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889942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docx

《初中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docx

初中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

初中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

 

 

————————————————————————————————作者:

————————————————————————————————日期:

 

浅论初中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

           

   桑君 周平邬黎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

可是此时却有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正垂头丧气地站在办公室里,在等着老师对她的发落。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个女生叫曾X,是我校初三

(一)班的学生,在头一天上午大课间的时候去厕所里做了一件不太好的事,她用手机偷拍其他女生上厕所的照片,并把这些照片传到了网上去,发给了她的网友们。

其中的一个网友也是她的本班同学,同学把这个事情报告给了老师,班主任老师发现,这个事情带来了极坏的影响,可是作为她本人来说,却觉得这只是同学之间的恶作剧而已。

实际上这个事件中涉及到侵犯他人的隐私,文明上网等诸多法律条令,可是的确又有很多同学对网络之类的媒介不能正确运用,不能正确面对,学生的媒介素养堪忧啊!

人类已经步入信息时代,成千上万的信息以每秒上亿条的速度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接触“信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自觉与不自觉的行动,而这些“信息”构成的环境并不非现实环境本身,而是与现实环境并存的拷贝世界或象征世界即“拟态环境”。

在这样的拟态环境中中学生必须具备对媒介信息的选择能力,才能应对纷繁芜杂、真假难辨的虚拟世界。

媒体素养教育是英国学者和丹麦教育工作者20世纪30年代率先提出的一种教育主张,它以培养人的素质为核心。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会议,明确支持媒介素养教育,从而使媒介素养教育发展成为一项世界性的社会运动。

由于青少年处于心智发展阶段,又是媒介信息的主要消费者。

目前,英国、法国、德国、挪威、芬兰、美国、加拿大都已把媒介素养教育设为全国或国内部分地区中、小学的正规教育内容,而且亚洲一些国家和我国的港台地区也已开始推行媒介素养教育。

大陆媒介素养教育总体上处于萌芽状况,中小学的媒介素养教育几近空白。

目前,不要说媒介素养教育没有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进入我国的中小学课堂,甚而连一些有关媒介的知识和应用方法,教材中也极少涉猎。

虽然有些学校已经把电影欣赏课纳入到活动课中,也有少数学生参与到校报、校刊、广播台的日常工作中,但严格说来,都不是正规的媒介素养教育。

那么究竟怎么做才能培养好初中学生的媒介素养呢?

笔者以本校的实践为例,谈谈做法。

一、课程建设中实施媒体素养教育的探索:

根据国外的课程建设经验,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在课程建设中突显隐性的媒体素养教育作用,逐渐渗透在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媒体素养教育,使他们在媒体素养方面得到提高和完善。

1、在基础型课程中渗透媒体素养教育

(1)用媒体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用丰富多彩的媒体信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努力创设极富诱因的情境,在活跃的学习气氛中激发学生多种感官,将外在事物和信息内化,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活动。

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信息媒体辅助教学时,重视资源共享,加强媒体的有效利用的研究,充分体现自己的个性,同样的课程,在不同的使用者手中通过不同风格的多媒体课件,起到了不同的教学效果。

同时我们认为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理解应当拓宽,眼光不应只局限于课堂,要利用多种多媒体手段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如:

教师用多媒体备课、出题、上网浏览教学信息;学生用多媒体做习题、上网接受专题教育等等。

(2)用媒体来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语文、艺术、历史等教材中有许多中外的艺术珍品和艺术家的动人事迹,对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都作了细致生动、文字优美的描写。

但如果教师只是引导学生通过抽象的语言文字加以赏析会显得枯燥,学生感悟力度不够。

教师可巧用媒体,采用超文本结构,使声、文、图有机结合,使信息呈现多元化、网状结构特点,让学生学会对美的鉴赏。

如在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小溪巴赫》这篇课文中,文中有一段文字相当优美的描写,在教学时,教师播放了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G大调第三勃兰登堡协奏曲》中描写这部分内容的音乐,同时出现小溪潺潺、月亮初升,穿过微云,风起浪涌……的画面。

学生从乐曲中很明显地感悟到了音乐由先前的舒缓宁静,慢慢变成激越慷慨,他们仿佛亲眼看到了小溪潺潺的优美意境。

当要求学生去朗读时,学生已经有了对这首乐曲的情感体验,就知道如何去把握语音、语调、语速的转折变化。

听着学生时而舒缓,时而紧张,时而柔和,时而高亢的朗读时,连老师也深深地陶醉了。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读其文,听其声,观其色,自然感其情,所获取的信息用一个字概括――美。

语言文字的美、作品意境的美、作者人格的美,学生在信息媒体的真实展现中,得到美的熏陶与享受,提高了鉴赏美的能力。

(3)在《信息科技》课中提高学生媒体使用技能。

媒体素养在信息科技课中就可以理解为:

对各类承载信息的物体的理解与思辨的能力,当然其中也包含了对信息的获取,表达,加工,转播,存储,转换和使用等。

因此作为媒体素养教育的显性课程,《信息科技》课程特别在网络使用技术、道德和信息筛选等方面的教育责无旁贷。

2、在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中渗透媒体素养教育:

(1)开设相关课程。

学校通过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建设,丰富媒体素养的内容和形式。

开设诗词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欣赏、电影评论、音乐欣赏、时政评论、摄录像技术等各种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让学生了解媒体信息制作、传播过程和所表达的内容。

同时将媒体素养教育与高一年级社会类研究课题和高二年级学科类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在研究性课程中加以深化使学生具有媒体素养的各种能力。

(2)从媒体中发现问题。

现代媒体种类丰富多样——广播、电影、电视、报纸、网络、手机,信息量让人应接不暇,其中就有很多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地引导他们从媒体中提炼出这些问题,并以之为切入口,开展教学活动或者组织学生进行课题研究。

如学生在观看了他们很感兴趣的影片《头文字D》之后,男主角藤原拓海在弯道半径很小的前提下,仍旧以很大的速度过弯,而没有撞上护栏,引发了学生对物理学科向心力的研究。

美国电视剧《prisonbreak》中迈克·斯科菲尔用打蛋机破坏一堵墙的承重点,从而成功地徒手摧毁墙壁,这个情节同样引起了学生的关注,被他们列入的研究型学习的课题中,引出对胡克定律这条力学中重要的定律的研究和探讨。

(3)通过媒体整合素材。

当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信息爆炸使真正有价值的信息被大量无用信息所淹没,求知的人不得不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对待信息洪水,此种搜寻常让一些有用信息与大量无用信息从身旁流走,从而造成信息浪费。

学校开设了《信息素养导论》课,教导学生在课题研究中学会整合图书、期刊、会议文献、学位论文、专利文献、网络、电视等各种媒体收集到的素材,再进行筛选、整理、整合,在实践中体验、学习、改进。

(4)通过媒体展现成果。

在各类拓展型学习中,外语组老师组织学生排演小型话剧,信息组老师指导学生自己制作电子小报、动画,语文组老师指导学生对观摩的电影撰写影评并汇编成册;在研究型学习中通过word来撰写论文、通过录像记录实验过程、用excel制作图表统计数据并简明扼要的阐述观点、用ppt制作网页来展示研究成果。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学会了使用各种媒体介质展示各自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

 除了参与媒体素养的课程建设以外,学校教师们积极结合各自学科的教学特点开展教学教法的研究,改变教学理念,探索教学方法,对学生展开更有效的媒体素养教育。

(1)、参与教师备课

教师在进行新课教授时,节选一部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前自己预习,要求利用自己熟悉的各种媒体,收集资料,确定一个与本节教学课相关的主题,作一个介绍,可以是小论文的形式,也可以制作成PPT,作为作业教给老师。

老师阅读后,从中节选最优秀的几个,利用课内前5分钟,让学生自己交流。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现代,学生可以利用自己对媒体技术的掌握,自己进行分析、评价、选择、产制小论文。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试图培养学生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学习和工作,掌握分析和控制媒体传递的信息、辨别媒体信息的真伪、解读媒体信息、透视媒体信息背后隐含的媒体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趋向,给予正确的评价和选择。

开展课前时政演讲和点评活动。

每节课前根据事先排好的顺序进行一人时政演讲,一般为2——5分钟,材料由学生自己收集和整理,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时政新闻点评后,班级同学、老师进行点评并打分,并将此分数作为学生平时考核分之一。

学生时政演讲的题材涉猎面广,从德阳到全国再到世界,有政治、经济、文化、体育、交通、教育……讲解也有一定的深度,锻炼了他们从各类媒体中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课件制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综合评价能力和欣赏能力。

由学生参与完成学校广播站“时政追踪”节目。

以前“时政追踪”节目都是由教师主讲,向全校学生直播的,虽然教师做了精心准备,但效果还是不理想,学生不感兴趣。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学校决定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方式来完成这一节目。

教师只起指导和组织作用,整个材料的收集、整理、幻灯片的制作以及演讲都由学生完成。

先后有桑君,曾桂明等老师分别组织初一、初二学生针对消费、保险、两会、十八大等时政热点,向全校学生作了“时政追踪”节目。

学生参与完成学校广播站“时政追踪”节目,不仅效果好,而且也给了学生一次体验和感悟的实践机会,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2)、办文学刊物

教师在强调教授课本知识的课堂教学之外,补充和增加学生实践活动的环节是实现课堂教育的目的和需求。

当今的多媒体技术和联网技术,为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组织学生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办刊物,既使学生自觉掌握语文、外语等学科知识,有能提高学生媒体素养能力,从而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如语文组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广泛地阅读,开出书目,让学生品读唐诗,阅读名著,并撰写书评,再让学生自办了一本刊物《十中之声》,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爱上读书,学生在文章中说道:

“我们爱读书,因为我们无法阻挡来自于它的神秘吸引力,每每读完书后,如饮醇酒。

于是,我们忽然找到了一块宽阔的天地,让我们自由地饱览群书,吮吸知识的养料,这片天地便是——《十中之声》。

《十中之声》是由同学办的一本班刊,它融入了班级同学的希望,因为在其中,我们可以阅读到一篇篇来自同学中的佳作,这种感觉是那样贴切。

当我们疲惫时,细细读一读、品一品,原来生活是那样精彩,甚至有的曾被你忽略,而在书中却以另一种姿态展现出来。

(3)、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既是新课程标准中的目标要求,也是媒体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

我校在初一学年段,语文教师就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促进语文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会阅读书籍、选择书籍,培养学生热爱书籍的美好情感。

为学生开设阅读书目,介绍“读书笔记”的九种做法;教师定期对学生的读书笔记进行评价,学生交流阅读体会;从学生“读书笔记”反馈的阅读书目中,选择学生一致看好的文学作品,在初一学年底汇编成册。

初二学年度,教师在继续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基础上,注重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请学生在汇编成册的文学作品读本中选出自己喜爱的文章,利用校园网,请学生自由评论文学作品读本,将筛选出来的文学作品再编辑成册,并请学生为这些文章写点评、编习题,教师作审核工作,并将编选的习题作为单元测试中的部分习题。

 

(4)、换种方式读报纸

学英语,读报纸的好处是每个学生都知道的。

他们明白阅读报纸可以扩大自己的词汇量、熟悉英语的习惯用法,也可以通过阅读报纸检验自己的英语到底学的如何。

但是,提起读报纸,大家常会联想到默不作声翻阅报纸这种场景,加之在读报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大量的未知词汇,许多学生不愿意主动翻阅英语报纸。

因此外语组老师就想到了是否可以换种方式来读报,使学生在“不得不读”的同时逐渐感受到报纸趣味的一面。

课本剧是老师首先想到的形式,但是考虑到报刊材料叙述性和评论性的特点,很难使学生们把某一篇文章改编成参与面较大的小品这种常见的表演形式,于是老师就想索性借鉴一下电视新闻播报的形式——给每个小组(6人一组)不同内容的3篇文章,要求学生要以电视节目的方式呈现他们所读的文章。

事实证明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潜力也是可以通过老师运用适当方法挖掘出来的:

A组:

用新闻联播的方式介绍了3篇文章。

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增加了“天气预报”这一环节。

B组:

用新闻坊的形式讲述了3篇文章,还不忘新闻坊中的“广告”这一环节。

C组:

在新闻播报的同时,想到了运用电话连线这一模式。

D组:

用记者现场采访的方式呈现三个不同的事件。

由于电视是种许多学生每天都会主动去接触的媒体,也是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他们对电视节目的流程都十分熟悉。

这种熟悉使得学生在小组准备的过程中参与度很高,也积极打听其它小组的展现形式,以期与众不同。

而反馈结果也确实是四组的表现形式都各有新意,不与他人重复。

相信变换读报的形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读报的兴趣,也会使学生开始关注电视中的英语类节目——另一种可以提高英语的途径。

(5)、办小报

生物备课组老师组织学生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自编小报,指导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我国吸毒问题的严重性,以增强学生识毒、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

每个班级的同学们分小组制作完成的禁毒小报,并进行集体展示,这样既很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使学生受到一次良好的禁毒教育,又让学生在分工合作中体验了编制小报的全过程。

三、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1)、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在媒体素养教育中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更大的信任、更多的空间和更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定标准,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让学生管理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网络BBS是学生常常光顾的地方,但是常会有一些学生在网络上散布一些不良语言,对他人进行攻击,在校园里造成极差的影响。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团委老师选派学生会干部担任各个栏目的版主,他们共同制定网络公约,在网络上发布正确导向的消息,对于不良的网络现象给予屏蔽、删除、批评等各种处理手段。

更主要学生版主们能够比老师更深入到同学中去,对于同学们的心态、想法有着更直接的了解,用学生的视野去看待和处理这些不文明现象,更容易被认可。

在校使用手机一直是学校的德育管理难题,屡禁不止。

学校初一年级组很快成立了手机自管委员会,委员会的学生成员在征求了广大同学和家长的意见后,自己制定了在校内规范使用手机的办法,并发出了“关于规范学生手机使用和管理”的告同学书,发送到每个班级统一传达并严格执行,很快之前屡禁不止的不规范用手机现象有了很大的改进。

因为手机使用颁发经过学生自己设计制定,更为合理,容易被同学们接受,并自觉遵守。

课堂上因玩弄手机而耽误听课的事例少了,课间用手机玩游戏、发短信的同学少了,边走路边打电话的现象少了……

(2)、加强教师指导教育

在媒体素养的教育中,许多班主任善于抓住各种教育契机,利用各类媒体介质(QQ群、贴吧、论坛、手机短信等)对学生展开个案教育,加强了媒体素养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积累了经验,形成了案例,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赖德彬老师在利用QQ群与学生展开教育的过程中,也发生了许多小故事,而他善于利用这个媒体,在发现学生在网上打联网游戏、传递作业答案等不良活动后,及时采取一系列的教育手段,如组织学生利用QQ群讨论班级活动,推荐好的网站和文章,讨论网名的意义,带领同学走出网络虚拟社会。

既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又将其作为德育平台,润物细无声,不留下明显的教育痕迹,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徐颖老师班级学生因为篮球比赛胜出,而输的班级不服,认为他们是靠黑哨赢得比赛,于是对方班级学生就在贴吧上开始挑衅。

徐老师班级的学生们看到后也不甘示弱,跃跃欲试,眼看一场网上的口水战就要升级,甚至还会升级为班级间的矛盾,徐老师先是不动声色的安抚学生激动的情绪,再运用了大学心理学上所学到的“巴浦洛夫的性格气质学说”理论,对学生巧妙地展开思想教育工作,同时她还将自己的QQ签名改成了“重要的不是有冠军相,而是要有科比一样的冠军之心”,由于徐老师及时的引导和教育,他们班级的学生冷静的处理了这一突发事件,平息了冲突。

黄小芳老师班级学生网络技术高超,但是由于过于沉迷,同时缺乏正确的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网络黑客,盗用他人账号,而本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走向了违法的危险境地。

黄老师发现后对他开展了细致深入的思想工作,帮助同学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使他主动的承认错误并弥补自己的过错。

同时黄老师还对学生网络技术给予了高度的肯定,鼓励他发挥个人特长,让他负责班级网页制作,初三毕业后,该学生考取了四川省内知名高中。

(3)、组织学生实践应用

学校为学生搭建各种实践平台,尤其是通过搭建学校自己的媒体平台,让学生积极参与校园媒体的使用和建设,培养学生通过报刊、杂志、网络、电视等各种媒体吸收知识的习惯,提高学生能够更有效的把握、运用和利用媒体的能力,学会使用媒体传播信息,加强媒体使用中的道德自律性。

报刊:

作为最古老、最传统、最直接传递信息的途径之一,早在19世纪初我国就诞生了第一份报纸。

虽然有其他新媒体的介入,但报刊仍在传播信息的长河中留有一席之地。

德阳十中发展至今,创办了《十中通讯》已不仅限于时政资讯的报道了,我们更将目光聚焦在了校园的主角——学生身上。

我们设有“校园新闻”、“文学天地”、“时事关心”等栏目,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了解校内外信息。

报纸完全由学生自行撰稿、选材、编排和印刷装订。

广播:

我校早已启用了校园广播的形式——Dreamer广播电台,在校园内营造了和谐、温馨的氛围,也深受师生欢迎。

为了避免校园广播的无规划性、不科学性而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我校的广播一向是以社团的形式活动,并由同学自主管理。

社团成员不仅需要完成两周一次的播音,连撰写台词串联稿、设备操作等也都需要学生自己亲历亲为。

这无疑是在校内培养了一批能熟练掌握和使用一定媒体技术的学生。

他们在碰到操作问题时,会及时向专业老师询问,这便在无形中提升了他们对媒体技术及时学习的积极态度。

电视:

我校的学生电视台也是以社团的形式开展活动,每两周左右制作一期新的节目。

如学生推出了“焦点访坛”和“校园十佳新事颁奖礼”两大栏目。

前者主要以访谈的形式邀请部分学生代表就近期同学们关心的话题或校园内的热点事件进行分析及讨论。

在直播采访过程中,加强了学生对是非观念的明确,并从他人的发言中汲取自己认为正确的评价。

而后者栏目则效仿了央视“感动中国”的模式,把这一年度的校园十大文明新事以颁奖礼的形式在全校师生面前呈现,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对该类媒体信息的关注度。

网络:

作为21世纪的新媒体,网络以其特有的魅力正逐渐取代许多传统媒体,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学校校园网也成为学生锻炼的媒体应用、制作能力的天地。

为了打建和营造“平和、健康、清新”的敬业论坛,学生设计构建了“艺体长廊”、“科学与未来”、“敬业校友遍天下”、“敬业校园”等版面,召开了“敬业新风网络心畅”的网络新闻发布会,拟定了网上文明公约以及同学对网络文学的看法和表述,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网络,学会筛选、判断信息的真伪、价值。

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树立起远大的理想,从而媒介素养水平也不同程度提高。

当然,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不只是学校,家庭,社会都应重视学生的媒介素养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