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一轮复习专题复习卷影响气候的因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858097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9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一轮复习专题复习卷影响气候的因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一轮复习专题复习卷影响气候的因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一轮复习专题复习卷影响气候的因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一轮复习专题复习卷影响气候的因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一轮复习专题复习卷影响气候的因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一轮复习专题复习卷影响气候的因素.docx

《届一轮复习专题复习卷影响气候的因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一轮复习专题复习卷影响气候的因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一轮复习专题复习卷影响气候的因素.docx

届一轮复习专题复习卷影响气候的因素

2021届一轮复习专题复习卷—影响气候的因素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近几年,南非开普敦这座拥有400万人口的城市,正面临严重缺水的危机。

本土专家尼古拉斯斯隆计划设计从南极搬运冰山,以解决缺水问题。

图为设计的冰山运输线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运输路线利用的洋流是()

A.西风漂流、本格拉寒流B.西风漂流、马达加斯加暖流

C.本格拉寒流、加那利寒流D.南极环流、马达加斯加暖流

2.在冰山运送到南非途中()

①白昼渐长②风速加强③气温增高④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下列解决水资源短缺措施中,在南非不太可行的是()

A.海水淡化B.跨流域调水

C.发展节水农业D.引高山冰川融水

如下图所示,乌拉尔山脉绵延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之间。

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

乌拉尔山脉两侧自北向南都依次分布着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等自然带,但在同一自然带内乌拉尔山脉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等存在差异。

据此完成小题。

4.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是由于其()

①距水汽源地远 ②受北冰洋沿岸洋流影响小 ③地势南高北低 ④水汽受乌拉尔山脉的阻挡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推断乌拉尔山脉东西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差异最小的自然带是()

A.苔原带B.森林带C.森林草原带D.草原带

6.西西伯利亚平原年降水量南北差异较小,但南部较干,主要原因是南部()

A.沼泽分布少B.太阳辐射强C.河流向北流D.远离北冰洋

森林界线简称林线,指高纬度或高山地区,由于低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在7℃以下)、降水等条件影响下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

根据表“我国不同地区林线海拔高度范围”,回答小题。

​​​​​​​我国不同地区林线海拔高度范围

地 区

纬度位置

海拔高度(米)

天山

42°N

2800

长白山

41°N

2400

四姑娘山(四川)

31°N

4200

色季拉山(西藏林芝)

29°N

4600

玉山(台湾)

23°N

3400

7.根据表可知()

A.纬度越高,林线越低B.降水越多,林线越高

C.同一纬度,降水越多林线越低D.同一纬度,海拔越高林线越低

8.西藏林芝的色季拉山是全世界林线最高的山,与此相关的是()

A.暖湿气流的影响B.冰雪融水多

C.垂直地带性显著D.太阳辐射强

下图为某岛屿沿20°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及甲、乙两地气候统计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9.下列关于甲、乙两地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热带沙漠气候B.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C.甲为地中海气候D.乙为热带雨林气候

10.下列关于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的异同点的比较,正确的是()

A.甲地7月受降水影响小,气温比乙地低

B.两地都是全年高温,降水量甲地大于乙地

C.乙地受暖流影响,且位于南半球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所以降水多

D.甲地降水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是由于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造成的

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

读南半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图,回答小题。

11.对南半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曲线的表示正确的是()

A.aB.bC.cD.d

12.关于下列山地雪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珠穆朗玛峰北坡纬度比南坡高,对应的雪线高度是北坡低于南坡

B.天山北坡降水多于南坡,雪线高度是北高南低

C.阿尔卑斯山南坡降水多于北坡,雪线南低北高

D.安第斯山南端东西坡纬度相同,对应的雪线东高西低

如图是北德维纳河流域示意图,该流域的地形是宽阔的、多丘陵的平原。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3.影响该流域冬季降水的海洋气流最主要来自

A.南方B.北方C.东方D.西方

14.该河流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①雨水②季节性积雪融水③冰川融水④湖泊水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下图示意华北某区域裸地和秸秆覆盖情况下土壤的冻结过程状况。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5.与裸地相比,该地秸秆覆盖地土壤冻结厚度较薄的原因主要是秸秆

A.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加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使土壤与大气的热交换减弱D.使地面反射率变小

16.与裸地相比,该地秸秆覆盖地土壤融化时间较迟的原因主要是土壤

A.冻结时间较迟B.获得光照较少C.水分蒸发较弱D.上空气温较低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分布于川西海拔1200-2000m,相对高差在300-500m的沿河狭长地段,河谷内热量资源丰富,人口、城镇集中。

下图为河谷谷底某地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统计图,该地1月均温-6℃-0℃。

据此完成下题。

17.

干旱河谷终年盛行()

A.干冷北风B.干热南风C.下沉气流D.上升气流

18.河谷内实施生态恢复工作,植草期通常选择在6月之前,最主要原因是()

A.气温较高B.蒸发旺盛C.降水较多D.土壤湿润

19.与我国同纬度东部丘陵地区相比,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发展亚热带水果产业的突出优势是()

A.市场信息多B.昼夜温差大C.物流速度快D.地质灾害少

P岛分布大量火山,较多上地幔物质喷涌而出,沉积于此形成岩石。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0.关于P岛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板块消亡边界B.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

C.位于中纬度地区D.常年受副高控制

21.据图,影响甲地气温大于乙地的主要因素是

A.洋流、海陆分布B.盛行风、地形

C.洋流、地形D.海陆分布、纬度位

22.关于P岛上的岩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岛上岩石经外力作用后变为沉积岩

B.火山周围的岩石不会发现化石

C.有大量的花岗岩和玄武岩分布

D.比东非高原更加古老

图1中甲地年降水量约为1000mm,乙地年降水量约为500mm。

图2示意四地气温年内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题。

      

图1                                   图2

23.造成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C.地形D.洋流

24.图2中与甲地气温年内变化相符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25.乙地位于亚热带的()

A.常绿阔叶林带B.草原带C.常绿硬叶林带D.荒漠带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0分)

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马拉开波盆地位于委内瑞拉西北部,四周山地环绕,盆地中心是南美洲最为湿热的马拉开波湖湖区。

该湖区除北部委内瑞拉湾沿岸气候干旱、年平均降水量不足500毫米外,大部分地区高温多雨,年平均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

湖泊以东的奥里诺科河水能蕴藏量大,流域面积约88万平方千米,流域内人口约225万,人烟稀少。

(1)分析马拉开波湖湖区“湿”“热”的原因。

(2)说明甲、乙两地的气候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7.下面甲图是“世界某区域的年降水量和年平均等温线图”,乙图是其区域简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概括沿南回归线所穿地区年均气温分布特点,并指出其影响因素。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东西岸降水差异明显,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塔林位于冰川末端,因出现裂隙(或凹陷)及发生差别消融而形成的塔状冰体群。

在喜马拉雅山脉北坡,山谷冰川发育有形态多姿的冰塔林,其形态耸立、起伏很大、棱角分明如丘陵或金字塔等。

但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却不能形成冰塔林。

据统计,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及其相邻地区的冰川面积由5.3万平方千米缩减至4.5万平方千米,退缩幅度达15%。

图1、图2分别为青藏高原主要山脉分布图和冰塔林景观图。

  

(1)从冰川运动和太阳辐射的角度分析喜马拉雅山脉北坡山谷冰川春夏季节易发育形态多姿冰塔林的原因。

 

(2)从气温与降水角度分析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不能形成冰塔林的原因。

 

(3)推测喜马拉雅山脉北坡冰塔林今后可能的位置变动,并说明理由。

 

(4)说明全球气候变化与青藏高原地区冰川变化的相互影响。

 

答案和解析

1.A2.C3.D4.D5.A6.B7.C

8.A9.D10.C11.A12.D13.D14.A

15.C16.B17.C18.D19.B20.B21.C

22.D23.C24.B25.B

26.【答案】

(1)湿:

多对流雨和地形雨,降水充沛;气温高,河流众多,湖泊面积大,蒸发旺盛,水汽多;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

热:

纬度低,气温高;盆地地形不易散热。

(2)甲地全年高温多雨;形成原因是地处低纬,全年高温,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同时受暖流增温增湿影响,全年多雨。

乙地全年高温,一年分为干湿两季;形成原因是地处低纬,全年高温,受赤道低压带和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干季时沿海山地阻挡了水汽进入。

【解析】略

27.【答案】【小题1】

分布特点:

从东、西沿海向内陆气温升高,东部气温高于西部。

影响因素:

海陆位置、洋流。

【小题2】东岸:

湿润的东南信风给大陆东南岸带来大量水汽,迎风坡地形抬升,沿岸暖流增湿,降水多。

西岸:

受干燥的离岸风、位于信风的背风坡及寒流影响,降水少。

【解析】1. 本题考查沿南回归线所穿地区年均气温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影响气温的因素是解题的关键。

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

读年平均等温线图可知,南回归线与20℃、25℃两条等温线相交,其中内陆气温在25℃左右,大陆东岸气温为20--25℃,大陆西岸气温在20℃以下,因此内陆气温比沿海高,东部气温比西部高。

沿海与内陆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不同,东部沿海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洋流性质不同。

东部有莫桑比克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增温增湿,西部有本格拉寒流流经,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

2. 本题考查非洲南回归线以南地区,东西岸降水差异明显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影响降水的因素是解题的关键。

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有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的东岸,来自海洋湿润的东南信风给大陆东南岸带来大量水汽,迎风坡地形抬升,沿岸暖流增湿,降水多。

西岸受干燥的离岸风、位于信风的背风坡及寒流影响,降水少。

28.【答案】

(1)冰川向下运动,在冰川末端形成褶皱和断裂,使得冰川产生裂隙;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春夏季太阳辐射强,且太阳高度角较大,能照射到冰川表面裂隙的深处会加深这些裂隙,(差别消融)形成一个个耸立的冰塔。

(2)受西南季风影响大,降水丰富,冰川积累速度快;南坡为阳坡,温度较高,冰川消融速度快。

(3)冰塔林出现的海拔高度升高。

理由:

全球气候变暖,地区气温升高,冰川消融退缩至更高海拔地区。

(4)全球气候变暖,地区温度升高,加速青藏高原地区冰川消融;冰川消融,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下降,地表增温加剧,促进气温上升。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马拉雅山脉北坡山谷冰川春夏季节易发育形态多姿冰塔林的原因、东段南坡不能形成冰塔林的原因、北坡冰塔林今后可能的位置变动的理由、全球气候变化与青藏高原地区冰川变化的相互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调用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由材料可知冰塔林位于冰川末端,因出现裂隙(或凹陷)及发生差别消融而形成的塔状冰体群,从冰川运动的角度看冰川向下运动,在冰川末端形成褶皱和断裂,使得冰川产生裂隙;从太阳辐射的角度分析,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春夏季太阳辐射强,且太阳高度角较大,能照射到冰川表面裂隙的深处会加深这些裂隙,(差别消融)形成一个个耸立的冰塔。

(2)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不能形成冰塔林的原因结合材料中冰塔林的形成分析,从降水角度分析,南坡东段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大,降水丰富,冰川积累快,就不易出现裂隙;从温度角度分析,南坡为阳坡,温度较高,冰川消融速度快,差别消融不大,所以南坡不能形成冰塔林。

(3)喜马拉雅山脉北坡冰塔林今后可能的位置可能海拔高度升高,理由主要从全球变暖的影响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地区气温升高,冰川消融退缩至更高海拔地区。

(4)全球气候变化与青藏高原地区冰川变化的相互影响主要结合温度升高,冰川消融会加快;从大气热状况方面分析冰川消融,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下降,地表增温加剧,促进气温上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