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词语专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934851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确使用词语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正确使用词语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正确使用词语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正确使用词语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正确使用词语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正确使用词语专题.docx

《正确使用词语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确使用词语专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正确使用词语专题.docx

正确使用词语专题

课时作业3 理解句式、翻译及断句

 易错题集训(时间:

45分钟 分值:

60分) 一堑一智,提升能力。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

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

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

今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

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

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直,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

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何哉?

势不同也。

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

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节选自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1)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直,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

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原本是百姓的仆役,并不是役使百姓的。

(2)假如家里雇佣一个仆人,(他)收受你的工钱,怠慢你的事,又偷盗你的钱财器物,那(你)就一定非常恼怒要赶走处罚他了。

(3)情势虽不同而道理相同,能对得起百姓吗?

有懂得这个道理的人,能不惶恐畏惧吗?

参考译文:

凡在地方上做官的人,你知道自己的职责吗?

原本是百姓的仆役,并不是役使百姓的。

所有在当地劳动吃饭的人,拿出收入的十分之一来请官吏,是为了让官吏公平地为自己办事。

如今官吏收受了百姓的钱,怠慢百姓的事,到处都是这样。

哪里是仅仅怠慢百姓的事,还要偷盗百姓。

假如家里雇佣一个仆人,(他)收受你的工钱,怠慢你的事,又偷盗你的钱财器物,那(你)就一定非常恼怒要赶走处罚他了。

如今天下的官吏大多如此,可是百姓不敢发泄自己的愤怒并且贬黜处罚他们,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情势不同啊。

情势虽不同而道理相同,能对得起百姓吗?

有懂得这个道理的人,能不惶恐畏惧吗?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

冲谓曰:

“待三日中,然后自归。

”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以失意,貌有愁色。

太祖问之,冲对曰:

“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

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

”太祖曰:

“此妄言耳,无所苦也。

”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

“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

”一无所问。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卷二十·邓哀王冲》)

(1)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

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

“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

”一无所问。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太祖的一副马鞍放在库里,可是被老鼠咬坏了。

守仓库的官吏害怕极了,以为自己死定了,和大家商议想要反绑双手当面向太祖自首请罪,又怕不能被赦免。

(2)世人认为被老鼠咬破衣服,它的主人不吉祥。

现在,我的衣服被咬破了,因此悲伤。

(3)不多时守仓库的官吏就把马鞍被咬这件事报告给了曹操,曹操笑着说:

“我儿的衣服放在身边,尚且被咬破了,更何况马鞍悬挂在柱子上呢?

”对这件事丝毫不加追究。

参考译文:

太祖的一副马鞍放在库里,可是被老鼠咬坏了。

守仓库的官吏害怕极了,以为自己死定了,和大家商议想要反绑双手当面向太祖自首请罪,又怕不能被赦免。

曹冲说:

“你在家里等待三天到中午的时候再去自首。

”曹冲于是用刀戳破了衣服,就像被老鼠咬了一样,装出内心不快活的样子,看上去愁眉苦脸的。

曹操问他为什么,曹冲回答说:

“世人认为被老鼠咬破衣服,它的主人不吉祥。

现在,我的衣服被咬破了,因此悲伤。

”曹操说:

“这只不过是一派胡言,你不必为此烦恼。

”不多时守仓库的官吏就把马鞍被咬这件事报告给了曹操,曹操笑着说:

“我儿的衣服放在身边,尚且被咬破了,更何况马鞍悬挂在柱子上呢?

”对这件事丝毫不加追究。

3.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4分)

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

夫贤圣下笔造文用意详审尚未可谓尽得实况仓卒吐言安能皆是不能皆是时人不知难或是而意沉难见时人不知问。

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其文,前后多相伐者。

世之学者,不能知也。

(节选自王充《论衡·问孔篇》)

夫贤圣下笔造文用意详审尚未可谓尽得实况仓卒吐言安能皆是不能皆是时人不知难或是而意沉难见时人不知问。

答案:

夫贤圣下笔造文/用意详审/尚未可谓尽得实/况仓卒吐言/安能皆是/不能皆是/时人不知难/或是/而意沉难见/时人不知问。

参考译文:

世上的儒生学者,喜好迷信老师和推崇古代,以为凡是圣人贤者所说的话都没有错误,只知道专心一意地去讲授和学习,不知道提出疑问。

其实,圣人贤者下笔写文章,尽管构思周密,还不能说完全合乎实际,更何况匆忙之间的师徒对话,怎能句句都正确呢?

不能都正确,当时的人不知道提出反驳;有的说的对,但是语意隐晦,难以明白,当时的人也不知提出疑问。

考察圣人贤者的言论,有很多地方上下抵触;他们的文章,也有不少地方前后矛盾。

这些问题,是当今的学者所不能知道的。

(2015·河南省八校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

何郯,字圣从,本陵州人,徒成都。

第进士,由太常博士为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言事无所避。

王拱辰罢三司使守亳,已而留经筵,郯乞正其营求之罪。

石介死,枢密使夏竦谗其诈,朝廷下京东体实,郯与张昪极陈竦奸状,事得寝。

杨怀敏以卫卒之乱,犹为副都知,郯又与昪及鱼周询论之。

仁宗召谕云怀敏实先觉变宜有所宽假郯等皆言不可卒出之。

郯争辩尤力。

帝曰:

“古有碎首谏者,卿能之乎?

”对曰:

“古者君不从谏,则臣有碎首;今陛下受谏如流,臣何敢掠美而归过君父。

”帝欣纳之。

时诏群臣陈左右朋邪、中外险诈,久而无所行。

郯请阅实其是否,因言曰:

“诚以待物,物必应以诚。

诚与疑,治乱之本也,不可以一臣诈而疑众臣,一士诈而疑众士。

且择官者宰相之职,今用一吏,则疑其从私,故细务或劳于亲决。

分阃者特帅之任,今专一事,则疑其异图,故多端而加羁制。

博访者大臣之体,令见一士,则疑其请托。

君臣交疑,而欲天下无否塞之患,不可得矣。

都知王守忠以修祭器劳,迁景福殿使,给两使留后奉。

郯曰:

“守忠劳薄赏重。

旧制,内臣遥领止于廉察。

今虽不授留后,而先给其禄;既得其禄,必得其官;若又从之,则何求不可。

”既又诏许如正班。

守忠移合门,欲缀本品坐宴,郯又言:

“祖宗之制,未有内臣坐殿上者。

此弊一开,所损不细。

”守忠闻之,不敢赴。

知杂御史阙,执政欲进其党,帝以郯不阿权势,越次用之。

郯遍历三院,有直声。

以母老求西归,加直龙图阁、知汉州。

将行,上疏言:

“张尧佐缘后官亲,叨窃非据,外庭窃议,谓将处以二府。

若此命一出,言事之臣,必以死争之。

倘罢尧佐则伤恩,黜言者则累德,累德、伤恩,皆为不可。

臣谓莫若富贵尧佐而不假之以权,如李用和可也。

”其后卒罢尧佐宣徽之命。

卒,年六十九。

(节选自《宋史·何郯传》,有删改)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枢密使夏竦谗其诈   谗:

诬陷

B.诚与疑,治乱之本也治:

治理

C.博访者大臣之体博访:

广泛地寻查访求

D.此弊一开,所损不细细:

小,细小

解析:

治:

太平。

答案:

B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仁宗召谕/云怀敏实先觉/变宜有所/宽假郯等/皆言不可卒出之

B.仁宗召谕云/怀敏实先觉变/宜有所宽假郯等/皆言不可/卒出之

C.仁宗召谕云/怀敏实先觉变/宜有所宽假/郯等皆言不可/卒出之

D.仁宗召谕/云怀敏实先/觉变宜有/所宽假郯等/皆言不可卒出之

答案:

C

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何郯作为大臣,能够为朝廷着想,谈论事情无所回避,有的是针对大臣的错误做法的,有的是针对皇上的错误的。

他言事从不从私心出发,皇帝都能欣然接受他的进谏。

B.何郯主张治理国家应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应该给予大臣本职内的行政自由,因为君臣互相猜疑会导致混乱的产生,甚至造成政治上的困厄。

C.何郯在进谏时能够在无所避讳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采取不激化矛盾的方式,从他赞美皇上能够受谏如流,以及他建议皇上对张尧佐朝廷折中处理就能够看出。

D.因为何郯为人刚直,所以皇帝能够重用他,这说明了皇上对何郯的赏识。

何郯在即将回乡任职时仍然为朝廷的事进言,也用行动回报了皇上的这份赏识。

解析:

“都能欣然接受”过于绝对。

答案:

A

7.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知杂御史阙,执政欲进其党,帝以郯不阿权势,越次用之。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谓莫若富贵尧佐而不假之以权,如李用和可也。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知杂御史一职空缺,(当时的)执政大臣想进升他们的党羽,皇帝认为何郯不屈服于权势,越级任用他。

(2)臣认为不如使张尧佐富贵却不给他权力,就像过去对待李用和那样就可以了。

参考译文:

何郯,字圣从,本来是陵州人,后来迁居到成都。

考中进士后,从太常博士转为监察御史,又转为殿中侍御史,谈论事情无所避讳。

王拱辰被罢免了三司使一职出为亳州太守,不久改留任经筵侍读,何郯乞求皇上追查王拱辰谋求私利之罪。

石介死后,枢密使夏竦诬陷石介有欺诈行为,朝廷派人到京东去调查核实,何郯和张昪极力陈述夏竦的奸诈,(调查石介的)事情才停止下来。

杨怀敏因为守卫士卒发生暴乱事件,但仍然官居副都知之位,何郯又跟张昪以及鱼周询进言论这件事处理得不合理。

宋仁宗召他们来并告诉他们说:

“杨怀敏实际上事先就已经觉察到卫卒将要作乱,应该对他有所宽容。

”何郯等人都说这样不可以,最终皇上将杨怀敏贬出。

何郯在辩论中尤其卖力。

皇帝说:

“古代有碎裂头颅进谏的,你能这样吗?

”何郯回答说:

“古代的君主不采纳臣子的进谏,那才有大臣为进谏而碎裂头颅的;现在陛下您从谏如流,我怎么敢为了自己争得美誉而将过错归到陛下那里呢。

”皇上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

当时皇上召集群臣检举陈报周围朋党为邪、表里不一、阴险狡诈之徒,过了很长时间也没有什么行动。

何郯认为要看实际行为来判断一个人是否为奸邪之徒,因而上奏道:

“真诚地对待别人,别人也一定会回报以真诚。

真诚与猜疑,是造成太平与混乱的根本,不可以因为一个大臣的欺诈而怀疑所有大臣,一个士子的欺诈而怀疑每一个士子。

况且选择官员是宰相的职责,现在宰相任用一个官吏,就怀疑他徇于私情,所以细小的事务陛下也要劳烦自己亲自裁决。

处理纷杂的军事事务是将帅的责任,今天因为自己做主办了一件事,就怀疑他有别的企图,所以就多方对将帅们加以制约。

广泛地访求举荐士子贤才本是大臣的本分,现在大臣见一士子,就怀疑他是通过私下请托举荐上来的。

君臣之间相互猜疑,却想要上下畅通,不能够得到呀。

都知王守忠因为监修祭祀的器皿有功劳,(皇上)提拔他为景福殿使,给他两使留后的官俸。

何郯说:

“王守忠功劳不大但(他得到的)赏赐很重。

按照惯例,宦官不上任而只是遥领官职和俸禄也只限于廉察这一级别。

现在虽然没有授予他留后官职,但已经是先给他那个官职的俸禄;既已经有了这个官职的俸禄,(以后)他一定要得到这个官职;如果又答应他,那么他什么请求不能实现呢?

”过后皇帝下诏按照正班赏赐。

王守忠做了合门使,又想以遥领的官衔秩品身份参加殿上朝中大臣们的宴会,何郯又进谏说:

“按照祖宗旧历,从来没有宦官坐到殿上的。

这个陋俗一开,对旧制损失不小。

”王守忠听了以后,不敢去赴宴。

知杂御史一职空缺,(当时的)执政大臣想进升他们的党羽,皇帝认为何郯不屈服于权势,越级任用他。

何郯遍任三院之职,都有正直的名声。

因为母亲年纪大了,何郯请求西归任职,被加封直龙图阁,任汉州太守。

将要出发时,他又进言说:

“张尧佐因为是后宫的亲戚,沾光窃据了不应该占有的重要职位,外边私下里议论纷纷,说将要安置其入二府。

如果这个命令一发出,那些谏臣一定以死相争。

倘若罢免张尧佐就会有损于皇恩,罢黜言官就会伤及圣德,伤及圣德,有损皇恩,都不可以。

臣认为不如使张尧佐富贵却不给他权力,就像过去对待李用和那样就可以了。

”这之后,皇上最终收回了关于张尧佐的宣徽之命。

何郯去世时,享年六十九岁。

(2015·甘肃省民乐一中第一次诊断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19分)

刘德威,徐州彭城人也。

德威姿貌魁伟,颇以干略见称。

大业末,从左光禄大夫裴仁基讨贼淮左,手斩贼帅李青珪。

后与仁基同归李密,密素闻其名,与麾下兵,令于怀州镇守。

武德元年,密与王世充战败入朝,德威亦率所部随密归。

高祖嘉之,授左武侯将军,封滕县公。

及刘武周南侵,诏德威统兵击之,又判并州总管府司马。

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贼。

武周获德威,令率其本兵往浩州招慰。

德威自拔归朝,高祖亲劳问之,兼陈贼中虚实及晋、绛诸部利害,高祖皆嘉纳之。

改封彭城县公。

未几,检校大理少卿。

从擒建德,平世充,皆有功,转刑部侍郎,加散骑常侍,妻以平寿县主。

贞观初,历大理、太仆二卿,加金紫光禄大夫。

俄出为绵州刺史,以廉平著称,百姓为之立碑。

寻检校益州大都督府长史。

十一年,复授大理卿。

太宗尝问之曰:

“近来刑网稍密,其过安在?

”德威奏言:

“诚在主上,不由臣下。

人主好宽则宽,好急则急,律文失入减三等,失出减五等。

今则反是,失入则无辜,失出便获大罪。

所以吏各自爱,竞执深文,非有教使之然,畏罪之所致耳。

陛下但舍所急,则‘宁失不经’复行于今日矣。

”太宗深然之。

数岁,迁刑部尚书,兼检校雍州别驾。

十七年,至濮州,闻祐杀长史权万纪,德威入据济州,斩杀李佑,遣使以闻。

诏德威便发河南兵马,以申经略,会遭母忧而罢。

十八年,起为遂州刺史,三迁同州刺史。

永徽三年卒,年七十一。

赠礼部尚书、幽州都督,谥曰襄,陪葬献陵。

(《旧唐书·刘德威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又判并州总管府司马    判:

授予

B.妻以平寿县主妻:

妻子

C.诚在主上诚:

确实

D.寻检校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寻:

不久

解析:

妻:

以女嫁人。

答案:

B

9.下列各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贼。

B.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贼。

C.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贼。

D.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贼。

答案:

D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刘德威有才干有谋略,武德元年,李密和王世充作战失败后归附朝廷,德威跟随李密归附朝廷,并屡次受到唐高祖的提拔,死后在献陵陪葬。

B.刘武周抓获刘德威后,下令德威率领自己的士兵前往浩州招抚百姓。

德威逃回朝廷,得到唐高祖的亲自慰问。

C.唐朝法律条文规定,因过失判人入罪的官吏要减三等处罚,因过失判人出罪的官吏要减五等处罚,而唐太宗时期法律则刚好相反,出现了“宁失不经”的局面。

D.刘德威占据济州后,皇帝让刘德威任意调遣黄河以南的兵马,借以施展刘德威的抱负,但恰逢刘德威的母亲去世而作罢。

解析:

唐太宗时法律严苛,与之前相对宽松的法律刚好相反,“宁失不经”的局面并未实现。

答案:

C

11.翻译下面的句子。

(10分)

(1)太宗尝问之曰:

“近来刑网稍密,其过安在?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以吏各自爱,竞执深文,非有教使之然,畏罪之所致耳。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太宗曾经询问他说:

“近来法律略微严格,其中的过错在哪里呢?

(2)官吏各自怜爱自己,争相执行严格的法律的原因不是有命令使他们这样的,是害怕被治罪所导致的。

参考译文:

刘德威,是徐州彭城人。

德威身姿魁梧、伟岸,以有才干有谋略而著称。

大业末年,跟从左光禄大夫裴仁基在淮左讨伐贼人,亲手斩杀敌人的头领李青珪。

后来和裴仁基一同归顺李密,李密向来听过他的名字,给他军队,让他在怀州镇守。

武德元年,李密和王世充作战失败后归附朝廷,刘德威也率领部队跟随李密归附朝廷。

唐高祖嘉奖他,授予左武侯将军的头衔,封为滕县公。

等到刘武周南侵,下诏书让刘德威带领军队迎击他们,又授予并州总管府司马的官职。

不久,裴寂在介州战败,齐王李元吉丢弃并州回到朝中,留下刘德威管理府中事情。

李元吉才走,刘武周就到城下,百姓相继投靠刘武周。

刘武周抓获刘德威,让他率领自己的士兵前往浩州招抚百姓。

德威逃回朝廷,唐高祖亲自慰劳问候他,刘德威同时又陈述敌人部署的情况以及晋、绛等部的利害关系,高祖都嘉奖并接纳了他。

改任彭城县公。

不久,升任检校大理少卿。

跟从唐高祖擒拿建德,平定王世充,都有功劳,转任刑部侍郎,加任散骑常侍,把平寿县主嫁给他。

贞观初年,历任大理、太仆二卿,加授金紫光禄大夫。

不久外调担任绵州刺史,因为廉洁、公平而著称,百姓为他立碑。

不久升任检校益州大都督府长史。

贞观十一年,又授予大理卿的官职。

太宗曾经询问他说:

“近来法律略微严格,其中的过错在哪里呢?

”德威上奏说:

“确实在于皇上,不在于臣子。

人主喜好宽松,法律就宽松,喜好严格,法律就严格。

法律条文中规定:

因过失判人入罪的,官吏减三等入罪,因过失判人出罪的,官吏减五等入罪。

如今现状却和法律条文相反,因过失判人入罪的官吏不受责罚,因过失判人出罪的官吏获大罪。

官吏各自怜爱自己,争相执行严格的法律的原因不是有命令使他们这样的,是他们害怕被治罪而导致的。

陛下只需舍弃严格的法律条文,‘宁失不经’就又在今天实行了。

”太宗认为这很正确。

几年后,刘德威升迁担任刑部尚书,兼任检校雍州别驾。

贞观十七年,到濮州,听说李佑杀害长史权万纪,刘德威进入占据济州,斩杀了李佑,派遣使者让皇帝知道这件事。

皇帝下令让德威任意调遣黄河以南的兵马,来施展抱负,恰逢刘德威母亲去世而作罢。

贞观十八年,起任遂州刺史,三次升迁至同州刺史。

永徽三年死去,71岁。

赠与礼部尚书、幽州都督的名号,谥号襄,在献陵陪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