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各支路电流及恒流源的端电压Us.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10468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求各支路电流及恒流源的端电压Us.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求各支路电流及恒流源的端电压Us.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求各支路电流及恒流源的端电压Us.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求各支路电流及恒流源的端电压Us.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求各支路电流及恒流源的端电压Us.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求各支路电流及恒流源的端电压Us.docx

《求各支路电流及恒流源的端电压Us.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求各支路电流及恒流源的端电压Us.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求各支路电流及恒流源的端电压Us.docx

求各支路电流及恒流源的端电压Us

概念自测题

(一)判断题

1.电路分析中描述的电路都是实际中的应用电路。

()

2.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总是由电源负极流向电源正极。

()

3.大负载是指在一定电压下,向电源吸取电流大的设备。

()

4.电压表和功率表都是串接在待测电路中。

()

5.实际电压源和电流源的内阻为零时,即为理想电压源和电流源。

()

6.电源短路时输出的电流最大,此时电源输出的功率也最大。

()

7.线路上负载并联得越多,其等效电阻越小,因此取用的电流也越少。

()

8.负载上获得最大功率时,电源的利用率最高。

()

9.电路中两点的电位都很高,这两点间的电压也一定很大。

()

10.可以把1.5V和6V的两个电池相串联后作为7.5V电源使用。

()

11.正弦量的三要素是指其最大值、角频率和相位。

()

12.正弦量可以用相量表示,因此可以说,相量等于正弦量。

()

13.正弦交流电路的视在功率等于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之和。

()

14.电压三角形、阻抗三角形和功率三角形都是相量图。

()

15.功率表应串接在正弦交流电路中,用来测量电路的视在功率。

()

16.正弦交流电路的频率越高,阻抗就越大;频率越低,阻抗越小。

()

17.单一电感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中,消耗的有功功率比较小。

()

18.阻抗由容性变为感性的过程中,必然经过谐振点。

()

19.在感性负载两端并电容就可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

()

20.电抗和电阻由于概念相同,所以它们的单位也相同。

()

21.三相四线制当负载对称时,可改为三相三线制而对负载无影响。

()

22.三相负载作Y形连接时,总有

关系成立。

()

23.三相用电器正常工作时,加在各相上的端电压等于电源线电压。

()

24.三相负载做Y接时,无论负载对称与否,线电流总等于相电流。

()

25.三相电源向电路提供的视在功率为:

()

26.人无论在何种场合,只要所接触电压为36V以下,就是安全的。

()

27.中线的作用是使不对称Y接三相负载的端电压保持对称。

()

28.三相不对称负载越接近对称,中线上通过的电流就越小。

()

29.为保证中线可靠,不能安装保险丝和开关,且中线截面较粗。

()

 

(二)选择题:

1.当元件两端电压与通过元件的电流取关联参考方向时,假设该元件()功率;当元件两端电压与通过电流取非关联参考方向时,假设该元件()功率。

A.吸收B.发出

2.一个输出电压几乎不变的设备有载运行,当负载增大时,是指()。

A.负载电阻增大B.负载电阻减小C.电源输出的电流增大

3.电流源开路时,该电流源内部()。

A.有电流,有功率损耗B.无电流,无功率损耗C.有电流,无功率损耗

4.某电阻元件的额定数据为“1KΩ、2.5W”,正常使用时允许流过的最大电流为()。

A.50mAB.2.5mAC.250mA

5.有“220V、100W”“220V、25W”白炽灯两盏,串联后接入220V交流电源,其亮度情况是()。

A.100W灯泡最亮B.25W灯泡最亮C.两只灯泡一样亮

6.已知电路中A点的对地电位是65V,B点的对地电位是35V,则UBA=()。

A.100VB.-30VC.30V

7.图1中安培表内阻极低,伏特表电压极高,电池内阻不计,如果伏特表被短接,则()。

A.灯D将被烧毁B.灯D特别亮C.安培表被烧

8.图1中如果安培表被短接,则()。

A.电灯不亮B.电灯将被烧C.不发生任何事故

9.如果图1电路中电灯灯丝被烧断,则()。

A.安培表读数不变,伏特表读数为零

B.伏特表读数不变,安培表读数为零

C.安培表和伏特表的读数都不变

10.如果图1电路中伏特表内部线圈烧断,则()。

A.安培表烧毁B.电灯不亮C.电灯特别亮D.以上情况都不发生

11.对称三相电路是指()。

A.三相电源对称的电路B.三相负载对称的电路

C.三相电源和三相负载都是对称的电路

12.三相四线制供电线路,已知作星形连接的三相负载中A相为纯电阻,B相为纯电感,C相为纯电容,通过三相负载的电流均为10安培,则中线电流为()。

A.30AB.10AC.7.32A

13.在电源对称的三相四线制电路中,若三相负载不对称,则该负载各相电压()。

A.不对称B.仍然对称C.不一定对称。

14.三相发电机绕组接成三相四线制,测得三个相电压UA=UB=UC=220V,三个线电压UAB=380V,UBC=UCA=220V,这说明()。

A.A相绕组接反了B.B相绕组接反了C.C相绕组接反了

15.三相对称交流电路的瞬时功率为是()。

A.一个随时间变化的量B.一个常量,其值恰好等于有功功率C.0

16.三相四线制中,中线的作用是()。

A.保证三相负载对称B.保证三相功率对称

C.保证三相电压对称D.保证三相电流对称

17.有“220V、100W”“220V、25W”白炽灯两盏,串联后接入220V交流电源,其亮度情况是()。

A.100W灯泡最亮B.25W灯泡最亮C.两只灯泡一样亮

18.已知工频正弦电压有效值和初始值均为380V,则该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

A.

VB.

V

C.

V

19.一个电热器,接在10V的直流电源上,产生的功率为P。

把它改接在正弦交流电源上,使其产生的功率为P/2,则正弦交流电源电压的最大值为()。

A.7.07VB.5VC.14VD.10V

20.提高供电线路的功率因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减少了用电设备中无用的无功功率B.可以节省电能

C.减少了用电设备的有功功率,提高了电源设备的容量

D.可提高电源设备的利用率并减小输电线路中的功率损耗

21.已知

A,

)A,则()。

A.i1超前i260°B.i1滞后i260°C.相位差无法判断

22.纯电容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压有效值不变,当频率增大时,电路中电流将()。

A.增大B.减小C.不变

23.在RL串联电路中,UR=16V,UL=12V,则总电压为()。

A.28VB.20VC.2V

24.RLC串联电路在f0时发生谐振,当频率增加到2f0时,电路性质呈()。

A.电阻性B.电感性C.电容性

25.串联正弦交流电路的视在功率表征了该电路的()。

A.电路中总电压有效值与电流有效值的乘积

B.平均功率C.瞬时功率最大值

26.实验室中的功率表,是用来测量电路中的()。

A.有功功率B.无功功率C.视在功率D.瞬时功率

27.图是含有节点A的部分电路,电流表正负接线端用“+”、“-”号标出。

今电流表指针正向偏转,示数10A。

有关电流、电压正方向也表示在图中,则有()。

A.I1=+10A,U=-6V

B.I1=-10A,U=+6V

C.I1=+10A,U=+12V

D.I1=-10A,U=-12V

28.图所示电路中,电位器PP1的滑动端向下移动及RP2的滑动端向右移动时,电流I1.I2的变化趋势是()。

A.I1减小,I2增大

B.I1增大,I2减小

C.I1不变,I2减小

D.I1减小,I2减小

29.图所示电路中,电压Uab的数值是()。

A.0V

B.2V

C.10V

D.8V

30.电路如图所示,当RL=5Ω时,IL=2A,若RL增大为原值的3倍,则通过RL的电流应为()。

A.

B.

C.1A

D.6A

31.图所示直流电路中,4A恒流源的功率是()。

A.输出24W

B.吸收24W

C.输出104W

D.吸收8W

32.在图所示电路中,于A.B两点间接入一个R=100Ω的电阻,则16V电压源输出的功率将()。

A.增大B.减小

C.不定D.不变

 

33.图所示电路中,R1=R2=3Ω,U=6V,若在t=0-时,流过R2的电流为1A,方向如图所示,则在t=0+时,电容C中的电流为()。

A.0AB.1AC.2AD.-1A

S闭合时,该电路的时间常数是:

A.R1CB.R2C

C.(R1+R2)CD.

34.图所示电路中,u为正弦交流电压,当R的阻值逐渐增大时,uc的大小和相位的变化趋势是:

()。

A.uc减小、uc与u之间的相位差减小;

B.uc减小、uc与u之间的相位差加大;

C.uc增大、uc与u之间的相位差减小;

D.uc增大、uc与u之间的相位差加大;

35.图所示是某一支路的电压u和电流I的波形,

可以判断该支路是()。

A.电阻电感串联电路;

B.纯电感电路;

C.电阻电容串联电路;

D.纯电容电路;

36.在图中,当正弦交流电压u的有效值保持不变,而频率由低逐渐升高时,各白炽灯(纯电阻性)亮度的变化规律是:

()。

A.各灯亮度都不改变;

B.灯2亮度不变,灯1变亮,灯3变暗;

C.灯2亮度不变,灯1变暗,灯3变亮;

D.灯1.灯2变亮,灯3变暗。

37.已知一电感性电路,功率因数为0.6。

在其两端并联一电容器之后,功率因数提高到0.9,则其总电流:

()。

A.不变B.增大C.减小D.不定

总有功功率:

()。

A.不变B.增大C.减小D.不定

38.并联电路及相量图如图所示。

阻抗Z1.Z2和整个电路的性质分别对应为()。

A.容性、感性、容性

B.感性、容性、感性

C.容性、感性、感性

D.感性、感性、容性

39.电路如图所示。

,则电压

的关系式为()。

A.

=

B.

=-

C.

=j

D.

=-j

40.在三相电路里,下列四种结论中,哪个是正确的?

()

A.当负载作星形连接时,必定有中线。

B.凡负载作三角形连接时,其线电流必定是相电流的

倍。

C.三相四线制作星形连接下,电源线电压必定等于负载相电压的

倍。

D.三相四线对称电路的总功率为

41.在三相电路中,三相对称负载为星形连接,三个线电流均为4A,则中线电流为()。

A.4AB.12AC.8AD.0

42.在图所示电路中,若R=XL=XC则()。

A.

B.

C.

D.

43.在接有电容器(为了提高功率因数)的三相电路中,常用三相电灯负载充当泄放电阻(见图)。

试问当三相电源断开后,电灯负载的三个相将()。

A.继续点燃

B.同时熄灭

C.熄灭两个

D.不同时熄灭

44.直流铁心线圈电路消耗的功率为()。

A.铁损;B.铜损;C.铁损加铜损。

45.交流铁心线圈电路消耗的功率为()。

A.铁损;B.铜损;C.铁损加铜损。

46.某变压器的额定电压为U1N/U2N=220V/110V,若将220V升高到440V,其方法是()。

A.直接将二次绕组接到电源上,由一次绕组输出;

B.将一次绕组匝数减少为N1/4;

C.将二次绕组匝数增加为4N2。

47.如图所示变压器,原方N1=300匝,副方N2=100匝,R=8Ω,则从原方看入的电阻Ri是:

A.8Ω

B.72Ω

C.24Ω

D.32Ω

48.一台220/110V的变压器,原来的匝数是5000/2500,今为节省铜线,把匝数改为10/5(其他条件不变),这样做的结果是:

A.变压器仍可正常工作

B.副绕组电流显著增大

C.主磁通Φm急剧减小,不能正常工作

D.主磁通Φ急剧增大,原边励磁电流过大,不能正常工作

49.如图所示变压器的副绕组有一中间抽头,今欲接入16Ω和4Ω两个负载。

设两个端头的连接都能使从变压器原边看入的阻抗相等,则副边匝数N2和N3的关系式是

A.N2=N3

B.N2=2N3

C.N2=3N3

D.N2=4N3

50.电动机的额定功率是指()。

A.电源输入的功率B.电动机内部消耗的所有功率

C.转子中的电磁功率D.转子轴上输出的机械功率

51.电动机在恒转矩负载下工作时,电网电压下降8%,稳定后的状态为()。

A.转矩减小,转速下降,电流变大

B.转矩不变,转速下降,电流变大

C.转矩减小,转速不变,电流变小

52.两台异步电动机的额定功率都是15kW,但额定转速不同,第一台n1N=2940r/min,第二台n2N=1420r/min。

这两台电动机的过载系数λ也相同。

则它们的额定转矩TN和最大转矩Tmax之间有如下关系。

A.T1N>T2N且T1max>T2max

B.T1N>T2N且T1max

C.T1NT2max

D.T1N

53.熔断器的熔丝额定电流是指再此电流工作时熔丝()。

A.立即烧断,B.过一会儿烧断,C.永不烧断。

答案

(一)判断题

1(错)2(错)3(对)4(错)5(错)6(错)7(错)8(错)

9(错)10(错)11(错)12(错)13(错)14(错)15(错)

16(错)17(错)18(对)19(错)20(错)21(对)22(错)

23(错)24(对)25(错)26(错)27(对)28(对)29(错)

(二)选择题

1(A)(B)2(C)3(B)4(A)5(B)6(B)7(C)8(C)9(B)10(D)

11(C)12(C)13(B)14(C)15(B)16(C)17(B)18(B)19(D)20(D)

21(C)22(A)23(B)24(B)25(A)26(A)27(C)28(B)29(C)30(C)

31(C)32(D)33(D)(D)34(B)35(A)36(B)37(C)(A)38(A)39(C)40(C)41(D)42(A)43(D)44(B)45(C)46(C)47(B)48(D)49(A)50(D)51(B)52(D)53(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