止血∶如用2%麻黄素或0.1%肾上腺素纱布或棉包作压迫止血及鼻出血、齿槽出血的填塞止血;

⑵、明胶海绵止血∶用于一般方法难以止血的创面出血。

如实质器官、海面体出血;使用时将止血海绵铺在创面上即可。

⑶、活组织填塞止血∶用自体组织填塞出血于出血部位。

如用大网膜填塞肝损伤处,或用肌肉瓣缝合在损伤的肝脏上。

⑷、骨蜡止血∶用骨蜡制止骨质渗血。

如断角术、骨手术等

一、缝合的基本原则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2.缝合前必须彻底止血,清除凝血块、异物及无生机的组织。

3.缝针刺入和穿出部位应彼此相对,针距相等。

在两针孔之间要有相当距离,以防拉穿组织。

4.无菌手术创可做密闭缝合,化脓创、有深创囊的创伤不缝合或进行部分缝合。

5.同层组织相缝合。

6.皮肤创缘不得内翻,创伤深部不应留有死腔、积血和积液。

7.缝合的创伤,若在手术后出现感染症状,应折除部分缝线,以便排出创液。

内翻缝合

内翻缝合用于胃肠、子宫、膀胱等空腔器官的浆膜肌层缝合,能使创缘内翻,避免污染、利于愈合。

⑴伦勃特氏缝合法又称为垂直褥式内翻缝合法。

分间断和连续两种,其特点是缝线于同侧出入后压过创缘至对侧再出入,然后打结。

垂直褥式内翻缝合

⑵库兴氏缝合法又称连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法.

⑶康乃尔与连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相同,仅在缝合时缝针要贯穿全层组织,当将缝线拉紧时,则肠管切面即翻向肠腔.

水平褥式内翻缝合

Cushing与Lembert类似,用于浆肌层缝合,不同的是出入针方向与创缘平行;一般用连续缝合。

Connel与之不同的是缝针贯穿全层使管壁切面翻向管腔。

注意管腔缝合多用褥式内翻缝合。

⑷荷包缝合

主要用于空腔器官较小的切口或穿孔的环形缝合及造管固定等。

一般作浆肌层或全层连续缝合,最后打结,锁紧整个创口。

⑴间断垂直褥式减张缝合

距创缘8mm入针刺入真皮下至对侧8mm出针,再于对侧4mm入针至同侧4mm出针后打结。

缝线垂直于切口。

线距5mm。

对合良好,抗张力强。

但不可外翻。

作为外翻缝合,常用于松弛皮肤的缝合、血管吻合。

优点:

该缝合方法比水平褥式缝合具有较强的抗张力强度。

对创缘的血液供应影响较小。

缺点:

减张均为间断缝合,缝合时,需要较多时间和较多的缝线。

⑵水平褥式减张缝合

用于牛马等大动物皮肤缝合,减张性好。

与上类似,但缝线方向与切口平行。

出入针距创缘约4mm,出入点距离约8mm;针距约4mm。

不外翻。

皮外缝线可安置胶管或纽扣增大抗张力。

作为外翻缝合,常用于松弛皮肤的缝合、血管吻合。

优点:

使用缝线较节省,操作速度较快。

该缝合具有一定抗张力条件,对于张力较大的皮肤,可在缝线上放置胶管或纽扣,增加抗张力强度。

缺点:

该缝合方法操作较困难。

根据水平褥式缝合的几何图形,该缝合能减少创缘的血液供应。

⑶近远-远近减张缝合

用于张力大的皮肤、筋膜缝合,减张性及创口对合良好,但皮外留双线。

近创缘入针至对侧较远处出针、再于同侧远处入针至对侧近处出针后打结。

缝线与切口垂直。

优点:

该缝合方法创缘对合良好,具有一定抗张力强度。

缺点:

切口处有双重缝线,需要缝线数量较多。

(1)端端吻合

使两肠断端对齐靠近,检查拟吻合的肠管有无扭转。

在两断端肠系膜侧距肠断缘0.5~1cm处,用1~2号丝线将两肠壁浆膜肌层或全层作25cm长的牵引线。

在对肠系膜侧用同样方法另作牵引线,紧张固定两肠断端便于缝合。

用直圆针自两肠断端的后壁在肠腔内由对肠系膜侧向肠系膜侧作全层连续缝合;接近肠系膜侧向前壁折转处,将缝针自一侧肠腔粘膜向肠壁浆膜刺出;而后缝针从另侧肠管前壁浆膜刺入,复而又从同侧肠腔内粘膜穿出。

采用康乃尔氏缝合前壁。

至对肠系膜侧与后壁连续缝合起始的线尾打结于肠腔内。

完成第一层缝合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肠管,手术人员更换手套,更换手术巾与器械,转入无菌手术。

第二层采用伦贝特氏缝合前后壁。

肠系膜侧和对肠系膜侧两转折处,必要时可作补充缝合。

撤除肠钳,检查吻合口是否符合要求。

最后间断缝合肠系膜游离缘。

一、适应症

1.严重的瘤胃积食。

2.创伤性网胃炎,网胃内存留异物,胸部食管梗塞,瓣胃阻塞、皱胃积食等。

3.误食毒物尚在瘤胃中滞留。

二、术前准备

对严重瘤胃臌气者可通过胃管放气或瘤胃穿刺放气以减轻瘤胃臌气;

对伴有有严重脱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者,术前应给以纠正。

五、手术通路

左肷部中切口,是瘤胃积食的手术通路。

左肷部前切口,适用于体型较大病牛的网胃内探查、瓣胃梗塞、皱胃积食的胃冲洗。

左肷部后切口,为瘤胃积食兼作右侧腹腔探查术的手术通路。

六、术 式

左肷部按常规切开腹壁。

切开腹膜时应按腹膜切开的原则进行。

以免误切瘤胃。

1.瘤胃固定与隔离法

瘤胃固定与隔离方法介绍下列几种:

(1)瘤胃浆膜肌层与皮肤切口边缘的连续缝合固定法。

(2)瘤胃六针固定和舌钳夹持粘膜外翻法。

(3)瘤胃四角吊线固定法。

(4)瘤胃缝合胶布固定法。

(1)瘤胃浆膜肌层与皮肤切口边缘的连续缝合固定法

①瘤胃固定:

显露瘤胃后,用三棱针带10号丝线作瘤胃浆膜肌层与皮肤切口边缘之间的环绕一周连续缝合,针距为1.5~2cm,每缝一针都要拉紧缝合线。

使胃瘤胃壁与皮肤创缘紧密贴附在一起。

瘤胃壁的宽度约8~10cm,缝毕,检查切口下角是否严密,必要时作补充缝合。

②瘤胃粘膜外预置缝合线:

用三棱缝针带10号丝线,在瘤胃预切线两侧通过瘤胃壁全层各作三个水平钮扣缝合,缝合针再在距同侧皮肤创缘10~12cm的皮肤上缝合,暂不抽紧打结,在瘤胃切开线两侧,用温生理盐水纱布垫覆盖。

③瘤胃切开与粘膜外翻固定:

瘤胃切口长度为15~20cm,在切开线上先用外科刀切一小口,慢慢放出瘤胃内气体,改用手术剪扩大瘤胃切口。

在瘤胃切开后,助手将切口创缘两侧的预置缝线抽紧打结,使瘤胃粘膜外翻。

④放置洞巾

洞巾系由70cm正方形的防水材料(如橡胶布,油布、塑料布)制成。

应用时将洞巾弹性环压成椭圆形,把环的一端塞入胃壁切口内下缘,另一端塞入切口内上缘。

将洞巾四角拉紧展平,并用巾钳固定在隔离巾上,准备掏取瘤胃内容物和进行胃腔探查。

缝合:

清理瘤胃创口,除去橡胶洞巾,用生理盐水冲净附着在瘤胃壁上的胃内容物和血凝块。

拆除钮孔状缝合线,在瘤胃壁创口进行自下而上的全层连续缝合。

拆除瘤胃浆膜肌层与皮肤创缘的连续缝合线,再次冲洗瘤胃壁浆膜上的血凝块,除去遗留的缝合线头及其他异物后,准备瘤胃壁的第二层伦贝特缝合,此阶段由污染手术转入无菌手术。

3、请以碘酊涂布消毒法为例,简述术部消毒的操作顺序。

答:

术部碘酊涂布消毒的操作顺序是:

肥皂擦洗→除毛→清水冲洗→灭菌纱布擦干→5%碘酊涂擦→70%酒精脱碘→局部麻醉→5%碘酊涂擦→70%酒精脱碘→术部隔离→手术。

4、兽医临床上常用的局部麻醉方法有哪几种?

答:

兽医临床上常用的局部麻醉方法有:

表面麻醉、浸润麻醉、传导麻醉和脊髓麻醉四种。

10、常用的间断缝合有哪几种?

答:

间断缝合有结节缝合、纽扣状缝合、减张缝合以及“8”字形缝合方法等。

一、填空题:

+[!

c"Z%K9a+`7W.`$P({#W1、外科手术的过程一般可分为术前准备、手术和术后护理三个阶段。

(N;O&Z;^7X2~;C转自动物医学论坛2、外科手术的操作者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的素养,其中包括无菌素养、正确使用器械的素养和正确对待组织的素养。

3、为了便于整复直肠脱,猪、犬等可将两后肢提起,马牛可取前低后高的保定姿势。

4\4m8N:

|%](E)Z-w)G兽医人技术联盟_中国专业兽医人的技术交流平台4、防腐和无菌的根本目的是预防微生物感染。

4x0o%X.X+p$X'V:

C兽医教学参考,兽医临床交流,犬病辅助诊断系统5、兽医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法有:

表面麻醉、浸润麻醉、传导麻醉和脊髓麻醉四种。

6、兽医临床上常用的局部麻醉方法有:

表面麻醉、浸润麻醉、传导麻醉和脊髓麻醉等四种。

&{4q9K/|6Z.s(^x%y7[7、锐性切开的特点是组织损伤小、速度快、切口平整,但手术中出血较多。

2h&d9},X6S#v-E"O6_转自动物医学论坛8、污染创特别是疑有时厌气性细菌感染,严禁缝合。

2_+G"F3^'U7d6v-C4@动物医学论坛10、手术本身包括三个主要步骤,即打开手术通路、进行主手术和闭合切口。

11、进行组织缝合时,创缘要对齐、平整,进针和出针到创缘的距离要相等。

-T6O$N5_!

k7R(u!

c"U动物医学论坛12、牛豁鼻修补术适宜的麻醉方法是两侧眶下孔神经传导麻醉。

/o6j3c3[$F%fn6I兽医教学参考,兽医临床交流13犬眼球摘除术一般有经眼睑眼球摘除术和经球结膜眼球摘除术两种手术方法。

14、犬消声术有口腔内喉室声带切除术和腹侧喉室声带切除术两种。

15、前胸手术常选在第2、3肋间,心脏和肺门区手术选在第4、5肋间,尾侧食管和膈的手术选在第9肋间作为手术通路。

16、胸腔穿刺的位置一般选在第7或第9肋间,动物站立或胸卧位,也可以侧卧位。

当动物侧卧时,穿刺气体应在胸中部,若动物站立或胸卧位,穿刺气体在背和中1/3的交界处。

当动物站立或胸卧位,液体的穿刺位置移向第7肋间的中1/3,过低的位置容易穿透膈的穹窿或损伤肺脏。

.u-]3z(R'L0W;b;L9j%y8s9Z兽医教学参考,兽医临床交流,犬病辅助诊断系统17、进行胸廓造口插管技术时胸管要求放置在胸区最低处,向前达到心脏,甚至超越该区。

这个位置对液体和气体的排出都有良好效果。

兽医教学参考,兽医临床交流,犬病辅助诊断系统

18、进行牛腹腔探查时,在网膜上隐窝内发现有香肠状、肉样感肠段,表面光滑,触之敏感者,可见于肠套叠。

19、根据连接肠管的形状不同,肠管断端吻合法可分为端端吻合、端侧吻合和侧侧吻合。

20、疝一般包括疝孔(疝轮)、疝囊和疝内容物。

%q5}$?

Y+~$m+e)Z,g'A'x7U兽医人技术联盟_中国专业兽医人的技术交流平台21、小母猪进行小挑花时,保定后呈头颈胸部右侧卧、腹部仰卧的姿势。

22、小公猪去势术多将猪左侧横卧,背向术者保定。

23、小母猪行下腹部卵巢摘除术时,保定时使猪的下颌部、左后肢的膝盖骨至蹄构成一条直线。

24、母猪小挑花术部确定的方法有以左侧髋结节定位法和以左侧荐骨岬定位法两种。

$B.kd:

H-U+_#Y兽医人技术联盟_中国专业兽医人的技术交流平台25、小母猪行下腹部卵巢摘除术时,保定时使猪的下颌部、左后肢的膝盖骨至蹄构成一条直线。

26、公鸡去势常用术部有两种,即最后肋间隙或倒数1~2肋骨之间,前者适用于2~3月龄的小鸡。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