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舒城县千人桥中学届高三生物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docx
《安徽省舒城县千人桥中学届高三生物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舒城县千人桥中学届高三生物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舒城县千人桥中学届高三生物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
千人桥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入学考试
高三生物
组卷人
一、选择题:
(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
1.属于生
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的同一层次的是
A.骨骼肌;软骨组织;上肢
B.东湖中的鱼;武当山上的鸟;长江中游的白鳍豚
C.卧龙自然保护区;洞庭湖;三江源地区
D.一个
大肠杆菌;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菌落;培养基被污染,生长了多种细菌和真菌
2.右图为某些概念间的
相互关系,下列概念与a、b、c、d、e依次相对应的一组是
A.个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
B.细胞代谢、细胞呼吸、光合作用、有氧呼吸、丙酮酸彻底分解
C.细胞核、染色体、染色单体、DNA、蛋白质
D.生态系统、种群、无机环境、群落、个体
3.右图是一个植物细胞模式图,1-10号分别指示对应的细胞结构,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1号和2号都与能量代谢有关
B.5号和6号所含主要化合物成分相同
C.8号和4号可共同参与某一特定的生理活动
D.9号内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
4.下列关于细胞器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②动植物细胞都有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
③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可选用黑藻叶
④所有酶、抗体、激素都在核糖体上合成
⑤衰老细胞中的线粒体功能增强
⑥叶绿体是所有生物光合作用的场所,含蛋白质、磷脂、色素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等成分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其中生成的产物有丙酮酸、二氧化碳和水
A.②④B.④⑤C.①③⑤D.①③
5.向鱼鳔(半透膜)内注
入30%的蔗糖溶液,扎紧入口并称重,然后将其浸入5%的蔗糖溶液中,每隔半个小时称一次重量,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关于其重量变化的解释正确的是
在实验的1小时之内:
①鱼鳔重量增加是因为外界水分进入鱼鳔内
②鱼鳔重量增加,因为外界蔗糖分子进入鱼鳔内
③鱼鳔重量不再增加,因为进出鱼鳔的水分子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④鱼鳔重量不再增加,因为进出鱼鳔的蔗糖分子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
6.如图为夏季晴天某植物叶片中测得的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
下列对这一曲线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AB段光合强度随光照强度增强而逐渐上升
B.B点光照最强,过了B点光合作用强度就开始下降
C.DE段光合强度随光照强度减弱而下降
D.BC段光合强度下降是因为部分气孔关闭,CO2供给不足所致
7.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短暂时间内叶绿
体中C3化合物与C5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是
A.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减少B.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增多
C.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增多D.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减少
8.将酵母菌培养液进行离心处理。
把沉淀的酵母菌破碎后,再次离心处理为只含有酵母菌细胞质基质的上清液和只含有酵母菌细胞器的沉淀物两部分,与未离心处理过的酵母菌培养液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试管中,并向这三个试管内同时滴入等量、等浓度的葡萄糖溶液。
在有氧的条件下,最终能通过细胞呼吸产生的CO2和H2O的试管是:
A、甲B、丙C、甲和乙D、丙和乙
9.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光照相同时间,35℃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与30℃时相等
B.光照相同时间,在2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C.温度高于2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D.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量是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的两倍
10.下列各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①也可表示在反应物定量时反应速率与酶浓度的关系
B.图②可表示K+由内环境进入细胞时运输速度与细胞外浓度的关系
C.图③可表示细胞膜的结构
D.图④可表示一种脱氧核苷酸分子或者一种核糖核苷酸分子
11.下图是外界条件对植物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曲线图。
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从甲图中可知,细胞呼吸最旺盛时的温度在B点。
AB段可说明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细胞呼吸加快
B.乙图中曲线Ⅰ表示无氧呼吸类型,曲线Ⅱ表示有氧呼吸类型
C.如果乙图中曲线Ⅰ描述的是水稻根细胞的呼吸,那么在DE段根细胞内积累的物质是乳酸
D.曲线Ⅱ表示的生理过程所利用的有机物主要是葡萄糖
12.将酵母菌研磨成匀浆,离心后得上清液(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把等量的上清夜、沉淀物和未曾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试管中,各加入等量葡萄糖溶液,然后置于隔绝空气的条件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试管中最终产物为CO2和H2OB.乙试管中不发生反应
C.丙试管中有大量的ATP产生D.丙试管中无CO2产生
13.右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①所表示的成分在细胞膜上能执行多种功能
B.细胞膜的功能特性与②③都有关系
C.细胞膜的流动性与②有关而与③无关
D.由②参加的物质跨膜运输不一定为主动运输
14.条多肽链,分子式为CxHyOpNqS,将它彻底水解后,只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
分析推算可知,水解得到的氨基酸个数为
A.q+1 B.p-1 C.q-2 D.p+1
15.黑白瓶法(黑瓶瓶外包黑胶布和铝箔,以模拟黑暗条件;白瓶为透光瓶。
)测定池塘群落各深度24小时内的平均氧浓度变化,结果如下表:
水深(m)
瓶中O2浓度变化(g/m3)
白瓶
黑瓶
1
+7
-2
2
+5
-2
3
+2
-2
4
0
-2
5
-2
-2
水底
-3
-3
则该池塘一昼夜产生氧气的量是
A.8g/m3B.14g/m3C.22g/m3D.32g/m3
16.含有215个N原子的200个氨基酸,形成的5个四肽、4个六肽和一个2条肽链构成的蛋白质分子。
这些多肽和蛋白质分子中,肽键与氨基数目的最大值分别是
A.189和11B.200和215C.189和26D.200和200
A
T
C
G
U
35
0
30
42
15
17.对绿色植物根尖细胞某细胞器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如下表所示,则该细胞器中完成的生理活动是
A.(CH2O)+O2→CO2+H2O+能量
B.mRNA→蛋白质
C.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D.CO2+H2O-→(CH2O)+O2
18.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时,发现视野右下方有一个细胞,其中含有12条大小、形态各不相同的染色体。
欲将此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并确定该细胞处于哪个时期,下列对装片操作及确定时期都正确的一组是
A.向右下方移、有丝分裂后期B.向左上方移、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C.向右下方移、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D.向左上方移、有丝分裂末期
19.右图为电子显微镜视野中观察的某细胞的一部分。
下列有关该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此细胞是真核细胞也可能是原核细胞
B.此细胞是动物细胞而不可能是植物细胞
C.结构1、3、5中都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千中高三生物第4页(共8页)
D.结构2不含磷脂,其复制发生在前期
20.下列有关ATP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①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
②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③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
④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的不是同一物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④
21.下图甲表示某植物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图乙表示该植物光合速率在不同光照强度环境条件下,光合速率受CO2浓
度影响的变化曲线。
a点与c点相比较,c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b点与c点相比较,b点时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依次是
A.高、高B.低、基本一致C.低、高D.高、基本一致
22.IA、IB和i三个等位基因控制人类ABO血型(A型-IAIA、IAi,B型-IBIB、IBi,AB型为IAIB,O型为ii)。
分析右面家谱(■、●表示男、女红绿色盲)在小孩刚出生时两家抱错了对方的孩子,则抱错的孩子可能是:
A.①和③B.②和⑥C.②和⑤D.①和④
23.下列物质中,元素组成最相似的一组是
A.纤维素、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葡萄糖
B.性激素、甲状腺激素、抗利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
C.胃蛋白酶、DNA、ATP、RNA
D.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腺
苷三磷酸、磷脂
24.下列有关细胞呼吸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
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
C.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
D.马铃薯块茎的无氧呼吸和酵母菌的发酵都能产生CO2
25.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密闭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实验,他们对温室内CO2含量,O2含量
及CO2吸收速率进行了24h测定,得到如图所示曲线,则以下说法有几种是正确的
①c、e两点的光合速率为零
②c、d之间的区段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③de段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
④进行细胞呼吸的区段只有ab段和fg段
A.1种说法正确B.2种说法正确
C.3种说法正确D.4种说法正确
二、填空题(5小题,共50分)
26.(9分)从人的肝细胞提取A、B、C、D、E五种有机物,它们都可以作为能源物质,其中B、E是有机小分子物质,A
、C、D是有机大分子物质。
B、E分别是A、D的基本组成单位,B物质最初来自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A、B之间的相互转化受a、b两种激素的调节,在有关酶的作用下,B.E之间也可以相互转化,体内过多的B和E(D)可转化为C物质。
它们之同的关系见图。
请分析:
(1)A是 。
在肝细胞的化合物中D物质的含量占细胞干物质的
(2)C物质水解的产物是
(3)马粒松运动员对A、B、C、D四种能源物质的利用的顺序是
(4)B要转变为E物质时必须通过 作用,人体内的E物质共有种,但通过c过
程获得的E却只有 种,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
图中d过程的产物除了B外还有
27.(7分)下图表示干细胞的三个发育途径。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千中高三生物第6页(共8页)
(1)由A细胞形成的B细胞仍然保持着其特有的能力,A细胞分化成D细胞的根本原因是。
(2)若D细胞是胰腺细胞,则结构⑦所起的作用是;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是(填序号)
(3)(3)若D细胞是正在衰老的细胞,该细胞中结构⑨发生的变化是。
(4)由A细胞到形成多个卵细胞的过程,则必须经过细胞的
分裂。
28.(10分)下图为某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图解,据图回答
(1)场所I是______,在其中进行的生理过程用方程式表示是____________。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当光照强度达到最大时,光合作用的速度就不再增加,造成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内部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外部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D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场所Ⅱ是________,场所Ⅲ中的C进入相邻的场所I,需要穿过_________层生物膜。
(3)在场所Ⅲ中,如果用放射性同位素对B示踪,则同位素最先出现在[]_________中(括号内填字母)。
(4)若该植物是番茄,将其种在温室中,写出两种通过同时改变上述生理过程的强度来提高产量的措施。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0分)决定人的眼色的两对等位基因(AaBb)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在一个个体中,两对基因处于不同状态时,人的眼色如下表。
若有一对黄眼夫妇,其基因型均为AaBb。
个体内基因组成
性状表现(眼色)
四显基因(AABB)
黑色
三显一隐(AABb、AaBB)
褐色
二显二隐(AaBb、AAbb、aaBB)
黄色
一显三隐(Aabb、aaBb)
深蓝色
四隐基因(aabb)
浅蓝色
从理论上计算:
(1)他们所生的子女中,基因型有种,表现型共有种。
(2)他们所生的子女中,与亲代表现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3)他们所生的子女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4)若子女中的黄眼女性与另一家庭的浅蓝色眼男性婚配,该夫妇生下浅蓝色眼女儿的几率为 。
30.(14分)下图是培育表达人乳铁蛋白的乳腺生物反应器的技术路线。
图中tetR表示四环素抗性基因,ampR表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BamHI、HindIII、SmaI指示线所示为三种限制酶的酶切位点。
据图回答:
(1)图中将人乳铁蛋白基因插入载体,需用限制酶同时酶切载体和人乳铁蛋白基因。
目的是,筛选含有重组载体的大肠杆菌首先需要在含的培养基上进行。
(2)能使人乳铁蛋白基因在乳腺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调控序列是(填字母代号)。
A.启动子B.tetRC.复制原点D.ampR
(3)过程①可采用的操作方法是(填字母代号)。
A.农杆菌转化B.大肠杆菌转化C.显微注射D.细胞融合
(4)对早期胚胎进行切割,经过程②可获得多个新个体。
这利用了细胞的性。
(5)为检测人乳铁蛋白是否成功表达,可采用(填字母代号)技术。
A.核酸分子杂交B.基因序列分析C.抗原—抗体杂交D.PCR
班级:
姓名:
学号:
………………………………… 装 ………………………………… 订 ……………………………… 线………………………………………………
千人桥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
学期入学考试
高三生物答题卷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填空题
26.(9分)
(1),。
(2)。
(3)。
(4),,,
,。
27.(7分)
(1);。
(2);。
(3)。
(4)__。
千中高三生物答题卷第1页(共2页)
28.(10分)
(1),,。
(2),,。
(3)[]。
(4)①_;
②
。
29.(10分)
(1),。
(2) 。
(3) 。
(4)。
30.(14分)
(1),,
。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