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安徽省宣城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931135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9.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安徽省宣城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届安徽省宣城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届安徽省宣城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届安徽省宣城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届安徽省宣城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安徽省宣城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安徽省宣城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安徽省宣城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安徽省宣城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安徽省宣城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

宣城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三理科综合试题(生物部分)

1.下列有关动物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的外表面既有糖蛋白又有糖脂

B.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磷脂双分子层无关

C.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D.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由吸附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细胞膜的成分:

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

2、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3、糖蛋白的功能为细胞识别,还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详解】细胞膜的成分包括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细胞膜的外表面既有糖蛋白又有糖脂,A正确;磷脂双分子层对某些物质的不透性,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B错误;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C正确;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由吸附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经高尔基体加工,由囊泡转运而来,D正确;故错误的选B。

2.下列关于教材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鉴定还原糖时,向组织样液中预先加入NaOH溶液可为反应提供碱性环境

B.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漂洗的目的是为了洗去染色剂,以避免对观察造成影响

C.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烘片的主要目的是让细胞吸附在载玻片上

D.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预实验和正式实验中,均应设置蒸馏水为对照组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教材实验操作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实验的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各种试剂的具体使用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预实验是在正式实验之前,用标准物质或只用少量样品进行实验,以便摸出最佳的实验条件,为正式实验打下基础;预实验需要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在正式实验中,不需要设置空白对照,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组之间形成相互对照。

【详解】鉴定蛋白质时向组织样液中预先加入NaOH溶液可为反应提供碱性环境,鉴定还原糖时斐林试剂需要先混合后使用,A错误;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漂洗的目的是为了洗去解离液以利于染色,B错误;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烘片的主要目的是让细胞吸附固着在载玻片上,C正确;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预实验中需要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以确定促进生根和抑制生根的大致浓度范围,在正式实验中,不需要设置空白对照,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组之间形成相互对照,D错误;故正确的选C。

3.如图为人体某DNA片段上的若干基因,I、II为无遗传效应的片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a、b、c最本质的区别在于脱氧核苷酸的序列不同

B.片段Ⅰ、Ⅱ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属于基因突变

C.基因a、b、c转录时的模板链同为α链或β链

D.由基因突变引发的人类遗传病都不能直接通过显微镜检测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与DNA之间的关系,基因之间的区别以及生物变异中有关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

意在考查学生能否对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应用到本题的解答过程中,通过分析、比较得出正确的结论。

【详解】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基因a、b、c最本质的区别在于脱氧核苷酸的序列不同,A正确;I、II为无遗传效应的片段,其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不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不同的基因转录时的模板链不一定相同,C错误;由基因突变引发的人类遗传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能直接通过显微镜检测,D错误;故正确的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概念及与DNA的关系。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种类不同主要是因为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导致的。

4.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高浓度乙烯会抑制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

B.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极性运输需借助细胞膜上的载体

C.向日葵向阳开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D.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察的是植物激素的作用以及植物激素的特性;植物激素中乙烯是气体激素能够促进果实的成熟,细胞分裂素能够促进细胞的分裂,主要是存在与生长比较旺盛的部位,脱落酸能够促进果实的脱落,但是脱落酸还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赤霉素能够促进茎的伸长。

【详解】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乙烯含量的增高,会抑制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A正确;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极性运输是主动运输,需借助细胞膜上的载体,B正确;向日葵向阳开是由于茎的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背光侧生长速度快,体现了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C错误;激素调节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D正确;故错误的选C。

5.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生物的种间关系不发生改变

B.种内斗争会使种群基因频率朝着一定的方向改变

C.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在于演替速度的快慢

D.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但不同种群的K值可以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群落演替、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生物进化为载体,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

【详解】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的改变使物种丰富度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种间关系发生改变,A错误;种内斗争是生存斗争的一种方式,可以推动生物进化,会使种群基因频率朝着一定的方向改变,B正确;次生演替是在原有植被已被破坏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与初生演替相比,次生演替的速度快,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演替的原始条件不同,C错误;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所以种群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D错误;故正确的选B。

【点睛】自然选择的动力是生存斗争,生存斗争的类型包括种内斗争、种间竞争、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竞争,生存斗争能推动生物的进化,会使种群基因频率朝着一定的方向改变。

6.某具有两性花的植物(2n=16)中偶尔会出现一种三体植株(4号染色体多了一条)。

在减数分裂时,这三条染色体中的任意两条移向细胞一极剩下一条移向另一极,其余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形成的配子均可育。

下列关于某三体植株(基因型为Bbb)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三体植株进行细胞分裂时,细胞中最多可有34条染色体

B.该三体植株进行减数分裂时,B、b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I后期

C.该三体植株自交,子代出现三体的概率为1/2

D.该三体植株与基因型为Bb的植株杂交,子代中bb基因型出现的概率为1/8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减数分裂的运用;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基因型Bbb产生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为B:

bb:

Bb:

b=1:

1:

2:

2。

【详解】三体植株体细胞中含有17条染色体,在进行有丝分裂后期时,染色体数目加倍,体细胞中最多含有34条染色体,A正确;该三体植株进行减数分裂时,B、b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故B、b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I后期,B正确;该三体植株Bbb自交,由于三体基因型Bbb产生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为B:

bb:

Bb:

b=1:

1:

2:

2,子代出现三体bbb的概率为4/36,子代出现三体Bbb的概率为10/36,子代出现三体BBb的概率为4/36,故子代出现三体的概率为1/2,C正确;该三体植株与基因型为Bb的植株杂交,由于三体能产生如下四种配子,比例是B:

bb:

Bb:

b=1:

1:

2:

2,基因型为Bb的植株产生的配子为B:

b=1:

1,当三体的b配子与正常植株的b配子结合时,就会出现bb基因型,故子代出现bb基因型出现的概率为2/6×1/2=1/6,D错误;故错误的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写出各基因型个体所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运用棋盘法按题目要求统计子代各基因型概率。

7.研究人员将某种植物分甲、乙两组置于不同CO2浓度下处理(甲组置于高浓度CO2下,乙组置于自然空气CO2浓度下),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10天,然后把两组植物都放在自然空气CO2浓度下,测定两组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

(1)该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照强度为100时,甲组植物中产生ATP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照强度大于500时,限制乙组植物光合速率的内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证明,该植物经高CO2浓度处理后光合速率降低,但未影响呼吸速率,依据是___________。

进一步研究得出,高浓度CO2影响了光合作用暗反应中CO2的固定过程,则光照强度为600时甲组植物叶肉细胞C3的含量___________(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乙组。

【答案】

(1).CO2浓度和光照强度

(2).叶绿体和线粒体(3).光合色素的含量(4).酶的活性和含量(5).光照强度为0时,甲乙两组植物释放CO2的速率相等(或答“光照强度为0时,甲、乙两组植物的呼吸速率相等”)(6).小于

【解析】

【分析】

本题为实验考查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光照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的相关实验设置,意在考查考生的知识点的识记以及实验的分析能力,并能根据相关的知识点以及实验的现象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的能力。

分析题图,置于不同CO2浓度下处理后的甲、乙组在相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不同,说明处理的CO2浓度为自变量;甲组(或乙组)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不同,说明光照强度也为自变量。

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甲、乙两组植物的呼吸速率相等;有光照时,植物同时进行呼吸作用于光合作用。

一定范围内,两组植物的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甲组一直低于乙组。

【详解】

(1)由分析可知,甲、乙两组置于不同CO2浓度下处理,故该探究实验的自变量是处理的CO2浓度及光照强度,因变量是CO2吸收速率,无关变量有温度、环境中CO2浓度、土壤中无机盐等。

(2)光照强度为100时,甲组植物同时进行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故产生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与叶绿体。

光照强度大于500时,乙组植物的光合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此时限制乙组植物光合速率的内因有吸收光能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作用相关的酶的活性与含量;外因可能是温度和环境中CO2浓度。

(3)实验证明,该植物经高CO2浓度处理后光合速率降低,但未影响呼吸速率,由题图分析可知,光照强度为0时,甲、乙两组植物呼吸速率相等。

进一步研究得出,高浓度CO2影响了光合作用暗反应中CO2的固定过程,则光照强度为600时甲组植物净光合作用速率小于乙组,高浓度CO2处理的甲组,其暗反应中CO2的固定过程受到影响,从而使其叶肉细胞中CO2的固定形成的C3减少,故甲组C3的含量小于乙组。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具备曲线的对照分析能力,能够找出曲线图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判断两条曲线之间的差异以及不同光照强度下的代谢类型。

8.癌症的治疗经过了三次革命:

“手术+化疗+放疗”→“靶向疗法”→“免疫疗法”。

美国科学家艾利森和日本科学家本庶佑,因在癌症免疫疗法上作出了重大贡献,获得了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癌细胞是正常细胞在致癌因子作用下,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变成___________的恶性增殖细胞。

(2)绝大多数癌细胞在刚出现时会被免疫系统扼杀在襁褓中,这是免疫系统___________功能的体现。

采用化疗放疗的方法来治疗某些阶段的癌症是很有效的,但也不可避免地会对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等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影《我不是药神》中讲了一种治疗慢粒白血病的神药——格列卫,其有效成分伊马替尼可抑制患者因酪氨酸蛋白激酶过度活化而引起的细胞失控性增殖。

研究发现,患者因22号染色体与9号染色体发生了交换,导致酪氨酸蛋白激酶过度活化,这是___________变异的结果。

(4)靶向药物虽然治疗效果好,但它有一个很大的局限性,就是只针对某一类型的癌症。

免疫疗法则是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让免疫细胞去杀死癌细胞。

相对于放疗化疗和靶向疗法,免疫疗法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答案】

(1).不受机体的控制、连续进行分裂

(2).监控和清除(3).化疗放疗不能区分恶性细胞和正常细胞,它们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杀死大量正常细胞(4).染色体结构(5).它不直接杀伤癌细胞,而是增强免疫细胞对癌细胞的杀伤力(6).可以治疗多种癌症,且对多数癌症患者有效

【解析】

【分析】

本题旨在以与癌症治疗相关的题文信息考查细胞的癌变及治疗、免疫系统的功能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与综合的能力。

放疗化疗不能区分癌细胞和正常细胞,采取的是无差别攻击,在杀伤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杀伤杀死正常细胞,对免疫系统、造血系统、消化系统等造成不可逆伤害。

靶向疗法的靶点是癌症细胞,通过特定药物来杀死特定的癌细胞。

而免疫疗法的靶点是正常免疫细胞,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让免疫细胞去杀死癌症细胞。

免疫疗法不直接损伤机体,反而增强免疫系统;可以治疗多种癌症,对很多病人都有效;可以抑制癌细胞进化,复发率低。

【详解】

(1)癌细胞是正常细胞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成为不受机体控制、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2)免疫系统具有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绝大多数癌细胞在刚出现时会被免疫系统扼杀在襁褓中,这是免疫系统监控和清除功能的体现。

用化疗放疗的方法来治疗某些阶段的癌症是很有效的,但也不可避免地会对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等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原因是化疗放疗不能区分恶性细胞和正常细胞,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将正常细胞和免疫细胞一同杀死,患者免疫功能受损,免疫力低下。

(3)22号染色体与9号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二者发生了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酪氨酸蛋白激酶过度活化。

(4)靶向药物可以选择性杀死癌细胞,而不影响正常细胞;但它有一个很大的局限性,就是只针对某一类型的癌症。

免疫疗法则是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让免疫细胞去杀死癌细胞;可以治疗多种癌症,对很多病人都有效;抑制癌细胞进化,复发率低。

所以相对于放疗化疗与靶向疗法,免疫疗法的优点有不直接杀伤癌细胞,而是增强免疫细胞对癌细胞的杀伤力;治疗范围广,可以治疗多种癌症,且对多数癌症患者有效。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分析解答。

9.如图为某生态系统部分功能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碳循环的角度分析,图中缺少的箭头是___________(用图中的文字和箭头表示)。

(2)某种蜘蛛在交配后,雌蛛会杀死并吃掉雄蛛,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___________能”或“不能”)称为捕食关系,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分析,上图中的鸟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它所含有的能量在该生态最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大气→植物

(2).不能(3).雌雄蜘蛛属于同一物种,而捕食是种间关系(4).第三、四是营养级(5).该生态系统中鸟是最高营养级,能量沿营养及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或答“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能量利用率越低”)

【解析】

【分析】

本图结合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考查该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要求考生识记碳循环的过程,识记能量流动的特点。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中摄取碳,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而把碳释放到大气中;碳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势传递。

【详解】

(1)从碳循环的角度分析,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CO2转化为有机物中的碳,但是图中没有生产者光合作用的箭头,即大气→植物。

(2)捕食关系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的种间关系,某种蜘蛛在交配后,雌蛛杀死并吃掉雄蛛,它们属于同一个物种,故不能称为捕食关系。

(3)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分析,上图中的鸟在食物链:

植物→昆虫→鸟中属于第三营养级,在食物链:

植物→昆虫→蜘蛛→鸟中属于第四营养级;鸟在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属于最高营养级,由于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所以鸟所含有的能量在该生态最少。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进行解释、推理。

注意捕食指的是种间关系而非同一物种的种内关系。

10.某珍禽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羽毛中的蓝色色素由E基因控制合成,且E基因数量越多蓝色越深,无E基因时色素不能合成而表现出白色。

F基因导致色素分布不均匀,色素的不均匀分布形成了不规则醒目斑点,若无色素或色素均匀分布,则表现出纯色。

(E基因在常染色体上,F基因在Z染色体上)

(1)若两只羽毛颜色不同的纯色个体杂交,F1雌雄性状不同,一方为浅蓝色斑点个体,另一方为浅蓝色纯色个体,则亲代个体基因型为___________;若F1个体随机交配,则F2中有斑点个体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

(2)有斑点羽毛的珍禽在自然环境中比纯色羽毛的珍禽更容易被天敌发现,故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导致E基因频率显著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表现型为深蓝色斑点、浅蓝色斑点、深蓝色纯色、浅蓝色纯色及白色的雌雄珍禽若干只,欲在珍禽幼年时将其中的雌雄个体区分开来,请设计一组实验,写出杂交组合及实验结果。

_____________

【答案】

(1).EEZfZf,eeZFW

(2).3/8(3).有斑点珍禽中一定含有E、F基因,自然选择淘汰F基因的同时淘汰E基因,故E基因频率显著下降(4).杂交组合:

♂深蓝色纯色×♀深蓝色斑点(或♂深蓝色纯色×♀浅蓝色斑点或♂浅蓝色纯色×♀深蓝色斑点)实验结果:

杂交后代中,凡是有斑点的全为雄性,纯色个体全为雌性

【解析】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鸟类的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遗传规律进行推理、解答问题。

分析题意:

F1雌雄出现浅蓝色,则常染色体组成雌雄均为Ee,故亲本常染色体组成应为EE与ee;F1浅蓝色斑点个体含ZF,浅蓝色纯色个体不含ZF,又由于亲本为纯色个体,故F1雌雄性状不同,浅蓝色斑点个体为EeZFZf,浅蓝色纯色个体为EeZfW,则亲本基因型为eeZFW、EEZfZf。

鸟类的性别决定是ZW型,雌鸟的性染色体组型是ZW,雄鸟的性染色体组型是ZZ,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总是与性别相关联,叫伴性遗传,伴性遗传也遵循分离定律,是分离定律的特殊形式。

【详解】

(1)由题意可知,F1雌雄出现浅蓝色,则常染色体组成雌雄均为Ee,故亲本常染色体组成应为EE与ee;F1浅蓝色斑点个体含ZF,浅蓝色纯色个体不含ZF,又由于亲本为纯色个体,故F1雌雄性状不同,浅蓝色斑点个体为EeZFZf,浅蓝色纯色个体为EeZfW,则亲本基因型为eeZFW、EEZfZf。

若F1个体EeZFZf与EeZfW随机交配,则F2中有斑点个体EEZFZf+EEZFW+EeZFZf+EeZFW=1/16+1/16+2/16+2/16=3/8。

(2)自然选择作用下具有不利变异(有斑点羽毛)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少,种群中相应基因(E、F)的频率会下降。

有斑点羽毛的珍禽在自然环境中比纯色羽毛的珍禽更容易被天敌发现,原因是有斑点珍禽中一定含有E、F基因,自然选择淘汰F基因的同时淘汰E基因,故E基因频率显著下降。

(3)现有表现型为深蓝色斑点(EEZF-)、浅蓝色斑点(EeZF-)、深蓝色纯色(EEZfW、EEZfZf)、浅蓝色纯色(EeZfW、EeZfZf))及白色(eeZfW、eeZfZf))的雌雄珍禽若干只,欲在珍禽幼年时将其中的雌雄个体区分开来,则杂交后代所有的雌性个体表现型一致,所有的雄性个体为另一种表现型。

应请设计一组实验,写出杂交组合及实验结果。

杂交组合:

♂深蓝色纯色(EEZfZf)×♀深蓝色斑点(EEZFW),杂交后代中雄性EEZFZf有斑点,雌性EEZfW表现为深蓝色纯色;杂交组合:

♂深蓝色纯色(EEZfZf)×♀浅蓝色斑点(EeZFW),杂交后代中雄性(E-ZFZf)有深蓝色或浅蓝色斑点,雌性(E-ZfW)为深蓝色或浅蓝色纯色;杂交组合♂浅蓝色纯色(EeZfZf))×♀深蓝色斑点(EEZFW),杂交后代中雄性E-ZFZf有深蓝色或浅蓝色斑点,雌性(E-ZfW)为深蓝色或浅蓝色纯色。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题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写出每种表现型相应的基因型,运用基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与棋盘法解题。

11.纤维素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多糖类物质,下列是有关分离土壤中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相关问题,请回答:

(1)某些微生物能分解纤维素,因为他们能产生纤维素酶。

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___________,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___________。

(2)实验室中筛选微生物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应先将从土壤中获得的微生物在以____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选择培养,选择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刚果红染色法对分离出的微生物进行筛选,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___________,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___________。

从培养基的用途上分类,刚果红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培养基。

【答案】

(1).葡萄糖苷酶

(2).纤维二糖(3).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4).纤维素(5).选择纤维素分解菌并增加其浓度(6).红色复合物(7).透明圈(8).鉴别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纤维素分解菌的相关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纤维素分解菌的相关知识点的识记与理解;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纤维素酶能够将纤维素范围葡萄糖;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纤维素分解菌可以用刚果红染液进行鉴别,能够产生透明圈的菌落就是纤维素分解菌。

【详解】

(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2)实验室中筛选微生物的原理是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

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时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中,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很好地生长,其他微生物则不能生长;,选择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