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居建设示范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839868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民居建设示范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新民居建设示范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新民居建设示范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新民居建设示范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新民居建设示范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民居建设示范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新民居建设示范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民居建设示范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民居建设示范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新民居建设示范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隆化县新民居建设示范村基础设

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4

第二章区域概况································10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13

第四章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条件··················22

第五章建设方案································26

第六章环境影响分析····························30

第七章节能方案分析····························36

第八章项目组织管理与实施计划··················44

第九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49

第一十章效益评价································51

第一十一章结论····································54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1、项目名称:

隆化县新民居建设示范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项目

2、建设单位:

隆化县人民政府

3、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4、建设单位概况:

隆化县人民政府辖25个乡镇,全县国土总面积5497平方公里,总人口42.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4.9万人,满、蒙、回等少数民族人口22.9万人。

隆化县地处河北省承德市东北部,西临丰宁县,南靠滦平县,东和东南与承德县、承德市相接,东北与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为邻,北与围场县相连,县政府驻地为隆化镇,距承德市双桥区62公里。

是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牺牲地,是国务院确定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省政府确定的民族县。

近年来,隆化县人民政府大力实施开放带动、科教兴县、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民营化发展方向,县域经济呈现出跨越发展势头。

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56.6亿元,增长11.8%;财政收入完成7.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增长4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亿元,增长18.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4元,增长10.2%;农民人均纯收入3524元,增长10.1%。

“十一五”期间,该县立足县情,突出特色,把矿产品开采加工业、农副产品加工、机电产品制造加工作为主导产业来抓。

目前,三个主导产业已初具规模,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同时,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继续加大,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以养牛、水稻、制种、“两杏一果”(山杏、大扁、山楂)为主的农业主导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9家,其中省级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05家;以物流、旅游为主的服务业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温泉疗养等特色明显;加大资源开发力度,将进一步繁荣隆化经济。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

3、《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

4、河北省《关于大力推进新民居建设示范工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冀办发[2009]10号);

5、河北省《农村新民居建设示范村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

6、《河北省委办公厅、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2010年加快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的工作意见》(冀办发[2010]4号;

7、河北省委、省政府全省统筹城乡发展暨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承德市全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隆化县新民居建设工作会议;

8、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9、《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10、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

11、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三、编制原则

1、统筹城乡发展。

按照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整合资源,合理布局,实施“三集中”。

即:

在搞好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中心村村庄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引导新民居建设向中心村和新社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

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宜建则建、宜改则改。

3、以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达到“三新”和“六有”。

三新,即:

结构体现新设计,建设采用新材料,外观呈现新面貌;六有,即:

有干净整洁的厨房,有安全卫生的饮水设施,有沼气或其他清洁能源,有太阳能或其它淋浴设施,有卫生型厕所,有节能取暖设施(设备)。

4、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主,达到“五通五有”和“四化一处理”,促进农村民生改善。

五通,即:

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通宽带、通柏油(或水泥、石板)路、通客运班车(或公交车);五有,即:

有标准化的幼儿园(或小学)、卫生室、村民活动中心(或文化活动广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农家店(或农资超市)四化,即:

村内道路硬化、街道亮化、街院净化、村庄绿化;一处理,即:

生活垃圾实现集中收集(处理)。

5、节约资源、节约土地。

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村庄建设选址尽可能占用空闲地、废弃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

推行“一户一宅”、建设用地指标周转使用、旧村址复垦措施。

6、遵照国家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有关要求进行编制。

7、认真贯彻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相关的基建标准和规定。

四、编制范围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对项目建设技术方案进行研究和比较,拟定具体的建设方案;对建设条件、项目规模、项目运作方式、管理方式进行一定深度的分析论证;对建设工程量、费用进行估算;评价项目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并从环境影响、节能分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对项目进行多方论证。

五、项目概况

(一)项目建设地点

本项目位于隆化县,拟建地点比较分散,涉及到隆化县25个乡(镇)的46个新民居建设示范村。

分别为隆化镇的煤窑村、头道营村、下甸子村、西山村和苔山后村;张三营镇的河东村、后街村、锣鼓营村、南园子村;韩麻营镇的韩麻营村、北沟村、十八里汰村、铁营村、兴隆岭村;唐三营镇的唐南村、南大坝村、北大坝村、石片村、龙门村;郭家屯镇的盆窑村、水泉村、干沟门村、西屯村;汤头沟镇的河洛营村、大沈屯村、辛店村、水泉村、布施营村;蓝旗镇的蓝旗村、煤窑洼村、台吉营村;中关镇的中关村、靠山店村、龙凤村;七家镇的七家村、西通村、刘家沟村、温泉村;布古沟镇的上城子村、下城子村、西庙宫村、何三屋村;章吉营乡的章吉营村、姚吉营村、柏子沟村;荒地乡的西村、栾家湾村、上官营村、东村、二道湾村;偏坡营乡的偏坡营村、靠山营村;八达营乡的八达营村、东沟村、白云山村;韩家店乡的韩家店村、八里营村、三岔口村;茅荆坝乡的天义沟村、温泉新村、茅荆坝村;山湾乡的山湾村、左道营村;尹家营乡的尹家营村、西营村、张家营村;太平庄乡的太平庄村、小黄旗村、周家营村;旧屯乡的旧屯村、西村;湾沟营乡的湾沟营村、四道营村;庙子沟乡的三间房村、八家村、东台村;碱房乡的碱房村、燕子窝村、老窝铺村;西阿超乡的西阿超村、双峰山村;白虎沟乡的榆树营村、白虎沟村。

符合隆化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隆化县城建设总体规划和隆化县农村村庄建设总体规划。

(二)项目建设范围

该项目建设范围包括隆化县25个乡镇的46个行政村,涉及16113户居民的61185人,面积712平方公里,规划新民居建设用地总面积780亩。

(三)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隆化县25个乡(镇)的46个新农村居民建设示范村水、电、路、通讯、公共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新型农村社区、交通道路设施、供水排水工程、供电工程、通讯工程、绿化工程、垃圾集中处理、教育设施建设、医疗设施建设、村民活动中心、产业项目和新能源利用项目。

对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电、电讯、绿化、垃圾收集、畜禽养殖、学校(幼儿园)、医务室、村民广场、活动中心等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公益事业设施进行合理布局建设,对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防灾减灾等作出具体安排。

计划建成集交通便捷、设计新颖、环境优雅、配套完善、设施先进、符合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的新民居示范村。

(四)项目建设进度

建设期为五年,计划在2011年4月开工,至2015年12月底完工交付使用。

(五)项目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6亿元,拟通过自筹和争取上级支持资金来解决。

其中:

争取国家投资1.5亿元,争取省级投资2.25亿元,争取市级投资0.75亿元,县级配套0.9亿元,县级自筹0.6亿元。

 

第二章区域概况

一、社会经济概况

隆化县位于河北省北部,行政区划隶属于承德市,是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牺牲地,国务院确定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省政府确定的民族县。

全县总面积5497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位居河北省第三位,全县辖15个乡、10个镇,县政府驻隆化镇,总人口42.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4.9万人,满、蒙、回等少数民族人口22.9万人。

矿产、特色农业和旅游为该县的主导产业。

二、资源环境概况

1、农业资源

全县有耕地58.3万亩。

农业资源丰富,盛产水稻、玉米、谷子、大豆等,其中水稻是境内特产,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23万亩,其中优质稻面积15万亩。

隆化大米以其口感好、营养价值高、无污染深受市场欢迎,被省政府确定为“河北大米之乡”,龙头企业隆泉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是河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

县内制种产业稳步发展,玉米制种面积6万亩,是国家玉米种子生产基地,龙头企业三北种业名列中国百强种业第12位。

2、畜牧资源

全县畜牧资源丰富,全县牛饲养量达到37.02万头,万头牛乡镇15个,千头牛村105个,规模养牛小区达到18个。

3、林业资源

全县山场广阔,宜林面积大,山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80%,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其中有林地面积437.6万亩,森林覆盖率53.39%,位居全省第六位,主要树种有杨、桦、松、柞等,林木蓄积量590万立方米,是“三北”防护林体系、首都周围绿化工程和河北省林业建设重点县。

是首都周围的绿色屏障。

全县现有各种果树1064万株,主要盛产红果、山杏、杏扁、苹果等。

盛产榛子、蘑菇、木耳等多种土特产品,野生药材近300种,黄苓、杏仁等中草药驰名国内外,野生动物资源主要有雉鸡、野兔、狍、狐及种种鸟类。

4、矿产资源

隆化矿产资源丰富,已经发现的矿种有48种,已开发利用24种,主要有铁、金、铅、锌、莹石、珍珠岩、膨润土、矿泉水等,其中,超贫钒钛铁储量达3亿立方米,膨润土储量在7000万立方米以上,锌、莹石的贮藏量居河北省前列,锶系列、偏硅酸系列矿泉水储量巨大。

5、旅游资源

隆化历史悠久,旅游资源独特。

隆化县地处以历史名胜观光为主体的承德市和以自然风景观光为主体的围场坝上草原的中间地带,位于京北黄金旅游线上。

境内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古代遗址,全县有52处文物保护单位,县城东北有北魏辽、金、元时的北安州城遗址。

主要景区(景点)有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的董存瑞烈士陵园及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隆化民族博物馆、茅荆坝森林公园、张三营农业科技观光园及七家、茅荆坝、郭家屯地热温泉旅游区和中关龙凤洞景区等。

6、水资源

境内水资源丰富,属滦河北系,主要河流从西向东依次有大滦河、小滦河、蚁蚂吐河、伊逊河、鹦鹉河,流经县内6个乡镇,总长度334公里,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10.8亿立方米,另有可开采地下水4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居全省首位。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的背景

1、政策背景

农村新民居建设,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举措。

为此党中央国务院、河北省委省政府、河北省委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河北省国土资源厅,以及承德市委市政府、隆化县委县政府都高度重视。

为抓好农村新民居建设示范村国家、省、市、县都出台政策措施,为农村新民居建设示范村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强调:

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提出:

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并要求: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加强农民最急需的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积极发展农村沼气、秸秆发电、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完善农村电网;加强农村通讯网络建设,发展农村邮政和电信,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

按照节约土地、设施配套、节能环保、突出特色的原则,做好乡村建设规划,引导农民合理建设住宅,保护有特色的农村建筑风貌。

还提出:

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改善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技能培训和文化事业;发展农村文化事业。

指出国家财政支出和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确保财政用于“三农”投入的增量高于上年,新增教育、卫生、文化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农村,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重点要放在农业和农村。

2006年10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发改农经〔2006〕2325号),指出:

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改善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强农村基础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

提出努力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必须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下决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国家财政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的比重。

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也要按照存量适当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努力增加本级财政预算用于农村建设的投入,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农村公路、户用沼气、农村电力投入力度,加快农村生态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继续支持农村科技、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2009年3月17日,河北省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新民居建设示范工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冀办发[2009]10号),提出:

到2012年,全省15%左右的行政村完成新居建设改造任务, 到2012年全省力争建成7500个不同类型、各具特色、标准较高、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新民居建设示范村,引导和带动全省新农村建设深入扎实开展。

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扶持措施,包括:

实施财政奖补,各级财政都要设立新民居示范建设专项资金,并列入每年财政预算。

按照“三级联创、三级帮扶”的原则,省、市、县(市、区)专项资金要集中投放,共同扶持省定示范村新民居建设;加强项目支持,农村沼气、饮水安全、乡村道路、村庄绿化、乡村清洁工程、文体设施、有线电视、宽带网络、电网改造等有关涉农项目和资金安排,要向省定示范村重点倾斜,加强示范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增加“一事一议”奖补,对示范村兴办的符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范围的公益事业项目,优先纳入奖补范围,给予重点支持,充分调动村民投资公益事业建设的积极性;减免相关收费,示范村在新民居建设中需要缴纳的各种建设配套费、手续费等相关费用,可按规定予以减免。

2009年5月12日,河北省发布《农村新民居建设示范村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

要引导农民建设具有现代功能、体现本地特色、方便生产生活的农村新民居,改善乡村面貌。

要求各设区市和县(市、区)建设、规划部门应参照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作法,成立相应的农村新民居建设领导小组和技术服务小组,搞好农村新民居建设的组织领导和规划建设服务等工作。

2009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指出要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

强调要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引导,合理布局,完善功能,加快改变农村面貌。

明确国家将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确保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010年,河北省委办公厅、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河北省委办公厅、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2010年加快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的工作意见》(冀办发[2010]4号),明确:

到2012年全省15%左右(7500个)的行政村完成新民居建设改造任务的目标。

并提出:

把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与优化县域村镇空间布局相结合,与农村危房改造相结合。

2010年,省本级安排新民居示范建设专项资金3亿元,主要用于引导和奖补年度省定2000个示范村开展新民居建设。

省国土资源厅从今年省级留用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中,安排2000万元支持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

2010年4月11日,河北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统筹城乡发展暨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要求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圆满完成新民居建设的目标任务。

重点搞好县域村镇空间布局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合理确定中心镇、中心村数量和位置,合理确定村庄功能分区和设施摆布。

要完善好基础设施,把新农村的服务功能、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好;集中力量解决好水、路、电、气、讯等基础设施配套问题,解决好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完善问题。

会议还强调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用足用好土地政策,拓宽融资渠道,有效整合资源,提高完善技术服务,切实加强领导,强化督导考核,确保农村新民居建设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2010年4月19日,承德市召开全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强调要确保农村新民居建设取得实效,以“农村实现大变化、产业实现快发展、农民实现持续增收”为目标,在巩固提高去年80个示范村的基础上,同时启动300个示范村,今年重点建好100个示范村,确保年底通过省验收,其余200个村全部纳入规划管理,全面启动、梯次推进、分期实现。

要求各县要加强领导、合力攻坚,为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2010年3月1日,隆化县召开新民居建设工作会议,提出隆化2010年全县新民居建设的工作目标是把今后三年内需要建设和改造的46个示范村全部纳入规划管理,全面启动28个省、市、县级示范村规划建设,突出抓好14个省、市级示范村建设,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

会议明确:

2010年县财政投入400万元奖补农村新民居示范村建设。

2、新民居示范村建设开展情况

2009年,河北全省启动了1000个新民居示范村建设,安排财政奖补资金2亿元;承德全市启动了80个新民居示范村建设,安排财政奖补资金3万元。

2010年,河北全省启动了2000个新民居示范村建设,安排财政奖补资金3亿元;承德全市启动了100个新民居示范村建设,安排财政奖补资金3万元。

隆化县2009年列入省级新民居示范村8个,其中新建村7个、改旧提升村1个,其中新建410户,改旧提升259户,涉及总户数669户,新建总面积58706平方米,总投资8800万元,新民居工程全部完成;2010年列入省级新民居示范村14个,其中新建村6个、改旧提升村8个,涉及总户数2118户,新建房屋总面积51000平方米,截止到2010年10月底,省级新民居工程顺利完成。

自2009年河北省委、省政府将农村新民居示范村建设列入了考核市、县委和市、县政府的工作目标。

3、项目谋划

实施新民居工程以来,隆化县取得了很大成绩,2009年在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被授予“2009年度全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县”荣誉称号;偏坡营乡榆树底村被授予“2009年度全省农村新民居建设优秀示范村”荣誉称号,受到了通报表彰;在承德市新民居示范村建设考核验收中,隆化县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但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存在一些问题,突出的问题是新民居示范村建设由于是示范工程,覆盖小面,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目前从隆化全县情况看,一些村镇布局缺乏统一规划,少数农民住房建设标准低、结构差,年久失修,在着安全隐患;基础设施落后,社会配套条件差,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严重滞后,给排水设施不完善,缺乏基本的供水、排水甚至供电、通讯的条件;道路等级低,多为土路,没有硬化,无排水设施,交通问题十分严重;环卫设施不齐全,环境卫生差,影响着居民的身心健康;医疗、卫生、教育等社会服务更是难以配套等问题,与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相比,功能不完善,生活方便程度差,农村面貌和生活环境仍然比较落后,推进新民居示范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村镇面貌已成为农村群众的迫切要求。

随着国家、省、市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示范村建设的工作部署和力度的不断加大,为解决隆化县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问题,特别是农民住房存在着安全隐患、基础设施配套极不完善、医疗、卫生和教育等社会服务难以配套等实际问题创造了机遇。

为抓住机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和生活、生产条件,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隆化县人民政府经研究论证,谋划了“隆化县新民居建设示范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对全面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可以加快村庄改造步伐,改善村容村貌,促进农民生活方式改变,加强和改善农村民生。

同时,还可拉动交通、运输、建筑等产业发展,激活农村消费市场,促进农民就业,为扩内需、保增长做贡献。

是一项“民心工程”,可确保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3、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本项目属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型社区、道路设施工程、给排水工程、供电工程、通讯工程、绿化工程、垃圾处理工程、教育及医疗设施建设工程、产业项目和新能源利用项目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体现。

有利于农民生活的改善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是加快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4、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是改善农村“脏、乱、差”的现状,改善村镇人居环境和提高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需要。

通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的建设和实施,还可以有效解决长期困扰农村的“脏、乱、差”的环境问题,农民的生活环境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能有效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农民的就业率,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是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集约利用现有农村资源,增强农业经济和农村经济实力,提高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需要。

4、能优化农村投资环境,为进一步开展招商引资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能有效提升农村综合开发和产业化发展水平,增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