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0815《历史学科教学论》网上作业与课程考试复习资料全.docx
《最新版0815《历史学科教学论》网上作业与课程考试复习资料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0815《历史学科教学论》网上作业与课程考试复习资料全.docx(9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版0815《历史学科教学论》网上作业与课程考试复习资料全
[0815]《历史学科教学论》
第二次作业
[多选题]10、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关于历史课程性质的定位正确的是
A:
历史学专业课程
B:
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
C: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
D: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答案:
BCD
[多选题]9、本次历史课程改革的目标有
A:
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B: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
C: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实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D:
避免专业化成人化倾向,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
参考答案:
ABCD
[单选题]8、本次(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于哪一年?
A:
1999年
B:
2000年
C:
2001年
D:
2002年
参考答案:
C
[判断题]7、传统历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历史教学不够重视。
参考答案:
错误
[判断题]6、基础教育阶段,应该精选历史教学的内容。
参考答案:
正确
[判断题]5、英美历史课程教学重视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答案:
正确
[判断题]4、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中学历史教学的三大任务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学习方法培养。
参考答案:
错误
[判断题]3、历史课程就是历史教学大纲或历史课程标准。
参考答案:
错误
[判断题]2、隐性课程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文化体系)中学习到的非预期性或非计划性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
参考答案:
正确
[判断题]1、课程就是学科内容。
参考答案:
错误
第三次作业
[论述题]
2.中学历史教学包括哪些基本环节?
参考答案:
(1)教学前的准备(备课――关键阶段)
这是教的起始阶段,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因此是教学过程的关键阶段。
由四个环节构成:
分析学生、钻研、分析教材、教学设计、形成教案
(2)教学实施(课堂教学――教的核心阶段)
讲授新课一般都是五环节教学:
组织教学(授课前的准备)、导入新课、新课教学、小结、巩固练习
(3)教学后评价阶段
该阶段一般包括相互衔接的五个环节:
搜集信息――评价的基础环节、整理信息、作出评估判断――关键环节、调整处理――根本环节、再反馈评估
[论述题]1、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参考答案:
根据课程标准及历史学科的特点,将中学历史教学任务划分为三类:
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情感薰陶。
(一)知识传授
1.重要的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影响越大,越需要重点学习。
反面人物要学引导学生加以批判性的把握。
2.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上发生过的比较重大的事情,它是最基本的历史知识。
学习重大历史事件时,一般从时间、地点、人物,经过几个方面去把握。
3.重要的历史现象――历史现象是对人类过去各种活动的统称,是历史研究的主要对象,包括历史遗址遗物、各种记载传说等涉及到的历史现象,如丝绸之路、文字狱、文景之治、盛世现象等。
以上三类历史知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事件总是伴随着人物的活动,人物的活动只能放到事件中去把握。
多个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活动就构成了人们要认识的历史现象。
它们属于具体的历史知识。
4.历史概念――是指对历史人物、事件、现象等历史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后所得到的本质的认识。
它既包括了人类对基本历史事实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掌握,也包括了人们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所进行的本质的思维。
中学生学习的历史概念有两个层次:
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
具体概念学习时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
抽象概念在学习时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注意深入浅出,尤其是在初中教学中。
5.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的总结性认识,包括对历史现象的性质、意义、历史地位等所作的总结。
历史结论来源于丰富的材料、大量的历史现象。
6.历史阶段特征――是通过对某一历史阶段的概括性总结而获得的区别于其他历史阶段的那些特征,历史阶段特征将历史发展过程划分为不同阶段。
历史阶段特征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总结,教学中要求根据划分标准揭示时代特征,同时注意阶段间的过渡。
7.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历史事物发展的基本脉络,即其产生的条件、特征、继承与发展情况。
注意:
确定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是影响重大的历史现象、事件。
8.历史发展规律――历史发展进程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再出现的事物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帮助学生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站在更高的水平上认识历史的要求,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9.历史基本理论与方法――指分析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及历史规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这部分知识在教材中没有明确地标示出来,但它贯穿于历史教学的全过程,是学生认识历史的重要方法论,必需加以把握。
教学中只能依靠教师去挖掘和指导。
10.历史材料――指可供中学生历史学习之用的所有资料,包括文字、传说、遗址、图表、数据、影响作品等等。
材料解析能力是历史学科要培养的重要学科能力。
(二)能力培养
1.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鉴别能力)
指学生记住了相关的历史知识,并在需要时能够回忆起来,即记忆力。
记忆力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
记忆力本身属于一般能力,但由于历史学科本身的特殊性――知识多且具有一度性特点,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记忆能力,记忆力也成了历史学科的特殊能力。
2.历史理解能力
指对历史知识的概括的、本质的认识能力,即学生能够从本质上把握历史知识。
理解能力又可分为三个水平:
解释、转换和推断。
解释:
指能用自己的话说明历史知识的含义。
转换:
转换也可看作是一种解释形式,指学生能将历史知识准确完整地从一种特定术语或形式转换成另一种术语或形式。
推断:
指根据已知前提推出结论。
理解能力是历史学科的基本能力,在学科能力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
前承识记鉴别能力,后启运用能力,运用能力建立在理解能力的基础之上。
3.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
指学生在新情境下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所要培养的学生的运用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将所学的概念运用到新情境下的能力(概念迁移能力)。
(2)将历史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与所掌握的历史知识相互印证的能力。
(如:
)
(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事件和现象的能力。
历史评价能力是中学历史教学要求的重要能力。
评价四原则:
科学的方法论作指导、基本史实为依据、特定环境为背景、历史发展方向为依据。
(4)将所学历史知识运用于认识或理解现实问题。
4.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有两方面的含义:
其一是指思维活动,即运用概括、分析、比较、评价、归纳、论证等方法学习或研究历史的思维活动;其二是指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或角度,即用历史的眼光、观念、方法去认识、观察和改造现实,这是一种跨越时空审视历史的思维方法,它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是过去、现在、未来长河中的一部分,然后根据历史启示或历史发展规律理解历史、观察现实、展望未来。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两方面的思维能力都要加以培养
5.学科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
新一轮课改特别强调要转变课程功能,从知识传授转变到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因此,学习能力的培养应当是重要任务之一。
(三)情感薰陶
对学生进行情感培育是历史学科的教学的又一重要任务。
与其他学科相比,历史学科在培育学生的情感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或优势:
(1)能够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接受认同、并采纳的历史人物或事件是真实的(不同于文学作品的虚构),真实的人物给学生树立一个示范或反面教材、真实的事件能更深刻地给学生以启迪,
(2)素材丰富多样,情节曲折感人,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下了丰富的民族优良传统,如民族气节、诚实守信、坚忍不拔等,如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样的士人人格精神。
第一次作业
[论述题]
4、你认为学习历史学科教学论课程具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
1.全面学习和探讨历史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关问题。
2.通过理论学习,将理论运用于中学历史教学中。
3.提高教学能力,从容应对当今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历史教学。
4.全面提高自身素质,逐步成为专家型的历史教师。
[判断题]3、历史学科教学论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学历史教学理论和中学历史基本教学技能。
参考答案:
正确
[判断题]2、学习历史学科教学论最基本的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
参考答案:
正确
[判断题]1、历史教学论就是研究中学历史教材和教学方法的。
参考答案:
错误
第四次作业
[判断题]3、探究式教学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组织引导学生以类似于专家研究历史的方式,围绕特定的历史问题,利用多种途径获取资料,并利用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自主获取历史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参考答案:
正确
[论述题]4、运用讨论式教学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民主性原则:
该原则要求教师要为讨论的开展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民主气氛,教师务必避免以权威自居,也避免在引导中下定论。
(2)全面性原则:
该原则要求讨论应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讨论中有收获。
(3)有效性原则:
该原则要求任何形式的讨论都应当有效――有助于某些教学目标的实现。
(4)鼓励性原则:
该原则要求教师在讨论中始终关注学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
[多选题]2、图示法设计的要求有
A:
图示中的符号、格式必须前后统一
B:
图示要简单明了,力求直观
C:
要注意图示各要素的系统完整性
D:
设计图示要注重实效,有利于学生的把握
参考答案:
ABCD
[单选题]1、下列教学方法中,属于接受式教学方法的有
A:
讲述法
B:
谈话法
C:
探究式教学法
D:
读书指导法
参考答案:
A
第五次作业
[论述题]2、如何理解课文的辅助系统?
参考答案:
(1)它是课文的支持性内容,从属于课文系统,只起辅助作用,如目录附录;
(2)课文辅助系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课前提要;(3)它体现教和学的方法及要求,某些课文辅助系统明确提出了学习要求,如一些课旁题注;(4)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一些注解说明等,充分体现教材的工具性功能;(5)灵活变化,不同版本、不同时代的教科书的课文辅助系统可能会有所不同。
[论述题]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在课程目标上,《历史课程标准》改变了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高中历史课程目标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的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目标上至少在以下三方面有了较大突破:
一是把课程目标分解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不仅提出了具体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想情感教育目标,而且把学习历史的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提出来,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是思想情感教育目标突破了以往单纯政治教育的层面,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结合起来。
三是目标明确而具体,更具可操作性。
新的课程标准不仅在横断面上把课程目标分解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而且在纵向上明确规定了高中历史课程的总体目标、模块目标和具体学习专题目标。
如《历史课程标准》的第二部分即规定了学生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应达到的总体目标;《历史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又规定了每一学习模块和学习专题下每一学习内容的具体目标,从而使学生不仅明了自己所学的历史内容,而且明了对这些内容应学到何种程度。
(2)在课程结构上,《历史课程标准》改变了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状,以"模块”加"专题”的形式,构建了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的课程结构,适应了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新的课程标准相对于历史教学大纲,变革的突出体现:
一是设置学习模块。
《历史课程标准》依据上述原则设置了九个学习模块,即《历史I》、《历史Ⅱ》、《历史Ⅲ》等三个必修模块和"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等六个选修模块。
学习模块的设置,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课程,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并及时调整课程,形成有个性的课程学习计划。
二是确定专题型的教学体系。
专题的确定,贯彻两条基本原则:
①同一模块内的专题,在目标上,都具有相近的教育价值。
②同一模块内的专题,在内容上,应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应体现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
三是分设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新的高中历史课程,不再从历史学科的角度把某一段历史内容划为必修或选修,而是根据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目标,规定了新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新的历史必修课程有3个学习模块,25个学习专题,分别反映了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内容。
新的历史选修课程共有六个学习模块。
选修课程的设置,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有个性化的发展。
(3)在课程内容上,《历史课程标准》依据时代性和基础性的原则,革新了课程内容,精选了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了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学术发展和学生经验的联系。
(4)在课程实施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养成,关注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促使历史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以及改善自身知识结构。
(5)在课程评价上,《历史课程标准》努力探索符合课程改革精神的公正、合理及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力图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第六次作业
[判断题]4、难点指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或难以掌握,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述才能弄明白的那部分历史知识,难点是学生学习的拦路虎。
重点和难点是完全重合的。
参考答案:
错误
[多选题]3、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有哪些?
A: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课内容的定位来确定
B:
看该内容是否构成了历史发展的主要环节和在整体课时(单元)内容中的地位确定
C:
具有知识内容的时代性、现实性和教育意义
D:
看其是否是课文、习题、教学参考资料反复提及的
参考答案:
ABCD
[论述题]
2、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
(1)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包括教的目标,也包括学的目标。
它就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最后达到的一种目标。
它是教学设计中十分重要的内容。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般依据《历史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去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
(2)教学方法的设计
教学方法的设计实际上就是确定教学方法的运用:
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
(3)教具的设计
历史教具是历史教学必要的辅助手段,包括实物类教具、图示教具、多媒体教具等。
实物教具如小黑板、某种历史物件的模型或样品、有利于教学的其他具体物品;图片教具主要是一些历史图片、地图;多媒体类教具就是多媒体课件及相关的设施。
(4)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板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学习效果。
怎样进行板书设计,将在后一节讲述。
(5)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设计是教师对已确定的教学内容怎样教及推进程序的一个总体思考,其中重点是教学过程的推进顺序。
[论述题]1、中学历史教学备课中如何钻研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
参考答案:
(1).了解大纲(课标)关于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和规定。
具体讲,就是研究大纲或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目标、任务、实施建议等方面的规定。
(2).钻研大纲(课程标准)中关于教学内容的要求。
(3).研究大纲(课标)中的文字表达,弄清基本意图和深刻内涵。
第七次作业
[判断题]6、发展性评价是一种评价理念,而不是一种具体的评价方法
参考答案:
正确
[判断题]1、正板书是板书的主体部分,体现教学内容的提纲、要点。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完善的正板书提供给学生本课的知识结构,学生通过正板书即能对本课学习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所以正板书非常重,副板书不重要。
参考答案:
错误
[论述题]
5、学生档案袋评价的建立具有什么样的实践意义?
参考答案:
(1)档案袋评价有利于学生评价功能的多元化
传统的学生评价过分地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把它作为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把学校教育作为是为少数学生服务的选拔性教育,学生评价就是考试、分数、甄别和选拔,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其它能力的发展和情感的熏陶,也从根本上忽视评价的激励、导向和发展的功能。
学生档案袋评价通过档案袋的制定和评价,对学生的发展过程和状况进行全面评价,展现出学生进步和发展的轨迹,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因此,档案袋评价实现了评价的激励、导向、发展、甄别与选拔等多种功能,有利于学生评价功能多元化的实现。
(2)档案袋评价有利于学生评价内容的系统化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在其课程目标中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传统评价过分注重知识目标,注重学生的智育成绩,忽视对学生的能力发展、学习方法和情感的整体评价,忽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学生评价也应该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档案袋评价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和评价手段,从评价内容来看,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从评价主体来看,既有学生评价,又有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区的评价,从而形成立体的、系统化的评价内容。
(3)档案袋评价有利于学生评价形式的人性化
传统评价中,考试是最主要的评价方式,也是最具权威性的评价,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考试分数成了教育行政部门评价学校、学校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对学生其它方面的评价,可有可无,这样的评价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状况。
档案袋评价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主张建立以个体为主的评价标准,突出评价对学生的正面鼓励,凸现评价的激励、导向和发展的功能。
(4)档案袋评价有利于学生评价主体的自主化
在传统评价中,学生处于被评价的地位,学校评价学生、教师评价学生,而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档案袋评价,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得到凸现,他们自主制定评价标准、选择评价内容、参与评价过程、断定学习状况和结果,反思学习,学生自主性地位得到确立。
"学生档案袋的建立过程体现了收集、选择和反思的过程。
即信息收集的过程是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信息选择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展示能力的过程,反思过程是学生自我了解的过程。
”
[判断题]4、历史学习评价方法应结合具体的评价内容,体现了科学性、灵活性和实践性的特点,避免仅采用单一的量化的评价方法。
参考答案:
正确
[判断题]3、表现性评价指的是通过客观测验以外的行动、表演、展示、操作、写作等更真实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的评价方法。
参考答案:
正确
[判断题]2、过程性评价就是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学生的学习过
参考答案:
错误
第一次作业
[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
1、隐性课程2、中学历史教学目标3、中学历史教学过程
二、简答题
1.什么是"课程”?
20世纪70年代以后,课程内涵发展的新趋势是什么?
2.简述美、英历史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
3.香港历史教科书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三、论述题
世界历史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四、教学设计题
请你谈谈历史活动课的组织过程,并设计一堂活动课。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隐性课程:
指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文化体系)中学习到的非预期性或非计划性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
2、中学历史教学目标:
是在历史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历史学科特点和学习心理的基本理论为依据,对学生在历史学科上的学业发展及结果的一种具体的、现实的规定。
3、中学历史教学过程:
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学生现有水平及身心发展特点(学生实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运用一定的历史教学方法和手段(中介),引导学生自学地掌握基本历史知识和技能,发展自己的智力,形成一定的世界观、思想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达到社会培养目标的过程。
二、简答题
1、中国古代"课程”的意思主要是指功课及其学习进程。
在西方,"课程(curriculum)”最早是由英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斯宾塞在1859年首先提出来的,意指"教育内容的系统组织”。
"curriculum”一词的词源是拉丁语currere,是动词"跑”的意思,而"curriculum”则是名词"跑道”的意思,更多的是强调静态的"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
相比较,currere一词的原意"跑的过程与经历”则更能体现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活生生的经验和体验。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现代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的内涵发生了重要变化,其主要趋势有:
(1)从过分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
(2)从强调目标计划到重视学习过程本身的价值。
(3)从单一强调教材重要性到重视教师、学生、教材、环境诸因素的整合。
(4)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2、美国和英国的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是:
①历史教学的整体目标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为基础,并把历史思维能力视为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从而把历史教学的基本模式由传授历史知识的类型转变为思维训练的类型。
②侧重于训练学生掌握探究历史的具体方法,尤其是重视对各种历史资料的运用,培养学生在掌握证据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③不是把历史学习当成对历史知识的机械记忆,而是注重对历史的分析和理解,使学生能够识别各种历史解释,并提出自己的历史解释。
④重视学生学习历史时思维活动的具体操作,通过训练使学生养成学习的独立性和自觉性,具有创造性的学习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观,使学生通过历史的视野来认识和理解社会现实问题。
3.香港历史教育近年来也进行了较大改革,这从教科书的编排上是最能体现的。
香港历史教科书编排上的一个主要特色是:
(1)将历史课程内容分为甲、乙两部。
这是根据香港政府教育司署统一颁布的课程纲要所制定的。
据有关教科书解释:
"甲部课程主要叙述中国历朝的治乱兴衰,历史大事的转变及其影响,使学生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一基本认识。
乙部课程介绍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文化发展沿革,中国学术思想的演进,及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使学生认识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及其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
”
(2)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香港各家历史教科书,采取了若干可取的做法,可以说是各具匠心。
一种最通常的编排办法,是在课文的各章各节的"问题讨论”和"教学活动建议”中,精心设计许多可以启发学生自己动手、独立思考的内容。
(3)练习题的活泼、具有趣味和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也是一大编排特点。
三、论述题
一是在课程观念上,与以往的旧的课程观念相比,一些发达国家对历史课程有了新的认识:
(1)历史课程并不仅仅是对已经存在并且不可改变的事实的简单叙述,而是以史实依据来架构知识,而这些知识的结构是可变的;
(2)历史课程并不仅仅是一门非解释性的描述性的学科,而是一门既包括描述,也包括解释的学科;(3)历史课程并不是一门仅仅依靠记忆进行学习的学科,而是一门能解释和解决问题的学科;(4)历史课程并不仅仅是一门富者、强者和名人的编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