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通风毕业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851338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13 大小:19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通风毕业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届通风毕业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届通风毕业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届通风毕业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届通风毕业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通风毕业设计.docx

《届通风毕业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通风毕业设计.docx(1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通风毕业设计.docx

届通风毕业设计

 

潞安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

题目:

矿井通风课程设计

 

姓名:

常宏

专业班级:

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

设计周期:

两周

日期:

二〇一二年

 

第一部分矿井概况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第一节井田概况

一、交通位置

龙山煤矿位于山西省龙曲市北山县境内,距潞矿集团约9km,地理坐标东经113°00′,北纬36°20′。

公路交通十分便利。

井田中部有东西向309国道穿过,南北向208国道从井田东部通过,另外矿井还建有铁路专用线。

北距太原市200km,南距龙曲市23km,东距龙曲北火车站15km,交通十分便利,见图。

二、地形地貌及河流

龙山煤矿位于龙曲盆地西部,全区广为第四系黄土沉积掩盖,地形平缓,局部黄土冲沟发育,为高原盆地内的河谷平原区。

总的地貌形态是西北高,东南低,北部为缓和低山丘陵区,黄土冲沟密布,地形切割破碎,中南部地形平坦,海拔标高+930m左右。

本区河流属海河水系,浊漳河自南向北流经本井田东缘,其支流绛河由西向东流经本区南部,于中华村附近注入漳泽水库与浊漳河合流。

区内河床平缓开阔,阶地发育,北部有阉村、常隆两座小型水库,其它地表无大的水体存在。

三、气象

本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燥大陆性季风气候。

根据北山县历年气象资料统计,年降水量在410~917mm,平均594.8mm,年蒸发量在1502~1926.8mm,平均1738.6mm,蒸发量为降水量的2~6.3倍,冰冻期为每年10月到次年4月,最大冻土深度为75cm(1977年2月);最多风向北西,最大风速14~16米/秒。

根据1978年温差变化,最高气温36.6℃(6月30日),最低气温-19.6℃(2月12日),悬差56.2℃。

四、地震

历史记载1497年2月,北山县城附近曾发生6级地震(中国地震资料表上未记载级别,地震地质大队(1970年10月)编制的山西地区构造体系图上定为5~5.9级。

山西省抗震工作办公室等三家单位,于1979年以(79)晋抗字第1号文“关于颁发山西省地震裂度区划图及说明的通知”将北山划分为6度区,龙曲市划分为7度区。

根据国家地震局颁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6度。

五、矿井周边煤矿情况

龙山煤矿周围主要有漳村煤矿、河曲煤矿、北山煤矿和郭庄煤矿等,龙山煤矿与周围井田的位置关系如下。

1.漳村煤矿

漳村煤矿原为小煤窑,1970年改建成0.60Mt/a的矿井。

1985年第二次扩建为1.50Mt/a的生产能力,核定能力2.40Mt/a,2003年实际生产原煤3.18Mt。

2004年实际生产原煤3.50Mt。

现开采井田3号煤层,矿井为斜井开拓方式,矿井水平标高+760m和+600m。

井下布置1个综采放顶煤回采工作面和2个综掘工作面。

2.河曲煤矿

河曲煤矿1966年建成投产。

设计能力0.90Mt/a,先后经过二次扩建,设计能力达3.60Mt/a,核定能力4.90Mt/a,现开采井田3号煤层,矿井采用斜、立混合开拓方式,矿井水平标高+740m和+630m。

井下布置3个综采放顶煤回采工作面和2个综掘工作面。

3.北山煤矿

北山煤矿为在建矿井,设计能力为6.00Mt/a,目前正在建设,2006年投产。

井田内含可采煤层5层,分别为3、9、12、15-2和15-3号煤层

矿井采用立井开拓方式,矿井工业场地布置有主井、副井和风井3个立井井筒,另在阎庄风井场地布置阎庄进、回风立井。

4.郭庄煤矿

由于龙山矿可采煤层埋藏深度较大,在采矿许可证允许范围内仅在井田西南角建有一座县营煤矿,原设计生产能力为0.60Mt/a,现设计生产能力为0.90Mt/a,开采井田3号煤层,矿井采用立井开拓方式,采煤方法为综采一次采全高。

六、区域经济概况

龙曲集团为我国煤炭工业的重要企业,地处山西省龙曲市。

龙曲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是晋、冀、豫三省的重要通道。

全市总面积13896km2,其中市区面积334km2。

平均海拔+1000m,最高处+2453m。

第二节地质特征

图1-1综合柱状简图

一、地层地质构造

龙山井田均为第四系黄土所覆盖,仅于北部阎村、常隆一带有二迭系上石盒子组地层零星出露。

根据钻孔揭露情况,将地层发育情况由老到新叙述如下:

(一)地层

1.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m

岩性为灰色~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局部裂缝溶洞发育,并为灰白色铝质泥岩、黄铁矿、菱铁矿等充填。

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

该组厚度1.35~13.43m,平均9.11m。

岩性以灰色块状铝土泥岩为主,局部发育灰白色中厚层状中粒砂岩、砂质泥岩以及底部山西式铁矿层。

与下伏地层假整合接触。

3.石灰系上统太原组C3t

本组厚度99.35~119.16m,平均厚度108.38m左右。

底部以K1砂岩与本溪组分界,顶部以K7砂岩与山西组分界,是本区的主要含煤地层之一。

主要由4~5层石灰岩及灰色砂岩、灰黑色泥岩和7~10层煤层组成。

其中15-3号煤层为可采煤层,厚度0~2.73m,平均厚度1.66m,但冲刷面积较大。

属典型的海陆交互相沉积,旋回结构明显,但岩性岩相较为复杂。

本组发育四层较稳定的石灰岩及一层局部发育的石灰岩。

4.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

本组厚度40.97~97.55m,平均厚度约55.69m。

是本区主要含煤地层。

岩性主要为灰白色、灰色中、细粒石英砂岩,灰色、灰黑色粉砂岩、砂质泥岩,夹1~4层煤。

其中下部的3号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厚度4.84~7.32m,平均厚度6.09m,3号煤上部多有一层灰色细、中粒砂岩,厚度数米至十余米,为3号煤老顶,与下伏地层太原组呈整合接触。

5.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本组厚度44.2~78m,平均厚度约59.55m。

连续沉积于山西组地层之上,顶部为一层紫红、紫灰等杂色含鲕粒的厚层状铝质泥岩或砂质泥岩(俗称桃花泥岩),中下部为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灰色、灰白色石英砂岩。

底部以一层灰白色厚层状中、粗、细粒石英砂岩K8与山西组分界。

6.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1sh

本组厚度309.8~408.31m,平均厚度约353.87m。

岩性为紫红色、紫灰等杂色泥岩或砂质泥岩,灰色、灰白色、黄绿色细、中、粗粒石英砂岩。

底部以K10砂岩与下石盒子组分界。

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7.第四系Q

厚度31~64.9m,平均约43.13m。

是本区的主要覆盖层,岩性为棕黄色、浅黄色亚粘土,含砂质粘土,夹姜石、砂砾层,顶部为耕植土,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二)地质构造

龙山井田位于潞安矿区中部,构造以褶曲为主,地层走向近南北,向西倾斜,倾角3~6°。

东部以单斜为主,伴有近东西向波状起伏;西部为近南北向褶曲。

1.褶曲

本区姬村以东,基本为一向西倾斜的单斜。

姬村以西,则为近南北向的相互平行的背、向斜。

由东向西,依次为姬村向斜、路村背斜、老军庄向斜。

轴向近南北向,在南北两端稍有偏转,北端偏西,南端偏东,局部因受东西向波状起伏影响,走向略有变化。

背、向斜的两翼接近对称,倾角不大,多在5º左右,轴部比较宽缓,幅度最大110m,一般50m上下,局部有一些东西向的小的起伏,北部504号孔附近有一对小的背向斜。

南部南辛庄附近有一对近南北向的背向斜。

现将主要褶曲叙述如下:

⑴姬村向斜

轴向近南北,北起阎村附近,向南经1012号孔和2002号孔之间,过姬村西经2026号钻孔至2034孔附近,全长11.5km,两翼几乎对称,倾角4~6º。

⑵路村背斜

轴向南北,北部偏东,北起1008号钻孔东侧,西向南经路村西,至1029号孔附近,全长约10.0km,两翼几乎对称,倾角4~6º,轴部较为平缓。

⑶老军庄向斜

北自1039钻孔附近,过2026号孔,轴向变为南北向至区块3号拐点,全长约6km。

2.断层

井田断层不发育,除北部文王山南断层和东南边界安昌、中华两断层及西南边界藕泽断层较大构成龙山井田自然边界外,井田范围内尚发育有四条落差20~30m和两条落差5~10m的小中型断层。

现分述如下:

⑴文王山南断层:

走向75°东,倾向南东,为上盘下降的正断层,自东伸入本区,常—1号孔3号煤层底板高806.82m,513号孔3号煤层底板标高459.92m,两者高差346.90m。

常隆附近落差400m。

常隆西南断层上盘为石千峰组底部地层,下盘为奥陶系及石炭系零星出露。

⑵安昌断层:

走向北60°东,倾向南东,倾角70°,为上盘下降的正断层。

自东伸入本区,在区外536号钻孔所见,于孔深530m见破碎带,K2石灰岩和马家沟组石灰岩相接。

据地震资料,断层方向与地质推断基本符合。

推断落差170m,该断层向西落差变小,至1068号钻孔附近,落差70m。

⑶藕泽正断层:

位于藕泽至沙庄一带,为井田西南角的边界断层。

地表为第四系覆盖,据钻孔资料揭露。

如1083孔,于519.10m见断层破碎带,以山西组上部岩层与太原组K2石灰岩接触,断失3号煤及太原组上、中部岩层,断距为94m。

西南段的2201孔在580.70m见破碎带,断距约10m。

东北段的1901孔于423.32m,见山西组上部岩层与3号煤接触,断距达30m。

此断层走向为北52°东,倾向东南,倾角70°,全长为4.5km。

⑷石室断层:

该断层原判定是故县断层的延伸,河曲矿经生产探明并非故县断层延伸,现命名为石室断层,由王82号钻孔控制,根据河曲矿井下实际揭露情况,该断层走向由南西方向延伸至北二采区,性质为正断层,最大落差18m,倾角70°,倾向东北,延伸北二采区不远处尖灭。

⑸F1断层:

为1011号钻孔所见,推断走向北20°西,倾向南西,倾角60°,为上盘上升的逆断层。

1011号钻孔545m见破碎带,K2石灰岩重复,15-3号煤层重复,显属三个逆断裂所致,总落差30m,延长1500m。

⑹F2断层:

走向北80°东,倾向北西,倾角70°,为常22、2012、2013、517号钻孔控制。

常22号钻孔缺失3号煤层以下至K5石灰岩以上的一段地层,据测井曲线解释,461m有破碎带,落差30m。

2012号钻孔深421m见破碎带,K10至3号煤层的间距和邻近钻孔相比缩短15m,向西延至2013号钻孔附近尖灭,向东延至517号钻孔附近尖灭,全长3.5km,为正断层。

⑺F3断层:

走向南北,向东倾斜,倾角60°,为上盘上升的逆断层,由1040、523号钻孔所控制。

1040号钻孔474m为破碎带,K2石灰岩重复,落差20m,523号钻孔473m见破碎带,K2石灰岩重复,落差10m,南北延长1520m。

⑻F64断层:

位于龙山以北,走向北50°东,倾向南西,落差10m,为上石盒子组地层露头所显示,推断延长500余米,为正断层。

⑼F65断层:

位于F64断层以南,走向北75°东,倾向南西,落差5m,为上石盒子组地层露头所显示,推断延长500余米,为正断层。

3.陷落柱

本区范围内较为发育,形状多为椭圆形。

4.岩浆岩

龙山井田范围内没有岩浆岩侵入。

二、煤层及煤质

(一)煤层

1、含煤地层

井田含煤地层为下二迭系山西组及上石炭系太原组,含煤地层总厚163.36m,含煤10~17层,煤层总厚11.25m,含煤系数为6.9%。

1.山西组厚54.10m,含主要可采煤层3号煤层,煤层平均厚度6.09m,含煤系数11.20%,山西组顶底部、局部发育不稳定薄煤层1~3层,一般均不可采。

2.太原组厚109.26m,含稳定的可采煤层15-3号煤层,不稳定的局部可采煤层8-2、9、12、15-1、15-2号煤层及不稳定薄煤层6、7、8-1、11、13、14号等煤层,太原组煤层总厚5.20m,含煤系数4.8%。

2、可采煤层特征

(1)3号煤层:

位于山西组的中下部,以其本身厚度大、层位稳定为重要对比标志,上距K8砂岩22.42~43.30m。

平均31.67m,下距K7砂岩顶面2.70~18.85m,平均12.98m,煤层对比非常可靠。

煤层厚度4.84~7.32m,平均厚度6.09m,结构简单,夹石1~3层,夹石厚0.1~0.3m,仅个别孔(1009号孔)夹石变厚达0.75m。

该煤层控制研究程度较高,符合规范要求,为稳定型全井田范围内可采煤层。

(2)8-2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中上部。

上距3号煤层46.58~66.66m,平均57.17m。

下距9号煤层3.60~23.21m,平均9.68m,厚度0~1.73m,平均0.43m。

属不稳定局部可采煤层。

煤层顶板多为黑灰色厚层中粒砂岩。

底板多为黑灰色粉砂岩。

(3)9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中部,下距K4灰岩0.79~9.60m,平均3.69m,个别钻孔如2012、2023号钻孔,9号煤层直复于K4灰岩之上。

厚0~2.21m,平均0.99m,属不稳定局部可采煤层。

本区中部一般发育较好,多达可采厚度。

夹矸0~3层,厚度及层数变化较大。

向南、向北因下部夹矸增厚煤层分叉渐至尖灭。

煤层顶板多为黑灰色粉砂岩,底板多为黑灰色泥岩、粉砂岩等。

(4)12号煤层

位于K4、K3石灰岩间。

上距K4灰岩0.90~7.08m,平均3.68m。

下距K3灰岩1.92~11.70m,平均3.33m,厚0~1.02m,平均0.50m,结构简单,为单一煤层。

属不稳定局部可采煤层。

顶底板多为灰、黑色薄层粉砂岩或泥岩。

(5)15号煤层

实际为一煤层组,位于太原组底部,上距K2石灰岩2.70~14.57m,平均5.29m,一般发育15-1、15-2、15-3等3层煤层。

⑴15-1号煤层:

煤层厚0~1.35m,平均厚0.62m。

除南部冲刷带外,全区普遍发育,结构简单,为单一煤层。

北部龙山以北、中部南浒庄一带发育较好,多达可采厚度,属不稳定局部可采煤层。

煤层顶底板多为灰黑色泥岩,炭质含量增高,变为炭质泥岩。

⑵15-2号煤层:

煤层厚0~0.87m,平均厚0.57m。

结构简单,为单一煤层。

本区中部南浒庄一带发育较好,成片达可采厚度。

其余地区仅有零星钻孔达可采厚度,属不稳定的局部可采煤层。

煤层顶底板多为黑色薄层泥岩。

(3)15-3号煤层:

本区内北部大面积范围内,该煤层厚度较稳定,煤厚0~2.73m,平均1.66m。

夹矸1~3层,除本区南部大面积同生冲刷外,一般均达可采厚度,局部顶底板及夹石为炭质泥岩。

可采煤层特征见表1-1。

表1-1可采煤层特征表

煤层号

厚度(m)

间距(m)

结构(夹矸层数)

稳定

程度

可采

情况

顶板

岩性

底板

岩性

最小~最大

最小~最大

平均

平均

3

4.84~7.32

46.58~66.65

57.17

0~3

稳定

全区可采

粉砂岩

中砂岩

细粉砂岩

6.05

8-2

0~1.73

简单0~1

不稳定

局部可采

中粗砂岩

粉砂岩

0.43

3.60~23.21

9.68

9

0~2.21

局部分叉0~3

不稳定

局部可采

粉砂岩

K4灰岩

上泥岩

0.99

8.04~17.97

11.00

12

0~1.02

简单

不稳定

局部可采

K4灰岩

下粉砂岩

K3灰岩

上泥岩

0.50

27.53~37.56

29.69

15-1

0~1.35

简单

不稳定

局部可采

泥岩

泥岩

0.62

0.90~2.40

1.49

15-2

0~0.87

简单

不稳定

局部可采

泥岩

泥岩

0.57

0.68~6.30

3.19

15-3

0~2.73

0~3

较稳定

除冲刷外全区可采

泥岩

泥岩及

炭质泥岩

1.66

(二)煤质

煤类及其分布规律

根据《中国煤炭分类标准》(GB5751-86),本井田3、8、9和14号煤为贫煤,15-1、15-2和15-3号煤以贫煤为主,局部个别点为无烟煤。

1.3.5.2煤质分析

1.煤的物理性质

各煤层均为黑色层状,光亮型煤及暗淡型煤相间,条带状构造明显,玻璃光泽,参差状断口,节理裂隙为薄膜状黄铁矿或方解石充填。

经测定,煤的比重3号煤层在1.41~1.58之间,15-3号煤层在1.52~1.74之间。

2.煤的化学性质

⑴水分(Mad)

各煤层原、浮煤水分值变化不大;不同煤层相同煤类水分值无规律性变化,各煤层原、浮煤水分分析结果见表

⑵灰分(Ad)

主要可采3号煤层灰分Ad在14~18%之间,仅个别点灰分大于20%。

15-3号煤层灰分变化较大,最小值12.16%,最大值40.70%。

各个煤层经浮选后降灰率在55%以上。

各煤层原、浮煤灰分分析结果下表1-2:

表1-2各煤层煤质分析统计结果表

煤层

煤类

原煤分析

浮煤分析

质量分级

水分

Mad(%)

灰分

Ad(%)

发热量Qgr,v,d(MJ/kg)

水分

Mad(%)

灰分

Ad(%)

灰分

发热量

3

贫煤

0.28~3.59

1.00(62)

8.40~29.05

16.01(62)

24.72~32.58

29.59(33)

0.24~1.73

0.91(60)

4.48~11.99

7.27(60)

中灰煤

高热值煤

8

贫煤

0.47~0.82

0.67(4)

17.21~28.77

21.40(4)

23.05

(1)

0.58~0.97

0.76(4)

6.90~10.38

8.06(4)

中灰煤

中热值煤

9

贫煤

0.65~2.20

1.06(12)

21.48~39.51

30.22(12)

20.72~25.10

22.86(4)

0.75~1.80

1.03(12)

5.49~13.61

10.43(12)

高灰煤

中热值煤

14

贫煤

0.36~1.44

0.70(17)

9.64~37.77

16.99(17)

19.12~31.01

27.74(9)

0.45~1.50

0.79(14)

3.13~17.49

5.62(14)

中灰煤

高热值煤

15-1

贫煤

0.42~1.30

0.81(17)

14.36~38.51

29.23(17)

17.44~25.51

22.82(6)

0.69~1.22

0.88(10)

5.73~10.63

8.04(10)

高灰煤

中热值煤

15-2

贫煤

0.62~1.18

0.81(17)

14.42~35.25

23.97(17)

20.22~29.07

25.05(5)

0.70~1.48

0.93(12)

1.38~13.12

7.11(12)

中灰煤

中热值煤

15-3

贫煤

0.32~2.17

0.91(41)

12.16~40.70

26.02(41)

17.44~25.51

22.82(6)

0.38~1.78

0.93(38)

4.82~15.46

7.44(38)

中灰煤

中热值煤

无烟煤

0.81~1.08

0.90(3)

20.46~23.85

22.11(3)

18.40~29.58

25.40(18)

0.70~1.10

0.95(3)

4.73~6.89

5.77(3)

中灰煤

中热值煤

⑶挥发分(Vdaf)

各煤层浮煤挥发分产率见表1-3。

各煤层挥发分在垂向上随着煤层埋藏深度的增加,挥发分逐渐降低。

3号煤层在水平方向上由西向东有规律地递增,但变化不很大。

表1-3各煤层挥发分产率分析统计表

煤层

3号

8号

9号

14号

15-1号

15-2号

15-3号

浮煤挥发分

Vdaf(%)

10.68~14.00

12.63(60)

11.88~14.20

12.73(4)

11.62~14.62

13.01(12)

10.21~13.85

11.33(14)

10.22~11.61

10.90(10)

10.13~13.07

11.31(12)

10.06~13.88

11.31(38)

⑷硫分(St,d)

各煤层原、浮煤全硫含量、部分煤层原煤形态硫含量见表1-4。

表1-4各煤层全硫分析统计结果

煤层

主要煤类

全硫St,d(%)

按标准折算

后的全硫St,d(%)

质量分级

原煤形态硫(%)

原煤

浮煤

全硫

St,d

硫铁矿硫Sp,d

硫酸盐硫Ss,d

有机硫

So,d

3

贫煤

0.26~0.39

0.32(37)

0.27~0.42

0.36(35)

0.27

特低硫煤

0.26~0.35

0.31(7)

0.04~0.08

0.06(7)

0.00~0.01

0.00(7)

0.17~0.28

0.24(7)

8

贫煤

0.50~4.10

1.49(4)

0.49~0.81

0.65

(2)

1.55

中高硫煤

9

贫煤

0.98~5.27

2.81(9)

0.33~1.27

0.84(11)

2.95

中高硫煤

0.98~1.81

1.40

(2)

0.45~1.31

0.88

(2)

0.01~0.01

0.01

(2)

0.49~0.52

0.51

(2)

14

贫煤

1.73~5.19

3.07(12)

1.11~1.70

1.38(11)

2.66

中高硫煤

1.91~4.51

2.90(6)

1.17~2.75

1.80(6)

0.01~0.09

0.03(6)

0.66~1.67

1.07(6)

15-1

贫煤

1.58~8.85

3.24(12)

0.73~2.15

1.26(9)

3.41

高硫煤

1.58~8.85

4.15(7)

1.18~7.60

3.44(7)

0.02~0.05

0.03(7)

0.28~1.20

0.68(7)

15-2

贫煤

1.26~3.17

2.14(13)

0.48~1.39

1.03(11)

2.05

中高硫煤

1.26~3.17

2.24(4)

0.74~2.22

1.52(4)

0.01~0.03

0.02(4)

0.50~0.92

0.70(4)

15-3

贫煤

0.70~5.39

2.08(28)

0.39~1.96

0.91(26)

1.97

中高硫煤

0.97~5.27

2.52(11)

0.53~4.03

1.92(11)

0.01~0.08

0.03(11)

0.18~1.20

0.57(11)

无烟煤

1.88

(1)

0.62~0.99

0.81

(2)

1.67

中高硫煤

⑸磷含量

磷含量分析数据相对较少,结果见表1.3-11。

依据标准《MT/T562-1996》对煤中磷分级:

3号煤属低磷煤;15-3号煤及其它各煤层均属特低磷煤。

⑹微量元素

各煤层的微量元素仅有锗和镓的分析,含量都很低均未达到工业边界指标,结果见表1-5。

表1-5各煤层有害、微量元素分析统计结果表

煤层

3号

8号

9号

14号

15-1号

15-2号

15-3号

磷Pd

(%)

0.004~0.034

0.0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