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绿箱政策与中国农民教育培训.docx
《WTO绿箱政策与中国农民教育培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TO绿箱政策与中国农民教育培训.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WTO绿箱政策与中国农民教育培训
WTO“绿箱”政策与中国农民教育培训
[摘要]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国内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将发生很大变化。
目前的农产品结构性过剩、农业市场化程度低、因农产品生产成本过高而缺乏国际竞争力、农产品质量及污染问题,入世后将更加显现。
农业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和农村城市化建设,也对农民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提出了崭新课题。
而WTO“绿箱”政策中对农民培训和教育是有很大支持,我们大可以利用这一空间,增强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WTO“绿箱”政策农民教育
一、WTO“绿箱”政策框架下,对农业的支持空间及中国农业“绿箱”政策支持措施具有的特征
1。
WTO农业协议规定“绿箱”政策措施主要包括:
农业一般服务,为保障粮食安全储备而提供的补贴,国内粮食补贴,单亲家庭的收入补贴,收入保险和收入安全网计划中的政府补贴,自然灾害救济补助,农业生产者退休或转产补助,通过资源停用计划提供的结构调整援助,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性投资性补贴,环境保护下的补贴,区域发展援助计划下的补贴。
中国若增加对农业的国内支持力度,仍须将“绿箱”政策作为主要措施。
而“绿箱”政策中,农民的教育培训问题是一个有一定利用空间的方面。
2.中国农业绿箱政策支持措施的特征“政府一般服务”支持所占比例较大。
“政府一般服务”约占绿箱补贴的52%,与日本(82%)、韩国(65%)、加拿大(58%)、澳大利亚(61%)、巴西(72%)等国家的支持结构类似。
中国“政府一般服务”支持水平为785.6亿人民币(95亿美元),其中:
(2)农业技术推广和咨询服务支持,1996-1998年的平均支持水平为62.5亿元(7.6亿美元),占绿箱支持水平的4%.(4)农业科研支持。
1996-98年三年平均支持水平为40.58亿人民币(4.9亿美元),占绿箱支持的2.7%.(6)检验服务支持:
三年平均支持水平为14.18亿人民币,占0.9%,低于有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水平。
(7)市场营销服务支持:
中国尚未将此列入财政预算科目。
二、中国农民培训教育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到位。
有些地方对农民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为农民只要能完成各项税收任务,不上访闹事就行了。
存在这种认识,一是因为有的乡村干部感到现在经济不景气,忙吃饭问题还忙不过来,没有精力抓思想教育;二是因为部分基层干部整天忙于事务,不重视提高理论素质和政策水平,对上级的政策法规钻得不深、吃得不透,教育指导群众工作能力欠缺;三是因为对农民教育的考核力度不够和指标难以量化,使得一些乡(镇)、村干部认为农民教育抓不抓无所谓,反正群众也不懂,让他们干啥就干啥;四是怕群众清楚明白了,以后工作难度更大,因而采取愚民政策,其结果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引起群众不满。
2.着眼点偏差。
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把握住农村和农民的脉搏,而是搞形式主义的东西。
教育内容与农村的现实情况和农民的现实思想不合拍,有的调子太高,把道理讲空了,讲偏了,不切实际;有的口气太大,理不在点子上,话不在心坎上,农民不入耳;有的上下一般粗,对干部和农民要求一个样,农民接受不了。
所宣传的与农民所思、所盼、所求的相去甚远,因而收效甚微。
3.工作不到位。
农村支部不抓教育工作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
有的村支部常年没组织活动,不研究教育工作,;农村党员队伍素质不高问题比较突出,很难发挥骨干作用;少数基层干部自身形象不好,难以令群众信服;承担最基层农民教育工作的村组干部,既是家庭事务的主体,又是村组事务的主体,涉及到利益关系也多数采取草率应付的态度,主动抓农民教育的自觉性不高。
4.渠道堵塞。
当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呈逐级弱化的趋势,贯彻上级精神、党的政策,往往是“市县作报告、乡镇听摘要、村里喊口号、群众不知道”。
另外由于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农民“各自为战”,很难召集在一起进行系统的、全方位的思想教育。
传播渠道断流,思想工作断层,使上级的声音很难准确、及时地传达到农民中去。
5.阵地萎缩。
据了解,有的乡镇电影院、文化站、图书馆比较简陋破旧,而到了村级几乎没有什么文化设施。
思想文化教育阵地的日益萎缩,对农民教育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三、加入WTO后农民所面临的问题与困难
1.观念问题。
“小农”意识根深蒂固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农业文明,一向是以氏族村社制度之下的小农经济为基础的。
我国的农民长期处于封闭落后的环境,并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致使其“小农”意识根深蒂固。
农民的这种“小农”意识,与我国“人世”以后的客观要求相比,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期,有关专家根据农村固定观察点的资料计算,50%小农户承包的土地总产出率中的商品率为零,农地主要作为其安身立命的生存保障;另外约35%左右的农户土地总产出率中商品率不到30%,基本上是自给自足;只有约巧%的农户土地
总产出率中商品率高于30%,而且这种分散的小生产,农产品质量不高,商品率也高不到哪里去。
这种状况就必然致使我国农民的小生产观念很难在短期内消除,这确与“人世”以后的国内外大市场的要求是格格不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