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版六年级教材配套语文素养学习 第16讲文言文阅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882439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8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部编版六年级教材配套语文素养学习 第16讲文言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语文部编版六年级教材配套语文素养学习 第16讲文言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语文部编版六年级教材配套语文素养学习 第16讲文言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语文部编版六年级教材配套语文素养学习 第16讲文言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语文部编版六年级教材配套语文素养学习 第16讲文言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部编版六年级教材配套语文素养学习 第16讲文言文阅读.docx

《语文部编版六年级教材配套语文素养学习 第16讲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部编版六年级教材配套语文素养学习 第16讲文言文阅读.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部编版六年级教材配套语文素养学习 第16讲文言文阅读.docx

语文部编版六年级教材配套语文素养学习第16讲文言文阅读

第16讲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1、文言文翻译

2、文言文实词

3、文言文虚词

1、掌握文言文实词

2、熟练掌握文言文虚词

3、学会翻译文言文

有一子弟不学无术,但却爱卖弄斯文,“之乎者也”时不离口,以至其岳父甚轻之。

一日,岳父有疾卧床不起,此子弟前往探之。

到其家,入岳父室见其卧于床即摇头曰“岳父大人何以病之?

”岳父见其酸相而不搭理。

 

子弟见其不答又曰:

“何不请先生乎”?

岳父凝然闭目不理。

 

子弟茫然曰:

“莫非是——死者?

”话一离口,岳父即从床跃起用瓷枕恨恨向其一抛,子弟抱头滚地闪枕惊呼曰:

“险也!

一、《世说新语》两则 (刘义庆)

1、作者;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汉族,原籍南朝宋彭城(今江苏徐州),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 ,南朝宋文学家。

著有《世说新语》,志怪小说《幽明录》。

2、《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又名《世语》,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世说新语》是由南北朝刘宋宗室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

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上、中、下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史料。

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的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

综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3、《咏雪》

《咏雪》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收录在《世说新语》中的一段文言散文。

始出于东晋谢安与其子侄辈们的一段即兴对话。

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

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并因此而流传千古,成为一段佳话。

《咏雪》作为清谈名士的教科书,特别注意传达魏晋清谈家的独特的语言形象,重视人物语言的润饰,“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忽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古今绝唱也。

(1)原文:

谢太傅⑴寒雪日内集⑵,与儿女⑶讲论文义⑷。

俄而⑸雪骤⑹,公欣然⑺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⑻?

”兄子胡儿⑼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⑽。

”兄女曰:

“未若⑾柳絮因⑿风起。

”公大笑乐⒀。

即公大兄无奕女⒁,左将军王凝之⒂妻也。

(2)注释

⑴谢太傅:

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jiǎ)(现河南太康)人。

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

死后追赠为太傅。

⑵内集:

家庭聚会。

⑶儿女:

子侄辈的年轻一代。

⑷讲论文义:

谈论诗文。

⑸俄而:

不久,一会儿。

⑹骤:

急(速),紧。

⑺欣然:

高兴的样子。

⑻何所似:

即“所似何”,宾语前置。

像什么。

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

⑼胡儿:

即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谢据的长子。

做过东阳太守。

⑽差可拟:

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⑾未若:

比不上。

⑿因:

凭借。

⒀乐:

通“悦”,形容高兴的样子。

⒁即:

是。

大兄无奕女:

谢安的哥哥谢无奕的女儿。

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

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⒂王凝之:

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曾任左将军、会稽内史等职。

(3)译文:

谢太傅在一个冬雪纷飞的日子里,把子侄们辈的人聚集在一起,跟他们一起谈论诗文。

不一会儿,雪下得大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

“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

”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

“跟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

“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而起。

”谢太傅听了开心的大笑起来。

她(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4、《陈太丘与友期》

《元方答客》这一章出自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这一章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的对话,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

(1)原文

陈太丘

(1)与友期行

(2)。

期日中(3),过中不至,太丘舍去(4),去后乃至(5)。

元方(6)时年七岁,门外戏(7)。

客问元方:

“尊君(8)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9)!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10)。

”元方曰:

“君与家君(11)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12)之。

元方入门不顾(13)。

(2)注释

(1)陈太丘:

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今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县名。

(2)期行[1] :

相约同行。

期,约定。

期日中:

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日中,正午时分。

(3)期日中:

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日中,正午时分。

(4)舍去:

不再等候就走了。

舍,放弃。

去,离开。

(5)乃至:

(友人)才到。

乃,才。

(6)元方:

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7)戏:

玩耍。

(8)尊君在不(否)(fǒu):

你爸爸在吗?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通“否”,句末语气词。

表询问。

(9)哉:

语气词,表示感叹。

(10)相委而去:

丢下我离开了。

「注意“”去”一定要翻译成离开的意思,不能翻译成走了。

」委,丢下、舍弃。

去,离开。

相:

动作偏指一方,这里指“我”。

(11)家君:

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2)引:

拉,这里有友好的意思。

(13)顾:

回头看。

(3)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

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

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

朋友问元方:

“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道:

“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生气地说道:

“真不是人啊!

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

”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

”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4)古今异义:

a.不古意:

通否古今相。

今意:

不行

b.委古意:

通假、舍弃今意:

委屈、委托;

c.顾古意:

回头看今意:

照顾古意:

离。

开;今意:

往、到;

d.引古意:

拉今意:

引导,带领;

e.期古意:

约会今意:

期望。

字通语气词表询问;

f.去古意:

丢下。

今意:

回去

二、《论语》十二章

1、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是以“仁的学说”,“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来教育学生。

他后来被尊称为“圣人”。

孔丘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陬邑(zōuyì)人。

孔子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被尊为“至圣”,孟子为“亚圣”。

2、《论语》:

《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

全书二十篇。

四百九十二章。

首创语录之体,其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今本共二十篇。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

3、原文:

1.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2.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1] 》

3.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2] 》

4.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3] 》

5.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6.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雍也》

7.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2] 》

8.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9.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10.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11.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12.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4、注释:

子:

先生,指孔子。

时习:

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不亦说乎}乎:

语气词。

说:

通“悦”,愉快。

愠:

生气,发怒。

君子:

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吾:

人称代词,我。

日:

每天。

立:

站立,站得住。

惑:

迷惑,疑惑。

罔: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逾:

越过,超过。

堪:

能忍受。

5、译文:

1.孔子说:

“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

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3.孔子说:

“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4.孔子说: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可以做老师了。

5.孔子说:

“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6.孔子说: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依然乐在其中。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7.孔子说:

“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孔子说:

“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

9.孔子说:

“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10.孔子在河岸的源头说:

“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1.孔子说:

“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2.子夏说: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三、虽有嘉肴 (《礼记》)

1、《礼记》

《礼记》,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汉族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十三经之一。

是战国以后及西汉时期社会的变动,包括社会制度、礼仪制度和人们观念的继承和变化。

49篇分属于制度、通论、名堂阴阳、丧服、世子法、祭祀、乐记、吉事等,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汉族哲学思想。

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有左传、公羊、毂梁,加上论语、尔雅、孝经,这样是十二经;宋明又增加入孟子,于是定型为十三经”[1] ,为士者必读之书。

2、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3、注释:

1.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2.虽:

即使。

3.嘉肴(yáo):

美味的菜。

嘉,好、美。

肴,用鱼、肉做的菜。

4.旨:

甘美。

5.至道:

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

6.是故:

所以。

7.困:

不通,理解不了。

8.自反:

反省自己。

9.自强(qiǎng):

自我勉励。

强:

勉励。

10.教学相长(zhǎng):

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11.《兑(yuè)命》:

《尚书》中的一篇。

兑,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

命,《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

《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经典之一。

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

12.学(xiào)学(xué)半: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

13.其此之谓乎: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其,表示推测。

14.虽:

连词,即使。

15.佳肴:

美味的鱼肉(好吃的食物)。

16.故:

所以说。

4、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

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尚书·兑命》说: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四、河中石兽 (纪昀)

1、作者:

纪昀(1724年6月—1805年2月),jǐyún,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清代文学家。

直隶河间府(今河北献县)人。

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份,卒于嘉庆十年(1805年)二月,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

(注:

纪昀,纪做姓时,读作三声,而不是四声)

2、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xié)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zhì)坎穴中。

如是再啮(niè),石又再转(zhuan)。

转(zhuan)转(zhuan)不已,遂反溯(sù)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diān);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3、注释:

1、沧州:

地名,今河北省沧州市。

2、临:

靠近。

也有“面对”之意。

3、河干:

河边。

(河:

指黄河,历史上黄河曾流经沧州。

)干,水边,河岸。

4、山门:

寺庙的大门。

5、圮:

倒塌。

6、并:

两者都,一起。

7、沉焉:

沉没在这条河里。

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8、阅:

过了,经过。

9、十余岁:

十多年。

岁:

年。

10、棹:

名词作动词,划船。

11、求石兽于水中:

在河中寻找石兽。

求,寻找。

12、竟:

终于,到底。

13、曳:

拖着,牵引。

14、铁钯:

农具,用于除草、平土。

15、设帐:

讲学,教书。

16、尔辈不能究物理: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尔辈,你们。

究,推究。

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17、是非木杮:

这不是木片。

是,这。

杮,削下的木片。

18、岂能:

怎么能。

19、为:

被。

20、暴涨:

洪水。

暴,突然(急、大)。

21、湮:

埋没。

22、颠:

通“癫”,疯狂。

23、众服为确论:

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为:

认为。

24、河兵:

指镇守河防的兵。

清代设河道总督,辖有专门治河的兵营。

25、盖:

因为。

26、啮:

本意是“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27、坎穴:

坑洞。

28、不已:

不停止。

已:

停止。

29、倒掷:

倾倒。

30、如是:

像这样。

31、遂:

于是。

32、溯(sù)流:

逆流。

35、固:

固然。

36、如:

依照,按照。

37、然则:

既然这样,那么。

38、但:

只,仅仅。

39、据理臆断:

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

臆断,主观地判断。

40、欤:

表反问的句末语气词。

4、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

经历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到底没找到。

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

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教书先生在寺庙里设馆授徒,听了这件事笑着说: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这两尊石像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

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疏松漂浮,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

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荒唐了吗?

”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个镇守河防的老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笑着说:

“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

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疏松漂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激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走沙子形成坑洞。

越冲越深,冲到石头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

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

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荒唐;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荒唐了吗?

”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人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事物的道理主观判断吗?

5、古今异义:

1.耳:

古义:

罢了。

例句:

渐沉渐深耳今义:

五官之一,用来听声音。

2.物理:

古义:

事物的道理,规律。

例句:

尔辈不能究物理;今义:

一种学科。

3.并:

古义:

一起。

例句:

二石兽并沉焉。

今义:

并列。

4.阅:

古义:

经历例句:

阅十余岁。

今义:

阅读。

5.是:

代词,此,这。

例句:

是非木柿今义:

表示判断(多指正确,但并不完全是)。

6.但:

古义:

但,只。

例句:

但知其一。

今义:

表示转折但是,却。

7.求:

古义:

寻找。

例句:

求石兽于水中。

今义:

请求、要求、追求。

8.已:

古义:

停止。

例句:

转转不已。

今义:

已经。

9.如:

古义:

像这样。

例句:

如是再啮。

今义:

如果

10.盖:

古义:

大概。

例句:

盖石性坚重。

今义有遮蔽作用的东西;由上往下覆:

6、词性活用

1

棹:

名词用为动词船桨,这里指划(船)例句:

棹数小舟。

2

暴:

动词用为名词,这里指突然。

例句: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

焉:

兼词,这里指于此,在那里。

例句:

二石兽并沉焉。

7、特殊句式:

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之外(省略句)“得”后面省略了宾语“之”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省略句)“设帐”后面省略了“于”

2.一讲学家设帐(于)寺中【状语后置句(介词短语后置句)】正确语序应为:

一讲学家(于)寺中设帐

3.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为”表被动)被动句

五、寓言四则其二

1、智子疑邻 (韩非)

(1)、韩非子: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华夏族,河南郑州新郑人,出生于战国末期韩国的都城郑城(今河南新郑郑韩故城遗址),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

韩非子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将老子的辩证法和荀子的朴素唯物主义融为一体,也是先秦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集儒、道、墨、法四大思想流派的精华于一身。

韩非是韩王之子,荀子的学生,李斯的同学。

著有《韩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

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

(2)、原文:

智子疑邻

宋⑴有富人⑵,天雨⑶墙坏⑷。

其子曰:

“不筑⑸,必将有盗⑹。

”其邻人之父(7)亦云(8)。

暮(9)而(10)果大亡(11)其财,其家(12)甚(13)智其子(14),而(15)疑邻人之父(16)。

(3)、注释:

1、宋:

宋国。

2、富人;富裕的人。

3、雨(yù):

下雨,名词作动词。

.

4、坏:

毁坏,损坏。

5、筑:

修补。

6、盗:

偷盗。

7、父(fǔ):

[1] 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这里译为“老人”,指邻居家的老人。

8、亦云:

也这样说。

云:

说。

亦:

也。

9、暮:

晚上。

10、而:

表修饰。

[3] 

11、果:

果然。

12、亡:

丢失。

13、家:

家里的人。

14、甚:

很,非常。

15、智其子:

意动用法,以······为智。

认为他的儿子很聪明。

智认为…聪明。

16、而(疑邻人之父):

表示转折关系。

17、将:

就会

(4)、译文:

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

他儿子说:

“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会有盗贼进来。

”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

(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

)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

他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分析:

【成语释义】主人家看来,儿子是机智的,邻居的老人是值得怀疑的。

通常拿来做交浅不能言深的世故教训。

听别人的意见要选择正确的,而不要看提意见的人与自己的关系,对人不可以持偏见。

客观分析

持有相同意见的人因身份不同及与主人亲疏关系的不同而遭到不同对待。

积极方面

(富人角度)

听取人意见时不能因其身份不同、与自己的亲疏关系不同而决定是否存在偏见。

消极方面

(邻人角度)

在给别人提意见时要注意与别人的亲疏关系,如果与别人的关系较好,并且此人心胸宽广,则可提意见。

2、塞翁失马 (《淮南子》)

(1)作者:

刘安(前179-前122),西汉皇族,淮南王。

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

汉文帝8年(公元前172年),刘长被废王位,在旅途中绝食而死。

他是西汉的思想家、文学家,奉汉武帝之命所著《离骚体》是中国最早对屈原及其《离骚》作高度评价的著作。

他曾招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编写《鸿烈》亦称《淮南子》。

刘安是世界上最早尝试热气球升空的实践者,他将鸡蛋去汁,以燃烧取热气,使蛋壳浮升。

同时,刘安也是我国豆腐的创始人。

(2)原文: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3)译文:

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们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

(一天),他的马无缘无故逃跑到胡人那边去了。

人们都来安慰他,这个老人说:

“这怎么就不是福气呢?

”经过几个月,他的马带领一群胡人的骏马回来了。

人们都去祝贺他。

这个老人说:

“这怎么就不是祸害呢?

”家里有很多好马,他儿子喜欢骑马,(有一天)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大腿。

人们都来安慰他,这个老人说:

“这怎么就不是福气吗?

”经过一年,胡人大举,进攻边塞,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打仗。

靠近长城一带的人,绝大多数都战死沙场。

唯独只有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没有被征去战场),父子俩保全了性命。

六、文言虚词

1.【而】 

(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