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05258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docx

《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docx

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

“合作学习”看不起“独立学习”:

“你哟,孤单、薄弱、那有我们势众、热闹。

“独立学习”愤然:

“没有我,哪有你!

有了我,才有你!

言罢,“合作学习”感到一阵心虚。

反思后,“合作学习”一片虚心,主动与“独立学习”谈起了恋爱……

旁征博引

【南瓜种子】

美国南部的一个州,每年都举办南瓜品种大赛,有一个农夫的成绩相当的优秀,经常是首奖及优等奖的得主。

他得奖以后,毫不吝啬地将得奖种子分送给街坊邻居。

有一位邻居就很惊讶地问:

“你的奖项得来不易,每季都看你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做品种改良,为什么还这么慷慨地将种子送给我们呢?

难道你不怕我们的南瓜种子超过你的吗?

”这位农夫回答:

"我将种子分给大家,帮助大家,其实也就是帮助我自己!

"原来,这位农夫所居住的城镇是典型的农村形态,家家户户的田地都比邻相连。

如果农夫将得

奖的种子分送给邻居,邻居们就能改良他们南瓜的品种,也可以避免蜜蜂在传递花粉的过程中,将邻近的较差的品种转而污染自己,这位农夫才能够专心致力于品种的改良。

相反地,若农夫将得奖的种子不送给邻居,则邻居们的南瓜品种的改良方面势必无法跟上,蜜蜂就容易将那些较差的品种污染给自己,他反而必须在防范外来花粉方面大费周折而疲于奔命。

【教育启示】

故事中,就某些方面来看,这位农夫和他的邻居们是处于独立和竞争的形势,然而

在另一方面,双方却又处于合作的微妙状态。

正是合作,才使大家获得更大的利益。

当然,这种合作产生的良好效果的前提条件是每一独立的个体必须管理好自己的田地和作物。

在植物中,也有着这种独立与合作的现象:

植物的叶序、尽管并不相同,但相邻的

两片叶子总是不重叠的,即使同一枝条上的叶子,也互不遮挡,于是形成镶嵌式的排列,也被称为“叶镶嵌现象”。

显然,从科学角度来看,叶片之所以这样排列,唯一的目的就是能使植物尽量多地承受着阳光与雨露,更充分地进行光合作用,从而能维系它的生

存。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也需要植物的“叶镶嵌现象”。

让学生在独立学习中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独立学习,既让学生个体有独立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展示自己的个人风采,又让学生在集体中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更大的力量,使合作之树枝繁叶茂。

绝对现场

【讨论缘起】

传统教学中,把学生自力更生的水平作为学生独立能力来衡量,在学生之间的学习关系上采取“封闭”政策和竞争政策,学习成了学生个人实力的较量和比拼,这种学习气氛相对比较紧张,学生之间属于竞争对手。

新课程教学中,把"合作交流"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更充分地肯定了合作学习能从许多方面促进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学习。

然而,教师把合作学习变成了上课

必备的环节之一,随之涌现出来的各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例如不顾学习内容的特点,不顾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一味采用几人一组的形式,热热闹闹“论”一回。

小组合作正在不同程度地被歪曲成是否进行自主学习的标签。

A.“保守”现象:

偏重“独立学习”,轻视“合作学习”

病态扫描:

把所有问题自己扛

【第1种教学】“统计”

一位教师教学“统计”时,创设“动物园饲养员给猴子为各种形状饼干”的动画情境。

预设状态是:

第一次课件演示,使学生产生统计的需要;第二次课件演示,学生因来不及计数而产生记录的需要,并在各种记录方法的比较中引出打勾的统计方法;第三

次课件演示,让学生运用打勾方法再次统计。

实际教学中,在第2次课件演示时,由于教师制作的“饼干下落”动画速度过快,学生来不及记录,纷纷要求减慢下落速度,但教师因课件无法改动而无法满足学生要求,以致教学统计失败。

【评点】

案例中,上课教师缺乏随机应变的教育机智,缺乏合作学习的意识,当教学过程中发生“事故”的时候,无法洞察其中正好是进行合作学习的良好时机,从而让教学资源白白流失,造成教学的失败局面。

理性操作:

团结起来就是力量

【第2种教学】“统计”

另一位教师在使用这一课件时,也出现了相同的遭遇:

学生纷纷抗议饼干下落速度太快,无法记录。

这位教师没有束手无策,而是灵机一动,引导学生采用合作的学习方式解决这一难题:

有的合作伙伴,一人边看动画边报下落饼干的形状,多人同时记录,完成后相互进行校对;有的合作伙伴,一人记录三角形饼干、一人记录正方形饼干,一人记录圆形饼干,一人记录……有的合作伙伴,一人边看动画边报下落饼干的形状,一

人记录三角形饼干,一人记录正方形饼干,一人记录圆形饼干,一人记录……一人负责检查。

【评点】

案例中,上课教师独具慧眼,敏感地发现教学“事故”中的“故事”,从而果断调

整教学案例,借题发挥,积极促成学生的合作学习,既巧妙地化解了教学“尴尬”,又

意外地谱写了一首课堂教学的美妙的旋律。

病态扫描:

问题杂乱,学生个体力不从心

【第1种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

老师鼓励学生就“文”质疑,最后黑板上出现了以下许多问题: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

谁?

天游峰为什么有扫路人?

天游峰的扫路人有什么特点?

天游峰位于什么地方?

作者为什么不去写游人,而写一个扫路人?

是什么笑声伴随着作者回到驻地的?

作者为什么这么自信30年后老人一定活着?

第七段中,为什么老人倒抽了一口气?

茶为什么能沟通我们的心灵?

写老人外貌的句子为什么不合在一起?

笑声惊动了竹丛里的一对宿鸟,它们扑棱棱地飞起来,为什么又写它们悄悄地飞回原处?

“不累不累”,为什么老

人扫那么高的山而不累?

作者为什么要写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驻地?

……

这么多问题,教师在教学中依次让学生独立解决,导致一节课结束还没完成这些任务。

【评点】

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归纳出许多问题,如果这些问题逐个解决和让学生独立解决,

不但突出不了重点,而且时间也不允许。

学生感到学的很乱,也很累,教师也教得很累。

理性操作:

问题精选,学生群体齐心协力

【第2种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

师:

同学们提了好多问题,一个一个回答太费时了,谁给我出个金点子?

生:

让同学们解释一下,你再点评一下。

师:

你们认为,这属于什么点子?

生:

银点子。

师:

谁说金点子?

生:

让小组讨论,会的解决,不会的请教老师。

师:

什么点子?

生:

铜点子。

生:

把一些问题并在一起,再作解答。

师:

什么点子?

生:

金点子。

通过讨论,大家认为“累”字很重要,为什么游人累而老人不累呢?

还有一个就是

老人能活到30年后吗?

然后,师生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评点】

上述这么多问题,这位教师采取了先师生合作商量解决方案,然后组织学生合作讨

论研究对象,最后再让学生针对精要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B.“激进”现象:

偏重“合作学习”,轻视“独立学习”病态扫描:

热闹的合作学习的背后是独立学习的弱化

【教学片断门“10以内数的加减法”

有位教师让学生摆学具(双色片),把10个双色片分成两部分,并写出相应的加减法算式。

学生独立操作后基本上都能完成任务。

而教师却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人摆双色片,三人写算式。

事实上四个学生并没有合作,仍然是摆双色片的只管摆双色片,写算式的只管写算式,而且写算式的比摆双色片的还要快。

【评点】

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讨论和合作学习的前提是讨论合作的内容应该是有必要的。

即就学生来讲可能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就知识而言是有一定广延性和思维的深刻性的,否则就可能出现合作时表面上轰轰烈烈,答案却是单一的、显而易见的,学生觉得无话

可说,讨论根本没有价值,只需独立思考。

理性操作:

无奈的独立学习的前景是合作学习的强化

【教学片断2】“多边形的认识”

师:

刚才我们认识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多边形,现在请小朋友把学具盒中的皮筋拿出来,拉一个三角形。

(学生很容易地拉出了一个三角形)

师:

再拉一个四边形。

(学生同样很快地拉出一个四边形)

师:

能拉一个五边形吗?

(部分学生尝试后失败了,也有部分学生借助于牙齿或其他硬物拉出了五边形。

教师及时给予表扬)

师:

能拉一个六边形吗?

(大部分学生尝试后都失败了。

有的学生抱怨太能了,有的学生说手指不够用)

师:

刚才有的小朋友说手指不够用,你能想办法解决吗?

(这时,有些同桌上的小朋友开始合作,成功地拉出了六边形)

师:

(及时加以表扬,并让学生介绍方法)那么七边形、八边形、九边形等多变形你们能拉出来吗?

(学生胸有成竹的说:

只要有很多同学帮忙,再多边形也能拉出来)

师:

小朋友,当我们在做某一项事时,如果一个人无法完成时,可以请其他小朋友一起合作完成,你们说是吗?

【评点】

案例中,教师并没有明确指出让学生合作完成任务,而是让学生在成功拉出三角形、

四边形、五边形的基础上,拉六边形、七边形等多边形。

让学生明白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在于手指够不够用,“逼”学生想办法去“借手指”,在“借手指”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白当一个人不能完成某项任务时,可以求助其他同学的帮忙,并对“合作是一种需要而不是一种命令”形成正确的认识。

病态扫描:

流于形式的合作

【教学片断1]《曼谷的小象》

一节课中教师组织了三次合作学习:

第一次在初读课文后,要4人小组合作学习

生字词;第二次在重点理解小象拉车、洗车部分,要学生讨论“谁指挥小象拉车、洗车?

阿玲为什么要指挥小象拉车、洗车?

小象怎样拉车、洗车?

”第三次大组交流“假如不要小象帮忙,我们还有哪些办法把车拉出来?

【评点】

对合作学习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呈现的方式、活动的展开,缺乏深思熟虑,主观随意。

对哪些问题该合作学习,哪些问题不该合作学习,组织几次合作学习,何时

进行,缺乏筛选和计划,往往该合作的合作,不该合作的也合作,合作学习的问题没有质量。

理性操作:

不断深入的合作

【教学片段2]《伞》

有位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以《伞》为话题的作文时,她在一番启发引导后,要每位同

学都想想自己与“伞”有关的故事,然后在六人小组中交流;交流后再想一想,听了别人的故事后,自己有没有新的启发,对自己的故事是否需要修改和调整;然后再推荐一人在班级中交流;班级交流后,再对自己的故事进行反思,最后把它写成作文。

【评点】

这是一个真正的合作过程,从它的“个别一一小组一一个别一一班级一一个别”的

形式中,我可以看出,它有一个不断反思、不断碰撞、不断升华的思维过程,这个升华就是合作产生的,不合作,就不可能得到升华。

辩证认识

合作与独立是一种辩证关系,要提倡合作与独立并重。

合作的前提是独立,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体独立学习的基础上。

学生要参与讨论、探究、交流,需要与自己的独立见解与认知能力作为支撑,如果学生没有自己的观点,就直接参与合作学习,那么合作就没有意义。

一、有效教学要处理好“个体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辩证关系

「功效作用的再认识

我们倡导小组讨论,更多的是为学生之间的互动、互补、互助提供舞台,小组讨论方式的运用与否,应该以是否有利于“三互”功能的发挥为标准。

不顾学生的实际,不顾学习内容、环境的限制,盲目滥用只能事与愿违。

因为独立仍然是最佳的思维品质之一,能独立习得的一般就不要交流合作;交流合作应该起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

应,即,一定是引起了彼此思维的有效碰撞,产生了高于个体先前认知水平的新的思维。

2.适用范围的再审视

确实,小组合作这一学习方式的积极意义已在很多的教学实践中得以证实。

但“以

偏概全,适用全体”的观点和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必须借助于合作才能进行学习,对很多新旧知识之间坡度较缓或需要通过深入思考逐渐领悟的知识,往往个体学习的方式优于小组合作学习。

就小学生的学习而言,强调改善学习

方式,决不意味着用一种学习方式代替另一种学习方式,而是强调从单一的学习方式转

向多样化,并提高每一种学习方式的内在品质。

3.教学内容的再选择

教学要深入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精心选择有探究价值的内容,合理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确保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有所悟、有所得。

“没有进攻,就没有合作”,

在可能引起正反意见争鸣的地方开展交流合作,以求得“组内冲突”的解决,往往富有

价值。

4.学习习惯的再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合作学习时,一方面要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初步见解;另一方面要重视小学生在倾听、协作、质疑等活动中所应具备的尊重不同观点,善

于交流沟通,实事求是,服从真理等品质的培养。

唯有这样,才能让小学生在合作学习

的过程中体验平等、感受公正,使不同天赋、潜质的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5.学习评价的再思考

在合作学习中引入“基础分”(指学生以往学习成绩的平均分)和“提高分”(指学

生测验分数超过基础分的程度)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评价方法。

学生只要比自己过去有所进步就算达到了目标。

从评价方式看,合作学习中有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自我评价

与同伴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这几组评价应以前者为主,但又要多重结合。

其中,小组自评非常重要,它是在小组活动的某一时期内,对哪些小组成员的活动有益或无益,哪些活动需要改进的一种反思。

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还可以分为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其中以过程评价为主,主要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

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养成情况。

二、有效教学要处理好“竞争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辩证关系

合作与竞争是教学交往过程中的一对不可或缺的相互促进因素。

学生在课堂中的竞

争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有利于激发个体奋斗,提高个人学习的效率;竞争还能使个人在与他人的较量中对自己作出更实际更全面的评判,从而促进扬

长避短。

但是,单纯的竞争也可能会使一部分学习过分紧张和焦虑,而抑制了学习;并

且全班竞争的胜利者总是少数人,这就有可能使相当一部分能力较差的学生产生挫折感;在竞争中往往以最后的胜利结果作为学习的主要目标,而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内在价值和

创造性就难以实现。

课堂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不仅能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

智慧的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同时,学生间的合力往往胜过个人的努力,更有利于解

决新的复杂的问题;在决定任务和评价作业时,学生间合作讨论所形成的一致意见往往更易于被大家所接受。

另外合作也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彼此之间的差异,学会取长补短,

自觉地改进学习的态度与方法,发挥生际互补作用。

当然,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是对立统一的:

若利益一致,往往出现合作;若利益

相斥,往往出现竞争。

在课堂的集体活动中,有时可能同时发生合作与竞争,有时可能交替出现合作与竞争。

我们不能片面强调竞争而否定合作,同时也不要滥用合作而忽视

竞争,合作与竞争两者不可偏废。

关键是教师要协调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使两者相辅相

成,成为促进课堂管理功能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益手段。

存在于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竞

争无疑会促使群体内部的个体加强合作,形成参与竞争的合力。

同样,合作的成功会使

新的竞争更加激励,容易使教学推向高潮,增加竞争的实力和信心。

拓展延仲

专场1:

数学

一、避免合作学习的教学误区

(一)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不良状态

「安安静静的“无言堂”

2.热热闹闹的“众言堂”

3.规规矩矩的“操作场”

4.个别学生的“休闲场”

5.少数优生的“表演场”

6.随随便便地“乱收场”

(二)合作学习中教师的问题行为

1.分组不科学一一“鱼目混珠,鱼龙混杂”

2.分工不到位一一“无所适从,不知所措”

3.规则不明确一一“如堕五里雾中”

4.时机不恰当一一“家常便饭,食之无味”

5.时间不充足"蜻蜓点水,浮光掠影"

6.评价不全面一一“东边日出,西边雨”

二、创设合作学习的教学环境

(一)安全的心理环境

小学生都是得到了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的人,学生只有在这种氛围中,才能毫无戒

备地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了,探索热情就会更高涨,合作的欲望就会更强,课堂就会更加生气勃勃。

(二)充裕的时空环境

一方面,在小组合作之前教师要给足学生独立思考的时空;一方面,在小组合作时

教师要给足学生讨论、交流的时空,让各种不同程度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地发挥;一

方面,在学生合作后教师要给足学生的发言、补充、更正甚至于辩论的时空。

(三)热情的帮助环境

教师应因组而异,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启发式帮助。

教师要以一个普通合作者的身份,自然地参与到困难的小组中去,让学生觉察不出因本组水平低而需要教师的帮助。

考虑

到学生能力之间存在的差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帮助性的提示,在那部分学生遇到

困难时,能得到一定的启示,而不至于让他们束手无策。

例如:

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要求学生进行探究:

「猜一猜,一个三角

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2.试着用手头的各种三角形来证明自己的猜想,把经过证明得到

的结果写下来。

(如果有困难,可以打开信封寻求帮助);3.把你的证明方法与同伴交流一下。

其中第二个步骤对于一部分学生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师在这里安排了一个信封,内容如下:

(1)分别测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各是多少度,再算三角形的内角和。

(2)

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在一起,看看拼成一个什么角。

在这个信封的帮助下,那部分有困难的小组也顺利地完成了探究活动,使得整个小组合作显得有序、高效。

(四)真诚的激励环境

首先,教师要有意识地给他们多创造一些表现的机会,以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热情,为学生的成功学习创造条件。

其次,教师应营造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甚至各抒己见的合作学习氛围,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

三、重视合作学习的教学品质

(一)合作学习要追求自愿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考虑学习内容的合作目的和合作价值。

一般来说,

合作学习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

一是面对数学问题,在学生持有各自思想、观点和

方法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沟通观点、碰撞思想、论证方法、合作互助,共同探索新知;二是面对数学问题,分工合作、收集信息、整理材料、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共同寻找策略。

解决问题等。

例如:

教学“长方形的面积”中,教师安排了三个环节:

⑴教师发给学生12个1

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先让学生摆放长3厘米、宽2厘米和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

方形。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都可以运用学具独立完成学习任务;⑵教师出示一个长5

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让学生用面积单位去摆放。

学生手上的学具不够摆,于是,同桌之间自发地进行了合作,把双方的学具放在一起使用;⑶教师给学生一个长7厘

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让学生用面积单位去摆放。

此时,两个学生手上的学具又不够摆,促使学生创造性的摆学具,出现了沿长方形的长和宽来摆放等,从而求出长方形

所含的面积数。

(二)合作学习要强调共享

1.成果交流活动

例如在学习新知识时,当学生独立学习后,他们的学习体验肯定是各不相同的,有

的学生有了自己独特的学习体会,他们非常需要和同学交流,这时安排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之间的学习资源相互融合、相互碰撞,甚至来一场“头脑风暴”,做到学习信息

的交流与共享。

2.难点求助活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困惑,在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安排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比如可以一对一或几对一的互助形式进行学习,这样既培养了优等生,又使困难生学会了知识。

(三)合作学习要注重提升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学习的实质是“认知、协商、提升”。

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学习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提升学习经验,

形成规律性知识,学会学习,形成能力。

例如:

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学生通过自学都知道了圆锥的体积公式。

难点就是在学生对推导圆锥体积公式成立前提条件是“等底等高”理解不足,于是教师在

教学中安排了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环节:

⑴创设学习矛盾。

在学生自学课本后,教师出

示一对不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结果不存在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的关系,激发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⑵合作探究,提升经验。

教师发给每组学生一些圆柱和圆锥,其中有等底等高的,也有不等底等高的,让学生合作学习,结果很快从操作经验中提升出规律性知识:

只有在等底等高的条件下,圆锥的体积才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四、提供合作学习的教学支持

(一)提供“自学提纲”,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主动学习的第一步是独立学习,但独立学习不是简单的“自由学习”,而应该

是教师引导下的有独立思考的过程。

为了使独立学习富有成效,教师应提供一个基于问

题思考的“自学提纲”,为学生指引学习思路,为下一步开展合作交流和进一步的合作

探究奠定基础。

(二)提供“合作指南”,启发学生“合作探究”

为了使学生的合作学习井然有序,使合作小组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避

免“形合而实不合”或“合而不作”的现象,教师在学生合理分组的前提下,要在开展合作前给学生提供一个“合作指南”,使他们有一个“操作程序”。

在设计讨论的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讨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⑵讨论的问题难易要适度。

讨论题

要遵循“难度大于个人能力,小于小组合力”的原则,难度大于个人能力,使小组合作成为必要,小于小组合力,可以保证小组合作的成功;⑶讨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梯度和层次。

例如:

学习“圆的周长”时,可提供以下一些操作步骤:

⑴小组讨论:

怎样根据提供的材料(圆片、细绳、直尺等)测量岀这些圆片的周长?

由组长主持,人人都要发言;

⑵合作动手:

根据讨论出来的方法,互相配合把圆片的周长测量出来;⑶再次讨论:

用这些测量方法能测量所有圆的周长吗?

②能不能像正方形周长那样用公式来计算?

③圆的周长可能和圆的什么有关系孑⑷再次动手:

通过测量和计算,探究出圆的周长和圆的什么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规律?

(三)提供“交流建议”,启发学生的“数学表达”

当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后,教师要引导他们进行小组或组际之间的交流活动,让他们把自己的学习成果用数学语言表达岀来。

有些教师对学生的交流内容和方式不作任何引导,任由他们“自由说”,结果不少中下学生,要么在小组里“哑口无言”只做“陪伴郎”,要么就说得支支吾吾,零散无序,既浪费时间又使学生养成不良的表达习惯。

因此,教师在学生交流之前应该提岀一个“交流建议”,使学生“有话可说”、“有

话能说”。

例如:

学习“统计”出示:

张莉同学1—7岁身高增长情况统计表

年龄/岁

1

2

3

4

5

6

7

身高/厘米

70

84

92

99

105

111

116

在学生独立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4人小组的交流。

教师提岀建议:

由组长安排“说”的次序,人人都要发言(不善于发言的大家要进行帮助和激励),没

轮到时认真倾听(通过倾听去评价别人、反思自己),发言时围绕以下一些问题来展开:

⑴从表中可以看岀张莉同学的身高和年龄有什么关系?

⑵哪一年龄段长得最快?

哪一年龄段长得最慢?

⑶预测一下,张莉8岁时可能有多高?

⑷你还能提岀哪些数学问题?

五、充实合作学习的教学环境

(一)组内合作阶段

教师要精心设置讨论题,选择适宜的讨论方法,并帮助做好适度的调控。

针对不同的学习材料,还应选择不同的小组讨论方式,这样也能满足学生多方面的交往需求:

⑴中心发言式,一人作中心发言,其他学生作必要的修改、补充。

这种方式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意见,但易出现一两个人包办一切的现象;⑵指定发言式,组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