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时作业25第6课 鸿门宴.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86284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时作业25第6课 鸿门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时作业25第6课 鸿门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时作业25第6课 鸿门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时作业25第6课 鸿门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时作业25第6课 鸿门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时作业25第6课 鸿门宴.docx

《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时作业25第6课 鸿门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时作业25第6课 鸿门宴.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时作业25第6课 鸿门宴.docx

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时作业25第6课鸿门宴

第6课 鸿门宴

Ⅰ必备知识巩固训练

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B项“郤”通“隙”,“振”通“震”。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旦日飨士卒       飨:

犒劳

B.此亡秦之续耳续:

后继者

C.沛公起如厕如:

如同

D.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幸:

幸亏,幸而

[答案] C

[解析] 如:

往。

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范增数目项王

D.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答案] C

[解析] C项名词用作动词,使眼色。

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为”字的用法和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③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⑤约为婚姻 ⑥军中无以为乐 ⑦若属皆且为所虏 ⑧我为鱼肉,何辞为

A.①⑤/②③④⑧/⑥/⑦

B.①⑤/②④/③⑧/⑥/⑦

C.①/②④/③/⑤/⑥/⑦/⑧

D.①/②④/③⑧/⑤/⑥/⑦

[答案] D

[解析] ①做。

②④替,给。

③⑧是。

⑤成为。

⑥作为。

⑦跟“所”字合用,表示被动。

5.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B.大王来何操

C.沛公安在D.客何为者

[答案] A

[解析] A项定语后置句,应为“太子及知其事宾客”。

B、C、D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即“大王来操何”“沛公在安”“客为何”。

6.下列句子中,补出的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

A.(项伯)欲呼张良与(张良)俱去。

B.(项伯)欲呼张良与(项伯)俱去。

C.欲呼张良与(张良)俱去。

D.欲呼张良与(项伯)俱去。

[答案] B

7.下列对文本相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作者是司马迁。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史记》中,“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

项羽虽没有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了“本纪”。

C.“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游刃有余”等成语,均出自本文。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西最尊,次为北,再次为南,东为最末。

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北向坐”;张良则“西向侍”。

从座次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答案] C

[解析] “游刃有余”出自《庖丁解牛》。

8.翻译下列句子。

(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明天犒劳士兵,给我去打败沛公的军队!

(省略句)

(2)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谁给大王献这条计策的?

(3)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侍奉他。

(4)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你进去上前给他们祝酒,祝过酒,请求舞剑,借机将沛公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

(状语后置句,即“因于坐击沛公”)

(5)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将来夺走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

(判断句)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邦见项羽时说的那段话中,说明双方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鸿门宴》中有两个名句,意思是要注重大的行为,不计较细枝末节。

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樊哙闯帐后的表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樊哙的慷慨陈词中,先提怀王之约的意图是夸奖沛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将军战河北 臣战河南 

(2)大行不顾细谨 大礼不辞小让 (3)瞋目视项王

头发上指 目眦尽裂 劳苦而功高如此 未有封侯之赏

10.请根据荆轲、樊哙的事迹,续写下面的话。

要求:

①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事迹;②所写句子和画波浪线的句子句式相同;③语意连贯,内容充实。

翻开厚重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勇敢的人。

烛之武是勇敢的人,强秦压境,兵临城下,他无所畏惧,迎难而上,以智慧化解了郑国的危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荆轲是勇敢的人,风萧水寒,壮士难返,他义无反顾,视死如归,以生命报答了太子丹的青睐 樊哙是勇敢的人,人为刀俎,彼为鱼肉,他临危不惧,从容不迫,以气势挽救了刘邦的生命

[解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明确题目要求。

首先,所写句子必须紧扣首句观点,其句式必须和画波浪线的句子句式相同;其次,要熟悉课文,对荆轲和樊哙的关于“勇敢”的事迹有所了解,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1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西楚霸王项羽在中国是一位妇孺皆知的大英雄。

关于他的传说更是数不胜数。

其中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慷慨悲壮的事件最为出名,在民间流传甚广。

然而对于他的死的评价,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种以宋朝女词人李清照为代表,她在《夏日绝句》中写道: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对项羽那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雄气魄,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种以唐朝诗人杜牧为代表,他在《题乌江亭》中写道: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对项羽自刎的行为表示惋惜和失望。

两千多年来,人们也一直在寻找着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原因。

[答案] (示例)①项羽自刎乌江 ②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 ③做出了高度的评价和赞扬

[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瞻前顾后”。

根据“这一慷慨悲壮的事件”及“对于他的死的评价”可知,第①处应填“项羽自刎乌江”之类的内容。

根据“一种以……另一种以……”可知,第②处应填“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之类的内容。

根据李清照词的内容及横线前面的内容可知,第③处应填对项羽的赞扬。

12.古文是没有标点的,后人为古文所加的每一处标点都凝聚了推敲锤炼的苦心。

试比较山东版和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对《鸿门宴》的标点符号的不同运用,说说你赞同哪个版本的标注法,并简述理由。

山东版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

人教版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令将军与臣有郤”后,山东版教材用了省略号,人教版教材用了句号。

我赞同山东版使用省略号。

理由:

①表明语言中断的省略,说明刘邦话还没有说完,项羽就迫不及待地打断他,脱口说出己方间谍曹无伤,更好地表现出项羽胸无城府,甚至头脑简单的特点;②通过省略号造成的空白能表达许多未言明的内容,更易激起读者的想象。

相比之下,用句号的包孕性较少。

(如赞同用句号,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 解答本题时,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然后再结合具体内容回答,如对项羽人物形象的塑造,对主题的表达等有什么作用。

Ⅱ关键能力突破训练——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一、词类活用——形容词的活用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

(1)君安与项伯有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素善留侯张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毫不敢有所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拔剑撞而破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形容词用作名词,老交情 

(2)形容词用作动词,友善、交好 (3)形容词用作动词,接触、沾染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破,撞破

对接高考

近几年的高考对词类活用不单独命制考题,往往将其隐含在翻译题目中考查。

这种隐性的考查方式,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各种词类活用,迅速准确地解答题目。

1.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在文言语句中,如果形容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明显地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征和意义,就活用作名词。

例如: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过秦论》)

“固”本来是形容词“坚固”,在这里作了“据”(占据)的宾语,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险要的地方。

这句话译为:

秦孝公占据崤山和函谷关这样险要的地方。

2.形容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活用作一般动词。

例如:

臣之妻私臣。

(《邹忌讽齐王纳谏》)

私,形容词活用作一般动词,译为“偏爱”。

有时,形容词后面不带宾语,也活用为一般动词。

例如:

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

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促织》)

穷,形容词,困窘,在这里作动词,用尽。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后,如果使得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则活用为使动用法,可译为“使……”。

例如:

行拂乱其所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乱,带上了宾语“其所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译为“使……错乱”。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后,如果当事者(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则活用为意动用法,可译为“认为……”或“感到……”。

例如:

吾妻之美我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认为……美”。

即时对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文后题目。

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

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

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