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南区人民政府文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876144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南区人民政府文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青岛南区人民政府文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青岛南区人民政府文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青岛南区人民政府文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青岛南区人民政府文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南区人民政府文件.docx

《青岛南区人民政府文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南区人民政府文件.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南区人民政府文件.docx

青岛南区人民政府文件

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政府文件

青南政发〔2011〕24号

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市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区政府各部门、区直各单位、各街道办事处、驻区各单位:

《市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已经市南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查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纲要》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十一五”时期的工作,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与工作重点,符合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是动员和组织全区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首善之区的行动纲领。

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纲要》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切实抓好《纲要》的贯彻落实,为实现“十二五”时期各项目标而共同努力。

 

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四日

 

青岛市市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目录

一、发展基础和背景7

(一)发展基础7

1、综合实力明显增强7

2、经济结构不断优化7

3、城市功能日臻完善8

4、生态环境持续改善9

5、民生工程成效显著9

6、社会事业全面进步10

7、社会秩序明显优化11

8、执政能力显著增强12

(二)发展背景13

1、国际环境呈现新特点13

2、发展方式面临新挑战13

3、改善民生成为新热点13

4、区域发展带来新机遇14

5、城市发展显现新趋势14

二、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15

(一)总体思路15

(二)基本原则16

1、坚持高端发展16

2、坚持品质发展16

3、坚持创新发展16

4、坚持绿色发展17

5、坚持和谐发展17

(三)发展目标17

1、提升发展层级,培育特色经济,创造最优经济结构17

2、加快旧城改造,提升城市品质,建设最美城区环境17

3、优化人口结构,实施人才工程,培养最高居民素质18

4、改善民生质量,保障公共安全,建立最好社会秩序18

5、建设创新型城区,打造宜业环境,积聚最大发展潜质19

三、城区功能规划与发展布局21

(一)打造西部城区发展核心21

1、建设国际航运服务区21

2、打造百年老街商业旅游区23

3、完善西部重要政务办公区23

(二)优化东部城区核心功能24

1、建设国际金融商务核心区24

2、培育软件和动漫产业集聚区25

3、强化东部政务办公核心区25

(三)保护发展中部城区25

1、保护中部城区传统风貌26

2、打造欧陆风情文化休闲区26

(四)打造滨海休闲旅游产业带26

1、建设奥帆文化旅游区27

2、挖掘滨海旅游资源27

(五)建设城市精致新空间27

1、建设标志性城市综合体28

2、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28

3、改善城区交通管理29

4、打造特色文化街区29

5、创建生态宜居新城区30

四、产业层级提升与新业态培育31

(一)突出层级提升,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32

1、总部企业32

2、国际金融32

3、精品消费32

4、高端中介32

5、全球物流33

(二)突出生产性服务业,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33

1、金融服务业33

2、信息服务业34

3、服务外包业34

4、对外贸易业34

(三)突出生活性服务业,提升改造传统服务业35

1、商贸流通业35

2、餐饮娱乐业35

3、家庭服务业36

4、房地产业36

(四)突出时代特征,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36

1、特色文化产业36

2、科技服务业37

3、节庆与会展业37

(五)突出滨海特色,加快发展旅游业38

1、培育多元化旅游产品38

2、完善旅游配套设施39

3、规范旅游市场秩序39

4、加大宣传推介力度39

五、民生保障与和谐社会建设40

(一)改善民生质量40

1、实施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战略40

2、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质量41

3、健全社会保障体系41

4、发展养老服务体系42

(二)发展社会事业43

1、夯实社区建设基础43

2、促进文化事业繁荣44

3、加快体育事业发展45

4、提升居民素质45

5、推进其他社会事业发展46

(三)提高城区管理水平46

1、创新管理体制47

2、完善长效机制47

3、加强综合管理47

(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48

1、促进民主法制建设48

2、加强公共安全管理48

3、全力维护社会稳定49

六、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50

(一)项目支撑50

1、产业载体建设项目50

2、基础设施与旧城改造项目50

3、社会事业与民生项目50

(二)要素与政策支持51

1、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51

2、增强公共财政保障能力51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52

4、实施对外开放战略52

5、扶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52

(三)实施机制保障53

1、深入宣传发动53

2、加强统筹协调53

3、强化监督考核53

4、注重评估修订54

“十二五”时期,是青岛市市南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体制机制创新、城区面貌改善和推动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首善之区的关键时期。

总结“十一五”的经验,认清“十二五”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确立未来一个时期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对确保市南区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展基础和背景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发展机遇,创新发展思路,加强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的重点工程建设,全区经济平稳增长,城市功能不断优化,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现代化国际城市首善之区建设初见成效。

1、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2010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543.7亿元,是2005年的2.4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1.98亿元,是2005年的2.3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9.46亿元,是2005年的2.1倍;区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6.91亿元,是2005年的2.3倍;实现进出口额104.14亿美元,是2005年的2.2倍。

2、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通过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意见》等政策措施,不断扩大服务业规模,提升服务业能级。

“十一五”期间,成功跻身“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能力十强区”行列,建成“中国高端服务业发展示范基地”。

2010年,全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84.2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9%,比2005年提高3.6个百分点;市级以上总部企业达到136家,税收占全区税收比重超过39%,入驻我区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47家,以市南区为主体的青岛市总部经济综合发展实力在全国35个主要城市中连续六年保持前十;区内金融机构达到128家,占全市金融机构的90.8%,荣获“中国金融生态区”称号;经过认定的软件企业达到167家,占全市52%,软件及动漫游戏产业总收入达到130亿元,建成全省服务外包示范基地;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实现增加值53.8亿元,建成全国首家“中国文化餐饮示范区”;旅游业实现总收入230亿元,奥帆中心成功打造为“国家滨海旅游休闲示范区”,市南区被评为“山东最佳旅游生态示范区”。

3、城市功能日臻完善。

“十一五”期间,全区城区建设稳步推进,东部城区核心功能日臻完善,西部城区改造初显端倪。

产业载体建设成绩显著,相继完成了奥帆中心、国际动漫游戏产业园、银海国际游艇俱乐部、创意100、中联创意广场、劈柴院等重点项目建设,商务楼宇达到119座,总面积达到386万平方米,以海信广场、百丽广场、阳光百货为代表的东部高档商圈已成规模。

旧城改造稳步推进,拆迁改造面积130万平方米,新建安置房260万平方米,公共服务功能持续增强,近2万户居民受益。

拆除违法建筑11万平方米,维修超期服役道路243条,整治背街小巷1408个,道路硬化率达到100%,城区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4、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通过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完成小鱼山周边、信号山周边、青岛路周边风貌保护区内300余栋居民楼的维修整治。

栽植各类树木150万株,新建改建绿地20万平方米,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06%,获得“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突出贡献单位”荣誉称号。

把握奥帆赛、全运会环境保障建设契机,强化污染监管、三废治理、扬尘防治等工作,改善空气质量、保护近海海域。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3%,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年均分别下降2.3%和3.9%。

全区环境监管和突发污染事故处置能力明显提升,低碳生产和生活方式开始培育。

5、民生工程成效显著。

建成1000平方米以上社区“三个中心”28处,新建和谐楼院(单元)3100个,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和“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区”。

温家宝、贾庆林、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莅临视察,并给予充分肯定。

“四型社区”建设经验在全国推广。

改造旧楼院718个,维修房屋220万平方米,受益居民3.7万户。

创建“六送”养老服务模式,规范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实施就业援助、创业扶持工程,建设了职业培训中心和全市首家大型综合性人力资源市场,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4万人,建成66个充分就业社区,帮助19.5万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区属医疗应急救助金、困难群众应急救助金和安全隐患治理专项资金有序运行,区内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已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特殊人群的救助体系全面建立,全区社会保障体系日臻完善、水平不断提高。

获得“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社区红十字服务示范区”和“全国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荣誉称号。

6、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科技工作取得佳绩,241项科技成果获国家和省、市级科学技术奖励,十万人专利授权量达到109件,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和“全国科普示范城区”。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推进,完成区属学校校舍维修和供电、供暖改造,大幅度改善了办学条件;实施名校、名师带动战略,创办全国首个教师发展培训基地,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促进了教育质量全面提升,获得“全国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荣誉称号。

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和强化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为重点,初步形成融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全区13家公办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顺利实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理念得到初步体现;成功防控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加强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监管,为社区居民的食品、药品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

建成区图书馆、文化馆,对辖区73处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进行改扩建,成立500余支特色文化活动队伍,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抓好人口计生工作,实现“一刻钟计生技术服务圈”全覆盖,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素质、结构和分布进一步优化。

荣获“全国人口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区”和“中国人口早期教育暨独生子女培养示范区”称号。

圆满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

人防、兵役、宗教、港澳台事务、侨务、档案、史志、防震减灾、爱国卫生、对口帮扶等工作均取得新成绩。

7、社会秩序明显优化。

“十一五”期间,注重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规划和协调管理。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覆盖领域不断扩大,城区执法体系和执法监督手段日臻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稳健推进,群防群治网络不断健全;区级应急指挥中心、公共卫生监管中心和校园监控中心相继投入使用;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安全生产监管体系逐步完善,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0.01以内,社区居民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启动居民素质提升工程,居民基本科学素质、道德素质、技能素质和身体素质明显提高;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文明城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先后为奥帆赛、残奥帆赛提供全方位、广覆盖、立体化的安全保障服务,成功组织9万余名群众参与奥运会、残奥会火炬传递活动。

我区先后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省双拥模范示范区”、“省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区”。

8、执政能力显著增强。

坚持执政为民,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优化调整政府部门分工,建立编制和人员“机关少、基层多”的“正三角”模式,强化街道办事处职能,政府运行更加规范。

全面完成第四轮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工作,积极推行网上审批,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建成并投入使用,实行“一站式”办理,服务效率明显提升,服务型政府建设迈上新台阶。

加强执法监督,规范执法行为,保障重大民生工程的顺利推进,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政府依法行政意识不断增强,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和解放思想百日教育等活动,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行政执行能力明显提高。

“十一五”以来,全区经济社会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稳步前行,一大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102件,满意率达到98%。

“十一五”时期,市南区在各项工作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显现出一些不足:

一是产业高端化相对滞后,高端产业培育任重道远;二是城市建设滞后于社会发展需求,东西城区发展不够平衡;三是城区综合承载力面临较大压力,交通拥堵、停车困难等现实约束较为突出;四是教育、体育、医疗、卫生、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分布不够均衡,改善民生的任务依然艰巨。

(二)发展背景

1、国际环境呈现新特点。

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的变化。

经济多极化格局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进一步增强;以低碳经济、绿色产业、清洁能源为主导的“绿色经济”引领新的科技革命,世界性技术创新正孕育重大突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远未结束,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面临新调整,国际间产业梯度转移出现新趋势,围绕市场、资源、人才等的竞争更加激烈,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气候变化、能源与资源安全、公共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

2、发展方式面临新挑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科学发展,作为一个长期的重大战略将引领我国经济领域的深刻变革。

这一时期,全国范围内若干重大区域战略的实施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整体推进将创造新的重大发展机遇;同时,经济增长将更加倚重内需拉动,更加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更加关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生态安全。

3、改善民生成为新热点。

民生问题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同利益群体诉求日益增多,居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快速增长,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期待越来越高。

进一步落实改善民生的各项重点任务,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实现包容性增长,已成为保障“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均衡和谐发展的现实需求。

4、区域发展带来新机遇。

“十二五”是加快建设繁荣、生态、文化、和谐青岛的关键时期。

这一时期,蓝色经济区建设进入国家战略,青岛成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青岛西部制造业基地、北部高新技术开发区、环湾经济新产业带等重要经济增长点将进入快速成长阶段,海底隧道、地铁3号线和2号线等一批关系青岛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开工建设和交付使用,将带动青岛整体城市功能实现突破性提升,形成“七区、五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联动态势,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布局将进行新配置,城市“中心城区”、“核心功能区”等面临新的调整,城市资源配置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

5、城市发展显现新趋势。

由于经济发展和土地资源限制,城市建设由规模扩张转向品质提升,建设“紧缩型城市”逐步成为新趋势;城市管理要求更多反映社区居民对人文关怀和公共空间的需求,更多渗透社区资源与能源节约以及低碳和便捷服务的追求。

“十二五”时期,市南区已进入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的发展时期,空间约束日益凸显,城市发展和社区建设面临许多新问题,社会公共服务面临诸多新矛盾。

建设城市精致新空间,解决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诉求与矛盾,打造和谐共生绿色低碳新社区成为必然选择。

“十二五”时期,国际国内乃至区域环境将发生巨大变化,必须进一步增强科学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正确分析新形势,从容应对新挑战,把握发展新机遇,坚持以更高标准,更好水平,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创新工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实现全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

二、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把握建设“蓝色经济区”和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的重大机遇,坚持国际标准,立足区位优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品质,改善民生质量,创新城市管理和社区建设模式,建立“东中西均衡发展”、“六大功能区联动”的城区发展新格局;打造以“高端”为引领、以“轻型”为主体的服务经济新体系;实施以改善民生质量、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均等化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建设,全面实现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首善之区的奋斗目标。

(二)基本原则

1、坚持高端发展

以高端战略为导向,引进高端人才,发展高端产业,抢占产业制高点,扩大现代服务业中总部企业、精品消费、高端中介、国际金融、全球物流五大高端领域的发展规模,提升高端服务领域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2、坚持品质发展

树立品质优先的发展理念,创立高品质产业载体,培育高品质产业形态,鼓励现有产业品质提升,设置高标准城市管理体系,促进城区功能有机更新,打造融历史、文化、景观于一体的标志性城市精致新空间,积极推动城市发展由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转换。

3、坚持创新发展

以建设创新型城区为目标,通过推进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大力营造创新环境,汇聚创新资源,培养创新人才,保护创新成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内生型经济增长模式,以创新驱动引领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升级,在蓝色经济发展中有所作为。

4、坚持绿色发展

以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新理念统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倡导城市低碳运行、市民低碳生活,支持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应用,着力发展低碳产业;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自觉维护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城区。

5、坚持和谐发展

以城区均衡发展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加快西部城区改造步伐,实现老城区有机更新;以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合理配置经济社会资源,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均等化,创新城市管理和社区建设模式,协调多元利益关系,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与冲突,建设和谐城区。

(三)发展目标

1、提升发展层级,培育特色经济,创造最优经济结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产业发展层级,培育新兴特色经济,实现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13%,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5万元;区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91%;总部企业税收占全区总税收的比重达到50%,进一步优化全区经济结构。

2、加快旧城改造,提升城市品质,建设最美城区环境

按照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区承载力、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加大建设与改造力度,不断提升城市品质。

积极配合推进海底隧道、地铁3号线、快速路三期竣工并投入使用,打造百年老街商业旅游区,全面完成“三岛组团”建设、火车站商圈改造等西部工程;建设国际金融商务核心区,推进东部城区核心功能优化;保护发展中部城区,形成海滨休闲旅游产业带;打造青岛中心、华润中心等城市综合体和一批现代城市精致新空间;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3%,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2%,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6%,营造绿色、低碳、生态的宜居环境。

3、优化人口结构,实施人才工程,培养最高居民素质

以优化人口结构、培养文明素质为重点,全面提高城区居民素质,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人力资源支撑。

科教文卫体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28.5%,建成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和体育设施;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2岁;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年均引进人才2000人;居民文明素质明显提高。

4、改善民生质量,保障公共安全,建立最好社会秩序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建设功能完善、分布合理、管理有效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城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安置失业人员再就业10万人以上;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100%。

以建设平安市南为目标,建立健全区级重大事故应急响应系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始终保持在全市最低,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5、建设创新型城区,打造宜业环境,积聚最大发展潜质

以资本、载体、环境建设为重点,有效积聚发展潜质,为城区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保持在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达到17%,外贸出口年均增速超过5%;十万人专利授权量达到200件;新增商务载体面积150万平方米;新增企业18000家,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水平。

 

市南区“十二五”期间经济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序号

指标

单位

属性

2010年

2015年

经济结构

1

生产总值

亿元

预期性

543.7

1000

2

人均生产总值

万元

预期性

8.6

15

3

区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亿元

预期性

26.91

50

4

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

预期性

89

91

城区环境

5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

约束性

23*

16*

6

建成城区绿化覆盖率

%

预期性

35.06

35.3

7

空气质量优良率

%

约束性

91.3

92

居民素质

8

人口自然增长率

预期性

4.5

4.5

9

居民平均期望寿命

预期性

80

82

10

科教文卫体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

%

预期性

27.9

28.5

11

年均引进人才数

预期性

1700

2000

社会秩序

12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

预期性

11

11

13

安置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

万人

预期性

19.5*

10*

14

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

%

预期性

99

100

15

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预期性

0.01

0.007

发展潜质

16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

预期性

25

20

1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

预期性

19

17

18

新增商务载体面积

万平方米

预期性

52*

150*

19

新增企业数量

预期性

15054*

18000*

20

十万人专利授权量

预期性

109

200

注:

带*指标为五年累计数

三、城区功能规划与发展布局

“十二五”期间,市南区将立足区域优势,通过打造西部城区发展核心、优化东部城区核心功能、保护发展中部城区人文资源、打造海滨休闲旅游产业带、建设城市精致新空间和创建生态城区,全面实现城区功能的有机更新,推动城区功能和发展布局优化,建立“东中西均衡发展”、“六大功能区联动”的城区发展新格局。

(一)打造西部城区发展核心

根据市南区的地理位置和环湾大青岛发展需求,以“三岛组团”开发为着力点,以海底隧道、地铁3号线和快速路三期项目建设为契机,推进西部城区改造,加快建设国际航运服务区、百年老街商业旅游区和西部重要政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