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疫情防控期间夏季疾病预防知识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879107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疫情防控期间夏季疾病预防知识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幼儿园疫情防控期间夏季疾病预防知识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幼儿园疫情防控期间夏季疾病预防知识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幼儿园疫情防控期间夏季疾病预防知识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幼儿园疫情防控期间夏季疾病预防知识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疫情防控期间夏季疾病预防知识方案.docx

《幼儿园疫情防控期间夏季疾病预防知识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疫情防控期间夏季疾病预防知识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疫情防控期间夏季疾病预防知识方案.docx

幼儿园疫情防控期间夏季疾病预防知识方案

幼儿园疫情防控期间夏季疾病预防知识方案

夏季,气温变化无常时,是疾病的多发季节,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身体各器官发育尚不完善,幼儿抵抗力低,肌肤薄,寒冷不能自调,且鼻腔短小,黏膜血管丰富,当局部粘膜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导致抵抗力降低时,容易使病毒和细菌大量繁殖,导致幼儿呼吸道反复感染,就容易引发各种疾病。

应根据春季的特点,对幼儿精心照料。

那么如何有效预防呢?

让我们来看看幼儿园春季小常识有哪些:

夏季由于气温变暖,病毒、细菌活跃起来,而天气变化又大,对免疫功能较弱的幼儿来说,很容易被病毒或细菌感染而患病。

下面就向您介绍几种春季常见疾病症状、预防和护理:

1.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季节在3-5月份,不仅是儿童,成年人同样有不少人发病。

患者不仅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还要在传染期进行隔离治疗,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者。

小儿麻疹症状:

麻疹从感染麻疹病毒到发病有10余天时间。

然后小儿出现发烧,体温可高达38—39℃,同时有流鼻涕、流眼泪、咳嗽、打喷嚏、眼睛怕光、结膜充血、精神不振等症状。

发烧2—3天后在病儿的口腔内颊黏膜上呈现充血变红,上面可见许多白色针尖大小的斑点,周围有红晕,开始只有几个,且非常小,不易发现。

只要发现病儿内颊黏膜上有这些斑,即是麻疹。

发烧3—4天后,病儿身上出现疹子。

最先在耳后、颈部,然后在面部,最后在躯干、四肢出现疹子。

一般来讲,只有待四肢及手、脚心都出了疹才算出齐。

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烧渐退,出过皮疹的地方像麸样的脱皮,并留下棕色斑痕,要经过1—2周才完全消失。

小儿麻疹如何预防:

1)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手段。

2)尽量避免去人口拥挤、空气流通较差的公共场所,如医院、商场、车站、超市、影剧院等,减少感染麻疹的机会,注射麻疹疫苗15天后才能产生保护性抗体,因此即使你的孩子刚接种完麻疹疫苗也要注意加强防护。

3)要多晒被褥、衣物,也让孩子常晒太阳;平时多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养成良好的习惯,勤洗手,合理饮食,锻炼身体,以增强抵抗力。

4)若不慎与麻疹患者密切接触,应及早进行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减少发病机会,一旦发生发烧、咳嗽症状,应及时去医院治疗。

5)患了麻疹要及早就诊,及早隔离,及早治疗,避免耽误病情。

病人一般要求隔离至出疹后5天,若并发肺炎则应延长隔离期至出疹后10天,如不住院在家治疗的病人,也应做好隔离,以避免传染给家人和周围的人。

小儿麻疹的治疗与护理:

1)休息。

病儿应卧床休息,保持室内安静、空气新鲜湿润,避免冷风直吹病儿,强光直射其眼睛。

要多喝开水,在出疹期间可用芦根20—30克或香菜根熬水喝,以帮助出疹。

2)注意营养。

多吃易消化而富有营养的食物,不需忌口,高烧出疹期间,可给宝宝吃母乳、藕粉、豆浆、米汤、面片汤等。

不要吃油腻的食物,小儿开始退烧退疹时,可增加饭量,吃软饭、鸡蛋羹、瘦肉、鸡蛋、鱼、猪肝、水果以及西红柿、胡萝卜等。

3)发烧的护理。

发烧是小儿本身的一种机体反应,有利于透疹,所以不要一遇到婴儿发烧就给其吃退烧药,这样易导致出疹不畅,甚至可并发肺炎、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如果体温达39℃以上,可在医生指导下用小量退烧药或温水擦浴。

一般体温降到38℃即可,不宜把体温降得过快、过低,出汗不宜太多,以保证病儿出疹顺利,安全康复。

4)保持清洁。

要常用温水擦洗病儿的眼睛、鼻子,保持口腔清洁,年长儿可以漱口,对小婴儿可用纱布、棉花蘸温开水清洗口腔。

5)隔离与消毒。

发现小儿患麻疹后立即进行隔离。

由于麻疹病毒的抵抗力弱,一旦离开人体很快就失去效力,因此,对病儿的居室只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即可达到消毒的目的。

病儿的衣服、被褥、玩具等拿到室外晒1—2小时。

6)注意发现并发症。

单纯患麻疹的病儿通过良好的护理,一般能很快恢复健康,但年龄较小的婴儿及患有佝偻病、营养不良或慢性咳嗽的小儿患麻疹后,由于身体抵抗力进一步降低,容易发生并发症。

发热时,疹子迟迟不出或出不齐,疹色发暗,或疹退后体温仍然不退,病儿出现气喘、气短、咳嗽等问题,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应尽快就医诊治。

2.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也叫“痄腮”,俗称“大嘴巴”,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

病毒由呼吸道侵入人体,引起腮腺或颌下腺肿胀。

常在幼儿园、小学里流行。

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二季为高峰,呈流行或散发趋势,在集体人群中常形成暴发流行。

一岁以内发病较少,5~9岁最多,10~14岁下降,成人中也可发病。

潜伏期一般8~30天,平均18天。

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

常常表现为发热、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怕进酸食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成人患者一般较严重。

腮腺炎的预防:

小儿患病后可终生免疫。

1)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为止。

告诉孩子不要与患病者密切接触。

室内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家里可用0.2%过氧乙酸消毒。

流行期间不要参加大型集体活动。

2)接种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

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多参加锻炼,增强体质。

但腮腺炎减毒活疫苗不能用于孕妇、先天或获得性免疫低下者以及对鸡蛋白过敏者。

3)药物预防,采用板蓝根30克或金银花9克煎服,每日1剂,连续6天。

腮腺炎的护理:

1)不要让孩子上学,以免使其他同学受感染,直至腮腺肿胀消退后五天再去学校。

2)减轻疼痛。

在腮肿的早期,可用冷毛巾局部冷敷,使局部血管收缩,从而减轻炎症充血的程度,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

亦可用如意金黄散调茶水或食醋敷于患处,保持局部药物湿润,以发挥药效,防止干裂引起疼痛。

如果男孩的睾丸疼痛,可以用绷带把阴囊托起,以减轻疼痛。

3)降低体温。

定时给孩子测量体温,必要时,可以采取降温措施。

鼓励患儿多饮水以利汗液蒸发散热。

高热时可采用头部冷敷、温水或酒精擦浴进行物理降温或服用适量退热剂。

发热早期可给予利巴韦林、干扰素或板蓝根抗病毒治疗。

4)合理的饮食。

患腮腺炎时,病儿常因张嘴和咀嚼食物而使疼痛加剧,因此,应给病儿吃富有营养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或软食,不要给病儿吃酸、辣、甜味过浓及干硬食物,因为这些食品易刺激腮腺使腮腺分泌增加,刺激已红肿的腮腺管口,使疼痛加剧,要多给病儿喝水,这样有利于退热及毒素的排出。

5)口腔卫生。

饭后及睡觉前后用淡盐水漱口或刷牙,清除口腔及牙齿上的食物残渣,防止继发细菌感染。

6)卧床休息。

保证休息,防止过劳。

重症病儿因高热,精神及体力都很差,应当卧床休息以减少体力消耗,有助于康复。

7)病情观察。

脑膜炎多于腮腺肿大后1周左右发生,患儿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头痛、呕吐、颈强直、嗜睡、烦躁或惊厥。

应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应立即送往医院。

 

3.风疹:

多发于春季,多见于1~5岁的孩子,极易在托儿所、幼儿园流行。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一种比较轻的出疹性传染病,该病毒在体外生活力很弱。

风疹病毒大多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初期出现咳嗽、喷嚏、流涕、咽疼、头痛、低烧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上述症状出现1~2天内,即开始出疹,皮疹呈浅红色,稍稍隆起,分布均匀。

护理:

病儿不要送到幼儿园。

居室开窗通风, 保持皮肤及口腔的清洁卫生。

加强营养,多喝水,进食牛奶、粥等营养容易消化的食物。

  

 4.水痘:

水痘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儿童期出疹性疾病,多发于冬春两季。

通过直接接触、飞沫、空气传播。

90%患儿年龄小于10岁,易感接触者约90%~96%发病。

水痘结痂后病毒消失,故传染期自出诊前24小时至病损结痂,约7~8天。

潜伏期10~21天,一般两周左右。

水痘病原体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即人类疱疹病毒3型。

一次感染水痘可获得终身免疫。

但在免疫功能受损或已接受过水痘疫苗,也可有第2次感染,症状轻微。

如果幼儿园里有幼儿患有水痘,也要及时的让家长送往医院确诊,并在完全康复之后来幼儿园。

水痘的预防和护理:

1)水痘的传染性很强,发现患病的孩子应立即隔离,直至疱疹全部结痂脱落。

2)水痘流行期间,未患过水痘的孩子应少去公共场所。

接触患水痘的孩子后;应在家隔离观察3周。

3)患了水痘的孩子,在家里应该完全避免与带有化脓菌的人接触。

经常剪指甲,把手洗净,每日换洗衬衣和衬裤。

4)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或皮疹内容物污染的被服及用具,应利用曝晒、煮沸、紫外线照射等方法消毒。

5)室内空气要流通,注意避风寒,防止复感外邪。

6)不要搔破皮肤,以防继发感染,可用浓度为2%的龙胆紫液外涂。

7)患病的孩子禁用激素,正在应用激素的患病的孩子应立即停止使用或减量。

5、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可通过直接接触、飞沫、空气或饮食传播,易感人群最常见的还是3岁左右的孩子,一般说从6个月以上一直到5岁是高发年龄段。

潜伏期差不多是2—6天左右,当感染了病毒以后,孩子一般出现一些前驱期症状.前驱期症状往往就是:

低烧、食欲不佳、神志萎靡,孩子精神也不好。

进一步的表现就是:

嘴巴里面出现了咽喉的疼痛或者口腔的干燥,接着就逐渐在口腔粘膜面出现1—3毫米大小的水泡,再过几个小时或者到24小时,这些水泡就会变成溃疡。

如果孩子有发烧的表现,加上有咽喉疼痛,嘴巴里面有任何的疱疹或者是溃疡出现的时候,要尽早去看医生,不要等到手上出现了典型的水泡时再去看医生,那时候已经疾病已经到了中期的表现。

手足口病预防:

首先还是要减少带孩子到人多的地方去,减少孩子到公共场合,尤其是尽可能减少孩子在外面饮食的机会。

在任何的时间,如果孩子出外回到家里面都强调要孩子把手洗一下,饭前要洗手,上厕所以后要洗手,“洗手”是很重要的措施;“发现早”是治疗控制手足口病的最主要环节。

手足口病护理:

总的来说,还是要提高孩子本身的抵抗力。

提供给孩子容易消化的饮食,保持一定量的饮水,如果孩子体温高过38℃的话,用适当的退热药物,将体温控制在比较适合的温度范围。

孩子身上的皮疹主要是保持干净、清洁,不要让皮肤受到二度感染,这是最主要的。

幼儿园春季保育工作

春季天气多变,雨水增多,容易引发呼吸道传染病。

春季是风疹、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疾病多发季节,幼儿园的空间相对狭小,人群密集,很容易在孩子们之间形成交叉感染。

幼儿园应该科学、合理的做好春季保育工作:

1.       晨检和午检:

坚持早上对幼儿进行晨间检查,

一看:

看脸色、看皮肤、看眼神、看咽喉;

二摸:

摸摸是否发烧、摸腮腺是否肿大;

三问:

问幼儿在家吃饭情况、睡眠是否正常、大小便有无异常;

四查:

是否携带不安全物品。

中午利用幼儿午睡时间,老师也要对幼儿身体状况进行检查。

如果发现幼儿有风疹、水痘、麻疹等传染性疾病的症状,应立即隔离,并通知家长接走孩子,及时到正规的医院就医。

如果确诊是传染疾病,要等孩子的病情完全康复,并且在医院开到康复证明才能入园。

2.       春季也是手足口病(发疹性口腔炎)高发的季节,感染对象主要为幼托儿童或小学生。

该病主要通过接触污染毛巾、手帕、茶杯、玩具、床上用品、餐桌等感染。

教师要对这些物品定期严格的消毒。

3.       每个教室、活动室室内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4.       引导幼儿勤洗手,教幼儿洗手的正确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预防春季流行疾病很重要的内容。

5.       适当的增加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带孩子外出舒展筋骨,不仅可以让幼儿心情放松,还有增强抗病能力的功效。

孩子户外活动的时间不要一下子就增加很多,避免孩子身体不适应,要根据气候逐渐的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6.       幼儿运动后容易出汗着凉,孩子在运动前要先脱去一件外衣,运动后再及时穿上。

7.       可以在早晨孩子入园时,在班级准备好盐水,让孩子用盐水漱口。

8.       保证幼儿在幼儿园的饮水量,幼儿园也要根据春季特点制定营养食谱,保证幼儿春季的饮食和健康。

幼儿春季保健常识家长须知

 

春季气温变暖,但气候变化反复无常,昼夜温差大。

由于气温变暖,病毒、细菌活跃起来,而天气变化又大,对免疫功能较弱的幼儿来说,很容易被病毒或细菌感染而患病,孩子反复感冒、咳嗽,不仅影响健康、发育,而且会有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如心肌炎、风湿病等。

因此,幼师掌握春季幼儿保健知识,对提高孩子们的免疫功能,做好防范很重要。

预防春季流行疾病的措施:

1. 居室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必须的),大人不要在室内吸烟,伤害孩子的呼吸道。

室内温度最好和幼儿园接近(18--20℃)。

2. 幼儿衣服的增减要适当,最好能根据天气预报来决定第二天穿多少衣服。

3. 幼儿运动后容易出汗着凉,孩子运动前先要脱去一件外衣,运动后再及时穿上。

4. 教育孩子注意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勤用药皂洗手,用盐水漱口。

5. 避免接触传染源。

不到空气混浊、人口密集的地方,如超市等。

在外上特长班的孩子尤其要注意。

到医院更要注意被交叉传染。

6. 防过敏性疾病。

如过敏性疾病史的孩子,如:

哮喘。

过敏性鼻炎等,应避免让孩子接触过敏源,不带孩子到花园玩耍,少吃或不吃鱼、虾等食物。

7. 多喝白开水,温度最好控制在25℃。

8. 在流行病高发季节,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咽喉肿痛、头痛、皮肤出血等症状时,必须马上送医院诊治,切勿延误。

 

 

 春季是幼儿长身体的季节,在饮食结构上,家长应该根据春季的特点合理安排幼儿饮食。

 

1. 必须补充含高热量的食物,除谷类制品外,还可选用黄豆、芝麻酱、花生、核桃、瓜子等食物。

寒冷还会加速体内蛋白质分解,导致幼儿抵抗力的下降。

因此需及时补充优质蛋白质,如蛋、肉、鱼虾、豆制品等。

要注意动物蛋白质与植物蛋白质合理搭配。

2. 维生素A,具有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粘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细胞的功能,能抵抗各种病菌的侵蚀。

如胡萝卜、苋菜及一些黄绿色蔬菜等。

3. 维生素E,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如卷心菜、花菜、芝麻等。

4. 维生素c ,维生素c在人体内的作用是提高脑神经的灵敏程度,使脑对刺激的反应灵活,还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对孩子的脑和身体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春季多风,气候干燥,易引发出血症,维生素c对防止出血有很好的作用,必须及时供给。

补充维生素c的方式也有两种:

其一是服用维生素c片,其二是尽量多吃些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如柑橘、苹果、小白菜、雪里红、西红柿、元椒、萝卜、大枣等。

5. 食用菌,内含丰富的铁和钙,能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机体抵抗力。

如黑木耳、银耳、蘑菇、香菇等。

6. 多吃含自然糖分的食物,由于春季气候转暖和昼长夜短,使孩子的代谢机能旺盛,户外活动时间也大为加长,热量和营养物质的消耗就会相对加大,使孩子经常感到饥饿。

因此,春季可以用加餐的方式给孩子补充热量和营养物质。

适宜的加餐时间为上午10-11时,下午3-5时,加餐食品可选花生米、红薯干、栗子、葡萄干、果脯、蜂蜜水等含有自然糖分的食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