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872660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docx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docx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三民主义:

1、背景:

(1)政治:

改良救国方案的失败。

(2)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思想:

革命知识分之队伍迅速壮大并把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大力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4)组织:

革命团体的建立。

(5)个人努力:

孙中山早期活动。

2、提出:

1905年,孙中山同黄兴、宋教仁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在《中国同盟会总章》中,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不久又在《民报.发刊词》上,将这个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三民主义。

3、内容: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如何理解民族、民权和民生三大主义之间的关系?

①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政治前提。

②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

③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补充和发展,是三民主义中最具思想特色的部分。

④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

4、评价:

①涉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鼓舞人民群众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

②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比较完整但不够科学的民主革命纲领,民族主义不但没有明确反帝且具有狭隘性,民生主义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是由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的,这就决定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5、实践和结果:

①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促进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要不要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②指导辛亥革命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辛亥革命的成功,是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一次实践。

③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作用

1912年,孙中山根据三民主义思想原则,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它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

④捍卫民主共和

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实行独裁统治,企图复辟帝制。

孙中山开始了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

他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但都以失败告终。

孙中山逐渐认识到,过去的办法行不通了,为救国必须寻求新途径、新力量。

二,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背景:

(1)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夺了革命的胜利果实,军事上推行独裁统治,政治上竭力破坏民主共和制度。

(2)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所做的努力失败。

(3)孙中山思想的转化:

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孙中山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2、提出:

1924年,国民党一大,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3、内容:

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有两方面含义:

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则指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

(1)在民族主义方面,旧三民主义所突出的是“反满”,矛头指向清王朝,新三民主义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目标;“新”在反帝。

(2)在民权主义方面,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新”在强调了普遍平等的民权;

(3)在民生主义方面,新三民主义在平均地权的基础上提出节制资本的办法,承认“耕者有其田”,并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

“新”在扶助农工。

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比较

(1)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如反帝反封建)是一致的,这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对当时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还是有原则的区别:

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力、八小时工作制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而新三民主义仍然是以政治内容为主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在实现民生主义方面仅限于实行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等措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除民主革命阶段外,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即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最高革命纲领,而新三民主义只有民主革命的纲领,仅限于发展资本主义。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1)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性和进步性在于蕴含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精神。

(2)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具体体现。

4、评价:

(1)进步意义:

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

(2)局限性:

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2.三民主义的内容:

内容

关系

来源

范畴

民族主义

前提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

核心

创立民国

政治革命

民生主义

补充发展

平均地权

社会革命

 

3.新旧三民主义特点之比较(“新”在何处?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突出反满反清

反对帝国主义

民权主义

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

普遍平等的民权,反帝反封相结合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新旧三民主义的联系和区别

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提出

背景:

社会状况(半殖半封)、阶级基础(资产阶级)、思想转变(由改良转向用暴力手段反清)

背景:

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孙中山先生的伟大转变

提出时间: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

内容

民族主义(民族革命)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政治革命)即“创立民国”(核心)

民生主义(社会革命)即“平均地权”

民族主义: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

凡反帝之个人和团体享有民权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实践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论基础

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评价

积极: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局限性:

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进步性:

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是国共合作的基础;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解决了革命的依靠力量问题),推动了大革命的高涨

局限性:

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

联系

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扬弃和发展。

【学思之窗】材料略孙中山为什么主张进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

这三种革命和三民主义是什么关系?

 解题关键:

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理论的来源,并明确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的目的。

 思路引领:

认识当时中国的社会现状,知道改革社会的迫切任务,理解三民主义提出的历史背景。

 答案提示:

孙中山已经意识到满清专制统治是中国处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源,通过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首先是为了结束满清专制统治。

这三种革命与三民主义是一种因果关系,或者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为了完成三种革命,提出与之对应的三民主义。

 【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三民主义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提出来的?

对中国民主革命起了什么作用?

 解题关键:

三民主义提出的历史背景。

 思路引领:

通过三民主义提出的目的理解三民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历史作用。

 

答案提示:

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不同的改良方法,但都没有取得成功。

19世纪末,中华民族被瓜分的危险加剧,为了实现民族振兴,摆脱民族危亡,孙中山在学习西方政治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民主义理论。

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它指导民族资产阶级推翻了中国存在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二、学习延伸 材料略思考:

新三民主义为什么能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与新三民主义有哪些不同?

 解题关键:

准确把握教材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内容比较。

 思路引领:

理解新三民主义新增加的内容。

 答案提示:

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帝纲领,反对封建军阀统治,这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有相同之处,故此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

但是,它仍然财产私有,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中明确提出的铲除私有制度有着本质不同。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孙中山先生于1919年总结民国以来经验时说:

“八年以来的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步,实因单破坏地面,没有掘起地底陈土的缘故.这地底的陈土,就是官僚、武人、政客。

要建筑灿烂庄严的民国,须先搬去这三种陈土,才能立起坚固的基础来这便是改造中国的第一步……”此后孙中山为“搬去这三种陈土”而采取的措施有①改组国民党②提出新三民主义③确立三大政策④发动“二次革命”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比欧美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优越之处在于他提出了避免“欧美强矣,其民实困”现象的纲领下列孙中山的主张能够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核定天下地价”、“土地涨价归公”

B.“(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C.“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D.“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3、有人认为:

“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秀清),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

主题使然也。

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

”你认为文中的“主题”应该是

A.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朝反动统治,重建汉族政权

B.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朝和帝国主义的反动统治

C.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朝反动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D.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使之与民族资产阶级一起革命

4、1906年孙中山说:

“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而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这表明当时孙中山①正确揭示了近代中国的民族矛盾②明确反对当时流行的种族复仇思想③认为推翻清朝反动统治具有双重意义④坚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立场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5、“建设之首要在民生······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据此判断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主张为

A.将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B.地方政府应享有高度自治权

C.解决以土地为核心的财富分配问题D.建立福利社会

6、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

这一理想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

在他逝世后,人们秉承他的遗志,拟定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

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

A.民本思想B.民族主义思想C.民权主义思想D.民生主义思想

7、“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

”1923年前后,在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时,你应该这样回答他

A.“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

B.“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帮助”

C.“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阵营,建立和巩固政权”

D.“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联合中国共产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

8、“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

……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

……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

”下列选项与孙中山的这段话不符的是

A.说明孙中山放弃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

B.孙中山的思想发生转化,由效法英美转向以俄为师

C.孙中山改三民主义为新三民主义

D.孙中山有了与共产党合作的初步想法

9、在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内有一块石碑(见下图),碑上面的文字是1916年秋天孙中山在海宁观潮为海宁县立乙种商科职业学校的题词。

在二十世纪20年代,孙中山依据碑文信念,与时俱进的主要活动是

A.发动辛亥革命B.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C.发动第一次护法运动D.提出新三民主义

10、“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

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

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

”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儒家民本思想重新得到认同B.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高考真题再现】

一、选择题

1、(2008广东单科)《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象(见右图,图中上方文字为:

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图中下方文字为:

中华民国开国之始祖)的主要目的是

A.提倡民主自由B.宣传排满革命

C.倡导个人崇拜D.反对帝国主义

 

2、(2008海南)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

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A.民族主义思想B.民权主义思想C.民生主义思想D.国民革命思想

 

3、(2008广东理基)“各班会党日昌明……男子共和争促进”。

该情形出现于

A.辛亥革命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4、(2010·浙江高考)下列是孙中山在革命进程中的言论,其先后顺序是()

①自今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矣

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③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

④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

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

C.②①③④D.②③①④

 

解析:

“自今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矣”是指中华民国成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是1894年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后,孙中山概括的斗争纲领;“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是在1912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致力于发展实业时提出的;“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

南与北如一丘之貉”提出于1918年孙中山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后。

答案:

C

6、(2005全国)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B标志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C宣布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D标志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

一、选择题

1、B2、A3、C4、C5、C6、D7、D8、A9、D10、C

【高考真题再现】

1、B解析:

黄帝被公认为华夏族的祖先,中华民族的象征,把他画像印在《民报》创刊号,蕴涵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意,是孙中山民族主义的体现。

故选B符合题意。

2、C解析:

“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是指孙中山想在政权建立后,企图解决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制度后出现贫富分化的的弊端。

这就是他所设计的资本主义经济纲领,也就是民生主义。

故选C

3、A

4、B

5、C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对三民主义这个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

民族主义即进行民族革命,主要是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民权主义即进行政治革命,废除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即进行社会革命,平均地权,解决贫富悬殊,缓和社会矛盾,故选择C。

6、答案:

D

解析:

本题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考查考生对重要历史事件性质的理解和对重要历史事实的再认及再现能力。

A项的标志是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B项为宣统帝下诏退位,C项与史不符,南京临时政府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故选D。

7、答案:

启示:

本题为材料选择题,旨在考查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重要历史事件的识记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注意时间1912年,二是“变局”和“创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