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固体》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29787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3.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固体》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教材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固体》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教材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固体》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教材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固体》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教材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固体》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固体》教案教学设计.docx

《新教材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固体》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固体》教案教学设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固体》教案教学设计.docx

新教材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固体》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认识固体》教案教学设计

《认识固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认识到固体是物体存在的一种形式。

2.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3.理解像纱巾、羽毛、食盐、面粉之类的轻薄、细小的物体也是固体。

4.尝试用不同方法比较物体的

学会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体积。

科学探究目标

1.观察、认识身边的固体物质。

2.探究像纱巾、羽毛、食盐、面粉之类的轻薄、细小的物体是否是固体。

3.探究比较两个体积接近的物体的方法。

科学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乐于尝试用多种方法来完成科学探究的意识。

2.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事物。

3.培养学生探究过程中愿意合作,愿意分享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认识、观察固体物质的共同特点,即有确定的形状、有体积、有质量。

教学难点:

学生尝试用具体、统一的标准比较物品体积的大小。

【教学材料】

教师材料:

纱巾、羽毛、食盐、面粉

学生材料:

每组3份拼搭积木;托盘,黑芝麻、白芝麻、直尺、两个塑料杯;小鸭、小熊玩偶。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初步认识固体,并寻找教室内的固体物品1.谈话:

这里有两个瓶子(不透明),瓶子里分别装着什么呢?

不可以打开看,可以摇晃瓶子,你能猜出来吗?

(学生通过摇晃发现了区别,能猜出部分特征。

)2.问:

打开盖子,把手伸进去摸一摸是什么感觉,能抓起来吗?

它们有什么区别?

请你描述一下。

(学生体验,发现一个瓶子里的像是水,湿湿的,抓不起来;而另一个瓶子里的是球形的东西,硬硬的能抓起来。

)3.谈话:

把它们分别倒出来,倒在准备好的透明的容器里。

(师生共同揭开真相:

一个是流下来的水,一个是滚出来的玻璃球。

)4.小结:

关于水,我们很熟悉,像水这一类物体,我们称之为液体;像玻璃球这一类物体,我们则称之为固体。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先来一起认识固体。

(出示课题)

5.寻找教室内的固体物品。

那我们教室里还有哪些固体呢?

(PPT出示图片)

(学生一一列举,说明理由,有疑义的暂时保留)

二、通过判断纱巾,羽毛,面粉,食盐是否是固体,揭示固体的共同特征。

1.谈话:

看来大家已经大致了解了什么是固体,下面老师就要考一考大家,这些物体是不是固体?

(PPT出示出示纱巾的图片,教师拿起纱巾展示)纱巾是不是固体?

(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2.引出探究问题:

刚才很多同学在说明理由这一部分遇到了困难,那到底怎样的物体是固体呢?

3.揭示固体的特征(教师出示玻璃杯、足球、银杏叶、石狮子图片)它们是固体吗?

它们都有哪些不同点?

生1:

他们的形状不同,分别是圆柱、球体、扇形,狮子形状的。

师:

那他们的形状容易改变吗?

生1:

不容易。

师:

我们称之为有确定的形状(板书:

有确定的形状);除此之外,他们还有哪生2:

大小不同。

师:

科学上我们把物体的大小称为体积(板书:

体积)。

生3:

他们有轻有重。

师:

轻重不同说的是质量。

(注意重量与质量的区分)(板书:

质量)(如果学生提到了颜色这个特征,举反例:

玻璃杯无色透明)师:

所以,固体都有哪些共同特征呢?

生4:

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师:

现在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

纱巾是固体吗?

理由呢?

生5:

纱巾是固体,因为它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师:

(PPT出示羽毛的图片,教师拿起羽毛展示)羽毛是固体吗?

(学生回答)师:

看来呀,像纱巾、羽毛这样很轻很薄的物体,也是固体。

(PPT出示食盐的图片,教师拿起装有食盐的烧杯)食盐是固体吗?

(学生回答)师:

这位同学说食盐有确定的形状,如果我将烧杯中的食盐倒入培养皿,它们的形状会不会改变?

其实呀,食盐的形状是指一个食盐小颗粒的形状,(PPT出示食盐颗粒的图片)这就是放大后的食盐颗粒,它是什么形状的?

生:

正方体。

师:

所以食盐也是有确定形状的固体。

师:

那面粉是不是固体?

生:

面粉是固体,因为它有确定的形状,有质量,有体积。

师:

食盐、面粉虽然细小,但它们也是固体。

三、比较两个体积接近的物体体积的大小

1.过渡:

既然固体物质都是有体积的,那你们会不会比较体积的大小?

2.研究问题

(1):

(出示图片)这三组积木哪个体积大?

你有什么办法知道他们相差多少?

3.小组活动(数积木的个数),记录,汇报结论。

(教师小结:

1号3号积木虽然看起来不同,但是体积是相同的)4.研究问题

(2):

师:

(出示图片和对应的实物:

黑芝麻和白芝麻)有办法比较这两堆芝麻体积的大小吗?

用眼睛能看的出来吗?

生:

看不出来,可以用量筒。

师:

(PPT出示图片)但是老师能提供的工具只有这些,怎么测量呢?

生:

将芝麻倒入杯子中,用直尺测量高度,高的说明体积大,低的说明体积小。

师:

说的真好。

那我们来试一试。

(教师边演示实验,边引导学生说出注意事项)生1:

不要把芝麻撒出来,要缓慢倾倒

生2:

倒完要抖一抖容器,确保所有的芝麻都倒入杯中

生3:

晃一晃杯子,使芝麻上端齐平

生4:

直尺测量时应该竖直,眼睛水平看刻度……

师:

你们想不想来试一试?

请各小组组长拿出桌洞中的实验材料,完成实验记录单。

5.小组活动,记录,汇报结论。

6.研究问题(3):

师:

那有没有办法比较小鸭和小熊体积的大小?

小组讨论一下(学生讨论)

生1:

将小熊小鸭放到水中,看哪个水面上升的多

师:

水的量要怎么样?

生1:

相同

生2:

向小熊小鸭里面加入固体,看加多少能装满

生3:

……

师:

那我们能不能借助芝麻进行比较呢?

生:

将小熊小鸭放到两个塑料杯中,再将芝麻倒进去,测量他们的高度。

师:

这两份芝麻的体积是怎么样的?

生:

相同

师:

两个玩偶要放在杯子的什么位置呢?

生:

底部

师:

确保玩偶完全被覆盖住,这样测量的才准确。

谁想来前面试一试?

(学生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说出注意事项)

(1)将两个玩偶放到杯中(强调放置杯底)

(2)倒入芝麻(强调缓慢,不要撒出来)

(3)摇一摇,使顶端齐平

(4)测量高度(强调直尺应该竖直,视线水平)

7.学生实验,并填写记录表。

8.小组汇报实验结论。

9.小结(……)

四、总结与延申

1.大家来看看这些物体(出示图片:

被敲碎的粉笔,剪碎的纸,切碎的蜡)它们的形状被改变了,那还是固体吗?

2.其实在大自然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播放视频):

岩石经过风吹日晒,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它们还是固体吗?

3.小结:

由此可见,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没有改变。

4.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固体是有确定形状、有体积、有质量的物质,那液体有哪些特征呢?

请大家课后思考。

【板书设计】

认识固体

有确定的形状

共同特征体积

质量

实验记录表

组别:

、把积木的数量填写在括号中

积木数:

()()()

二、哪一堆芝麻的体积大?

名称

黑芝麻

白芝麻

高度/毫米

实验结论:

三、哪一个玩偶的体积大?

名称

小鸭

小熊

高度/毫米

实验结论:

表1哪一堆芝麻的体积大?

名称

黑芝麻

白芝麻

高度/毫米

实验结论:

表2:

哪一个玩偶的体积大?

名称

小鸭

小熊

高度/毫米

实验结论:

 

9.认识液体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3单元固体和液体”内容。

从课标上看,本课属于物质领域。

从课程结构上来看,本单元共有4课:

“8.认识固体”、“9.认识液体”、“10.固体的混合与分离”、“11.把盐放到水里”。

认识液体是在认识固体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也是后续学习第11课的基础。

本课从内容上看,分为4个部分,一是通过生活情景图初步寻找液体,对比烟雾和流沙认识液体,初步认识到液体容易流动,没有固定现状,有确定体积和质量。

二是观察、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

三是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

四是测量液体的质量。

五是认识水平面并学习使用水平仪。

从能力培养上看,主要是观察能力、对比分析能力、使用量筒和电子秤测量液体体积和质量的能力。

广固体和液体'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经过一、二年级的科学学习,已经对科学有较浓的学习兴趣,能够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但是不会利用工具测量体积和质量。

对于液体司空见惯,但是很少有学生知道液体概念和液体的性质。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液液体容易流动,没有固定现状,有确定体积和质量。

2•知道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

科学探究:

1.能观察、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

2.会用量筒或量杯正确测量液体的体积。

能比较相同体积的水和油,质量不同<

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液体特点的探究兴趣。

2•能以探究数据为依据,调整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液体体积和质量测量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2•意识到人类对水平仪不断改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学重点】

知道液体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

【教学难点】

知道液体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线香、火柴、植物油、水、牛奶、蜂蜜等适量、有起点线和终点线斜面板1块(可以在棱台水槽内画线制作)、100ml量筒1个、500ml量杯1个、颜料适量、沙漏1个、50ml烧杯4只,电子台秤1只,两个矿泉水瓶子、蓝水、牙签1根、水平仪、激光水平仪(8组)

学生材料:

空矿泉水瓶2只(8组)。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探究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意图

课前活动

互动交流

互相介绍

调动氛围

一、情境激趣,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探究

1•视频情景激趣:

消防员用水枪灭火,战士用钢枪消灭敌人,子弹不同,作用不同。

2.看图说一说,图中有哪些液体?

3.引导提冋:

这些液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4.展示实物并提问:

流动的

1•看视频后讨论:

两种枪的“子弹”有什么不同。

2•观察图片,判断哪

些物体是液体。

3.讨论交流:

这些液

体的共同特点。

4.讨论交流:

烟雾虽能流动,但是烟尘颗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了解钢枪子弹是固体,水枪“子弹”是水,不是固体。

初步识别液体,了解

学生前概念。

认识液体的共性。

初步直观感受液体,

观察到烟和沙子不是

烟雾和沙子是液体吗?

为什

么?

粒本身体积不变。

沙子流动时也没有改变颗粒形状。

都不是液体。

液体。

1实物展示四种液体。

1认识四种液体。

认识常见液体

2•指导控制变量设计实验。

2.设计游戏规则。

指导学生学会控制变

指导游戏规则,控制无关变

起点、起跑时间、坡

量,突出因果变量。

量,调整变量,突出因果变

度、液体质量多少等

量。

要一样,只有液体种

二、观察,比较

指出不同种类液体,粘稠度、

类不同,造成粘稠度

液体的性质

颜色、轻重可能不同。

不同。

3.游戏:

哪种液体跑得快?

3.游戏活动:

液体赛

观察比较不同液体的

为什么?

嗅觉大比拼(要求

跑;嗅觉大比拼(蒙

性质。

体会控制变量

蒙眼闻气味);透明度排排

眼);透明度排排队。

做对比实验,明确因

队。

巡视指导

记录现象并交流。

果变量。

1实物展示量同、量杯

1观察量筒、量杯

认识测量液体体积工

2•视频:

认识量筒使用方法。

2.看视频,认识量筒

具量同和量杯,

要求带着问题“怎样使用量

筒”看视频。

的使用方法。

并能正确使用。

3.演示实验:

用量筒和量杯

3.看演示实验,明确

明确使用方法。

三、测量液体的

测量50ml水。

测量方法。

体积

指导:

会放量筒(或量杯)

4.分组实验:

测量

反复训练强化,培养

于水平桌面上、会倾斜倒入

20ml水、20ml油。

测量液体体积的技

液体并滴管补充液体、会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水银是凸液面)齐平看示数、会既有数字又有单位地记录液体体积。

出方法和注意事项。

能。

1提问:

20ml的水和20ml

1•用量筒测量20ml

复习巩固量筒测量液

的油,质量相等吗?

的水和20ml的油。

体体积的方法。

2.演示实验:

电子台秤测液

2•用电子台秤测量

学习并训练测量液体

体质量。

20ml水和油的质量。

质量的方法。

四、比较液体的

方法一、先测容器质量,再

记录数据并比较。

会分析数据发现同样

质量

测总质量。

算出液体质量。

明确:

去掉容器质量

体积的不同液体,质

方法二、容器放置在台秤上,点按“归零”或者“去皮”。

然后直接测量出液体质量。

3•巡回指导。

才是所测液体的质量。

量一般不同。

1.提问:

你在哪里可以看到

1•交流:

哪里有水平

1.认识到静止液体表面一般保持水平。

水平面?

有什么办法更容易

面。

水面放漂浮物有

我们可以借助其他

观察水面?

利于观察水平面。

物体观察水面。

2.演示制作:

实验室的水平

2.制作水平面并观察

2.观察水平面。

五、认识水平

面。

3•小组认识:

水平仪。

3.认识测量工具。

面,应用水平仪

3•实物展示:

水平仪

4.视频:

水平仪的正确使用

4.观看视频,交流水平仪的使用方法。

4.明确使用方法。

方法

5.实际测量课桌、讲

5.运用所学科学知

5.提问:

你能用水平仪确定

台、窗台等物体表面

识解决实际问题。

物体表面是否水平吗?

是否水平。

6.认识现代工程工

6•拓展:

激光水平仪

6.观察激光水平仪

具。

引导归纳总结:

本节课你有

1.说一说:

本课的学

归纳总结,认识液体特性,培养测量液体

六、总结所学,

什么收获?

习收获和体验。

体积、质量的技能和

课后延伸

生活中液体还有哪些作用?

2.了解液体多种作用。

实验设计能力,强化科学很有作用的意识。

【板书设计】

9.认识液体

液体:

没有固体形状,容易流动,有确定体积和质量的物体。

女口:

水、

牛奶……

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液体体积

用电子台秤测量液体质量要减去容器质量(或去皮)

静止的水面一般都保持水平,我们称之为水平面。

水平仪:

利用水平面判断物体是否水平的仪器。

激光水平仪

(建议使用磁贴板书,节约时间)

10.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教材分析】

本课是依据《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物质科学领域的相关内容标准建构的。

本课通过研究固体的混合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测量的方法、比较固体混合前后质量和体积的变化,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尝试解释固体混合前后体积变化的原因。

同时对探究技能“测量”进行了培养和训练,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然后通过研究固体的分离活动,引导学生掌握根据物体特征或材料性能将物体进行分离的方法。

【学情分析】

在本单元《固体与液体》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具有代表性的固体物质——石头,具有代表性的液体物质——水,学习了如何对事物进行科学观察以及如何用科学语言做出描述,具备了一定的观察、类比、描述、归纳事物性质的能力。

【教学目标】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思维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固体混合前后质量不变,占据空间变化。

2.知道将不同的固体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3.了解日常生活中需要混合或分离固体的例子。

科学探究:

1.能用天平和量筒分别测量混合前后固体的质量和体积。

2.能用科学的方式记录测量出的固体的质量和所占空间,并用科学语言描述测量结果。

3.能通过观察、比较,对测量中固体混合前后占据空间变化的现象进行分析,做出解释。

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测量并探究固体混合前后质量和所占空间的变化。

2.能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与同学合作举例说明分离不同固体混合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测量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和占据空间的活动,认识到固体混合前后质量不变、占据的空间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讨论并使用不同方法分离不同固体混合物的活动,认识到我们可以根据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能将固体混合物分离开。

【教学准备】

工具:

天平、量筒(干燥)、称量杯、混合桶、塑料勺、纸漏斗、筛网材料:

黄豆50克、绿豆50克、玉米粉50克其它:

记录单、课件、视频资料备注:

演示用材料用玻璃杯装,学生用材料用塑料杯装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师:

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固体,知道了固体都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固体的形状通过观察就可以知道。

那么,怎样知道固体的体积和质量呢?

通过观察能够确定吗?

学生发言

2.师:

怎么知道固体的质量?

(板书:

质量)

生:

可以用仪器测量。

(引导学生说完整,用什么仪器)用天平称质量。

师:

想不想亲自尝试一下?

(想)你们会用吗?

切换到演示台师:

这有一台托盘天平,怎么称出这个杯子里黄豆的质量?

生:

把固体放到天平上就行。

师演示把杯子和黄豆一起放到天平上生:

不行,这样会把杯子的质量也称进去的。

生:

把黄豆直接倒在天平托盘上称量。

师:

称量之前先放一张纸在托盘上。

在左盘放一张,右盘也放一张。

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生:

因为纸有质量,两边都放就不会影响测量了。

师:

说得很好。

我们把这张纸杯子叫做称量纸,称量固体质量的时候就会用到它。

接下来通过视频来学习一下托盘天平称固体质量的方法。

师播放视频“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的质量”

师生交流:

我们来整理一下操作步骤(ppt出示示意图,学生说操作:

①调平②放称量纸③左盘放物体④右盘放砝码)

学生练习:

称量一号座位抽屉里固体的质量(事先称好的黄豆50克),汇报称量结果

(学生操作的间隙,板书:

黄豆、绿豆、玉米粉,学生汇报后,板书:

50克)3.师:

怎么知道固体的体积?

生:

可以用量筒测量。

师:

上节课我们用量筒测量了液体的体积。

固体好像可以用类似的方法。

怎么做呢?

生:

将黄豆倒入量筒。

师:

(师演示操作)跟液体有什么不同?

生:

固体的表面不平,没办法读数。

师:

(摇晃量筒中的固体)我们可以通过摇晃使黄豆变平整,这样就可以读数了。

这里测出来的其实是固体占据空间的大小。

(板书:

占据空间)学生练习:

测出黄豆的占据空间,汇报测量结果

(学生汇报数据后,板书相应数据)[设计意图:

根据《认识固体》一课的内容,从固体具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入手,转而研究如何通过用工具测量来确知固体的占据空间和质量,初步学习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为后续研究固体的混合现象做好准备。

]

二、研究固体混合前后质量、体积的变化

(一)提出问题

1.师:

除了黄豆,老师还准备了另外两种不一样的固体(依次出示玻璃杯装的

50克玉米粉、绿豆)。

这些固体的质量我都提前称过了,都是50克(PPT出示三种固体的图片及其质量)。

仔细观察这三种固体,对于固体的质量和体积,你有没有产生什么问题?

展示桌上并排放置三种同样质量的固体

学生观察三种固体,思考后发言

2.根据学生的发言做相应的回应和引导

(1)生:

这三种固体的质量是一样的,可是它们的体积看起来却不一样。

师:

你所说的体积是指什么?

生:

是这些固体占据的杯子里的空间。

师:

你怎么知道它们占据的空间不一样?

生:

因为装它们的杯子是一样的,但是它们在杯子里的高度看起来不同,说明它们体积不同。

师:

怎么能够确切知道体积分别是多少?

生:

可以用量筒测量一下。

(2)生:

如果把它们混合在一起,它们的总质量是不是150克呢?

师:

你认为它们混合以后的质量就是它们混合之前质量的和。

对吗?

那你觉得这个问题可以怎么研究?

生:

可以把它们混合起来,称一下质量是不是150克。

师:

(问其他学生)你们认为混合以后的质量是150克吗?

生:

(说想法)

(3)生:

混合以后占据的空间还会发生变化吗?

(如果学生没有提出关于混合后占据空间变化的问题,则由老师提出)

师:

怎么研究?

生:

把混合后的固体倒进量筒里测量。

[设计意图:

观察三种固体,并针对固体的质量和占据空间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

将三种固体的质量设计为一致,一是为了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等质量固体所占空间是有差别的,二是为了简化学生接下来实验的操作和计算的过程。

此处的讨论,要尽量给学生留足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引导学生思考固体混合之后质量和所占空间的变化情况。

]

(二)设计方案

1.师:

混合前后的质量和占据空间到底有没有发生变化呢?

你们能不能设计实验来验证一下?

学生汇报交流2.明确需要测量的数据

PPT出示相关示意图

师:

你们一共需要测量出哪些数据?

生:

测量混合前它们各自的质量和占据空间,还要测量混合后它们的质量和占据空间。

师:

老师提供给你们的三种固体都是50克。

你们打算先测什么?

生:

先分别测出三种固体的占据空间。

师:

然后呢?

生:

将三种固体混合,测量混合以后的质量和占据空间。

3..明确操作细节师:

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学生发言(安全、不能撒落固体、操作规范……)介绍纸漏斗,提醒学生在将固体转移到量筒的过程中使用,演示使用方法。

PPT出示操作注意事项

(三)测量并得出结论1.学生小组活动,记录数据、分析结果2.汇报数据,分析结论一组在投影下汇报每次测量的数据,然后总结结论:

混合前后质量不变、占据空间变小其他小组只要求汇报结论:

混合前后质量变了吗?

占据空间变了吗?

3.讨论:

为什么混合以后质量不变,占据空间变小了?

生:

因为混合前是这么多的固体,混合后还是这么多,它们的数量没有少,没有多,所以质量也不会变化。

对于混合前后质量不相等的小组的数据,放在投影下,大家一起分析原因(混合后质量变小,可能是因为有豆子丢失,在混合的时候面粉没有完全倒入大杯子里;混合后质量变大可能是操作过程中带入了其他东西)学生汇报:

黄豆比较大颗,堆在一起的时候产生了很多空隙,绿豆颗粒比较小,混到一起的时候钻到黄豆之间的空隙里去了,然后面粉的颗粒更小,它又钻到所

有豆子的空隙里去了,所以混合以后,整体占据的空间就变小了。

[设计意图:

学生第一次使用托盘天平和量筒称量颗粒状和粉末状固体,因此在教学中先引入要借助于工具测量,接着教师通过演示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教学生使用这两种测量工具的方法,帮助学生后续顺利开展测量和分析数据的活动。

在数据之后得出结论的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入。

三、应用和拓展

1.师:

刚才我们通过研究,发现了固体混合前后质量不变,占据空间变化的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有没有见到过其他固体的混合现象呢?

学生发言

相机出示图片:

粽子、八宝米、中药材、混凝土材料

2.师:

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固体的混合。

老师下节课还要用这些材料给下一个班上这节课,你们能不能帮老师的忙,把这些混在一起的黄豆、绿豆和面粉分开呀。

请你们想一想,下次课我们再来讨论固体的分离。

[设计意图:

通过请学生帮忙的活动设计,激发学生分离固体的欲望。

板书设计】

10.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黄豆绿豆

质量(克)

占据空间(毫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