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17课 解放战争》教学过程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890370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0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第17课 解放战争》教学过程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一历史《第17课 解放战争》教学过程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一历史《第17课 解放战争》教学过程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一历史《第17课 解放战争》教学过程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一历史《第17课 解放战争》教学过程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第17课 解放战争》教学过程一.docx

《高一历史《第17课 解放战争》教学过程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第17课 解放战争》教学过程一.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历史《第17课 解放战争》教学过程一.docx

高一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教学过程一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教学过程一

推进新课

请同学看教材上毛泽东和蒋介石的合影照片,完成问题:

1.蒋介石既然确立了独裁和内战的方针,又为何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2.毛泽东该不该去?

为什么?

3.谈判的成果是什么?

4.会谈是否给中国人民带来和平?

问题情境1:

争取和平民主

1.重庆谈判

(1)原因

美国为了自身战略利益,扶蒋反共。

国民党迫于国内外求和平、反内战的压力,特别是内战准备尚未完成,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策略,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共同商讨国家大计”。

共产党方面,为争取和平、揭露美蒋阴谋,同时也考虑到蒋介石在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下,可能经过和平谈判,有条件地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地位,造成两党合作、和平发展的新阶段,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

(2)时间:

1945年8月至1945年10月10日。

(3)结果:

经过谈判,签订《双十协定》,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

内容有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但对人民军队及解放区政权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4)影响:

如果蒋介石以后发动内战将陷于被动地位。

2.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初在重庆召开,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

根据“协定”,1946年1月召开各党派代表和无党派人士参加的政协会议,再次确认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否定了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方针。

中共为实现民主和平作了积极的努力,得到了各民主党派的支持。

但是,毫无诚意的国民党继续坚持一党专制独裁的方针,执意破坏《双十协定》和政协决议,先后制造了一系列迫害民主人士的惨案,暗杀了著名民主人士闻一多等人,加紧内战部署。

1946年6月底,蒋介石调集重兵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问题情境2:

全面内战时期

多媒体显示:

材料一全面内战爆发时,国民党在军事上和经济上都暂时占有优势。

它有430万军队,占领着3亿以上人口的地区,控制着全国大部分城市和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

他们还接收了100万投降侵华日军的全部装备,并且有美帝国主义大量的军事和经济援助。

材料二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只有120万人,不及国民党军队的1/3,装备是“小米加步枪”,并且被分割在十几块根据地里。

解放区只有1亿多人,其中大部分地区土改刚刚开始,反动封建势力还没有被肃清,革命的后方还不够巩固。

同时,解放区基本上没有外援,一切靠自力更生。

提问:

面对敌强我弱,国民党暂时占有经济和军事实力的优势,中共采取了怎样的方针政策?

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1.战略防御

(1)方针政策

战略上藐视敌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战术上主要作战方法以运动战为主、主要作战目标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2)结果:

粉碎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多媒体显示三幅红色经典电影图片《大转折》《大决战》《大进军》。

随着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较大变化,中共中央及时调整战略部署,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进而发动战略决战,最后大进军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

1947年6月,根据毛泽东确立的“两翼牵制、三军配合”的部署,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反攻的序幕。

多媒体显示战略反攻的图表:

2.战略反攻

(1)战略反攻首选中原的原因(结合地图)

①由于国民党此时正在对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中原地区兵力空虚。

②大别山是一个老根据地,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③中原地区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可东慑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直接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迫使其进攻山东、陕北的部队回援,同解放军争夺这块战略要地。

(2)概况:

两翼牵制、三军配合。

(3)意义:

①打破了国民党的中原防御体系。

②对扭转全国战局起了决定作用。

③是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转折点,也是蒋介石反动统治走向灭亡的转折点,也是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走向灭亡的转折点。

多媒体显示:

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打趣地说:

“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3.战略决战

(1)战略决战时机的选择(决战前国共势力比较)

1948年秋,敌我力量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

在人民解放军方面:

①军队数量迅速增加,已发展到280万人。

②装备上有很大改善,建立了强大的炮兵和工兵,大大提高了作战能力。

③解放区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后方更加巩固,广大农民积极支援解放战争。

在国民党军队方面:

①军队数量迅速下降。

②士气低落,战斗力不强。

③国民党发动的是反人民的内战,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强烈反对,处境十分孤立。

国民党只能重点防守一些战略要地,对东北地区是撤是守,国民政府举棋不定。

中共认为决战时机成熟,决定发动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拓展延伸:

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都进行了怎样的土地制度改革?

为什么不同时期实行了不同的土地政策?

(学生讨论,归纳总结法)

国共政权十年对峙时期:

1931年,中共制定土地革命路线,规定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抗日战争时期:

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解放战争时期:

1947年,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贯彻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①大革命时期(1924-1927)

中国人民——北洋军阀

②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以国共为代表的国内阶级矛盾

③抗日战争时期:

(1937-1945)

中日民族矛盾

④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与中国人民之间的矛盾

原因:

为了调动农民的革命、生产积极性或一切革命因素。

不同时期中共土地政策的变化,充分表明了中共土地政策的日趋完善和成熟。

(2)三大战役的概况

多媒体分别展示三大战役的地图。

①辽沈战役(关门打狗,瓮中捉鳖)

战略决战的首战为什么选在东北?

第一,东北地区是全国五大战场兵力超过敌军的唯一战场。

第二,东东北敌军被我军包围在几个大城市中,所占地区十分狭小,补给非常困难,而且敌军战略意图是撤是守,还举棋不定。

第三,东北工业基础雄厚,解放东北可为解放全中国奠定特质基础。

第四,歼灭了东北敌军,人民解放军可以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战场的作战。

②淮海战役(中间突破,分段歼敌)

③平津战役(先打两头,后打中间)

多媒体显示三大战役概况的表格:

战役名称

作战部队和指挥员

战役时间

歼灭和改编敌人数

解放地区

歼灭或俘获敌指挥官

辽沈战役

东北解放军林、罗

1948年9-11月

47万多人

东北全境

范汉杰、

廖耀湘

淮海战役

中原、华东解放军刘、邓、陈、粟、谭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55万多人

长江以北中下游地区

杜聿明

黄百韬

黄维

平津战役

东北、华北解放军林、罗、聂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52万多人

华北全境

陈长捷

(3)三大战役取胜的意义:

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问题探究:

思考解放战争迅速发展的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

(1)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决策英明,领导正确。

(2)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3)国统区中共地下党和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

(4)解放区人民的大力支援。

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

熟知蒋介石玩弄权术的人都知道,权术“大师”蒋介石在其政治生涯中,以退为进捞资本多达十多次,每次总能成功。

而在三大战役之后,面对战场上的大溃败,蒋介石又一次玩弄以退为进的策略,在1949年元旦发出“求和”声明。

这一次他能成功吗?

4.解放战争的胜利

(1)北平谈判

面对国民党的求和,为迅速结束战争,毛泽东在新年献词中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

但为早日实现和平,减轻人民的痛苦,中共与国民党进行了谈判。

1949年国共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签字,和谈破裂。

(2)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1日渡江,4月23日占领南京,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

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进军大西北和大西南,解放了除台湾以外的全部中国领土,解放战争取得了胜利。

多媒体显示:

蒋介石:

我不是被共产党打倒的,是被国民党打倒的。

毛泽东:

哈哈,中正言之有理呀!

但只说对了一半。

问题探究:

共产党在抗战时根据地不到中国的半壁江山,并且主要在农村,但在解放战争爆发后的短短的三年时间,却解放了整个中国大陆,这是为何呢?

引导学生归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

从国民党方面说:

从共产党方面说(主要原因):

①政治孤立,失去民心①中共领导(核心)

②军队厌战,士气低落②理论指导(灵魂)

③贪官横行,统治腐败③革命道路(方向)

④美援断绝,蒋桂分裂④革命军队(中坚)

⑤统一战线(保障)

问题情境3: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方法指导:

这个问题应尽量放在中国历史的长河和世界史中去理解。

教师引导:

倘若将1949年前后的中国作一比较,你觉得最大的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屈辱——独立(自主);专制——民主;分裂(割据)——(基本)统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中国历史的改变: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严重束缚着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最落后的生产关系和最腐朽的上层建筑,是中国贫困落后的根源。

只有推翻三者的统治,中国的生产力才能获得解放,中国社会才能进步和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给整个世界会带来什么变化与影响?

中国革命的胜利,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一方面有力地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另一方面也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

(1)国内意义:

标志着中国屈辱、分裂历史的结束,新民主主义国家即将诞生。

(2)国际意义:

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解放斗争。

(3)思想意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课堂小结

数千年来,中国的历史是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近百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又凭借坚船利炮,把中国一步步拖入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中国人民为了自由、民主、独立和统一整整奋斗了一个世纪,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

从此,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的主人。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

让我们铭记这一段历史,继承先烈们传承下来的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21世纪的复兴而努力。

板书设计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教学过程二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3分钟

打出照片:

1955年时遥望大陆的蒋介石,对比十年之前的1945万人空巷庆祝抗战胜利所高举的蒋介石头像,引入思考:

为何,仅仅十年,甚至说只是不到5年的时间内,蒋介石就一败涂地了呢?

打出课题,放《解放军进行曲》,以雄壮的音乐把学生带入战火纷飞的年代……

听音乐,积极思考老师的问题。

讨论并回答问题。

听音乐调动学生情绪,观看介绍.

抗战胜利后的时代背景以及本课框架展示

5分钟

一.课前预习填空归纳:

1.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光明与进步;

2.国民党代表的是黑暗与倒退;

3.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已经要面对进步与倒退,光明与黑暗两条道路,两种前途的抉择了!

二.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

为什么抗战后的中国未能走向和平?

这场内战的性质仅仅是成王败寇吗?

推动和平的动力在哪里?

中共作了哪些努力?

双方力量对比如何?

战争的进程又如何?

中国革命的胜利带来了什么?

三.以结构表形式展示本课主要内容

课前完成预习填空

并能自行得出结论,谁先进,谁落后

带着问题进入课文

紧跟老师思路,在脑海里形成本课的框架

 

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习惯带着问题来学习,并从更高层次去思考问题

 

之所以要提前把主要结构打出来,是因为要让学生学会站在全局思考问题,而不会迷失于局部枝节问题

重庆谈判的背景与经过(10分钟)

四.首先引入的是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外形势;

由于学生尚未学到必修二的经济史以及本册第八单元两极格局形成的内容,因此由老师直接介绍当时的情况;

五.通过归纳,让学生理解抗战胜利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课标已不作要求,但学生知道也有利于之后的学习)

六.借助学案,以材料的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各方态度:

1.抗战胜利后的各方态度

材料一:

(美国)在中国所追求的长远目标是推动建立一个稳定、统一的亲美政府,而短期目标首先是“阻止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

———《美国外交文集》

(1)问题:

美国在二战后对中国抱有什么态度?

答:

实行“扶蒋反共”政策,维护其在华利益。

材料二:

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

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

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

         ——蒋介石谋士陶希圣原话

材料三:

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如彼不能……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

——1945年9月20日,蒋介石给各战区司令长官密电

(2)问题:

蒋介石所发出的和谈邀请到底隐含着什么目的?

答:

拖延时间,为内战作准备

材料四:

中国的老百姓,足足有三十多年没有享受过和平的日子,一面受敌人的侵略,一面不断内战,……我们对于战后和平的期望,就象饥饿的人等饭吃那样的急迫……我们反对内战,不管用什么法律来解释,我们还是要反对,如果内战,全中国人民都要遭受无穷的损害……

——1945年8月,《新华日报》上发表的一封读者来信

(3)问题:

饱经战火摧残的中国老百姓的希望是什么?

答:

渴望和平、反对内战

材料五:

战后,(中国)需要在广泛民主的基础上……成立

……联合政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统一、民主的新中国。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4

(4)问题:

注意时间,请问在抗战胜利以前,中共就已提出什么目标?

答:

成立一个联合政府,建立真正的自由、民主、统一的新中国。

归纳:

可知在当时要打内战的只有国民党一家,而其他各方势力都希望和平解决问题,国民党如果坚持打内战则非常不得民心,再加上需要时间筹备内战,因此抢先发出邀请毛泽东赴重庆的电报,想陷中共于不义之地

七.通过学案认识重庆谈判、《双十协定》以及政协会议

重庆谈判双十协定

观察以上两幅图片,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5)问题:

仔细观察两位领袖的不同神态,请为他们各自设计一句内心独白(答题请自重);

蒋:

“我的地盘我做主,老毛你这次还不服服帖帖?

”(此为底线,严禁言语不堪者)

毛:

“为国为民,我毛泽东不惜走龙潭,闯虎穴,也要建立起一个真正民主和平的新政府!

(6)问题:

其实《双十协定》并非真的“协定”,只是《政府与中共会谈纪要》,仔细观察可知双方领袖都没有在此上签名;那么此“协定”到底涉及到哪些方面?

又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答:

内容:

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没有解决:

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合法地位

 

以新鲜知识吸引学生注意,以材料方式进行认识

 

根据材料和图片回答问题,并设计内心独白

 

 

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归纳历史史实的能力。

 

通过新的设问方式,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并有利于更深刻的认识历史中的人的内心活动

解放战争(15分钟)

八.第一阶段,国民党进攻阶段

通过学案材料,认识双方力量对比

材料六:

内战爆发初期蒋介石给不喜数学的毛泽东出了一道难解的数学题:

430万︰127万=?

飞机十坦克十大炮十美元︰步枪十手榴弹十小米十0=?

中华民国政府︰延安边区政府=?

蒋介石十杜鲁门︰毛泽东十0=?

材料七:

···这位在重庆上飞机时只有油条吃的接收大员,到了北平,一下飞机立即被接去大吃二喝。

看着鱼翅端上桌,金专员惊喜之余,心里还来了首四句联:

「登机吃油条,下机吃鱼翅,日本不投降,怎能有此事?

」···不消多等,从「吃油条」变成「搬金条」的接收大员就伙同老北平汉奸开始强占民宅,或逼人贱卖或接管、转卖日本人的房子及其被没收的珠宝财物。

不多久,接收大员也弄了三个女人,有戏仔,也有良家妇女。

——长篇小说《五子登科》

材料八: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

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毛泽东1946年8月6日接受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采访

请回答:

问题(7):

从材料6中可以看出,蒋介石对于发动内战是的心态怎样?

答:

志在必得(意思相同即可)

问题(8):

从材料7中可以看出,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接收专员”的所作所为暴露了什么?

答:

国民党反动派的贪污、腐化、不得人心已经完全暴露

问题(9):

从材料8中可以看出,毛泽东认为真正的力量在于哪里?

并请为毛泽东设计一个公式以解答材料6的问题

答:

真正的力量在人民手中;

公式:

腐朽政府十专制独裁︰人民支持+正确领导=革命必胜!

(意思类似即可)

通过材料,让学生认识解放区的土改运动

材料九:

国民党拉夫,要么把一个村子拉得十室九空,要么人们逃得无影无踪,人们怨声载道,沸反盈天······逃国民党兵役的人,不少跑到解放区参加解放军……

材料十:

小手绢,四方方,哥去前方打老蒋。

妹送哥到大路旁,贴心的话儿对哥讲:

家中事,你莫想,全有妹妹我承当。

打完老蒋早回家……

——山东民谣

阅读以上两则材料,回答:

问题(10):

为什么同为“征兵”,人民群众的反应如此不同?

中共在农村得民心的关键靠什么?

答:

不同的原因:

人心向背;

关键在于:

中共在解放区开展土改,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让农民得到土地

九.第二阶段,战略反攻

通过动画图,了解反攻的过程

以表格形式反映反攻的条件——兵力对比发生变化

十.第三阶段,战略决战;

以动画方式展示三大决战的过程

填写三大战役表格,掌握三大战役的重要性

十一.通过材料理解北平和谈

材料11:

国民党和谈代表刘斐对中共和谈态度存有疑虑,就找个话题试探毛泽东:

“毛先生,您会打麻将吗?

”毛泽东不知他话中的含义,随口答道:

“晓得些,只是晓得一些。

”刘斐问:

“您是爱打清一色呢,还是喜欢打平和?

”毛泽东明白了对方的用意,大笑起来,话中有话地说:

“平和,只要平和也就行了。

”毛泽东不仅在口头上多次表示出和谈的诚意,而且电令处于长江沿线的人民解放军缓期渡江,勿攻安庆,和谈期间不发生任何进攻性战斗。

问题(11):

从当时的兵力和民心看,人民军队已必胜无疑,为什么还要与国民党和谈?

答:

为迅速结束战争,实现和平,减轻人民痛苦

渡江战役与解放南京:

材料12: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请回答:

问题(12):

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寓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中所涉及的城市在历史上曾称“虎踞龙盘”之地.请列举近代曾定都于此的政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渡江战役/占领南京;

鼓足勇气,乘胜追击,把革命进行到底;

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十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问题(13):

有人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意义,既是对历史的回顾,又是对经验的总结,还是对是世界的影响,请按照此三个方面,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分别填写进去:

回顾历史:

标志着中国近百年屈辱史结束,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经验总结: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也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对世界影响: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播放《歌唱祖国》

 

通过对于新奇素材的运用,把枯燥的问题转化为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通过一些当年风行的小说的说明,使学生对于国民党的腐败有更直观的感受

毛泽东名言大家都懂,但能运用好的少之又少,通过材料与提问的结合,提升学生的运用能力,并自然而然得出中共战胜国民党的必然性

通过显浅的例子证明土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以动画显示,更加直观

 

本来三大战役的视频资料很丰富,完全可以通过视频方式展现,但也正因为过于丰富的视频,以及极其有限的时间,因此通过动画形式把最重要的地方展现出来即可

 

通过表格巩固知识

 

再次通过显浅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历史

 

通过毛主席诗词来认识历史

 

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进行归纳总结

 

通过回顾北京奥运上震撼人心的《歌唱祖国》,让学生深深体会到国家强大所带来的骄傲

 

提高学生阅读、归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难点的突破,切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一课一练(4分钟)

学案共有15道选择题,其中堂上可以完成5题

学生经过思考回答

检查基础知识的掌握

小结(2分钟)

布置作业:

《学习指导》练习

提示、倾听、总结

要求逐步学生回忆课文内容,从整体上理解知识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内容为战争题材,且与现在时间较近,所以有大量的影视、音频资料可观使用,但是要注意鉴别使用,坚持少而精的原则。

其次,本课为必修一政治史的内容,因此要把重点放在重庆谈判的背景、人民对两条道路的抉择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上,战争过程应简略,突出以上重点。

最后,本课重点应放在课前预习(学案)上,然后利用学习小组进行讨论收集总结,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教学内容。

板书设计

第17课解放战争

1.为什么?

(为什么会发生内战?

——因为腐朽的统治阻碍经济发展;专制的统治阻碍民主发展;媚外的政府是国家无法独立

2.是什么?

(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只是成王败寇而已吗?

——是中国人民对反动势力的最后决战,是中国人民追求进步、民主、独立与和平的革命

3.有什么?

——有对和平不懈的追求:

重庆谈判,北平谈判

——有战争的四个阶段:

国民党进攻阶段、战略反攻阶段、战略决战阶段、战略追击阶段

——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意义:

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放眼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