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数学第2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89742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155.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下数学第2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三下数学第2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三下数学第2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三下数学第2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三下数学第2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下数学第2单元教案.docx

《三下数学第2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下数学第2单元教案.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下数学第2单元教案.docx

三下数学第2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第一节面积和面积单位

第1课时面积的意义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5~26页,26~27页课堂活动,练习五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和画图操作活动,理解面积的意义。

会用比较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学生经历自主探索认识面积的意义过程,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归纳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让学生体验策略多样性。

3.通过学生对生活中各种事物的认识,并能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结合生活实例理解面积的意义。

难点:

探索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多种方法,体验策略的优化性。

【教学准备】

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4dm×2dm)、正方形(3dm×3dm)

教具准备:

不同的树叶、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文具盒、数学书。

学具准备:

准备两片不同的树叶,长方形和正方形,一张方格纸。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1.情境引入

出示不同的树叶、大正方形、圆形、长方形笔盒、两本数学书。

教师:

同学们,你能把老师手中的这些物体的形状描到黑板上吗?

想一想怎么描?

谁来描一描?

2.复习铺垫

教师:

你根据物体描出的图形你想起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

学生可能回答:

学生1:

平面图形。

学生2:

描出的图形的线条就是物体的一周的长度。

3.揭示课题

教师:

请学生给黑板上的图形形状涂色,并猜一猜谁最先涂完?

这说明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

学生1:

谁涂得快就最先涂完。

学生2:

谁涂得图形小就最先涂完。

教师小结:

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物体的面小,先涂完的机会就大,物体的面大,先涂完的机会就小。

这些都与图形的面积有关。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面积的意义。

板书课题:

面积的意义

2、教学新课

(一)教师引导,互助学习

1.认识物体表面面积

(1)教师引入:

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物体,比如:

数学书、文具盒、黑板、课桌、树叶……它们都有表面,这些物体的表面都有大小。

请同桌同学找出身边的任意两个物体,摸一摸它的表面,然后互相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

比一比谁大谁小?

(2)学生举例

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1:

我摸的是课桌比较光滑,比较平整。

学生2:

我摸的是树叶凹凸不平,凉凉的感觉,它比较小。

学生3:

我摸的是文具盒比较平整,软软的。

学生4:

我摸的是数学封面比较平整,比较大。

..............

(3)教师小结:

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表面,同学们都结合自己的实物说出了自己摸物体表面的感觉。

并根据自己的感觉比较物体表面大小。

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的面积。

(板书并齐读)

(4)教师提问:

请同学们在我们教室找出你看到的物体,并分别说一说这些物体的面积指的是什么?

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1:

我们的地板上的表面就是面积。

学生2:

教室的门面也就是门的面积。

2.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1)教师引入

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那么这些平面图形有大有小吗?

这些图形的大小指的是哪部分?

(2)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1:

这三个图形的大小不同,圆最小,长方形最大。

学生2:

(学生手指)这些线段围成的图形里面就是图形的大小。

(3)教师引导

什么是图形的大小呢?

请各位同学在草稿纸上迅速画出两个学过的平面图形,用颜色把两个图形涂出来,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这些平面图形谁大谁小?

①动手操作,教师指导。

②同桌交流,抽生汇报。

(4)教师小结

同学们可以直接比较两个图形大小。

这些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平面图形的面积。

(板书齐读)

3.归纳概括面积的意义

(1)教师引入

物体表面的大小是物体的面积,平面图形的大小是平面图形的面积。

我们能把这两句话概括起来说一说什么是面积吗?

(2)预设学生汇报

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都有面积,可以将这两者合在一起。

(3)教师小结

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教师板书,全班齐读)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直接观察法、重叠法比较大小

(1)教师引入

请同学在教室中找到至少两个物体,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比较两个物体表面的大小?

(2)学生举例

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1:

我找到教室地面和黑板,教室地面比黑板面大,用眼直接可以判断。

学生2:

我找到课桌面和数学书面,课桌面比数学书面大,把数学书放在桌面。

.........

(3)教师引导

我们用眼观察直接判断物体大小的方法叫直接观察法,将两个物体放在一起重叠比较大小的方法叫重叠法。

(4)教师小结:

同学们在教室找到一些物体,有的同学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判定面积的大小,教室地面和黑板面面积大小差别较大,可以采用直接观察法判定教室地面比黑板面大。

有的同学将数学书放在桌面上进行重叠比较,采用重叠法发现课桌面比数学书面大。

2.引发思考、合作交流探究比较大小

教师引导:

刚才对两个图形面积相差较大,可直接比较大小。

老师手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两个图形你能直接判定它们谁大谁小吗?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

不能直接看出长方形面积大还是正方形面积大。

可能有的学生会想到用重叠法进行比较,学生用手中准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尝试用重叠法进行比较,但是不能判定谁大谁小。

(1)剪拼法

①教师引入:

看来用眼睛直接看的方法、重叠的方法比较面的大小,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将两个图形重叠不能判定图形的大小,你能否继续对重叠剩余部分再重叠加以比较呢?

②学生操作: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操作,抽生汇报,教师恰当给予指导。

③教师小结:

先将两个图形的一条边对齐重叠。

然后将重叠部分剪下来,剩余的部分再重叠,再把剩余部分剪下来重叠,直到两个图形没有可重叠的部分,有剩余的图形更大。

像这样的方法是剪拼法。

(板书)

(2)画方格法

①教师引入

还有什么方法能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吗?

请看教材第26页例3中教室内两面墙上贴瓷砖图,你能比较出这两面墙贴瓷砖部分的大小吗?

学生:

由于每块瓷砖的大小是相等的,数一数哪面墙上的瓷砖块数多,哪一面墙的面积就最大。

②小组合作

教师要求:

现在你有办法比较出黑板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哪个面积大吗?

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如何比较?

小组学生尝试动手将图形分成相等的格子,抽生展示汇报比较方法。

③学生汇报

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1:

可以用同样的一张正方形纸片去比,看两个图形分别有多少个正方形。

学生2:

将两个图形它们画成大小相等的格子,再数一数格子的个数就可以比较出图形面积的大小。

④教师小结

通过同学们的汇报,用相同大小的格子数量来比较物体的面积的大小是一种基本的方法。

也就是画方格法。

⑤学生思考

教师提示:

请打开教材第26页,数一数两片树叶各有多少小格,谁更大?

(抽生汇报)

通过学生的汇报,教师引导学生发现:

图形中的树叶占不到一格,就按照实际要求选择2个半格作为1格计数。

(3)统一度量法

①教师引入

黑板这有两个图形,图形A有24方格,图形B有9个方格。

你猜一猜那个图形面积更大?

②学生汇报

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1:

图A面积大,图形A有24方格,图形B有9个方格。

学生2:

图A和图B的格数不一样,但是两个图形的小方格大小不同,我们还不能数方格的数来确定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③教师小结:

呈现的这两个图形就是同学们手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实际上图形B的面积更大。

从这次比较可以看出来,要比较两个平面或物体表面的面积大小,只有借助统一度量相等的格子数量的多少来进行比较。

(板书)

三、练习应用

1.教材第26页课堂活动第1题。

(1)让学生独立在准备的小点图上围出喜欢的图形,并数出画出图形的面积。

(2)抽生汇报自己的作图和数出的面积的方法,集体订正。

(3)教师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移、补、割、拼)数方格。

2.教材第26页课堂活动第2题。

(1)学生理解题意,在教材上画出2个面积为16个方格的所有图形。

(2)抽生汇报展示自己的汇报结果,集体订正。

(3)观察思考:

面积是固定的,形状有什么变化?

3.完成练习五的第1、2题。

学生仔细审题,在教材中按照要求完成题,集体订正反馈。

四、反思总结

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面积的概念是什么?

比较面积的

方法有哪些?

请同学们课后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会涉及面积?

 

第2课时面积的单位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7~28页,第28页课堂活动,练习五第3、4题。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的实物,让学生感觉到1平方厘米、l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2.经历用不同的单位测量同一平面的活动,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建立面积的空间概念。

3.通过动手操作、抽象概括等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难点:

建立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表象。

【教学准备】

教具:

不规则的图形,边长是1cm,1dm,1m的正方形纸片各一张。

学具:

边长是1cm,1dm的正方形纸片若干张及长方形一张。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复习旧知

(1)教师引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概括了面积意义,谁来说说什么是面积?

比较面积的方法有哪些?

(2)教师提问

①过渡提问1:

请各小组组长拿出准备好的图形,你认为选择什么图形测量数学书的大小更加简便合理?

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1:

选择正方形或长方形来测量比较合理,可以重叠测量数学书的封面有多少个格。

学生2:

其他图形测量封面不简单也不准确。

用不规则的三角形和圆图形重叠测量数学书封面有很多空的地方。

②过渡提问2:

在测量物体的面积时,一定要选择比较规范的图形进行重叠测量。

请各小组选择一张规范纸片来测量数学书封面有多少个格子,组内同学在表格作好记录。

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1:

我们组选择大的正方形测量数学书封面,大约有4个格子。

学生2:

我们组选择小的正方形测量数学书封面,大约有450个格子。

学生3:

我们组选择长方形测量数学书封面,大约有20格子。

(3)汇报记录

小组汇报本组选择用的测量工具以及测量的结果,教师在黑板上做好板书。

测量工具

大正方形

小正方形

长方形

测量个数

4

450

20

2.揭示课题

(1)教师引入

老师感觉很奇怪,请同学仔细观察黑板上统计表的数据,从表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2)学生汇报

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1:

通过统计表,可以知道数学书的封面有多少格。

学生2:

选择正方形作为测量工具最好,因为它密铺整个封面,通过重叠测量没有遗漏。

学生3:

测量对象都是数学书的封面,选择不同的图形测量出的数据就不同。

(3)教师小结:

要准确的测量出图形面积的大小,就必须要选择统一的度量标准。

本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面积单位。

(板书:

面积的单位)

2、教学新课

(一)认识面积单位

1.认识1cm2

(1)教师引入:

面积测量单位是统一的,那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请同学们拿出这样的正方形?

请用尺子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

(教师出示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2)学生汇报:

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cm。

(3)教师小结:

边长是1cm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可以写成1平方厘米,还可以写成1cm2。

(板书:

1平方厘米,写作1厘米2‘,记作1cm2。

教师提问:

看一看,摸一摸面积是1cm2的正方形,再闭上眼睛想一想1cm2有多大?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表面面积大约是1cm2?

(抽生汇报)

(4)学生举例: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表面面积大约是1cm2,如:

大拇指的指甲的大小、眼珠的大小等。

(5)教师设问

设问一:

①数一数:

请用面积为1cm2的小正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