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及知识教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892681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2.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石及知识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矿石及知识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矿石及知识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矿石及知识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矿石及知识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矿石及知识教材.docx

《矿石及知识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石及知识教材.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矿石及知识教材.docx

矿石及知识教材

各种矿石(矿物晶)图片赏析

鱼眼石(Apophyllite)是一种含结晶水的钾钙硅酸盐矿物,四方晶系。

因其解理面上散射出的光线呈珍珠光泽,酷似鱼眼的反射色,故称“鱼眼石”。

晶体呈柱状、双锥状、等轴状或板状,晶簇、板状、粒状、叶片状集合体,无色、白色,含杂质的呈玫瑰红、浅绿、蓝、黄等色。

玻璃光泽至珍珠光泽,透明半透明,硬度4.5~5,比重2.3~2.4,多与沸石、方解石、水晶、直闪石、黄铁矿等共生。

板状结晶或柱状结晶、有着漂亮颜色和一定厚度的魚眼石,被人称为宝石,是制作各种首饰的珍贵原料。

鱼眼石是一种不太常见的矿物,鱼眼石因其美丽的外表,艳丽的颜色,以及产量和产地的稀少,是矿物收藏的一个重要品种。

鱼眼石从其含氟和羟基的多少可以分为氟鱼眼石和羟鱼眼石两个亚种。

一般多为氟鱼眼石,像印度出产的就是其中最著名的。

印度鱼眼石以其颜色艳丽,品质优良著称,被世界藏家所喜好,据报道印度所出产的鱼眼石晶体最大的有20cm的单晶。

其他出产地点还有巴西、美国、日本、冰岛、瑞典、挪威、丹麦、意大利、德国等,鱼眼石我国也有出产,产地有青海、江苏、辽宁和湖北。

橄榄石因其颜色多为橄榄绿色而得名,大约3500年以前已经在古埃及发现。

橄榄石是一种岛状结构硅酸盐矿物,化学分子式为(Mg,Fe)2[SiO4],属斜方晶系;晶体形态常呈短柱状,集合体多为不规则粒状;颜色多为橄榄绿、黄绿、金黄绿或祖母绿色;玻璃光泽,透明;硬度6.5-7.0,密度3.27-3.48克/立方厘米;具脆性,韧性较差,易出现裂纹。

透明而色泽鲜艳、无瑕疵的橄榄石晶体可作为宝石。

优质橄榄石呈透明的橄榄绿色或黄绿色,清澈秀丽的色泽十分赏心悦目,象征着和平、幸福、吉祥等美好意愿。

古代的一些部族之间发生战争时常以互赠橄榄石表示和平,在耶路撒冷的一些神庙里至今还有几千年前镶嵌的橄榄石。

优质橄榄石的世界著名产地有埃及圣约翰岛,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挪威的斯纳鲁姆,德国的艾费尔地区,美国的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等。

另外,中国河北张家口也出产宝石级橄榄石。

马达加斯加菊石(MadagascarAmmonite)化石。

菊石最早出现于古生代的泥盆纪初期,中生代达到繁盛,到了白垩纪末跟恐龙一同绝灭。

马达加斯加菊石的主要产地在马达加斯加西北部马哈赞加省(Mahajanga)的米钦祖(Mitsinjo),地层时代主要是晚侏罗世的牛津期(Oxfordian一亿五千万年前)和早白垩世的阿尔布期(Albian一亿年前)。

菊石由鹦鹉螺演变而来,属头足动物,即运动器官生长在头部的一类软件动物。

菊石有一坚硬的外壳,形状跟鹦鹉螺壳极为相似。

此菊石尺寸较大,表面布满漂亮的花纹,瑰丽多彩,令人爱不释手。

黝帘石,英文名称Zoisite,属绿帘石(Epidote)矿物家族,是一种结晶构造复杂的矿物。

斜方晶系,常见柱状结晶,晶面上明显可见纵向线状纹路是黝帘石外型之重要特征。

黝帘石硬度6-6.5,比重3.55,具玻璃光泽,透明或半透明,颜色有无色、白色、灰色、绿色、黄棕色、黄色、蓝色、粉红色等。

黝帘石具有多个变种,如与红宝石共生的绿色黝帘石变种以及粉红色的锰黝帘石等,这些变种大多以不透明块状形态产出,故不大适合作为宝石饰品;仅有带蓝紫色的黝帘石变种——又称之为坦桑石(tanzanite,亦有人称之为坦桑尼亚石、丹泉石或月泉石)为宝石级矿物。

坦桑石首先在坦桑尼亚被发现,坦桑尼亚也是主要产区;锰黝帘石产区包括挪威、奥地利、意大利、澳洲西部以及美国卡罗来纳州;黄、绿色的黝帘石则主要分布于坦桑尼亚与肯尼亚.

刚玉,名称源于印度,系矿物学名称,主要成分是Al2O3。

刚玉的同质异像主要有三种变体,分别为α-Al2O3、β-Al2O3、γ-Al2O3。

刚玉硬度仅次于金刚石,主要用于高级研磨材料,手表和精密机械的轴承材料,色彩绚丽的晶体作为宝石。

作为激光发射材料的红宝石系人造晶体。

红宝石和蓝宝石均属刚玉矿物,除星光效应外,半透明-透明且色彩鲜艳的刚玉才可做宝石,红色的称为红宝石,而其他色调的刚玉在商业上统称蓝宝石。

缅甸、斯里兰卡、泰国、越南、柬埔寨是世界上优质红宝石、蓝宝石最重要的供应国。

另外,中国、澳大利亚、美国、坦桑尼亚等地也有出产。

物理特性

晶体形态:

板状晶体多产于富硅、贫碱的接触变质岩中。

柱状、桶状晶体多产于含硅、富碱的碱性橄榄玄武岩中,且多具深色溶蚀壳。

颜色:

十分丰富,几乎包括了可见光谱中的红、橙、黄、绿、青、蓝、紫的所有颜色。

纯净的刚玉是无色的,当含有不同的微量元素时而呈现不同颜色。

光泽及透明度:

透明-不透明,抛光表面具亮玻璃光泽或亚金刚光泽。

折射率:

1.762-1.770(+0.009,-0.005)。

双折率:

0.008-0.010

多色性:

均具有二色性,一般表现为不同深浅的颜色,红宝石、蓝色蓝宝石二色性较强,其它颜色的蓝宝石稍弱。

发光性:

长短波紫外线下红宝石均可发现红色荧光,且长波下的强度高于短波下,日光也可激发其红色荧光,但含Fe高者荧光较弱。

蓝宝石一般无荧光,但含Cr的斯里兰卡和美国蒙大拿州蓝宝石有时呈粉色荧光。

而斯里兰卡产的一些黄色蓝宝石可具杏黄色或橙黄色荧光。

硬度:

刚玉的摩氏硬度为9,是迄今为止自然界中所发现的、硬度仅次于钻石的第二高硬度物质。

比重:

多数宝石级样品的比重变化于3.99-4.00之间。

Cr、Fe等杂质元素含量影响着比重值的大小,含量越高,比重越大。

熔点:

高达2000℃-2030℃。

红宝石指所有红色调的刚玉宝石,包括粉红色的刚玉。

蓝宝石指除去红色系列以外的所有颜色的刚玉宝石,包括无色、黄色、红色,橙色、绿色、蓝色、黑褐色、紫色等。

定名时除了蓝色刚玉直接定名为蓝宝石外,其它各种颜色的刚玉需在蓝宝石名称前冠以颜色形容词,如黄色蓝宝石、绿色蓝宝石。

部分红、蓝宝石含丰富的金红石包裹体,这些针状体在垂直C轴的平面内呈60度角相交,加工成弧面形宝石后显示六射星线,称为星光红宝石、星光蓝宝石。

偶尔出现的十二射星线图案是由两组六射星线交叉而成的,两组星光互成30度角交叉。

少数蓝宝石具有变色效应,它们在日光下呈蓝色、灰蓝色,在白炽灯下呈暗红色、褐红色,变色效应一般不明显,颜色也不太鲜艳,称为变色蓝宝石。

黄玉,英文名Topaz,国内珠宝界常称之为托帕石,为英文之音译。

它是由火成岩在结晶过程中排出的蒸气形成,一般产于流纹岩和花岗岩的孔洞中,由于它经常与锡矿石伴生在一起,因此可作为寻找锡矿石的标志。

黄玉为含水的铝硅酸盐矿物,黄玉一般呈柱状或不规则的粒状或块状,化学分子式为Al2[SiO4](F,OH)2,成分中F和(OH)的比值变化不定。

晶体属正交(斜方)晶系的岛状结构硅酸盐矿物,形态多呈斜方柱状,柱面常具纵纹,集合体形态为柱状、粒状、块状。

颜色为无色、淡黄、深黄、棕色、天蓝、粉红、红、淡绿和褐色等。

玻璃光泽,透明至半透明。

折光率1.619-1.627,双折射率0.008-0.010,色散0.014,硬度8,密度3.49-3.57克/立方厘米。

解理发育,性脆。

在长、短波紫外线的照射下,各种颜色的托帕石显示不同的荧光。

依据颜色,一般可分为酒黄色、无色、蓝色、绿色、红色托帕石。

其中深黄色者最为珍贵,颜色越黄越好,其次是蓝色、绿色和红色者。

世界各地都有黄玉出产,最重要的宝石级黄玉产地是巴西的米纳斯吉拉斯州,这里的黄玉有黄色、深雪梨黄色、粉红色、蓝色及无色等;斯里兰卡也是较重要的产地,它的黄玉主要为蓝色、绿色和无色;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产蓝色和黄色的黄玉;中国广东、新疆、云南等地出产无色的黄玉,经中子辐射,电子加速器轰击、Co60照射及加热的方法处理,可变成漂亮的天蓝色。

值得注意的是,中子辐射改色的黄玉会有一定的放射性,需要放置一定的时间(如半年以上)才能用作饰用宝石,否则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

树化玉是玉化的硅化木。

它属于硅化木,又因其晶莹剔透的外表而区别于普通硅化木。

在漫长的地史过程中,大片的原始森林被博大的自然力量埋葬于地下。

在高压、低温并且无氧环境下浸泡于二氧化硅的饱和溶液中,树木中的碳元素逐渐被二氧化硅替代,并部分保留了树木的某些原始特征,并纳入围岩的某些矿物元素,形成缤纷的色彩,这就是硅化木,也叫做木化石。

而后漫长的地质时期,在温压的不断变化中,硅化木木发生了差异的变质作用,重新结晶,主要成分转换为蛋白石玉髓,这就是树化玉,也叫木化玉。

具体形成的年限,因为硅化木的研究局限,并未有完全发现。

迄今为止最早的木化石是石炭纪早期的裸蕨植物化石。

最新的为6500万年前白垩纪晚期的硅化木。

但可以确定树化玉的形成期在古生代石炭纪(始于距今3.55亿年)到中生代白垩纪(结束于距今6500万年)之间。

地质年代

太古代(ArcheozoicEra,Archeozoic):

最古的地质时代。

距今46亿年前地球形成到25亿年前原核生物(包括细菌和蓝藻)普遍出现这段地质时期。

元古代(ProterozoicEon):

火山活动频繁,生物界处于缓慢,低水平进化阶段,生物主要是叠层石以及有机碳和球状、丝状蓝藻化石,这些光合生物的发展,大气圈有更多的氧气。

古生代(Paleozoic,符号PZ):

开始于5.7亿年前,结束于2.3亿年前。

古生代共有6个纪,包括寒武纪(5.4亿年前)、奥陶纪(5亿年前)、志留纪(4.35亿年前)、泥盆纪(4.05亿年前)、石炭纪(3.55亿年前)和二叠纪(2.95亿年前)。

石炭纪和二叠纪昆虫和两栖类繁盛。

古植物在古生代早期以海生藻类为主,至志留纪末期,原始植物开始登上陆地。

泥盆纪以裸蕨植物为主,两栖类完成了登陆。

石炭纪和二叠纪时,蕨类植物特别繁盛,形成茂密的森林,是重要的成煤期,树化玉便是此时期开始形成,树化玉的形成期应该推算到距今3.55亿年。

中生代(MesozoicEra):

距今约2.5亿年~距今约6500万年。

中生代名称是由英国地质学家J.菲利普斯于1841年首先提出来的。

中生代从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开始,到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为止。

自老至新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中生代时,爬行类空前繁盛,故有爬行动物时代之称,或称恐龙时代。

中生代时出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

海生无脊椎动物以菊石类繁盛为特征,故也称菊石时代。

中生代植物,以真蕨类和裸子植物最繁盛。

此时期是树化玉形成期结束,硅化木的形成在6500万年前结束。

新生代(CenozoicEra):

是地球历史上最新的一个地质时代,它从6500万年前开始一直持续到今天。

蛋白石是天然的硬化的二氧化硅胶凝体,含5-10%的水分。

蛋白石与多数宝石不同,属于非晶质,会由于宝石中的水分流失,逐渐干裂。

蛋白石在矿物学中属蛋白石类,是具有变彩效应的宝石。

蛋白石英文名为Opal,中文音译为欧珀。

蛋白石是二氧化硅的水合物,成分为SiO2·nH2O,是非晶质结构,主要是二氧化硅的胶体沉淀形成的。

折光率1.37-1.47(折射率与其含水量有关,其折射率随含水量增大而减小);硬度5.5-6.5;密度2.15-2.23g/立方厘米。

蛋白石无固定外形,常为致密块状、粒状、土状、钟乳状、结核状等。

底色呈黑色、乳白色、浅黄色、桔红色等,半透明至微透明,玻璃光泽、珍珠光泽、蛋白光泽,具变彩效应。

性脆,易干裂,贝壳状断口。

在长波紫外线照射下,不同种类的蛋白石发出不同颜色的荧光。

根据颜色特征和光学效应,天然欧珀分为白蛋白石(白欧珀)、黑蛋白石(黑欧珀)和火蛋白石(火欧珀)三个种类。

白欧珀作为宝石的历史较长,它的基本颜色有无色、蛋白色、浅灰色、浅黄色及浅紫色等,琢磨成弧面型宝石后,表面会浮现出美丽的变彩。

以底色为洁白,变彩颜色鲜艳者为最佳。

黑欧珀在20世纪被澳大利亚人发现后,才被人们所知晓。

它的颜色为黑、暗绿、深蓝、深灰及褐色等,以黑色为最佳。

黑欧珀表面浮现出多种颜色变彩,在深黑色背景衬托下,显得格外鲜艳夺目。

火欧珀是欧珀中的特殊品种。

它呈半透明至全透明,颜色为黄色及橙红色。

由于构成它的二氧化硅小球直径太小,因而不具有变彩效应。

锂辉石(spodumene),单斜辉石族矿物,晶体常呈柱状,粒状或板状。

颜色呈灰白、灰绿、紫色或黄色等,硬度6.5-7,密度3.03-3.22g/cm3。

成分:

锂铝硅酸盐,为一种辉石族矿物。

结晶特点:

单斜晶系,柱状晶体,扁平柱状晶体,常有熔蚀现象,并有明显的三角形表面印痕。

颜色:

粉红色-紫红色、黄色、绿色、无色等。

锂辉石是一种伟晶岩矿物,产于花岗伟晶岩中,常与水晶、电气石、绿柱石等伴生。

锂辉石作为锂化学制品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工、玻璃、陶瓷行业,享有“工业味精”的美誉。

著名产地有美国加州、巴西米纳斯吉拉斯、马达加斯加、巴基斯坦、缅甸、我国新疆等地,系辉石族矿物中最重要的宝石矿物,此外,在工业上也用作炼锂原料。

锂辉石硬度较好,但还是应避免剧烈碰撞,绿色锂辉石应避免强光暴晒,可能会褪色。

彩硅石,产于湖南省耒阳耒水河中。

耒阳南临南岭,北靠衡山,耒水穿城而过。

水冲彩硅石质地细腻,硬度约7度左右,多呈黄、褐、藕红、墨玉等色调;石上纹理清晰,有凹有凸,色彩层次分明,有山水、景物等图案,形状千姿百态,刚柔一体,高雅雄奇、意境深远。

彩硅石属硅质灰岩,硅质浆岩等沉积岩而成,含多种金属成分。

石质结构细密、湿润纯净,经耒水长期冲刷,外表泽度高,有的尤如碧玉般玲珑剔透。

紫袍玉带石,产于贵州省江口县及印江县一带的梵净山区。

玉带石走向数公里,平均厚度为8~15cm,开采难度大,产出较少。

该石中有多种层次清晰的颜色,平行延伸,分布均匀,似条条玉带,其表层的精美图案,形如紫袍,故称紫袍玉带石。

紫袍玉带石以稳沉的紫色为主体,绿条相间,同时伴有桔红、乳白、黄、褐等色,多层紫色和多条玉带构成层次分明的奇特色彩,质地致密细腻,温润如玉,硬度3~3.5度,色彩鲜艳,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紫袍玉带石属绢云母千枚岩,层次分明,手感细腻柔润,色泽自然和谐,密度高,耐酸碱,硬度适中,雕刻性能好,形态多样,含有能促进人体健康的多种微量元素。

其矿物成分主要为绢云母、绿泥石、金红石、电气石,还含有钛、铁、铅、铬等多种元素,物性稳定,雕刻性能好,加工抛光后具有柔和的丝绢光泽,色彩俏丽动人、古朴典雅。

可用于雕制砚台、印章等多种工艺品,其使用历史约早于清代。

集骨石是戈壁石的一种,产于我国戈壁地区,是一种呈放射状硅质框架构造石。

以白色居多,亦有红色,黑色,黄色以及数种颜色混杂而成。

石头框架中的软质矿物在漫长的自然风化过程中渐渐被销蚀,遗留下硬度相对较大的放射状框架,形如盛开的花朵,有石友称其为“风成菊”。

白色的集骨石看起来像吃剩的鸡的骨头,因此也有人将其称为“鸡骨石”。

集骨石框架有玛瑙质,硅质,玉髓质等等。

此种石头,能出特定造型的不多,一般是观赏其瘦骨嶙峋,参差有致的天然外表。

以花形完整,整朵同聚,玛瑙或玉髓质的更具观赏价值古朴典雅。

可用于雕制砚台、印章等多种工艺品,其使用历史约早于清代。

青金石(英文:

Lapislazuli),是一种不透明或半透明的蓝色、蓝紫色或蓝绿色的宝石。

青金石属方钠石族矿物,等轴晶系,晶体形态呈菱形十二面体,集合体呈致密块状、粒状结构,颜色为深蓝色、紫蓝色、天蓝色、绿蓝色等。

如果含较多的方解石时呈条纹状白色,含黄铁矿时就在蓝底上呈显现金色星点,带有闪光,青金石名字中的“金”由此迩来。

青金石呈玻璃光泽和蜡状光泽,条痕浅蓝色,半透明至不透明,硬度5-6,纯青金石密度2.38-2.45g/立方厘米,一般青金石玉料2.7-2.9g/立方厘米。

青金石是由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形成,主要存在于硅酸盐-镁质矽卡岩中和钙质矽卡岩中。

世界上著名的青金石产地有阿富汗、智利、前苏联和加拿大等地,但首推阿富汗。

阿富汗所产青金石有着均匀的深蓝至天蓝色,极细粒的隐晶结构中夹杂微量的黄铁矿,使其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被阿拉伯穆斯林国家称之为“瑰宝”。

一般来说,颜色深蓝纯正,无裂纹、质地细腻,无方解石杂质。

不含金星(黄铁矿)或带有很漂亮的金星的青金石为上品。

长白石,又称长白玉、马鹿玉,也称长白五彩石,产于吉林省长白县马鹿沟一带。

该石石质细腻致密,温润洁净,坚而不顽;颜色有绿、黄、青、蓝、深褐、紫红、灰白等;纹理自然流畅,各色混生形成卷纹、流纹、蟒纹、龟纹、流霞纹等;光泽度好,多为微透明至半透明,少数透明;折射率约1.56~1.60;摩氏硬度约2~2.5度,断口呈贝壳状,密度约为2.0~2.8。

长白石形成于距今1.3亿多年前,由火山碎屑物质沉积、交代而成,其主要成分有叶蜡石、高岭石、地开石等。

有的长白石因局部硅化或含石英构成"石钉",或含金属矿物构成"铁钉",而局部受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高岭石化者则导致质地变软,均有损于长白石的质量。

优质长白石质地脂润,色彩俊俏,纹饰秀丽,柔而易攻,尤以质地纯净透明度高者(冻石)为佳。

长白石俏色分明,色彩对比强烈,是用于印章和雕刻的理想石料,又称"印章石",亦可用来雕制工艺品。

长白石分为地开石和高岭石两大类。

地开石是冻石,颜色俊俏,花纹奇特而美丽,比较珍贵,其中偶有透明的晶体石,多呈灰蓝诸色,但质材较小,一侧偶有小米粒大小的铝质结晶沉积分布;无花纹者莹润细腻,颜色纯正。

高岭石是彩色印石,花色繁多,纹理多样,构成了长白石诸多品种。

目前能叫出名字的长白石已逾百种,各具特色,且以透明的晶石和半透明的冻石居多,肌理晶莹、坚韧光洁。

其名贵品种有白墨、长白绿冻、长白灯光冻、长白根、长白兰、地图石、翡翠花斑、高梁红等,如兰天冻、兰花青田、白芙蓉、艾叶绿、虎皮冻等罕见名品也有发现。

它是继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和巴林石之后规模较大、品类繁多、适宜作为印章篆刻、工艺雕刻的新兴石料。

昆仑玉又称青海玉,属于软玉。

产出地段属昆仑山脉东缘入青海省部分,西距新疆若羌境约300余公里,与且末、若羌等地产出的和田玉在地质构造背景上有着密切的联系。

青海软玉与和田玉在物质组合、产状、结构构造特征上基本相同。

只是在产出特征、结构、物性的某些方面与和田产软玉略有区别。

青海产软玉完全符合和田玉定名的涵义。

发脉于帕米尔高原的昆仑山,横贯亚洲中部,势如巨蟒,被誉为“亚洲脊柱”。

昆仑山由新疆、西藏入青海、四川,在新疆、青海境内有3000多公里长,平均海拔5600米左右。

昆为高的意思,仑则有屈曲盘结的状貌。

昆仑是所有名山大川中最为神秘的地方,是中国古神话中的神山,道教奉为神仙所居的仙山。

在古人的超凡想象里它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隆起体块。

古书中或称昆仑为墟、或称为丘,它是“万山之宗”、“龙脉之祖”,这样神奇的地方自然就会有诸神居住。

最早的传说是人面虎身、长着尾巴的神守护在那里,以后就变成了美丽的女子——西王母。

相传她是昆仑山的仙主。

在众多古书中记载的“瑶池”,便是昆仑河源头的黑海,这里海拔4300米,气象万千,为道教昆仑宗派的发源地。

作为中国第一神山,千百年来昆仑山留下了无数美丽的传说和难解之迷。

共工氏驾龙凌空,猛地撞向昆仑山。

一声震天巨响,昆仑山拦腰折断,山体轰然崩塌。

天地发生巨变,山川移动,河川变流,大地向东南塌陷。

天空向西北倾倒,日月星辰都改变了位置……

上古的神话也许应验了亿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从大约4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以片麻岩、板岩和片麻状花岗岩组成太古代地层到使亚洲发生褶皱、变质、断裂的喜马拉雅运动形成的新生代地层,地球内部经历了多代地壳变化,产生了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石类。

据当代科学考察,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地质板块活动之剧烈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昆仑山与喜马拉雅山交汇处也是两大地质板块交汇点。

不断的运动和撞击,在板块间巨大的挤压力量和地底岩浆的共同作用下,一种神奇的矿物结构形成了,那就是神奇美妙、独一无二的昆仑玉石。

传说昆仑山的神仙们把昆仑玉种在苗圃中,尽心呵护一千年就能泌出一滴玉膏,然而玉非常难种,常常眼看快成膏时却忽然毁了,数百年的心血瞬间化为乌有。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对玉的定义一直模糊而唯心。

1863年,法国地质矿物学家德莫根据被英、法联军从中国掠去的大批传到欧洲的清代乾隆玉器进行化学检验,发现中国玉材料主要有两种:

角闪石类和辉石类。

角闪石类主要为产自昆仑山脉的昆仑山玉,另一种辉石类为以缅甸翡翠为主的缅甸玉。

从摩氏相对硬度差异上比较,昆仑玉硬度略低于翡翠,所以被称为“软玉”,翡翠则被称为“硬玉”。

自此,数千年来中国对玉的定义不清的状况在地质学的涵义上得到界定:

分布于中国昆仑山脉和阿尔金山脉,由镁质大理岩与中酸性岩浆接触交代而形成的软玉矿,与超基性岩无关,其成因不是区域变质形成,而是典型的接触交代形成。

角闪石族矿物根据所属晶系的不同,可分为斜方角闪石和单斜角闪石两个亚族。

单斜角闪石属单斜晶系,主要有透闪石、阳起石、普通角闪石等。

当玉石的主要成分为透闪石时,称透闪石玉。

研究表明昆仑玉的矿物成分以透闪石为主,含量一般在95%以上。

这在世界上已经发现的软玉中是非常独特的。

2005年5月据新华社报道:

地处昆仑山南麓的青海省格尔木市昆仑宝玉石有限责任公司矿区发现一块重近9吨的昆仑玉石,这是目前有记录的最大的昆仑玉巨石,堪称“中国昆仑玉之王”。

据专家介绍,系出名门的昆仑玉与和田玉同处于一个成矿带上,昆仑山之东曰昆仑玉,山之北曰和田玉,两者相距直线距离不过300公里,所以昆仑玉与和田玉在物质组合、产状、结构构造特征上基本相同,可谓大自然中的孪生同胞。

有的晶莹圆润、纯洁无暇、无裂纹、无杂质的上品昆仑玉,甚至还能超过和田玉。

青海昆仑玉质地细润、淡雅清爽、油性好,透明度高,可分白玉、灰玉、青玉、白带绿、糖包白等等。

利用X射线粉晶衍射、电子探针等测试手段,对青海昆仑玉矿物、化学成分分析和显微结构的观察发现,其主要结构类型为:

毛毡状结构、显微纤维-隐晶质结构、显微纤维结构、显微叶片状-隐晶质结构、显微叶片状结构以及放射状纤维结构。

特别是昆仑玉“白加翠”,是其独有的一个奇特品种。

白中带有碧绿的玉质颜色,纹理细腻独特,色泽美丽丰富,让人觉得神清气爽,美不胜收。

青海玉产地就在传说中的西王母瑶池附近。

民间传说昆仑玉还有着消灾免祸的超自然力的非凡功效。

虽然这些传说?

有一定的唯心迷信色彩,但经科学检测,昆仑玉石中含有硒、锌、铜、钴、锰等多种微量元素。

长期佩玉,对人的健康十分有益的微量元素逐步被人体吸收,保持体内各种元素的平衡,确实能够起到祛病健身的作用。

东南大学生物工程系采用现代技术研究表明:

人体本身会产生温度场、磁场、电场,从而构成一个“生物信息场”。

这个“生物信息场”产生的生物波与玉产生一种奇特的光电效应,这种光电效应可以使人“除中热,解烦懑,润心肺,助声喉,滋毛发,养五脏,安魂魄,疏血脉,明耳目”。

赵汝珍《古玉辨》“岂知此乃精神贯注之结果,并非无理性之言也。

盖古人视玉极重,佩之宛同载祖搬迁。

其一举一动,必特别小心。

必视而后动,虑而后行。

若是,则必少生是非,少遭意外。

即偶遭意外,因心志有可靠之保护,必有意外之幸运。

因之遂谓旧玉可以护身。

”也就是说佩玉者视玉极重,所以精神极其专注,即使偶遭意外,可能会因为心志集中,而有意外之幸运。

玉保平安,从精神层面考虑,作为一种信念它反映了人类追求美好的共同愿望,若剔除其中的迷信成分加以科学分析确有一定的道理。

一、产地介绍青海软玉产于青海省格尔木市西南、青藏公路沿线一百余公坦克处的高原丘陵地区,至今已开采的矿点大约有三处。

当地海拔高度虽高但相对高度差不大,交通较为便利。

该地产出的玉料以矿采山料为主,少量山流水(戈壁)料,未见子料。

产出地段属昆仑山脉东缘入青海省部分,西距新疆若羌境约300余公里,与且末、若羌等地产出的和田玉在地质构造背景上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主要商业品种及外观特征青海软玉在产出早期,有昆仑白玉、昆仑玉、格尔木玉、青海翠玉(翠绿色品种)等不规范的名称。

依据国家标准《珠宝玉石·名称》的名称原则和条款,结合软玉分类命名的惯例,青海软玉按其颜色特征分为白玉、青白玉、青玉等品种。

商业品与和田基本相同,颜色特征则更为丰富,例如青海软玉中的翠绿色、烟灰—灰紫色品种在传统和田玉品中都是罕见或未见的。

现将各品种及特征分述如下:

白玉:

青海软玉的主要品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