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919866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7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

5.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练习课□作文课□作业课

全册备课人

单元备课人

复备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通过多种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积累并内化诗句,体会作者怀乡思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思乡诗的特点,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写清每个层次及环节的设计意图、预计时间)

一、知诗人,解诗题(5分钟)

  导入:

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杰出的诗人多如繁星,不胜枚举。

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

谁来介绍一下王安石?

1.指名介绍。

教师适当补充,强调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

  

2.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泊船瓜洲》

3.剖题

(1)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

(瓜洲)

  简介瓜洲:

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

(标注)

(2)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

在本诗题中何意?

(3)理解题目的意思。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初步走进诗人王安石;明确诗题的具体意思——介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15分钟)

  过渡:

此时诗人就在自己故乡不远的瓜洲,他写下这首诗,想说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学这首诗。

(幻灯4)

1.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1)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

(2)指名读,正音:

间、重、还

(3)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

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读中感悟

(1)“间”什么意思?

表示“隔开”的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

隔开了什么?

  

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

两地相距远吗?

何以见得?

(一水)

读一读,读出距离短。

(2)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

  “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少?

(“数人”、“数日”何意?

“数”何意?

)还从哪里知道山很少?

(抠住“只”。

补充介绍,点击“京口”。

  读一读,读出路程近。

(3)齐读前两句,指名说诗意。

  过渡:

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可以说,诗人身在瓜洲,已设计好回家的路线。

可诗人虽然离家乡这样的近,他是否准备回到家乡呢?

从哪里知道?

(明月何时照我还)

(4)“还”什么意思?

说说这一句的意思。

  诗人在什么时候想到回家?

(春风又绿江南岸)

  读读看,读出诗人心中此时什么感受?

(思家不能回的无奈)

  再读。

(5)谁能把这首诗完整的意思说一说?

(6)谁能把整个作品读一读?

(7)读完以后,你们知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设计意图:

把握诗句中重点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切实把握诗句的含义,为品味诗情做足工作。

三、指导欣赏——入诗境,悟诗情(15分钟)

  过渡:

究竟是什么触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呢?

让我们走入诗人的环境,见诗人之所见,听诗人之所听,想诗人之所想,看看能不能与诗人产生共鸣。

1.引入情境,引导学生想象:

 诗人此时可能站在哪里?

他看到了哪些景物?

耳边会听到哪些声音?

心中会想些什么?

2.体会用字的精妙,深入感悟诗情:

(1)而此时正是什么季节?

诗人怎么说的?

(春风又绿江南岸)

(2)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就住在钟山附近,又正值春天,把我们所见到的春景告诉想家的诗人吧!

  谁还能送首诗给诗人?

(3)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

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

其实,诗人曾用过“满”“到”“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

诗人为何独独钟情于一个“绿”字呢?

  指名谈看法,读出相应的感受。

  教师交流自己的感受:

(链接江南春图片)是啊!

一个“绿”字不仅使我看到了满眼的绿色,成行的碧树,荡漾的春水,还让我看到了烂漫的桃花,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千古名句,读。

(4)春天来了,春风仅仅吹绿了“江南岸”?

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

 (从地理位置而言,江南春天固然早于江北,但也不可能一江分成两世界;因为诗人平生际遇、此时境况,使得诗人所思尽在江南,故心中只有江南春也。

3.指导品读

(1)你们现在悟出了诗人的情感了吗?

谁来读一读?

(2)要想读好诗,我们还要注意节奏,还要读出关键字。

再读。

4.小结:

 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时——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还;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

(光标引领说)

5.齐读

(设计意图:

抓住一个重点字“绿”,在感悟诗句美妙的同时体会诗人用词的准确与精妙。

四、归纳学法,拓展学习(5分钟)

1.总结全诗,归纳学法

 我们了解了诗人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理解了诗题的意思;

 板书:

知诗人,解诗题

 通过抓住关键的字,理解了诗歌的内容;

 板书:

抓字眼,明诗意

 最后通过体会作者的情境,领悟了诗人的感情;

 板书:

入诗境,悟诗情

 这就是欣赏诗歌的方法。

 板书:

欣赏诗歌

2.拓展阅读余光中《乡愁》

  过渡:

王安石与我们南京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老师还要介绍一位漂泊海外南京关系密切的现代诗人——余光中。

(1)教师简介余光中:

  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

就读于南京五中,高中毕业后选择了金陵大学。

他的很多优秀作品表现出浓浓的思乡之情,就是因为《乡愁》一诗引起轰动,又被称之为“乡愁诗人”。

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这篇作品

(2)教师范读,帮助学生领悟

听老师读一读,看看自己有没有体会。

(3)学生自读

通过自己读,听老师读,有什么感悟?

(设计意图:

将学生的所学内容由平面变成立体,形成自己学习古诗的方法,最终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古诗的能力。

(复备)

作业:

1.写生字、背诵古诗。

2.查找资料,继续品味诗句的内涵。

检测:

日积月累第一课时内容

一、下列带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倔强比较成绩勉强万重山

A.juéjiǎojīqiángchóngB.juéjiàojìqiǎngchóng

C.juèjiǎojìqiángzhòngD.juéjiàojìqiǎngzhòng

二、下列词句理解只有一处是错误的,把它选出来()。

A.“京口瓜洲一水间”的“间”读jiàn,是房间的意思。

B.“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改为“过”或“人”更确切些。

C.“行人临发又开封”中的“开封”是地名,在河南省。

D.旧时夜间分五更,一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指风夹

着雪,刮了两个小时。

E.《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三首诗词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

深深的思念和热爱之情。

三、给带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钟山只隔数重山()

A.几次。

B.几层。

C.无数层。

2.复恐匆匆说不尽()

A.反复担心。

B.又担心。

3.行人临发又开封()

A.过路人。

B.远行的人。

C.捎信的人。

四、下面诗句中不是王安石的诗句的选项是()。

A.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五、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避免今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我们应当好好订正这道题。

B.从这套厚厚的知识丛书中,使我获得了不少的课外知识。

C.学习是否勤奋,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条件。

D.标点用得恰当,不仅能准确地表达文章的内容,在一定的语境

里,还能代替文字直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

六、选出词语搭配不当的一项( )。

A.茫茫的大海茫茫的草地茫茫的云雾

B.浓浓的茶水浓浓的情思浓浓的色彩

C.隆隆的雨声隆隆的鼓声隆隆的掌声

D.冷冷的声调冷冷的面孔冷冷的眼神

七、选择与“无价之宝”中的“之”的意思是完全一样的选项()。

A.自广州之上海B.取之不尽

C.惊弓之鸟D、我见相如,必辱之。

 

                         泊船瓜洲

王安石(宋)

第一句

知诗人,解诗题瓜洲→京口→中山

抓字眼,明诗意一水间数重山

入诗境,悟诗情第二句

又绿照我还

(思乡之情)

课后小记

教学内容

5.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练习课□作文课□作业课

全册备课人

王新宇、张红玲、王学俊、李芳、屈晓娜、赵瑾、闫薇

单元备课人

王学俊

复备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课后练习、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做客他乡的旅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积累并内化诗句,体会作者怀乡思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内化诗句,感受做客他乡的旅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教学过程

(写清每个层次及环节的设计意图、预计时间)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5分钟)

 1.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今天,我们切合时宜地来学习一首和秋季有关的诗——《秋思》。

 2.板书:

秋思。

齐读。

 3.释题:

说说你对“秋思”的理解,再带着你体会到的感情读题。

  

4.质疑:

对了这一诗题,你又有什么想要问的吗?

(设计意图:

引生入境,明确诗题的具体意思,同时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走进对古诗深入的学习。

二、初读,整体感知。

(10分钟)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评读。

 3.反复朗读,思考:

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互动交流。

(设计意图:

从整体上把握古诗的具体意思,借助学生的已知初步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品读,感悟情感。

(15分钟)

 1.默读,思考:

你从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会出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2.互动交流:

(见秋风;意万重;复恐、不尽;又开封)

 3.带着自己的体会,感情朗读。

4.指名读。

(设计意图:

抓住古诗中的富有含义的字眼突破古诗学习的重难点,让学生真正走进诗人的内心。

四、回读,总结、积累。

(5分钟)

 1.回忆诗中描述的日常生活片断,反复朗读。

 2.背诵古诗。

3.师总结:

《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做客他乡的旅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设计意图:

总结、提炼,巩固所学方法。

五、拓展延伸。

(5分钟)

1.搜集其他写“秋天”、“思乡”的诗词、佳句。

2.给家人写一封信,传达你对家人的浓浓亲情。

(设计意图:

增加学生学习本首古诗的外延,使得学生能够走进诗句,也能走出诗句。

(复备)

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完成目标检测相关练习。

检测:

日积月累第二课时内容。

一、给诗句选择正确的题目。

A.《泊船瓜洲》B.《秋思》

1.行人临发又开封()

2.明月何时照我还()

二、判断对错,对的写“A”,错的写“B”。

1.《秋思》是诗人李白高兴时写下的一首诗。

()

2.“行人临发又开封”中“开封”指地名。

()

3.《泊船瓜洲》描写的是江南秀丽的水光山色。

()

三、下面带点词语的解释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把它选出来。

1.春风又绿江南岸:

()A.长江B.江河

2.行人临发又开封:

()A.捎信的人B.走路的人

3.欲作家书意万重:

()A.书本B.信

四、给带点字择正确的读音,将对应的选项填入括号中。

1.泊(A.bóB.pō)船瓜洲     ()

2.京口瓜洲一水间(A.jiānB.jián)()

3.欲作家书意万重(A.zhòngB.chóng)()

4.钟山只隔数重山(A.shǔB.shù)()

五、给诗句选择最恰当的字。

A.旺B.浓C.闹

1.红杏枝头春意()。

A.起B.动C.翻D.皱E.拂

2.风乍起,吹()一池春水。

六、下面的句子属于比喻句的是(  )。

A.像只无头的苍蝇,到处乱钻,衣裤上挂满了芒刺。

B.教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C.他走路的样子很像我爸爸。

D.一阵风吹来树上的梨儿像在对我们点头微笑。

七、依次填入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  )。

1.多年后,人们还()地传说着当年刘家敏的奋战情形。

2.小明悟性特别好,张老师讲课的样子,他就模仿得()。

3.他描写的事物,给人一种(),历历如绘,仿佛可触摸的印象。

4.那两个小童的塑像,是那样逼真传神,称得上是()之作。

A.活灵活现鬼斧神工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B.栩栩如生活灵活现鬼斧神工惟妙惟肖

C.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活灵活现鬼斧神工

D.活灵活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鬼斧神工

秋思

张籍(唐)

第一句

知诗人,解诗题见秋风意万重

抓字眼,明诗意

入诗境,悟诗情第二句

说不尽又开封

叙事抒情

课后小记

教学内容

5.古诗词三首(第三课时)

课型

√□新授课□练习课□作文课□作业课

全册备课人

王新宇、张红玲、王学俊、李芳、屈晓娜、赵瑾、闫薇

单元备课人

王学俊

复备人

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互文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诗词中的特殊情味。

3.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重点

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难点

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过程

(写清每个层次及环节的设计意图、预计时间)

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15分钟)

1.导入

师:

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江南岸的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

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2.读准《长相思》

结合诵读穿插讨论:

──“更”为什么要读平声?

──什么人听得到打更的声音?

更声对这些人意味着什么?

──“风一更,雪一更”是不是“先刮了一更的风,再下了一更的雪”的意思?

师:

词读到这里,你们有些什么印象和感觉?

3.读懂《长相思》

师:

带着这些印象和感觉,默读《长相思》,看看书中的插图,读读书中的注释,想想这首词大概讲了怎样的意思。

读后讨论:

作者的“身”在哪里?

你们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指名多位学生回答)

师:

这里站着好多位同学。

作者的身在哪儿?

这些站着的同学就是作者的身经过的点,他经过了崇山峻岭,他经过了小河大川,他经过了山海关外,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身在何方。

一句话,作者身在征途上。

(板书:

身在征途)

师:

作者的“心”又在哪里?

(板书:

心系故园)你们是从哪儿读懂的?

师:

同学们,作者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

把它们连起来,(在这两句上画一个圆圈)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4.小结

师:

身在征途,心系故园。

我们可以想见作者的那份矛盾、痛苦、煎熬的感情。

怀着这份感情,大家齐读《长相思》。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读懂词的具体内容,了解词的写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开想象,读出词情(15分钟)

1.想象上阕的情境

师:

同学们自由朗读词的上阕,你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如下预想)

──你看到了翻山越岭的画面。

──你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

──你看到了眺望家乡的画面。

──你看到了风雪交加的画面。

──你看到了刀光剑影的画面。

……

2.自由朗读词的下阕

师:

如果身在故园,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个画面、一种场景,用手中的笔,更用心中的情把它们写下来。

(播放音乐、画面)

师:

那可能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在郊外,在空旷的田野上……那可能是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围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畅谈着……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茶,唠家常……那还可能是……(学生在音乐声中写话)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如下预想)

──好一幅恬静安闲的村居图。

──故乡就是老母手中那一针针纳入寒衣的线啊!

──故乡就是妻子那一双含情脉脉的眼睛啊!

──一个多么宁静、多么美好的团圆之夜啊!

──故园的生活,幸福的生活,其乐融融的生活。

……

3.对比引读

师:

但是,这一切现在有吗?

没有。

故园啊,我的故园,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去郊外踏青、放飞风筝。

可在这里,有的只是──

(指名学生朗读词)

师:

故园啊,我朝思暮想的故园,当明月东升的时候,我们一起围坐在庭院里,数着一颗一颗闪闪的星星。

可在这里,有的只是──

(指名学生朗读词)

师:

故园啊,我美丽温馨的故园,当朋友相聚的时候,我们一起畅饮,一起高歌,那时多么快乐啊!

可在这里,这一切都不复存在,有的只是──

(指名学生朗读词)

4.小结

师:

面对此情此境,纳兰情不自禁地在自己的词中大大地写下了这个让人心碎的“碎”字。

同学们,什么碎了?

(学生自由发言)

师:

《长相思》读到这里,你们感受到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

(孤独、思念、期盼、破碎、煎熬、痛苦、伤感……)

(全班学生齐读《长相思》)

(设计意图:

通过重点讲解和引导学生诵读,走进本首词的世界,引导学生体味作者在特定环境下对故土的思念。

三、互文印证,读透词心(10分钟)

1.质疑问难

师:

词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如下预想)

──你为什么要远离家乡去从军呢?

──既然你这么思念家乡,为什么不早点回去呢?

──你离开家乡已经有多长时间了?

──你在行军途中遇到过哪些困难?

……

2.互文印证

师:

这次出行,纳兰性德写下了好几首诗词。

在一首《菩萨蛮》的词中,他留有这样的词句: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

还有谁也想这样问一问诗人?

在回答中穿插情境诵读:

──长亭外,杨柳依依,哀怨的妻子深情地问他──(齐读此句)但是,圣旨铁定、君命难违呀!

我只能──(齐读: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古道边,芳草萋萋,伤感的朋友深情地问他──(齐读此句)但是,报效朝廷、建功立业是男子汉的理想呀!

我只能──(齐读: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月光下,秋风瑟瑟,孤独的纳兰性德深情地问自己──(齐读此句)

3.回归课文

师:

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吗?

再读《长相思》,用心体会。

4.小结

师:

就这样,纳兰性德将自己对故园的无限思念和依恋写进了这首感人肺腑的《长相思》中。

师引:

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读:

长相思。

师引:

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生读:

长相思。

师引:

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

生读:

长相思。

(设计意图:

通过诵读引导学生进一步把握词的具体内涵,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感,为今后诗词的学习埋下伏笔。

(复备)

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完成目标检测相关练习。

检测:

一、先解释画线词,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乡心(        )   故园(         )

句意:

()

答案:

思乡之心故乡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不禁思念起故乡,再也睡不着了,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二、填空难

王安石的乡愁融于满目的春色之中,张籍的乡愁由肃杀的秋风引起,纳兰性德的乡愁是由北方的风雪勾起的。

下列诗句也表达了浓浓的乡愁,写一写诗人的乡愁是由什么事物引发的?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答案:

浮云明月、

长相思

纳兰性德(清)

知诗人,解诗题第一句

山一程水一程(叙事)

抓字眼,明诗意

入诗境,悟诗情第二句

风一更雪一更(写景)

(抒发思乡之情)

课后小记

教学内容

6.梅花魂(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练习课□作文课□作业课

全册备课人

王新宇、张红玲、王学俊、李芳、屈晓娜、赵瑾、闫薇

单元备课人

王学俊

复备人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葬身异国、腮边、白杭稠、甚至、无所谓、输理、华侨、衰老、手绢”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五件事情来表明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3.继续进行默读的训练,并从中找到疑难问题,尝试自行解决或者合作解决。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初步体会外祖父对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初步体会外祖父对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写清每个层次及环节的设计意图、预计时间)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2分钟)

1.看梅花图,说梅花特点。

2.是啊,别的花大多春暖才开花,只有梅花在冬天开放,越是寒冷,它越开越精神。

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篇和梅花有关的课文《梅花魂》(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借助自己的已知说出梅花的特点,激发学习的动力,同时抓住文本中的重点句进行导入,使得教学环节如春雨润物。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小组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交流自读生字新词的效果,教师重点指导“缕、葬、腮、甚、眷、飕、衰”的读音,指导“幽、衰、葬”的字形。

3.全班交流,指名分段读。

4.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全文,想一想课文内主要写了几件事?

(五件事:

a、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流出眼泪。

b、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珍惜,“我”不小心弄脏,他竟大发脾气。

c、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了。

d、外祖父将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了“我”。

e、分别那天,外祖父有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我”。

(设计意图:

重视对课文生字的教学,扫清文字障碍。

并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合作交流(10分钟)

1.讨论交流:

比较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作者由梅花想到了外祖父,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又由梅花图想到了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

2.教师导语:

是啊,看到梅花,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会让作者忆起已葬身异国的外祖父,外祖父留下的一方梅花图与手绢,让作者永远感受到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

同学们,让我们和作者一起穿越时空隧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