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导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32782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33 大小:13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语文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3页
中学语文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3页
中学语文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3页
中学语文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3页
中学语文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导学案.docx

《中学语文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语文导学案.docx(1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语文导学案.docx

中学语文导学案

课时

第1—2课时

课题

1.白杨礼赞

课型

新授课

备课人

刘琳

参与人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本文选取富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托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2.学习革命人民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是五、六、七、八四个自然段,从认识白杨树的外形到认识白杨树的人

格化精神,进而认识革命人民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2.难点。

初步理解和学习以物喻人的象征手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引入.

2.看注释、查字典、词典,自学生字词。

(1)生字注音。

驰聘婆娑晕圈

耸立地壳参天

锤炼虬枝楠木

无边无垠恹恹欲睡坦荡如砥

不折不挠旁逸斜出

(2)难词释义。

错综:

纵横交叉。

潜滋暗长:

暗暗地生长。

滋,生长.

恹恹欲睡:

精神不好,困倦的样子.

旁逸斜出:

意思(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逸,原是“逃”的意思。

磨折:

多指在肉体上、精神上受癀苦。

’本课指树的生命力受到损害.一

泛出:

呈现出来,透出,冒出。

力争上游:

极力争取先进,再先进.上游,指河的上游,比喻先进的地位.

3.默读课文,熟悉内容,分段并写出段落大意。

4.小组讨论,交流学生一字词,分段写段落大意的情况。

5.听朗读录音,熟悉内容,加强形象感染.

6.全班朗读课文。

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和加强形象感染.。

7.整理预习笔记。

8.提出疑难问题(一般问题当场懈决,重要问题结合课堂讲读分析课文时解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检查预习情况,教学生字词,分析课文思想内容。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按好中差三种程度分别抽看顶习笔记。

2.指名讲写作本文的时代背景和意图。

3.指名讲解下列词语的意思(不懂的念注释)t

视野锤炼坦荡如砥旁逸斜出虬枝

伟岸纵横决荡秀颀

二、教学生字词

1.指名给下列字正音辨形。

垠荡砥宛潜逸虬贱颀楠

2.补充教学下列词语。

昔人宛若宛然倦怠倔强朴质贱视礼赞

三、分析课文

1.指名说分段和段落大意的情况t

归纳小结

课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第二部分(2—4段)写西北高原的雄伟景色,并引出白杨树

第三部分(五、六自然段)写白杨树的外形及内在气质、精神。

第四部分(7、8段)从赞美白杨树的气质精神到歌颂西北军民的斗争精神

第五部分(最后一段)斥责反动派,再一次赞美象征西北军民斗争精神的白杨树。

2.默读课文,思考下列两个问题;

(1)作者看到高原的景色后,有哪两种不同的感觉?

(2)第一自然段点明题旨,下面却写高原景色,这是为什么?

学生讨论并归纳t

(2)找出课文第七自然中的四个反问句看其中的问法有无变化,意思是怎

样逐步深人的。

(3)思考下列三个问题

①为什么说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

2白杨树的外形特点为什么能说明它(人格化了的)的气质和精神上的特点?

0白杨树的特点为什么能象征北方军民、以至中华民族的斗争精神呢?

讨论并归纳;

“选出两份不同的表解向全班公布,并说明优点(分项好,简明扼要),鼓励其

他学生提出另一种形式的表解来.

b.第一个反问句,是从肯定方向反问,引起读者深思和联想.

第二个反问句,是从否定方面反问,使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进一步明朗。

第三个反问句,是从否定方面反问,使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进一步深化。

第四个反问句,也是从否定方面反问.,最后明确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4)①因为从白杨树(人格化的)的气质和精神来看,它具备有。

伟岸”、“正

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坚强不屈”、“挺拨”等高贵品质.

②教师用白杨树外形特点的表解和白杨树气质精神的特点相对照,说明

两者之间的联系.

③教师引导学生再看写作背景材料,把西北军民的斗争精神同白杨树的

气质,精神特点加以对照,在此基础上,教师为归纳说明两者之间的联系.

4.默读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作者要斥责那些鄙视白杨树的人?

讨论归纳:

鄙视白杨树的人,就是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所

以作者要斥责他们.而作者则“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两相对比,作者的立场是何

等鲜明!

又以楠木和白杨树作比,给楠木冠以“贵族化”一词,含义深刻。

这样再

一次赞美白杨树,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四.全班朗读课文

五、作业

1.课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教学后记

 

课时

第3课时

课题

2、囚绿记

课型

新授课

备课人

刘琳

参与人

黄亦华唐德君

教学目标

1.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2.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

3.巩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

从品味关键句——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

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3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2是教学的难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而不只是结论的传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

1942年,他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

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

  二、研读课文

  1.本文题为“囚绿记”,意思是记述“囚绿”的经过。

  ①哪几段写囚绿的?

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

  ②哪一段,哪几段写得特能打动你,使你动情的,做一下记号,待会儿我们要好好朗读和品味。

  ③质疑。

有疑惑的地方打个问号。

  学生自读、圈划。

  2.提问任务一

  全班交流后明确:

  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择绿、近绿、囚绿、释绿,这过程与作者的感情有什么联系呢?

3.刚才你在快速阅读时,哪一段或哪几段最打动你?

我们来读一下,好好品味。

  个别读(说明理由)、散读、全读。

  4.我们在朗读时,都被作者对绿的挚爱感动了,作者为什么对绿——一株常春藤这么爱呢?

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圈划有关词、短语、句子,作些批注。

  ①作者笔下的绿有怎样的特点呢?

  ②面对挚爱的绿,作者有怎样的体验与理性思考呢?

(提示:

应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烽烟四逼”。

  学生自读、思考、圈划、批注。

  四人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每组推选一名代表),深化感悟。

  在交流中明确概括绿特点的词语,形成板书。

  蓬勃

  绿向阳

  固执

  从作者的体验思考中,我们感悟了作者为什么那么爱绿,那就是:

  学生小结:

因为绿蓬勃向上,充满生机;因为绿永远向着阳光,固执,坚持已见;因为绿使处于孤独、寂寞、苦闷中的作者以精神的激励,所以,他深深地爱绿——一株常春藤。

  这就是本文的主旨吗?

学生回答:

不!

还有更深一层的思想,绿有它的象征意义。

5.什么是象征?

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绿”的象征意义。

(提示:

由绿的特点,作者的体验思考联想一下。

  全班交流中明确,形成板书

                        象     征

                        生命、希望

                        向往光明、自由

                        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6.小结:

作者以一株常春藤为线索,牵出无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绿色生命之歌。

绿色是自然给予人类的审美心理需求,它给人以和平安宁的象征,给人以生命活力的感召力量。

古诗词中就有不少写“绿”的名句,能背几句吗?

(学生背诵,谈自己的理解。

  7.作业:

  课文《囚绿记》在表现手法上有许多可供我们鉴赏学习的地方。

如:

  ①文章的结构清晰,简繁得当,各尽其妙。

  ②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的象征手法。

  ③善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④文字表达细腻、质朴等。

  请同学们从表现手法角度好好品味一番,就你感受最深的某一特色,写一段20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

教学后记

 这是一篇用象征手法写的散文,读懂它的难度更高些,由于抓准了关键,在一个个教学思考题的引导下,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认识逐步深化,最后水到渠成,明确了本文的象征意义。

学生也学会了该怎么读这类散文。

整个教学过程显得自然、流畅,且有深度,这得益于对作品特色和学生认知特点的准确把握和充分尊重。

从充分加强学生主体地位角度看,教师语言多了一些,如能多引导学生小结,那么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将更有利。

 

课时

第4—5课时

课题

3、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课型

新授课

备课人

刘琳

参与人

黄亦华唐德君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托物抒情的写法

2.理解饱含深情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真挚的爱情。

2.难点:

理解含蓄地表达情感的句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甬道澎湃

2.解释词语。

泰然:

形容镇定。

共勉:

共同勉励.

甬道:

这里指庭院里居中的路.

澎湃:

大浪相激。

二、导入

1.作者简介。

2.导语。

本文写于1988年4月·中南海西花厅海棠花盛开之际.邓颖超囊咐工作人员,“如果有一天我也走了,喜爱海棠花的主人都走了,你们认为可以发袭就发表,作为我的造作,是对恩来的回忆和缅怀,否则就烧掉.’

邓颖超1992年7月11日在北京告别人世五年后的1997年.工作人员决定将此文发表。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理解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

交流、明确t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

(1):

见花思人,引起下文

第二部分(2~6):

抒发对周恩来的思念之情.

第三部分(7~9):

深情回忆和周恩来相识,相识,相爱的过程.

第四部分(10一11)-再次抒发思念之情。

结束全文.

五、探究

1.作者深情地回忆和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为什么西花厅的海棠花写起?

学生讨论、交流.

因为海棠花是周恩来同志的心爱之物,在海棠树前留下了周恩来的足迹和身影,睹物思人,勾起对与周恩来共同生活的点点滴滴的回忆。

海棠花是他们爱情的见证,邓颖超同志曾通过海棠花表达对远在日内瓦的周恩来的体贴、思念之情,海棠花给了邓颖超莫大的精神慰藉,春风中盛开的海棠花触动了作者的情思,引发作者丰富的联想,让她沉浸在对美好旧事的回忆之中。

从西花厅的海棠花写起,为我的创造出独特而美好的意境。

2.作者回忆了与海棠花相关的哪些片断?

每个片断最感人的地方在哪里?

讨论并归纳:

第一个片断是:

因为爱海棠花,就选定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而且一住就是二十六年,三十八年。

这些词用得很精彩‘‘偶尔”就“整整”,表明对海棠花的喜爱非常执着,也说明了两个人的爱情非常的坚贞.

第二个片断是:

海棠花与邓颖超共同经历了三十八个春秋,仍然生机勃勃,花团怖簇,果实累累.人们不但可以赏花,还可以品尝果实.

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画面啊.海棠花似乎是个有情物.它用它的美艳的花,酸甜的果来报答喜爱它的邓颖超与周恩来同志.

第三个片断是,细致描绘了周恩来总理生前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常抽几分钟有时独自驻足观赏,抬头看了又看,以此来得以稍稍休息.有时与邓颖超并肩赏花。

最精彩的句子是“你看花的背影。

仿佛就在昨天,就在我眼前。

“十二年本来是短暂的,但是我感到又是漫长漫长的”.

因为思念之切,感受是周总理还生活在自己身边,还和自己并肩欣赏海棠花.十二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瞬,但是对于失去了周恩来同志的邓颖超来说,每日的日子又是那么的漫长.这些都表达了周恩来与邓颖超深厚的感情。

第四个片断是邓颖超为远在日内瓦的周总理剪了一枝海棠花,压在书本里,通过鸿雁传情,表达她的思念,体贴之心。

这段写得颇为真挚动人.这对革命的伴侣,他们爱得那么真,那么纯,令人动容。

第五个片断:

是一段抒情文字“我认为你一定随着春天温暖的风,又踏着严寒冬天的雪,深入到祖国的高山、平原.飘进了黄河、长江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海洋。

这句写出了作者对周恩来的无限敬意,写周总理并没有离开我们,他正在为我们的国家,为全人类的进步事业继续工作着,祖国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周恩来同志永远活在邓颖超心里,也活在中国人民,世界人民的心里。

这段文字饱含深情,满怀着崇敬之情,读来令人浮想联翩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第三部分(7~9).7、8、9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并归纳:

第7自然段:

概述“我们”的爱情总是和革命交织在一起。

第8自然段:

详细写了牲革命斗争中的相见:

建立了纯正的友情,为了共同的革命理想,从友谊发展到相爱、定约。

第9自然段t写在革命之花开放时,。

我们的爱情之花也开放了,1925年8月,结婚了。

二、探究

1.找出文中邓颖超与周恩来在革命生涯中共同追求,共同奋斗的句子,体会其思想感情。

2.第8自然段中为什么用大段的文字写周恩来同志曾主张独身主义,而“毳!

也对婚姻抱着一种悲观厌恶的想法?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为了革命事情无暇谈及个人问题,说明两人的交往全是为了革命事业.没有任何个人目的,它使两个抱定独身的两个青年走到了一起·从轰谊发展到相爱.

3.文中提到了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进步学生组织的,觉悟”起什么作用。

说明两人相识的时代大背景.作为进步的热血青年.他们为了反帝、反封建,反卖国贼,为了救亡图存他们走到了一起来,在那个年代注定了他们的爱情要与革命交织在一起,注定他们要共同出生人死,艰险困苦患难与共,悲喜分担.

三、品味本文语言特点.

从全文的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国妇女运动领导人的邓颖超具有坚强,刚毅的一面,又有女性感情细腻、深沉的一面.它并不一味沉缅深深的思念之中,在深情的回忆之中给我们的鼓舞,以力量、以启迪。

四、小结

邓颖超在该文中称自己的这篇文章既不是诗.也不是散文,而是一篇纪念战友、伴侣的偶作和随想”,84岁高龄的邓大姐在文章中深情回忆了她与周恩来相识相知相恋和相伴度过的数十年革命峥嵘岁月.

五、作业

1.课后练习四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教学后记

 

课时

第6课时

课题

4、草莓

课型

新授课

备课人

刘琳

参与人

黄亦华唐德君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由一事物引发丰富联想的写法

2、从文中得出启示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学习作者丰富的联想

2、难点:

通过联想作者所要抒写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2、解释词语

二、导入

作者介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四、分析课文

(一)讨论文章结构,提示

1、写夏意正浓的秋天景物(1自然段)

2、由一颗晚熟的草莓回想起六月(2自然段)

3、描写秋的气息(3自然段)

4、由季节的交替联想到生命的演变4、5自然段)

5、时光再也不能倒流(6自然段)

(二)质疑

1、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作者哪些联想?

香甜的草莓把作者的思绪引回草莓最盛的六月时光,再从六月时光联想到眼前秋意渐浓的九月,由季节的变化联想到曾经拥有过的青年时光以及似水流年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思想和感情。

2、通过联想作者抒写了怎样的情怀?

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思考,抒发了对时光易失的感慨,及对人生秋天的赞美,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情怀。

3、试比较1、3段对九月描写景物的不同

第1段表现夏意正浓,到处欢歌笑语,第3段却重在表现秋的气息:

树是绿的,但只需吹第一阵寒风,顷刻之间就会枯黄,天空是蔚蓝的,但不久就会变得灰惨惨:

鸟儿尚没有飞走,只不过是由于天气异常的温暖。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秋的气息,这是翻耕了的土地,马铃薯和向日葵散发出的芳香

4.从文章的思路看写作目的是什么?

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启发读者思考,为了启发人们对这两个季节进行深入细致的比较。

从而感受时间给大自然留下的印记,为下文对青春易逝、生命演变的思考作铺垫。

5.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观察与感受,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迪.

人生苦短,时光匆匆。

让我们把握住大好的青春年华,积极迎接人生成熟季节的到来.

五、语言分析

1.葱茏茂密的棱柯之间,也许个别地方略见疏落.也许这儿或那儿有一片叶子颜色稍淡,但它并不起,不去仔细寻找使难以发现。

2.地里新翻的玫瑰红土块,有如一堆堆绿色的珠子,又如野果一般的妖艳.

3.我把它合在嘴里,它是那样的香.那样的甜,真是一种稀世的住品它那沁人心脾的气味,在我嘴角唇边久久地不曾消逝.

4.草莓的香味形象使我想起,几个月前艰眼下是多么不一般。

那时,树木是另一种模样,我们的欢笑是另一番滋味,太阳和天空也不同于今天。

就连空气也不一样,因为那时送来的是六月的芬芳.

5.我们才察觉我们度过的每一天时光,都赋予了我们不同的色彩和形态.每日朝置变幻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心情和容赢,似水流年,彻底再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

6.激动不安、若明若暗的青春岁月之后,到来的是成年期成燕的思虑,是从容不迫的有节奏的生活,是日益丰富的经验,是一座内心的信仰和理性的大厦的落成

六、小结

作者由一颗晚熟的草莓触动了情思,引发了丰富的联想,他告诉我们季节更替、生命演变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我们要很好地把握现在,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七、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三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教学后记

 

课时

第7课时

课题

口语交际青春畅谈

课型

综合课

备课人

刘琳

参与人

黄亦华唐德君

教学目标

1.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说真话,表真情,在交谈中互相启发,互相欣赏,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十五六岁,是生命的春天.在我们心中,一定播撒着许多希望,编织着许多梦想,或许也会有一些迷惘和不安。

在班内组织一次主题活动,交流对青春的看法,抒发内心的感受。

你可以热情地赞美青春的活力,也可以冷静地分析青春的稚嫩,可以畅谈前进中的欢乐和幸福,也可以讲述成长中的烦恼和苦恼;可以憧憬未来,也可以规划现在。

1.选择合适的题目。

2.主题相同或相近的同学结成一组,各组代表发言,小组合作围绕确定的题目准备各自材料。

发言者还要考虑语气、语调、姿态、表情、手势与发言时不宜念稿子。

主题要积极向上,以诚相待。

3.确定主持人。

安排发育顺序,控制发言时间,适时提醒。

4.各组之间可就同一问题展开辩论。

5.同学之间可自由交谈感想和认识,互相启发,互相欣赏。

6.确定评判员,活动结束,可举行评判,评出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予以奖励。

教学后记

 

课时

第8—11课时

课题

倾吐心声

课型

写作课

备课人

刘琳

参与人

黄亦华唐德君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适当的抒情方式,写一篇抒情散文。

2.培养联想能力.展开丰富的联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1、明确习作目标

1、运用学过的抒情方式学写抒情散文

2、学会观察生活,善于思考,用敏锐的心感悟生活

二、置身生活情境

同学们,我们的中学生活是五彩斑谰的,每天都在接触、体察着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都会见到许许多多的景和物,他们一定都曾拨动过你的心弦;同学们的情感体验是多种多样的,有过欢笑,有过自豪,有过痛苦,有过忧虑,也有过思考,有过感悟……有的感受可能转瞬即逝,也有的让你久久不能忘怀。

同学们,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采撷几朵生活的浪花吧!

要写好一篇抒情散文到底应怎样做呢?

(一)酝酿真情实感,领悟生活哲理

(二)要学习运用适当的抒情方式

(三)描写要具体生动,抒情要积极向上

(四)要围绕中心选择,组织材料

散文最根本的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

“形”指行文的材料,“神”指蕴含

在“形”中的思想感情。

在行文时要围绕中心对材料进行取舍,让思想把材料统一起来。

三、动情快速作文

     这时,同学们或许已经跃跃欲试了,对往事的回忆,对生活的思考,对大自然的感悟,对人生的探索,点点滴滴,涌上脑海,拿起笔,就你最想诉说的,一吐心声吧!

四、训练指导:

中学生活是五彩斑斓的,其中一定有许多人、事、景、物曾经拨动过你的心,同学们的情感体验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定有许多喜、怒、哀、乐让你久久不怀。

掬几朵生活的浪花,写一篇抒情散文,倾吐你的心声.

1.所写内容可自由选择,但必须是自己亲历的,是用你火热的、敏锐的心所捌的。

2.写作时要运用联想,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广泛地选用材料,灵活地进行思,丰富文章内容。

3.可选择自己最熟悉的.而且便于展开联想的,对所咏之。

物”,要具体描绘它的形象,对所抒的“怀”,要表达自己真挚的感情。

要求学生由眼前。

物”的具体象,联想的真挚的“怀”的抽象的感情

五、紧扣要点评改

请根据以下要点,重点检查自己的作文:

1.文章描述的是否你的亲身经历或真情实感?

2.文章的描写是否具体生动?

叙述、议论、抒情是否统一,是否水到渠成?

3.文章的中心是否明确?

是否成为材料的取舍标准?

教学后记

 

课时

第12-15课时

课题

献给教师节一份特殊的礼物

课型

综合课

备课人

刘琳

参与人

黄亦华唐德君

教学目标

1.加强师生问的沟通.增进师生间的感情。

2.培养学生调查研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1.分组拟定活动计划,安排活动的时间,做好活动记录.使之成为过程评价的依据.

2.学习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设计问卷表,明确调查的有关步骤和技巧,最好能请教有关专家。

3.根据调查内容和调查对象,选择会适的调查方法.

4.按计划实施调查,走访有关人员,要注意文明礼貌.

5.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统计和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6.各小组交流调查结果和感想。

结论要在事实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实事求

是。

7.展示各小组的调查成果.

8.可以向有关部门提交调查报告,也可以正式发表调查报告。

9.表扬在此次活动中表现突出者

教学后记

 

课时

第16-17课时

课题

5、孔乙己

课型

新授课

备课人

刘琳

参与人

黄亦华唐德君

教学目标

1.采取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的方法,用两课时完成对课文的学习。

2.重点分析课文中人物的几个片断,从外貌、动作、语育等方面人手,把握人的性格和小说的深刻思想内涵。

3.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比较手法文学作品阕读和欣赏。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通过对孔乙己外貌的描写,鲜明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和人生遭遇。

(2)典型片断的描写,具体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

(3)对封建科举罪恶的揭露,是对当时社会人们麻木愚昧的抨击。

2.难点:

关于孔乙己的思想性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字注音.

颓唐附和哺荤菜踱步

阔绰绽出羼水戕害

打折赊欠百不屑置辩

2.词语解释。

颓唐:

精神不振作,情绪低落。

分辨:

辩白(解)。

阔绰:

阔气。

绽出:

突露出来。

戕害:

伤害。

不屑置辩,不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