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及标准 大一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讲座 讲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03902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1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及标准 大一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讲座 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及标准 大一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讲座 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及标准 大一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讲座 讲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及标准 大一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讲座 讲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及标准 大一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讲座 讲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及标准 大一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讲座 讲稿.docx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及标准 大一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讲座 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及标准 大一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讲座 讲稿.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及标准 大一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讲座 讲稿.docx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及标准大一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讲座讲稿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讲座

学习目标

第一部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1了解什么是健康和心理健康

2根据健康标准判断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3对心理健康标准的正确理解

4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

第二部分系列讲座之一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

1对心理适应知识的了解

2大学生适应不良的表现

3应对适应不良的策略

第一部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一什么是健康

1现代健康观

同学们好,我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健康?

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没有病痛和不适,就是健康”,甚至有人认为能吃能喝能睡就是健康。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心理因素对于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在重视生理健康的同时,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

那种“无病即健康”的传统健康观日渐为人们所抛弃,新的健康观应运而生。

现代社会对健康概念有着全面而完整的理解。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48年成立之初就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或完全安宁。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健康”加进去,因此健康包括四个方面: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后面三者都和心理相关。

身体健康是身体的素质好,有健康的体魄,不容易得病,得病后很快会治愈;

心理健康讲的是平衡,有自我掌控能力,能够保持一种平衡;

社会适应,人是社会的人,在各种各样的人群中生活,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

适应良好的指标是能够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根据环境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做出适应的反

应;

道德良好,有道德底线,不要损人利己,能够按照社会倡导的价值观、道德准则要

求自己,追求真善美,对是非善恶美丑有辨别能力

2健康人的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个人健康的10条标准:

1、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的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

2、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当然,我们这里主要了解的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对个人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但对生理健康具有直接影响,还是个体智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长才的重要保证。

俄国生理学家曾对战场上的伤员进行调查,发现战胜方伤员的伤口比战败方的要愈合的快,且愈合得好。

其原因为战胜方伤员的心态要更为积极些。

尤其是如果一个人心理长期处于不健康状态,则必然导致生理异常或病变。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指出: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在现代,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已引起医学界和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

许多国家已将身心疾病作为一门学科研究,并发现心理因素是许多疾病的病源或诱因,如心脑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癌症以及哮喘、糖尿病等都和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心理健康是智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大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也是智力活动的器官。

心理活动通过大脑直接影响智力活动。

轻松、愉快、乐观的情绪,使人记忆力增强,反应敏捷,思维活跃;焦虑不安、悲观、苦闷、怒等不良情绪,则使人心烦意乱,思维停滞,阻碍智能的发挥。

长期的心理紊乱必然导致大脑机能失调,破坏正常的智力活动。

对于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大学生来说,如果心理不健康,就难以继续进行正常学习。

大量调查表明,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成为困扰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大问题,是大学生休学、退学的主要原因。

武汉某高校教务处备案,从1991年至1995年间,学校办理休学的188人,其中因神经衰弱,情感障碍等原因而休学的占24%。

江西省对1995年以来28所院校大学生退学、休学情况的调查,在所有退学者中,52.41%的学生是因为承受不了学业上的精神压力而放弃学业的。

在休学者中,心理疾病约占1/2。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进行正常学习与生活的基本保证。

健康的心理是成才的重要保证

具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心理健康的直接体现。

健康的心理有助于积极调动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充分发挥智力潜能。

一个人即使智力聪慧,如果心理不健康,那么他也可能难以适应社会,成就其才。

这在现实生活中不乏其例。

心理健康如此重要,那么到底什么是心理健康呢?

二什么是心理健康

针对什么是心理健康,国内外学者都给出了相应的标准。

大部分心理学者都认同是:

1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密特尔曼提出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

(1)是否有充分的安全感;

(2)是否对自己有较充分的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

(3)自己的生活和理想是否切合实际;

(4)能否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5)能否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是否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否保持适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否适度地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

(9)能否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10)能否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适度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2国内学者总结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是:

(1)智力正常。

(2)心理特点符合年龄发展的阶段。

(3)有完整统一的人格。

(4)对人际关系有良好的心理适应。

(5)有稳定积极的情绪。

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大学生特定社会角色的要求,以及心理健康的基本理论,一般认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为:

1.智力正常

智力通常指一个人的聪明程度,是人的应变力、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力等各种认识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的综合。

智力正常是大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

一般来说,大学生的总体智力水平相对于同龄人较高,因此衡量大学生智力主要在于其智力效能是否得到充分发挥,主要体现在大学生是否具有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是否乐于学习,善于学习。

2.情绪健康

这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

因为情绪异常往往是心理疾病的先兆。

情绪健康主要表现为情绪稳定,心情愉快,乐观开朗,能适度表达和控制情绪,情绪发挥具有积极的效能感。

情绪较稳定,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又能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的表达既符合社会的要求又符合自身的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有恰如其分的情绪表达;情绪反应与环境相适应。

反应的强度与引起这种情境相符合。

3.意志健全

什么叫意志?

人为地达到既定目标,主动克服困难的能力,就叫意志。

意志是人特有的。

意志力是人在完成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时进行的选择、决定与执行的心理过程。

意志健全者在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

意志健全的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都有自觉的目的性,能适时地做出决定并运用切实有

准备的方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采取合理的反应方式,能在行动中控

制情绪和言而有信,而不是行动盲目、畏惧困难,顽固执拗。

4.人格完整

人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完整指人格的各要素(气质、能力、性格、理

想、信念、人生观等)完整统一,平衡发展,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完整的大学生其所思、所

想、所行是协调一致的,并具有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5.自我评价正确

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大学生在进行自我观察、自我认定、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时,能做到自知,恰如其分地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既不以自己在某些方面高于别人而自傲,也不以某些方面低于别人而自卑,面对挫折与困境,能够自我悦纳,喜欢自己,接受自己,自尊、自强、自制、自爱适度,正视现实,积极进取。

6.人际关系和谐

人际关系状况是心理健康状况最直接的反映。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表现为:

乐于与人交往,既有广泛而深厚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心朋友;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自明,不卑不亢;能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乐于助人,积极的交往态度多于消极态度,交往动机端正。

7.适应能力强

个体应与客观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秩序,既要进行客观观察以取得正确认识,以有效的办法应付环境中的各种困难,不退缩;又要根据环境的特点和自我意识的情况努力进行协调,或改变环境适应个体需要,改造自我适应环境。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相应的心理行为表现。

大学生处于特定的年龄阶段,应具有与该年龄和角色相应的心理行为特征。

大学生过于老成,过于幼稚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三、正确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上述标准仅适合于大多数人。

没有全部达到上述标准的人并意味着心理不健康,但在某一标准方面极端异常的人,必定是异于心理异常。

(二)心理健康状况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受时代、民族、文化等因素制约,会随着时间、地点、人群发生变化,而我们只有在相同群体中比较彼此的心理健康状态才是有意义的。

例如,你不能拿一个三岁孩子的智力和一个30岁人的智力相比,而是应和与他同年龄的人群相比才有意义。

由于民族之间或国与国之间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有时对心理健康的观念也不同,如在我国一个男人长期穿着方格裙,会被认为是一种不健康行为,而在苏格兰,很多男人都穿着方格裙,却被认为是很正常的现象。

(三)心理健康是个动态连续变化的过程

人的心理健康与不健康是相对而言的,从心理健康到心理不健康之间有着巨大的量的变化。

我国心理学者岳晓东将人的精神健康比做白色,精神不健康比做黑色,认为在白色与黑色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缓冲区域——灰色区。

灰色区域又可以进一步分为浅灰色区与深灰色区,浅灰色区的人只有心理冲突而无人格变态,其突出表现为由诸如失恋、丧亲、夫妻纠纷、家庭不和、工作不顺心、人际关系不佳等生活矛盾而带来的心理不平衡与精神压抑。

深灰色区的人则患有种种异常人格和神经症,如强迫症、恐人症、癔症、性倒错等症状。

浅灰色区与深灰色区之间也无明确界限,是一个渐进的演变过程,包括人的心理不平衡、情绪障碍及变态人格,这些问题虽属于非器质性精神痛苦,但不同程度地干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与情绪状态。

世间纯白的心理完美和纯黑的精神疾病的人极少,大多数人的精神状况都散落在这一灰色区域内。

有些学者将这一灰色区域——既非疾病又非健康的中间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或者“第三状态”。

据一项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

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

人生目标茫然,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缺失,生活目标随波逐流,常有无意义感伴随,自卑与自负两极振荡,懒散与退缩,恐惧失败等。

事实上,任何一个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大学生,对于黄金年华、美丽大学生活的感受力下降,对自我发展的心理预期也会变得不确定,人际吸引力降低而且自我满足感不高,内在潜能不能够充分发掘。

“亚健康状态”是一种很不幸的非健康状态,虽然不是明显的病态,但却严重影响人的心理生活质量,浪费精力,将精力引向非建设性的渠道,降低人际吸引力,毁坏人的自我感受,降低人的自我满足感,束缚人的创造性。

所以,心理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心理疾病,还指要超越“亚健康状态”。

(四)心理不健康与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不是一回事。

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能简单地根据一时一事下结论。

心理不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消极的不良状态;而心理健康是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的状态,心理健康者并非毫无瑕疵。

一个人偶尔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非意味着此人一定心理不健康。

有的时候,只要他能适应社会生活,其生命具有活力,能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就可被视为心理健康。

(五)心理不健康不等于有精神病(心理异常)。

有的精神病患者在某些具体标准站仍可能表现得很正常。

理解心理不健康和精神疾病的不同,就会牵扯到临床心理学中的一些概念来,我们可以简单的了解一下这个概念的区分:

心理正常心理异常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

心理正常:

指具备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或者说不包含有精神病症状的心理活动。

心理异常:

即异常心理,指有典型精神障碍(俗称精神病)症状的心理活动。

所以正常、不正常讨论的是有精神障碍或没有精神障碍的一对范畴。

而健康和不健康是在正常范围内进行讨论。

所以不健康并不是有病,不健康和病是两类性质的问题。

心理咨询的对象仅仅是心一健康的人和心理健康状况欠佳但没有精神障碍的人。

心理正常:

心理健康

心理不健康:

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部分可疑神经症

异常心理:

变态人格,确诊的神经症,其他各类精神障碍(精神病患者)。

正常、不正常心理的区分的依据: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人格障碍:

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异常行为模式。

这种模式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和职业功能,可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病人为此感到痛苦。

偏执性、反社会性;冲动性;表演性强迫性焦虑性依赖性人格障碍等。

(六)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种理想尺度

它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衡量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同时也为人们指出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努力方向。

如果每个人在自己现有基础上能够做不同程度的努力,都可追求自身心理发展的更高层次,从而不断发挥自身的潜能。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是他们能够进行有效地学习和生活。

如果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都难以维持,就应该及时予以调整。

小结:

总之,心理健康或心理失调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

在人的一生中,心理健康或心理失调有时是交替出现的。

当一个处于心处于心理失衡时,只要积极地进行心理自我调整或通过心理专家的帮助,大多可恢复心理健康状态。

同学们,在现代社会,提到人的心理健康,我想大多数人都会联想到心理咨询一词。

在我们的日常对话中,当一个人遇到情绪困扰时,我们常听到的对话时,“你心理有病吧,去找心理医生看看吧?

那么什么是心理咨询呢,你对心理咨询有什么样的看法?

有的人认为“有病的人才会去心理咨询,如果去接受心理咨询的话,就代表自己不是正常的健康人了”;有的人认为“心理咨询师就是算命先生,心理咨询师知道你在想什么”……,还有人认为,做一次心理咨询,我就可以彻底解脱了,或者认为心理咨询可以帮我解决一切问题等。

其实,以上看法都对心理咨询的一种误解!

到底什么是心理咨询呢,在这里我们简单的了解一下。

四、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健康的人需要心理咨询吗?

心理咨询:

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

如果更完整一点,心理咨询的概念为:

“心理师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帮助求助者发现自身的问题和根源,从而挖掘求助者本身潜在的能力,来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以提高对生活的适应性和调节周围环境的能力”。

注: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不同点:

心理治疗:

是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各类心理与行为问题进行矫治的过程。

其一,心理治疗在操作上是规范化、标准化的;心理咨询是不太规范、不太标准化的。

其二,心理咨询是“协助解决”,即在协商和帮助过程中解决问题;心理治疗则是“矫治”,即带有强制性的矫正和按治疗方法进行调治。

心理咨询的对象:

可分为三大类

1精神正常,但遇到了与心理有关的现实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

2精神正常,但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

3特殊对象,即临床治愈的精神病患者

注:

心理咨询的对象:

健康人群或存在心理问题的人

不包括精神不正常(精神病人)的人、有脑器质病变的人和有人格障碍的人。

心理咨询的类别:

按心理咨询的性质一般可分为发展性咨询和心理健康咨询

发展心理咨询:

在个人成长的各个阶段,都可能产生困惑,如为适应新的生存环境,为选择合适的职业,为个人事业的成功突破个人弱点,为婚姻家庭问题等等所进行的咨询叫发展性咨询。

咨询者在面对上述自我发展问题时,需要做出理想的选择,以便顺利度过人生各个阶段,这时候,心理咨询师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向他们提供心理学帮助。

心理健康咨询:

当一个精神正常的人,长期处于困惑、内心冲突之中,或者遭到比较严重的心理创伤而失去心理平衡,心理健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尽管他们的精神仍然是正常的,但心理健康水平却下降许多,出现了严重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甚至达到“可疑神经症”的状态。

这时,心理咨询师所提供的帮助,叫心理健康咨询。

从心理咨询的对象和咨询内容上我们可以看出,心理咨询最一般、最主要的对象,是健康人群,或者是存在心理问题的亚健康人群,而不是病态人群。

不论是谁,只要你在生活和事业上遇到了一些事情,令你在心理上、情绪上产生了痛苦和烦恼,你希望自己能有所改善和提高,你都可以去寻找心理咨询师的指导和帮助。

在西方国家,人们去求助心理咨询,就象治疗感冒那样普遍,是一种文明的表现。

 据一项调查显示,美国1000人中就有一个心理咨询师,许多家庭还有自己的私人心理医生。

心理治疗还被纳入医保体系,费用可以报销。

在美国,有30%的人定期看心理医生,80%的人会不定期去心理诊所。

甚至总统们的心理问题也无法隐蔽,1972年开始,美国政府就在白宫特别设立“总统心理健康委员会”,专门为总统提供心理咨询。

所以,生活中所有的人都可以接受心理咨询和治疗,不论其问题大小与严重程度。

尽管有些人对于自己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后能够解决,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很科学合理地面对自己的心理困扰;一个人的一生中,也很难在任何时候都能很好地解决自己的问题。

求助心理咨询是帮助人健康成第的一条重要途径,甚至可以说是一条捷径。

就象过河一样,如果不用船也能过河,或建桥,或游泳,但是效率大不一样。

同样,不求助心理咨询也能达到个人改变和成长的目标,但是可能会走不少弯路,而接受心理咨询的帮助会更有助于问题的有效解决。

心理咨询的主要原则:

保密原则

咨询人员保守来访者的内心秘密,妥善保管来往信件、测试资料咨询档案等材料,不在任何场合谈论来访者的隐私,除非征得来访者的同意,不向来访者的单位领导、同事、同学、父母、配偶等谈及来访者的隐

理解支持原则

咨询人员对来访者的语言、行动和情绪等要充分理解,不得以道德的眼光批判对错,要帮助来访者分析原因并寻找出路。

时间限定原则

心理咨询必须遵守一定的时间限制。

咨询时间一般规定为每次45分钟左右,原则上不能随意延长咨询时间或间隔

来访者自愿原则

 原则上讲,到心理咨询室求询的来访者必须出于完全自愿,这是确立咨访关系的先决条件。

没有咨询愿望和要求的人,咨询者不会去主动找他(她)并为其心理咨询,只有自己感到心理不适,为此而烦恼并愿意找咨询人员诉说烦恼以寻求咨询者的心理援助,才能够获得问题的解决。

心理咨询室的大门向任何人都是永远敞开的。

客观中立原则

存在即合理,每个人做任何事必有他自己的苦衷。

心理咨询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上,不以道德的标准,对来访问者进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帮助来访者走出心灵的雨季

感情限定原则

咨访关系的确立和咨询工作的顺利开展的关键,是咨询者和来访者心理的沟通和接近。

但这也是有限度的。

来自来访者的劝诱和要求,即便是好意的,也是应该予以拒绝的。

个人间接触过密不仅容易使来访者过于了解咨询者内心世界和私生活,阻碍来访者的自我表现,也容易使咨询者该说的不能说,从而失去客观公正地判断事物的能力。

重大决定延期原则

心理咨询期间,由于来访者情绪过于不稳和动摇,原则上应规劝其不要轻易作出诸如退休、调换工作、退学、转学、离婚等重大决定。

在咨询结束后,来访者的情绪得以安定、心境得以整理之后作出的决定,往往不容易后悔或反悔的比率较小。

就此应在咨询开始时予以告知。

 

结语

上面我们了解一些关于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方面的知识,针对以上学习内容,不知在座的各位有什么想法?

我们所讲的知识是否和你以前的健康观和对心理咨询的了解有所偏差?

你认真考虑过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吗?

,当你遇到各种情绪困扰久而不决时,想到过寻找心理咨询专业人士帮助吗?

同学们,我们现在已成为了一名大学生,不管我们愿意与否,都要开始独立地面对真实的生活,都要自主地解决自己的人生难题。

但是,当我们以极大的热情去直面生活、实现自己的理想之梦时,会发现生活之舟是那么的复杂,有时甚至是那么的难于驾驭。

痛苦的反思之后,有人开始调整目标、重塑生活,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新的生活;有的人则选择了逃避与自暴自弃,以消极的心理与行为去对抗生活。

积极的接纳与奋进是美好人生的起点,而消极的对抗则有可能一事无成。

因此,在大学阶段,树立良好的心理健康观关系着每一位学子的成长。

在心理健康层面里,心理适应状况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特别是对刚入学的大学生来说,面对新环境,可能会存在着诸多适应不良现象,这些适应不良如果没有及时调整,就会影响到心理健康。

接下来我们讲座的第二部分讲得就是:

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

 

第二部分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

在你们进入校园的这段时间,你或许已经产生了或可能将产生这样的感觉:

失望感、空虚感、迷茫感、自卑感、孤独感、失落感和焦虑无助感等。

这些心理上的不良症状主要是因为在进入大学的较长一时间内不能很好的适应学校新环境引起的,这种现象被称为“新生适应不良综合症”。

主要表现为自我定的摇摆、奋斗目标的迷茫、新生活方式适应困难,社会困惑等。

那么是什么是适应呢?

适应:

是个体在面对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通过自我调节系统做出能动反应,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符合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要求的过程。

心理适应:

主要指各种个性特征互相配合,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

一个人能否尽快地适应新环境,能否处理好复杂、重大或危急的特殊情况,与他的心理适应性高低有很直接的关系。

什么是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

初入大学的学生在大学生活的开始阶段需要在心理方面完成大学环境的改变,适应大学的生活。

积极适应和消极适应:

积极适应是一种健康的适应,它应有两种含义:

一是改变自己以顺应环境或顺应环境中的某些变革;二是不断地抗争和选择,从一个目标走向另一个目标,这是发展性适应。

消极适应是一种不健康的适应,它以牺牲个体的发展为代价。

甚至会导致某些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或疾病。

在现实生活中适应不良的行为表现往往有3种:

第一种方式是反抗现实。

由不满现实转而反抗现实,反抗现有的社会规范,反抗社会权威,甚至产生更为严重的反社会行为,其结果是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带来更为严重的挫折,甚至于毁灭自己。

第二种方式是逃避现实。

由于个体承受不了现实压力,不从经验中学会面对现实,而以自欺欺人、掩耳盗铃的方式来应付问题,借以获得暂时性的满足,但久而久之会造成更大的失败。

第三种方式是脱离现实。

从现实中退却,沉湎于虚构的幻想世界,过的是完全与现实隔离的生活,此种方式易于导致心理疾病。

初入大学后,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的适应任务有:

大学新生的主要适应内容

1生活环境的适应

2自我认知和评价的适应

3人际关系的适应

4新目标的适应

5学习的适应

由于每个人的心理适应能力不同,所以并不是每个新生都能很好的适应大学里的新生活,有些学生在环境、情绪、情感等方面就存在着诸多不适应,这些不适应或轻或重的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接下来我们从侧面了解一些大学新生心理适应困惑现象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困惑现象:

案例一:

理想现实差异导致的失望苦闷现象

“入学前,我以为大学是一座神圣的知识殿堂,应该是明窗净几,充满着诗情画意。

然而,入学后,我对大学的憧憬完全破灭了。

我来学校报导的时候,学校好像正在修建,一翻乱七八糟的景象,没有绿树成荫,也没有鲜花盛开。

我的宿舍破旧窄小,又没有空调。

这里的条件太差了,真是不想再在这里待下去了,我要退学。

“我是考试失误才进了这所不知名的大学,我本来是能考上复旦大学的。

这里的学校比我想像的要差得太多,我在这里根本学不下去习……”

在入大学之前,可能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象,想象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