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历年常考重点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892818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考试历年常考重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师招聘考试历年常考重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师招聘考试历年常考重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师招聘考试历年常考重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师招聘考试历年常考重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考试历年常考重点总结.docx

《教师招聘考试历年常考重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考试历年常考重点总结.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招聘考试历年常考重点总结.docx

教师招聘考试历年常考重点总结

历年考试出现多次的重点总结

注:

每个答题后面有一个数字,是该题进几年内出现的频度。

1.主观能动性的内容及作用2

内容:

从活动水平来看,个体主管能动性由三个层次构成,一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二是个体的心理活动,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

作用: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同流而不合污、出淤泥的不染、威武不能屈等典故反映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2.教学的任务3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5)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3.疏导原则的贯彻要求5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4.素质教育的内涵、基本理念13

内涵: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的教育

(2)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是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4)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基本理念: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5.个体身心发展规律11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6.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9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

7.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规律5

表现:

一方面指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用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

另一方面是就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而言的。

教育要求:

关键期指人的某种身心潜能在人的某一年龄段有一个最好的发展时期,错过了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

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教学要抓住关键期,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

8.教师劳动的特点23

(1)复杂性:

教师劳动性质、对象、任务、过程、手段

创造性:

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师需要“机智教育”

(2)连续性:

时间的连续性

广延性:

空间的广延性

(3)长期性:

教师的劳动成果是人才,而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师对学生岁施加的影响,往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见效。

间接性:

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的劳动价值。

(4)主体性:

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

示范性:

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

(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

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一个个教师的个体劳动来完成的。

教师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集体协作形成的教育合力。

9.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功能、性质11

(1)目的:

狭义的概念:

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广义的概念:

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受到教育在身心诸多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2)功能:

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对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

性质:

概括性与抽象性、理想性与终结性、社会性与历史性

10.一堂好课的标准11

(1)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2)使学生思维活跃(3)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4)使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11.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主导作用8

(1)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②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教育效果较好;③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2)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

①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③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④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2.学生的特点6

(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

(2)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13、三维课程目标9

根据各学科教学任务和学生需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羽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唯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

14.教学的基本环节7

(1)备课、上课、布置课外作业、课外辅导

15.教师的职业素养10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16.教学的基本原则7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民主教学。

17.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6:

教育者,学习者,教学影响。

18、教师职业角色5

(1)性质:

1、教师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最专业人员

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2)作用:

1、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延续中起桥梁与纽带作用

2、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轻一代品格中起着关键性作用3、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对个体发展起促进作用

(3)发展历史

1、非职业化阶段:

(1)原始社会末期出现教育萌芽(长者为师、能者为师)

(2)奴隶社会时期:

学在官府、以吏为师。

夏商由官史兼任,西方由僧侣兼任。

2、职业化阶段:

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出现(儒、墨)

3、专门化阶段:

职业专门化以专门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的出现为标志。

(世界最早法国、我国最早清末)

4、专业化阶段:

1966年10月,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化组织在巴黎会议通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19.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2

(1)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 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0.记忆过程的环节:

识记、保持、再现8

记忆的类型:

瞬时、短时、长时,形象、逻辑、情绪、动作,外显、内显,陈述、程序性

21.艾宾浩斯:

研究记忆第一人(1879-1884)12

遗忘曲线、遗忘的规律: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夫加速,且到一定程度就不会在遗忘

2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10

(1)成长需要:

自我实现、审美、求知的需要

(2)缺失需要:

尊重、归属与爱、安全、生理的需要

注:

较低级的需要至少必须部分满足之后才会出现较高级的追求,成长需要是永远得不到完全满足的需要。

23.最近发展区7: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

1、儿童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

2、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

(1)教学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它决定着儿童的发展,决定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及智力活动的特点。

(2)教学创造的最近发展区。

24.思维15

特点:

间接性、概括性

品质:

广阔性与深刻性、独立性与批判性、灵活性与敏捷性、逻辑性与严谨性

种类;直观动作、具体形象、抽血逻辑,经验、理论,分析、直觉,再造性、创造性。

培养:

(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3)加强语言交流训练(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5)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

25.观察力的培养3:

(1)确立观察目的

(2)制定观察计划(3)培养浓厚的观察顺序(4)观察现象,探索本质(5)培养良好的观察方法(6)掌握丰富的知识经验(7)遵循感知的客观规律

26.概念的掌握2

(1)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

(2)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

(3)充分利用“变式”

(4)正确运用语言表达

(5)形成正切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

27.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基本特征)5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因素:

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

28.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6

1,构建主义发展观:

心理发展的实质,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构建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客体永久性的形成、问题解决能力开始得到发展、延迟模仿的产生。

(2)前运算阶段(2-7岁):

早起的信号功能、自我中心性、不可逆运算、不能够推断事实、泛灵论、转换推理。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去自我中心性、可逆性、守恒、分类、序列化。

(4)形式运算阶段(11-成人):

命题之间的关系、假设—演绎推理、类比推理、抽象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反思能力、思维的灵活性、形式运算思维的逐渐发展。

29.迁移8:

(1)学习迁移:

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2)正迁移:

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负迁移:

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4)水平迁移:

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5)垂直迁移:

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6)一般迁移:

也称普通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7)具体迁移:

也称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

 

(8)同化性迁移:

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

 

(9)顺应性迁移:

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10)重组性迁移:

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

30.问题决解的策略、步骤6

步骤:

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策略:

(1)运用算法策略将所有可能的针对问题解决的方法都一一列举出来并进行尝试,直到最终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运用启发法基于一定的经验,根据现有问题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内在联系,采用较少搜索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31.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情境

(2)定势与功能固着(3)原型启发(4)已有知识经验(5)情绪与动机

32.学习动机

(1)类型:

(内部、外部,高尚、低级,近景的直接性、和远景的间接性,主导性、辅助性)学习动机。

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2)对学习的作用

1.与学习过程的影响:

学习动机对学习行为有启动、定向和维持作用。

2.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它们的关系是一致的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效果的一重要因素,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

学习效果反作用与学习动机。

33.创造性4

(1)特征:

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

(2)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环境、智力、个性

(3)培养:

1。

培养创造性认知能力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3。

创设有利的社会环境

4.培养创造型的教师队伍

34.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4

(1)动机的最佳水平随着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容易任务中行为效果随动机提高而上升,任务难度增加动机最佳水平主见下降趋势

(2)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

(3)动机水平与行为效果呈倒U型曲线。

35.桑代克:

联结——试误学习理论5

(1)学习的实质——形成情境与反应的联结

(2)学习的过程——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3)学习遵循三原则:

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4)联结——试误说的教育意义

36.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9

(1)自主学习

(2)探究学习(3)合作学习

新课程提倡的评价: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2)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功能的多元化。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4)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平相结合,实现评价主题的多元化。

(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相结合,实现评价中心的转移。

新课程提倡的教师角色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的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4)从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37.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

 或:

(怎样认识学生是影响课程标准编制的重要理论基础?

 )

(1)学生是个完整的人 

(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3)学生是一个发展中的人 (4)学生是有发展潜力的人 

38.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加强学习、躬身实践、树立榜样、学会反思、努力做到“慎独”

39.《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主要内容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人才不仅是个人和家庭的光荣和财富,而且也是国家的荣耀和资源;不仅对个人和家庭有益,而且也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出力,人才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国家必须实行义务教育。

6.国家机关、军队、企业事业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应当为学校组织的学生实习、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帮助和便利。

     

7.  第七条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美术馆、体育馆(场)等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以及历史文化古迹和革命纪念馆(地),应当对教师、学生实行优待,为学生接受教育提供便利。

广播、电视台(站)应当开设教育节目,促进学生思想品德、文化和科学技术素质的提高。

11.国家建立以财政拔款,使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相适。

13.实施义务教育各类学校的新建、改建、扩建,应当列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并与居住人口和义务教育实施规划相协调。

21.基本义务教育不限制数量,只要在同级升级考试中,取得平均70分的成绩,都可以升级继续学习,完成基本义务教育;在同级升级考试中,未取得平均70分的成绩的,留级继续学习,完成基本义务教育。

22.高等义务教育、学位义务教育、奇才义务教育控制数量,保证质量。

一年内招生的数量由管辖的学校协会制定,报请上一级学校协会批准,从参考的人中择优录。

25.每个班的学生不得超过50人,学生少的可以少于50人;超过50人的,学生或学生家长有权向学校或学校协会要求增加老师和班数。

(每个班学生过多教师照顾不过来,教不好。

) 

27.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国家教育考试由中华学校协会确定种类,并由国家批准的实施教育考试的机构承办。

29.国家实行学位制度。

国家设立或者认可的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依法对达到一定学术水平或者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授予相应的学位,颁发学位证书。

30.国家支持采用广播、电视、函授、网络教育方式实施高等教育。

31.高等学历教育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35.本科毕业或者具有同等学力的,经考试合格,由实施相应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或者经批准承担研究生教育任务的科学研究机构录取,取得硕士研究生入学资格。

42所有学校协会的工作人员和同级公务员的待遇相同。

     

学校协会的管理范围:

校长任免、教师招聘解聘、招生、评定教学程度、增添教学设备、校舍的建设和修缮、学校的建立和合并等。

50.各级学校协会应当加强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经费的监督管理,提高教育投资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