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938889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1.名句积累与运用

(1)_______,_______,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2)_______,_______。

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

(3)_______,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4)躬耕于南阳,______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

(5)《马说》中写尽千里马一生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

(6)《卖炭翁》里表现卖炭翁衣着单薄却盼天冷的矛盾心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

(7)《雁门太守行》中写敌军兵临城下、形势危急,我军将士毫无惧色、严阵以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

(8)《望岳》中描写泰山的秀丽和巍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

【答案】

(1).晴川历历汉阳树,

(2).芳草萋萋鹦鹉洲。

(3).了却君王天下事,(4).赢得生前身后名。

(5).大漠孤烟直(6).苟全性命于乱世,(7).不求闻达于诸侯。

(8).只辱于奴隶人之手,(9).骈死于槽枥之间。

(10).可怜身上衣正单,(11).心忧炭贱愿天寒。

(12).黑云压城城欲摧,(13).甲光向日金鳞开。

(14).造化钟神秀,(15).阴阳割昏晓。

【解析】

【详解】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

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萋、鹦鹉洲、赢、骈、槽枥”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2.本文作者是_______(朝代)的文学家_______________(人名)。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翼然临于泉上()

②负者歌于涂()

③山肴野蔌()

④树林阴翳()

4.文章一“乐”字贯穿全文,请概括乐包含了哪些内容。

5.文章第二段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山间朝暮和四时之美景,画面优美、节奏明快。

请从写法的角度试做赏析。

6.作者放情林木,纵意山水,与众人欢宴,让我们体会到了太守独特的游乐情怀。

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

【答案】2.

(1).北宋

(2).欧阳修

3.

(1).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2).通“途”(3).菜蔬。

(4).遮蔽

4.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太守之乐、禽鸟之乐、滁人出游之乐、与民同乐)

5.抓住景物特点来写;有视觉有嗅觉;语言骈散结合;分总的结构,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写景和直接抒情相结合等。

6.围绕“热爱山水,寄情山水,随遇而安,与民同乐,排遗抑郁”回答。

要有结合文章内容,应有“与民同乐。

【解析】

【2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著名作家和作品的常识识记和阅读理解。

用心研读经典作品,了解作者、朝代、作品的地位等,平时加强归纳与积累,才能轻松应对试题。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五年,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

【3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

翼然:

像鸟儿的翅膀张开一样,名词作状语。

涂:

通假字,通“途”。

【4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文章第一段由“醉翁亭”引出“乐”字,点出全篇主旨“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第二段具体描写山中朝暮与四季景物的变幻,写出了自然山水之乐。

第三段具体描写游人的和平恬静以及宴游的欢乐喧闹,写出了滁人游山之乐和太守宴游之乐。

第四段以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太守则是因百姓乐而乐。

【5题详解】

作者先用排偶句“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描绘出山间两幅对比鲜明的朝暮画面。

接着用“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一句话概括了山间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风光,一季一幅画面。

“朝而往”以下四句是小结,作者直接抒发了自己被美景陶醉的欢乐心情。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这是上一段总写“山水之乐”的具体化。

这里用对偶句描写,散句收束,抑扬顿挫,音韵谐美。

【6题详解】

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本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遭受打击的复杂感情。

全文描写醉翁亭秀丽的环境、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和游人的山水之乐、游宴之乐,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抒发了他贬谪后的抑郁心情。

【点睛】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

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

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

是山上的和尚智仙。

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

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

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

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

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

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

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

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

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

太守是谁呢?

是庐陵欧阳修吧。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修不幸,生①四岁而孤。

太夫人②守节自誓③,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④至于成人。

太夫人告之曰:

“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

‘毋以是为我累!

’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垅之植,以庇而为生。

吾何恃而能自守邪?

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

节选自《古文观止》

【注释】①生:

出生。

②太夫人:

指欧阳修的母亲郑氏。

③守节自誓:

意思是郑氏决心守寡,不再嫁人。

④俾(bǐ):

使。

7.解释加点字。

①喜宾客()

②吾何恃而能自守邪()

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毋以是为我累!

9.太夫人把欧阳修父亲的事讲给他听,有什么用意?

【答案】7.

(1).结交宾客,结交朋友;

(2).依靠、凭借。

8.不要让钱财使我受牵累!

9.欧阳修年幼丧父,太夫人以其父亲的事迹教育他,希望他承继父业,清廉为官、乐善好施,光宗耀祖。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

恃:

依靠、凭借。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毋”:

不要。

累:

负担,拖累。

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9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先要疏通文章大意,然后结合句子理解太夫人这样做的用意,太夫人用欧阳修父亲的为官清廉、乐善好施的事迹,来教育他要向他父亲一样,希望他承继父业,清廉为官、乐善好施,光宗耀祖。

【点睛】译文:

修不幸,四岁时父亲去世了,母亲立志守节,家境贫困,她靠自己的力量操持生活,还要抚养他、教育他,使他长大成人。

母亲告诉他说:

“你父亲为官清廉,乐于助人,又爱结交朋友,他的薪俸微薄,常常所剩无几,说:

‘不要让钱财使我受累!

’他去世后,没有留下可赖以生存的家产。

我靠什么守节呢?

我对你父亲有所了解,因而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

现代文阅读

一根竹子上的名字

王春鸣

我去赶集,看见有人卖竹子,想起一根25年前的竹子。

那根竹子的故事我跟谁都没有讲过。

它和其他的竹子没有两样,在密密的林子中间,春天一到脚下就开满了婆婆纳,枯叶松软,我踩上去是一个午后,我手里拿着削铅笔的小刀。

我承认我喜欢我的同桌,他成绩好,还仗义,给我抄作业。

他是体育委员,有一次喊眼保健操的口令,“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五六七八……”我接下去喊“九十十一十二”,正好老师进来,说你怎么乱喊哪!

站起来!

老师以为是他自己喊的“九十十一十二”,他很委屈地站起来,没有供出是我在捣乱。

肯定还有些别的事。

我就喜欢他了。

喜欢到不知道怎样喜欢才好。

实在没有办法,我拿了刀走到宅子后面的竹林里,阳光纷纷扬扬地,落在手背上,金色的,晃动的。

被选中的是一根颜色碧绿的新竹子,不粗也不细,它的质地还嫩,便于镌刻。

一刀一刀地划下去,又细又轻的竹茹卷起来,一共三十划。

将那个名字一刀一刀刻下去,当着落叶纷飞,我的心里慢慢地就好了。

手上还有劲,我想了想,又将自己的名字,一刀一刀划下来,二十一刀,位置在左边稍上。

是的,这次期末考试,要轮到我考第一名了。

我并不想说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要说什么,就是刻一个名字而已。

金针菜开着修长的黄花,有一个瞬间我觉得,十一岁真好,它像一只飞扇蚂蚁悄悄地歇在光影里。

在竹子和竹子之间,蜘蛛网晃啊晃的,我根本看不见密密枝叶之上的天。

我把最要紧的一件事做了,后来就没有再想起来。

直到有一天,妈妈和我说,明天要去卖竹子了,一来林子太密,二来要卖了钱给我买一双高帮的彩色雨靴——这些奢侈之物,都是乡野里的植物给我置办的。

我被高兴冲昏了头,又在眩晕中惊起。

妈妈已经拖着竹刀出门了。

那根刻着男生名字的竹子啊,在哪里?

我不是不舍得妈妈把它砍掉,而是害怕她看见了上面的名字要问我。

她问我我怎么回答?

我得把它藏起来。

我希望天快黑。

当我站到那根竹子面前的时候,我的鼻涕忘记了缩回去,长久长久。

它长高了,它也长粗了,这是无庸置疑的,因为离我上一次看见它,已经隔了两月有余。

现在,金红的夕阳正把它翠绿的枝杆照得透亮,那个名字长大了,它为什么会长大?

三点水转到了竹竿的另一边,笔画之间的空隙大得惊心,但是仍然是这三个字。

现在我隔了遥远的时光站在那根竹子前面,仍然听到心在狂跳。

妈妈正在窸窸窣窣地过来,我慌乱地靠住那个名字,执意要帮忙。

竹刀砍在它根部嘣嘣地响,叶子尖尖地落下来。

我手忙脚乱地帮妈妈把断了的竹子摁倒,飞快地拖出去。

院子里已经有一小堆砍下并削了叶子的竹子,我用我的手和铅笔刀,把这一根上的浮枝刨去,又用力又艰难。

然后,掩藏在其他竹子下面,名字朝下,在模糊的夜色里只看见三点水。

我甚至后悔刻了这个名字,那时我的心思还没有长好,脆弱,经不起一点震动。

看着妈妈单膝跪在那捆竹子上,嘴里咬住绳子的另一头,一收紧,我的心里就一抽疼,甚至觉得透不过气来。

我肯定是哭了的,但是如今我不再记得。

只记得迷迷糊糊做了一个梦,还没有到头,就被妈妈摇醒了,她的辫梢和一点点昏黄的晨曦落在我脸上。

对呀,我们要去卖竹子了,妈妈抬着竹根那头,我抬着竹梢那头。

天很冷,走了一会儿,不仅肩膀疼,睫毛上也结了一点霜,不时有行人,赶早集的人经过我们,有的会回头看我一眼。

我是走得太慢了,这一捆可能有二十根,也可能有三十根,妈妈也不催我,我听见她在后面踩断了一截枯树枝,特别重的声音,因为她的肩膀上抬着竹子,而且我的重量,也沿着竹子传到她那里去了。

那重量在经过两个名字的时候,也许要打一个颤,有些笔画重,凹下去的地方还没有长满,空隙也很大。

我忘不了它们在竹子上长大的样子——长得魂飞魄散的。

集市上已经是人影晃动,月亮正在沉下去,有人提着马灯,当那捆竹子从我肩膀上滚下来的时候,我的身体猛然一轻,几乎要飞起来,而一路上压出的印痕,则重重地落进肩胛骨里。

妈妈开始站在竹子旁边等。

她先掏出钱给我买了一个豆沙包子,蒸笼打开的时候热气扑进眼里,睫毛上的霜立刻化了。

那个包子有雪白的皮肤,正中点了一个红点,很圆很圆。

这世界上其他人做下的记号,似乎都比我好看。

我把它双手合抱,它的香甜热气就倏地顺着灯芯绒棉袄袖管往上去了。

一直抱到学校。

肯定很好吃,但是我也不记得是怎么吃完它的了。

许多许多年以后,今天,我站在集市上,忽然怀念:

我的那根竹子,它到哪里去了?

后来是成为一根锄头柄,被不知情的乡邻将两个名字日日攥在手心里;还是一刀刀劈开做了篮子,由一个说家乡话的奶奶挽在臂间好多年?

但是,无论是谁,谁也不要说出我刻下的那个名字来。

10.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削铅笔()②晃动()③眩晕()④窸窸窣窣()

11.文章开篇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12.“阳光纷纷扬扬地,落在手背上,金色的,晃动的。

”这一处描写有什么作用?

13.文章感情饱满,平和的笔调中不乏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感召。

这得力于作者真挚细腻的描写,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下面句子进行评析。

我手忙脚乱地帮妈妈把断了的竹子摁倒,飞快地拖出去。

院子里已经有一小堆砍下并削了叶子的竹子,我用我的手和铅笔刀,把这一根上的浮枝刨去,又用力又艰难。

14.文中作者看着妈妈捆竹子的时候,为什么当绳子一收紧,“我的心里就一抽疼,甚至觉得透不过起来”?

15.文中作者的情感丰富细腻,从在竹子上刻名字到卖掉竹子,这期间作者经历了怎样的情感变化?

16.文章结尾处,作者满怀深情地设想当年的竹子被卖掉后的命运,令作者怀念的仅仅是那根竹子和竹子上的名字吗?

这根竹子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10.

(1).①xiāo

(2).②huàng(3).③xuàn(4).④sū

11.内容上突出那根竹子的故事让我记忆深刻,25年仍然记得;结构上引起下文关于竹子的故事。

12.环境描写,渲染了静谧、美好的氛围,烘托了作者愉悦的心情。

13.动作描写,写出了当时要掩藏竹子上名子的急切和忐忑。

14.围绕“作者那时年龄还小,心智尚不成熟,缺乏承担后果的能力,对即将卖掉纪念物的伤痛”回答即可。

15.围绕“从开始的幸福、愉快、陶醉到害怕、担心到轻松”回答即可。

(注意审题,到卖掉竹子为止)

16.围绕“令作者怀念的不仅是竹子和竹子上的名字,而是童年的那份喜欢,那份忐忑、伤心和童年的那份懵懂心情。

这根竹子寄予了作者对童年生活和童年心境的一种怀念和追思”回答即可。

【解析】

【10题详解】

考查对汉音的辨析书写。

“削”是多音字,xiāo,xuē,“削铅笔”读作“xiāo”。

“眩”用形声字来辨析,“窣”不能去半边字的读音。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首段的作用。

一般从结构上与内容上这两个角度来回答。

开头在文中的作用:

结构:

点题、引出下文、总领全文、为下文作铺垫、设置悬念。

内容:

突出人物品质/情感。

结构上,开篇点题,引出25年前对竹子的回忆。

内容上,25年仍然记得竹子,突出那根竹子的故事给我记忆深刻。

【12题详解】

考查景物描写及作用。

景物描写的作用: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景,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二、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三、展示人物性格,人物周围的环境,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气质、个性等。

四、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作品中描写景物,作者往往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

五、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打铺垫。

这里描写“金色的,晃动的阳光”是烘托人物心情并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作用。

【13题详解】

考查对句子的评析。

题目要求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评析,“帮、摁倒、拖出去、刨去”运用动作描写,写出我把那个名字刻在竹子上,怕母亲发现的急切和忐忑心情。

【14题详解】

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理解句子要结合上下文理解,此时我后悔刻了这个名字,那时我的心思还没有长好,脆弱,经不起一点震动,又缺乏承担后果的能力,母亲卖掉纪念物的难过。

【15题详解】

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注意审题,从在竹子上刻名字到到卖掉竹子为止找出关键词。

因为我就喜欢他,所以当时是幸福的,愉快的。

我把他的名字刻在竹子上,当妈妈和我说,明天要去卖竹子时,我开始惊慌担心到轻松。

【16题详解】

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与把握。

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作者怀念的不仅仅是那根竹子和竹子上的名字,而是怀念那一段属于年少的懵懂无知,和由此产生的喜欢、忐忑、伤心等复杂的心情。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陈震得书自回。

关公入内告知二嫂,随即至相府,拜辞曹操。

操知来意,乃悬回避牌于门。

关公怏怏而回,命旧日跟随人役,收拾车马,早晚伺候;分付宅中,所有原赐之物,尽皆留下,分毫不可带去。

次日再往相府辞谢,门首又挂回避牌。

关公一连去了数次,皆不得见。

乃往张辽家相探,欲言其事。

辽亦托疾不出。

关公思曰:

“此曹丞相不容我去之意。

我去志已决,岂可复留!

”即写书一封,辞谢曹操。

书略曰:

羽少事皇叔,誓同生死;皇天后土,实闻斯言。

前者下邳失守,所请三事,已蒙恩诺。

今探知故主现在袁绍军中,回思昔日之盟,岂容违背?

新恩虽厚,旧义难忘。

兹特奉书告辞,伏惟照察。

其有馀恩报,愿以俟之异日。

写毕封固,差人去相府投递;一面将累次所受金银,一一封置库中,悬汉寿亭侯印于堂上,请二夫人上车。

关公上赤兔马,手提青龙刀,率领旧日跟随人役,护送车仗,径出北门。

门吏挡之。

关公怒目横刀,大喝一声,门吏皆退避。

关公既出门,谓从者曰:

“汝等护送车仗先行,但有追赶者,吾自当之,勿得惊动二位夫人。

”从者推车,望官道进发。

17.以上选段出自中国古典名著《_______________》,其作者是____________。

1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情节。

19.各地修建了许多关公祠庙,足以证明人们对关公的敬仰及爱戴。

请你在阅读本段内容后,概括关羽所体现出的可贵品质。

【答案】17.

(1).三国演义

(2).罗贯中

18.关云长挂印封金

19.围绕“重义轻利、信守承诺、筹划周全、行动果断、威武勇敢等”任意一点回答即可。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

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本题抓住各项文字信息根据阅读积累判断作品,了解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作答即可。

考点:

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

阅读文段内容,大致了解所述事件,以情节中时间、地点、人物行为等要素概括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考点: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

根据阅读积累,回顾《三国演义》中有关关羽的故事情节,根据其行为活动来分析其形象特点,简要表达即可。

考点: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综合实践

20.班级要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选经典诗歌或散文朗诵(古代、现代皆可)。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我设计】

(1)宣传小组为本次活动设计黑板,作为宣传组长请你拟一个标题。

要求突显活动主题,句式对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主持】

(2)活动中有两首现代诗歌先后上场,第一首是食指的《相信未来》,第二首是舒婷的《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作为主持人,请你给两首诗歌之间写一段串词,要求衔接自然,有感染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策划】

(3)作为朗诵小组长,请你在课内所学诗文中选定朗诵篇目,并就要点做简明扼要的说明。

(可以在写作背景、思想感情、突出的艺术特点、朗读节奏、背景音乐这几方面中任选两个角度进行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示例:

诵中华诗文,传华夏美德

(2).符合题意即可(3).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详解】

(1)开放性试题,所拟名字一定要与这个栏目的主题相关,形式上要简洁明了,易懂易记,要有文采,有新意,句式对称即可。

如,诵读经典,感悟成长;读诗文,悟快乐。

(2)串联词的特点:

语言要有散文诗般的清新和淡雅;能紧扣节目内容;不冗长;生动风趣。

巧妙地把连个节目串联起来即可。

(3)如选《使至塞上》创作背景:

公元736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国小勃律。

公元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

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作文

21.以下作文,任选其一。

作文⑴题目:

悠悠校园情

作文⑵阅读下面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李白面对仕途失意的自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面对科举失利的自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身处困厄之中仍心怀远大政治抱负的自信。

自信是洒脱,自信是胸怀,自信是品格。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是人生的境界。

作文要求:

(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

(2)语言规范,条理清晰(3)字迹工整、美观(4)不少于600字

【答案】参考例文

悠悠校园情

第一次来到辛寨初中时,我的惊讶之情油然而生,这学校好气派呀!

现在,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踏入了这所学校,我的初中生活就在这里启程……

温馨的教室

透明洁净的玻璃、干净整齐的桌凳、崭新的黑板、洁净的墙壁、高科技的多媒体设施,构建出了一个温馨和谐的教室。

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户,像丝绸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